CN116142911A - 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2911A
CN116142911A CN202211698120.4A CN202211698120A CN116142911A CN 116142911 A CN116142911 A CN 116142911A CN 202211698120 A CN202211698120 A CN 202211698120A CN 116142911 A CN116142911 A CN 116142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feedback signal
signal
star
contac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81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坤
黄其福
许迪斐
郑钦慧
王晓俊
赵银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9812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429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42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2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1/461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rofile
    • B66B1/46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rofile facilitating maintenance, installation, removal, replacement or rep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37Performance analy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周期信号;获取第一反馈信号;第一周期信号为驱动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为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判断电梯的封星功能是否失效的技术问题,无需设置复杂的粘连检测电路,硬件成本低,提高了电梯封星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中使用的曳引机大多为永磁同步电机,当电梯失去控制处于空载上行或者重载下行的状态时,对重或者轿厢带动曳引机转动,此时曳引机相当于发电机,其三相绕组变成发电机的输出口,电梯的封星接触器进入释放状态,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短接发电机的三相绕组,使得发电机的输出端短路,进而阻碍转子的转动,从而进行制动。
为了保证电梯的封星功能在失效后被快速检测出来,在相关技术中,一般对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进行粘连检测,从而确定常闭触点对是否正常导通。但是,由于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与常开触点对存在机械关联关系,随着机械器件的磨损、触点接触面的损耗等因素,常闭触点对与常开触点对之间的机械关联度下降,基于粘连检测的方式并不能准确判断常闭触点的导通状况,进而无法准确判断电梯的封星功能是否失效。当电梯的封星功能失效且没有被检测出来的情况下,若电梯制动器失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设备的损坏。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准确判断电梯的封星功能是否失效的技术问题,目前还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判断电梯的封星功能是否失效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包括:
S1获取第一周期信号;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为驱动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
S2获取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为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S3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梯封星电路还包括曳引机,
所述S2包括:
获取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在存在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前提下,所述曳引机不存在所述第一周期信号输入;
所述S3包括:
基于所述S1获取的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S2获取的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梯封星电路还包括曳引机,所述曳引机为三相电机,所述S1中的所述第一周期信号包括由驱动单元输出的三相信号,所述三相信号为第一U相周期信号、第一V相周期信号以及第一W相周期信号,
所述S2具体步骤包括:
S2.1获取第一U相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反馈信号;所述第一U相反馈信号为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U相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S2.2获取第一V相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反馈信号;所述第一V相反馈信号为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V相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S2.3获取第一W相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反馈信号,所述第一W相反馈信号为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W相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所述S3包括:
S3.1基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U相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二U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判断结果;
S3.2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V相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二V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二判断结果;
S3.3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W相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二W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三判断结果;
S3.4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以及所述第三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星接触包括第一常闭触点对和第二常闭触点对,
所述S2具体步骤还包括:
S2.11获取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从V相输出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从W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S2.21获取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V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从U相输出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V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从W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S2.31获取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从U相输出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从V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所述S3还包括:
S3.11基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所述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所述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S3.21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所述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所述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所述第二判断结果;
S3.31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所述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所述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所述第三判断结果;
S3.41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以及所述第三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3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包括:基于波形检测电路,判断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相同,则判定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周期信号包括PWM波信号。
第二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封星接触器以及检测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驱动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周期信号输出至所述检测单元以及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
