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75106A -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75106A
CN115975106A CN202211674916.6A CN202211674916A CN115975106A CN 115975106 A CN115975106 A CN 115975106A CN 202211674916 A CN202211674916 A CN 202211674916A CN 115975106 A CN115975106 A CN 115975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lt
oil
sensitive
polymer
visco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749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75106B (zh
Inventor
吴一宁
李培含
戴彩丽
曹梦娇
赵明伟
黄永平
赵光
李琳
孙永鹏
刘逸飞
高明伟
李源
王若玙
杨宇平
刘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116749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75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75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5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75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5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盐敏增黏聚合物和去离子水;盐敏增黏聚合物占驱油剂质量分数的0.2%;盐敏增黏聚合物为两性离子聚合物;两性离子聚合物包含: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丙烯酰胺和引发剂;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7;引发剂占所述单体总物质的量的0.5%。本发明的聚合物驱油剂,初始黏度低,在高盐/超高盐环境中的黏度相较于初始黏度提高2倍,让高盐/超高盐油藏的原油动用程度扩大,增黏后驱油实验采收率比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提高4.4‑10.8%。

Description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领域,尤其是一种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聚合物驱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化学驱采油技术,已在我国众多油田得到广泛应用,其通过降低水相流度改善水油流度比,降低水相有效渗透率,扩大波及体积来提高非均质性油藏的原油采收率。随着常规油田的不断开发,一些高温高盐、强非均质性油藏逐渐受到关注。此类油藏普遍具有高地层水矿化度的储层条件,传统聚合物耐盐性能差,在此油藏条件下其三维网络结构易被破坏,导致分子完整性低,黏度保留率过低,最终致使波及面积和洗油效率低,严重制约其在高盐油藏中的应用。
针对高温高盐挑战,目前研究的常规耐温耐盐聚合物有超高分子量型、高分子量改性型和疏水缔合型,分别通过提高分子量、引入磺酸等耐盐基团以及疏水基团,提高其在高温高盐环境中的初始黏度和黏度保留率,但存在初始黏度较高、遇盐降黏等问题,导致聚合物驱油剂初始难以注入地层且损耗严重,而在需要发挥作用的高温高盐/超高盐储层却黏度过低,无法满足高盐/超高盐油藏的开发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注入地层后,初始黏度较低,易于进行注入井操作,之后遇盐增黏,能在高温高盐环境下达到较高黏度,从而提高了聚合物驱在高温高盐/超高盐油藏的波及系数,进而提高采收率。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包括盐敏增黏聚合物和水;
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占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质量分数的0.2%;
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为两性离子聚合物;
所述两性离子聚合物包含以下组分: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丙烯酰胺和引发剂;
所述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和丙烯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7;
所述引发剂占所述单体总物质的量的0.5%。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所述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混合,并加入除氧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通氮气除氧,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步骤b、在设定温度下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通氮气除氧并加入所述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4-5h,得到胶状物;
步骤c、将所述胶状物剪碎造粒、洗涤、干燥,得到所述两性离子聚合物。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步骤a中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设定量的丙磺酸内酯溶于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2、将设定量的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溶于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步骤3、在设定温度下,将所述第三混合溶液在设定时间内滴入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搅拌进行合成反应,得到白色粉末;
步骤4、对所述白色粉末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步骤1中的丙磺酸内酯溶与乙醇的质量比为2:1;
所述步骤2中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1;
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丙磺酸内酯与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步骤3中的设定温度为50℃,所述第三混合溶液滴入所述第二混合溶液的时间为20min内,所述合成反应时间为4h。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步骤b中的设定温度为45℃。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步骤b中的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中的水为去离子水。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两性离子聚合物与去离子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即得到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将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注入到含有高盐/超高盐地层水的目标油藏中,利用其在高盐/超高盐环境中增黏的特性,用于提高高盐油藏残余油的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不同于常规的耐盐聚合物驱油剂,两者在耐盐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目前常规耐盐聚合物中的超高分子量型、高分子量改性型和疏水缔合型,是通过提高分子量增加初始黏度、引入耐盐基团、疏水基团等方法提高聚合物黏度保留率。其中超高分子量型,是通过提高分子量增加初始黏度,并未解决其遇盐降黏问题。高分子量改性型是引入磺酸等耐盐基团,因为磺酸的水化层比羧酸的厚,所以盐离子对磺酸的电荷屏蔽作用较小,减弱其遇盐的黏度损耗。疏水缔合型通过引入存在疏水作用的疏水基团,进而影响溶液性能。盐离子会通过影响疏水缔合型聚合物体系中的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来改变分子链的微观结构,盐离子的加入使溶剂极性增强,增加了共聚物疏水基团间的疏水缔合作用,有着使溶液黏度保留率提高的作用。解决了部分高盐油藏的问题,但仍表现为遇盐降黏。
