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8735A - 电力管理装置和电力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力管理装置和电力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8735A
CN116018735A CN202080104088.5A CN202080104088A CN116018735A CN 116018735 A CN116018735 A CN 116018735A CN 202080104088 A CN202080104088 A CN 202080104088A CN 116018735 A CN116018735 A CN 116018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sumption
water supply
maximum
power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40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纯一郎
加藤优典
井上祯之
柴田益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018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8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力管理装置,具备:计划生成单元,在由于一次电源的异常而从二次电源向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供给电力时,所述计划生成单元生成用于在整个规定期间内消耗能够从二次电源供给的电量的消耗计划;基准决定单元,其在每次经过单位时间时,基于计划的消耗量与实际的消耗量之间的差分,决定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第1限制设定单元,其对供水装置设定供水流量上限,使得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供水装置的消耗电量成为所决定的电力消耗基准量以下;以及第2限制设定单元,在每次对电梯装置产生运行请求时,在执行该运行请求的情况下预计的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超过二次电源的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该第2限制设定单元向下变更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

Description

电力管理装置和电力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力管理装置和电力管理方法,在由于一次电源的电力供给的异常而从二次电源向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供给电力时,对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的电力消耗进行管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由于灾害或设备故障等而使商用电源等一次电源的电力供给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从另外准备的发电机、蓄电池等二次电源向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等楼宇设备供给所需电力。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技术:在停电时等从蓄电池向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供给电力时,基于电梯装置的运转状态和供水装置的运转状态,对从蓄电池向各装置的输出电力的分配量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以下方案:基本上在蓄电池的最大输出电力的限度下向电梯装置等设备分配与其最大使用电力相当的电力,在该设备的运转状态为规定的状态的情况下,使分配的电力比最大使用电力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50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向电梯装置等各设备分配的电力仅依赖于该设备的最大使用电力和运转状态而被调整,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根据各设备的运转状况的不同,能够从蓄电池供给的电量有时在短期间内全部被消耗。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管理装置和电力管理方法,在由于一次电源的电力供给的异常而从二次电源向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供给电力时,能够在整个规定期间内消耗可从二次电源供给的电量,并且,能够适当地控制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的电力消耗。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电力管理装置在由于一次电源的电力供给的异常而从二次电源向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供给电力时,对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的电力消耗进行管理,其中,电力管理装置具备:计划生成单元,其生成用于在整个规定期间内消耗能够从二次电源供给的电量的消耗计划;基准决定单元,其在每次经过单位时间时,基于由生成的消耗计划表示的电力消耗计划量与由电梯装置及供水装置消耗的已消耗电量之间的差分,来决定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第1限制设定单元,其在每次由基准决定单元决定出电力消耗基准量时,设定供水流量上限,使得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供水装置的消耗电量成为决定出的电力消耗基准量以下,其中,该供水流量上限是通过供水装置实现规定的目标水压的供水流量的上限;以及第2限制设定单元,在对电梯装置产生运行请求的情况下,该第2限制设定单元判断第1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二次电源的最大输出电力,在判断为第1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通过向下变更电梯装置的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而使第1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最大输出电力以下,其中,第1合计消耗电力是执行该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的第1最大消耗电力与在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下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的第2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电力管理装置,在由于一次电源的电力供给的异常而从二次电源向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供给电力时,能够在整个规定期间内消耗可从二次电源供给的电量,并且,能够适当地控制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的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管理***1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消耗计划Ep、已消耗电量Ec以及电力消耗基准量Er的例子的图表。
图3是示出电梯装置10的消耗电力P10和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力P20的例子的图表。
图4是示出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例的图表。
图5是示出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例的图表。
图6是示出由电力管理装置40进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在对电梯装置10产生了运行请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电力管理装置40的硬件结构图。
图9是示出由第2实施方式的电力管理装置40进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管理***1的概要结构的图。该电力管理***1由设置于楼宇或公寓等建筑物的电梯装置10、供水装置20、二次电源30以及电力管理装置40构成。
电梯装置10具备电梯11和对电梯11的运行进行控制的电梯控制部12。电梯11是运载人或货物的电梯、电梯方式的机械式停车场中的电梯等,具备能够在井道内升降自如的电梯轿厢、经由绳索而与电梯轿厢连结的对重、以及经由绳索使电梯轿厢和对重升降的曳引机等。由曳引机卷起绳索,使电梯轿厢和对重分别升降,电梯轿厢停靠到设置于建筑物的多个层站中的任意层站,利用者能够进行乘降。
