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7068B - 人工心脏瓣膜 - Google Patents

人工心脏瓣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7068B
CN115887068B CN202310023719.6A CN202310023719A CN115887068B CN 115887068 B CN115887068 B CN 115887068B CN 202310023719 A CN202310023719 A CN 202310023719A CN 115887068 B CN115887068 B CN 115887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heart valve
prosthetic heart
inner cover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237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87068A (zh
Inventor
张维
赵曼曼
孙振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237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7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7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7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87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7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包括支架、瓣叶和内覆膜,支架包括环形部以及多个引导部,相邻两引导部之间为开口部位,各引导部的流出侧形状逐渐收敛至末端的供牵拉线穿引的第一单元格,第一单元格具有处在流入侧的第一顶点并通过该第一顶点连接有两根进一步向流入侧延伸的分支框条;第一单元格的周向两侧连接有两根向流入侧延伸的边缘框条,环形部中的单元格框条相对于支架轴线具有第一倾斜趋势,内覆膜连接于支架内侧,其采用两组线织造构成,各组线相对于支架轴线具有第二倾斜趋势,第二倾斜趋势与第一倾斜趋势相同。通过支架结构的改进更适宜采用线控方式,另外结合内覆膜的布置特点,可兼顾两者形变的协调性,提高瓣膜的综合性能。

Description

人工心脏瓣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心脏瓣膜。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人工心脏瓣膜已经广泛应用,人工心脏瓣膜一般包括可形变的支架以及连接在支架内的瓣叶,支架内部为血流通道,多片瓣叶相互配合控制支架内血流通道的开闭程度,为了在体内定位还可以在支架外周设置可与周边原生组织相作用的定位结构,例如锚刺、臂部等等。
人工心脏瓣膜在体内的输送以及收放可以通过包裹在支架外周的鞘管来控制,通过支架暴露于鞘管的部位不同,相应的加以控制,还可以利用拉线控制,即拉线穿过支架的结构间隙或线孔结构,通过处在近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的控制手柄调节拉线,以改变支架膨胀程度和收放进程。
在采用拉线控制、尤其是需要回收时,对支架形变的趋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如此,一些支架的周壁会带有覆膜结构,在支架径向收拢时,覆膜结构也会相应的受牵拉形变或折叠,因此对其受力分布以及形变趋势都需要进一步优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人工心脏瓣膜优化了支架结构和覆膜的布置方式,更有利于人工心脏瓣膜的线控操作。
本申请提供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包括支架和瓣叶,所述支架整体上为网筒结构、所述支架的内部为血流通道,所述瓣叶为多片,各瓣叶处在血流通道内相互配合以控制血流通道;所述瓣叶的边缘包括连接至支架的固定缘,以及与其他瓣叶相互配合控制血流通道的自由缘;
所述支架包括环形部以及间隔布置于环形部流出侧的多个引导部,相邻两引导部之间为开口部位,各引导部的流出侧形状逐渐收敛至末端的第一单元格,所述第一单元格具有处在流入侧的第一顶点并通过该第一顶点连接有两根进一步向流入侧延伸的分支框条;
第一单元格的周向两侧连接有两根向流入侧延伸的边缘框条,同一引导部中,分支框条和边缘框条之间为稀疏区,所述环形部具有多排单元格,所述稀疏区相对于所述环形部具有更大的单元格面积;
所述环形部中的单元格框条相对于支架轴线具有第一倾斜趋势,所述人工心脏瓣膜还包括连接于支架内侧的内覆膜,所述内覆膜包括第一组线和第二组线,各组线相对于支架轴线具有第二倾斜趋势,所述第二倾斜趋势与所述第一倾斜趋势相同。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的组合。
