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6186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6186A
CN115836186A CN202180049007.0A CN202180049007A CN115836186A CN 115836186 A CN115836186 A CN 115836186A CN 202180049007 A CN202180049007 A CN 202180049007A CN 115836186 A CN115836186 A CN 115836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luid
plate
hole
leng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90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智勋
辛圣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0889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07536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on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Hanon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36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6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with U-flow or serpentine-flow inside conduits; with centrally arranged openings on th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6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 F28D9/006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flow direction of one heat exchange medium, e.g. using deflecting zo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93Multi-circuit heat-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形成为使得两种不同类型的流体和一种其它类型的流体能够彼此进行热交换,即,形成为因此使得三种类型的流体能够彼此进行热交换。更具体地,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形成为使得电动车辆中的具有不同的温度范围的两种类型的冷却剂(诸如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剂和用于冷却马达的冷却剂)和一种类型的制冷剂可以借助于一个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这样的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流体和一种其它类型的流体可以彼此交换热量,也就是说,结果,三种类型的流体可以彼此交换热量。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的发动机室可以不仅设置有用于驱动车辆的部件,诸如发动机,还设置有各种热交换器,诸如用于冷却车辆中的相应部件(诸如发动机)或用于调节车辆内部的空气温度的散热器、中间冷却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热交换介质可以在这些热交换器中循环,并且可以通过在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介质和热交换器外部的空气之间交换热量来实现冷却或散热。一种类型的热交换介质与外部空气在其中交换热量的热交换器也可以被称为空气冷却式热交换器。
在许多情况下,一种类型的热交换介质在热交换器中循环。然而,当需要时,两种类型的热交换介质在其中循环的热交换器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例如,在汽车的散热器和油冷却器的情况下,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剂可以在散热器中循环,并且诸如发动机油或变速器油的油可以在油冷却器中循环。在一些情况下,这些部件可以形成为单独的装置。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部件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以用于增大发动机室中的空间利用率,或者用于引入水冷式油冷却器结构,在该水冷式油冷却器结构中冷却剂用于冷却油等。当两种类型的热交换介质循环时,两种类型的热交换介质也可以分别通过与外部空气交换热量被冷却,并且这种情况也可以对应于空气冷却式热交换器。另一方面,两种类型的热交换介质也可以彼此交换热量,并且具体地,当两种类型的热交换介质中的一种是冷却剂时,这种情况也可以被称为水冷式热交换器。存在两种类型的热交换介质在其中彼此交换热量的热交换器的各种示例。热交换器可以是这样的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其它类型的热交换介质流过的结构(诸如管道)被简单地***到一种类型的热交换介质在其中流动的空间中,热交换器可以是板式热交换器,在该板式热交换器中不同类型的热交换介质在相应层中流动,以用于在相应层的边界处实现热交换,等。
韩国专利No.1545648(“板式热交换器”,于2015年8月12日公开,在下文中称为“现有技术”)公开了热交换器技术,两种类型的热交换介质在其中循环并彼此交换热量。图1是现有技术两种类型流体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板式热交换器可以包括交替堆叠的两种类型的板,以及用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流体的四个入口和出口,如图1中所示,“制冷剂”和“冷却剂”分别流入和流出该四个入口和出口。在图1的示例中,第一板500a和第二板500b可以全部向下凹陷以形成流体循环空间。在第一板500a中,连通孔510和520的与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连接的边缘可以突出到流体循环空间的相对侧,即向下突出,并且连通孔530和540的与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连接的边缘可以突出到流体循环空间,即向上突出。第二板500b中的连通孔均可以具有与其相对的结构。当第二板500b和第一板500a依次堆叠时,连通孔530和540的与下第一板500a的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相邻定位的边缘可以向上突出,连通孔530和540的与上第二板500b的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相邻定位的边缘可以向下突出,并且这些边缘可以彼此进行接触。因此,防止了冷却剂流入通过依次堆叠第二板500b和第一板500a形成的空间中,即,指示流体沿着图1中的粗箭头在其中循环的空间(因为连通孔的与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相邻定位的边缘彼此进行接触以被阻挡),并且仅制冷剂可以在对应的空间中循环。另一方面,当第一板500a和第二板500b依次被堆叠时,仅冷却剂可以在通过依次堆叠第一板500a和第二板500b形成的空间中循环,即,指示流体沿着图1中的细箭头在其中循环的空间。如上所述,在板式热交换器中,第一板500a和第二板500b可以交替地堆叠,并且因此,制冷剂循环空间和冷却剂循环空间可以交替地堆叠。因此,冷却剂和制冷剂可以通过板表面彼此交换热量。通过以这种方式在冷却剂和制冷剂之间交换热量来冷却制冷剂的热交换器可以被特别地称为制冷器(chiller)。如图1的示例中所示,一种类型的冷却剂和一种类型的制冷剂可以在通用制冷器中彼此交换热量。
同时,近年来,关于内燃发动机车辆的法规已经变得更严格,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且预期一些国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禁止内燃发动机车辆本身的生产。因此,对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需求正在大幅增加,并且相关的研究也在积极地进行。
电动车辆可以基本上通过使用存储在电池中的电力来驱动马达来移动。这里,在电池或马达中可以产生相当大的热量,并且引入和使用利用冷却剂来冷却电池和马达的结构,类似于利用内燃发动机车辆中的冷却剂来冷却发动机。这里,在电池中产生和在马达中产生的热量的量可以彼此不同。因此,通过冷却电池而变得更高的冷却剂的温度和通过冷却马达变得更高的冷却剂的温度可以彼此不同。上述制冷器是通过允许高温冷却剂与制冷剂交换热量来执行冷却的热交换器。然而,如果在两种类型的冷却剂之间的温度范围内存在严重差异(即,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剂和用于冷却马达的冷却剂),则制冷器可以具有较低的冷却效率,因为当冷却剂仅彼此混合并通过一个制冷器被冷却时,冷却的冷却剂可能不提供足够低的温度以作为用于相对低温部件的冷却剂而被再使用。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是单独提供用于电池的制冷器和用于马达的制冷器的方法。然而,该方法需要两个制冷器,这可能导致许多问题,诸如在发动机室中显著更低的空间利用率、由增加的车辆重量引起的较低的***效率、以及通过将制冷剂分配和供应到两个制冷器而引起的增加的设备复杂性和泄漏风险。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热交换器结构,其中可以借助于一个热交换器在三种类型的热交换介质之间交换热量,具体地,可以在两种类型的流体(这里,如果介质具有不同的温度范围,但是介质本身是彼此相同的冷却剂,则这些介质可以被分类为两种类型,并且在上面的示例中,介质对应于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剂和用于冷却马达的冷却剂)和一种其它类型的流体(对应于上述示例中的制冷剂)之间交换热量。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1.韩国专利No.1545648(“板式热交换器”,于2015年8月12日公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流体和一种其它类型的流体可以彼此交换热量,也就是说,结果,三种类型的流体可以彼此交换热量。更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两种类型的冷却剂具有不同的温度范围,例如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剂和用于冷却马达的冷却剂,并且电动车辆中的一种类型的制冷剂可以借助于例如一个热交换器来交换热量。
技术方案
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堆叠多个板形成的为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100A或100B包括:第一板110A或110B,该第一板包括第一流体流过的第一流动部V1;以及第二板120A或120B,该第二板包括第二流动部V2,该第二流动部V2在长度方向上被分隔壁125分隔成一侧和另一侧以供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流过同时彼此隔离,其中,第一板110A或110B和第二板120A或120B交替地堆叠。