此外,电梯控制部12在预先设定的最大运行速度的范围内对电梯11的运行速度进行控制。在电力管理装置40中设定了最大运行速度的情况下,电梯控制部12在该设定的最大运行速度的范围内对电梯11的运行速度进行控制。
例如,根据设置于电梯11的层站或轿厢内的操作按钮等的来自利用者的输入信息,产生针对使电梯11的轿厢从当前位置移动并停靠于规定楼层为止的运行的请求(运行请求)。例如,在利用者通过设置于电梯11的层站的操作按钮而进行了呼叫轿厢的输入的情况下,产生针对使轿厢移动并停靠于该利用者所在的楼层为止的运行的请求,在搭乘在轿厢内的利用者通过设置于轿厢内的操作按钮而输入了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产生针对使轿厢移动并停靠于该目的地楼层为止的运行的请求。在像这样产生了针对电梯装置10的运行请求时,电梯控制部12根据该运行请求而控制电梯11的各部的动作。
供水装置20具备供水泵21和对供水泵2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泵控制部22。泵控制部22监视供水泵21的供水的压力,对供水泵21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使得在预先设定的供水流量上限的范围内维持规定的目标水压。在能够由供水泵21供水的流量的范围内设定供水流量上限,作为实现目标水压的供水流量的上限。在电力管理装置40中设定了供水流量上限的情况下,泵控制部22对供水泵21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使得在该设定的供水流量上限的范围内维持规定的目标水压。
二次电源30是在从商用电源等一次电源向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的电力供给产生异常时能够向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供给所需电力的发电装置、蓄电装置等备用电源。在二次电源30例如是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蓄电装置的情况下,基于由该蓄电装置检测到的电压、电流及温度的信息来估计充电状态,由此,能够求出可向电梯装置10等供给的电量。此外,在二次电源30例如是使用燃料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基于燃料剩余量的信息来求出可向电梯装置10等供给的电量。
电力管理装置40在由于一次电源的电力供给的异常而从二次电源30向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供给电力时,对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的电力消耗进行管理。电力管理装置40具备计划生成部42、基准决定部43、消耗状况监视部44、第1限制设定部45、第2限制设定部46、以及存储部49。
伴随着由于一次电源的电力供给的异常而从二次电源30向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开始供给电力,计划生成部42生成用于在整个规定期间内消耗可从二次电源30供给的可供给电量Ek的消耗计划Ep。该生成的消耗计划Ep被存储在存储部49中。图2示出在整个规定期间Tk内以固定的速度消耗电力的消耗计划Ep的例子。
这里,关于规定期间Tk,可以任意地设定,也可以考虑可供给电量Ek的大小、基于业务持续计划(Business Continuity Plan)或生活持续计划(Life Continuity Plan)的电梯装置10等的运转持续所需期间等而设定。此外,在使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仅消耗能够从二次电源30向外部供给的全部电量中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可供给电量Ek是指该一部分电量。例如在使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以外的例如照明装置、空调设备、通信***等其他楼宇设备也消耗能够从二次电源30供给的电力的情况下,能够将除了其他楼宇设备所消耗的电量之外的一部分电量设为可供给电量Ek。
代替以固定的速度消耗电力的消耗计划Ep,计划生成部42例如也可以基于与每个时间带的电力的需要趋势相关的信息,按照每个时间带而生成电力消耗量不同的消耗计划Ep。
如图2所示,基准决定部43将规定期间Tk划分为多个单位时间td、td、…,决定各单位时间td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电力消耗基准量Er是成为为了按照消耗计划Ep实现电力消耗而在各单位时间td内应由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消耗的电量的基准的值。此外,单位时间td为其长度比电梯装置10进行一次运行所耗费的时间的长度长的时间。具体而言,基于电梯11的最大运行距离(建筑物的高度等)和运行速度,求出一次运行所花费的最大的时间,单位时间td为比该时间的长度长的时间。例如,在电梯装置10设置于高度40m的建筑物且最大运行速度的下限值为15m/min的情况下,从最低楼层到最高楼层或者其反向运行所花费的时间最大约为3分钟,因此,单位时间能够设为具有比该时间长的5分钟以上的长度的时间。
在图2中,示出消耗计划Ep、已消耗电量Ec以及电力消耗基准量Er的例子。这里,已消耗电量Ec是指,在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中从规定期间Tk的开始时蓄积的合计的消耗电量。以下,参照该图2对由基准决定部43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基准决定部43在规定期间Tk的开始时,任意地决定最初的单位时间td即t0~t10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例如将在消耗计划Ep中计划在该单位时间t0~t10的期间内消耗的电力消耗计划量的值E1(=Ep(t10)-Ep(t0))决定为最初的单位时间t0~t10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
之后,基准决定部43每次经过单位时间td,即在各单位时间td经过的时刻t=t10、t20、…,分别决定下一个单位时间td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例如针对各单位时间td,预先将在消耗计划Ep中计划在该单位时间td内消耗的电力消耗计划量设定为临时的电力消耗基准量,在各时刻t=t10、t20、…,根据需要对该设定的临时的电力消耗基准量进行向上校正或向下校正而决定电力消耗基准量Er。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针对各单位时间td,将值E1设定为临时的电力消耗基准量。
基准决定部43在各时刻t=t10、t20、…,求出电力消耗计划量Ep(t)与已消耗电量Ec(t)之间的差分,判断该差分是否超过预先决定的阈值,在差分未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将临时的电力消耗基准量直接决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td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另一方面,在差分超过预先决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将对临时的电力消耗基准量进行向上校正或向下校正而得到的值决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td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具体而言,在已消耗电量Ec(t)高于电力消耗计划量Ep(t)且其差分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将对临时的电力消耗基准量向下校正了与差分的大小相应的量而得到的值决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td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此外,在已消耗电量Ec(t)低于电力消耗计划量Ep(t)且其差分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将对临时的电力消耗基准量向上校正了与差分的大小相应的量而得到的值决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td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例如在时刻t10,由于电力消耗计划量Ep(t10)与已消耗电量Ec(t10)之间的差分未超过预先决定的阈值,因此将临时的电力消耗基准量的值E1直接决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t10~t20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在时刻t20,由于已消耗电量Ec(t20)低于电力消耗计划量Ep(t20)且其差分超过阈值,因此将对临时的电力消耗基准量的值E1向上校正了与差分的大小相应的量而得到的值E2决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t20~t30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此外,在时刻t30,由于已消耗电量Ec(t30)高于电力消耗计划量Ep(t30)且其差分超过阈值,因此将对临时的电力消耗基准量的值E1向下校正了与差分的大小相应的量而得到的值E3决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t30~t40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像这样由基准决定部43决定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被存储在存储部49中。