所述内覆膜的外侧固定有防周漏部件,各防周漏部件与环形部上对应的单元格位置匹配且径向外凸于对应的单元格。
可选的,沿环形部周向,各引导部均具有自身结构的对称轴,相邻两瓣叶的固定缘交汇于引导部的对称轴;
沿所述对称轴方向,所述第一单元格的流入侧为第二单元格,相连两瓣叶的固定缘端部交汇于所述第二单元格。
可选的,与所述第一顶点连接的两根分支框条朝向流入侧张开且均布于所述对称轴的两侧,两根分支框条张开的夹角与所在引导部中的两根边缘框条一致。
可选的,所述稀疏区包括分布在对称轴两侧的第三单元格和第四单元格,所述第三单元格和第四单元格的单元格面积是所述环形部中单元格面积的1.5~6倍。
可选的,同一开口部位两侧的边缘框条分别朝流入侧延伸越过所述第三单元格和第四单元格后交汇于开口部位的第二顶点。
可选的,所述内覆膜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且至少一层为PET织物层;
所述防周漏部件采用多孔材料,所述防周漏部件为多块且彼此间隔的固定于所述内覆膜。
可选的,所述内覆膜为三层结构,包括居中的PET织物层以及处在两侧的表层,所述表层与所述PET织物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并采用热压或浸涂方式成型;
构成所述PET织物层的两组线中,各组线的密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防周漏部件包括:
第一组防周漏部件,绕所述支架分布,沿支架周向、相邻两防周漏部件之间为夹角区。
可选的,同一组中的防周漏部件沿周向布置,支架中的单元格节点处在相邻防周漏部件的间隔区。
可选的,内覆膜整体上为沿周向延伸的带状,且首尾拼合,所述内覆膜的首尾两个侧边带有大致互补的迂回形状。
可选的,所述防周漏部件还包括第二组防周漏部件,所述第二组防周漏部件绕所述支架分布于所述夹角区。
可选的,同一块防周漏部件具有不同的外凸高度。
可选的,外凸高度最大处到所在单元格的流入侧之间距离为S1,外凸高度最大处到所在单元格的流出侧之间距离为S2,其中S1:S2为0.2~0.8。
可选的,所述内覆膜中两组线的延伸方向夹角为30~90度,所述夹角的朝向为支架轴向。
可选的,所述内覆膜的流出侧与所述瓣叶的固定缘相拼合,所述防周漏部件直接固定至所述内覆膜,或所述防周漏部件外周带有包裹层,并连同所述包裹层固定至所述内覆膜;
所述包裹层为单层结构且整体上贴靠所述防周漏部件的外侧,或所述包裹层为多层结构且包裹所述防周漏部件的内外两侧。
本申请的人工心脏瓣膜,通过支架结构的改进更适宜采用线控方式,另外结合内覆膜的布置特点,可兼顾两者形变的协调性,提高瓣膜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中支架的立体视图;
图1b为图1a中支架的部分主视图;
图2为图1a中支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中线织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人工心脏瓣膜的部分主视图;
图7为图1b中支架的左视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中支架的引导部的俯视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中支架的主视图;
图10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中内覆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中的内覆膜与支架缝合完毕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的主视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中防周漏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B部放大视图;
图14为图11中C部放大视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中防周漏部件和内覆膜展平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中包裹层与内覆膜、支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中包裹层与内覆膜、支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中包裹层与内覆膜、支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人工心脏瓣膜中支架的主视图;
图20为图19的侧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人工心脏瓣膜;10、支架;100、血流通道;101、流入侧;102、流出侧;110、环形部;111、单元格;112、单元格节点;1111、框条;
120、引导部;121、开口部位;122、对称轴;123、连接侧;125、最大外径处;1211、第二顶点;
131、第一单元格;1311、第一顶点;1312、牵拉段;1313、过渡段;1314、框条;