这里,分隔壁125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分隔壁孔125H,该至少一个分隔壁孔125H定位在该分隔壁125的接合到相邻的第一板110A或110B的表面中。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100A可以具有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第一流体分别穿过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被引入和排放,并且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可以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此外,热交换器100A可具有流体分配结构,该流体分配结构用于通过从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之间的假想连接线朝向第一流动部V1突出来分配第一流体的流动。
另外,流体分配结构可具有随着越靠近第一入口孔H1或第一出口孔H2而变得越小的突出区域。更详细地,流体分配结构可以具有形成为三角形形状或圆弧形状的突出部。
另外,流体分配结构可以定位成不对应于定位在第二板120A上的分隔壁125。
另外,在热交换器100A中,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可以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
在实施方式1-1中,热交换器100A可以具有: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第二流体分别穿过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被引入和排放;以及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第三流体分别穿过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被引入和排放,并且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可以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可以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这里,流体分配结构可以是一对半月形肋112A,该一对半月形肋112A定位在第一板110A的中心上,具有半月形形状,其中一对半月形肋112A的与第一入口孔H1或第一出口孔H2相邻的一侧是圆弧,并且一对半月形肋112A的中心侧是直线,并且一对半月形肋112A彼此间隔开以不对应于定位在相邻的第二板120A上的分隔壁125。
此外,热交换器100A可以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从第二板120A的一个侧壁延伸以将第二板120A中的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彼此分隔的第二引导壁121A;以及在长度方向上从第二板120A的另一侧壁延伸以将第二板120A中的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彼此分隔的第三引导壁122A。
在实施方式1-2中,热交换器100A可以具有: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第二流体分别穿过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被引入和排放;以及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第三流体分别穿过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被引入和排放,并且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中心向一侧偏置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中心向另一侧偏置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这里,流体分配结构可以是一对三角形肋113A,该一对三角形肋113A定位成与第一入口孔H1或第一出口孔H2相邻,并且具有三角形形状,其中一对三角形肋113A的与第一入口孔H1或第一出口孔H2相邻的一侧是顶点,并且一对三角形肋113A的中心侧是直线。
此外,热交换器100A可以包括第二引导壁121A和第三引导壁122A,第二引导壁121A在长度方向上从分隔壁125延伸以将第二板120A中的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彼此分隔,第三引导壁122A在长度方向上从分隔壁125延伸以将第二板120A中的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彼此分隔。
此外,热交换器100A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板110A和第二板120A上的多个珠。
这里,在热交换器100A中,第一板110A上的珠密度可以低于第二板120A上的珠密度。
另外,在热交换器100A中,布置在第一板110A上的珠和布置在第二板120A上的珠可以彼此不对准。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100B可以具有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第一流体分别穿过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被引入和排放,并且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可以定位在选自沿长度方向被分隔壁125分隔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任一者中。
此外,在热交换器100B中,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可以全部流动,同时每一者形成U形流动。
此外,在热交换器100B中,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可以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一引导壁111B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第一板110B的一个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一板110B中的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彼此分隔。
此外,热交换器100B可以具有: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第二流体分别穿过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被引入和排放;以及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第三流体分别穿过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被引入和排放,并且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可以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中间,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热交换器100B可以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从第二板120B的另一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二板120B中的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彼此分隔的第二引导壁121B;以及在长度方向上从分隔壁125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二板120B中的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彼此分隔的第三引导壁122B。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堆叠多个板形成的为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100B包括:第一板110C,该第一板110C包括第一流体流过的第一流动部V1;第二板120C,该第二板120C包括第二流动部V2,选自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中的任一者流过该第二流动部V2;以及隔板130,该隔板130包括第二流动部V2并且阻挡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在板的堆叠方向上的循环,其中第一板110C和第二板120C交替地堆叠,并且堆叠的第二板120C中的一个被隔板130代替,因此基于隔板130的位置,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能够在一侧中循环,并且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三流体能够在另一侧中循环。
这里,第一板110C或第二板120C可具有: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第一流体分别穿过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被引入和排放;以及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分别穿过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被引入和排放。
此外,在热交换器100C中,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可以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可以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另外,在热交换器100C中,第一引导壁111C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第一板110C的一个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一板110C中的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彼此分隔。
另外,在热交换器100C中,第二引导壁121C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第二板120C的另一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二板120C中的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彼此分隔。
另外,在热交换器100C中,隔板引导壁131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隔板130的另一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二入口孔H3在隔板130中的位置和第二出口孔H4在隔板130中的位置彼此分隔。
在所有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100A、100B或100C可以定位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并且第一流体可以是制冷剂,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中的一者可以是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剂,并且另一者可以是用于冷却马达的冷却剂。
