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0909B - 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0909B
CN115980909B CN202310285647.2A CN202310285647A CN115980909B CN 115980909 B CN115980909 B CN 115980909B CN 202310285647 A CN202310285647 A CN 202310285647A CN 115980909 B CN115980909 B CN 115980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emitted
adjus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56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80909A (zh
Inventor
何海龙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856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0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0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0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80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0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发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光源及调光组件。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侧面,调光组件设置在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包括多个调光件,各调光件位于第一表面不同区域,各调光件背向导光板的一面设置有位置调节件,位置调节件配置成带动调光件靠近或远离第一表面;其中,当调光件靠近第一表面时,导光板***向第一表面的光线能经调光件调节后从第二表面射出。上述发光组件通过调节不同区域的调光件,可以使导光板上不同区域的光线选择是否由调光件调节后从第二表面射出,从而实现对导光板第一表面是否有光线射出的分区控制,从而采用该发光组件的显示装置也可以实现分区显示控制。

Description

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光源位于屏幕的侧边,其能使显示装置更薄,符合显示装置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然而,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是基于侧边的光源使整个面板进行发光,该发光结构无法对显示区域的局部进行调整,没法做到对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分区控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侧入式显示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难以实现局部调光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光源及调光组件,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入光侧面射入所述导光板;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调光组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包括多个调光件,各所述调光件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不同区域,各所述调光件背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设置有位置调节件,所述位置调节件配置成带动所述调光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表面;其中,当所述调光件靠近所述第一表面时,所述导光板***向所述第一表面的光线能经所述调光件调节后从第二表面射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光件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设置有反射部,当所述调光件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时,所述反射部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导光板***向所述第一表面的光线能经所述反射部反射后从第二表面射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部为阵列排布的若干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调光件为一体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光件表面***的凸起结构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大于所述调光组件表面非***的凸起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入光侧面;沿所述光源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所述凸起结构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逐渐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两相对入光侧面;所述调光组件的中间区域的调光件的凸起结构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最大,从中间区域沿两所述光源方向,所述凸起结构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逐渐减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调节件为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一端连接所述调光件背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通过调整所述伸缩件的伸缩长度来带动所述调光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不大于100微米;所述凸起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大于1000微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为半球体、锥体及柱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发光组件、光学膜片及显示面板;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发光组件为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发光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该发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光源及调光组件;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为导光板的出光面;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侧面,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入光侧面射入导光板;发光组件还包括:调光组件,设置在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包括多个调光件,各调光件位于第一表面不同区域,各调光件背向导光板的一面设置有位置调节件,位置调节件配置成带动调光件靠近或远离第一表面;其中,当调光件靠近第一表面时,导光板***向第一表面的光线能经调光件调节后从第二表面射出。上述结构,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分区设置多个调光件,通过调节不同区域的调光件,可以使导光板上不同区域的光线选择是否由调光件调节后从第二表面射出,从而实现对导光板第一表面是否有光线射出的分区控制,从而采用该发光组件的显示装置也可以实现分区显示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发光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发光组件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发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发光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发光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10、发光组件;110、导光板;120/320、光源;130、调光组件;131/231/331、调光件;132、位置调节件;133/233/333、凸起结构;200、显示装置;20、面板;30、光学膜片;40、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他任何变化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每一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侧入式背光的显示装置在导光板侧面设置光源,光线在导光板内部传播后从一面发射出照射在面板上显示,上述侧入式背光无法实现对装置的分区显示控制。