所述封星接触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输出第一反馈信号至所述检测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梯封星电路还包括曳引机,所述曳引机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曳引机,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输出第二反馈信号至所述检测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曳引机为三相电机,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以及第三输出端口,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以及第三输入端口,其中:
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三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曳引机的U相绕组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与所述曳引机的V相绕组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曳引机的W相绕组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星接触器包括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输出接触器,所述输出接触器包括第一输出触点对、第二输出触点对以及第三输出触点对,所述第一输出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曳引机的U相绕组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曳引机的V相绕组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曳引机的W相绕组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电路以及低压电路,所述第一输入端口、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以及所述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高压电路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梯控制器,所述电梯控制器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电梯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并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电梯进行控制,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通讯接口和/或干触点,所述电梯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接口和/或干触点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周期信号;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为驱动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获取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为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首先,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并发送至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进而生成第一反馈信号,若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此时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相同,在检测到二者波形相同后即可判定常闭触点对导通,封星接触器的功能正常,否则若波形不同,则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功能异常,避免了机械器件的磨损、触点对接触面的损耗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判断电梯的封星功能是否失效的技术问题,无需设置复杂的粘连检测电路,硬件成本低,提高了电梯封星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和说明。
除另作定义外,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具有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具备一般技能的人所理解的一般含义。在本申请中的“一”、“一个”、“一种”、“该”、“这些”等类似的词并不表示数量上的限制,它们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其任何变体,其目的是涵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和***、产品或设备并未限定于列出的步骤或模块(单元),而可包括未列出的步骤或模块(单元),或者可包括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模块(单元)。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不限定于物理的或机械连接,而可以包括电气连接,无论是直接连接还是间接连接。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字符“/”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只是对相似对象进行区分,并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包括:
S1:获取第一周期信号;第一周期信号为驱动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
示例性地,首先获取第一周期信号。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周期信号为信号驱动单元生成的周期性检测信号,用于作为电梯封星电路中的初始信号。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周期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正弦信号、脉冲信号等瞬时幅值随时间重复变化的信号,优选的设置为PWM波信号。相应的,生成第一周期信号的信号驱动单元,包括但不限于正弦信号生成器、脉冲信号生成器等,优选的设置为PWM波驱动器。
S2:获取第一反馈信号,第一反馈信号为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第一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示例性地,获取第一反馈信号。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反馈信号为第一周期信号输入至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后,从常闭触点对的输出端输出的反馈信号。
可以理解的,若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则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应当与第一周期信号相同,否则,若常闭触点对存在异常,则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与第一周期信号不同,例如常闭触点对完全断开的情况下,第一反馈信号则为低电平信号,此时可以理解为不存在第一反馈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数量不作限制,相应的,第一反馈信号的数量也同样不受限制。例如,在常闭触点对为两对的情况下,第一周期信号分别输入至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对应的生成两个不同的第一反馈信号。
S3:基于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判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示例性地,获取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后,对二者的波形进行比对,以确定二者的波形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表明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电梯的封星功能正常;若不相同,则表明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存在异常,电梯的封星功能失效。
具体的,基于硬件电路对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进行比对,以确定二者的波形是否相同;或者,基于软硬件结合的方式,通过处理器获取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并通过处理器内置的软件程序对二者的波形进行分析。
本实施例中获取第一周期信号;第一周期信号为驱动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获取第一反馈信号,第一反馈信号为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第一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基于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判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首先,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并发送至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进而生成第一反馈信号,若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此时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相同,在检测到二者波形相同后即可判定常闭触点对导通,封星接触器的功能正常,否则若波形不同,则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功能异常,避免了机械器件的磨损、触点对接触面的损耗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判断电梯的封星功能是否失效的技术问题,无需设置复杂的粘连检测电路,硬件成本低,提高了电梯封星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梯封星电路还包括曳引机,
S2包括:
获取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反馈信号,第二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在存在第一反馈信号的前提下,曳引机不存在第一周期信号输入;
S3包括:
基于S1获取的第一周期信号,以及S2获取的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反馈信号,判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电梯封星电路中设置有曳引机。获取第一反馈信号或者第二反馈信号,其中,第二反馈信号为第一周期信号输入至曳引机后,曳引机输出的反馈信号。对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或者第二反馈信号的波形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正常导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曳引机与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优选的设置为并联连接的关系,此时第一周期信号存在两条信号回路。在第一条信号回路中,第一周期信号被发送至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进而基于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导通状况生成第一反馈信号(第一周期信号通过常闭触点对后的信号);在第二条信号回路中,第一周期信号被发送至曳引机的输入端口,曳引机接收第一周期信号后生成第二反馈信号(第一周期信号通过曳引机后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存在第一反馈信号的前提下,曳引机不存在第一周期信号输入,因而也不存在第二反馈信号,即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二反馈信号二者只能同时存在其中一个,上述两条信号回路中同时只有一条导通。可以理解的,若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由于曳引机的内部线圈具有高阻抗的特性,因此流向曳引机的第一周期信号会被旁路掉,即第一周期信号会流向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而不再流向曳引机,此时***中仅存在第一反馈信号,而不存在第二反馈信号;若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则流向曳引机的第一周期信号不会被旁路掉,即第一周期信号会流向曳引机,此时***中仅存在第二反馈信号,而不存在第一反馈信号。
具体的,由于第一反馈信号是第一周期信号通过常闭触点对后的信号,因此第一反馈信号与第一周期信号的波形相同;由于第二反馈信号是第一周期信号经过曳引机的线圈后生成的信号,因此第一周期信号的幅值、频率等发生变化,导致第二反馈信号与第一周期信号的波形不同。
具体的,当检测到输入的两个信号的波形相同时(此时接收到的为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电梯封星功能正常;当检测到输入的两个信号的波形不同时(此时接收到的为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二反馈信号),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处于异常导通状态,电梯的封星功能失效。
本实施例中将曳引机接入电梯封星电路,利用曳引机内部线圈高阻抗的特性,在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异常导通的状况下,生成波形与第一周期信号不一致的第二反馈信号,进而基于第一周期信号与第一反馈信号或者第二反馈信号的波形对比结果判定电梯的封星功能是否异常,电路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降低了电梯封星电路检测装置的硬件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梯封星电路还包括曳引机,曳引机为三相电机,S1中的第一周期信号包括由驱动单元输出的三相信号,三相信号为第一U相周期信号、第一V相周期信号以及第一W相周期信号,
S2具体步骤包括:
S2.1获取第一U相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反馈信号;第一U相反馈信号为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U相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S2.2获取第一V相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反馈信号;第一V相反馈信号为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V相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S2.3获取第一W相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反馈信号,第一W相反馈信号为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W相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S3包括:
S3.1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以及第一U相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判断结果;
S3.2基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以及第一V相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二判断结果;
S3.3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以及第一W相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三判断结果;
S3.4基于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以及第三判断结果,判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电梯封星电路还包括曳引机并且曳引机被设置为三相电机,例如永磁同步电机。由于三相电机具有三相输入端,因此针对每一相,均单独设置一个检测***进行检测。其中,针对三相电机的U相、V相以及W相,对应的设置驱动单元的的第一周期信号为三相信号,其中该第一周期信号为第一U相周期信号、第一V相周期信号以及第一W相周期信号。
首先,针对曳引机的U相、V相以及W相分别获取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二反馈信号。具体的,针对U相:
生成第一U相周期信号并进行输出,若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由于曳引机的内部线圈具有高阻抗的特性,因此流向曳引机的U相的第一U相周期信号会被旁路掉,即第一U相周期信号会流向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而不再流向曳引机,此时***中仅存在第一U相反馈信号,即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若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则流向曳引机U相的第一U相周期信号不会被旁路掉,即第一U相周期信号会流向曳引机的U相,此时***中仅存在第二U相反馈信号,即曳引机的U相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具体的,针对V相:
生成第一V相周期信号并进行输出,若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由于曳引机的内部线圈具有高阻抗的特性,因此流向曳引机的V相的第一V相周期信号会被旁路掉,即第一V相周期信号会流向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而不再流向曳引机,此时***中仅存在第一V相反馈信号,即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若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则流向曳引机V相的第一V相周期信号不会被旁路掉,即第一V相周期信号会流向曳引机的V相,此时***中仅存在第二V相反馈信号,即曳引机的V相基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具体的,针对W相:
生成第一W相周期信号并进行输出,若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由于曳引机的内部线圈具有高阻抗的特性,因此流向曳引机的W相的第一W相周期信号会被旁路掉,即第一W相周期信号会流向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而不再流向曳引机,此时***中仅存在第一W相反馈信号,即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若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则流向曳引机W相的第一W相周期信号不会被旁路掉,即第一W相周期信号会流向曳引机的W相,此时***中仅存在第二W相反馈信号,即曳引机的W相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其次,针对曳引机的U相、V相以及W相分别确定对应的判断结果。具体的,针对U相:
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以及第一U相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判断结果。具体的,由于第一U相反馈信号的波形与第一U相周期信号相同,而第二U相反馈信号的波形与第一U相周期信号不同,因此当检测到二者波形相同时(此时***中仅存在第一U相反馈信号),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当检测到二者波形不同时(此时***中仅存在第二U相反馈信号),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具体的,针对V相:
基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以及第一V相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判断结果。具体的,由于第一V相反馈信号的波形与第一V相周期信号相同,而第二V相反馈信号的波形与第一V相周期信号不同,因此当检测到二者波形相同时(此时***中仅存在第一V相反馈信号),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当检测到二者波形不同时(此时***中仅存在第二V相反馈信号),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具体的,针对W相:
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以及第一W相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判断结果。具体的,由于第一W相反馈信号的波形与第一W相周期信号相同,而第二W相反馈信号的波形与第一W相周期信号不同,因此当检测到二者波形相同时(此时***中仅存在第一W相反馈信号),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当检测到二者波形不同时(此时***中仅存在第二W相反馈信号),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得到第三判断结果。
具体的,在得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以及第三判断结果后,若所有的判断结果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均正常导通,则最终判定常闭触点对导通,封星接触器的功能正常。否则,若存在至少一个判断结果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则最终判定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封星接触器的功能异常。