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提供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流体和一种其它类型的流体彼此交换热量,也就是说,结果,三种类型的流体借助于一个热交换器彼此交换热量。常规地,为了在防止较低的冷却效率或***效率的同时在这三种类型的流体之间执行热交换,必需单独地设置两个热交换器,即,在两种流体中的一种与一种其它类型的流体之间交换热量的一个热交换器,以及在两种流体中的另一种与一种其它类型的流体之间交换热量的另一个热交换器。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发动机室中的较低空间利用率、由增加的车辆重量引起的较低***效率、以及由制冷剂的分配和供应引起的增加的装置复杂性和泄漏风险。然而,根据本发明,这些问题可以从根本上通过使三种类型的流体能够借助于一个热交换器彼此交换热量而消除。
特别地,该结构可以用作电动车辆的制冷器以最大化其利用率。在电动车辆中,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剂和用于冷却马达的冷却剂可以具有不同的温度范围,并且因此可能难以同时冷却制冷器中的两种类型的冷却剂,该制冷器通过使用制冷剂来冷却冷却剂。同时,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两种不同的流体和一种其它类型的流体可以彼此交换热量,并且因此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可以非常适合用作制冷器。也就是说,当应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时,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剂和用于冷却马达的冷却剂可以循环穿过定位在一个热交换器上的单独的入口和出口,并且分别执行与循环穿过其它单独的入口和出口的制冷剂的独立热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两种类型流体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器的组装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
图5至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详细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分隔壁的各种示例。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器的组装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
图12至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详细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组装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组装立体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流体侧和第三流体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侧和第三流体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隔板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以及隔板。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A:热交换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110A:第一板 111A:第一引导壁
112A:半月形肋 113A:三角形肋
120A:第二板 125:分隔壁
121A:第二引导壁 122A:第三引导壁
125H:分隔壁孔
100B:热交换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110B:第一板 111B:第一引导壁
120B:第二板 125:分隔壁
121B:第二引导壁 122B:第三引导壁122B
141:第一流体入口 142:第一流体出口
143:第二流体入口 144:第二流体出口
145:第三流体入口 146:第三流体出口
100C:热交换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110C:第一板 111C:第一引导壁
120C:第二板 121C:第二引导壁
130:隔板 131:隔板引导壁
141:第一流体入口 142:第一流体出口
143:第二流体入口 144:第二流体出口
145:第三流体入口 146:第三流体出口
H1:第一入口孔 H2:第一出口孔
H3:第二入口孔 H4:第二出口孔
H5:第三入口孔 H6:第三出口孔
R1、R1’:第一接合部
R2、R2’:第二接合部
R3、R3’:第三接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器。
[1]本发明的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可以是板式热交换器,流体在其中循环以彼此交换热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空间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地堆叠,该板式热交换器基本上类似于上面参考图1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的两种类型流体热交换器。更详细地,在现有的两种类型流体热交换器中,第一流体在其中循环的空间和第二流体在其中所述循环的空间可以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地堆叠以供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彼此交换热量。本发明的热交换器旨在借助于一个装置允许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彼此交换热量以及允许第一流体和第三流体彼此交换热量。为此,为了粗略地解释,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可以在长度或高度方向上分隔现有的两种类型流体热交换器,以允许第二流体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在一个分隔部分中循环,并且允许第三流体代替第二流体在剩余部分中循环。以这种方式,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可以在一个分隔部分中彼此交换热量,并且第一流体和第三流体可以在剩余部分中彼此交换热量。因此,三种类型的流体可以在一个热交换器中同时彼此交换热量。
如上所述,该热交换器在产生不同温度范围的冷却剂的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可以非常有用。即,在热交换器中,第一流体可以是制冷剂,第二流体可以是冷却剂,并且第三流体可以是在与第二流体的温度范围不同的温度范围内的冷却剂。更详细地,热交换器可以定位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并且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中的一者可以是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剂,并且另一者可以是用于冷却马达的冷却剂。如上所述,现有技术需要单独的制冷器来单独地冷却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冷却剂,这可能导致许多问题,诸如发动机室中的显著较低的空间利用率、由增加的车辆重量引起的较低的***效率、以及由制冷剂的分配和供应引起的增加的设备复杂性和泄漏风险。然而,根据本发明,这些问题可以从根本上通过使三种类型的流体能够借助于一个热交换器彼此交换热量而消除。
详细地,如在参考图1的现有技术中描述的两种类型流体热交换器中,本发明的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从板向上或向下突出的多个珠,以在流体流动时形成湍流。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可以通过经由这些珠形成湍流来提高热交换性能,并且可以通过对珠形状、布置形状、布置密度等进行各种修改来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性能。同时,为了简化附图,示出以下实施方式的附图省略了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形成珠的目的和结构在如上所述的热交换器技术领域中是公知的,并且如上所述对其进行各种现有的研究。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采用用于形成珠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可以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制成的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的分隔部,并且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可以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制成的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的分隔部。该描述首先描述了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共同事项,即,严格地说,在分别描述其中分隔部沿长度方向定位的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和其中分隔部沿下面的高度方向定位的第三实施方式之前,首先描述了具有与现有的两种类型流体热交换器的结构类似的结构的部分。
图2至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图;图15至图1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图;并且图18至图2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图。从每个实施方式的图2、图15和图18的组装立体图可以看出,热交换器可以是通过堆叠多个板形成的板式热交换器,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通常可以包括第一流体入口141、第一流体出口142、第二流体入口143、第二流体出口144、第三流体入口145、第三流体出口146和在高度方向上堆叠的多个板。
在包括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00A、100B或100C中的板中,不同的流体可以针对每一层交替地流动,如在通用板式热交换器中使用的板。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10A、110B或110C可表示包括第一流体流过的第一流动部V1的板,并且第二板120A、120B或120C可表示包括第二流体和/或第三流体流过的第二流动部V2的板。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发明的每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A、100B或100C中,第一板110A、110B或110C和第二板120A、120B或120C可以交替地堆叠。
