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1406A - 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及方法、部件供给装置、部件安装*** - Google Patents

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及方法、部件供给装置、部件安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1406A
CN115991406A CN202211086620.2A CN202211086620A CN115991406A CN 115991406 A CN115991406 A CN 115991406A CN 202211086620 A CN202211086620 A CN 202211086620A CN 115991406 A CN115991406 A CN 115991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tap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nit
reel
p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66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谷泰行
小原启史
上山口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91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14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 Winding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制造实施了终端处理的载带卷体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从载带卷体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从载带卷体供给部件的部件安装***以及载带卷体制造方法。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具备:拉出部(42),其从原卷盘将载带(CT)拉出至终端;以及反卷部(43),其将被拉出部(42)拉出的载带(CT)从终端侧反卷。反卷部(43)在将被拉出部(42)拉出的载带(CT)的终端侧的不包含部件的区域即终端剩余部去除之后,从新的终端侧反卷载带(CT)。

Description

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及方法、部件供给装置、部件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载带呈卷状卷绕而成的载带卷体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从载带卷体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从载带卷体供给部件的部件安装***以及载带卷体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制造安装基板的部件安装***中,部件安装机构成为具备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以及将从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拾取并安装于基板的安装头。作为部件供给装置,已知有输送载带而将部件向规定位置供给的带馈送器,而且,自动进行载带的装填的结构的自动装填馈送器也是公知的(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在自动装填馈送器中,若在载带成为部件用尽之前预先安装补充用的载带时,则与在先的载带被排出相应地自动装填补充用的载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379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带馈送器中使用的载带以卷绕在卷盘的状态从制造商出厂,但在该载带的终端侧设置有不包含部件的区域(终端剩余部)。这主要是因用于制造商将载带呈卷状卷绕于卷盘而进行制造的技术上的因素导致的,但在将在先的载带排出后自动装填补充用的载带的自动装填馈送器中,若终端剩余部较长,则在先的载带的排出所需的时间变长,导致到补充用的载带被装填为止耗费时间。因此当前要求一种实施了将终端剩余部去除的终端处理以适合自动装填馈送器的载带卷体(已呈卷状卷绕的载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制造实施了终端处理的载带卷体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从载带卷体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从载带卷体供给部件的部件安装***以及载带卷体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制造载带呈卷状卷绕而成的载带卷体,其中,所述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具备:拉出部,其从卷绕有载带的原卷盘将载带拉出至终端;以及反卷部,其将被所述拉出部拉出的载带从终端侧反卷。
本发明的部件供给装置向将部件安装于基板的部件安装机供给部件,其中,所述部件供给装置从由上述本发明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制造出的载带卷体供给部件。
本发明的部件安装***具备至少一个部件安装机,所述部件安装机具有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以及将从所述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安装于基板的安装头,所述部件供给装置从由上述本发明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制造出的载带卷体供给部件。
本发明的载带卷体制造方法利用上述本发明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制造载带卷体,其中,所述载带卷体制造方法包括:拉出步骤,将卷绕于原卷盘的载带拉出至终端;终端处理步骤,对通过所述拉出步骤拉出的载带的终端侧的不包含部件的区域即终端剩余部进行去除处理;以及反卷步骤,对通过所述终端处理步骤对所述终端剩余部进行了去除处理的载带从新的终端侧将载带反卷。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制造实施了终端处理的载带卷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部件安装***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部件安装***所具备的部件安装机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3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部件安装机使用的载带的一部分与带馈送器以及卷盘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中使用的原卷盘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控制***的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的局部分解侧视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卷芯单元的后视图。
图10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卷芯单元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拉出部所具备的第一旋转轴的立体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卷芯的宽度调整的说明图。