本发明的两性离子聚合物是由含两性离子的单体、阳离子单体、阴离子单体和非离子单体合成的四元共聚物,其聚合物分子链上存在同时含阴阳离子的支链,以及等量的分别含阴、阳离子的支链。因为聚合物分子的支链上存在等量且大量的正负离子电荷,使得聚合物分子链支链上的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紧密蜷缩在一起,导致不同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即聚合物分子链内作用力大,链间作用力小。因为驱油剂中含有去离子水,驱油剂中不含有游离的带正负电荷的离子,聚合物分子链初始状态是相互吸引蜷缩在一起,因此初始黏度较低,在进行驱油的过程中易于注入地层且损耗较小,而在高盐/超高盐地层由于盐离子的干扰,破坏了聚合物分子支链上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使其呈舒展状态实现增黏的效果,在高盐/超高盐油藏充分发挥聚合物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的作用,进而显著提高采收率。
本发明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通过遇盐增黏特性实现了耐盐效果。这是由于两性离子聚合物存在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盐离子的加入会破坏链内、链间的静电吸引,使得该聚合物具有反聚电解质效应,在高盐/超高盐环境下呈现舒展状态,可以实现遇盐增黏。
本发明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适用于高盐油藏,特别是超高盐油藏。本发明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高盐环境中的黏度相较于初始黏度提高2倍,让高盐/超高盐油藏的原油动用程度扩大,增黏后驱油实验采收率比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提高4.4-10.8%。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两性离子聚合物示例性合成路线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示例性合成路线图;
图3是本发明对比例6中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和实施例1中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的黏度随矿化度的变化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对比例1-5采用模拟地层水、对比例7-11采用聚丙烯酰胺和实施例2-6采用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进行驱油得到的采收率随矿化度的变化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发明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加大国内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以及进一步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老油田开发程度加深,高温高盐、非均质性油藏日益得到关注,传统聚合物驱油剂耐温耐盐性能差,在高温高盐环境中黏度过低,导致聚合物驱油性能进一步降低,无法实现聚合物驱的理想提采效果。
针对高温高盐挑战,目前研究的常规耐温耐盐聚合物有超高分子量型、高分子量改性型和疏水缔合型,分别通过提高分子量、引入磺酸等耐盐基团以及疏水基团提高其在高温高盐环境中的黏度保留率,但存在初始黏度过高、遇盐降黏等问题,导致其在注入的过程中难度大且损耗严重,而到达高温高盐/超高盐储层后黏度过低,无法满足高盐/超高盐油藏的开发需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包括盐敏增黏聚合物和水;
盐敏增黏聚合物占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质量分数的0.2%;
盐敏增黏聚合物为两性离子聚合物;
两性离子聚合物包含以下组分: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丙烯酰胺和引发剂;
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和丙烯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7;引发剂占单体总物质的量的0.5%。
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是同时带有阳离子胺基和阴离子磺酸基的两性离子单体;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是带胺基的阳离子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是带磺酸基的阴离子单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具有遇盐增黏的特性,提高高盐油藏采收率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盐敏增黏聚合物与现有技术不同。一方面,本发明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同时引入两性离子单体、阴离子单体和阳离子单体,保证侧链含有等量且大量不同的阴阳离子,初始状态由于分子内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作用,聚合物分子支链上大量的阴阳离子紧密吸引蜷缩在一起,使得聚合物分子链内的作用力特别大,聚合物分子链间的作用很弱,无法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聚合物的空间网络结构比较疏松,因此初始黏度很低,易于注入地层且在注入的过程中损耗小,但仍能保持较好的耐温性能;而在盐水中盐离子会渗入聚合物网络结构中破坏和屏蔽聚合物链内电荷的原始静电吸引作用,分子链伸展开,使得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宏观上表现为在盐溶液中的聚合物黏度增高,从而实现聚合物在高盐/超高盐油藏的提采效果。另一方面,该两性离子聚合物是由两性离子单体、阳离子单体、阴离子单体和非离子单体合成的四元共聚物,这四个单体都含有丙烯酰胺,分子结构相似,合成反应中竞速率较低,易于合成大分子量的聚合物;此外,由于初始聚合物分子支链大量不同阴阳离子间的吸引作用强,在盐水环境下只能部分舒展开,而在高温高盐环境下分子支链舒展得更开,且分子链中不含有易高温水解的化学键,从而实现高温条件下聚合物黏度仍然较高的效果,提高高温油藏得采收率。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其在初始注入条件下黏度很低,而进入高温高盐/超高盐目标开发油层后黏度明显增大,可以有效实现提高高温高盐/超高盐油藏采收率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两性离子聚合物示例性合成路线图,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混合,并加入除氧去离子水,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通氮气除氧,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步骤b、在设定温度下将第一混合溶液通氮除氧并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4-5h,得到胶状物。
步骤c、将白色固体剪碎造粒、洗涤、干燥,得到两性离子聚合物。
可选的,步骤a中丙烯酰胺的量为12.6g,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量为2.2g,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的量为2.2g,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的量为3.0g,除氧去离子水的量为30g。
