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8636B - 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 - Google Patents

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8636B
CN115778636B CN202310045195.0A CN202310045195A CN115778636B CN 115778636 B CN115778636 B CN 115778636B CN 202310045195 A CN202310045195 A CN 202310045195A CN 115778636 B CN115778636 B CN 1157786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leaflet
arms
repair devic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451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78636A (zh
Inventor
潘炳跃
戴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n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n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n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n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451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86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8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8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78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8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该瓣叶修复装置包括:夹持件和收紧结构,用于夹持心脏瓣膜的瓣叶并改变瓣叶的形态,夹持件包括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的第一端弹性连接,两个夹持部的第二端之间被配置为在初始状态下接触,在待夹持状态下具有第一设计距离;两个夹持部的连接处与收紧结构传动连接,使得两个夹持部在第一方向上同步收缩;第一方向为在每个夹持部所在平面内与该夹持部的第一端至夹持部第二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本申请提供的瓣叶修复装置的夹持件能够植入心脏内,改变夹持的瓣叶的形态,起到和外科手术类似的效果,微创作业风险较低,操作较为容易,且术后恢复的难度较小。

Description

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心脏瓣叶修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
背景技术
心脏内都有四个瓣膜,即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
每个瓣膜由至少一个瓣叶组成,瓣叶之间的开合起到打开血液通道和关闭血液通道的作用。当瓣膜发生病变时,容易发生血液反流的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其中,瓣叶脱垂是二尖瓣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变,瓣叶脱垂会使得瓣叶出现帐篷样病变,导致两个瓣叶之间的开合不完全,进而导致血液反流的现象。在二尖瓣外科修复领域,常使用瓣叶切除的方式,来切除多余鼓包(帐篷样)的瓣叶,以达到瓣叶成形的效果,修复瓣叶的形态,进而消除反流的目的。
但是,瓣叶切除手术需要打开心脏进行相关的医疗操作,风险较高,术后恢复的难度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瓣叶切除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的难度也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包括:夹持件和收紧结构,用于夹持心脏瓣膜的瓣叶并改变瓣叶的形态,夹持件包括两个夹持部;
两个夹持部的第一端弹性连接,两个夹持部的第二端之间被配置为在初始状态下接触,在待夹持状态下具有第一设计距离;
两个夹持部的连接处与收紧结构传动连接,使得两个夹持部在第一方向上同步收缩;
第一方向为在每个夹持部所在平面内与该夹持部的第一端至夹持部第二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可选地,两个夹持部的形状相同。
可选地,夹持部包括两个弹性部和两个夹合臂;两个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间隔、第二端相互连接;
一个夹持部的两个夹合臂的第一端与另一夹持部的两个夹合臂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并通过弹性部连接;