消耗状况监视部44从对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力进行测定的测定单元(省略图示)取得该测定出的消耗电力的信息,从规定期间Tk的开始时随时取得信息,基于取得的信息求出已消耗电量Ec并存储于存储部49。
第1限制设定部45在每次由基准决定部43决定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时,设定供水流量上限Fs,使得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量成为该决定出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以下,该供水流量上限Fs是通过供水装置20实现规定的目标水压的供水流量的上限。具体而言,根据电力消耗基准量Er求出每1秒的消耗电力,使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力成为该求出的消耗电力以下。由该第1限制设定部45设定的供水流量上限被存储在存储部49中,并且被发送到供水装置20,反映在泵控制部22对供水泵21的控制中。
在供水装置20中,假设在将供水泵21的旋转速度设为固定的情况下,供水的压力伴随着供水的流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通过泵控制部22进行伴随着供水的流量的增加而提高供水泵21的旋转速度的控制,使得无论供水的流量如何都维持规定的目标水压。但是,随着供水泵21的旋转速度变大,电力消耗也变大,因此,通过对实现规定的目标水压的供水流量设定上限(供水流量上限)而对供水装置20的电力的消耗设定上限。即,能够使供水装置20的电力消耗量的上限根据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而变动,基于可由供水装置20消耗的电力消耗量的信息来设定供水流量上限。
第1限制设定部45在每次由基准决定部43决定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时,判断电梯装置10是否为运行中,在判断为不是运行中的情况下,立即设定供水流量上限,在判断为是运行中的情况下,在该运行结束时设定供水流量上限。由此,例如能够抑制如下情况:由于在电梯装置10的运行中将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向上变更而使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与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从而在电梯装置10等中产生不良情况。
这里,参照图2~4对由第1限制设定部45进行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图3中,示出电梯装置10的消耗电力P10和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力P20的例子。在该图3中,电梯装置10的消耗电力P10为正值的时间t21~t22、t23~t31、t32~t41分别表示电梯装置10为运行中。在图4中示出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例。
在时刻t0、t10,如图2所示,值E1被决定为电力消耗基准量Er,并且如图3所示,电梯装置10不是运行中。于是,如图4所示,第1限制设定部45在时刻t0、t10,分别将值F1设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t0~t10、t10~t20内的供水流量上限Fs,该值F1是通过计算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量成为被设定为电力消耗基准量Er的值E1以下的供水流量上限而得到的。
在时刻t20,如图2所示,从值E1进行了向上校正而得到的值E2被决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t20~t30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并且如图3所示,电梯装置10不是运行中。于是,如图4所示,第1限制设定部45在时刻t20,将值F2设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t20~t30内的供水流量上限Fs,该值F2是通过计算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量成为被设定为电力消耗基准量Er的值E2以下的供水流量上限而得到的。
在时刻t30,如图2所示,从值E1进行了向下校正而得到的值E3被决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t30~t40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并且如图3所示,电梯装置10是运行中。于是,如图4所示,第1限制设定部45在电梯装置10的运行结束的时刻t31的时间点,将值F3设定为剩余的单位时间t31~t40内的供水流量上限Fs,该值F3是通过计算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量成为被设定为电力消耗基准量Er的值E3以下的供水流量上限而得到的。另外,图4所示的时刻t32处的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的变更由第2限制设定部46进行,之后进行说明。
在时刻t40,如图2所示,值E1被决定为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并且如图3所示,电梯装置10是运行中。于是,如图4所示,第1限制设定部45在电梯装置10的运行结束的时刻t41的时间点,将值F1设定为剩余的单位时间t41~t50内的供水流量上限Fs,该值F1是通过计算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量成为被设定为电力消耗基准量Er的值E1以下的供水流量上限而得到的。
如图3所示,第2限制设定部46设定对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进行变更等限制,使得电梯装置10的消耗电力P10与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力P20的合计Ps不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具体而言,在对电梯装置10产生运行请求的情况下,判断执行该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与同时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然后,在判断为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通过设定对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进行变更等限制,使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不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
在由该第2限制设定部46设定了最大运行速度Vs的情况下,该设定的最大运行速度Vs被存储在存储部49中,并且被发送到电梯装置10,反映在电梯控制部12对电梯11的运行速度的控制中。此外,在由第2限制设定部46设定了供水流量上限Fs的情况下,该设定的供水流量上限Fs被存储在存储部49中,并且被发送到供水装置20,反映在泵控制部22对供水泵21的控制中。
这里,能够基于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与运行请求相关的轿厢的移动方向、以及当前时间点的轿厢与对重的不平衡量,来计算执行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此外,能够基于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以及在以供水流量上限进行供水的情况下实现目标水压所需的供水泵21的旋转速度,来计算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
在对电梯装置10产生运行请求时,第2限制设定部46判断第1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其中,该第1合计消耗电力是在最大运行速度Vs的当前设定下完成该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第1最大消耗电力)与在由第1限制设定部45设定的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下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第2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在判断为第1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通过向下变更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使第1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第1合计消耗电力未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不变更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
