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4982A - 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4982A
CN116074982A CN202310354807.4A CN202310354807A CN116074982A CN 116074982 A CN116074982 A CN 116074982A CN 202310354807 A CN202310354807 A CN 202310354807A CN 116074982 A CN116074982 A CN 116074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nnection
connection type
terminal equipment
terminal device
peripher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48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4982B (zh
Inventor
李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ihong Digit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ihong Digit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ihong Digit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ihong Digit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548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4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4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4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4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4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69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根据所述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和所述主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二无线连接类型,确定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能够灵活组网。

Description

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主终端设备(也称为超级终端设备)与周围终端设备通过分布式软总线组网时,虽然主终端设备和周围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共同的无线连接类型,但是多个共同的无线连接类型之间彼此孤立,主终端设备只能通过某一种预先固定的无线连接类型与对端的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这导致组网不灵活。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灵活组网。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应用于主终端设备,所述主终端设备为能够通过分布式软总线与两个以上的周围终端设备同时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
根据所述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和所述主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二无线连接类型,确定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
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其中,所述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要求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其中,所述根据第一预设要求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包括:
按照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至少两个通道的连接;
根据预设评分要求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确定评分最高的通道;
选择出所述评分最高的通道对应的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其中,所述预设评分要求包括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预设评分要求、信号强度的第二预设评分要求、网络测试结果的第三预设评分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评分要求周期性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以确定当前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是否依然是最高;
在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依然是最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当前连接。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不是最高的情况下,重新选择出当前评分最高的通道对应的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五无线连接类型;
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切换到所述第五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无线连接类型包括需要认证凭证或密码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
在按照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时,包括:
获取所述主终端设备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
将所述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发送给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
在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而输入的认证凭证或密码与所述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一致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无线连接类型包括需要认证凭证或密码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
在按照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时,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二认证凭证或第二密码;
基于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通过所述第二认证凭证或第二密码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设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默认无线连接类型;
当所述主终端设备重新启动时,按照所述默认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其中,所述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还包括:
监控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是否断开;
在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断开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重新选择除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之外的另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六无线连接类型;
按照所述第六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
其中,所述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之前,包括:
显示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
所述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的选择操作,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其中,所述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还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用户输入的指定无线连接类型操作,确定用户输入的指定无线连接类型;
在所述指定无线连接类型属于所述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且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不同的情况下,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切换到所述指定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
其中,所述主终端设备和所述周围终端设备均配置有开源鸿蒙***。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主终端设备,所述主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分布式软总线与两个以上的周围终端设备同时建立连接,所述主终端设备还包括通信模块、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通信模块用于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网络连接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网络连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主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分布式软总线与两个以上的周围终端设备同时建立连接,主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确定自身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按照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与相关技术中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按照预先固定的无线连接类型建立连接相比较,本申请实施例从自身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然后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按照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建立连接,因此能够使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灵活地建立所选择的无线连接,从而能够有助于主终端设备与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灵活组网。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网络连接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网络连接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网络连接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网络连接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网络连接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网络连接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网络连接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网络连接方法第八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网络连接方法第九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网络连接方法第十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主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主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关键流程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在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先介绍一下与本申请相关的技术内容。