本实施例将曳引机设置为三相电机,并分别针对每一相单独设置检测***进行封星功能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并且检测过程简单,降低了封星电路检测的计算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封星接触包括第一常闭触点对和第二常闭触点对,
S2具体步骤还包括:
S2.11获取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为第一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为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从V相输出的反馈信号,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从W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S2.21获取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二反馈信号;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为第一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为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V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从U相输出的反馈信号,第二V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从W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S2.31获取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为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为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从U相输出的反馈信号,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从V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S3还包括:
S3.11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判断结果;
S3.21基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第二判断结果;
S3.31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第三判断结果;
S3.41基于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以及第三判断结果,判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封星接触器包括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在常闭触点对为2的情况下,其对应的反馈信号的数量也为2。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U相反馈信号包括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第一V相反馈信号包括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第一W相反馈信号包括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
首先,获取曳引机U相、V相、W相的反馈信号。具体的,针对U相:
获取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为第一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为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从V相输出的反馈信号,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从W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具体的,针对V相:
获取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为第一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为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从V相输出的反馈信号,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从W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具体的,针对W相:
获取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为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为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从U相输出的反馈信号,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从V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其次,针对曳引机的U相、V相、W相确定对应的判断结果。具体的,针对U相:
基于第一U相周期信号、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判断结果。其中,若检测到接收的信号为第一U相周期信号、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则表明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均正常导通,此时判定封星功能正常;否则,若存在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或者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时,则表明至少一个常闭触点对异常,此时判定封星功能异常。
具体的,针对V相:
基于第一V相周期信号、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判断结果。其中,若检测到接收的信号为第一V相周期信号、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则表明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均正常导通,此时判定封星功能正常;否则,若存在第二V相第一反馈信号或者第二V相第二反馈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时,则表明至少一个常闭触点对异常,此时判定封星功能异常。
具体的,针对W相:
基于第一W相周期信号、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判断结果。其中,若检测到接收的信号为第一W相周期信号、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则表明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均正常导通,此时判定封星功能正常;否则,若存在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或者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时,则表明至少一个常闭触点对异常,此时判定封星功能异常。
具体的,在得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以及第三判断结果后,若所有的判断结果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均正常导通,则最终判定常闭触点对导通,封星接触器的功能正常。否则,若存在至少一个判断结果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则最终判定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封星接触器的功能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封星接触器包括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仅仅是作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封星接触器可以包括三对以及更多的常闭触点对,本实施例中的常闭触点对的数量描述不构成对本申请的常闭触点对数量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设置两路常闭触点对,并基于两路常闭触点对,同时针对每一相单独设置检测***进行封星功能检测,在同时满足两路常闭触点对检测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并且检测过程简单,进而降低了封星电路检测的计算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判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包括:
步骤1:基于波形检测电路,判断第一周期信号与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是否相同;
步骤2:若第一周期信号与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相同,则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
示例性地,基于预先设置的波形检测电路对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进行比对,进而确定二者的波形是否相同。若第一周期信号与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相同,则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否则,若第一周期信号与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不同,则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异常导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波形比较电路设置为电压比较器,该电压比较器可以对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二者的电压进行比对,进而确定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是否相同。其中,电压比较器包括但不限于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窗口比较器、三态电压比较器等。