收缩状态下每一夹持部的两个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舒张状态下每一夹持部的两个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夹持部还包括两个相互连接且互成第一夹角的连接部;
夹持部中,一个夹合臂的第二端与其中一个连接部远离另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且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反。
可选地,夹持部中,一个夹合臂、两个连接部以及另一个夹合臂连接形成的形状为M状。
可选地,两个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平直部连接,第一平直部位于两个夹合臂之间;
第一平直部与第一方向平行。
可选地,每一夹合臂的第二端与每一连接部通过第二平直部连接;
第二平直部与第一平直部平行。
可选地,收紧结构包括:收紧线和紧线器;
弹性部具有第一穿线孔;两个第一穿线孔的连线与第一方向平行;
收紧线的中间部分穿过两个第一穿线孔,收紧线的两端均穿设于紧线器并与操纵手柄连接。
可选地,瓣叶修复装置还包括:拉线;
两个连接部分别与两个夹合臂的第二端连接形成的两个连接处均具有第二穿线孔;
拉线一一对应穿过第二穿线孔并与操纵手柄连接。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瓣叶修复***,包括: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任一瓣叶修复装置。
可选地,瓣叶修复***还包括:支撑杆、操纵手柄和空心的导管;
瓣叶修复装置的其中一个夹持部的第一平直部与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操纵手柄连接;
至少部分支撑杆位于导管内;
在待夹持状态下,操纵手柄和夹持部分别位于导管的两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瓣叶修复装置的夹持件能够植入心脏内,对心脏瓣膜的多个瓣叶进行夹持,通过收紧结构改变夹持件的形态即可同步改变夹持的瓣叶的形态,例如对瓣叶进行收缩或舒张操作,使得病变的瓣叶局部楔形皱缩成形,消除冗余的瓣叶,修复至原有的正常形态,进而使瓣膜能够正常开合,减少血液反流的风险。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对心脏进行外科手术操作,使用微创介入的方式,把瓣叶修复装置植入心脏,夹持瓣叶,改变病变的瓣叶的形态并使瓣叶保持正常形态,起到和外科手术类似的效果,微创作业风险较低,操作较为容易,且术后恢复的难度较小。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在待夹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瓣叶修复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瓣叶修复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装置的紧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叶修复***中支撑杆、导管和穿线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结构的透视图。
附图标记:
100-瓣叶修复装置;
10-夹持件;
11-夹持部;11a-夹持部11的第一端;11b-夹持部11的第二端;
111-弹性部;1111-第一穿线孔;
112-夹合臂;1121-夹合臂112的第一端;1122-夹合臂112的第二端;
113-连接部;114-第一平直部;115-第二平直部;116-第一夹角;
117-第二夹角;118-第二穿线孔;119-连接柱;1191-螺纹孔;120-齿结构;
20-收紧结构;21-收紧线;22-紧线器;
30-拉线;
200-支撑杆;201-外螺纹;300-导管;400-穿线管;
A-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通过外科手术的手段进行瓣叶修复具体是把心脏停跳,并打开后用刀把多余的瓣叶鼓包切除,再用针线缝合好去处鼓包的瓣叶,起到对瓣叶进行修复的目的。
但是,心脏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外科手术的手段涉及心脏停跳、心脏瓣叶切除缝合等步骤,风险较高,操作难度大,并且术后恢复的难度也较大。
本申请提供的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请参考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瓣叶修复装置100,包括:夹持件10和收紧结构20,用于夹持心脏瓣膜的瓣叶并改变瓣叶的形态,夹持件10包括两个夹持部11。
两个夹持部11的第一端11a弹性连接,两个夹持部11的第二端11b之间被配置为在初始状态下接触,在待夹持状态下具有第一设计距离。
两个夹持部11的连接处与收紧结构20传动连接,使得两个夹持部11在第一方向A上同步收缩。
第一方向A为在每个夹持部11所在平面内与该夹持部11的第一端11a至夹持部11第二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瓣叶修复装置100的夹持件10能够植入心脏内,对心脏瓣膜的多个瓣叶进行夹持,通过收紧结构20改变夹持件10的形态即可同步改变夹持的瓣叶的形态,例如对瓣叶进行收缩或舒张操作,使得病变的瓣叶局部楔形皱缩成形,消除冗余的瓣叶,修复至原有的正常形态,进而使瓣膜能够正常开合,减少血液反流的风险。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对心脏进行外科手术操作,使用微创介入的方式,把瓣叶修复装置100植入心脏,夹持瓣叶,改变病变的瓣叶的形态并使瓣叶保持正常形态,起到和外科手术类似的效果,微创作业风险较低,操作较为容易,且术后恢复的难度较小。