图1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卷芯的宽度调整的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反卷部的局部分解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反卷部的侧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18A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拉出部从原卷盘拉出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18B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拉出部从原卷盘拉出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18C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拉出部从原卷盘拉出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20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拉出了的载带的终端与终端剩余部的说明图。
图20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拉出了的载带的终端与终端剩余部的说明图。
图21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拉出了的载带的终端安装于卷盘体的情形的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主视图。
图23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拉出了的载带的终端安装于卷盘体的状态的图。
图24A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24B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24C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2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更换型卷芯的立体图。
图2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更换型卷芯的立体图。
图28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更换型卷芯的动作说明图。
图28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更换型卷芯的动作说明图。
图2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更换型卷芯的动作说明图。
图29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更换型卷芯的动作说明图。
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31A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31B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31C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3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3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34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收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34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收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3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主视图。
图36A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36B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36C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37A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收纳容器内密封载带卷体的顺序的图。
图37B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收纳容器内密封载带卷体的顺序的图。
图3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3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39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4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图4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分割卷盘的分解图。
图4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分割卷盘的立体图。
图43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拉出了的载带的终端连接于分割卷盘的载带卷芯的状态的图。
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主视图。
图45A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45B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45C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从拉出部反卷载带的情形的图。
图4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部件安装***
1B 部件安装机
14 带馈送器(部件供给装置)
15 安装头
18 载带卷体制造装置
20 原卷盘
32 作业部
34 控制装置
34a 第一马达控制部
34b 第二马达控制部
34d 判定部
41 基座部
42 拉出部
43 反卷部
44 收纳容器保持部
45 带引导件
46 部件计数器
51 第一旋转轴
52 第一马达
53 第二旋转轴(卷绕体保持部)
54 第二马达
61 拉出部卷芯
62 凸缘部
63 宽度调整构件
64 拉出部卷芯单元
66 限位构件
80 卷绕体
81 卷盘体
82 更换型卷芯
83 收纳容器
84 分割卷盘
TK 带端部位置检测部
CT 载带
CTT 始端
CTS 终端
SJ 终端剩余部
CTR 载带卷体
BH 部件
KB 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部件安装***1。部件安装***1是在基板KB安装部件BH而制造安装基板KBJ的***,且具备焊料印刷机1A、至少一个部件安装机1B以及检查机1C。焊料印刷机1A在基板KB印刷焊料并向下游侧的部件安装机1B搬出,部件安装机1B在基板KB安装部件BH并向下游侧的检查机1C(在下游侧配置有部件安装机1B的情况下为该部件安装机1B)搬出。检查机1C进行安装于基板KB的部件BH的检查,并向下游侧的其他装置搬出。
图2是部件安装***1所具备的部件安装机1B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如图2所示,部件安装机1B具备基台11、基板输送部12、馈送器台车13、作为部件供给装置的带馈送器14、安装头15以及头移动机构16。基板输送部12利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输送机机构12a输送基板KB,并将其定位于规定的作业位置。
在图2中,馈送器台车13在上部设置有馈送器基座13B,在馈送器台车13的下部支承有多个卷盘RL。馈送器台车13通过作业者OP在地板面上进行行驶操作而连结于基台11。在各卷盘RL卷绕有载带CT。在载带CT呈一列排列收纳有多个部件BH(详情在后述)。
在图2中,带馈送器14装卸自如地安装于馈送器台车13的馈送器基座13B。能够在馈送器基座13B安装多个带馈送器14。在带馈送器14的内部设置有载带CT的输送路14L,在后侧(图2中的作业者OP这侧)的端部设置有带***口14G。
带馈送器14是自动装填馈送器,且当从带***口14G***载带CT时,使设置于内部的多个链轮(未图示)工作,自动拉入载带CT并将该载带CT装填。然后,在装填了载带CT之后,利用链轮将载带CT间距送给,并向部件供给位置14K间歇地供给部件BH。
在图2中,安装头15具备向下方延伸的多个嘴15N。各嘴15N能够相对于安装头15进行升降动作以及绕上下轴的旋转动作。安装头15能够在各嘴15N的下端真空吸附部件BH。头移动机构16使安装头15在水平面内方向上移动。
