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2676A - 线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2676A
CN115882676A CN202211189399.3A CN202211189399A CN115882676A CN 115882676 A CN115882676 A CN 115882676A CN 202211189399 A CN202211189399 A CN 202211189399A CN 115882676 A CN115882676 A CN 115882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lly
coil
stator core
radial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893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菅野友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82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2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线圈***装置是通过使线圈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相对移动而将线圈***到沿定子铁芯的轴向贯通的多个槽中的线圈***装置,该线圈***装置具有线圈移动机构,该线圈移动机构配置在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相对于定子铁芯沿轴向相对移动,且使线圈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相对移动,线圈移动机构包括沿径向移动的径向移动部,径向移动部的径向外侧端缘朝向比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端缘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或者相同的径向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线圈***定子铁芯的槽内的线圈***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5-23671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有从下方***定子铁芯内并按压线圈的剥离装置(第[0003]段)。另外,公开了如下内容:在线圈***后,使剥离装置后退,然后将定子铁芯从线圈***装置取下(段落[000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36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线圈***装置中,在使剥离装置后退时,剥离装置有可能与槽内的线圈或楔干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其在使线圈移动机构后退时,抑制与槽内的线圈或楔干涉。
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线圈***装置是通过使线圈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相对移动而将线圈***到沿定子铁芯的轴向贯通的多个槽中的线圈***装置,该线圈***装置具有线圈移动机构,该线圈移动机构配置在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相对于定子铁芯沿轴向相对移动,且使线圈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相对移动,线圈移动机构包括沿径向移动的径向移动部,径向移动部的径向外侧端缘朝向比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端缘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或相同的径向位置移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其在使线圈移动机构后退时,抑制与槽内的线圈或楔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与定子的轴向垂直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圈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圈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圈移动机构的示意图,表示图4的区域VI的截面。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圈移动机构的示意图,表示图5的区域VII的截面。
图8是实施方式的线圈***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比较例的线圈***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变形例的线圈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不重复其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定子1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即槽21的贯通方向设为“轴向”。将沿着轴向的一侧设为下(后)侧,将另一侧设为上(前)侧。上下(前后)方向是为了确定位置关系而使用的方向,并不限定实际的方向。即,下方向不一定意味着重力方向。轴向没有特别限定,包括铅垂方向、水平方向、与这些方向交叉的方向等。
另外,将与定子1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而且,将沿着以定子1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设为“周向”。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出于强调特征部分的目的,有时为了方便而放大表示成为特征的部分。因此,各构成要素的尺寸及比例不一定与实际情况相同。另外,出于同样的目的,有时省略非特征部分来进行图示。
(定子)
如图1所示,定子1是电动机的构成部件,与未图示的转子相互作用而产生旋转转矩。本实施方式的定子1形成为跨越几个槽21卷绕线圈10的分布绕组。定子1具备线圈10、定子铁芯20、楔30和绝缘纸40。
<定子铁芯>
定子铁芯20形成为中空的圆柱形状。定子铁芯20通过重叠薄的硅钢板而形成。在定子铁芯20上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极齿23。在极齿23彼此之间形成有槽21。极齿23隔着槽21沿径向延伸。在槽21上形成有作为径向开口部的槽开口22。本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20是一体型的定子铁芯。