具体地,参考图2,夹持件10的两个夹持部11之间具有弹力,初始状态下夹持件10为闭合状态,两个夹持部11的第二端11b是接触的,甚至是相互挤压的状态,两个夹持部11具有相向的弹性力。在待夹持状态下夹持件10张开,两个夹持部11的第二端11b之间具有第一设计距离,再对瓣叶的病变部分进行夹持即可。夹持住瓣叶的病变部分后,夹持部11可以在收紧结构20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A收缩,进而带动夹持住的瓣叶的病变部分收缩,改变瓣叶的形态,起到修复瓣叶的作用。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瓣叶修复装置100夹持的心脏瓣膜的瓣叶包括二尖瓣的瓣叶。
可选地,可以看做对称的结构,第一方向A与其对称轴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瓣叶的病变部分可能存在鼓包的现象,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瓣叶修复装置100能够将鼓包减弱甚至消除,修复瓣叶的形态,进而保证瓣叶正常开合,血液流向正常。其中,夹持部11夹持的可以是整个瓣叶,也可以是瓣叶的一部分,即病变部分或鼓包部分。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两个夹持部11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夹持部11形状相同,夹持同一瓣叶的病变部分的两侧,使得瓣叶的病变部分两侧受力均匀且同步,便于同步对瓣叶的病变部分进行收缩,进而改变瓣叶的病变部分的形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夹持部11包括两个弹性部111和两个夹合臂112。两个夹合臂112的第一端1121之间具有间隔、第二端1122相互连接。
一个夹持部11的两个夹合臂112的第一端1121与另一夹持部11的两个夹合臂112的第一端1121一一对应并通过弹性部111连接。
收缩状态下每一夹持部11的两个夹合臂112的第一端1121之间的距离,小于舒张状态下每一夹持部11的两个夹合臂112的第一端1121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夹持部11均具有两个夹合臂112,两个夹持部11的两个夹合臂112分别一一对应通过弹性部111连接,弹性部111的两端具有弹力,使得两个夹持部11的对应的夹合臂112之间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张开一定的距离进而夹持瓣叶。两个夹持部11的夹合臂112夹紧瓣叶的病变部分后,夹合臂112之间的间隔减小甚至接触在一起时,能够夹紧瓣叶,使得瓣叶与夹合臂112之间处理相对固定的状态。同一夹持部11的两个夹合臂112的第一端1121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能够在收紧结构20的作用下减小,使得每一夹持部11的尺寸减小,进而能够带动与夹合臂112保持相对固定的瓣叶的病变部分也沿第一方向A收缩,达到修复瓣叶的效果。
参考图2,图2为待夹持状态下的瓣叶修复装置100,也为舒张状态下的瓣叶修复装置100,再参考图4和图5,示出了收缩状态下的瓣叶修复装置100。可以理解的是,瓣叶修复装置100在初始状态下为舒张的并且闭合的,在待夹持状态下为收缩的且可能是微张状态、可能是闭合状态,取决于夹持的瓣叶的厚度,当夹持的瓣叶较薄时,瓣叶修复装置100的两个夹持部11之间可能还是会接触,当夹持的瓣叶较厚时,瓣叶修复装置100的两个夹持部11之间被瓣叶阻隔,不会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夹合臂112的第二端1122间接连接,两个夹合臂112的第二端1122并不是直接连接的。
可选地,夹合臂112的第一端1121位于夹持部11的第一端11a,弹性部111远离夹合臂112的一端位于夹持部11的第二端11b。
可选地,弹性部111为弧形,弹性部1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不同夹持部11的相对应的夹合臂112。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夹持部11还包括两个相互连接且互成第一夹角116的连接部113。
夹持部11中,一个夹合臂112的第二端1122与其中一个连接部113远离另一连接部113的一端连接且具有第二夹角117,第一夹角116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夹角117的开口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117的角度能够在收紧结构20的作用下减小,进而使得每个夹持部11的两个夹合臂112的第一端1121之间的距离减小,起到收缩夹持部11的作用,进而带动瓣叶的病变部分同步收缩。
可选地,第一夹角116的角度与第二夹角117的角度同步变化。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夹持部11中,一个夹合臂112、两个连接部113以及另一个夹合臂112依次连接形成的形状为M状。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5,M状的夹持部11中朝上的夹角即为第一夹角116,朝下的两个夹角即为第二夹角117,当第二夹角117的角度变小时,M状的夹持部11的尺寸变小,逐渐收缩,带动瓣叶的病变部分收缩。M状的夹持部11结构简单,操作较为便利。