可选的,步骤a中通氮气除氧20min。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步骤a中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设定量的丙磺酸内酯溶解于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2、将设定量的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溶解于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步骤3、在设定温度下,将所述第三混合溶液在设定时间内滴入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搅拌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白色粉末;
步骤4、对白色粉末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步骤1中的丙磺酸内酯溶于乙醇的质量比为2:1;
步骤2中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1;
步骤1和步骤2中,丙磺酸内酯与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可选的,步骤1中丙磺酸内酯的量为15g,乙醇的量为30g。
可选的,步骤2中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量为22.95g,乙醇的量为22.95g。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步骤3中的设定温度为50℃,第三混合溶液滴入第二混合溶液的时间为20min内,合成反应时间为4h。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步骤b中的设定温度为45℃。
可选的,步骤b中的引发剂可以分次加入。
可选的,步骤b中加入引发剂的量为0.3g。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步骤b中的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中的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两性离子聚合物与去离子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即得到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
可以理解的是,去离子水的矿化度远小于待开采高盐/超高盐油藏内地层水的矿化度,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能够在较低的黏度下注入地层中,在高/超高矿化度油藏内达到增黏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可通过去离子水与两性离子聚合物制备而成,也可通过去离子水、两性离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三者制备而成。一方面,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另一方面,表面活性剂成本较高,所以可以根据油田现场需要,通过将其与两性离子聚合物复配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将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注入到地层水矿化度远高于去离子水的目标油藏中,利用其在高盐/超高盐环境中增黏特性,用于提高高盐/超高盐油藏残余油的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地描述本发明。
在下述具体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在下述具体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操作未注明条件者,均按照常规条件或者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原料未注明生产厂商及规格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以下具体实施例中:
驱油实验中所有岩心采用长庆油田的露头岩心,直径2.5cm,长度10cm,渗透率为50mD;
驱油实验中所用油为模拟油,是原油与煤油混合后得到的,初始黏度为2020cP,120℃下黏度为4.24cP,其中原油是来自胜利油田的稠油。
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1,3-丙磺酸内酯、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为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分析纯;
氯化钠、丙烯酰胺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98%;
聚丙烯酰胺为廊坊市新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97%。
对比例1(仅采用5×104mg/L的模拟地层水进行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5g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直至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5×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温度条件为120℃。
驱油实验: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矿化度为5×104mg/L的模拟地层水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41%。
对比例2(仅采用1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进行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10g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直至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1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温度条件为120℃。
驱油实验: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矿化度为1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41.2%。
对比例3(仅采用15×104mg/L模拟地层水进行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15g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直至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15×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温度条件为120℃。
驱油实验: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矿化度为15×104mg/L的模拟地层水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40.5%。
对比例4(仅采用2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进行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20g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直至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2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温度条件为120℃。
驱油实验: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矿化度为2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41%。