<线圈>
线圈10是将线圈线卷绕成环状而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线圈线是圆线,但不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扁线等。
线圈10具有两个线圈边部和线圈过渡部。两个线圈边部被收容在槽21内。具体而言,收纳一方的线圈边部的槽21与收纳另一方的线圈边部的槽21不同。收纳一方的线圈边部的槽21和收纳另一方的线圈边部的槽21既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隔着其他的槽沿周向配置,也可以相邻(未图示)。
<楔>
楔30配置在***到槽21中的线圈10与定子铁芯20之间。在图1中,楔30配置在线圈10和槽开口22之间。楔30封闭槽开口22。楔30使定子铁芯20与线圈10绝缘。楔30的轴向长度大于槽21的轴向长度。
本实施方式的楔30在轴向观察时为U字形状。详细地说,如图1所示,包括沿周向延伸的周向部和从周向部的两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两个径向部。周向部位于径向内侧。周向部和径向部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也可以连接相互不同的部件。
<绝缘纸>
如图1所示,绝缘纸40覆盖***到槽21中的线圈10。绝缘纸40沿着在槽21中划分除径向内侧以外的空间的极齿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绝缘纸40为U字形状。详细地说,包括沿周向延伸的周向部和从周向部的两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两个径向部。周向部位于径向外侧。在图1中,绝缘纸40的开口和楔30的开口为彼此相反的方向。
绝缘纸40具有从定子铁芯20的轴向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面突出并折回的翻边部。
(线圈***装置)
参照图1~图7对线圈***装置100进行说明。另外,图2、图4及图6表示线圈移动机构(剥离装置120)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前进)的状态,图3、图5及图7表示线圈移动机构(剥离装置120)从轴向另一侧向一侧移动(后退)的状态。
如图1所示,线圈***装置100将线圈10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在图2中为从下侧朝向上侧)***到沿定子铁芯20的轴向贯通的多个槽21中。详细地说,线圈***装置100以跨越定子铁芯20的两个槽21的方式从各个槽开口22***将线圈线卷绕成环状的线圈1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0将配置在***到槽21中的线圈10与定子铁芯20之间的楔30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到沿定子铁芯20的轴向贯通的槽21中。在此,线圈***装置100将楔30分别***到定子铁芯20的多个槽21中。
如图2所示,线圈***装置100具备多个叶片110和作为线圈移动机构的剥离装置120。
<叶片>
如图2所示,叶片110保持线圈10。叶片110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且剥离装置120的径向外侧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排列配置,并沿轴向延伸。剥离装置和多个叶片110允许线圈10容易地***到槽21中。
叶片110隔着多个极齿23配置。叶片110将钩挂于后述的剥离装置120的线圈10沿轴向及径向引导至槽21。叶片110具有配置在槽开口22中的形状。叶片110是沿轴向延伸的棒状部件。叶片110是沿轴向移动的可动叶片。
本实施方式的叶片110的径向外侧端缘位于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但也可以位于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叶片110通过叶片用驱动部(未图示)沿轴向移动。特别地,叶片110能够朝向轴向另一侧移动以及朝向轴向一侧移动。叶片用驱动部包括安装在叶片110上并沿轴向推压的部件和使该部件沿轴向移动的驱动源。
<剥离装置>
剥离装置120是使线圈10移动的线圈移动机构。剥离装置120配置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相对于定子铁芯20沿轴向相对移动。剥离装置120使线圈10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相对移动。
剥离装置120将线圈10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剥离装置120与线圈10接触。通过剥离装置120,线圈10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沿轴向移动,并且线圈10的一部分从槽开口22***槽21内部。具体而言,剥离装置120钩挂线圈10的径向内侧,沿着叶片110提升线圈10。
剥离装置120通过剥离装置用驱动部(未图示)沿轴向移动。特别地,剥离装置120能够朝向轴向另一侧移动以及朝向轴向一侧移动。剥离装置用驱动部包括安装在剥离装置120上并沿轴向推压的部件和使该部件沿轴向移动的驱动源。
如图2至图7所示,剥离装置120包括轴121、一侧部件130、径向移动部分140和另一侧部件150。一侧部件130配置在比径向移动部140更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另一侧部件150配置在比径向移动部140更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一侧部件130、径向移动部140和另一侧部件150是相互不同的部件。即,一侧部件130、径向移动部140和另一侧部件150相互分离,是不同的部件。
如图2及图3所示,一侧部件130、径向移动部140及另一侧部件150构成具有比轴121的直径大的直径的大径部122。大径部122具有配置于槽开口22的形状。
轴121沿轴向延伸。具体地,轴121沿轴向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轴121具有恒定的轴向宽度。
大径部122设置于轴121的轴向另一端部。环状的线圈10的径向的内侧钩挂于大径部122。轴121和大径部122的中心轴线是相同的。
径向移动部140沿径向移动。如图5所示,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向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更靠径向内侧或相同的径向位置移动。由此,如图3所示,在剥离装置120从轴向另一侧朝向一侧移动(后退)时,如图5及图7所示,能够使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位于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或者位于相同的径向位置。因此,如图3所示,在使剥离装置120后退时,能够抑制与槽21内的线圈10或楔30的干涉。