在部件安装机1B向基板KB安装部件BH的情况下,首先,使基板输送部12工作,将从上游侧(焊料印刷机1A或者上游侧的部件安装机1B)送来的基板KB搬入并将该基板KB定位于作业位置。在将基板KB定位之后使带馈送器14工作并向部件供给位置14K供给部件BH,并且利用头移动机构16使安装头15在带馈送器14的上方区域与基板KB的上方区域之间往复。
在该往复移动中,安装头15重复执行利用嘴15N拾取带馈送器14供给的部件BH并将该部件BH安装于基板KB的规定位置的动作。由此,在应安装的部件BH安装于基板KB之后,基板输送部12将基板KB向下游侧(下游侧的部件安装机1B或者检查机1C)搬出。
图3是将部件安装机1B使用的载带CT的一部分与带馈送器14以及卷盘RL一起示出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带馈送器14在输送路14L上输送的载带CT当到达其终端CTS时自然地从卷盘RL脱离,但在实施方式1中(以及之后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2~4中也是相同的),载带CT的终端CTS侧的不包含部件BH的区域(称作“终端剩余部SJ”)被去除,带馈送器14成为在输送路14L上送给载带CT的终端剩余部SJ的没有浪费的结构。
接下来,对制造这种终端剩余部SJ被去除了的载带CT的卷体(载带卷体CTR)的装置以及方法进行说明。
图4以及图5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是在将卷绕于原卷盘20的载带CT拉出至终端CTS,并对该载带CT实施终端处理之后,将该载带CT从终端CTS侧反卷而制造载带卷体CTR的装置。这里,“原卷盘20”是指市售的、即从部件制造商出厂的卷盘。另外,“终端处理”是指将载带CT的终端剩余部SJ去除的处理。
在对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的结构进行说明前,首先,对原卷盘20进行说明。图6是在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中使用的原卷盘20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原卷盘20具备圆盘状的一对凸缘部(称作“卷盘凸缘21”)以及被夹在两个卷盘凸缘21之间的圆筒状的卷芯部22。在卷芯部22设置有具有比载带CT的宽度大一些的宽度的狭缝23,在使终端CTS***(卡止)狭缝23的状态下将载带CT卷绕于卷芯部22。
在图6中,在卷芯部22设置有将中央部沿原卷盘20的轴向(两个卷盘凸缘21对置的方向。前后方向,且X方向)贯通的旋转轴插通孔24。在旋转轴插通孔24形成有向远离旋转轴插通孔24的中心轴的方向突出形成的键槽(原卷盘键槽24K)。
在图6中,载带CT构成为具有基带BT与罩带TT。在基带BT设置有呈一列排列设置的部件收纳部PK,在各部件收纳部PK各收纳有一个部件BH。罩带TT以覆盖部件收纳部PK的列的方式贴附于基带BT,在基带BT设置有与部件收纳部PK的列平行地排列的送给孔KH的列。
接下来,对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进行说明。在图4以及图5中,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在被多个腿部31K支承在地板面上的壳体31内具备多个作业部32。作业部32是在前述的作业、即从原卷盘20将载带CT拉出至终端CTS之后进行将该拉出了的载带CT从终端CTS侧反卷的作业的部分。
在图4以及图5中,在壳体31的外部设置有多个操作部33。操作部33与作业部32对应设置,设置有与作业部32的数量相同的数量的操作部33。这里,作业部32与操作部33分别各设置有两个,但作业部32与操作部33并不限定于各两个,也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以上。
在图4中,在壳体31内设置有控制装置34。图7是示出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的控制***的框图。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34具备第一马达控制部34a、第二马达控制部34b、位置计算部34c以及判定部34d。控制装置34分别与多个作业部32以及多个操作部33相连接。
对作业部32进行说明。图8是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所具备的作业部32的立体图。在图5以及图8中,作业部32具备立起设置的基座部41。在基座部41的上部具有拉出部42,在基座部41的下部具有反卷部43。
在图8中,在基座部41的下部的横向(左右方向,且Y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收纳容器保持部44。反卷部43位于左右的收纳容器保持部44之间。在图5以及图8中,在基座部41的上下方向(Z方向)的中间部且朝向基座部41为左侧的位置设置有上下的带引导件45与部件计数器46。
拉出部42是作业部32中从原卷盘20将载带CT拉出至终端CTS的部分。如图5以及图8所示,拉出部42具备向基座部41的表侧突出设置的第一旋转轴51以及设置于基座部41的背侧并使第一旋转轴51旋转的第一马达52(也参照图9)。第一马达52被控制装置34的第一马达控制部34a控制。
反卷部43是作业部32中将拉出部42拉出至终端CTS的载带CT从终端CTS侧反卷的部分。如图5以及图8所示,反卷部43具备向基座部41的表侧突出设置的第二旋转轴53以及设置于基座部41的背侧并使第二旋转轴53旋转的第二马达54。第二马达54被控制装置34的第二马达控制部34b控制。
在图8中,在拉出部42的第一旋转轴51装卸自如地装配有拉出部卷芯61。拉出部卷芯61与一对凸缘部62以及宽度调整构件63一起构成拉出部卷芯单元64(图8、图9、图10A以及图10B)。需要说明的是,图10A以及图10B分别是拉出部卷芯单元64的后视图以及侧视图。
在图8、图9、图10A以及图10B中,两个凸缘部62分别具有圆盘状的形状,两个凸缘部62设置为从进深侧与跟前侧夹着拉出部卷芯61。宽度调整构件63作为整体由圆筒状的构件构成,并插通于拉出部卷芯61。宽度调整构件63位于两个凸缘部62中的跟前侧的凸缘部62的跟前侧,并与该跟前侧的凸缘部62一体地设置。
在图9、图10A以及图10B中,在拉出部卷芯61形成有供第一旋转轴51插通的第一旋转轴插通孔65。图11是拉出部42的侧视图。在将拉出部卷芯61安装于第一旋转轴51时,使第一旋转轴51插通于在拉出部卷芯61设置的第一旋转轴插通孔65(图9→图11)。
插通了第一旋转轴插通孔65的第一旋转轴51的前端部51S从拉出部卷芯61的跟前侧的端部突出(图11),在该突出的第一旋转轴51的前端部51S螺合有限位构件66。限位构件66发挥防止宽度调整构件63从拉出部卷芯61脱出的作用。
在图9、图10A以及图10B中,在拉出部卷芯61的进深侧(基座部41侧)的凸缘部62形成有与第一旋转轴插通孔65相连的键槽(拉出部键槽67)。图12是拉出部42所具备的第一旋转轴51的立体图。如图9以及图12所示,在第一旋转轴51的根部以从第一旋转轴51的外周面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有键部(第一旋转轴键部51K)。
在使第一旋转轴51插通于拉出部卷芯61的第一旋转轴插通孔65时,在拉出部键槽67嵌入第一旋转轴键部51K。由此,拉出部卷芯61相对于第一旋转轴51的相对旋转被限制,且当使第一旋转轴51旋转时,拉出部卷芯61与第一旋转轴51成为一体而旋转。
在图9、图10B以及图11中,在拉出部卷芯61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狭缝状的载带***口61S。向载带***口61S***要从原卷盘20拉出的载带CT的始端CTT(图6)。
在图9、图10B以及图11中,在拉出部卷芯61的轴向的端部设置有夹持操作杆70。在拉出部卷芯61的内部设置有包括能够通过夹持操作杆70的操作而进行开闭操作(夹持操作)的两个构件的夹持机构(未图示)。
作业者OP能够通过由夹持操作杆70进行的夹持机构的夹持操作来夹持从载带***口61S***的载带CT的始端CTT。在利用夹持机构夹持着载带CT的始端CTT的状态下,当驱动第一旋转轴51而使拉出部卷芯61旋转时,载带CT向拉出部卷芯61的外周卷绕。
图13A以及图13B是拉出部卷芯61的宽度调整的说明图。在图11、图13A以及图13B中,在拉出部卷芯61的表面设置有被锁定部68。被锁定部68具有沿轴向配置的多个凹陷68H。该多个凹陷68H分别设置于与可能成为拉出的对象的多种载带CT的宽度方向尺寸对应的位置。
在图11、图13A以及图13B中,在宽度调整构件63设置有通过手动来操作的锁钮63L。作业者OP使宽度调整构件63相对于拉出部卷芯61沿拉出部卷芯61的轴向(X方向)滑动,在希望的位置将设置于锁钮63L的卡合片(未图示)与被锁定部68的多个凹陷68H中的一个卡合,从而能够将宽度调整构件63相对于拉出部卷芯61锁定。由此,能够将拉出部卷芯61的宽度(两个凸缘部62之间的距离WD。图11)与要卷绕于拉出部卷芯61的载带CT的宽度的尺寸相应地进行调整(图13A以及图13B)。
在图11、图13A以及图13B中,在拉出部卷芯61的表面设置有显示部69。在显示部69显示与被锁定部68的多个凹陷68H对应的(即与载带CT的宽度方向尺寸对应的)多个文字(例如数字)NB,作业者OP将在宽度调整构件63的窗部63W显示的文字NB作为参考来决定宽度调整构件63相对于拉出部卷芯61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宽度调整构件63锁定在宽度方向尺寸(两个凸缘部62之间的距离WD)适当的位置。