具体的,以LM339电压比较器(四路差动比较器)为例,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分别输入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第一周期信号接入同相输入端,第一反馈信号接入反相输入端)。当第一周期信号与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不一致时,一般包括以下状况:第一周期信号的电压高于第一反馈信号,或者第一周期信号的电压低于第一反馈信号。对于前者,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的输入电压高于反向输入端,此时电压比较器内部处于截止状态,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接入高电平,输出高电平信号;对于后者,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低于反向输入端,此时电压比较器内部处于导通状态,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接地,输出低电平信号。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中,在检测***中存在常闭触点对未正常导通的状况下,第一周期信号的电压往往高于第一反馈信号,因此当电压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时,即可以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未正常导通。
本实施例通过预设的波形检测电路对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二者的波形是否相同,信号的分析过程简单且波形检测电路易于布置,从而降低了电梯封星电路检测的硬件成本和运算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周期信号包括PWM波信号。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周期信号设置为PWM波信号,相应的,第一周期信号的驱动单元即为PWM波驱动器。可以理解的,由于PWM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是以数字形式发送的,因此可有效降低***噪声对第一周期信号的影响,进而提高了封星电路检测的准确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封星接触器以及检测单元,驱动单元与检测单元连接,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与驱动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检测单元连接,其中:驱动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并将第一周期信号输出至检测单元以及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封星接触器,用于基于第一周期信号输出第一反馈信号至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判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中的驱动单元100、封星接触器200以及检测单元300形成两条回路,第一条回路中驱动单元100与检测单元300连接,第二条回路中驱动单元100、封星接触器200以及检测单元300依次连接。
示例性地,在第一条回路中,驱动单元100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并发送至检测单元300;在第二条回路中,驱动单元100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后发送至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基于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的导通状况生成第一反馈信号(第一周期信号通过常闭触点对后的信号)并发送至检测单元300。可以理解的,若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则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应当与第一周期信号相同,否则,若常闭触点对存在异常,则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与第一周期信号不同,例如常闭触点对完全断开的情况下,第一反馈信号则为低电平信号。
示例性地,检测单元300接收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并对比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基于二者的波形比较结果确定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是否正常导通,进一步确定电梯的封星功能是否正常。具体的,若二者波形相同,则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电梯的封星功能正常;否则,若二者的波形不同,则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存在异常,电梯的封星功能失效。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周期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正弦信号、脉冲信号等瞬时幅值随时间重复变化的信号,优选的设置为PWM信号。相应的,生成第一周期信号的驱动单元100,包括但不限于正弦信号生成器、脉冲信号生成器等,优选的设置为PWM波驱动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00包括电感和电容组成的充放电震荡电路,用于产生正弦信号,或者,驱动单元100包括DSP、FPGA以及CPLD等工具以及相应的编程软件,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产生正弦信号。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00包括由DTL(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的逻辑电路)集成电路构成的晶体振荡器或者由TTL(晶体管逻辑电路)集成电路构成的晶体振荡器,以用于产生脉冲信号。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封星接触器200,用于在电梯处于失重状态下,对曳引机400的三相绕组进行短接,使得曳引机400的三相输出端短路,进而阻碍转子的转动,从而进行制动。封星接触器200包括常开触点对以及常闭触点对,常开触点对以及常闭触点对之间存在机械关联关系,在正常状态下常闭触点对导通,常开触点对断开,当电梯失重时曳引机进入发电状态并输出电流,此时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断开,常开触点对导通后对曳引机400的输出端口进行短接,从而阻碍转子转动,实现制动功能。因此,需要对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的导通状况进行检测,以确定封星接触器200的功能是否正常。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封星接触器200包括两对常闭触点对以及两对常开触点对;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封星接触器200包括三对常闭触点对以及三对常开触点对。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对常闭触点对的数量不作限制,在实际场景中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常闭触点对,例如为了获取更长的触点对转换时间,可以设置两对常闭触点对以及两对常开触点对。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300用于波形对比,可基于硬件电路对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进行比对;或者,基于软硬件结合的方式,通过处理器获取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并通过软件对信号波形进行分析。
本实施例中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封星接触器以及检测单元,驱动单元与检测单元连接,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与驱动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检测单元连接,其中:驱动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并将第一周期信号输出至检测单元以及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封星接触器,用于基于第一周期信号输出第一反馈信号至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判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通过驱动单元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并发送至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进而生成第一反馈信号,若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此时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相同,检测单元检测到波形相同后即可判定常闭触点对导通,封星接触器的功能正常,否则若波形不同,检测单元则判定封星接触器的功能异常,避免了机械器件的磨损、触点对接触面的损耗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判断电梯的封星功能是否失效的技术问题,无需设置复杂的粘连检测电路,硬件成本低,提高了电梯封星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梯封星电路还包括曳引机,曳引机的一端与驱动单元以及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连接,另一端与检测单元连接,其中:曳引机,用于基于第一周期信号输出第二反馈信号至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反馈信号,判断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中的驱动单元100、封星接触器200以及检测单元300分别与曳引机400连接形成三条回路,第一条回路中驱动单元100与检测单元300连接,第二条回路中驱动单元100、封星接触器200以及检测单元300依次连接,第三条回路中驱动单元100、曳引机400以及检测单元300依次连接,可见封星接触器200以及曳引机400相当于并联连接的关系。
示例性地,在第一条回路中,驱动单元100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并发送至检测单元300;在第二条回路中,驱动单元100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后发送至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基于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的导通状况生成第一反馈信号(第一周期信号通过常闭触点对后的信号)并发送至检测单元300;在第三条回路中,驱动单元100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后发送至曳引机400的端口,曳引机400接收第一周期信号后生成第二反馈信号(第一周期信号通过曳引机400后的信号)并发送至检测单元300。