132、第二单元格;133、第三单元格;134、第四单元格;
141、分支框条;142、边缘框条;151、稀疏区;
160、防周漏部件;161、第一组防周漏部件;162、第二组防周漏部件;162a、第二圈防周漏部件;162b、第三圈防周漏部件;167、间隔区;168、包裹层;169、夹角区;
170、腰部;171、第一组线;172、第二组线;181、第一倾斜趋势;182、第二倾斜趋势;
210、瓣叶;201、固定缘;202、自由缘;211、拼合部位;
220、内覆膜;221、织物层;222、表层;223、迂回形状;224、迂回形状;
31、缝线;32、牵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a~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心脏瓣膜1,包括支架10和瓣叶210,支架整体上为网筒结构、支架10的内部为血流通道100,瓣叶210为多片,各瓣叶210处在血流通道100内相互配合以控制血流通道100;瓣叶210的边缘包括连接至支架10的固定缘201,以及与其他瓣叶210相互配合控制血流通道的自由缘202;
支架10包括环形部110以及间隔布置于环形部流出侧102的多个引导部120,相邻两引导部120之间为开口部位121,(图1b中的引导部120位于开口部位121下面)各引导部120的流出侧102形状逐渐收敛至末端第一单元格131,在线控方式中,第一单元格131用于供牵拉线32穿引,第一单元格131具有处在流入侧101的第一顶点1311并通过该第一顶点1311连接有两根进一步向流入侧101延伸的分支框条141;
第一单元格131的周向两侧连接有两根向流入侧101延伸的边缘框条142,同一引导部120中,分支框条141和边缘框条142之间的单元格为稀疏区151,环形部110具有多排单元格(即沿支架的轴向,分布有多排单元格),稀疏区151相对于环形部110具有更大的单元格面积;
沿着支架的流出侧102方向,所述环形部110中的单元格面积逐渐变小,即环形部110的流入端具有最大的单元格面积。
环形部110中的单元格框条相对于支架轴线具有第一倾斜趋势181,人工心脏瓣膜1还包括连接于支架内侧的内覆膜220,内覆膜220包括第一组线171和第二组线172,各组线相对于支架轴线具有第二倾斜趋势182,第二倾斜趋势182与第一倾斜趋势181相同(如图4)。
内覆膜220的外侧固定有防周漏部件160,各防周漏部件160与环形部110上对应的单元格111位置匹配且径向外凸于对应的单元格。
本实施例中,通过形状渐变的引导部120更适宜采用线控方式控制瓣膜的收放进程,以支架10采用可自膨的形状记忆材料(镍钛合金)为例,瓣膜在体内输送时,利用外鞘管包裹并束缚支架形变,支架流出侧102(即为靠近操作者的近端)的第一单元格131通过牵拉线定位于输送***(图3示出了牵拉线与支架的连接),在体内到达预定位置后,向近端回撤外鞘管逐渐暴露瓣膜,支架相应膨胀,通过牵拉线可以控制支架10近端的膨胀趋势,还可以在必要时对瓣膜进行回收,例如通过收紧牵拉线使得支架的近端重新聚拢,便于外鞘管向远端推送收纳整个瓣膜,在此过程中,引导部120的形态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牵拉环形部使瓣膜整体上趋近于锥筒,另外还要在外鞘管推进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明显的径向转折或外凸,减少外鞘管的阻力,牵拉线的拉力经由第一单元格131向整个引导部传递,引导部形变过程中,两分支框条141以及两边缘框条142需要相互兼顾形变进程以及为引导部120提供必要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牵拉线施加的作用力通过两分支框条141传递至所在引导部120的内部结构单元,使之与两侧的边缘框条142具有相同的形变趋势,采用的两分支框条141相对于其他方式,例如单根框条或更为复杂多根形式,不会导致边缘框条142的局部产生外凸,对外鞘管产生额外的阻力。
内覆膜一般采用缝缀的方式连接于支架位置相应的框条上,支架的单元格在形变时也会相应的牵拉内覆膜形变,在穿引缝线的线孔部位会产生较大的应力,甚至存在内覆膜局部撕裂的风险,本实施例的环形部110中单元格形状比较规则统一,例如都采用近似的四边形,使得内覆膜的各部位的形变量更为趋近,另外借助于第二倾斜趋势182与第一倾斜趋势181相同,更有利于释放内覆膜、缝线、以及支架三者在相对运动或形变过程中的产生的应力,减少内覆膜损伤风险。
第一倾斜趋势181可理解为支架展平状态下,环形部110中单元格框条相对于支架轴向的倾角,例如图3、图4中加粗的两根框条,尽管延伸趋势不同但由于与支架轴向所夹的锐角相同,因此视为相同的倾斜趋势。第二倾斜趋势182对应至两组线的方式同理。
例如图5,两组线(第一组线171、第二组线172)的编织角α为30~90度(夹角为图示中朝向支架的轴向)被配置为与环形部110的单元格顶角(轴向一侧的顶角)接近或相等,优选的,编织角α为45度。
在引导部整体的比例关系上,参考附图8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整体上基于径向形变、具有相对的压缩状态和膨胀状态,膨胀状态下,以环形部轴向为长度方向,引导部120的长度为L2,环形部110的长度为L1,且满足L1:L2=1:0.5~1.5。在特定产品中,L1:L2=1:0.8~1.2。