如图4及图6所示,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进一步向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移动。由此,如图2所示,在剥离装置120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前进)时,如图4及图6所示,能够使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位于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如图2所示,在使剥离装置120前进时,能够容易地使线圈10、楔30前进。
径向移动部分140的轴向宽度小于剥离装置120的轴向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移动部140的轴向宽度比大径部122的轴向宽度小。这样,这里,径向移动部分140的轴向宽度是剥离装置120的轴向宽度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径向移动部140沿径向移动。
另外,径向移动部140的周向宽度比剥离装置120的周向宽度小。径向移动部140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这样,这里,径向移动部140的周向宽度是剥离装置120的周向宽度的一部分。
如图6及图7所示,径向移动部140具有位于径向内侧的第一部分142和位于径向外侧的第二部分143。第一部分142的周向宽度大于第二部分143的周向宽度。通过第二部分143,能够提高径向移动部140的强度。
第一部分142和第二部分143可以由不同的部件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个部件构成。第一部分142承担径向移动部140的支承部的作用。
径向移动部140在轴向上被一侧部件130和另一侧部件150夹持。因此,能够使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的移动更稳定。
径向移动部140安装在一侧部件130和另一侧部件150中的一个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移动部140安装在一侧部件130上。
另一侧部件150配置在径向移动部140及一侧部件130的轴向另一侧。另一侧部件150构成剥离装置120的顶部。另一侧部件150有助于线圈10的***。因此,通过另一侧部件150,能够降低施加于径向移动部140的伴随线圈10的***的负荷。
另一侧部件150具有配置于叶片110的周向间隔的第一翅片部151。第一翅片部151的径向外侧端缘151a位于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在图4所示的比第一翅片部151的径向外侧端缘151a更靠径向外侧的第一位置与图5所示的比第一翅片部151的径向外侧端缘151a更靠径向内侧或相同径向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沿径向移动。如图2所示,在剥离装置120前进时,如图4及图6所示,通过使径向移动部140位于第一位置,能够容易地使线圈10和楔30前进。如图3所示,在剥离装置120后退时,如图5及图7所示,通过使径向移动部140位于第二位置,能够抑制与槽21内的线圈10或楔30干涉。
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翅片部151与径向移动部140的周向位置重叠。
另一侧部件150具有从轴向另一侧朝向一侧扩展的圆锥台形状。第一翅片部151配置在另一侧部件150的轴向一侧端部。因此,第一翅片部151在另一侧部件150中位于径向最外侧。
另一侧部件150相对于一侧部件130相对移动。另一侧部件150通过沿轴向移动而改变剥离装置120的轴向宽度。在此,另一侧部件150通过沿轴向移动而改变大径部122的轴向宽度。伴随着另一侧部件150的轴向移动,能够使径向移动部140沿径向移动。
详细地说,在剥离装置120前进时,如图4所示,是另一侧部件150与径向移动部140及一侧部件130之间没有间隙(或间隙小)的第一状态。如图5所示,在剥离装置120后退时,是另一侧部件150与径向移动部140及一侧部件130之间存在间隙(或间隙大)的第二状态。在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下的剥离装置120的轴向宽度小于在图5所示的第二状态下的剥离装置120的轴向宽度。
一侧部件130配置在径向移动部140和另一侧部件150的轴向一侧。一侧部件130构成剥离装置120(这里为大径部122)的底部。由于能够利用一侧部件130支承径向移动部140,因此能够使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移动稳定。一侧部件130安装在轴121上。
一侧部件130具有配置在叶片110的周向间隔的第二翅片部131。第二翅片部131的径向外侧端缘131a位于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在比第二翅片部131的径向外侧端缘131a靠径向外侧的第一位置与比第二翅片部131的径向外侧端缘131a靠径向内侧或相同的径向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沿径向移动。如图2所示,在剥离装置120前进时,如图4及图6所示,通过使径向移动部140位于第一位置,能够容易地使线圈10和楔30前进。如图3所示,在剥离装置120后退时,如图5及图7所示,通过使径向移动部140位于第二位置,能够抑制与槽21内的线圈10或楔30干涉。
另一侧部件150或一侧部件130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引导部。引导部对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移动进行引导。由此,能够限制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的移动范围。
引导部是凹部或凸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移动部140具有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凸部144。一侧部件130具有接受径向移动部140的凸部144的、作为引导部的凹部132。凹部132为槽、轨道等形状。
另外,径向移动部140也可以具有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凸部。在该情况下,另一侧部件150具有作为引导部的凹部。另外,也可以是,径向移动部140具有凹部,另一侧部件150或一侧部件130具有作为引导部的凸部。
剥离装置120具有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使径向移动部140随着剥离装置120的轴向宽度的变化而沿径向移动。通过凸轮机构,能够容易地使径向移动部140沿径向移动。
在此,剥离装置120具有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伴使径向移动部140随着另一侧部件150和一侧部件130中的至少一方的轴向移动而沿径向移动。
具体而言,另一侧部件150和径向移动部140中的一方具有朝向另一方沿轴向延伸的突起部152。另一侧部件150和径向移动部140中的另一方具有接受突起部152的凹陷部145。凸轮机构由突起部152和凹陷部145构成。通过突起部152与凹陷部145接触,凸轮机构动作,能够使径向移动部140沿径向移动。