可以理解的,若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由于曳引机400的内部线圈具有高阻抗的特性,因此流向曳引机400的第一周期信号会被旁路掉,即第一周期信号会流向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而不再流向曳引机400,此时检测单元300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若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则流向曳引机400的第一周期信号不会被旁路掉,即第一周期信号会流向曳引机400,此时检测单元300接收到的信号为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二反馈信号。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单元300用于根据第一周期信号以及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反馈信号,判断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第一反馈信号是第一周期信号通过常闭触点对后的信号,因此第一反馈信号与第一周期信号的波形相同;由于第二反馈信号是第一周期信号经过曳引机400的线圈后生成的信号,因此信号的幅值、频率等发生变化,导致第二反馈信号与第一周期信号的波形不同。
具体的,当检测单元300检测到输入的两个信号的波形相同时,判定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电梯封星功能正常;当检测单元300检测到输入的两个信号的波形不同时,判定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处于异常状态,电梯的封星功能失效。
本实施例中将曳引机接入电路,利用曳引机内部线圈高阻抗的特性,在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异常的状况下,将波形与第一周期信号不一致的第二反馈信号输入至检测单元,以使检测单元基于波形对比结果判定封星功能异常,电路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降低了电梯封星电路检测装置的硬件成本。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曳引机为三相电机,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以及第三输出端口,检测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以及第三输入端口,其中:第一输出端口与第一输入端口连接,第二输出端口与第二输入端口连接,第三输出端口与第三输入端口连接;第一输出端口以及第一输入端口分别与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第二输出端口以及第二输入端口分别与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第三输出端口以及第三输入端口分别与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以及第一输入端口与曳引机的U相绕组连接,第二输出端口以及第二输入端口与曳引机的V相绕组连接,第三输出端口以及第三输入端口与曳引机的W相绕组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将曳引机400设置为三相电机,例如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单元100包括第一输出端口U1、第二输出端口V1以及第三输出端口W1,检测单元300包括第一输入端口U’、第二输入端口V’以及第三输入端口W’,驱动单元100、封星接触器200、检测单元300以及曳引机400之间形成三组回路。
具体的,在第一组回路中,驱动单元100的第一输出端口U1与检测单元300的第一输入端口U’连接,驱动单元100的第二输出端口V1与检测单元300的第二输入端口V’连接,驱动单元100的第三输出端口W1与检测单元300的第三输入端口W’连接。
具体的,在第二组回路中,驱动单元100的第一输出端口U1以及检测单元300的第一输入端口U’分别与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驱动单元100的第二输出端口V1以及检测单元300的第二输入端口V’分别与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驱动单元100的第三输出端口W1以及检测单元300的第三输入端口W’分别与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
具体的,在第三组回路中,驱动单元100的第一输出端口U1以及检测单元300的第一输入端口U’与曳引机400的U相绕组连接,驱动单元100的第二输出端口V1以及检测单元300的第二输入端口V’与曳引机400的V相绕组连接,驱动单元100的第三输出端口W1以及检测单元300的第三输入端口W’与曳引机400的W相绕组连接。
具体的,在检测过程中,以驱动单元100的第一输出端口U1输出第一周期信号为例,首先第一周期信号输入至检测单元300的第一输入端口U’;若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由于曳引机400的内部线圈具有高阻抗的特性,因此流向曳引机400的第一周期信号会被旁路掉,即第一周期信号会流向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而不再流向曳引机400,此时检测单元300的第二输入端口V’以及第三输入端口W’接收到的信号为经过封星接触器200的第一反馈信号;若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不能正常导通,则流向曳引机400的第一周期信号不会被旁路掉,即第一周期信号会流向曳引机400,此时检测单元300的第二输入端口V’以及第三输入端口W’接收到的信号为经过曳引机400的第二反馈信号。
具体的,当检测单元300检测到第一输入端口U’、第二输入端口V’以及第三输入端口W’输入的三个信号的波形相同时,继续由驱动单元100的第二输出端口V1输出第一周期信号,重复进行上述检测过程,直至驱动单元100的三个输出端口均已输出第一周期信号进行检测,且每次检测结果中三个信号的波形均相同时,判定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导通正常,电梯封星功能正常;若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单元300检测到输入的三个信号的波形不同时,判定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处于异常状态,电梯的封星功能失效。
本实施例将曳引机设置为三相电机,并通过三组回路连接的方式实现封星接触器的检测,连接方式简单,从而降低了封星电路检测装置的硬件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封星接触器包括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第一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端口连接,第二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与第三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输入端口连接,第一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的一端还与第二输入端口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封星接触器200设置有两对常闭触点对,在常闭触点对形成的回路中,第一常闭触点对R1/R2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口U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端口U’连接,第二常闭触点对R3/R4的一端与第三输出端口W1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输入端口W’连接,第一常闭触点对R1/R2的一端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R3/R4的一端还与第二输入端口V’连接。
具体的,在检测过程中,驱动单元100的第一输出端口U1发出第一周期信号,该第一周期信号首先被输入至检测单元300的第一输入端口U’;其次,在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正常的状况下,第一周期信号的其中一路经由封星接触器200的第一常闭触点对R1/R2、第二常闭触点对R3/R4,到达检测单元300的第二输入端口V’以及第三输入端口W’;另一路经由曳引机400,由于曳引机400的线圈具有高阻抗的特性,因此这一路信号流向会被第一常闭触点对R1/R2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R3/R4旁路掉,即不再经过曳引机400所在的回路。
具体的,当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时,驱动单元100输出的第一周期信号会经过封星接触器200的第一常闭触点对R1/R2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R3/R4,分别到达检测单元300的第二输入端口V’以及第三输入端口W’,此时检测单元300的第一输入端口U’、第二输入端口V’以及第三输入端口W’输入的信号的波形相同。当检测单元300检测到输入的三个信号的波形相同时,可以判定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
具体的,若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未正常连接,则流向曳引机400的第一周期信号不会被第一常闭触点对R1/R2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R3/R4旁路,使得第一周期信号经过曳引机400后流向检测单元300的第二输入端口V’以及第三输入端口W’。由于曳引机400的线圈的高阻抗特性,此时信号的波形发生变化,因此第一输入端口U’、第二输入端口V’以及第三输入端口W’输入的三个信号的波形不同。当检测单元300检测到输入的三个信号的波形不同时,可以判定封星接触器200的常闭触点对导通异常,电梯封星功能失效。
具体的,在完成上述驱动单元100的第一输出端口U1输出第一周期信号的检测过程后,继续通过第二输出端口V1以及第三输出端口W1输出第一周期信号,以继续进行封星检测。在完成三个输出端口输出第一周期信号进行检测的过程后,若三次检测结果均为波形相同,则判定电梯封星的功能正常。否则,若检测过程中存在波形不同的状况,则判定电梯封星功能失效。
本实施例中封星接触器中设置有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基于两对常闭触点对可以增加封星接触器的转换时间,以适应场景需要。其次,基于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设置信号回路,以保证在正常状态下第一周期信号能够经过常闭触点对输入至检测单元,电路连接方式简单,降低了封星电路的检测电路的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输出接触器,输出接触器包括第一输出触点对、第二输出触点对以及第三输出触点对,第一输出触点对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曳引机的U相绕组连接,第二输出触点对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曳引机的V相绕组连接,第三输出触点对的一端与第三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曳引机的W相绕组连接。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中还设置有输出接触器SW,输出接触器SW包括三个触点对,分别为第一输出触点对1L1/2T1、第二输出触点对3L2/4T2以及第三输出触点对5L3/6T3。输出接触器SW设置于驱动单元100以及曳引机400之间。其中,输出接触器SW用于在电梯运行中对曳引机400进行控制,一般设置为电梯的主接触器。在正常状况下,电梯运行时,输出接触器SW的三个输出触点对吸合,曳引机400接入变频器以及本实施例中的驱动单元100,电梯停止运行时,输出接触器SW的三个触点对断开,曳引机400停止运行。