对比例5(仅采用3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进行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30g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直至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3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温度条件为120℃。
驱油实验: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矿化度为3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42%。
对比例6(采用聚丙烯酰胺进行耐盐实验)
耐盐实验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分别称取0.1g、0.2g、0.4g、0.6g、1g、2g、2.5g、3.5g、5g、7.5g、10g、12.5g、15g、17.5g、20g、22.5g、25g、27.5g、30g的NaCl,然后分别加入到100mL的去离子水中并搅拌,直至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1000mg/L、2000mg/L、4000mg/L、6000mg/L、1×104mg/L、2×104、5×104mg/L、17.5×104mg/L、20×104mg/L、22.5×104mg/L、25×104mg/L、27.5×104mg/L、3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制备:将99.8g去离子水以及上述不同矿化度的模拟地层水用搅拌棒搅拌,分别缓慢加入0.2g聚丙烯酰胺,搅拌2-3h至其充分溶解,得到不同矿化度下质量分数为0.2%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
实验步骤:将上述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常温下熟化24h后,通过高温高压流变仪,分别测得不同矿化度下质量分数为0.2%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剪切速率为7.34(1/s)时的黏度,并绘制黏度随矿化度变化曲线图。图3为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和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的黏度随矿化度的变化图。
通过图3可以看出聚丙烯酰胺驱油剂遇盐黏度迅速降低,可以计算出其黏度保留率,不同矿化度下驱油剂黏度与无盐环境下黏度的比值即为黏度保留率。由于0.2%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无盐环境下的黏度较高,为61mP·s,因此,通过图3可以得到其在1000mg/L矿化度下为19.47mP·s,黏度保留率迅速降为31.92%;在5×104mg/L矿化度时黏度降至最低12.1mP·s,黏度保留率为19.84%。从图中可以看出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耐盐性很差,在低盐环境中黏度就过低,无法满足高盐/超高盐储层开发的需要。
对比例7(采用聚丙烯酰胺进行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5g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直至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5×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制备:取99.8g去离子水用搅拌棒搅拌,缓慢加入0.2g聚丙烯酰胺,搅拌2-3h至其充分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0.2%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温度条件为120℃。
实验步骤: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50.9%,比模拟地层水驱提高了9.9%。
对比例8(采用聚丙烯酰胺进行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10g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至其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1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制备:取99.8g去离子水用搅拌棒搅拌,缓慢加入0.2g聚丙烯酰胺,搅拌2-3h至其充分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0.2%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温度条件为120℃。
实验步骤: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51.9%,比模拟地层水驱提高了10.7%。
对比例9(采用聚丙烯酰胺进行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15g的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得到矿化度为15×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制备:取99.8g去离子水用搅拌棒搅拌,缓慢加入0.2g聚丙烯酰胺,搅拌2-3h直至充分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0.2%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温度条件为120℃。
实验步骤: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51%,比模拟地层水驱提高了10.5%。
对比例10(采用聚丙烯酰胺进行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20g的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至其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2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制备:取99.8g去离子水用搅拌棒搅拌,缓慢加入0.2g聚丙烯酰胺,搅拌2-3h至其充分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0.2%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温度条件为120℃。
实验步骤: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52.38%,比模拟地层水驱提高了11.38%。
对比例11(采用聚丙烯酰胺进行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30g的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至其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3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制备:取99.8g去离子水用搅拌棒搅拌,缓慢加入0.2g聚丙烯酰胺,搅拌2-3h至其充分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0.2%的聚丙烯酰胺驱油剂。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温度条件为120℃。
实验步骤: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53%,比模拟地层水驱提高了11%。
实施例1(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耐盐实验)
耐盐实验
两性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的制备:
步骤(1)、用电子天平称取30g乙醇到烧杯中,再称取15g 1,3-丙磺酸内酯加入,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2)、用电子天平称取22.95g乙醇到烧杯中,再称取22.95g 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加入,搅拌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步骤(3)、将第二混合溶液倒入三口烧瓶,放入50℃水浴锅中继续搅拌;将第三混合溶液倒入滴定管中,***三口烧瓶,使第三混合溶液在20min内完全滴入三口烧瓶中,进行合成反应4h,析出白色粉末;
步骤(4)、反应结束后,用抽滤法进行固液分离,并用乙醇淋洗2-3次;将过滤洗涤后的白色粉末放入50℃的抽真空烘箱中烘干,白色粉末即为两性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
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制备:
步骤(a)称取12.6g丙烯酰胺,2.2g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2g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3g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30g除氧去离子水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通氮气除氧20min,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步骤(b)、将第一混合溶液倒入三口烧瓶中,并将三口烧瓶置于45℃油浴锅中,以200r/min的转速持续搅拌反应溶液,同时通氮气除氧,加入0.3g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反应4-5h后,得到胶状物;
步骤(c)、将胶状物剪碎造粒,再用乙醇洗2-3次,并让其在乙醇溶液内搅拌洗涤8-10h;洗涤完成后,将白色颗粒放入培养皿中,在50℃的真空干燥烘箱内烘干;该白色颗粒即为两性离子聚合物。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分别称取0.1g、0.2g、0.4g、0.6g、1g、2g、2.5g、3.5g、5g、7.5g、10g、12.5g、15g、17.5g、20g、22.5g、25g、27.5g、30g的NaCl,然后分别加入到100mL的去离子水中并搅拌,直至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1000mg/L、2000mg/L、4000mg/L、6000mg/L、1×104mg/L、2×104、5×104mg/L、17.5×104mg/L、20×104mg/L、22.5×104mg/L、25×104mg/L、27.5×104mg/L、3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将99.8g去离子水以及上述不同矿化度的模拟地层水用搅拌棒搅拌,分别缓慢加入0.2g两性离子聚合物,搅拌2-3h直至充分溶解,得到不同矿化度下质量分数为0.2%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
耐盐实验:将上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常温下熟化24h后,通过高温高压流变仪,分别测得不同矿化度下质量分数为0.2%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剪切速率为7.34(1/s)时的黏度,并绘制黏度随矿化度变化曲线图,见图3。通过图3中可以计算出其增黏率,不同矿化度下驱油剂黏度与无盐环境下黏度的比值即为增黏率。从图3可以看出,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无盐/低盐环境中黏度低,易于注入高盐/超高盐储层;在1000mg/L矿化度时黏度较清水中有所提高,且随着矿化度的增大黏度持续增高,黏度迅速提升,直到NaCl盐度饱和,黏度增至无盐环境下的2倍,因此能够在高盐/超高盐储层发挥增黏效果,实现显著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实施例2(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两性离子单体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两性离子聚合物制备方法通实施例1。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5g的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至其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5×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取99.8g去离子水用搅拌棒搅拌,缓慢加入0.2g两性离子聚合物,搅拌2-3h至其充分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0.2%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实验温度为120℃。
实验步骤: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55.3%,比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提高了4.4%。
实施例3(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两性离子单体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两性离子聚合物制备方法通实施例1。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10g的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至其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1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取99.8g去离子水用搅拌棒搅拌,缓慢加入0.2g两性离子聚合物,搅拌2-3h至其充分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0.2%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实验温度为120℃。
实验步骤: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59.7%,比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提高了7.8%。
实施例4(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两性离子单体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两性离子聚合物制备方法通实施例1。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15g的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至其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15×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取99.8g去离子水用搅拌棒搅拌,缓慢加入0.2g两性离子聚合物,搅拌2-3h至其充分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0.2%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实验温度为120℃。
实验步骤: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60.3%,比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提高了9.3%。
实施例5(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两性离子单体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两性离子聚合物制备方法通实施例1。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20g的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至其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2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取99.8g去离子水用搅拌棒搅拌,缓慢加入0.2g两性离子聚合物,搅拌2-3h至其充分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0.2%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实验温度为120℃。