包括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00A、100B或100C中的所有板可具有分别与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连通的入口孔和出口孔。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制成的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的分隔部,并且用于所有流体的入口孔和出口孔可以定位在所有板中。即,六个孔可以定位在每个板中。另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制成的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的分隔部,并且仅4个孔可以定位在每个板中,类似通用两种类型流体板式热交换器。详细地,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10A或110B和第二板120A或120B均可以具有分别穿过其引入和排放第一流体的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分别穿过其引入和排放第二流体的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以及分别穿过其引入和排放第三流体的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这里,第一接合部R1或R1’可以从第一入口孔H1或第一出口孔H2的圆周朝向第二流动部V2突出以阻挡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循环到第一流动部V1,第二接合部R2或R2’可以从第二入口孔H3或第二出口孔H4的圆周朝向第一流动部V1突出以阻挡第一流体循环到第二流动部V2,并且第三接合部R3或R2’可以从第三入口孔H5或第三出口孔H6的圆周朝向第一流动部V1突出。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10C或第二板120C可仅具有第一入口孔H1或第一出口孔H2和第二入口孔H3或第二出口孔H4。作为流体在其中流动的空间的第一流动部V1或第二流动部V2可以通过板的向上突出的圆周定位在板的上侧中。所有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多个板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堆叠。这里,相邻的第一接合部R1和R1’可以彼此接合,相邻的第二接合部R2和R2’可以彼此接合,并且相邻的第三接合部R3和R3’可以彼此接合。当相应的接合部以这种方式彼此接合时,[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和/或第三流体]流过的第一流动部V1和第二流动部V2可以交替地定位。
详细地,若干附图示出了,接合部R1至R3’从上板向下突出流动空间的高度的一部分并且从下板向上突出流动空间的高度的其余部分,以及通过将接合部彼此接合而形成流动路径,穿过该流动路径不同的流体可以交替地流动至不同的层。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接合部从每个板突出流动空间的高度时,流动路径可以通过将接合部和板彼此接合而不是将接合部彼此接合而形成。如果需要,可以适当地应用这些修改,并且显而易见的是,修改不限于本发明的附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分隔部可以定位在长度方向上,并且如图2至图14或图15至图17中所示,第三流体入口145和第三流体出口146可以定位在与第一流体入口141和第二流体入口143以及第一流体出口142和第二流体出口144相同的表面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二流体入口143和第二流体出口144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板的一侧,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一对第三流体入口145和第三流体出口146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板的另一侧,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这里,第一流体入口141和第一流体出口142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板的两端处,同时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一流体入口141设置在该对第二流体入口143和第二流体出口144之间,并且第一流体出口142设置在该对第三流体入口145和第三流体出口146之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成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141至146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这里,成对的第一和第二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141至144可以分别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板的两端处,同时彼此间隔开,并且该对第三流体入口145和第三流体出口146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板的中间,即,设置在成对的第一和第二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141至144之间。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所有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141、142、143、144、145和146可以沿相同的方向突出,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室中的空间利用率。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分隔部定位在高度方向上,并且如图18至图21所示,成对的第一和第二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141至144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板的两端处,同时彼此间隔开,并且该对第三流体入口145和第三流体出口146可以定位成对应于该对第二流体入口143和第二流体出口144并且与该对第二流体入口143和第二流体出口144相对。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与现有的两种类型流体热交换器(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几乎相同的结构,并且可以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因为该热交换器可以通过仅将一个部分添加到现有的热交换器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流动部V2中的一些可以被分隔成与第三流体入口145和第三流体出口146连通以供第三流体循环。因此,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可以彼此交换热量,并且同时,第一流体和第三流体可以彼此交换热量。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每个实施方式。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
图2和图9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组装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可以基于第二和第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修改位置被分类为实施方式1-1和实施方式1-2。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A中,第二板120A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被分隔壁125分隔成一侧和另一侧以供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流过第二流动部V2同时彼此隔离。因此,选自一侧和另一侧的一侧中的第二流动部V2可以形成第二流体在其中循环的第二流体区域M1,而另一侧中的第二流动部V2可以形成第三流体在其中循环的第三流体区域M2。图2和图9例示了一侧形成第二流体区域M1并且另一侧形成第三流体区域M2。
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A中,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的分隔部可在长度方向上制成,并且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均可以定位在沿长度方向被分隔壁125分隔的板的一侧和另一侧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以及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可以基于分隔壁125定位在板的两侧中。这里,实施方式1-1和实施方式1-2可以基于孔是否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板的两端处或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板的中心附近而彼此分类。
以下描述首先描述实施方式1-1和实施方式1-2两者,即,整个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共同事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的分隔部可以在长度方向上通过分隔壁125在第二流动部V2中制成,并且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可以分别定位在板的两个分隔侧中。这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A可以具有流体分配结构,该流体分配结构用于通过从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之间的假想连接线朝向第一流动部V1突出来分配第一流体的流动。
第一流动部V1和第二流动部V2可以交替地堆叠,而第二流动部V2在长度方向上被分隔壁125分隔。因此,第一流体可以在长度方向上流动,而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在长度方向上在两侧流动同时形成U形流动。这里,在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进行U形转弯的区段中,流速不可避免地减小,并且当流体在长度方向上流动时,流速可增大。考虑到这一点,为了使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或第一流体和第三流体尽可能好地执行热交换,需要在长度方向上更多地驱动第一流体。可以为此目的设置流体分配结构,并且可以增大第一流体的满足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在长度方向上流动的同时形成U形流动的部分的流量,以提高热交换性能。
同时,从如上所述的热交换性能的观点来看,当第一流体在宽度方向上集中到一侧时,整个热交换性能明显较低。为了避免该问题,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可以需要当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两端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时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中心。流体分配结构可以存在于从第一入口孔H1到第一出口孔H2的延伸线上,并且因此,流体分配结构可以沿宽度方向设置在中心。
在下文中,该描述详细地描述了流体分配结构的更具体的构造,同时解释了实施方式1-1和实施方式1-2。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器的组装立体图,并且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4是单独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立体图,并且图5至图7是更详细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器的组装立体图,并且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11是单独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立体图,并且图12至图14是更详细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俯视图。