图14是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所具备的作业部32的立体图。图15以及图16分别是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所具备的反卷部43的局部分解侧视图以及侧视图。在图14中,在反卷部43的第二旋转轴53首先(在由拉出部42进行载带CT的拉出时)装配原卷盘20。如图14、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第二旋转轴53的根部以向第二旋转轴53的外周面的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有键部(第二旋转轴键部53K)。
在使第二旋转轴53插通于原卷盘20时,在原卷盘键槽24K嵌入第二旋转轴键部53K(图15→图16)。由此,原卷盘20相对于第二旋转轴53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当使第二旋转轴53旋转时,原卷盘20与第二旋转轴53成为一体而旋转。
作业者OP在将原卷盘20装配到反卷部43的第二旋转轴53之后,从原卷盘20将载带CT的始端CTT向上方拉出。然后,操作夹持操作杆70,并且向拉出部卷芯61的载带***口61S***载带CT的始端CTT,而使夹持机构进行夹持。由此,卷绕于原卷盘20的载带CT成为连接于拉出部卷芯61的状态(图17)。图17是作业部32的立体图。
这里,如前述那样,拉出部卷芯61变更两个凸缘部62之间的距离WD,从而能够将拉出部卷芯61的宽度与载带CT的宽度相应地进行调整。因此,不需要根据要拉出的载带CT的宽度来针对第一旋转轴51更换拉出部卷芯61自身。
在如上述那样卷绕于原卷盘20的载带CT成为连接于拉出部卷芯61的状态之后,作业者OP从操作部33中操作拉出开关33a(图7)。当拉出开关33a***作时,第一马达控制部34a使第一马达52工作而使第一旋转轴51旋转,第二马达控制部34b使第二马达54工作而使第二旋转轴53向与第一旋转轴51相同的方向旋转。
因此,拉出部卷芯61与原卷盘20向相同方向旋转,卷绕于原卷盘20的载带CT向拉出部卷芯61卷绕(图18A→图18B→图18C)。图18A~图18C是示出利用拉出部42从原卷盘20拉出载带CT的情形的图。然后,利用拉出部42将载带CT拉出至终端CTS(拉出步骤)。如此,拉出部42的第一马达52在拉出步骤中驱动拉出部卷芯61而从原卷盘20将载带CT卷绕于拉出部卷芯61。
在反卷部43(原卷盘20)与拉出部42(拉出部卷芯61)之间移动的载带CT配置为通过规定的检测位置。这里,检测位置设定为在基座部41上沿上下方向排列设置的两个带引导件45与部件计数器46之间的位置。
部件计数器46对通过检测位置的部件BH进行检测,并对其数量进行计数。控制装置34的位置计算部34c基于由部件计数器46计数的部件BH的数量与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34的其他信息,对载带CT的始端CTT与终端CTS各自的位置(从检测位置到载带CT的始端CTT的长度以及从检测位置到载带CT的终端CTS的长度)进行计算。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部件计数器46与控制装置34的位置计算部34c成为对在拉出部42与反卷部43之间移动的载带CT的端部(终端CTS或者始端CTT)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图7)。
第一马达控制部34a基于由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计算出的载带CT的终端CTS的位置,控制第一马达52以及第二马达的工作。控制装置34的判定部34d基于由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检测出的载带CT的终端CTS的位置,判定拉出部卷芯61是否到达应该停止载带CT的卷绕的停止位置。
在检知到卷绕于原卷盘20的载带CT被拉出部42拉出,且拉出部卷芯61靠近停止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马达控制部34a使第一马达52的旋转减速。然后,在利用拉出部42进一步拉出载带CT(图18C),且由判定部34d判定为拉出部卷芯61到达停止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马达控制部34a使第一旋转轴51的旋转(即拉出部卷芯61的旋转)停止(图19)。图19是作业部32的立体图。
如此,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具备基于由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检测出的载带CT的终端CTS的位置来判定拉出部卷芯61是否到达停止载带CT的卷绕的停止位置的判定部34d,第一马达控制部34a在通过判定部34d的判定而判定为拉出部卷芯61到达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使第一马达52的工作停止。另外,在基于由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检测出的载带CT的终端CTS的位置而检知到拉出部卷芯61靠近停止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马达控制部34a使第一马达52的旋转减速。
需要说明的是,如此,在拉出部42利用拉出部卷芯61卷绕载带CT时,第一马达控制部34a通过速度控制来控制第一马达52的旋转,第二马达控制部34b通过产生与基于第一马达52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矩而保持载带CT的张力的转矩控制来控制第二马达54。
图20A以及图20B是拉出部42拉出了的载带CT的终端与终端剩余部的说明图。在拉出部42从原卷盘20将载带CT拉出至终端CTS之后,作业者OP进行载带CT的终端处理(终端处理步骤)。这里,“终端处理”是指如前述那样进行将载带CT的终端剩余部SJ(载带CT的终端CTS侧的不包含部件BH的区域))去除的处理,切断处理通过利用切断机构(例如剪刀)将终端剩余部从载带CT切断来进行(图20A→图20B)。
图21是示出将拉出部42拉出了的载带CT的终端安装于卷盘体81的情形的图。图22是作业部32的主视图。图23是示出将拉出部42拉出了的载带CT的终端安装于卷盘体81的状态的图。作业者OP在进行拉出部42拉出了的载带CT的终端处理之后,将变空的原卷盘20从第二旋转轴53取下,并将卷绕体80装配于第二旋转轴53。卷绕体80是指为了将拉出部42从原卷盘20拉出了的载带CT反卷而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作为卷绕体保持部的第二旋转轴53的构件。
作为卷绕体80,例如,使用向带馈送器14供给载带CT而部件用尽的空的卷盘RL、被拉出部42拉出而变空的原卷盘20(一并称作卷盘体81。图21)。卷盘体81如在原卷盘20的说明中叙述的那样具备卷盘凸缘21以及卷芯部22,且在卷芯部22具有狭缝23以及旋转轴插通孔24。
在卷绕体80使用卷盘体81的情况下,将卷盘体81装配于第二旋转轴53(图22)。将卷盘体81装配于第二旋转轴53时的要领与将原卷盘20装配于第二旋转轴53时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卷盘体81保持原样地使用原卷盘20的空卷盘的情况下,不用将该空卷盘从第二旋转轴53取下,保持原样即可。
在将卷盘体81装配于第二旋转轴53之后,接着,将成为被拉出部42拉出的状态的载带CT的终端CTS通过粘接带NT而连接于卷盘体81的卷芯部22(图21以及图23)。这里使用的粘接带NT的粘接力成为在卷盘体81开始卷绕载带CT时载带CT的终端CTS不相对于卷芯部22滑动,并且在将载带CT拉出至终端CTS时能够没有阻力地将载带CT的终端CTS从卷芯部22分离的比较弱的粘接力。
在如上述那样将载带CT的终端CTS通过粘接带NT而连接于卷盘体81的卷芯部22之后,作业者OP从操作部33中操作反卷开关33b(图7)。当反卷开关33b***作时,第二马达控制部34b使第二马达54工作而使第二旋转轴53旋转,第一马达控制部34a使第一马达52工作而使第一旋转轴51向与第二旋转轴53相同的方向旋转。
因此,卷盘体81与拉出部卷芯61向相同方向旋转,卷绕于拉出部卷芯61的载带CT向卷盘体81的卷芯部22卷绕(图24A→图24B→图24C)。图24A~图24C是示出利用反卷部43从拉出部42反卷载带CT的情形的图。如此一来载带CT向卷绕体80即卷盘体81反卷(反卷步骤)。如此,反卷部43的第二马达54在反卷步骤中,将卷绕于拉出部42的拉出部卷芯61的载带CT反卷。