在引导部120连接形式上,沿环形部110的轴向,各引导部120的一侧为与相应单元格对接的连接侧123,相邻两引导部120的连接侧123彼此衔接。
沿环形部110周向,连接侧123(两引导部120之间的交汇部位)的周向长度为L3且满足L1:L3=0.5~1.5:1,例如0.7~1:1。其中连接侧123的周向长度L3应理解为在支架周向上的弧线长度。
在引导部120形状均匀收敛应理解为整体趋势,不排除引导部120的边缘在个别部位设置凸起或者凹陷。参考附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部120由环形部110起沿环形部110轴向延伸,延伸的路径先在环形部110径向上外扩,至最大外径处125后、再逐渐收敛。
环形部110的轴向长度为1~2.5个单元格。附图中所示,环形部110的轴向长度为2.5个单元格。环形部110靠近流入侧一圈单元格的比靠近流出侧的一圈单元格在轴向长度更长。更便于该端回收或装载过程中的径向压缩。
如图6,在一实施例中,在引导部120中,第一单元格131流出侧的框条1314强度最大,即对流出侧的框条1314加强处理,例如加宽和/或厚,避免线控时局部折叠夹线。流出侧框条1314为V形且开口朝流入侧,采用线控方式时,牵拉线的施力点主要集中在V形的尖角部位,基于此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流出侧框条1314 的强度由V形的尖角部位向流入侧逐渐降低,可兼顾避免夹线以及回收时引导部顺应性的形变趋势,其中框条的强度的变化可采用宽度渐变的方式。就支架整体而言,腰部的强度(径向刚度)最低并向支架轴向两端逐渐加强,关于流出侧强度主要考虑线控牵拉时引导部的形变趋势,而流入侧的强度可保障与周边组织的良好抵靠定位,实现支架较强的径向支撑力,避免释放后的移位。
为了配合支架装载时流入端的压缩,流入侧的一圈单元格中,比处在其流出侧单元格具有更大的单元格面积。例如流入侧的各单元格记为端部单元格,各端部单元格包括四根框条,其中两根为流入侧框条,另外两根为流出侧框条,其中流入侧框条的长度大于流出侧框条的长度,还可以在流入侧框条和流出侧框条的交汇部位设置显影标识,例如显影标识沿周向设置多个。
如图1b、图3和图6,沿环形部周向,各引导部120均具有自身结构的对称轴,相邻两瓣叶210的固定缘201交汇于引导部120的对称轴122;沿对称轴方向,第一单元格131的流入侧为第二单元格132,相连两瓣叶210之间固定缘的端部彼此拼合且拼合部位211处在第二单元格132;
与第一顶点连接的两根分支框条141朝向流入侧张开且均布于对称轴122的两侧,两根分支框条141张开的夹角与所在引导部120中的两根边缘框条142的夹角一致。
如图7,稀疏区151包括分布在对称轴两侧的第三单元格133和第四单元格134,第三单元格133和第四单元格134大致为四边形,单元格(第三单元格和第四单元格)面积是环形部110中单元格111面积的1.5~6倍,例如1.6~3.5倍;
同一开口部位121两侧的边缘框条142分别向流入侧延伸越过第三单元格133和第四单元格134后交汇于开口部位121的第二顶点1211。
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单元格131在远离环形部110的一侧为牵拉段1312,该牵拉段1312为弧形。附图中,第一单元格131在靠近环形部110的一侧为与周边单元格共用的过渡段1313,过渡段1313为V形并交汇于第一顶点1311。
重新参见图6,在支架10的整体形态上,支架10整体上为网筒结构,该网筒结构轴向的中部区域带有缩径的腰部170。在附图中,引导部120和环形部110两者的交界部位处在腰部170。进一步的,引导部120和环形部110两者的交界部位邻近腰部170的最小外径处,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部120和环形部110两者的交界部位位于腰部170的最小外径处。开口部位121由腰部170起在背向环形部110进一步扩口且开放,所有瓣叶210闭合时交汇在环形部110的轴线,交汇点在环形部110轴向的位置与腰部170邻近。
内覆膜220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内覆膜220至少一层为PET织物层221,内覆膜220与支架10之间采用缝线31缝合固定,且缝线31至少穿过PET织物层221;
防周漏部件采用PU材质,防周漏部件为多块且彼此间隔的固定于内覆膜,防周漏部件与内覆膜之间采用粘结、热熔合、缝合、浸润或浸涂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固定。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构成PET织物层221的两组线中,各组线(第一组线171和第二组线172)的密度相同并采用梭织方式织造。缝线31通过穿针穿引至少一组线与支架10缝合连接。
图中内覆膜220为三层结构,包括居中的PET织物层以及处在两侧的表层222,表层222与PET织物层221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并采用热压或浸涂方式成型。