实验步骤: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62.5%,比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提高了10.12%。
实施例6(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
两性离子单体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两性离子聚合物制备方法通实施例1。
模拟地层水的制备:将30g的NaCl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并搅拌,至其充分溶解,得到矿化度为30×104mg/L的模拟地层水。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取99.8g去离子水用搅拌棒搅拌,缓慢加入0.2g两性离子聚合物,搅拌2-3h至其充分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0.2%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
模拟油的制备:将胜利油田稠油与煤油按7:3混合得到模拟油。
设定实验温度为120℃。
实验步骤:首先,将岩心抽真空后饱和上述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油在120℃烘箱内驱水至出口端不出水,记录驱出水体积即为饱和油体积,将饱和油后的岩心放入120℃烘箱内老化5-7天;随后用上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120℃烘箱内进行驱油,至出口端不产油,采收率为63.8%,比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提高了10.8%。
图4是本发明对比例1-5采用模拟地层水、对比例7-11采用聚丙烯酰胺和实施例2-6采用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进行驱油得到的采收率随矿化度的变化示意图。从图4中可知:在高盐油藏(5×104mg/L、17.5×104mg/L、20×104mg/L、22.5×104mg/L、25×104mg/L、27.5×104mg/L、30×104mg/L矿化度的NaCl环境),本发明提供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与模拟地层水和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相比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与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相比提高了4.4%-10.8%。由于本发明提供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高盐环境中黏度增高,因此可以提高高盐油藏原油的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进而提高采收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盐敏增黏聚合物和水;
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占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质量分数的0.2%;
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为两性离子聚合物;
所述两性离子聚合物包含以下组分: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丙烯酰胺和引发剂;
所述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和丙烯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7;所述引发剂占所述单体总物质的量的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所述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混合,并加入除氧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通氮气除氧,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步骤b、在设定温度下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通氮气除氧并加入所述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4-5h,得到胶状物;
步骤c、将所述胶状物剪碎造粒、洗涤、干燥,得到所述两性离子聚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设定量的丙磺酸内酯溶于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2、将设定量的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溶于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步骤3、在设定温度下,将所述第三混合溶液在设定时间内滴入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搅拌进行合成反应,得到白色粉末;
步骤4、对所述白色粉末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甲基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丙磺酸内酯溶与乙醇的质量比为2:1;
所述步骤2中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与乙醇的质量比为1:1;
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丙磺酸内酯与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设定温度为50℃,所述第三混合溶液滴入所述第二混合溶液的时间为20min内,所述合成反应时间为4h。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设定温度为45℃。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中的水为去离子水。
9.一种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两性离子聚合物与去离子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即得到所述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CN202211674916.6A 2022-12-26 2022-12-26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5975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74916.6A CN115975106B (zh) 2022-12-26 2022-12-26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74916.6A CN115975106B (zh) 2022-12-26 2022-12-26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5106A true CN115975106A (zh) 2023-04-18
CN115975106B CN115975106B (zh) 2024-03-08

Family

ID=85966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74916.6A Active CN115975106B (zh) 2022-12-26 2022-12-26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751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3838A (zh) * 2023-08-29 2023-09-29 山东大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黏油藏的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9432A (en) * 1986-05-19 1990-09-25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And Plastics Company Inc. Acid viscosifier compositions