在上述判断中判断为第1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第2限制设定部46进一步判断第2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其中,该第2合计消耗电力是对最大运行速度设定预先决定的第1下限值而执行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第3最大消耗电力)与供水装置20在第1限制设定部45设定的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下进行供水的情况下预计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第2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在判断为第2合计消耗电力未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将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向下变更为,执行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成为从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减去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第2最大消耗电力)而得到的剩余输出电力以下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值(能够设定的值)中的最大值。这里,能够基于利用者的使用感、曳引机的动作效率特性等来设定最大运行速度Vs的第1下限值。
另一方面,在上述判断中判断为第2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第2限制设定部46对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设定第1下限值。此外,将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向下变更为,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成为从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减去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第3最大消耗电力)而得到的剩余输出电力以下的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值(能够设定的值)中的最大值。
在上述判断中判断为第2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第2限制设定部46进一步判断第3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其中,该第3合计消耗电力是对最大运行速度设定预先决定的第1下限值而执行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第3最大消耗电力)与对供水流量上限设定预先决定的第2下限值而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第4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在判断为第3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向电梯控制部12输出如下信号,该信号用于限制电梯装置10执行运行请求。这里,能够基于利用者的使用感、供水泵21的动作效率特性等来设定供水流量上限Fs的第2下限值。
这里,参照图3~5对由第2限制设定部46进行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图5中示出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例。如图5所示,对最大运行速度设定了值V1作为初始值。如图3所示,电梯装置10分别在时间t21~t22、t23~t31、t32~t41运行。于是,设在该各运行开始的时刻t21、t23、t32对电梯装置10产生运行请求。
假设在时刻t21产生的运行请求是利用者利用设置于电梯11的层站的操作按钮进行了呼叫轿厢的输入而产生的、针对使停靠于其他楼层的空轿厢向利用者的当前楼层移动的运行的请求。第2限制设定部46判断该运行请求的执行中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与在供水流量上限的该时间点的设定下由供水装置20进行供水的情况下预计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这里,判断为各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未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如图4、图5所示,在时刻t21,不变更最大运行速度等的设定。
假设在时刻t23产生的运行请求是较少人数的利用者搭乘于电梯11的轿厢并利用设置在轿厢内的操作按钮进行了指定目的地楼层的输入而产生的、针对使搭载有较少人数的利用者的轿厢向其他目的地楼层移动的运行的请求。第2限制设定部46判断该运行请求的执行中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与在供水流量上限的该时间点的设定下由供水装置20进行供水的情况下预计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这里,判断为各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未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如图4、图5所示,在时刻t23,不变更最大运行速度等的设定。
另一方面,假设在时刻t32产生的运行请求是在较多人数的利用者搭乘于电梯11的轿厢并利用设置在轿厢内的操作按钮进行了指定目的地楼层的输入而产生的、针对使搭载有较多人数的利用者轿厢向其他楼层移动的运行的请求。第2限制设定部46判断该运行请求的执行中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与在供水流量上限的该时间点的设定下由供水装置20进行供水的情况下预计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这里,判断为各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于是,第2限制设定部46进一步判断对最大运行速度设定预先决定的下限值而执行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与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这里,在该判断中也判断为各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由此,如图4、图5所示,在时刻t32,对最大运行速度设定下限值V2,此外,供水流量上限也从值F3向下变更为值F4。
通过进行这样的产生运行请求时的调整,如图3所示,能够使电梯装置10的消耗电力P10和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力P20的合计Ps始终成为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而不需要过度限制电梯装置10的供水装置20的电力消耗。
在存储部49中,存储有由电力管理装置40使用的各种信息。具体而言,在存储部49中存储有消耗计划Ep、二次电源的可供给电量Ek、电力消耗量基准值Er、供水流量上限Fs、最大运行速度Vs等。
这里,参照图6和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由电力管理装置40进行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首先,伴随着由于一次电源的电力供给的异常而从二次电源30向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开始电力的供给,计划生成部42生成用于在整个规定期间内消耗能够从二次电源30供给的可供给电量Ek的消耗计划Ep(步骤S11)。接着,基准决定部43将规定期间Tk划分为多个单位时间td、td、…,决定最初的单位时间td(t=t0~t1)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步骤S12)。接着,基准决定部43判断是否经过了单位时间td(步骤S13),在经过了单位时间td的情况下(步骤S13,“是”),进行步骤S14以后的处理。在未经过单位时间td的情况下(步骤S13,“否”),进行步骤S17以后的处理。
在步骤S14中,基准决定部43在经过了该单位时间td的时刻t,基于电力消耗计划量Ep(t)与已消耗电量Ec(t)之间的差分,来决定下一个单位时间td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步骤S14)。接着,第1限制设定部45判断电梯装置10是否为运行中(步骤S15),在判断为不是运行中的情况下(步骤S13,“否”),在该时间点,进行基于在步骤S14中决定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来设定供水流量上限Fs的处理(步骤S16)。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电梯装置10是运行中的情况下(步骤S13,“是”),在该运行结束的时间点(步骤S13,“否”),进行设定供水流量上限Fs的处理(步骤S16)。在该步骤S16中,第1限制设定部45设定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量成为步骤S14中决定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以下的供水流量上限Fs。