开源鸿蒙(OpenHarmony)***是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Atom Foundation)孵化及运营的开源项目,目标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搭建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的框架和平台,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目前主终端设备(也称为超级终端设备)与周围终端设备通过分布式软总线组网时,虽然主终端设备和周围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共同的无线连接类型(例如:ble、wifi、ether等),但是多个共同的无线连接类型之间彼此孤立,主终端设备只能通过某一种预先固定的无线连接类型与对端的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这导致组网不灵活。
与相关技术中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按照预先固定的无线连接类型建立连接相比较,本申请实施例从自身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然后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按照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建立连接,因此能够使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灵活地建立所选择的无线连接,从而能够有助于主终端设备与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灵活组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网络连接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主终端设备,所述主终端设备为能够通过分布式软总线与两个以上的周围终端设备同时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主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超级终端设备。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步骤S102、步骤S103以及步骤S104。
步骤S101:获取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连接可以是指使用wifi、4G等无线技术建立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讯提供基础,也称为无线链接。无线连接可解决布线、连接距离、设备安装部署、施工成本高等痛点。无线连接类型包括但不限于:4G/5G蜂窝网络、wifi、lora、蓝牙、NFC、433Mhz等。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具有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的周围终端设备,例如,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具有wifi和蓝牙,或者具有5G蜂窝网络、wifi和蓝牙,等,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以上。
主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主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周围终端设备发送询问消息以询问周围终端设备的无线连接类型。例如,主终端设备基于自身具有的多种无线连接类型分别向周围终端设备发送询问消息,如果周围终端设备也具有同样的无线连接类型,则周围终端设备可以返回给主终端设备响应消息,主终端设备根据响应消息获取到具有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及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具备的具体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或者,主终端设备基于自身具有的某一种无线连接类型向周围终端设备发送询问消息,周围终端设备返回响应消息告知主终端设备:周围终端设备当前具备的、已打开的具体的无线连接类型有哪些,主终端设备根据响应消息获取到具有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及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具备的具体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
主终端设备通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信息交互获取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后,也可以将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在本地保存起来,后续可以直接在本地获取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当前的主终端设备来说,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为当前的主终端设备的周围终端设备;如果以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为中心,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也能够通过分布式软总线与其两个以上的周围终端设备同时建立连接,那么这个时候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也可以作为主终端设备去选择与其周围的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终端设备和所述周围终端设备均配置有开源鸿蒙***。开源鸿蒙***(OpenHarmony)是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Atom Foundation)孵化及运营的开源项目,目标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搭建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的框架和平台,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
步骤S102:根据所述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和所述主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二无线连接类型,确定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
根据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以及主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二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具有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
例如: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包括wifi、蓝牙、NFC,主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二无线连接类型包括:4G蜂窝网络、wifi、lora、蓝牙,那么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具有的第三无线连接类型包括:wifi和蓝牙。
步骤S103: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由于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具有共同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只需要采用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即可,因此可以从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也就是说,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可以有选择性的,并不是预先固定不变的,因此这使得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具备灵活性。
步骤S104: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选择出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具备的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后,主终端设备即可基于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例如: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具有的第三无线连接类型包括:wifi和蓝牙,从中选择wifi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即可通过wifi建立连接。
与相关技术中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按照预先固定的无线连接类型建立连接相比较,本申请实施例从自身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然后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按照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建立连接,因此能够使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灵活地建立所选择的无线连接,从而能够有助于主终端设备与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灵活组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所述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可以包括:根据第一预设要求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要求可以是指预先设定的、从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要求。例如,可以预先设定无线连接类型的优先级,优先级在前的,作为优先选择的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又如:可以预先根据周围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设定其默认的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又如:可以预先根据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设定优先的无线连接类型;等。
例如:预先设定无线连接类型的优先级为:5G蜂窝网络的优先级大于4G蜂窝网络的优先级,4G蜂窝网络的优先级大于wifi的优先级,wifi的优先级大于蓝牙的优先级,蓝牙的优先级大于NFC的优先级,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所述根据第一预设要求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还可以包括:子步骤S1031、子步骤S1032以及子步骤S1033,如图2所示。
子步骤S1031:按照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至少两个通道的连接。
子步骤S1032:根据预设评分要求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确定评分最高的通道。
子步骤S1033:选择出所述评分最高的通道对应的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评分要求可以是指预先设定的、对按照无线连接类型建立连接的通道进行评分的要求。例如,可以按照通道上信号的信号强度对通道进行评分;或者,按照通道上数据的传输速度对通道进行评分;或者按照预设的无线连接类型的分数对通道进行评分(例如:wifi为90分,蓝牙为80分,NFC为70分,等);等。
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共同具有多少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就会建立对应的多少个通道的连接。然后根据预设评分要求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确定评分最高的通道,选择出所述评分最高的通道对应的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例如: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共同具有的第三无线连接类型包括:wifi、蓝牙、NFC,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分别通过wifi、蓝牙、NFC连接,建立对应的三种通道,根据预设评分要求,wifi对应的通道评分为95分,蓝牙对应的通道评分为80分,NFC对应的通道评分为70分,wifi对应的通道评分最高,因此将wifi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评分要求包括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预设评分要求、信号强度的第二预设评分要求、网络测试结果的第三预设评分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预设评分要求可以是指预先设定的、各个无线连接类型对应的评分要求,例如:预先设定的各个无线连接类型的优先级、权重,等,优先级高的无线连接类型,其评分对应就高;权重高的,其评分的权重就高,等。信号强度的第二预设评分要求可以是指预先设定的、各个通道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的评分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强度的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评分要求,等。例如,可以预先设定将信噪比作为信号强度的指标,信噪比越大,该通道的信号强度越大,对应的评分会越高。网络测试结果的第三预设评分要求可以是指预先设定的、对各个通道进行网络测试及其网络测试结果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测试对象、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评分要求,等。