具体的,如图4所示,当驱动单元100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口输出第一周期信号时,输出接触器SW吸合,以对第一周期信号进行导通。更具体的,当驱动单元100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口输出第一周期信号时,通过N端口发送控制指令至主板,主板接收到该控制指令后,控制输出接触器SW吸合。其中,主板用于封装电梯控制器,以用于对电梯的运行状况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通过输出接触器控制第一周期信号的导通状况,在输出接触器吸合时将第一周期信号导通至曳引机、封星接触器以及检测单元,从而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了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单元还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电路以及低压电路,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以及第三输入端口与高压电路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300可以设置为由多个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板装置。其中,检测单元300中基于不同的电子元件,可以划分为高压电路以及低压电路,在检测过程中将高压电路以及低压电路进行隔离,从而避免检测单元300内部的器件被损毁。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口U’、第二输入端口V’以及第三输入端口W’接收的信号均输入至高压电路,经过电压转化后可输入低压电路,从而提高信号对低压电路的适应性。
本实施例中设置相互隔离的高压电路以及低压电路,从而在检测过程中对不同的电路进行隔离,提高了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电梯控制器,电梯控制器与检测单元连接,其中:电梯控制器,用于获取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并基于检测结果对电梯进行控制,检测单元还包括通讯接口和/或干触点,电梯控制器通过通讯接口和/或干触点与检测单元连接。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中还设置由电梯控制器,电梯控制器可以集成于图4中所示的主板中。其中,电梯控制器用于获取检测单元300的封星功能的检测结果,并基于检测结果对电梯的运行状况进行控制。
示例性的,检测单元300中设置有通讯接口或者干触点,电梯控制器通过通讯接口或者干触点与检测单元300连接,从而实现电梯控制器与检测单元300之间的通信功能。其中,干触点是指无源开关,例如机械式开关等。
本实施例中电梯控制器基于封星检测结果对电梯进行控制,并且通过通讯接口或者干触点实现电梯控制与检测单元之间的通道导通,进而实现通信功能,结构简单,从而降低了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的成本并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应该明白的是,这里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这个应用,而不是用来对它进行限定。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本申请保护范围。
显然,附图只是本申请的一些例子或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也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适用于其他类似情况,但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在此开发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可能是复杂和漫长的,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申请披露的技术内容进行的某些设计、制造或生产等更改仅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被视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足。
“实施例”一词在本申请中指的是结合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该短语出现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并不一定意味着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意味着与其它实施例相互排斥而具有独立性或可供选择。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清楚或隐含地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描述的实施例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获取第一周期信号;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为驱动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
S2获取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为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S3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封星电路还包括曳引机,
所述S2包括:
获取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在存在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前提下,所述曳引机不存在所述第一周期信号输入;
所述S3包括:
基于所述S1获取的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S2获取的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封星电路还包括曳引机,所述曳引机为三相电机,所述S1中的所述第一周期信号包括由驱动单元输出的三相信号,所述三相信号为第一U相周期信号、第一V相周期信号以及第一W相周期信号,
所述S2具体步骤包括:
S2.1获取第一U相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反馈信号;所述第一U相反馈信号为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U相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S2.2获取第一V相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反馈信号;所述第一V相反馈信号为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V相反馈信号为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S2.3获取第一W相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反馈信号,所述第一W相反馈信号为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第二W相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
所述S3包括:
S3.1基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U相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二U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一判断结果;
S3.2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V相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二V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二判断结果;
S3.3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W相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二W相反馈信号,确定第三判断结果;
S3.4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以及所述第三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星接触包括第一常闭触点对和第二常闭触点对,
所述S2具体步骤还包括:
S2.11获取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从V相输出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从W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S2.21获取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V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从U相输出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V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从W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S2.31获取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对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生成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从U相输出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为所述曳引机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从V相输出的反馈信号;
所述S3还包括:
S3.11基于所述第一U相周期信号、所述第一U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所述第一U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U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S3.21基于所述第一V相周期信号、所述第一V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所述第一V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V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所述第二判断结果;