接着,第2限制设定部46判断是否产生了针对电梯装置10的运行请求(步骤S17)。在产生了运行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7,“是”),进行图7所示的步骤S21以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未产生运行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7,“否”),进行步骤S18以后的处理。在步骤S18中,计划生成部42判断来自二次电源30的电力的供给是否已结束(步骤S18)。在来自二次电源30的电力的供给已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8,“是”),到此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电力的供给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8,“否”),返回步骤S13。
接着,对步骤S21以后的处理进行说明。首先,第2限制设定部46对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Vs设定预先决定的初始值(步骤S21)。接着,第2限制设定部46计算在供水流量上限Fs的最新的设定下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第2最大消耗电力)(步骤S22)。此外,计算在最大运行速度Vs的最新的设定下执行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第1最大消耗电力)(步骤S23)。在此基础上,第2限制设定部46判断合计消耗电力(第1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该合计消耗电力(第1合计消耗电力)是在步骤S22中计算出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与在步骤S23中计算出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步骤S24)。
在上述步骤S24的判断中判断为第1合计消耗电力未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步骤S24,“否”),返回步骤S18。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第1合计消耗电力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步骤S24,“是”),第2限制设定部46计算对最大运行速度设定预先决定的第1下限值而执行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第3最大消耗电力)(步骤S25)。此外,第2限制设定部46判断合计消耗电力(第2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该合计消耗电力(第2合计消耗电力)是在步骤S25中计算出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与在步骤S22中计算出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步骤S26)。
在上述步骤S26的判断中判断为合计消耗电力未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步骤S26,“否”),将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向下变更为,执行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成为从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减去在步骤S22中计算出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而得到的剩余输出电力以下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值(能够设定的值)中的最大值(步骤S27),返回步骤S18。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26的判断中判断为合计消耗电力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步骤S26,“是”),第2限制设定部46计算对供水流量上限设定预先决定的第2下限值而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第4最大消耗电力)(步骤S28)。在此基础上,判断合计消耗电力(第3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该合计消耗电力(第3合计消耗电力)是在步骤S25中计算出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与在步骤S28中计算出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步骤S29)。
在上述步骤S29的判断中判断为合计消耗电力未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步骤S29,“否”),第2限制设定部46对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设定第1下限值。此外,将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向下变更为,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成为从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减去在步骤S25中计算出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而得到的剩余输出电力以下的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值(能够设定的值)中的最大值(步骤S30),返回步骤S18。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29的判断中判断为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步骤S29,“是”),向电梯控制部12输出用于限制电梯装置10执行运行请求的信号(步骤S31),返回步骤S18。
电力管理装置40的各结构由具有图8的处理器51、存储器52及信号入输出部53的计算机构成。计划生成部42、基准决定部43、消耗状况监视部44、第1限制设定部45及第2限制设定部46的功能由该计算机实现。即,在计算机的存储器52中存储有用于实现计划生成部42、基准决定部43、消耗状况监视部44、第1限制设定部45及第2限制设定部46的功能的程序(电力管理程序)。此外,存储部49所存储的各种信息被存储在存储器52中。处理器51基于存储器52所存储的程序,执行与电力管理装置40的功能相关的运算处理。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电力管理装置40在由于一次电源的电力供给的异常而从二次电源30向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供给电力时,生成用于在整个规定期间Tk内消耗能够从二次电源供给的可供给电量Ek的消耗计划Ep。而且,每次经过单位时间td时,基于由所生成的消耗计划Ep表示的电力消耗计划量与由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消耗的已消耗电量Ec之间的差分,来决定下一个单位时间td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Er,在每次决定电力消耗基准量Er时,设定供水流量上限Fs,使得下一个单位时间td内的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量成为电力消耗基准量Er以下,该供水流量上限Fs是通过供水装置20实现规定的目标水压的供水流量的上限。此外,在对电梯装置10产生运行请求的情况下,判断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在判断为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通过向下变更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而使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该合计消耗电力是执行该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10的第1最大消耗电力与在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下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20的第2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