如图11、图13和图14,防周漏部件包括第一组防周漏部件161,绕支架10分布且布满所对应的整个单元格111,沿支架周向、相邻两防周漏部件(以第一组防周漏部件161为例)之间为夹角区169(图14中虚线框)。同一组中的防周漏部件沿支架周向间隔布置,支架10中的单元格节点112(图13中阴影块)处在相邻防周漏部件的间隔区167(图13中虚线框)。防周漏部件160采用多孔材料,例如PU材质。
防周漏部件160还可以包括第二组防周漏部件162,绕支架分布于夹角区169。第二组防周漏部件162包括邻近第一组防周漏部件161流出侧的第二圈防周漏部件162a和流入侧的第三圈防周漏部件162b。其中第一组防周漏部件161布满整个单元格111,第二组防周漏部件162呈三角形外轮廓,第二圈防周漏部件162a以及第三圈防周漏部件162b的轴向长度为半个单元格111。
内覆膜220与防周漏部件160作为整体,在展平状态下具有厚度变化;防周漏部件160所在位置具有更大的厚度。如图12,同一块防周漏部件160的不同部位中具有不同的外凸高度,由流出侧102至流入侧101逐渐增厚、至外凸(沿支架径向)最高的部位后再逐渐变薄。厚度上的变化利于外凸最高的部位回收。外凸高度最大的部位更靠近流入侧101。
外凸高度最大处到所在单元格111的流入侧101之间距离为S1,外凸高度最大处到所在单元格111的流出侧102之间距离为S2,其中S1:S2为0.2~0.8。
如图15,内覆膜220整体上为沿周向延伸的带状,且首尾拼合部位,内覆膜220的首尾两个侧边带有大致互补的迂回形状223、迂回形状224。迂回形状223、迂回形状224的迂回幅度与防周漏部件160的侧边形状相应。
图16-图18中,内覆膜220的流出侧102与瓣叶210的固定缘201相拼合,防周漏部件160直接固定至内覆膜220,或防周漏部件160外周带有包裹层168,并连同包裹层168固定至内覆膜220;
包裹层168为单层结构且整体上贴靠防周漏部件160的外侧,或包裹层168为多层结构且包裹防周漏部件160的内外两侧,多层结构之间采用分体片状材料叠置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防周漏部件、包裹层、内覆膜和支架之间的不同连接方式:
如图16,包裹层168为单层结构并贴靠防周漏部件160的外侧,包裹层168边缘与内覆膜220外侧贴靠固定,例如采用缝合等方式,且贴靠部位处在框条1111的内侧;
如图17,包裹层168为两层结构,分别处在防周漏部件160的内外两侧,即整体上包裹防周漏部件160。其中两层之间采用一体结构且在防周漏部件160的流入侧折叠并包裹在防周漏部件的内外两侧。
如图18,包裹层168为单层结构并贴靠防周漏部件160的外侧,且一并包裹邻近的单元格框条1111。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图中仅示意了支架10,如图19、图20,支架包括环形部110以及间隔布置于环形部流出侧102的多个引导部120,相邻两引导部120之间为开口部位121,各引导部120的流出侧102形状逐渐收敛至末端的供牵拉线穿引的第一单元格131,第一单元格131具有处在流入侧101的第一顶点1311并通过该第一顶点1311连接有两根进一步向流入侧101延伸的分支框条141,第一单元格131的周向两侧连接有两根向流入侧101延伸的边缘框条142。
沿环形部周向,各引导部120均具有自身结构的对称轴122,沿对称轴方向,第一单元格131的流入侧为第二单元格132。引导部120还包括分布在对称轴两侧的第三单元格133和第四单元格134。
与前文实施例相比,区别主要在于第三单元格133、第四单元格134的形状特点,在总体上为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其长、短边差距更加明显,两者的长度比1.5~3且其中一长边为边缘框条142。且面积大约为第一单元格的1.5~3倍。
另外环形部110周向上的单元格数量为12个,也可以根据支架大小调整单元格的数量,例如15个,环形部110的轴向长度为2个单元格。
本申请的人工心脏瓣膜,通过支架结构的改进更适宜采用线控方式,另外结合内覆膜的布置特点,可兼顾两者形变的协调性,提高瓣膜的综合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瓣叶,所述支架整体上为网筒结构、所述支架的内部为血流通道,所述瓣叶为多片,各瓣叶处在血流通道内相互配合以控制血流通道;所述瓣叶的边缘包括连接至支架的固定缘,以及与其他瓣叶相互配合控制血流通道的自由缘;
所述支架包括环形部以及间隔布置于环形部流出侧的多个引导部,相邻两引导部之间为开口部位,各引导部的流出侧形状逐渐收敛至末端的第一单元格,所述第一单元格具有处在流入测的第一顶点并通过该第一顶点连接有两根进一步向流入侧延伸的分支框条;
第一单元格的周向两侧连接有两根向流入侧延伸的边缘框条,同一引导部中,分支框条和边缘框条之间为稀疏区,所述环形部具有多排单元格,所述稀疏区相对于所述环形部具有更大的单元格面积;
所述环形部中的单元格框条相对于支架轴线具有第一倾斜趋势,所述人工心脏瓣膜还包括连接于支架内侧的内覆膜,所述内覆膜为三层结构,包括居中的PET织物层以及处在两侧的表层,所述内覆膜包括构成所述PET织物层的第一组线和第二组线,各组线相对于支架轴线具有第二倾斜趋势,所述第二倾斜趋势与所述第一倾斜趋势相同;