在载带CT向卷盘体81反卷时,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对载带CT的始端CTT进行检测。第二马达控制部34b在由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检知到卷盘体81靠近应该使载带CT的反卷动作停止的位置即卷绕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使第二马达54的旋转减速,接着,在检知到卷盘体81到达卷绕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使第二马达54的旋转停止。
需要说明的是,如此,反卷部43利用卷绕体80(这里为卷盘体81)卷绕载带CT时,第二马达控制部34b通过速度控制来控制第二马达54的旋转,第一马达控制部34a通过产生与基于第二马达54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矩而保持载带CT的张力的转矩控制来控制第一马达52。
在向卷盘体81反卷载带CT,且第二旋转轴53与第一旋转轴51的旋转停止之后(图24C),将被拉出部卷芯61夹持的载带CT的始端CTT从拉出部卷芯61取下。在从拉出部卷芯61取下载带CT之后,成为在第二旋转轴53上的卷盘体81内制造出载带卷体CTR的状态。在如此制造出载带卷体CTR之后,作业者OP将卷盘体81与载带卷体CTR一起从第二旋转轴53取下(图25)。图25是作业部32的立体图。
如此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具备:拉出部42,其从卷绕有载带CT的原卷盘20将载带CT拉出至终端CTS;以及反卷部43,其将被拉出部42拉出了的载带CT从终端CTS侧反卷。并且,利用如下方法(载带卷体制造方法)制造载带卷体CTR,即,该方法包括利用拉出部42从原卷盘20将载带CT拉出至终端CTS的拉出步骤、对在拉出步骤中拉出的载带CT的终端侧的不包含部件的区域即终端剩余部SJ进行去除处理的终端处理步骤以及利用反卷部43将在终端处理步骤中对终端剩余部SJ进行了去除处理的载带CT从新的终端CTS侧反卷的反卷步骤。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实施了终端处理的载带卷体CTR。
(实施方式2)
接下来,示出实施方式2。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32的立体图。图27A以及图2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更换型卷芯82的立体图。图28A~图29B是更换型卷芯82的动作说明图。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除了使用图26所示的更换型卷芯82作为卷绕体80以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如图27A、图27B、图28A以及图28B所示,更换型卷芯82具备基部91、左右的半圆筒部92、杆部93以及夹持部94。
在图27A、图27B、图28A以及图28B中,在更换型卷芯82的基部91设置有供第二旋转轴53***的***孔95。在***孔95形成有向远离***孔95的中心轴的方向突出形成的键槽95M。
在图27A、图27B、图28A以及图28B中,左右的半圆筒部92配置在基部91的左右。左右的半圆筒部92分别通过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的摆动轴96连结于基部91。因此,两个半圆筒部92分别以摆动轴96为中心摆动自如,并在外周面位于共通的圆筒面上的基准位置(图27A、图27B以及图28A)与外周面不位于共通的圆筒面上的(向下变窄的)变形位置(图28B)之间移动(摆动)自如。在变形位置,成为两个半圆筒部92的下部彼此向接近的方向移动了的向下变窄的形状。
在图28A以及图28B中,在左右的半圆筒部92各自的下部与基部91之间设置有施力弹簧97。在这些左右的施力弹簧97的作用下,左右的半圆筒部92被向下部彼此接近的方向(即成为变形位置的方向)施力。
在图27A、图28A以及图28B中,杆部93由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形状的部件构成。杆部93通过沿Y方向延伸的轴构件98从而中央部连结于基部91的下部。杆部93能够绕轴构件98转动。
在图28A以及图28B中,在杆部93安装有与杆部93一体地绕轴构件98转动的椭圆状的凸轮99。凸轮99能够根据杆部93相对于基部91的转动位置而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卷绕时姿态(图28A)与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抽出时姿态(图28B)之间移动。
在凸轮99成为卷绕时姿态时,凸轮99的长边侧的两端部向左右的半圆筒部92的下部彼此之间进入而从左右的半圆筒部92各自的内表面侧进行抵接。因此左右的半圆筒部92克服左右的施力弹簧97的作用力而下部彼此之间扩展从而成为基准位置(图28A)。
另一方面,在凸轮99成为抽出时姿态时,凸轮99的长边侧的两端部不与左右的半圆筒部92各自的内表面抵接。因此左右的半圆筒部92在左右的施力弹簧92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下部彼此拉近而位于变形位置(图28B)。
在图28A以及图28B中,夹持部94具有在基部91安装下端并向上方延伸的夹持基座94a、安装于夹持基座94a的上端的夹持片94b以及夹装于夹持基座94a与基部91之间的扭簧94c。扭簧94c以对夹持基座94a向夹持片94b抵接于左右的半圆筒部92的一方的上部的被抵接面92P的方向进行施力的方式设置。
使抵接到被抵接面92P的夹持片94b克服扭簧94c的作用力而从被抵接面92P分离,在夹持片94b与被抵接面92P之间***载带CT后放手,从而能够在夹持片94b与被抵接面92P之间夹着(夹持)载带CT(图29A→图29B)。由此,能够将被拉出部42从原卷盘20拉出的载带CT的终端CTS连接于更换型卷芯82。需要说明的是,更换型卷芯82能够夹持宽度方向尺寸不同的多种载带CT,但也可以按照载带CT的宽度尺寸预先准备具有最适合的轴向长度的多种更换型卷芯82。
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32的立体图。在卷绕体80使用更换型卷芯82的情况下,首先,将更换型卷芯82以使反卷部43的第二旋转轴53插通于在基部91设置的***孔95的方式进行安装(图30)。在使第二旋转轴53插通于***孔95时,第二旋转轴键部53K嵌入更换型卷芯82的键槽95M。在将更换型卷芯82装配到第二旋转轴53之后,接着,通过在夹持部94与被抵接面92P之间夹持成为被拉出部42拉出的状态的载带CT的终端CTS,从而将载带CT与更换型卷芯82(即反卷部43)连接(图30)。
图31A~图31C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43从拉出部42反卷载带CT的情形的图。在将载带CT的终端CTS连接于更换型卷芯82之后,作业者OP从操作部33中操作反卷开关33b。当反卷开关33b***作时,第二马达控制部34b使第二马达54工作而使第二旋转轴53旋转。另外,第一马达控制部34a使第一马达52工作而使第一旋转轴51向与第二旋转轴53相同的方向旋转。由此,更换型卷芯82与拉出部卷芯61向相同方向旋转,卷绕于拉出部卷芯61的载带CT向反卷部43一侧拉出而向更换型卷芯82(详细而言,为两个半圆筒部92的外周面)卷绕(图31A→图31B→图31C。反卷步骤)。
在载带CT向更换型卷芯82卷绕(向反卷部43反卷)时,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利用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检测载带CT的始端CTT的位置。并且,在判定部34d检知到靠近更换型卷芯82的卷绕停止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马达控制部34b开始第二马达54的减速,接着,在判定部34d检知到到达更换型卷芯82的卷绕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使第二马达54停止。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第二马达54停止为止的过程中,基于由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检测出的载带CT的始端CTT的位置进行第二马达54的减速与停止,这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另外,在向卷绕体80(这里为更换型卷芯82)反卷载带CT时,第二马达控制部34b通过速度控制来控制第二马达54的旋转,第一马达控制部34a通过转矩控制进行第一马达52的旋转,这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
在载带CT向更换型卷芯82反卷,且第二旋转轴53与第一旋转轴51的旋转停止之后(图31C),将被拉出部卷芯61夹持的载带CT的始端CTT从拉出部卷芯61取下。在从拉出部卷芯61取下载带CT之后,成为在更换型卷芯82上制造出载带卷体CTR的状态。在如此制造出载带卷体CTR之后,作业者OP针对每个载带卷体CTR将更换型卷芯82从第二旋转轴53取下(图32)。图32是实施方式2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32的立体图。