根据预设评分要求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可以是根据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预设评分要求、信号强度的第二预设评分要求、网络测试结果的第三预设评分要求中的至少一项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从中确定评分最高的通道。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选择出符合网络实际情况的最优的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在一些第三实施例中,步骤S104,所述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105和步骤S106,如图3所示。
步骤S105:根据所述预设评分要求周期性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以确定当前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是否依然是最高。
步骤S106:在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依然是最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当前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预设评分要求选择出所述评分最高的通道对应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主终端设备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由于网络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之前选择的评分最高的通道,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有可能维持不变,依然是评分最高的通道,也有可能会变差,之前评分最高的通道有可能变为评分最差,等。因此主终端设备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根据所述预设评分要求周期性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在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依然是最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当前连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当前的无线连接是符合网络实际情况的最优的无线连接。
在一些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107和步骤S108,如图4所示。
步骤S107:在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不是最高的情况下,重新选择出当前评分最高的通道对应的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五无线连接类型。
步骤S108: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切换到所述第五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根据所述预设评分要求周期性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在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不是最高的情况下,重新选择出当前评分最高的通道对应的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五无线连接类型,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切换到所述第五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当前的无线连接是符合网络实际情况的最优的无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无线连接类型包括需要认证凭证或密码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验证无线连接类型包括但不限于wifi。由于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按照验证无线连接类型建立连接时,需要认证凭证或密码,只有在认证凭证或密码正确的情况下,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按照验证无线连接类型才能成功建立连接。通常可能包括如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在按照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时,包括:步骤SA1、步骤SA2以及步骤SA3,如图5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A1:获取所述主终端设备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
步骤SA2:将所述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发送给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
步骤SA3:在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而输入的认证凭证或密码与所述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一致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终端设备将自身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发送给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第一周围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主动和主终端设备按照验证无线连接类型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
另一种情况是,在按照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时,包括:步骤SB1和步骤SB2,如图6所示的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B1:获取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二认证凭证或第二密码。
步骤SB2:基于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通过所述第二认证凭证或第二密码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终端设备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二认证凭证或第二密码,主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认证凭证或第二密码主动和第一周围终端设备按照验证无线连接类型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
在一些第七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109和步骤S110,如图7所示。
步骤S109:将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设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默认无线连接类型。
步骤S110:当所述主终端设备重新启动时,按照所述默认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设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默认无线连接类型,当所述主终端设备重新启动时,按照所述默认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这样能够节省重新确定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时间,能够使主终端设备按照所述默认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快速建立连接。
在一些第八实施例中,步骤S104,所述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111、步骤S112以及步骤S113,如图8所示。
步骤S111:监控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是否断开。
本申请实施例中,有可能由于一些突发意外,或者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当前的无线连接类型的当前连接突然断开,等原因,导致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断开,这会影响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因此为了避免当前连接断开影响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监控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是否断开。
步骤S112:在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断开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重新选择除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之外的另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六无线连接类型。
在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断开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重新选择除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之外的另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六无线连接类型。其中,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重新选择除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之外的另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六无线连接类型的具体方式有很多。例如,如果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第三无线连接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第四无线连接类型,那么重新选择时只有另一种无线连接类型可选,此时另一种无线连接类型即为第六无线连接类型。又如,如果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第三无线连接类型有三种及以上,一种是第四无线连接类型,那么重新选择时有两种以上的无线连接类型可选,此时可以根据第一预设要求从中选择,也可以按照用户的操作进行选择,等。
步骤S113:按照所述第六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
按照所述第六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在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按照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建立的连接断开后,能够尽快恢复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一些第九实施例中,步骤S103,所述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S114,如图9所示。
步骤S114:显示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
此时,步骤S103,所述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还可以包括:根据检测到的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的选择操作,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确定主终端设备和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之后,会显示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用户可以根据显示的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从中选择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主终端设备和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根据用户意愿的无线连接类型建立对应的连接。