首先,参照图5至图7,在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器100A中,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另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也就是说,该对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以及该对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均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两端中。这里,第二板120A可以包括用于形成U形流动的引导壁,以用于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循环穿过每个入口孔或出口孔,以流过尽可能多的区域而不只在孔附近流动。详细地,第二板120A可以包括第二引导壁121A和第三引导壁122A,该第二引导壁121A在长度方向上从板的一个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二板120A的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彼此分隔,从而形成第二流体的U形流动,该第三引导壁122A在长度方向上从第二板120A的另一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二板120A的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彼此分隔,从而形成第三流体的U形流动。
同时,参照图12至图14,在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器100A中,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中心向一侧偏置,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中心向另一侧偏置,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也就是说,该对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和该对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均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成靠近板的中心。这里,第二板120A可以包括如实施方式1-1中的引导壁。在这种情况下,孔的位置可以与实施方式1-1中的位置相反,并且引导壁的位置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1中的位置相反。也就是说,第二板120A可以包括:第二引导壁121A,该第二引导壁121A在长度方向上从分隔壁125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二板120A的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彼此分隔,从而形成第二流体的U形流动;以及第三引导壁122A,该第三引导壁122A在长度方向上从分隔壁125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二板120A的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彼此分隔,从而形成第三流体的U形流动。
参考图5至图7和图12至图14,在实施方式1-1和实施方式1-2两者中,第一流体可以以直线从第一入口孔H1流动到第一出口孔H2。如上所述,可以设置流体分配结构以用于适当地分配从第一入口孔H1流动到第一出口孔H2的第一流体的流动。
这里,流体分配结构可以具有随着越靠近第一入口孔H1或第一出口孔H2变得越小以用于第一流体被有效地分布和流动的突出区域。作为该形状的示例,流体分配结构可以具有如图5至图7中所示的实施方式1-1的圆弧形状,或者具有如图12至图1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1-2的三角形形状。
同时,第一流体在其中流动的空间可以是第一流动部V1,即,在第一板110A中形成的空间,并且第一流体因此可以从第一入口孔H1平稳地流动到第一出口孔H2,而不管分隔壁125如何。然而,分隔壁125可以是定位在第二板120A上的结构并且朝向第二流动部V2突出,并且第一流动部V1和第二流动部V2可以交替地堆叠。因此,当从第一流动部V1观察时,分隔壁125的位置可以形成向上凹陷的空间。该凹陷的空间可以导致被分隔壁125分隔的流体从一侧传递到另一侧(或从另一侧到一侧)的内部泄漏。为了防止在分隔壁125的位置处发生内部泄漏,流体分配结构可以定位成不对应于定位在第二板120A上的分隔壁125。
另外,如下更详细地描述分隔壁125。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分隔壁的各种示例。图8的上部图与图7的下部图所示的实施方式1-1的第二板120A的立体图相同。如上所述,分隔壁125可以是用于分隔第二流动部V2以使第二流体在一侧中流动而第三流体在另一侧中流动同时彼此隔离的结构。这里,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可以是处于不同操作温度范围的流体(例如,一者是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剂,另一者是用于冷却马达的冷却剂)。这里,分隔壁125可以是通过基本上按压和弯曲单板材料而形成的结构,并且因此沿着分隔壁125在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之间可以发生不需要的热传递。为了防止该问题,如图8的下部图中所示的至少一个分隔壁孔125H可以定位在分隔壁125中。详细地,分隔壁孔125H可定位在分隔壁125的接合到相邻的第一板110A和110B的表面中。如上所述,分隔壁孔125H可以减少沿着分隔壁125发生的热传递的热传递面积,从而减少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之间的不需要的热传递。另外,当分隔壁125未完全接合到相邻的第一板110A和110B时,内部泄漏可通过分隔壁孔125H发生,并且分隔壁孔125H也可用于检查内部泄漏是否发生。
考虑到所有上述状况,实施方式1-1和实施方式1-2中的流体分配结构可以在它们的位置或形状方面彼此略微不同地制成,以便其优化。
首先,实施方式1-1中的流体分配结构可以具有图5至图7中示出的半月形肋112A的形状。更详细地,半月形肋112A可定位在第一板110A的中心上,并且均可以具有半月形形状,其中其与第一入口孔H1或第一出口孔H2相邻的一侧为圆弧,且其中心侧为直线。实施方式1-1中的流体分配结构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然而,第一流体的主要流动需要与实施方式1-1中的中心分离,因此可需要流体分配结构稍微轻柔和温和地分配流体流。因此,有利的是流体分配结构具有半月形而不是三角形形状。
另外,实施方式1-1中的流体分配结构可定位在第一板110A的中心上,这导致其位置对应于也定位在第二板120A的中心上的分隔壁125的位置的风险。因此,该对半月形肋112A可以以不对应于定位在相邻的第二板120A上的分隔壁125的适当间隔彼此间隔开。
同时,实施方式1-2中的流体分配结构可以具有图12至图14中所示的三角形肋113A的形状。更详细地,三角形肋113A可以定位成与第一入口孔H1或第一出口孔H2相邻,并且均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其中其与第一入口孔H1或第一出口孔H2相邻的一侧是顶点,并且其中心侧是直线。实施方式1-2中的流体分配结构也可以具有半月形形状。然而,紧接第一流体被引入到第一入口孔H1之后或紧接第一流体被排放到实施方式1-2中的第一出口孔H2之前,第一流体的次要流动需要彼此分离,并且因此可需要流体分配结构稍微急剧地分配流体流。因此,流体分配结构具有三角形形状而不是半月形形状是有利的。
另外,流体分配结构可定位成与实施方式1-2中的第一入口孔H1或第一出口孔H2相邻,因此可已经远离定位在第二板120A的中心上的分隔壁125,并且因此可不具有干涉分隔壁125的风险。然而,不仅分隔壁125而且第一引导壁111A或第二引导壁121A(用于形成第二流体的U形流动)可以定位在第二板120A上,因此需要考虑流体分配结构与这些部件干涉的风险。因此,三角形肋113A可以定位成不与第一引导壁111A或第二引导壁121A的位置重叠。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各个附图中,图2至图4和图9至图11均未示出第一板110A或第二板120A上的珠,以便更好地示出热交换器的整体结构。然而,如上所述,该技术是众所周知的,用于通过将珠大致布置在包括在板式热交换器中的板上来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性能。尽管本发明省略了珠的图示,但是显而易见的是,珠可以布置在板上。即,在热交换器100A中,多个珠可以布置在第一板110A和第二板120A上。
图5至图7和图12至图14分别是实施方式1-1和实施方式1-2中的第一板110A和第二板120A的俯视图,其中具体示出了珠。实施方式1-1的图5和实施方式1-2的图12示出了布置在第一板110A和第二板120A上的珠具有相同的珠密度。这里,“珠密度”可以表示布置在预定板区域上的珠的数量。然而,当布置在第一板110A和第二板120A上的珠全部布置在相同的位置时,由于它们之间的干涉,存在流体流动特性可能差的风险。因此,如图中所示,需要布置在第一板110A上的珠和布置在第二板120A上的珠彼此不对准。
同时,基于第一流体、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的操作温度范围或粘度等,珠密度在每个板上相等地形成的结构可以是最佳的。然而,作为具体示例,先前描述的是,第一流体可以是制冷剂,并且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可以是用于电池的冷却剂和用于马达的冷却剂。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的粘度和冷却剂的粘度可能存在差异,并且不同的珠密度而不是相同的珠密度可以因此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性能。实施方式1-1的图6和实施方式1-2的图13例示了通过在第二板120A中添加子凹坑,第一板110A上的珠密度低于第二板120A上的珠密度。当子凹坑被添加时,由于增加的热交换面积,热交换性能可以倾向于提高。然而,制冷剂可具有增大的阻力和较高的制冷剂温度,这不利地影响热交换性能。因此,当第一流体是制冷剂并且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是冷却水时,可以仅将子凹坑添加到第二板120A。
实施方式1-1的图7和实施方式1-2的图14例示了子凹坑被添加到第二板120A并且同时,第一板110A上的珠密度较低。随着阻力减小,制冷剂可以具有较低的制冷剂温度,并且因此可以通过增大制冷剂温度和冷却剂温度之间的差来增加热交换性能。因此,如图7和图14所示,第一板110A上的珠密度可以进一步降低。然而,当珠密度太低时,对于耐压性可能存在问题,并且通过考虑该事项、制冷剂的粘度等,可以将珠密度确定为适当的水平。
[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组装立体图。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B中,第二板120A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被分隔壁125分隔成一侧和另一侧,并且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可以流过第二流动部V2同时彼此隔离。因此,在选自一侧和另一侧中的一侧中的第二流动部V2可以形成第二流体在其中循环的第二流体区域M1,而在另一侧中的第二流动部V2可以形成第三流体在其中循环的第三流体区域M2。图15例示了另一侧形成第二流体区域M1并且一侧形成第三流体区域M2。