作业者OP在针对每个载带卷体CTR将更换型卷芯82从第二旋转轴53取下之后,接着,将更换型卷芯82从载带卷体CTR拔出。在该情况下,作业者OP使更换型卷芯82的杆部93绕轴构件98转动,从卷绕时姿态设为抽出时姿态(图28A→图28B)。由此,更换型卷芯82的左右的半圆筒部92分别向下部彼此接近的方向摆动,以向下变窄的方式变形(图28B),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更换型卷芯82从载带卷体CTR抽出(图32)。如此,在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中,更换型卷芯82变形为能够从由反卷的载带CT构成的载带卷体CTR的中心部(圆孔部)抽出。
在实施方式2中,也能够实施将被拉出部42拉出的载带CT的终端剩余部SJ去除的终端处理并利用反卷部43进行反卷,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实施了终端处理的载带卷体CTR。
(实施方式3)
接下来,示出实施方式3。图3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32的立体图。图34A以及图34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收纳容器83的说明图。在实施方式3中,作为卷绕体80使用在实施方式2中示出的更换型卷芯82,并且同时使用图33所示的收纳容器83。
如图33、图34A以及图34B所示,收纳容器83包括两个侧板101以及位于该两个侧板101之间的圆弧形状的框架102,且在上方具有开口103。在收纳容器83的内部设置有沿着框架102的内表面移动的圆弧状的闸门104。
闸门104能够位于将开口103开放的开放位置(图34A)与将开口103关闭的关闭位置(图34B)这两个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在闸门104设置有操作杆104L,作业者OP通过操作操作杆104L来进行闸门104的位置切换。
在图33、图34A以及图34B中,在两个侧板101设置有能够***更换型卷芯82的卷芯用孔105。卷芯用孔105的内径成为比更换型卷芯82的外径(使两个半圆筒部92位于基准位置时的更换型卷芯82的外径)大一些的尺寸。
在实施方式3中,首先,将收纳容器83安装于基座部41。在将收纳容器83安装于基座部41时,使将开口103朝向上方的姿态的收纳容器83保持在设置于基座部41的下部的左右的收纳容器保持部44。此时,第二旋转轴53贯通两个侧板101各自的卷芯用孔105。在收纳容器83安装于基座部41的状态下,第二旋转轴53位于将两个卷芯用孔105的中心彼此连结的线上。
作业者OP在如上述那样将收纳容器83安装于基座部41之后,接着,将更换型卷芯82安装于第二旋转轴53。若使第二旋转轴53插通于更换型卷芯82的***孔95(图27A以及图27B),则更换型卷芯82直接成为将设置于收纳容器83的两个侧板101的两个卷芯用孔105插通而装配于第二旋转轴53的状态(图35)。图3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32的主视图。
图36A~图36C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43从拉出部42反卷载带CT的情形的图。在将更换型卷芯82装配于第二旋转轴53之后,通过与实施方式2的情况相同的要领,将成为被拉出部42拉出的状态的载带CT的终端CTS连接于更换型卷芯82(图35)。并且,从操作部33中操作反卷开关33b。当反卷开关33b***作时,使第一旋转轴51向与第二旋转轴53相同的方向旋转,卷绕于拉出部卷芯61的载带CT向更换型卷芯82的两个半圆筒部92的外周面卷绕(图36A→图36B→图36C),这与实施方式2的情况相同(反卷步骤)。
另外,在载带CT向更换型卷芯82反卷时,利用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检测载带CT的始端CTT的位置。在判定部34d检知到靠近更换型卷芯82的卷绕停止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马达控制部34b开始第二马达54的减速,接着,在检知到到达更换型卷芯82的卷绕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使第二马达54停止,这也与实施方式2的情况相同。
另外,在使第二马达54停止为止的过程中,基于由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检测出的载带CT的始端CTT的位置进行第二马达54的减速与停止,这也与实施方式1、2的情况相同。而且,在向卷绕体80(更换型卷芯82)反卷载带CT时,第二马达控制部34b通过速度控制来控制第二马达54的旋转,第一马达控制部34a通过转矩控制来进行第一马达52的旋转,这也与实施方式1、2的情况相同。
在载带CT向更换型卷芯82反卷,且第二旋转轴53与第一旋转轴51的旋转停止之后(图36C),将被拉出部卷芯61夹持的载带CT的始端CTT从拉出部卷芯61取下。在从拉出部卷芯61取下载带CT之后,成为在收纳容器83内的更换型卷芯82上制造出载带卷体CTR的状态。
图37A以及图37B是示出在收纳容器83内密封载带卷体CTR的顺序的图。在如此制造出载带卷体CTR之后,作业者OP将载带CT的始端CTT收纳在收纳容器83内。然后,操作操作杆104L而使闸门104从开放位置设为关闭位置(图37A→图37B),从而在收纳容器83内密封载带卷体CTR。
图3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32的立体图。作业者OP在将载带卷体CTR密封于收纳容器83内之后,针对每个载带卷体CTR(即每个收纳容器83)将更换型卷芯82从第二旋转轴53取下,接着,从载带卷体CTR拔出更换型卷芯82(图38)。由此,得到收纳在收纳容器83的状态的载带卷体CTR。
在实施方式3中,也能够实施将被拉出部42拉出的载带CT的终端剩余部SJ去除的终端处理并利用反卷部43进行反卷,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实施了终端处理的载带卷体CTR。
作为该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如图39A以及图39B所示,也可以设为第二旋转轴53(因而更换型卷芯82)不配置于在基座部41安装的收纳容器83内而配置于收纳容器83的上方的结构。图39A以及图39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作业部32的立体图。在这种结构中,卷绕于更换型卷芯82而生成的载带卷体CTR在更换型卷芯82从第二旋转轴53被抽出时,在自重的作用下收纳于收纳容器83内(图39A→图39B)。
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中,如图39A以及图39B所示,优选为包括拉出部42以及反卷部43的作业部32(即基座部41)从铅垂面倾斜的结构、即相对于水平面的仰角θ成为比90度稍小的角度(例如θ=60°左右)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载带卷体CTR在基座部41的表面上滑动而收纳于收纳容器83,因此在载带卷体CTR与收纳容器83接触时,能够缓和载带CT从收纳容器83侧受到的冲击。
(实施方式4)
接下来,示出实施方式4。图4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32的立体图。图4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分割卷盘84的分解图。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除了使用图40以及图41所示的分割卷盘84作为卷绕体80以外,结构与实施方式1~3的情况相同。
在图41中,分割卷盘84具有两个凸缘体111以及配置于两个凸缘体111之间的载带卷芯112。载带卷芯112结合于一方的凸缘体111。
在图41中,两个凸缘体111通过在一方的凸缘体111的载带卷芯112设置的多个凹部113与在另一方的凸缘体111设置的多个凸部114嵌合而结合。因此,分割卷盘84能够容易地分割为两个部分(一方的凸缘体111与另一方的凸缘体111)。需要说明的是,分割卷盘84在这里成为能够分割为两个部分的结构,但也可以成为能够分割为两个以上的部分的结构。
图42是分割卷盘84的立体图。在图42中,在载带卷芯112设置有将中央部沿宽度方向(两个凸缘体111对置的方向)贯通的旋转轴的插通孔115。在插通孔115形成有向旋转轴插通孔24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形成的键槽(分割卷盘键槽115K)。
在作为卷绕体80而使用分割卷盘84的情况下,首先,使第二旋转轴53插通于分割卷盘84的插通孔115(图40)。此时,在分割卷盘键槽115K嵌入第二旋转轴键部53K。由此,拉出部卷芯61相对于第一旋转轴51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当使第二旋转轴53旋转时,分割卷盘84与第二旋转轴53成为一体而旋转。