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的导光板第一表面设置有多个调光件,各调光件分布在导光板上的不同区域,调节不同区域的调光件来控制导光板各区域是否有光线从第二表面射出,从而使发光组件实现分区发光,采用该发光组件的显示装置也能实现分区显示控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的发光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发光组件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发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组件100包括导光板110、光源120及调光组件130。
导光板11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未标示)与第二表面(未标示)。第二表面为导光板110的出光面。光源120设置在导光板110的入光侧面,光源120发出的光线从入光侧面射入导光板110。调光组件130设置在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用于使导光板110***向第一表面的光线经调光组件130调节后从第二表面射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光源120设置在导光板110一侧面,光线从导光板110的一个侧面射入导光板110。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120可以设置在导光板110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其中,导光板110由高折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制成,例如PC材料和亚克力材料等。光源120发出的光线射向导光板110时在入光侧面发生全反射,全反射后的光线在导光板110内向各个方向传播,并不断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发生反射。其中,调光组件130设置在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当光线射在第一表面连接的调光组件130上时,光线的全反射路线被破坏,光线被调光组件130反射,从导光板110的第二表面射出,实现发光。
在本实施例中,调光组件13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调光件131,各调光件131位于第一表面的不同区域。各调光件131背向导光板110的一面设置有位置调节件132,位置调节件132配置成带动调光件131靠近或远离第一表面。其中,当调光件131靠近第一表面时,导光板110***向第一表面的光线能经调光件131调节后从第二表面射出。具体地,调光组件130通过破坏射向第一表面的光线的全反射,使光线反射后其直接从第二表面射出,发光组件100达到发光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调光组件130包括多个调光件131,多个调光件131拼靠阵列排布在一起,使得导光板110第一表面的各个区域都设置有单独的调光件131,当需要发光组件100的全部区域发光时,通过调节位置调节件132,使每一调光件131均靠近连接在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上,从而导光板110内每一区域的光线都在第一表面由调光件131破坏全反射光线后反射从第二表面射出,发光组件100的全部区域都进行发光。当需要对发光组件100进行分区控制使其局部发光时,调节不需要发光的指定区域的调光件131的位置调节件132,使指定区域的调光件131远离不连接第一表面,则光线反射在指定区域第一表面时没有调光件131来破坏其全反射路径,光线在指定区域进行全反射,继续在导光板110内传播,则指定区域的第二表面没有光线射出,指定区域不进行发光,上述能实现对发光组件100分区控制,使指定区域不发光,其他区域进行发光,采用该发光组件100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也能实现分区控制发光调节。
其中,在图1的发光组件100的状态中,调节各调光件131靠近第一表面,各调光件131均与第一表面连接,发光组件100的导光板110各区域均发光。在图2的发光组件100的状态中,部分调光件131靠近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连接,部分调光件131远离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分隔开,发光组件100的导光板110指定区域不发光。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出一种发光组件100,该发光组件100在导光板110的第二表面分区设置多个调光件131,通过调节不同区域的调光件131,可以使导光板110上不同区域的光线选择是否由调光件131调节后从第二表面射出,从而实现对导光板110第一表面是否有光线射出的分区控制,从而采用该发光组件100的显示装置也可以实现分区显示控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调光件131面向导光板110的一面设置有反射部(未标示)。当调光件131与第一表面连接时,反射部与第一表面连接,导光板110***向第一表面的光线能经反射部反射后从第二表面射出。其中,反射部为阵列排布的若干凸起结构133,凸起结构133与调光件131为一体结构。具体地,当调光件131连接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时,具体反射部连接在第一表面,导光板110***向第一表面的光线射在反射部上不再进行全反射,被反射部反射后从该区域第二表面射出。本实施方式中,凸起结构133由高分子材料及形成在其表面的金属镀层组成,为提高反射部的反射效果,优选凸起结构133由多层高分子材料层及金属镀层叠加形成。其中,凸起结构133与调光件131为一体结构,该设计的好处是调光件131与反射部为整体结构,两者间不存在缝隙,避免了光线造射在调光组件130上引起的漏光情况。进一步地,优选凸起结构133在调光件131表面沿横纵均匀排布,该方式保证光线由反射部反射后,从第二表面均匀射出。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33位于调光件131上,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为平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设置成形成有若干凸起的结构,第一表面为凹凸面,各调光件131面向导光板110的面为平面,该平面表面具有金属镀层,调节位置调节件132,使指定区域的调光件131的平面靠近接触为凹凸面的第一表面,也能破坏指定区域的光线的全反射,使指定区域的光线从第二表面射出达到光线射出分区控制的目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的侧面设置有列向排布的多个光源120。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优选若干调光件131多行多列排布,且调光件131的行数与光源120的个数相等。使每一光源120均有一行调光件131与之对齐排布,该设计方式可以使调光组件130反射光线从第二表面射出后,第二表面的发光更均匀。
其中,由于调光组件130为若干阵列排布拼接的调光件131,拼接组合的形式,难以避免相邻调光件131之间间隙的存在,间隙会导致漏光的问题,在间隙处容易出现暗线和亮度较低的问题。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的发光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对凸起结构233在调光件231表面的分布方式进行调整。使调光件231表面***的凸起结构233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大于调光组件表面非***的凸起结构233。具体地,使***凸起结构233的平面尺寸更大,或使***的凸起结构233的排布更紧密,或使***的凸起结构233的平面尺寸更大的同时凸起结构233的排布也越紧密,该结构设计的好处是,使调光件231的表面边缘区域的凸起总面积更大,调光件231边缘处对光线的反射效率更高,第二表面对应间隙的地方有更多的光线射出,有效减弱了了间隙存在造成的暗线和亮度较低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实施例中,侧入式光源120的发光组件100的光源120设置在导光板110的至少一入光侧面;具体设置在图中导光板110的左侧,其中,侧入式光源120沿着光线的传播方向上,不可避免的存在光线量逐渐减少的问题,最终结果是光线被各区域的调光件131反射从第二表面射出后,沿着光线传播方向上,第二表面射出的光线逐渐减少,使得显示装置存在发光不均匀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的发光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光源320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上,凸起结构333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逐渐增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从左向右的方向上,凸起结构333的平面尺寸逐渐变大,排布密度也逐渐增大。该结构设计使得沿光源320的传播方向上,调光件331表面的凸起面积越来越大,使得传播方向上对光线的反射效率逐渐增加。从而保证导光板各个区域第二表面射出的光线均一样多,该设计可以使发光组件发光均匀。