在图6和图7中,另一侧部件150具有突起部152。径向移动部140具有凹陷部145。
通过另一侧部件150相对于一侧部件130的轴向的相对移动,另一侧部件150的突起部152或凹陷部沿轴向移动。伴随着该移动,径向移动部140的凹部145或突起部与另一侧部件150的突起部152或凹部接触,因此,径向移动部140沿径向移动。
突起部152和凹陷部145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锥面152a、145a。通过突起部152和凹陷部145中的至少一方的锥面152a、145a接触,凸轮机构容易动作,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径向移动部140沿径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另一侧部件150上形成具有锥面152a的突起部152,在径向移动部140上形成具有锥面145a的凹陷部145。通过沿轴向移动的突起部152的锥面与凹陷部145的锥面145a接触,径向移动部140沿径向移动。
具体而言,通过另一侧部件150相对于一侧部件130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另一侧部件150的突起部152从图4和图6所示的状态向图5和图7所示的状态(前进时)沿轴向移动,或者从图5和图7所示的状态向图4和图6所示的状态(后退时)沿轴向移动。由于径向移动部140的凹陷部145与另一侧部件150的突起部152或凹陷部接触,因此径向移动部140伴随突起部152的移动而沿径向移动。
另外,剥离装置120还包括对径向移动部140施加径向的作用力的施力部(未图示)。通过施力部,能够容易地实现剥离装置120前进时或后退时的径向移动部的移动。
施力部例如将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内侧端部与一侧部件130连接。施力部例如是弹簧。在剥离装置120前进时,另一侧部件150与一侧部件130之间没有间隙(即使有间隙也小),因此,通过锥面145a、152a彼此接触,如图6所示,径向移动部140向径向外侧移动。在该状态下,当剥离装置120后退时,通过施力部对径向移动部140向径向内侧施加作用力,因此,如图7所示,径向移动部140向径向内侧移动。
另外,线圈***装置100还具备用于将楔30***到槽21中的部件和将楔30向槽21引导的楔导向件。
(线圈***方法)
接着,参照图1~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方法。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方法是使用了上述线圈***装置100的线圈10的***方法。
首先,如图8所示,将线圈***装置100设置于定子铁芯20(步骤S1)。在该步骤S1中,将线圈10和线圈***装置100配置在定子铁芯20的轴向一侧。详细地说,将线圈10配置成保持在多个叶片110之间。另外,在多个叶片110的径向的中央且轴向一侧配置剥离装置120。
接着,使剥离装置120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步骤S2)。在该步骤S2中,剥离装置120与叶片110一起向轴向另一侧移动。在该移动中,叶片110位于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叶片用驱动部使叶片110前进(上升),并且通过剥离装置用驱动部使剥离装置120前进。由于线圈10的内侧在被剥离装置120钩住的状态下移动,因此线圈10向轴向另一侧移动。
在该步骤S2中,如图2、图4及图6所示,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位于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此,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位于比第一翅片部151及第二翅片部131的径向外侧端缘151a、131a更靠径向外侧的第一位置。
在该步骤S2中,另一侧部件150相对于一侧部件130向轴向一侧相对移动,由此,剥离装置120(大径部122)的轴向宽度变短。这里,是另一侧部件150与径向移动部140及一侧部件130之间没有轴向间隙的第一状态。
剥离装置120随着剥离装置120的轴向宽度变短,通过凸轮机构使径向移动部140向径向外侧移动。详细而言,如图4及图6所示,通过一侧部件130相对于另一侧部件150向轴向另一侧相对移动,另一侧部件150的突起部152的锥面152a与径向移动部140的凹陷部145的锥面145a滑动,径向移动部140向径向外侧移动。伴随该移动,径向移动部140的凸部144在一侧部件130的凹部132内向径向外侧移动。此时,由于凸部144不会比凹部132的径向外侧的壁面更向径向外侧移动,因此利用由凹部132及凸部144形成的引导部来限制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移动范围。
这样,在剥离装置120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前进)时,能够使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更靠径向外侧。因此,在使剥离装置120前进时,能够容易地使线圈10、楔30前进。
接着,使剥离装置120从轴向另一侧朝向一侧移动(步骤S3)。该步骤S3在线圈10***的时候阻力大时、线圈10***后等实施。
在该步骤S3中,如图2、图4及图6所示,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移动到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或者相同的径向位置。这里,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移动到比第一翅片部151及第二翅片部131的径向外侧端缘151a、131a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或者相同径向位置的第二位置。
另外,在该步骤S3中,另一侧部件150相对于一侧部件130向轴向另一侧相对移动,由此,剥离装置120(大径部122)的轴向宽度变长。这里,是另一侧部件150与径向移动部140及一侧部件130之间存在轴向间隙的第二状态。
剥离装置120随着剥离装置120的轴向宽度变长,通过凸轮机构使径向移动部140向径向内侧移动。详细而言,如图5及图7所示,通过一侧部件130相对于另一侧部件150向轴向一侧相对移动,另一侧部件150的突起部152的锥面152a与径向移动部140的凹陷部145的锥面145a滑动,径向移动部140向径向内侧移动。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施力部对径向移动部140向径向内侧施加作用力,因此径向移动部140容易向径向内侧移动。
另外,伴随着该移动,径向移动部140的凸部144在一侧部件130的凹部132内向径向内侧移动。此时,由于凸部144不向比凹部132的径向内侧的壁面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移动,因此利用由凹部132及凸部144形成的引导部限制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移动范围。