图43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拉出部42拉出了的载带CT的终端连接于分割卷盘84的载带卷芯112的状态的图。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32的主视图。在将分割卷盘84装配于第二旋转轴53之后,接着,通过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的要领,利用粘接带NT将成为被拉出部42拉出的状态的载带CT的终端CTS连接于分割卷盘84的载带卷芯112(图43以及图44)。在利用粘接带NT将载带CT的终端CTS连接于分割卷盘84的载带卷芯112之后,作业者OP从操作部33中操作反卷开关33b。由此,第二旋转轴53与第一旋转轴51向相同方向旋转,卷绕于拉出部卷芯61的载带CT向分割卷盘84反卷(图45A→图45B→图45C。反卷步骤)。图45A~图45C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的反卷部43从拉出部42反卷载带CT的情形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带端部位置检测部TK检测出载带CT的始端CTT的位置,从而第二马达控制部34b进行第二马达54的减速与停止,这与实施方式1、2、3的情况相同。另外,在载带CT向卷绕体(这里为分割卷盘84)卷绕时,第二马达控制部34b通过速度控制来控制第二马达54的旋转,第一马达控制部34a通过转矩控制来进行第一马达52的旋转,这与实施方式1、2、3的情况相同。
在载带CT向分割卷盘84反卷,且第二旋转轴53与第一旋转轴51的旋转停止之后,将被拉出部卷芯61夹持着的状态的载带CT的始端CTT从拉出部卷芯61取下。在从拉出部卷芯61取下载带CT之后,成为在分割卷盘84上制造出载带卷体CTR的状态。在如此制造出载带卷体CTR之后,作业者OP针对每个载带卷体CTR将分割卷盘84从第二旋转轴53取下(图46)。图4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作业部32的立体图。
由此,得到收纳于分割卷盘84的状态的载带卷体CTR。需要说明的是,作业者OP也能够根据需要将两个凸缘体111拉离而将分割卷盘84分割,从而以单体使用载带卷体CTR。
在实施方式4中,也能够实施将被拉出部42拉出的载带CT的终端剩余部SJ去除的终端处理并利用反卷部43进行反卷,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实施了终端处理的载带卷体CTR。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1~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具备从原卷盘20将载带CT拉出至终端CTS的拉出部42以及将被拉出部42拉出的载带CT从终端CTS侧反卷的反卷部43,在将被拉出部42拉出的载带CT的终端剩余部SJ(终端CTS侧的不包含部件BH的区域)去除之后,从新的终端CTS侧反卷载带CT。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4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能够容易地制造实施了终端处理的载带卷体CTR。
至此,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能够进行各种变形等。例如,拉出部42为从卷绕有载带CT的原卷盘20将载带CT拉出至终端CTS的结构即可,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1~4所示的结构。另外,反卷部43为将被拉出部42拉出的载带CT从终端CTS侧反卷而生成载带CT的卷体即载带卷体CTR的结构即可,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1~4所示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方式1~4中,供拉出部42拉出载带CT的原卷盘20成为被作为载带卷体制造装置18的一部分的第二旋转轴53保持的结构,作为卷绕体保持部的第二旋转轴53成为兼作原卷盘20的保持部的结构,但也可以取代这种结构,而是另外具备保持原卷盘20的原卷盘保持部,拉出部42从该原卷盘保持部保持的原卷盘20将载带CT拉出。
另外,在实施方式1~4中,成为具备多个包括拉出部42以及反卷部43的作业部32的结构,但这是一例,作业部32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作业部32为两个以上时能够同时并行地进行多个载带卷体CTR的制造,但优选为考虑作业者OP的作业效率等而设定最适合的数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制造实施了终端处理的载带卷体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等。

Claims (26)

1.一种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制造载带呈卷状卷绕而成的载带卷体,
所述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具备:
拉出部,其从卷绕有载带的原卷盘将所述载带拉出至终端;以及
反卷部,其将被所述拉出部拉出的所述载带从所述终端侧反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反卷部具备供被所述拉出部拉出的所述载带的所述终端安装的卷绕体以及保持所述卷绕体的卷绕体保持部,且所述反卷部使所述卷绕体保持部旋转而将所述载带向所述卷绕体反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拉出部具备拉出部卷芯以及驱动所述拉出部卷芯而从所述原卷盘将所述载带向拉出部卷芯卷绕的第一马达,所述反卷部将卷绕于所述拉出部卷芯的所述载带反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拉出部卷芯的宽度根据所述载带的宽度来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载带卷体制造装置还具备:带端部位置检测部,其对在所述拉出部与所述反卷部之间移动的所述载带的端部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及第一马达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带端部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第一马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带端部位置检测部具备对在所述拉出部与所述反卷部之间移动的所述载带内的部件通过规定位置的数量进行计数的部件计数器,且基于由所述部件计数器计数的部件的数量对所述载带的所述端部的位置进行计算。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载带卷体制造装置还具备判定部,所述判定部基于由所述带端部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所述终端的位置,来判定所述拉出部卷芯是否到达停止所述载带的卷绕的停止位置,所述第一马达控制部在由所述判定部的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拉出部卷芯到达所述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马达的工作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在基于由所述带端部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载带的所述终端的位置检知到所述拉出部卷芯靠近所述停止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马达控制部使所述第一马达的旋转减速。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卷绕体保持部能够装卸所述卷绕体,所述反卷部具有使所述卷绕体保持部旋转的第二马达。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卷绕体是被所述拉出部从所述原卷盘拉出所述载带后的空的卷盘,所述反卷部向保持在所述卷绕体保持部的所述空的卷盘反卷所述载带。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卷绕体包括分割卷盘,所述分割卷盘为具有载带卷芯的卷盘,且能够分割为两个以上的部分以能够将由卷绕于所述载带卷芯的所述载带构成的载带卷体取出。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卷绕体包括更换型卷芯,所述反卷部向保持在所述卷绕体保持部的所述更换型卷芯反卷所述载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更换型卷芯变形为能够抽出由已卷绕的所述载带构成的所述载带卷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载带卷体制造装置还具备对收纳从所述更换型卷芯抽出的所述载带卷体的收纳容器进行保持的收纳容器保持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保持在所述卷绕体保持部的所述更换型卷芯位于保持在所述收纳容器保持部的所述收纳容器内,所述反卷部在所述收纳容器内向所述更换型卷芯反卷所述载带。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卷绕体保持部能够保持所述原卷盘,所述拉出部从保持在所述卷绕体保持部的所述原卷盘拉出所述载带。