所述内覆膜的外侧固定有防周漏部件,各防周漏部件与环形部上对应的单元格位置匹配且径向外凸于对应的单元格,所述内覆膜整体上为沿周向延伸的带状,且首尾拼合,所述内覆膜的首尾两个侧边带有大致互补的迂回形状,迂回形状的迂回幅度与防周漏部件的侧边形状相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沿环形部周向,各所述引导部均具有自身结构的对称轴,相邻两瓣叶的固定缘交汇于引导部的对称轴;
沿所述对称轴方向,所述第一单元格的流入侧为第二单元格,相连两瓣叶的固定缘端部交汇于所述第二单元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疏区包括分布在对称轴两侧的第三单元格和第四单元格,所述第三单元格和所述第四单元格的单元格面积是所述环形部中单元格面积的1.5~6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同一开口部位两侧的边缘框条分别朝流入侧延伸越过所述第三单元格和第四单元格后交汇于开口部位的第二顶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周漏部件采用多孔材料,所述防周漏部件为多块且彼此间隔的固定于所述内覆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与所述PET织物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并采用热压或浸涂方式成型;
构成所述PET织物层的两组线中,各组线的密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周漏部件包括:
第一组防周漏部件,绕所述支架分布,沿支架周向、相邻两防周漏部件之间为夹角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同一组中的所述防周漏部件沿周向布置,支架中的单元格节点处在相邻防周漏部件的间隔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周漏部件还包括第二组防周漏部件,所述第二组防周漏部件绕所述支架分布于所述夹角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同一块防周漏部件具有不同的外凸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高度的最大处到所在单元格的流入侧之间距离为S1,外凸高度最大处到所在单元格的流出侧之间距离为S2,其中S1:S2为0.2~0.8。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覆膜中两组线的延伸方向夹角为30~90度,所述夹角的朝向为支架轴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覆膜的流出侧与所述瓣叶的固定缘相拼合,所述防周漏部件直接固定至所述内覆膜,或所述防周漏部件外周带有包裹层,并连同所述包裹层固定至所述内覆膜;
所述包裹层为单层结构且整体上贴靠所述防周漏部件的外侧,或所述包裹层为多层结构且包裹所述防周漏部件的内外两侧。
CN202310023719.6A 2023-01-09 2023-01-09 人工心脏瓣膜 Active CN115887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3719.6A CN115887068B (zh) 2023-01-09 2023-01-09 人工心脏瓣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3719.6A CN115887068B (zh) 2023-01-09 2023-01-09 人工心脏瓣膜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2498.8A Division CN118304056A (zh) 2023-01-09 防周漏人工心脏瓣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7068A CN115887068A (zh) 2023-04-04
CN115887068B true CN115887068B (zh) 2023-08-04

Family

ID=86495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23719.6A Active CN115887068B (zh) 2023-01-09 2023-01-09 人工心脏瓣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706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4210A (zh) * 2016-11-17 2017-01-25 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涂药覆膜支架
CN109419568A (zh) * 2017-08-28 2019-03-05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覆膜支架
CN111182858A (zh) * 2017-08-15 2020-05-19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可植入假体瓣膜的裙部组装件