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B中,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的分隔部可在长度方向上制成,并且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可定位在选自沿长度方向被分隔壁125分隔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任一者中。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均可以定位在分隔壁125的一侧和另一侧中,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孔集中在一侧或另一侧中。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类似于通用两种类型流体热交换器,第一流体可以在第一流动部V1中形成U形流动的同时流动。然而,第二流动部V2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被分隔壁125分隔成一侧和另一侧,并且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均可以在形成U形流动的同时流动。为了实现该流动,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B中,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另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中间,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同时,尽管图中未示出,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分隔壁孔125H也可以定位在分隔壁125中。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分隔壁孔125H可阻挡第二流体与第三流体之间的不需要的热传递,且还可用于检查内部泄漏是否发生(如果需要)。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17单独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该描述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特别是参考这些附图详细描述的板的具体构造。
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板可以包括两种类型的第一板110B和第二板120B。此外,板均可以是中空的以与第三流体入口145和第三流体出口146连通,并且包括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在该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的圆周上第三接合部R3和R3’分别在与第一接合部R1和R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因此,当多个板在高度方向上堆叠时,相邻的第三接合部R3和R3’可以彼此接合。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第三接合部R3和R3’突出的方向可以与第二接合部R2和R2’的方向相同(即,分别与第一接合部R1和R1’的方向相反)。
在第一板110B中,第一接合部R1’可以从第一入口孔H1的圆周或第一出口孔H2的圆周向下突出,第二接合部R2可以从第二入口孔H3的圆周或第二出口孔H4的圆周向上突出,并且第三接合部R3可以从第三入口孔H5的圆周或第三出口孔H6的圆周向上突出。因此,在第一板110B的上侧中的流体流动空间中,从相邻板向下突出的第二接合部R2和第二接合部R2’可以彼此接合,从而关闭第二流体的循环,从相邻板向下突出的第三接合部R3和第三接合部R3’可以彼此接合以关闭第三流体的循环,并且流体流动空间可以因此形成第一流体循环穿过的第一流动部V1。
在第二板120B中,第一接合部R1可以从第一入口孔H1的圆周或第一出口孔H2的圆周向上突出,第二接合部R2’可以从第二入口孔H3的圆周或第二出口孔H4的圆周向下突出,并且第三接合部R3’可以从第三入口孔H5的圆周或第三出口孔H6的圆周向下突出。此外,第二板120B可以包括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分隔壁125,以将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彼此分隔,并且将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彼此分隔。另外,分隔壁125可向上突出以使其上表面与相邻上板的底表面接触。因此,当板沿高度方向堆叠时,分隔壁125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空间可通过分隔壁125彼此完全隔离。通过该结构,在第二板120B的上侧中的流体流动空间中,从相邻板向下突出的第一接合部R1和第一接合部R1’可以彼此接合以关闭第一流体的循环。因此,流体流动空间可以形成第二流动部V2,通过该第二流动部V2第二流体在被分隔壁125分隔的一个部分中循环并且第三流体在剩余部分中循环。
以此方式,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B中,第二流体区域M1和第三流体区域M2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被分隔壁125分隔。尽管图15至图17示出了第三流体区域M2显著大于第二流体区域M1。然而,该构造仅是示例,并且显而易见的是,如果需要,可以调节分隔壁125的位置,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的流量。
此外,第一板110B或第二板120B可以包括用于流体在其中更平稳地循环的第一引导壁111B、第二引导壁121B和第三引导壁122B。每个引导壁可以起到几乎类似的作用。为了清楚起见,如下详细描述每个引导壁。
第一引导壁111B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第一板110B的一个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一板110B中的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彼此分隔。另外,第一引导壁111B可以向上突出以使其上表面与相邻上板的底表面接触。因此,第一流动部V1可以包括流体路径,在该流体路径中穿过第一入口孔H1从一侧引入的第一流体通过第一引导壁111B被引导到另一侧并且循环,通过第一引导壁111B从另一侧被引导到一侧并且穿过第一出口孔H2被排放。
第二引导壁121B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第二板120B的另一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二板120B中的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彼此分隔。另外,第二引导壁121B可向上突出以使其上表面与相邻上板的底表面接触。因此,在另一侧的分隔空间中的第二流动部V2可包括流体路径,在该流体路径中穿过第二入口孔H3从另一侧引入的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中的任一者(图16中的第二流体)提高第二引导壁121B被引导到一侧并循环,并且通过第二引导壁121B从一侧被引导到另一侧并穿过第二出口孔H4被排放。
第三引导壁122B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分隔壁125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二板120B中的第三入口孔H5和第三出口孔H6彼此分隔。另外,第三引导壁122B可以向上突出以使其上表面与相邻上板的底表面接触。因此,在一侧的分隔空间中的第二流动部V2可以包括流体路径,在该流体路径中穿过第三入口孔H5从另一侧引入的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中的另一者通过第三引导壁122B被引导到一侧并循环,并且通过第三引导壁122B从一侧被引导到另一侧并且穿过第三出口孔H6被排放。
[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组装立体图。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C中,类似于第一板110C,仅单个流体可流过第二板120C(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两种类型的流体流不同)。也就是说,选自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中的任一者可以流过形成在第二板120C中的第二流动部V2。同时,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器100C中,在高度方向上堆叠的多个第二流动部V2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彼此分隔。为此,热交换器100C可以包括隔板130,隔板130包括第二流动部V2并且阻挡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在板的堆叠方向上的循环。详细地,在热交换器100C中,堆叠的第二板120C中的一个可以被隔板130替代,因此基于隔板130的位置,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能够在一侧(或在图18的示例中的上侧)中循环,并且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三流体能够在另一侧(或图18的示例中的下侧)中循环。因此,在上侧或下侧的一部分中的第二流动部V2可以形成第二流体在其中循环的第二流体区域M1,并且在剩余部分中的第二流动部V2可以形成第三流体在其中循环第三流体区域M2。图18例示了上侧形成第二流体区域M1并且下侧形成第三流体区域M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的分隔部可以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C中沿高度方向制成。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C可以具有入口孔H1至出口孔H4,入口孔H1至出口孔H4的数量和位置与现有技术中的两种类型流体板式热交换器的数量和位置相同,并且仅另外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用于分隔部的隔板。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类似通用两种类型流体热交换器,第一流体可以在形成U形流动的同时流过第一流动部V1,并且选自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中的任一者可以在形成U形流动的同时流过第二流动部V2。为了实现该流动,类似通用两种类型流体热交换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器100C中,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板的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板的另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流体侧和第三流体侧的分解立体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侧和第三流体侧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隔板侧的分解立体图。图22单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和隔板。该描述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特别是参考这些附图详细描述的板的具体构造。
如图19至图22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板可包括三种类型的第一板110C、第二板120C和隔板130。