可选地,连接部113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收缩的过程中保持不断裂。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一个夹持部11朝向另一夹持部11的表面具有齿结构120,能够在夹持瓣叶时嵌入瓣叶内,进一步提高瓣叶与夹合臂112、连接部113之间的稳定性,减少瓣叶脱离夹合臂112、连接部113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两个连接部113之间通过第一平直部114连接,第一平直部114位于两个夹合臂112之间。
第一平直部114与第一方向A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部113之间的连接处并不是尖锐的,而是平直的,能够避免连接部113的连接处对瓣叶发生刺伤,减少在修复瓣叶过程中对瓣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提高瓣叶修复装置100的安全性。并且,也为连接柱119提供了安装位置,便于夹持件10与支撑杆200之间连接,连接柱119的结构和功能具体可参见后文描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每一夹合臂112的第二端1122与每一连接部113通过第二平直部115连接。
第二平直部115与第一平直部114平行。
与上一实施例中类似的是,夹合臂112与连接部113的连接处也为平直的,能够避免在修复瓣叶过程中对瓣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提高瓣叶修复装置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收紧结构20包括:收紧线21和紧线器22。
弹性部111具有第一穿线孔1111。两个第一穿线孔1111的连线与第一方向A平行。
收紧线21的中间部分穿过两个第一穿线孔1111,收紧线21的两端均穿设于紧线器22并与操纵手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收紧线21的两端都穿设紧线器22内,收紧线21的中间部分穿过两个弹性部111的第一穿线孔1111,当紧线器22对收紧线21进行收紧操作时,能够缩短收紧线21的中间部分的长度,进而带动每个夹持部11的两个夹合臂112之间相互靠近,进而起到收缩的作用。
可选地,参考图7-图9,瓣叶修复***中的收紧线的两端穿过穿线管400,再通过导管导出至操纵手柄。其中,穿线管400的一端位于紧线器22远离夹持件10的一端,当穿线管400内的收紧线21进行收紧作用时,穿线管400能够抵接紧线器22,对紧线器22起到支撑或固定作用,使得收紧线21与紧线器22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收紧线21的两端能够在紧线器22内朝向手柄被收紧,进而使得夹持件10被收缩。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1,其中,收紧线21的两端穿设于紧线器22内,在紧线器22内,收紧线21其实是不可见的,为便于理解,将其设为虚线形式。
可选地,收紧线21的两端具有接口,能够通过另外连接线的形式连接至操纵手柄,连接线穿设于穿线管400内,当夹持和修复完成后,解开连接线和收紧线21,将收紧线21和紧线器22留在心脏内即可,其他结构取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7,瓣叶修复装置100还包括:拉线30。
两个连接部113分别与两个夹合臂112的第二端1122连接形成的两个连接处均具有第二穿线孔118。
拉线30一一对应穿过第二穿线孔118并与操纵手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拉线30位于任一夹持部11的第二端11b通过拉线30操作,能够将初始状态下相互接触的两个夹持部11拉开一定的距离,使得瓣叶修复装置100处于待夹持状态,进而对准需要修复的瓣叶的病变部分进行夹持。第二穿线孔118的数量有两个,拉线30的数量与第二穿线孔118的数量对应,每一拉线30穿过每一第二穿线孔118,当两个拉线30同步拉扯时,能够较为省力地拉开夹持件10。
可选地,本申请提供的瓣叶修复装置100装置可以由镍钛合金等超弹性材料切割定型而成,或由镍钛丝编织而成,外表面再覆有树脂材料制作的膜(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生物相容性好的软性材料,以帮助瓣叶修复装置100快速内皮化。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瓣叶修复***,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瓣叶修复装置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瓣叶修复装置100,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图9,瓣叶修复***还包括:支撑杆200、操纵手柄(图中未示出)和空心的导管300。
瓣叶修复装置100的其中一个夹持部11的第一平直部114与支撑杆20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支撑杆200的另一端与操纵手柄连接。
至少部分支撑杆200位于导管300内。