即,电力管理装置40每隔单位时间td,基于针对电量计划消耗电量的计划量与实际的电量的消耗量之间的偏差,调整与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供水装置20的电力消耗相关的设定,并且,在对电梯装置10产生运行请求的情况下,对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等的设定进行调整,使得执行该运行请求时的电梯装置10与供水装置2的消耗电力的合计不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因此,能够在整个规定期间内消耗可从二次电源供给的电量,并且,能够适当地控制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的电力消耗。即,不需要过渡限制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的电力消耗,就能够使电梯装置10的消耗电力P10和供水装置20的消耗电力P20的合计Ps始终成为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
此外,作为第2限制设定部46在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的合计消耗电力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向下变更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Vs等的具体方法,采用了如下的方法:首先判断在对最大运行速度Vs设定了下限值的情况下合计消耗电力是否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在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的情况下,求出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成为从最大输出电力Pk减去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而得到的剩余输出电力以下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值(能够设定的值)中的最大值。因此,在对最大运行速度Vs等的设定进行变更幅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例如相比于将最大运行速度Vs等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规定值并进一步反复地判断合计消耗电力是否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的方法,能够以较少的计算量进行适当的最大运行速度Vs等的设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限制设定部45根据电梯装置10是否为运行中的判断结果而改变设定供水流量上限的时机的情况,但取而代之,也可以不进行电梯装置10是否为运行中的判断而直接设定供水流量上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准决定部43在每次经过单位时间td时无论电梯装置10是否为运行中都进行决定电力消耗基准量Er的处理的情况,但取而代之,也可以判断电梯装置10是否为运行中,在为运行中的情况下,等待该运行的结束而进行决定电力消耗基准量Er的处理。此时,能够基于在进行该处理的时间点t的电力消耗计划量Ep(t)与已消耗电量Ec(t)之间的差分来决定电力消耗基准量Er。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第2限制设定部46在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的合计消耗电力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向下变更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等的具体方法。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针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适当省略说明。
在对电梯装置10产生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第2限制设定部46判断执行该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与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
第2限制设定部46在判断为电梯装置10与供水装置20的合计消耗电力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Ek的情况下,将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规定值,并且反复地判断合计消耗电力是否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第2限制设定部46在预先决定的第1下限值以上的范围内将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规定值的过程中判断为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的情况下,采用该判断时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
另一方面,在第1下限值以上的范围内将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规定值的过程中合计消耗电力未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的情况下,第2限制设定部46对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Vs设定第1下限值。此外,将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也向下变更,使得在该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下执行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与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消耗电力(第4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
第2限制设定部46在第1下限值以上的范围内将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规定值的过程中合计消耗电力未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的情况下,将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也每次向下变更规定值,并进一步反复地判断合计消耗电力是否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第2限制设定部46在预先决定的第2下限值以上的范围内将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规定值的过程中判断为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的情况下,采用该判断时的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另一方面,在第2下限值以上的范围内将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规定值的过程中合计消耗电力未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的情况下,输出用于限制运行请求的执行的信号。
这里,参照图6、图9所示的流程图,对由第2实施方式的电力管理装置40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图6所示的步骤S17中判断为对电梯装置10产生了运行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7,“是”),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图7所示的步骤S21以后的处理而进行图9所示的步骤S41以后的处理。
首先,第2限制设定部46对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Vs设定预先决定的初始值(步骤S41)。接着,第2限制设定部46计算在供水流量上限Fs的最新的设定下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步骤S42),并且计算在最大运行速度Vs的最新的设定下执行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步骤S43)。接着,第2限制设定部46判断在步骤S42中计算出的供水装置20的最大消耗电力与在步骤S43中计算出的电梯装置10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步骤S44)。