在一些第十实施例中,步骤S104,所述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115和步骤S116,如图10所示。
步骤S115:根据检测到的用户输入的指定无线连接类型操作,确定用户输入的指定无线连接类型。
步骤S116:在所述指定无线连接类型属于所述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且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不同的情况下,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切换到所述指定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终端设备在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用户还可以重新选择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方式。即用户可以输入指定无线连接类型操作,主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的操作后,确定用户输入的指定无线连接类型,如果该指定无线连接类型为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有的无线连接类型,且该指定无线连接类型不同于当前的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则可以从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切换到所述指定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主终端设备与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按照用户的意愿进行切换,提升用户体验。
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主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请参见上述方法部分,在此不再赘叙。
所述主终端设备100能够通过分布式软总线与两个以上的周围终端设备同时建立连接,所述主终端设备100还包括通信模块3、存储器1以及处理器2,通信模块3、存储器1通过总线与处理器2连接。其中,处理器2可以是微控制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或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等。存储器1可以是Flash芯片、只读存储器、磁盘、光盘、U盘或者移动硬盘等等。所述通信模块3用于通信,所述存储器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2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网络连接方法:
获取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
根据所述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和所述主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二无线连接类型,确定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
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如下所述的方法:
根据第一预设要求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方法:
按照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至少两个通道的连接;
根据预设评分要求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确定评分最高的通道;
选择出所述评分最高的通道对应的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评分要求包括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预设评分要求、信号强度的第二预设评分要求、网络测试结果的第三预设评分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方法:
根据所述预设评分要求周期性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以确定当前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是否依然是最高;
在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依然是最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当前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方法:
在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不是最高的情况下,重新选择出当前评分最高的通道对应的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五无线连接类型;
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切换到所述第五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无线连接类型包括需要认证凭证或密码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方法:
获取所述主终端设备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
将所述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发送给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
在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而输入的认证凭证或密码与所述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一致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无线连接类型包括需要认证凭证或密码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方法:
获取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二认证凭证或第二密码;
基于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通过所述第二认证凭证或第二密码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方法:
将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设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默认无线连接类型;
当所述主终端设备重新启动时,按照所述默认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方法:
监控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是否断开;
在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断开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重新选择除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之外的另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六无线连接类型;
按照所述第六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方法:
显示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
根据检测到的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的选择操作,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方法:
根据检测到的用户输入的指定无线连接类型操作,确定用户输入的指定无线连接类型;
在所述指定无线连接类型属于所述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且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不同的情况下,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切换到所述指定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终端设备和所述周围终端设备均配置有开源鸿蒙***。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终端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很多,最终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即可,在此不对主终端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限定。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主终端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为例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终端设备和周围终端设备均配置OpenHarmony,主终端设备提供一个SA(System Application,***应用),该SA主要提供给应用蓝牙、wifi等网络方式的主终端设备具有扫描、配网、组网等接口,实现指定网络和主终端设备组建软总线的相关能力,同时支持网络评分和动态切换网络通道的能力。
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主终端设备的框架示意图。主终端设备包括其他应用或服务模块、可以与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多种无线连接类型模块以及软总线模块(dsofts);其中其他应用或服务模块包括配网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多种无线连接类型包括:wifi、蓝牙、ether、NFC,等。主终端设备新增SA,该SA包括服务模块(service)、接口实现模块(impl)、评分模块(score)、监测模块(monitor)。
其中,服务模块(service)的功能是:SA服务初始化、启动,以及服务对外接口管理等;接口实现模块(impl)的功能是:服务接口的实现等;评分模块(score)的功能是:不同通道的配网评分,根据评分优先配网,同时保存配网相关信息,为后面切换软总线通道做准备;监测模块(monitor)的功能是:配网监控,定时检测软总线网络状态,根据评分与软总线模块(dsofts)协同,切换软总线的底层网络通道;软总线模块(dsofts)的功能是:应用部分的控制消息等需要通过软总线到另一台终端设备。
参见图13,图13为关键流程时序图,终端设备A为当前的主终端设备,终端设备B为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终端设备A的应用调用startNetCfg启动配网服务;
步骤2:终端设备A的应用监听到终端设备B的返回,例如蓝牙、wifi等的返回;
步骤3:获取终端设备A的认证凭证或密码;
步骤4:将终端设备A的认证凭证或密码发送给终端设备B,并自动发起组网请求;
步骤5:终端设备B响应OK;
步骤6:软总线模块(dsofts)进行软总线建链(即终端设备A与B之间分别建立蓝牙、wifi等的多个通道);
步骤7:评分模块(score)根据网络类型、信号强度、网络测试等手段对各通道进行评分,选出最优网络,下次启动时为默认网络;
步骤8:组网成功;
步骤9:监测模块(monitor)对多个通道进行实时检测,动态通知软总线模块(dsofts)进行通道切换;
步骤10:终端设备A通知终端设备B,主动断开网络;
步骤11:终端设备B响应OK。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供两***立终端设备间通过无线等方式的无感配网方法;能够增加多通道评分机制,为软总线网络通道的切换提供支撑能力。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网络连接方法。
其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主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硬盘或内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外部存储设备,例如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安全数字卡、闪存卡,等等。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终端设备,所述主终端设备为能够通过分布式软总线与两个以上的周围终端设备同时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
根据所述至少两种第一无线连接类型和所述主终端设备的至少两种第二无线连接类型,确定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共同的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
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要求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预设要求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包括:
按照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至少两个通道的连接;
根据预设评分要求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确定评分最高的通道;
选择出所述评分最高的通道对应的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评分要求包括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预设评分要求、信号强度的第二预设评分要求、网络测试结果的第三预设评分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评分要求周期性对所述至少两个通道进行评分,以确定当前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是否依然是最高;
在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依然是最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当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对应的通道的评分不是最高的情况下,重新选择出当前评分最高的通道对应的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五无线连接类型;
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切换到所述第五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无线连接类型包括需要认证凭证或密码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
在按照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时,包括:
获取所述主终端设备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
将所述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发送给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
在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而输入的认证凭证或密码与所述第一认证凭证或第一密码一致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无线连接类型包括需要认证凭证或密码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
在按照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时,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的验证无线连接类型的第二认证凭证或第二密码;
基于所述验证无线连接类型,通过所述第二认证凭证或第二密码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对应的通道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设置为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默认无线连接类型;
当所述主终端设备重新启动时,按照所述默认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还包括:
监控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是否断开;
在所述主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之间的当前连接断开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重新选择除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之外的另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六无线连接类型;
按照所述第六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重新建立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之前,包括:
显示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
所述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的选择操作,从所述至少两种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无线连接类型作为第四无线连接类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与所述第一周围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还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用户输入的指定无线连接类型操作,确定用户输入的指定无线连接类型;
在所述指定无线连接类型属于所述第三无线连接类型、且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不同的情况下,从所述第四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切换到所述指定无线连接类型的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终端设备和所述周围终端设备均配置有开源鸿蒙***。
14.一种主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分布式软总线与两个以上的周围终端设备同时建立连接,所述主终端设备还包括通信模块、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通信模块用于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连接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连接方法。
CN202310354807.4A 2023-04-06 2023-04-06 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074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4807.4A CN116074982B (zh) 2023-04-06 2023-04-06 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4807.4A CN116074982B (zh) 2023-04-06 2023-04-06 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4982A true CN116074982A (zh) 2023-05-05
CN116074982B CN116074982B (zh) 2023-06-13

Family

ID=86180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4807.4A Active CN116074982B (zh) 2023-04-06 2023-04-06 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498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27651A1 (en) * 2013-02-21 2014-08-28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devices online
US20150195668A1 (en) * 2014-01-08 2015-07-09 Vivotek Inc.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networking system
CN105636236A (zh) * 2014-11-28 2016-06-0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的连接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709839A (zh) * 2021-08-19 2021-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关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28083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27651A1 (en) * 2013-02-21 2014-08-28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devices online
US20150195668A1 (en) * 2014-01-08 2015-07-09 Vivotek Inc.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networking system
CN105636236A (zh) * 2014-11-28 2016-06-0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的连接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228083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CN113709839A (zh) * 2021-08-19 2021-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关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4982B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17712B1 (ko) 다중 수신 대기를 위한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KR100982070B1 (ko) 통신 방법,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장치
RU2437240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параметров связи, осуществляющее связь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осуществляющим связь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и программа
TWI384776B (zh)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JPH11146030A (ja) 無線会議システムの仮親決定方式
CN113316131B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249047A (zh) 无线局域网热点的接入认证方法及装置
EP253624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hat operates as master station or remote st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0708694A (zh) 公专网同时在线的实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8706136B2 (en) Initialization of regulatory configurations of unlicensed wireless devices
JP7027453B2 (ja) 確立理由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端末
CN110177384B (zh) 接入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点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0076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24617A1 (zh) 用于设备配网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智能家电设备、终端设备
CN107347202B (zh) 一种终端在网络切片架构下的初始接入方法及装置
EP2061214B1 (en) Virtual terminal serve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16074982B (zh) 网络连接方法、主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71896B (zh)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05981416A (zh) 管理在安全元件中的数个简档的方法
CN111371593A (zh) 一种业务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19558A1 (en) Connection of guest devices to a wireless network
JP2023537120A (ja) 端末が基地局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を可能にする方法、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電子デバイス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JP2018174404A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738090B (zh) 一种通信装置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通信装置、电子终端
JP5969888B2 (ja)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