在待夹持状态下,操纵手柄和夹持部11分别位于导管300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操纵手柄通过支撑杆200控制瓣叶修复装置100,导管300起到运输通道的作用,导管300可事先穿刺进入心脏,在导管300内,支撑杆200支撑着瓣叶修复装置100向心脏输送,瓣叶修复装置100的夹持件10处于收缩状态,即M状的夹持部11处于收缩状态,尺寸较小,配合通道较小的导管300,对患者的穿刺造成的创伤较小,也更容易恢复。操纵手柄始终位于导管300以外,便于医护进行操作。
可选地,操纵手柄还与拉线30传动连接,当瓣叶修复装置100的夹持件10到达需要夹持的瓣叶处时,操纵手柄控制拉线30拉开原本闭合的夹持件10,使得瓣叶修复装置100处于待夹持状态,进而夹持瓣叶所需要修复的部分。
可选地,操纵手柄还与收紧线21传动连接,当夹持件10成功夹持住瓣叶后,操纵手柄通过控制收紧线21收紧,缩短收紧线21的中间部分的长度,使得夹持部11被收缩,进而使得瓣叶被收缩。
可选地,参考图7中的收紧线21,收紧线21上也具有一些倒刺,参考图6,紧线器22内具有两个通孔,分别容纳收紧线的两端,在通孔内,倒刺能够起到限制作用,使得收紧线21的收紧为单向的、不可逆的,难以从收紧状态改为放松状态,即只能使收紧线21被收缩,收紧线21无法朝向夹持件10的方向脱离紧线器22。当收紧线21被收紧到一定程度时,倒刺与通孔配合即可对收紧线21进行固定,进而使得夹持件10保持收缩状态,再将夹持件10与支撑杆200之间拆卸开来,夹持件10留在心脏内,紧线器22和收紧线21也同步留在心脏内,拉线30可抽出。
可选地,参考图8,瓣叶修复装置100的其中一个夹持部11的第一平直部114与支撑杆200的一端可通过螺纹配合可拆卸连接,支撑杆200的一端具有外螺纹201,在第一平直部114的侧面设有连接柱119,连接柱119为四棱柱,连接柱119远离第一平直部114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191,支撑杆200的一端的外螺纹201与螺纹孔1191配合,实现第一平直部114与支撑杆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而且,参考图9,导管300靠近夹持件10的一端内部具有与四棱柱的外表面结构相适应的结构,能够将四棱柱包覆在内,支撑杆200旋转时四棱柱能够限制旋转的方向,避免旋转过程中螺纹柱脱离螺纹孔1191,导致还未设置好夹持件10的形态和位置便使得支撑杆200与夹持件10脱离,影响修复进程。当修复完成后,先将四棱柱与支撑杆200之间脱离,解除支撑杆200与四棱柱之间的限制,再旋转支撑杆200,使得支撑杆脱离螺纹孔1191,进而抽出支撑杆200。
可选地,参考图1,其中一个夹持部11的第一平直部114与支撑杆200连接,支撑杆200能够固定住该夹持部11的位置,另一个夹持部11的第二平直部115上连接有拉线30,操纵手柄能够通过拉线30改变该另一个夹持部11的角度,使得两个夹持部之间处于张开状态。也就是说,与支撑杆200连接的夹持部11、与拉线连接的夹持部11为不同的两个夹持部。
可选地,参考图7和图9,瓣叶修复***中的收紧线的两端穿过穿线管400,再通过导管导出至操纵手柄。
可选地,导管300靠近夹持件10的一端的尺寸较小,只需将连接柱119包覆在内即可,导管300的中间部分尺寸较大,将收紧线21、穿线管400、以及拉线30都收束在导管300的中间部分,布局合理。
应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瓣叶修复装置100的夹持件10能够植入心脏内,对心脏瓣膜的多个瓣叶进行夹持,通过收紧结构20改变夹持件10的形态即可同步改变夹持的瓣叶的形态,例如对瓣叶进行收缩或舒张操作,使得病变的瓣叶成形,修复至原有的正常形态,进而使瓣膜能够正常开合,减少血液反流的风险。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对心脏进行外科手术操作,使用微创介入的方式,把瓣叶修复装置100植入心脏,夹持瓣叶,改变病变的瓣叶的形态并使瓣叶保持正常形态,起到和外科手术类似的效果,微创作业风险较低,操作较为容易,且术后恢复的难度较小。
2、两个夹持部11形状相同,夹持同一瓣叶的病变部分的两侧,使得瓣叶的病变部分两侧受力均匀且同步,便于同步对瓣叶的病变部分进行收缩,进而改变瓣叶的病变部分的形态。
3、每一夹持部11均具有两个夹合臂112,两个夹持部11的两个夹合臂112分别一一对应通过弹性部111连接,弹性部111的两端具有弹力,使得两个夹持部11的对应的夹合臂112之间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张开一定的距离进而夹持瓣叶。两个夹持部11的夹合臂112夹紧瓣叶的病变部分后,夹合臂112之间的间隔减小甚至接触在一起时,能够夹紧瓣叶,使得瓣叶与夹合臂112之间处理相对固定的状态。同一夹持部11的两个夹合臂112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能够在收紧结构20的作用下减小,使得每一夹持部11的尺寸减小,进而能够带动与夹合臂112保持相对固定的瓣叶的病变部分也沿第一方向A收缩,达到修复瓣叶的效果。
4、第一夹角116的角度能够在收紧结构20的作用下减小,进而使得每个夹持部11的两个夹合臂112之间的距离减小,起到收缩夹持部11的作用,进而带动瓣叶的病变部分同步收缩。
5、两个连接部113之间的连接处并不是尖锐的,而是平直的,能够避免连接部113的连接处对瓣叶发生刺伤,减少在修复瓣叶过程中对瓣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提高瓣叶修复装置100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词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示例性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Claims (9)