CN1604921A (zh) * 2001-12-17 2005-04-06 纳尔科公司 含两性离子单体的高分子量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物
US20100197530A1 (en) * 2009-02-04 2010-08-05 Gupta D V Satyanarayana Oil field treatment fluids with viscosified brines
CN104152131A (zh) * 2014-07-07 2014-11-1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含亚硫酸盐结构的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5669499A (zh) * 2016-03-15 2016-06-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磺酸盐甜菜碱型丙烯酰胺共聚物驱油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6675543A (zh) * 2017-02-17 2017-05-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盐增黏水溶性两亲聚合物驱油剂
CN109354648A (zh) * 2018-10-23 2019-02-19 安徽天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溶型盐增黏两亲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3573A (zh) * 2021-06-29 2022-03-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9432A (en) * 1986-05-19 1990-09-25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And Plastics Company Inc. Acid viscosifier compositions
CN1604921A (zh) * 2001-12-17 2005-04-06 纳尔科公司 含两性离子单体的高分子量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物
US20100197530A1 (en) * 2009-02-04 2010-08-05 Gupta D V Satyanarayana Oil field treatment fluids with viscosified brines
CN104152131A (zh) * 2014-07-07 2014-11-1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含亚硫酸盐结构的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5669499A (zh) * 2016-03-15 2016-06-1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磺酸盐甜菜碱型丙烯酰胺共聚物驱油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6675543A (zh) * 2017-02-17 2017-05-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盐增黏水溶性两亲聚合物驱油剂
CN109354648A (zh) * 2018-10-23 2019-02-19 安徽天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溶型盐增黏两亲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3573A (zh) * 2021-06-29 2022-03-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3838A (zh) * 2023-08-29 2023-09-29 山东大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黏油藏的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813838B (zh) * 2023-08-29 2023-11-07 山东大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黏油藏的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5106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1101B (zh) 一种耐温抗盐聚合物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9639B (zh) 一种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02424A (zh) 两性离子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盐酸基压裂液中的应用
CN103130967A (zh) 一种超支化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1010B (zh) 抗高温高盐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CN103849367A (zh) 一种枝化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1137B (zh) 耐高温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CN115975106B (zh) 盐敏增黏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254883A (zh) 一种用于提高高温高盐高硬度油藏原油采收率的驱油剂及驱油方法
CN105085839B (zh) 水溶性AM‑AA‑改性纳米SiO2功能单体三元共聚物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CN102321213A (zh) 一种水介质分散聚合制备含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方法
CN112979870B (zh) 一种速溶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19390A (zh) 一种油井控水用复合堵剂及其制备方法
EP2738190A1 (en) Amphiphilic macromolecule and use
CN104762076A (zh) 水溶性AM-AA-改性纳米SiO2功能单体三元共聚物驱油剂
CN111004618B (zh) 一种酸化转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7682B (zh)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3665259B (zh) 一种耐高温且抗剪切的水溶性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0307B (zh) 用于提高高温油藏采收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73048A (zh) 用于提高油田三次采油采收率的驱油方法
CN114768309A (zh) 一种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42748B (zh) 一种稠油驱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31482A (zh) 一种基于叔胺基团的co2响应增粘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44617B (zh) 一种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1701B (zh) 用于提高高温油藏三次采油采收率的驱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