CN112823766A (zh) * 2019-11-21 2021-05-21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双层管腔支架
CN113855326A (zh) * 2021-09-28 2021-12-31 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心脏瓣膜
CN115300178A (zh) * 2022-06-28 2022-11-08 杭州创心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支覆膜支架
WO2022268219A1 (zh) * 2021-06-24 2022-12-29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心脏瓣膜支架、装置、输送***和介入***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6227A2 (en) * 2008-04-09 2009-10-15 William Cook Europe Aps Stent-graft and apparatus and fitt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4210A (zh) * 2016-11-17 2017-01-25 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涂药覆膜支架
CN111182858A (zh) * 2017-08-15 2020-05-19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可植入假体瓣膜的裙部组装件
CN109419568A (zh) * 2017-08-28 2019-03-05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覆膜支架
CN112823766A (zh) * 2019-11-21 2021-05-21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双层管腔支架
WO2022268219A1 (zh) * 2021-06-24 2022-12-29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心脏瓣膜支架、装置、输送***和介入***
CN113855326A (zh) * 2021-09-28 2021-12-31 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心脏瓣膜
CN115300178A (zh) * 2022-06-28 2022-11-08 杭州创心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支覆膜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7068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8214B (zh) 一种具有裙边的防周漏支架装置及加工方法、裙边褶皱方法、心脏瓣膜
US11759320B2 (en) Prosthetic heart valve
KR102634771B1 (ko) 인공 심장 판막용 밀봉 부재
KR102638680B1 (ko) 인공 심장 판막용 밀봉 부재
KR102647137B1 (ko) 인공 심장 판막
US10390948B2 (en) Leaflet-cuff attachments for prosthetic heart valve
EP2866741B1 (en) Valve cuff support
AU2015268755B2 (en) Prosthetic heart valve
CN112823766A (zh) 双层管腔支架
CN115887068B (zh) 人工心脏瓣膜
CN118304056A (zh) 防周漏人工心脏瓣膜
US20220257397A1 (en) Interventional instrument that is convenient to position, and machining method and interventional system
CN117881368A (zh) 在血管腔内形成收缩的可植入装置
CN215080274U (zh) 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
CN114533338A (zh) 覆膜支架
CN114271991A (zh) 采用摩擦辅助定位的介入器械和介入***
CN113795222B (zh) 用于假体心脏瓣膜的密封元件
KR20230160297A (ko) 세장형 밀봉 부재를 갖는 인공 심장 판막
CN116459040A (zh) 人工瓣膜
CN115702839A (zh) 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
CN116407374A (zh) 管腔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