S3.31基于所述第一W相周期信号、所述第一W相第一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一反馈信号,以及所述第一W相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二W相第二反馈信号,确定所述第三判断结果;
S3.41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以及所述第三判断结果,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包括:基于波形检测电路,判断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是否相同;
若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波形相同,则判定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正常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包括PWM波信号。
7.一种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封星接触器以及检测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驱动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周期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周期信号输出至所述检测单元以及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
所述封星接触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输出第一反馈信号至所述检测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封星电路还包括曳引机,所述曳引机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曳引机,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输出第二反馈信号至所述检测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周期信号以及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判断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是否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为三相电机,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以及第三输出端口,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以及第三输入端口,其中:
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三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封星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对的两端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曳引机的U相绕组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与所述曳引机的V相绕组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曳引机的W相绕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星接触器包括第一常闭触点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对,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常闭触点对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输出接触器,所述输出接触器包括第一输出触点对、第二输出触点对以及第三输出触点对,所述第一输出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曳引机的U相绕组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曳引机的V相绕组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触点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曳引机的W相绕组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电路以及低压电路,所述第一输入端口、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以及所述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高压电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梯控制器,所述电梯控制器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电梯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并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电梯进行控制,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通讯接口和/或干触点,所述电梯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接口和/或干触点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
CN202211698120.4A 2022-12-28 2022-12-28 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61429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8120.4A CN116142911A (zh) 2022-12-28 2022-12-28 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8120.4A CN116142911A (zh) 2022-12-28 2022-12-28 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2911A true CN116142911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1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8120.4A Pending CN116142911A (zh) 2022-12-28 2022-12-28 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429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tima et al. A new algorithm for real-time multiple open-circuit fault diagnosis in voltage-fed PWM motor drives by the reference current errors
CN103403562B (zh) 包括预加电诊断的机械***
CN101382585B (zh) 一种电机中逆变器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电机
CN108964572B (zh) 一种用于电机主动短路控制的方法及***
Trabelsi et al. Multiple criteria for high performance real-time diagnostic of single and multiple open-switch faults in ac-motor drives: Application to IGBT-based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KR101114375B1 (ko) 모터의 전력 케이블 단선 검출방법
CN105379106B (zh) 用于控制用于对电机进行驱动的多相变频器的方法
US8559143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KR101601405B1 (ko) 모터 구동시스템의 고장 검출 방법
Estima et al. Fast fault detection, isola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in fault-toleran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s
Freire et al. A voltage-based approach for open-circuit fault diagnosis in voltage-fed SVM motor drives without extra hardware
US10554165B2 (en) Motor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short-circuit judgment unit for capacitor of DC link unit
JP5300349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モータ地絡検出方法
KR101916046B1 (ko) 전압 센서 고장 감지 방법
KR101965239B1 (ko) 인버터의 개방 스위치 고장부 판별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6142911A (zh) 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ES2881692T3 (es) Sistema inversor y método de detección del estado del cable de alimentación del sistema inversor
KR101665891B1 (ko) 모터 구동 트랜지스터 이상 감지 장치
Jlassi et al. A single fault diagnostics approach for power switches, speed sensors and current sensors in regenerative PMSM drives
CN218988507U (zh) 电梯封星电路的检测***
JP2015201905A (ja)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
WO2021038829A1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予兆診断方法
KR101782419B1 (ko) 차량의 모터 제어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H10145960A (ja) 動力発生装置と電気洗濯機
CN112236931B (zh) 电力变换装置的缺相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