1.一种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件和收紧结构,用于夹持心脏瓣膜的瓣叶并改变所述瓣叶的形态,所述夹持件包括两个夹持部;
两个所述夹持部的第一端弹性连接,两个所述夹持部的第二端之间被配置为在初始状态下接触,在待夹持状态下具有第一设计距离;
两个所述夹持部的连接处与所述收紧结构传动连接,使得两个所述夹持部在第一方向上同步收缩;
所述第一方向为在每个所述夹持部所在平面内与该所述夹持部的第一端至夹持部第二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形状相同;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弹性部和两个夹合臂;两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间隔、第二端相互连接;
一个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一端与另一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并通过所述弹性部连接;
收缩状态下每一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舒张状态下每一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还包括两个相互连接且互成第一夹角的连接部;
所述夹持部中,一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二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部远离另一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且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中,一个所述夹合臂、两个所述连接部以及另一个所述夹合臂连接形成的形状为M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平直部连接,所述第一平直部位于两个所述夹合臂之间;
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夹合臂的第二端与每一所述连接部通过第二平直部连接;
所述第二平直部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结构包括:收紧线和紧线器;
所述弹性部具有第一穿线孔;两个所述第一穿线孔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所述收紧线的中间部分穿过两个所述第一穿线孔,所述收紧线的两端均穿设于所述紧线器并与操纵手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瓣叶修复装置还包括:拉线;
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夹合臂的第二端连接形成的两个连接处均具有第二穿线孔;
所述拉线一一对应穿过所述第二穿线孔并与操纵手柄连接。
8.一种瓣叶修复***,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瓣叶修复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瓣叶修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杆、操纵手柄和空心的导管;
所述瓣叶修复装置的其中一个所述夹持部的第一平直部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操纵手柄连接;
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导管内;
在待夹持状态下,所述操纵手柄和所述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导管的两端。
CN202310045195.0A 2023-01-30 2023-01-30 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 Active CN1157786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5195.0A CN115778636B (zh) 2023-01-30 2023-01-30 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5195.0A CN115778636B (zh) 2023-01-30 2023-01-30 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8636A CN115778636A (zh) 2023-03-14
CN115778636B true CN115778636B (zh) 2023-05-12

Family

ID=85429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5195.0A Active CN115778636B (zh) 2023-01-30 2023-01-30 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863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0002878D0 (sv) * 2000-08-11 2000-08-11 Kimblad Ola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atrioventricular regurgitation