其中,第一实施例中,光源120设置在导光板110的左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120还能设置在导光板110的任意一侧,或光源120还能设置在导光板110的任意多侧。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光源120设置在导光板110的相对两侧时,光源120设置在导光板110的两相对入光侧面。设计调光组件130的中间区域的调光件131的凸起结构133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最大,从中间区域沿两光源120方向,凸起结构133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逐渐减小。具体地,当光源120位于导光板110的左右两侧,则光线在导光板110内部传播时,导光板110中间区域的光线最少,导光板110两边区域的光线最多,为避免最终发光组件100的发光不均匀,设置调光组件130的中间区域的调光件131的凸起结构133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最大,并向两光源120方向上凸起结构133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逐渐减小。以提高中间区域的反射光线的效率,确保发光组件100发光均匀。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导光板110的相邻两垂直边设置光源120时,则沿着其对角线方向上,调光件131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逐渐增大,以确保发光组件100发光均匀。
请继续参阅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位置调节件132为伸缩件,伸缩件一端连接调光件131背向导光板110的一面,通过调整伸缩件的伸缩长度来带动调光件131靠近或远离第一表面。具体地,当伸缩件伸长带动调光件131靠近第一表面时,调光件131的反射部连接第一表面,使其能将光线反射从第二表面射出,当伸缩件缩短带动调光件131远离第一表面时,调光件131的反射部与第一表面分隔开,使光线在该区域正常全反射,该区域的第二表面没有光线射出。其中,为确保伸缩组件缩短时反射部能与第一表面完全隔开,优选伸缩件的伸缩量程大于1000微米,例如1000微米、1100微米、1200微米、1300微米等,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凸起结构133的高度不大于100微米;凸起结构133的平面尺寸不大于1000微米。具体地,凸起结构133的高度具体可以为100微米、90微米、80微米等,不作限定,该高度范围的凸起结构133能确保反射部破坏光线全反射传播的效果。凸起结构133的平面尺寸具体可以为1000微米、900微米、800微米等,不作具体限定。凸起结构133平面尺寸最大1000微米,是因为凸起结构133尺寸越小,凸起部分与第一表面连接后越均匀分散,能使发光组件100发光更均匀,当凸起结构133的平面尺寸大于1000微米,难以保证发光组件100发光均匀。
其中,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33的形状为半球体,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33还能为锥体、柱体等任意适宜的形状。
其中,上述实施例之间可以任意结合以得到更多其他实施例,其结构也应在本申请所要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作赘述。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出一种发光组件100,该发光组件100在导光板110的第二表面分区设置多个调光件131,通过调节不同区域的调光件131,可以使导光板110上不同区域的光线选择是否由调光件131调节后从第二表面射出,从而实现对导光板110第一表面是否有光线射出的分区控制,从而采用该发光组件100的显示装置也可以实现分区显示控制。
对应地,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请结合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200包括发光组件10、光学膜片30及显示面板20。
发光组件10与显示面板20相对设置,光学膜片30设置在发光组件10与显示面板20之间;其中发光组件10为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发光组件10。另外,本申请的显示装置200还包括背板40,背板40设置在发光组件10远离面板20的一面,发光组件10的位置调节件远离面板20的另一端连接在背板40上,以固定和支撑发光组件10。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200的发光组件10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分区设置多个调光件,通过调节不同区域的调光件,可以使导光板上不同区域的光线选择是否由调光件调节后从第二表面射出,从而实现对导光板第一表面是否有光线射出的分区控制,从而采用该发光组件10的显示装置200也可以实现分区显示控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发光组件,包括:
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
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入光侧面射入所述导光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
调光组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包括多个调光件,各所述调光件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不同区域,各所述调光件背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设置有位置调节件,所述位置调节件配置成带动所述调光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表面;其中,当所述调光件靠近所述第一表面时,所述导光板***向所述第一表面的光线能经所述调光件调节后从第二表面射出;
所述调光件面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设置有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为阵列排布的若干凸起结构,所述调光件表面***的凸起结构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大于所述调光组件表面非***的凸起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调光件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时,所述反射部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导光板***向所述第一表面的光线能经所述反射部反射后从第二表面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调光件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入光侧面;
沿所述光源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所述凸起结构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两相对入光侧面;
所述调光组件的中间区域的调光件的凸起结构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最大,从中间区域沿两所述光源方向,所述凸起结构的平面尺寸和/或排布密度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节件为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一端连接所述调光件背向所述导光板的一面,通过调整所述伸缩件的伸缩长度来带动所述调光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不大于100微米;所述凸起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大于100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为半球体、锥体及柱体。
9.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发光组件、光学膜片及显示面板;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为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组件。
