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5675A - 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5675A
CN115945675A CN202211706290.2A CN202211706290A CN115945675A CN 115945675 A CN115945675 A CN 115945675A CN 202211706290 A CN202211706290 A CN 202211706290A CN 115945675 A CN115945675 A CN 115945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fractory
fire
arranged above
resi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062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荣生
李新波
李海洋
苏庆林
王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aigang Yongfeng Steel and I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aigang Yongfeng Steel and I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aigang Yongfeng Steel and I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aigang Yongfeng Steel and Ir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062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56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5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56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首先,构建铁水包支撑体,所述铁水包支撑体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内侧浇筑有混凝土层;其次,布置底部耐火层,所述底部耐火层包括设置于混凝土层内侧底部的第一耐火层,及设置于第一耐火层上方的第二耐火层;接着,布置监测层;所述监测层包括侵蚀报警器,所述侵蚀报警器外部包覆有外包层;最后,布置工作耐火层,所述工作耐火层包括设置于监测层上方的第三耐火层;所述第三耐火层上方设置有隔离涂层,所述隔离涂层上方设置有第四耐火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能够监控并反馈铁水穿底情况的发生,给予操作者安全处理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属于铁水包底砌筑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铁水包是用于在炼钢厂、电炉或转炉,是在铁水转运过程中用来盛铁水的贮运罐,在转运中具有贮存、保温等功效工艺操作;现有的铁水包,通常包括壳体和包衬,壳体为桶状,包衬包括包底衬和包壁衬,包底衬与包壁衬的交界处的出料端设置有冲击块,冲击块的外表面为圆滑过渡的弧形面;在铁水包内冲刷严重的区域设置冲击块,增强了关键点的厚度,大大提高了铁水包的使用次数,而且无需频繁的筑包和换包;在现有技术中,铁水包底部的冲击块仅设计在转角处对于大面积的底平面依然不能起到很好的抵抗冲刷侵蚀的作用,而且在底部侵蚀后,缺少监控侵蚀程度,有铁水穿底的重大安全隐患;所以如何监控铁水穿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能够监控并反馈铁水穿底情况的发生,给予操作者安全处理的时间。
本发明的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构建铁水包支撑体,所述铁水包支撑体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内侧浇筑有混凝土层;
其次,布置底部耐火层,所述底部耐火层包括设置于混凝土层内侧底部的第一耐火层,及设置于第一耐火层上方的第二耐火层;所述第一耐火层和第二耐火层包括若干平面交错堆砌的长形耐火砖,
接着,布置监测层;所述监测层包括侵蚀报警器,所述侵蚀报警器外部包覆有外包层;
最后,布置工作耐火层,所述工作耐火层包括设置于监测层上方的第三耐火层;所述第三耐火层上方设置有隔离涂层,所述隔离涂层上方设置有第四耐火层;所述第三耐火层和和第四耐火层由若干立式交错堆砌的长方体耐火砖构成。