WO2009129369A1 (en) * 2008-04-16 2009-10-22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Corporation Tissue clip
EP4147675A1 (en) * 2018-01-08 2023-03-15 Medtentia International Ltd Oy Annuloplasty device
CN211381987U (zh) * 2019-07-24 2020-09-01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经导管心脏瓣膜夹合***
AU2020362058A1 (en) * 2019-10-09 2021-12-23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Heart valve sealing devices and delivery devices therefor
US20210401578A1 (en) * 2020-06-24 2021-12-30 Medtronic Vascular, Inc. Liga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eart valve repair
CN215458983U (zh) * 2020-12-30 2022-01-11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闭合装置的离合组件
CN215651790U (zh) * 2021-03-23 2022-01-28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封堵功能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
CN115517815A (zh) * 2021-06-25 2022-12-27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房室瓣瓣膜夹合装置及房室瓣瓣膜夹合***
CN113499169A (zh) * 2021-08-02 2021-10-15 近江(天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
CN113876469B (zh) * 2021-10-12 2023-06-27 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便于推送的二尖瓣修复夹具
CN114129302A (zh) * 2021-11-23 2022-03-04 宁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密封装置的瓣膜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8636A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228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airing a heart valve
US9277994B2 (en) Implantation of repair chords in the heart
EP3799837A1 (en) Implantation of repair chords in the heart
US11357499B2 (en) Apparatus for mitral valve repair and methods thereof
JP4874240B2 (ja) 解剖学的構造用の液密穿刺閉塞装置
JP3712630B2 (ja) 中隔欠損閉鎖装置
JP5386010B2 (ja) 縫合糸アンカー
JP7214634B2 (ja) 外部器具チャネルを有する内視鏡縫合システム
US11712249B2 (en)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ipping device and methods for clipping the LAA
JP2007535997A (ja) 管状中隔オクルーダーの捕捉機構
JPH07502918A (ja) 中隔欠損閉鎖装置
US10905555B2 (en) Medical securing device for securing a cardiac implant device with a securing member
WO2020258909A1 (zh) 用于通过内窥镜的组织夹闭装置
US20230320851A1 (en) Valve clip delivery device
CN115778636B (zh) 瓣叶修复装置和瓣叶修复***
CN116269933B (zh) 瓣膜修复装置及***
CN114099075A (zh) 一种瓣膜返流修复夹具控制结构
KR20190040976A (ko) 조직을 봉합하기 위한 봉합사 전달 장치
US20100274267A1 (en) Medical Clip with Tines,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19109852U (zh) 瓣膜夹合器及***
CN214511236U (zh) 一种新型皮肤伤口缝合保持器
CN215458301U (zh) 肩袖缝合钩
CN220801059U (zh) 一种打结器
CN116785024A (zh) 一种经右胸-右上肺静脉的腱索修复装置
CN116831651A (zh) 一种瓣夹操作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