在第一板110C中,第一接合部R1’可以从第一入口孔H1的圆周和第一出口孔H2的圆周向下突出,并且第二接合部R2可以从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的圆周向上突出。因此,在第一板110C的上侧中的流体流动空间中,从相邻板向下突出的第二接合部R2和第二接合部R2’可以彼此接合,从而关闭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的循环,并且流体流动空间可以因此形成第一流体循环穿过的第一流动部V1。
在第二板120C中,第一接合部R1可以从第一入口孔H1的圆周和第一出口孔H2的圆周向上突出,并且第二接合部R2’可以从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的圆周向下突出。因此,在第二板120C的上侧中的流体流动空间中,从相邻板向下突出的第一接合部R1和第一接合部R1’可以彼此接合,从而关闭第一流体的循环,并且流体流动空间可以因此形成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循环穿过的第二流动部V2。
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C中,第一板110C和第二板120C可以交替地堆叠在高度方向上。这里,热交换器100C还可以包括隔板130,该隔板130替换第二板120C并且设置在第二流体区域M1和第三流体区域M2之间。隔板130可以通过替换第二板120C来设置,并且基本上具有与第二板120C的结构几乎相同的结构。然而,如图22中明确示出的,隔板130可以具有其中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被第二板120C的结构中的隔板关闭的结构。因此,如图21中明确示出的,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不能循环穿过隔板130的上侧和下侧。也就是说,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C中,第二流体区域M1和第三流体区域M2可以通过隔板130在高度方向上彼此分隔。
另外,(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壁),第一板110C、第二板120C和隔板130可分别包括供流体在其中更平稳地循环的第一引导壁111C、第二引导壁121C和隔板引导壁131。每个引导壁可以起到几乎类似的作用。为了清楚起见,如下详细描述每个引导壁。
第一引导壁111C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第一板110C的一个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一板110C中的第一入口孔H1和第一出口孔H2彼此分隔。另外,第一引导壁111C可以向上突出以使其上表面与相邻上板的底表面接触。因此,第一流动部V1可以包括流体路径,在该流体路径中穿过第一入口孔H1从一侧引入的第一流体通过第一引导壁111C被引导到另一侧并循环,并且通过第一引导壁111C从另一侧被引导到一侧并穿过第一出口孔H2被排放。
第二引导壁121C可沿长度方向从第二板120C的另一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第二板120C中的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彼此分隔。另外,第二引导壁121C可以向上突出以使其上表面与相邻上板的底表面接触。因此,第二流动部V2可以包括流体路径,在该流体路径中穿过第二入口孔H3从另一侧引入的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通过第二引导壁121C被引导到一侧并循环,并且通过第二引导壁121C从一侧被引导到另一侧并且穿过第二出口孔H4被排放。
隔板引导壁131可以具有与第二引导壁121C基本上相同的结构。然而,为了清楚起见,隔板引导壁131再次被描述如下。隔板引导壁131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从隔板130的另一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隔板130中的第二入口孔H3的位置和第二出口孔H4的位置彼此分隔。另外,隔板引导壁131可向上突出以使其上表面与相邻上板的底表面接触。
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可以不形成在隔板130中,而形成在相邻的板中。因此,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中的一者(例如,图21的示例中的第二流体)可以穿过相邻板中的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流入隔板130的流体流动空间中。也就是说,结果,隔板130的流体流动空间可以形成第二流动部V2(即使第二入口孔H3和第二出口孔H4被隔板阻挡)。因此,形成在隔板130中的第二流动部V2可以包括流体路径,在该流体路径中穿过相邻板中的第二入口孔H3从另一侧引入的第二流体或第三流体通过第二引导壁121C被引导到一侧并循环,并且通过第二引导壁121C从一侧被引导到另一侧,并且穿过相邻板中的第二出口孔H4被排放。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被不同地应用。另外,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不同地修改本发明。
工业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两种不同类型的流体和一种其它类型的流体可以彼此交换热量,也就是说,三种类型的流体可以借助于一个热交换器彼此交换热量。特别地,该结构可以用作电动车辆的制冷器以最大化其利用率。

Claims (28)

1.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是通过堆叠多个板而形成的板式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第一板,所述第一板包括第一流体流过的第一流动部;以及
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包括第二流动部,所述第二流动部在长度方向上被分隔壁分隔成一侧和另一侧以供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流过同时彼此隔离,
其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交替地堆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一入口孔和第一出口孔,所述第一流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入口孔和所述第一出口孔被引入和排放,并且
所述第一入口孔和所述第一出口孔设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同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流体分配结构,所述流体分配结构用于通过从所述第一入口孔和所述第一出口孔之间的假想连接线朝向所述第一流动部突出来分配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流体分配结构具有随着越靠近所述第一入口孔或所述第一出口孔变得越小的突出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流体分配结构定位成不对应于定位在所述第二板上的所述分隔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流体分配结构具有形成为三角形形状或圆弧形状的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中,所述第一入口孔和所述第一出口孔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二入口孔和第二出口孔,所述第二流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被引入和排放;以及第三入口孔和第三出口孔,所述第三流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三入口孔和所述第三出口孔被引入和排放,并且
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设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三入口孔和所述第三出口孔设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中同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流体分配结构是一对半月形肋,所述一对半月形肋定位在所述第一板的中心上,具有半月形形状,其中所述一对半月形肋的与所述第一入口孔或所述第一出口孔相邻的一侧是圆弧,并且所述一对半月形肋的中心侧是直线,并且所述一对半月形肋彼此间隔开以不对应于定位在相邻所述第二板上的所述分隔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第二引导壁,所述第二引导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二板的一个侧壁延伸,以将所述第二板中的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彼此分隔;以及
第三引导壁,所述第三引导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二板的另一侧壁延伸,以将所述第二板中的所述第三入口孔和所述第三出口孔彼此分隔。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二入口孔和第二出口孔,所述第二流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被引入和排放;以及第三入口孔和第三出口孔,所述第三流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三入口孔和所述第三出口孔被引入和排放,并且
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中心向一侧偏置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三入口孔和所述第三出口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中心向另一侧偏置同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流体分配结构是一对三角形肋,所述一对三角形肋定位成与所述第一入口孔或所述第一出口孔相邻,并且具有三角形形状,其中所述一对三角形肋的与所述第一入口孔或所述第一出口孔相邻的一侧是顶点,并且所述一对三角形肋的中心侧是直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第二引导壁,所述第二引导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分隔壁延伸,以将所述第二板中的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彼此分隔;以及
第三引导壁,所述第三引导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分隔壁延伸,以将所述第二板中的所述第三入口孔和所述第三出口孔彼此分隔。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上的多个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中,所述第一板上的珠密度低于所述第二板上的珠密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中,布置在所述第一板上的所述珠和布置在所述第二板上的所述珠彼此不对准。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一入口孔和第一出口孔,所述第一流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入口孔和所述第一出口孔被引入和排放,并且
所述第一入口孔和所述第一出口孔定位在选自沿所述长度方向被所述分隔壁分隔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任一者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中,所述第一流体、所述第二流体和所述第三流体全部流动,同时每一者形成U形流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中,所述第一入口孔和所述第一出口孔设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