实施步骤S2,通过使叶片110及剥离装置120向轴向另一侧移动,能够将线圈10***定子铁芯20的槽21中。另外,通过使剥离装置120向轴向另一侧移动,能够将楔30***槽21。
接着,将线圈***装置100从定子铁芯20卸下(步骤S4)。具体而言,使剥离装置120向轴向一侧移动。在该步骤S4中,实施步骤S3。
通过实施以上的工序(步骤S1~S4),能够在沿定子铁芯20的轴向贯通的多个槽21中***线圈10及楔30。其结果是,能够制造图1所示的定子1。
虽然在图2和图3中未示出绝缘纸40,但是线圈***方法还包括用绝缘纸40覆盖要***槽21中的线圈10的步骤。在该工序中,也可以预先在槽21中配置绝缘纸40,将线圈10***槽21。另外,也可以将覆盖有绝缘纸40的线圈10***到槽21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0及线圈***方法,在剥离装置120从轴向另一侧朝向一侧移动(后退)时,能够使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位于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或者位于相同的径向位置。
在图9所示的比较例中,剥离装置124不具有径向移动部。因此,在使剥离装置120后退时,剥离装置120的突出部125会与线圈10或楔30摩擦。因此,在线圈10的占空系数高的情况下,楔30会受到损伤。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剥离装置120后退时,通过径向移动部140,与使剥离装置120前进时不同,在剥离装置120上不存在比较例的突出部125,因此,能够抑制与槽21内的线圈10、楔30的干涉。因此,即使在线圈的占空系数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楔30受损。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0适用于线圈10的占空系数高的定子1的制造。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径向移动部140沿径向移动,以具有凸轮机构的剥离装置12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0所示,剥离装置具有驱动部161和连接部162。
具体而言,驱动部161产生驱动力。连接部162与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内侧端部连接。连接部162接受由驱动部161产生的驱动力,使径向移动部140沿径向移动。通过驱动部161及连接部162,如图10的实线所示,能够使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移动到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如图10的虚线所示,能够使径向移动部140的径向外侧端缘141移动到比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端缘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或相同的径向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轮机构的驱动力成为***线圈10的负荷。在本变形例中,由于不需要凸轮机构,因此能够简化一侧部件130、径向移动部140以及另一侧部件150的结构。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线圈的两个槽21是隔着四个槽21的一个槽21和另一个槽21,但并不限定于此。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向两个槽21***一个线圈10的方法为例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在四个以上的槽21中同时***多个线圈10。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符号说明
1:定子
10:线圈
20:定子铁芯
21:槽
30:楔
100:线圈***装置
110:叶片
120:剥离装置
130:一侧部件
131:第二翅片部
131a、141、151a:径向外侧端缘
132:凹部
140:径向移动部
142:第一部分
143:第二部分
144:凸部
145:凹陷部
145a、152a:锥面
150:另一侧部件
151:第一翅片部
152:突起部。

Claims (15)

1.一种线圈***装置,通过使线圈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相对移动而将线圈***到沿定子铁芯的轴向贯通的多个槽中,其中,
具备线圈移动机构,该线圈移动机构配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相对于所述定子铁芯沿轴向相对移动,且使所述线圈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相对移动,
所述线圈移动机构包括沿径向移动的径向移动部,
所述径向移动部的径向外侧端缘朝向比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端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或者相同的径向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所述径向移动部的径向外侧端缘还朝向比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端缘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所述径向移动部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线圈移动机构的轴向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还具备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且所述线圈移动机构的径向外侧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排列配置,沿轴向延伸并保持所述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所述线圈移动机构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径向移动部的轴向另一侧的另一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还具备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且所述线圈移动机构的径向外侧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排列配置,沿轴向延伸并保持所述线圈,
所述另一侧部件具有配置于所述叶片的周向间隔的第一翅片部,