第三耐火层和第四耐火层为实际工作层,操作者根据经验计算和实际损坏程度可以适时更换第四耐火层,第三耐火层为侵蚀波动量的缓冲设置,监测层在出现异常铁水侵蚀穿透第三耐火层,并侵蚀监测层时能给出警报信号,操作人员应该及时作出应急处理,第一耐火层和第二耐火层能保证操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应急处理;避免出现穿底现象出现。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层包括第一隔热层、填充层和第二隔热层;在堆砌好第二耐火层后,铺设第一隔热层,所述侵蚀报警器包括间隔50~100mm均匀铺设在第一隔热层上方的导线;所述导线直径为1~3mm,所述导线两端穿过混凝土层和金属外壳,并通过电源和信号灯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填充层均匀填充于导线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层设置于填充层上方;所述填充层由石墨和陶瓷颗粒混合并通过粘合剂粘合构成;第二隔热层和第一隔热层为石棉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第二隔热层和第一隔热层保证中间铺设的导线,在铁水包工作时保持正常工作的温度,填充层使导线位置相对均匀地固定在第一隔热层上,导线连接的电源和信号灯在工作时常亮,出现铁水侵蚀穿透第三耐火层并熔断导线时信号灯关闭,此时操作人员应该及时停止作业,进行应急处理;导线直径1~3mm可以避免在混凝土层和金属外壳上开设的穿线孔过大,引起铁水侧穿孔的事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耐火层至第四耐火层由ASC耐火砖砌筑构成;所述隔离涂层为Non Vit涂层;ASC耐火砖具有耐铁水和熔渣的化学侵蚀和冲刷能力强,具有均匀高致密的结构,强度高、热震稳定性好重烧体积变化小,抗氧化能力强,不粘铁和渣;Non Vit涂层是一种可密封耐热的涂层还可以减少修复频率,将频繁更换的第四耐火层和作为侵蚀缓冲作用的第三耐火层隔离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监测层,可以提前预警铁水异常侵蚀耐火层,实时监控是否发生铁水穿底,并通过导线的熔断和信号灯的熄灭进行预警;提高安全性,降低铁水穿底的损害;
2、可单独更换被侵蚀后的第四耐火层,减少铁水包下线维护时间;正常维护时,仅需要更换部分耐火层,维护时间缩短,较之前相比缩短维护时间约45%;
3、使用ASC耐火砖作为直接堆砌耐火层,使用寿命更长,相对使用寿命延长约60%;
4、Non Vit涂层作为隔离涂层,即方便了更换第四耐火层,也让作为缓冲的第三耐火层具有更好的缓冲钢水侵蚀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监测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构建铁水包支撑体,所述铁水包支撑体包括金属外壳1,所述金属外壳1内侧浇筑有混凝土层2;
其次,布置底部耐火层,所述底部耐火层包括设置于混凝土层内侧底部的第一耐火层3,及设置于第一耐火层3上方的第二耐火层4;所述第一耐火层3和第二耐火层4包括若干平面交错堆砌的长形耐火砖,
接着,布置监测层5;所述监测层5包括侵蚀报警器,所述侵蚀报警器外部包覆有外包层;
最后,布置工作耐火层,所述工作耐火层包括设置于监测层上方的第三耐火层6;所述第三耐火层6上方设置有隔离涂层7,所述隔离涂层7上方设置有第四耐火层8;所述第三耐火层6和和第四耐火层8由若干立式交错堆砌的长方体耐火砖构成。
在使用时,第一耐火层和第二耐火层为常设耐火层作为防止铁水穿底的保护层,第三耐火层和第四耐火层为工作耐火层,第四耐火层是工作中直接与铁水接触,抵抗铁水侵蚀的层,需要根据侵蚀程度定期下线维护更换,在铺设第二耐火层时,将耐火砖预浇筑为长形扁平砖,环状堆砌在第一耐火层之上,内环较外环拼缝位置错开,第一耐火层与第二耐火层堆砌方式相同,拼缝同样需要错位,在铺设第四耐火层时,使用300mm*150mm*80mm的耐火砖,横置交错堆砌,形成一层150mm厚的第四耐火层,第三耐火层与第四耐火层堆砌方式相同,拼缝位置错位设置,监测层铺设在第二耐火层和第三耐火层之间,主要目的是在铁水侵蚀穿透第三耐火层之后通过铁水破坏监测层从而起到预警的作用,隔离涂层设置在第三耐火层和第四耐火层之间,主要是在第四耐火层受到侵蚀后,下线更换第四耐火层时,有个明显的分界线,减少修复工作量。
其中,所述外包层包括第一隔热层51、填充层52和第二隔热层53;在堆砌好第二耐火层4后,铺设第一隔热层51,所述侵蚀报警器包括间隔50~100mm均匀铺设在第一隔热层上方的导线54;所述导线54直径为1~3mm,所述导线54两端穿过混凝土层2和金属外壳1,并通过电源和信号灯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填充层52均匀填充于导线54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层53设置于填充层52上方;所述填充层52由石墨和陶瓷颗粒混合并通过粘合剂粘合构成;第二隔热层53和第一隔热层51为石棉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第二隔热层53和第一隔热层51保证中间铺设的导线54,在铁水包工作时保持正常工作的温度,填充层使导线位置相对均匀地固定在第一隔热层上,发生意外的铁水穿底时,铁水首先击穿第二隔热层,然后熔断导线,造成信号灯断电熄灭,从而起到铁水穿底的预警效果,即导线连接的电源和信号灯在工作时常亮,出现铁水侵蚀穿透第三耐火层并熔断导线时信号灯关闭,此时操作人员应该及时停止作业,进行应急处理;导线直径1~3mm可以避免在混凝土层和金属外壳上开设的穿线孔过大,引起铁水侧穿孔的事故。