17.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拉出部从保持在所述卷绕体保持部的所述原卷盘拉出所述载带时,所述第一马达控制部通过速度控制来控制所述第一马达的旋转,控制所述第二马达的第二马达控制部通过产生与基于所述第一马达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矩而保持所述载带的张力的转矩控制来控制所述第二马达。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反卷部反卷载带时,所述第二马达控制部通过速度控制来控制所述第二马达的旋转,所述第一马达控制部通过产生与基于所述第二马达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矩而保持所述载带的张力的转矩控制来控制所述第一马达。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载带卷体制造装置还具备保持所述原卷盘的原卷盘保持部,所述拉出部从所述原卷盘保持部所保持的所述原卷盘拉出所述载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卷绕体保持部兼作所述原卷盘保持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具备多个作业部,所述作业部包括所述拉出部以及所述反卷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包括所述拉出部以及所述反卷部的作业部相对于铅垂面倾斜。
23.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原卷盘是从部件制造商出厂的卷盘。
24.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供给装置向将部件安装于基板的部件安装机供给部件,
所述部件供给装置从由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制造出的载带卷体供给部件。
25.一种部件安装***,其中,
所述部件安装***具备至少一个部件安装机,所述部件安装机具有供给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以及将从所述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安装于基板的安装头,
所述部件供给装置从由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制造出的载带卷体供给部件。
26.一种载带卷体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载带卷体制造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制造载带卷体,
所述载带卷体制造方法包括:
拉出步骤,将卷绕于所述原卷盘的所述载带拉出至所述终端;
终端处理步骤,对通过所述拉出步骤拉出的所述载带的所述终端侧的不包含部件的区域即终端剩余部进行去除处理;以及
反卷步骤,将通过所述终端处理步骤对所述终端剩余部进行了去除处理的所述载带从新的终端侧反卷。
CN202211086620.2A 2021-10-18 2022-09-06 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及方法、部件供给装置、部件安装*** Pending CN1159914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0003A JP2023060412A (ja) 2021-10-18 2021-10-18 キャリアテープロール体製造装置、部品供給装置、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キャリアテープロール体製造方法
JP2021-170003 2021-10-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1406A true CN115991406A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89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6620.2A Pending CN115991406A (zh) 2021-10-18 2022-09-06 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及方法、部件供给装置、部件安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60412A (zh)
CN (1) CN11599140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60412A (ja)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27774A (en) Electronic parts mounting apparatus
JP5877891B2 (ja) テープ自動セット装置
WO2015029124A1 (ja) フィーダ
DE2533200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aden und zusammenbau von filmkassetten
EP1408370B1 (en) Film producing and packaging system
US4205436A (en) Device for loading film cassettes
EP0539985B1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web end portions
JPH05175686A (ja) テープリールおよびテープ部品供給装置
US497969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nding up magnetic tapes in cassettes
CN115991406A (zh) 载带卷体制造装置及方法、部件供给装置、部件安装***
JPH06190646A (ja) テーピング部品供給カセット
JP2777668B2 (ja) フィルムのスクロール作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451967B2 (ja) 電気部品取扱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721246B2 (ja) フイルムロールの装填方法および装填装置
EP0539986B1 (en) Apparatus for drawing out a web end from a web roll
JPH11265043A (ja) パトローネの包装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735412B2 (ja) 写真感光用フイルムの包装装置
JP3594430B2 (ja) 写真感光用フイルムの加工包装装置
JP2019134189A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3079408B2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H09246781A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2018050071A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H0624610A (ja) エンボステープのリール巻取及びリール交換装置
WO2023188381A1 (ja) セットアップ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ットアップ方法
WO2024013869A1 (ja) 部品供給装置、部品実装機および部品収納テープの巻きぐせ矯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