在上述步骤S44的判断中判定为合计消耗电力未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步骤S44,“否”),返回步骤S18。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合计消耗电力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Pk的情况下(步骤S44,“是”),第2限制设定部46将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向下变更规定值(步骤S45),判断向下变更后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是否低于预先决定的第1下限值(步骤S46)。在判断为向下变更后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不低于第1下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46,“否”),返回步骤S43,第2限制设定部46在最大运行速度Vs的最新的设定下、即在向下变更后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下进行步骤S43的处理,之后进一步进行步骤S44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46的判断中判断为向下变更后的最大运行速度Vs的设定低于第1下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46,“是”),第2限制设定部46对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Vs设定第1下限值(步骤S47)。此外,第2限制设定部46将供水装置20的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向下变更规定值(步骤S48),判断向下变更后的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是否低于预先决定的第2下限值(步骤S49)。在判断为向下变更后的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不低于第2下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49,“否”),返回步骤S42,第2限制设定部46在供水流量上限Fs的最新的设定下、即在向下变更后的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下进行步骤S42的处理,之后进一步进行步骤S43以后的处理。
在上述步骤S49的判断中判断为向下变更后的供水流量上限Fs的设定低于第2下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49,“是”),向电梯控制部12输出用于限制电梯装置10执行运行请求的信号(步骤S50),返回步骤S18。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力管理装置40中,作为第2限制设定部46在电梯装置10和供水装置20的合计消耗电力超过二次电源30的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向下变更电梯装置10的最大运行速度等的具体方法,采用如下方法:将最大运行速度Vs等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规定值,并且进一步反复地判断合计消耗电力是否成为最大输出电力Pk以下。因此,在对最大运行速度Vs等的设定进行变更的幅度小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少的计算量进行适当的最大运行速度Vs等的设定。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力管理***;10电梯装置;11电梯;12电梯控制部;20供水装置;21供水泵;22泵控制部;30二次电源;40电力管理装置;42计划生成部;43基准决定部;44消耗状况监视部;45第1限制设定部;46第2限制设定部;49存储部;51处理器;52存储器;53信号入输出部;Ep消耗计划;Ek可供给电量;Er电力消耗量基准值;Fs供水流量上限;Vs最大运行速度;Ec已消耗电量;Tk规定期间;td单位时间;Pk最大输出电力

Claims (7)

1.一种电力管理装置,其在由于一次电源的电力供给的异常而从二次电源向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供给电力时,对所述电梯装置和所述供水装置的电力消耗进行管理,其中,
所述电力管理装置具备:
计划生成单元,其生成用于在整个规定期间内消耗能够从所述二次电源供给的电量的消耗计划;
基准决定单元,其在每次经过单位时间时,基于由生成的所述消耗计划表示的电力消耗计划量与由所述电梯装置及所述供水装置消耗的已消耗电量之间的差分,来决定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
第1限制设定单元,其在每次由所述基准决定单元决定出所述电力消耗基准量时,设定供水流量上限,使得所述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所述供水装置的消耗电量成为决定出的所述电力消耗基准量以下,其中,该供水流量上限是通过所述供水装置实现规定的目标水压的供水流量的上限;以及
第2限制设定单元,在对所述电梯装置产生运行请求的情况下,该第2限制设定单元判断第1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所述二次电源的最大输出电力,在判断为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所述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通过向下变更所述电梯装置的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而使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所述最大输出电力以下,其中,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是执行该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所述电梯装置的第1最大消耗电力与在所述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下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所述供水装置的第2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限制设定单元在判断为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所述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第2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所述最大输出电力,该第2合计消耗电力是对所述最大运行速度设定预先决定的第1下限值而执行所述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所述电梯装置的第3最大消耗电力与所述第2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
所述第2限制设定单元在判断为所述第2合计消耗电力未超过所述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将所述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向下变更为,执行所述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所述电梯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成为从所述最大输出电力减去所述第2最大消耗电力而得到的剩余输出电力以下的所述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值中的最大值,
所述第2限制设定单元在判断为所述第2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所述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对所述最大运行速度设定所述第1下限值,并且,将所述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向下变更为,进行所述供水的情况下的所述供水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成为从所述最大输出电力减去所述第3最大消耗电力而得到的剩余输出电力以下的所述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值中的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限制设定单元在判断为所述第2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所述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第3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所述最大输出电力,该第3合计消耗电力是所述第3最大消耗电力与对所述供水流量上限设定预先决定的第2下限值而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所述供水装置的第4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
所述第2限制设定单元在判断为所述第3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所述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输出用于限制所述运行请求的执行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限制设定单元在判断为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所述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将所述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规定值并反复地判断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是否成为所述最大输出电力以下,