所述第一耐火层3至第四耐火层8由ASC耐火砖砌筑构成;所述隔离涂层7为NonVit涂层;ASC耐火砖具有耐铁水和熔渣的化学侵蚀和冲刷能力强,具有均匀高致密的结构,强度高、热震稳定性好重烧体积变化小,抗氧化能力强,不粘铁和渣;Non Vit涂层是一种可密封耐热的涂层还可以减少修复频率,将频繁更换的第四耐火层和作为侵蚀缓冲作用的第三耐火层隔离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铁水包底层结构,采用了多层耐火层设置,小型维护只需要更换第四耐火层8,大型维护更换第三耐火层6、隔离涂层7以及第四耐火层8,多层耐火层的设置,以及在第二耐火层4和第三耐火层6之间设置监测层5,可以有效的预防突发性的铁水穿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构建铁水包支撑体,所述铁水包支撑体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内侧浇筑有混凝土层;
其次,布置底部耐火层,所述底部耐火层包括设置于混凝土层内侧底部的第一耐火层,及设置于第一耐火层上方的第二耐火层;所述第一耐火层和第二耐火层包括若干平面交错堆砌的长形耐火砖,
接着,布置监测层;所述监测层包括侵蚀报警器,所述侵蚀报警器外部包覆有外包层;
最后,布置工作耐火层,所述工作耐火层包括设置于监测层上方的第三耐火层;所述第三耐火层上方设置有隔离涂层,所述隔离涂层上方设置有第四耐火层;所述第三耐火层和和第四耐火层由若干立式交错堆砌的长方体耐火砖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层包括第一隔热层、填充层和第二隔热层;在堆砌好第二耐火层后,铺设第一隔热层,所述侵蚀报警器包括间隔50~100mm均匀铺设在第一隔热层上方的导线;所述导线直径为1~3mm,所述导线两端穿过混凝土层和金属外壳,并通过电源和信号灯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填充层均匀填充于导线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层设置于填充层上方;所述填充层由石墨和陶瓷颗粒混合并通过粘合剂粘合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火层至第四耐火层由ASC耐火砖砌筑构成;所述隔离涂层为Non Vit涂层。
CN202211706290.2A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 Pending CN1159456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6290.2A CN115945675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6290.2A CN115945675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5675A true CN115945675A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8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06290.2A Pending CN115945675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56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67055B2 (ja) 加圧水型原子炉の溶融炉心を冷却して閉じ込めるシステム
KR20170104475A (ko) 원자로 코어로부터의 용해물을 저장하여 냉각하는 시스템
CN110935871A (zh) 一种钢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74222U (zh) 炼铁热风炉热风管道的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模具
CN103464734A (zh) 一种安全钢包内衬及其砌筑方法
CN212350352U (zh) 一种钢包结构
CN111778373A (zh) 高炉主沟的维护方法
CN115945675A (zh) 一种应用于炼钢铁水包底部结构的砌筑方法
CA2803908A1 (en) Gas blowing nozzle
CN210458242U (zh) 用于铁沟的排残铁装置
CN201867070U (zh) 辊底式均热炉炉门水冷端墙
US20240019212A1 (en) Molten metal furnace
CN108117401B (zh) 一种铁水包永久层用快干自流浇注料
JP6918377B1 (ja) 金属溶湯炉
JP3139674B2 (ja) 底注ぎ式取鍋のストッパーノズル周辺の耐火構造
CN220560402U (zh) 钢包底耐材结构
CN218926225U (zh) 一种抗冲击侵蚀的钢包
CN219907735U (zh) 长寿型高炉主铁沟结构
Coetzee et al. No tap-hole–No furnace
CN211438081U (zh) 一种包底
CN210569992U (zh) 一种固定阳极炉用非水冷工作门
JPH04367518A (ja) ロックウール用電気溶融炉の炉壁およびその炉壁の構築方法
CN112359157B (zh) 一种新型预制出铁沟及其制备方法
CN220560406U (zh) 钢包
JP2001324274A (ja) 鋼材ビレットの回転炉床式加熱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