CN202310285647.2A 2023-03-22 2023-03-22 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980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5647.2A CN115980909B (zh) 2023-03-22 2023-03-22 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5647.2A CN115980909B (zh) 2023-03-22 2023-03-22 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0909A CN115980909A (zh) 2023-04-18
CN115980909B true CN115980909B (zh) 2023-07-18

Family

ID=85970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5647.2A Active CN115980909B (zh) 2023-03-22 2023-03-22 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80909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13709A1 (fr) * 1996-09-24 1998-04-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lluminant et panneau afficheur l'utilisant
JP2000171796A (ja) * 1998-12-02 2000-06-23 Howa Bussan Kk 面状光源
JP2000250036A (ja) * 1999-03-03 2000-09-14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面光源装置
CN101042495A (zh) * 2006-03-22 2007-09-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1398568A (zh) * 2007-09-27 2009-04-0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面发光元件、图像显示元件及使用该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WO2010016528A1 (ja) * 2008-08-06 2010-02-11 株式会社オプトデザイン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2313208A (zh) * 2011-09-05 2012-01-11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2620193A (zh) * 2012-03-09 2012-08-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段式led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3133947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株式会社Lstech 背光模组
JP2013114875A (ja) * 2011-11-28 2013-06-10 Inazuma Denki Koji:Kk 照明装置
CN104122704A (zh) * 2014-07-08 2014-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JP2017041330A (ja) * 2015-08-18 2017-02-23 恵和株式会社 導光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用導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8873129A (zh) * 2018-06-25 2018-11-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片、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10534508A (zh) * 2019-02-01 2019-12-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模块与显示模块
WO2021031379A1 (zh) * 2019-08-22 2021-02-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4265240A (zh) * 2021-12-29 2022-04-01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220265A (zh) * 2022-07-20 2022-10-21 福州大学 含有环形导光圈的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9824B2 (ja) * 1995-11-15 2001-1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US8104945B2 (en) * 2007-12-27 2012-01-31 Samsung Led Co., Ltd. Backlight unit implementing local dimming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231390A (zh) * 2008-02-26 2008-07-30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
JP5163380B2 (ja) * 2008-09-11 2013-03-1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WO2010110497A1 (ko) * 2009-03-24 2010-09-30 Bae Jae Nam 로컬 디밍 기능을 가지는 백라이트 장치
KR20110000175A (ko) * 2009-06-26 2011-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장치, 도광판 및 이를 적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570270B2 (en) * 2009-10-19 2013-10-29 Apple Inc. Backlight unit color compensation techniques
US20130002984A1 (en) * 2010-01-07 2013-01-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control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422473B2 (ja) * 2010-04-09 2014-02-19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12164583A (ja) * 2011-02-08 2012-08-3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透過型表示装置
CN102708812B (zh) * 2011-04-22 2014-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局部调光方法、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
JP5503621B2 (ja) * 2011-10-28 2014-05-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導光板
TWI457662B (zh) * 2011-12-15 2014-10-2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
JP2013206834A (ja) * 2012-03-29 2013-10-0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導光体を用いた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203656813U (zh) * 2013-12-03 2014-06-18 辅讯光电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显示器
KR102264379B1 (ko) * 2014-02-05 2021-06-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조명 장치
JP6578640B2 (ja) * 2014-09-22 2019-09-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設置方法および区画部材
CN104597556A (zh) * 2014-12-02 2015-05-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834052B (zh) * 2015-05-29 2018-11-30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组件及侧入式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