在预先决定的第1下限值以上的范围内将所述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所述规定值的过程中判断为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所述最大输出电力以下的情况下,所述第2限制设定单元采用该判断时的所述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
在所述第1下限值以上的范围内将所述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所述规定值的过程中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未成为所述最大输出电力以下的情况下,所述第2限制设定单元对所述最大运行速度设定所述第1下限值,并且,向下变更所述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使得第4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所述最大输出电力以下,该第4合计消耗电力是在该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下执行所述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所述电梯装置的第3最大消耗电力与进行所述供水的情况下的所述供水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2限制设定单元在所述第1下限值以上的范围内将所述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所述规定值的过程中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未成为所述最大输出电力以下的情况下,将所述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规定值并反复地判断所述第4合计消耗电力是否成为所述最大输出电力以下,
在预先决定的第2下限值以上的范围内将所述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所述规定值的过程中判断为所述第4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所述最大输出电力以下的情况下,所述第2限制设定单元采用该判断时的所述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
在所述第2下限值以上的范围内将所述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每次向下变更所述规定值的过程中所述第4合计消耗电力未成为所述最大输出电力以下的情况下,所述第2限制设定单元输出用于限制所述运行请求的执行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单位时间是其长度比所述电梯装置的一次运行所花费的时间的长度长的时间,
所述第1限制设定单元在每次由所述基准决定单元决定出所述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所述电力消耗基准量时,判断所述电梯装置是否为运行中,在判断为是运行中的情况下,在该运行结束的时间点进行设定所述供水流量上限的处理。
7.一种电力管理方法,在由于一次电源的电力供给的异常而从二次电源向电梯装置和供水装置供给电力时,对所述电梯装置和所述供水装置的电力消耗进行管理,其中,
生成用于在整个规定期间内消耗能够从所述二次电源供给的电量的消耗计划,
在每次经过单位时间时,基于由生成的所述消耗计划表示的电力消耗计划量与由所述电梯装置及所述供水装置消耗的已消耗电量之间的差分,来决定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电力消耗基准量,
在每次决定出所述电力消耗基准量时,设定供水流量上限,使得所述下一个单位时间内的所述供水装置的消耗电量成为决定出的所述电力消耗基准量以下,其中,该供水流量上限是通过所述供水装置实现规定的目标水压的供水流量的上限,
在对所述电梯装置产生运行请求的情况下,判断第1合计消耗电力是否超过所述二次电源的最大输出电力,在判断为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超过所述最大输出电力的情况下,通过向下变更所述电梯装置的最大运行速度的设定而使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成为所述最大输出电力以下,其中,所述第1合计消耗电力是执行该运行请求的情况下的所述电梯装置的第1最大消耗电力与在所述供水流量上限的设定下进行供水的情况下的所述供水装置的第2最大消耗电力的合计。
CN202080104088.5A 2020-08-12 2020-08-12 电力管理装置和电力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60187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30661 WO2022034650A1 (ja) 2020-08-12 2020-08-12 電力管理装置及び電力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8735A true CN116018735A (zh) 2023-04-25

Family

ID=80247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4088.5A Pending CN116018735A (zh) 2020-08-12 2020-08-12 电力管理装置和电力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88436B1 (zh)
CN (1) CN116018735A (zh)
WO (1) WO202203465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7669A (ja) * 1983-06-06 1984-1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装置
KR100312771B1 (ko) * 1998-12-15 2002-05-09 장병우 엘리베이터의정전운전제어장치및방법
JP4606389B2 (ja) * 2006-06-28 2011-01-05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分散型発電機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15037354A (ja) * 2013-08-12 2015-02-23 株式会社Ihi 集合住宅共用部分の電力供給装置
JP6089050B2 (ja) * 2015-01-22 2017-03-0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蓄電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34650A1 (ja) 2022-02-17
JPWO2022034650A1 (zh) 2022-02-17
JP7088436B1 (ja)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12391B1 (ko) 제어 방법, 승강기 시스템 및 콤비네이션 승강기 시스템
RU2500604C2 (ru) Спасательная лифтовая система
RU2490201C2 (ru) Система питания лифта и здания с управлением вторичным источником питания
JP5548735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EP3447016B1 (en) Power system for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method and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arrangements
JP2015117118A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方法
CN116018735A (zh) 电力管理装置和电力管理方法
JP5717301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EP3424857B1 (en) Emergency elevator power management
WO2013080300A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5000439A (zh) 群管理电梯装置
JP2014139098A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15054729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14314221A (zh) 曳引电梯***
JP2003299250A (ja) 電源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3177221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214780026U (zh) 曳引电梯***
CN104276460B (zh) 电梯***
JP2013216424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