第一引导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板的一个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所述第一板中的所述第一入口孔和所述第一出口孔彼此分隔。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二入口孔和第二出口孔,所述第二流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被引入和排放;以及第三入口孔和第三出口孔,所述第三流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三入口孔和所述第三出口孔被引入和排放,并且
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设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三入口孔和所述第三出口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设置在中间同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第二引导壁,所述第二引导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二板的另一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所述第二板中的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彼此分隔,以及
第三引导壁,所述第三引导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分隔壁延伸到中间,以将所述第二板中的所述第三入口孔和所述第三出口孔彼此分隔。
21.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是通过堆叠多个板而形成的板式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第一板,所述第一板包括第一流体流过的第一流动部;
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包括第二流动部,选自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中的任一者流过所述第二流动部;以及
隔板,所述隔板包括所述第二流动部并且阻挡所述第二流体或所述第三流体在所述板的堆叠方向上的循环,
其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交替地堆叠,并且
堆叠的所述第二板中的一个第二板被所述隔板代替,从而基于所述隔板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能够在一侧中循环,并且使得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三流体能够在另一侧中循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具有:
第一入口孔和第一出口孔,所述第一流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入口孔和所述第一出口孔被引入和排放,以及
第二入口孔和第二出口孔,所述第二流体或所述第三流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被引入和排放。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中,所述第一入口孔和所述第一出口孔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
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设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中,同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中,隔板引导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所述第二入口孔在所述隔板中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出口孔在所述隔板中的位置彼此分隔。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中,第一引导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板的一个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所述第一板中的所述第一入口孔和所述第一出口孔彼此分隔。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热交换器中,第二引导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二板的另一侧壁延伸到中间,以将所述第二板中的所述第二入口孔和所述第二出口孔彼此分隔。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定位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并且
所述第一流体是制冷剂,所述第二流体和所述第三流体中的一者是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剂,另一者是用于冷却马达的冷却剂。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分隔壁具有至少一个分隔壁孔,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孔定位在所述分隔壁的接合到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的表面中。
CN202180049007.0A 2020-07-10 2021-07-09 热交换器 Pending CN1158361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00085035 2020-07-10
KR10-2020-0085035 2020-07-10
KR10-2021-0088959 2021-07-07
KR1020210088959A KR20220007536A (ko) 2020-07-10 2021-07-07 열교환기
PCT/KR2021/008806 WO2022010313A1 (ko) 2020-07-10 2021-07-09 열교환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6186A true CN115836186A (zh) 2023-03-21

Family

ID=79553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9007.0A Pending CN115836186A (zh) 2020-07-10 2021-07-09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4128A1 (zh)
JP (1) JP2023533278A (zh)
CN (1) CN115836186A (zh)
DE (1) DE112021003702T5 (zh)
WO (1) WO20220103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2888A (zh) * 2018-12-13 2020-06-23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FR3107342B1 (fr) * 2019-12-13 2022-09-0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Échangeur de chaleur tri-fluides à plaques
DE102022124354A1 (de) 2022-09-22 2024-03-28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Wärmeübertrager bestehend aus zwei Arten von Platt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04799C2 (sv) * 1995-08-23 1997-04-28 Swep International Ab Trekrets-värmeväxlare
SE532524C2 (sv) * 2008-06-13 2010-02-16 Alfa Laval Corp Ab Värmeväxlarplatta samt värmeväxlarmontage innefattandes fyra plattor
KR101545648B1 (ko) * 2012-12-26 2015-08-19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판형 열교환기
JP6497262B2 (ja) * 2014-10-30 2019-04-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積層型熱交換器
WO2017138145A1 (ja) * 2016-02-12 2017-08-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10313A1 (ko) 2022-01-13
US20230324128A1 (en) 2023-10-12
JP2023533278A (ja) 2023-08-02
DE112021003702T5 (de)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36186A (zh) 热交换器
CN107112612B (zh) 用于电池热管理应用的逆流式热交换器
US9562466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exchanging heat between a first fluid and a second fluid, both having U-circulation
KR101952108B1 (ko) 구조적 코어를 갖는 매니폴드 일체형 인터쿨러
CN103988042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板和配备有这样的板的热交换器
WO2008072730A1 (ja) 複合型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
CN115176120A (zh) 热交换器
KR102173397B1 (ko) 오일쿨러
JP2002147990A (ja) 熱交換器
KR101273440B1 (ko) 열교환기
KR20220007536A (ko) 열교환기
KR101243676B1 (ko) 판형 열교환기
KR20170121756A (ko) 폐열회수용 열교환기 제조방법
KR20210072861A (ko) 적층형 열교환기
KR20090122656A (ko) 판형 열교환기
KR20020061692A (ko) 수냉식 열교환기
US20230003458A1 (en) Three-fluid plate heat exchanger
EP4212812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air cooling
CN220624999U (zh) 换热板片及板式换热器
US20240003638A1 (en) Heat exchanger
JP7433965B2 (ja) 熱交換器
JP6986431B2 (ja) オイルクーラ
KR20030092316A (ko) 오일 쿨러
KR101960786B1 (ko) 차량용 적층형 오일쿨러
WO2023134944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air coo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