CN104880760A (zh) * 2015-06-01 2015-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防窥显示装置
CN106291800B (zh) * 2016-10-27 2019-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调光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647030A (zh) * 2016-12-27 2017-05-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JP2019021457A (ja) * 2017-07-14 2019-02-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19075664A1 (zh) * 2017-10-18 2019-04-2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调光片、调光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287390B (zh) * 2018-03-30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导光板及其控制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727132B (zh) * 2018-06-28 2021-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面光源模组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8828825A (zh) * 2018-07-24 2018-11-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633977B (zh) * 2019-01-02 2022-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703428A (zh) * 2019-10-28 2020-0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镜及其制造方法、调光装置
CN113219718B (zh) * 2021-04-21 2022-04-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13709A1 (fr) * 1996-09-24 1998-04-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lluminant et panneau afficheur l'utilisant
JP2000171796A (ja) * 1998-12-02 2000-06-23 Howa Bussan Kk 面状光源
JP2000250036A (ja) * 1999-03-03 2000-09-14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面光源装置
CN101042495A (zh) * 2006-03-22 2007-09-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1398568A (zh) * 2007-09-27 2009-04-0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面发光元件、图像显示元件及使用该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WO2010016528A1 (ja) * 2008-08-06 2010-02-11 株式会社オプトデザイン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2313208A (zh) * 2011-09-05 2012-01-11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3133947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株式会社Lstech 背光模组
JP2013114875A (ja) * 2011-11-28 2013-06-10 Inazuma Denki Koji:Kk 照明装置
CN102620193A (zh) * 2012-03-09 2012-08-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段式led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4122704A (zh) * 2014-07-08 2014-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JP2017041330A (ja) * 2015-08-18 2017-02-23 恵和株式会社 導光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用導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8873129A (zh) * 2018-06-25 2018-11-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片、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10534508A (zh) * 2019-02-01 2019-12-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模块与显示模块
WO2021031379A1 (zh) * 2019-08-22 2021-02-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4265240A (zh) * 2021-12-29 2022-04-01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220265A (zh) * 2022-07-20 2022-10-21 福州大学 含有环形导光圈的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0909A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6017B2 (en) Light guide plate, planar light source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88489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a light guide plate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light control patterns
JP7023381B2 (ja) モード切り替え可能なバックライ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方法
KR102257061B1 (ko) 다중빔 회절 격자-기반의 컬러 백라이트
KR101508010B1 (ko) 백라이트 조명 균일성 향상 시스템
CN110554534B (zh) 侧缘型表面发光装置及液晶显示单元
US7927002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0871608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including side-emitting LED
US20110128469A1 (en) Stacked-type backlight plate for use i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orporating same
KR100578772B1 (ko) 조명장치, 도광체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13296314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23160861A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13168815B (zh) Led背光***
CN115980909B (zh) 发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TWI830762B (zh) 光柵準直器、背光系統和採用光回收光源的方法
US10718973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68132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20088382A (ja) 発光素子用光拡散レンズ
JP2011258362A (ja) 面光源装置
KR102065361B1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22530369A (ja) マルチゾーンバックライト、マルチビューディスプレイ、及び方法
JP2009164100A (ja) バックライト
KR20080057389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KR2018007893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50035582A (ko) 가로방향과 세로방향의 프리즘이 일체로 형성된 도광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