所述第一翅片部的径向外侧端缘位于比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端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径向移动部的径向外侧端缘在比所述第一翅片部的径向外侧端缘靠径向外侧的第一位置与比所述第一翅片部的径向外侧端缘靠径向内侧或相同径向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沿径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所述另一侧部件通过沿轴向移动而改变所述线圈移动机构的轴向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所述线圈移动机构具有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使所述径向移动部随着所述线圈移动机构的轴向宽度的变化而沿径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所述另一侧部件和所述径向移动部中的一方具有朝向另一方沿轴向延伸的突起部,
所述另一侧部件和所述径向移动部中的另一方具有接受所述突起部的凹陷部,
所述凸轮机构由所述突起部和所述凹陷部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和所述凹陷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锥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所述线圈移动机构还包括对所述径向移动部施加径向的作用力的施力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所述径向移动部具有:
位于径向内侧的第一部分;以及
位于径向外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的周向宽度比所述第二部分的周向宽度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所述线圈移动机构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径向移动部的轴向一侧的一侧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所述线圈移动机构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径向移动部的轴向另一侧的另一侧部件,
所述另一侧部件或所述一侧部件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径向移动部的径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
还具备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且所述线圈移动机构的径向外侧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排列配置,沿轴向延伸并保持所述线圈,
所述一侧部件具有配置于所述叶片的周向间隔的第二翅片部,
所述第二翅片部的径向外侧端缘位于比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端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径向移动部的径向外侧端缘在比所述第二翅片部的径向外侧端缘靠径向外侧的第一位置与比所述第一翅片部的径向外侧端缘靠径向内侧或相同径向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沿径向移动。
CN202211189399.3A 2021-09-28 2022-09-28 线圈***装置 Pending CN1158826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58226A JP2023048744A (ja) 2021-09-28 2021-09-28 コイル挿入装置
JP2021-158226 2021-09-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2676A true CN115882676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7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89399.3A Pending CN115882676A (zh) 2021-09-28 2022-09-28 线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48744A (zh)
CN (1) CN11588267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8744A (ja)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0928B2 (en) Stator assembly method and stator assembly apparatus
JP3118837B2 (ja) 電気導体の捻り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20170095266A (ko) 스테이터의 제조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30318386A1 (en) Stator and wedge insertion device
CN112653300B (zh) 使定子的绕组头扭转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用于电机的定子
KR101343145B1 (ko) 권선 장치의 스풀 및 코일 장착 방법
CN115882676A (zh) 线圈***装置
US4955130A (en) Feeder blade replacement apparatus for coil inserter tooling
CN115912822A (zh) 线圈***装置
JP4631532B2 (ja) ウェッジ紙の挿入方法
JPH10243615A (ja) ステータコイル挿入機
CN116896235A (zh) 楔***装置
CN116526781A (zh) 楔***装置以及线圈***装置
CN115133729A (zh) 线圈***装置
WO2022201724A1 (ja) コイル挿入装置
JP2008543265A (ja) 回転式発電機の薄板重積体に巻線及び閉止楔体を装着する装置
CN113452221B (zh) 线圈***装置
CN115133730A (zh) 线圈***装置
CN115133728A (zh) 定子的制造方法
TW202332168A (zh) 楔塊***裝置
CN116896242A (zh) 线圈***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5997331A (zh) 楔***装置
CN116896243A (zh) 线圈***装置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JP2022151373A (ja) コイル挿入装置
CN116195175A (zh) 线圈***装置及线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