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4242B -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4242B
CN115724242B CN202211051784.1A CN202211051784A CN115724242B CN 115724242 B CN115724242 B CN 115724242B CN 202211051784 A CN202211051784 A CN 202211051784A CN 115724242 B CN115724242 B CN 1157242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taking
lifting
driving
portal
ta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17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24242A (zh
Inventor
赵迎九
肖强
高翔
王艳琳
邱兆国
刘江浩
曹磊
赵建君
谢文宗
初柳辰
徐桂鹏
黄法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17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242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24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4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24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4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码头卸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所述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包括:通过设置可活动的门架主体、主梁、取料装置、运行小车、推扒清舱装置、清舱装置从而使得门架式链斗卸船机的各个部位均能够协作运动,且实现各个部位的独立运动,从而大大提高了门架式链斗卸船机的卸船效率,且能够在仅需要小范围运动时,仅运动对应的移动单元而无需对整个卸船机进行调节,降低了运行能耗,更加方便快捷,提高灵活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码头卸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背景技术
卸船机是大宗散状物料装卸的执行设备,常见的卸船机形式有桥式抓斗卸船机、链斗卸船机等,链斗卸船机解决了传统的抓斗卸船机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物料撒漏、扬尘等问题,具有突出的环保优势,因而广泛应用于港口散货卸船码头。
然而,传统的链斗卸船机基本采用的是门座式结构,链斗臂在臂架前端固定,通过臂架的旋转和臂架的俯仰来实现链斗臂的移动。这种臂架结构,使得前大梁受力非常大,对整机的机构受力不利。同时在调整链斗臂的位置时,需要回转机构和俯仰机构共同工作来调整,调整较为麻烦,导致整机卸船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链斗卸船机卸船效率低下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卸船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包括:
门架主体,适于沿船长方向相对于码头基础进行移动;
主梁,至少部分的延伸至海侧并位于船舱的相对上方位置,所述主梁与所述门架主体活动连接,并适于相对所述门架主体沿上下方向进行升降;
取料装置,适于挖取物料;所述取料装置包括取料架和取料头,所述取料头活动设置在所述取料架上,所述取料头包括第一取料部和第二取料部,所述第二取料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取料部下侧,所述第一取料部可相对所述取料架升降,所述第二取料部可相对所述第一取料部升降;
运行小车,沿船宽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主梁上,所述取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运行小车上,并适于由所述运行小车带动所述取料装置沿船宽方向运动;
推扒清舱装置,沿船宽方向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的侧部,所述推扒清舱装置适于跟随所述取料装置运动以推扒物料;
清舱装置,沿船长方向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的侧部,所述清舱装置与所述推扒清舱装置相邻设置,所述清舱装置适于在所述运行小车静止和/或运动状态下将物料向靠近所述取料装置的方向聚集;
传送***,设置于所述门架主体与所述主梁上,所述传送***一端与所述取料装置的卸料口对应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码头基础上固定安装的岸边输送机相连通,所述传送***的至少部分区域适于跟随所述主梁沿高度方向进行升降。
可选的,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
第一柔性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驱动件和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连接设置在所述运行小车和所述第一取料部之间,适于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的作用下收紧或放松,并驱动所述第一取料部相对所述运行小车升降;
第二柔性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升降驱动件和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连接设置在所述运行小车和所述第一取料部间,适于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的作用下收紧或放松,并驱动所述第二取料部相对所述第一取料部升降。
可选的,所述取料头包括:
料斗主体,适于挖铲物料;
料斗链,沿高度方向呈环向设置,其外沿上连接设置有若干所述料斗主体;
料斗驱动件,其上连接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料斗链配合设置,所述料斗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并带动所述料斗链沿高度方向旋转。
可选的,所述门架式链斗卸船机还包括:
小车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和驱动装置,所述牵引绳与所述运行小车相连,所述牵引绳具有压紧所述驱动装置的张紧状态及松开所述驱动装置的松弛状态,所述驱动装置适于在所述牵引绳处于所述张紧状态时带动所述牵引绳移动,以适于向所述运行小车提供牵引力。
可选的,所述小车牵引装置还包括: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与所述牵引绳相抵接,所述张紧装置适于调节所述牵引绳在所述张紧状态与所述松弛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和转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所述转动部上缠绕所述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在处于所述张紧状态时压紧所述转动部,所述牵引绳在处于所述松弛状态时松开所述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适于在所述牵引绳处于所述张紧状态时带动所述牵引绳移动。
可选的,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转动杆,可转动地设置在外部结构上,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呈上下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牵引绳相抵接,所述转动杆通过相对于所述外部结构转动来调节所述牵引绳的松紧程度。
可选的,所述张紧装置还包括:张紧驱动部,所述张紧驱动部与所述转动杆连接,适于驱动所述转动杆转动。
可选的,所述转动杆通过铰点与所述外部结构转动连接,所述张紧驱动部驱动所述转动杆沿第一转动方向绕所述铰点转动,以放松所述牵引绳;或者,所述张紧驱动部驱动所述转动杆沿第二转动方向绕所述铰点转动,以张紧所述牵引绳。
可选的,所述运行小车包括:
车架;
车轮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称设置且均与所述车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端均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适于沿第一轨道滚动,以带动所述车架沿所述第一轨道运行。
可选的,所述推扒清舱装置包括:
杆体组件,一端与所述取料装置的侧部转动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取料装置的方向延伸设置;
推扒件,设置在所述杆体组件延伸设置的一侧,所述推扒件至少部分向下延伸设置;
推扒升降结构,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与所述推扒清舱装置之间,所述推扒升降结构的固定端与所述取料装置相连,所述推扒升降结构的活动端与所述推扒清舱装置远离所述取料装置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推扒升降结构的活动端适于相对所述推扒升降结构的固定端进行伸缩运动,从而驱动所述推扒清舱装置至远离所述取料装置的第一展开状态,或者向所述取料装置方向收起的第一收起状态。
可选的,所述清舱装置包括:
安装架,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的活动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结构的活动端转动连接;
螺旋片,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螺旋片转动后适于将物料向靠近所述取料装置方向聚集;
清舱驱动电机,与所述螺旋片动力连接。
可选的,所述清舱装置包括:
第一升降结构,沿所述取料装置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和所述清舱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升降结构的固定端与所述取料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升降结构的活动端与所述清舱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升降结构的活动端适于相对所述第一升降结构的固定端进行伸缩运动;所述第一升降结构的活动端与所述清舱装置靠近所述取料装置的一侧转动连接;
第二升降结构,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和/或所述第一升降结构与所述清舱装置之间,所述第二升降结构的固定端与所述取料装置和/或所述第一升降结构的固定端相连,所述第二升降结构的活动端与所述清舱装置远离所述取料装置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结构的活动端适于相对所述第二升降结构的固定端进行伸缩运动,从而驱动所述清舱装置至远离所述取料装置的展开状态,或者向所述取料装置方向收起的收起状态。
可选的,所述传送***包括:
接料输送单元,适于运输来自船舱的物料;
漏斗组件,适于将物料汇集并卸载至外部;
中间输送单元,适于连续转运物料,所述中间输送单元包括固定输送段和活动输送段,所述固定输送段与所述接料输送单元连通,所述活动输送段与所述漏斗组件连通,所述固定输送段适于受外力驱动与所述活动输送段发生相对转动;
廊道组件,设置在所述中间输送单元的外侧,并与所述中间输送单元的至少部分围合形成密封腔,所述廊道组件至少部分适于随所述固定输送段和所述活动输送段的相对转动发生弯折。
可选的,所述门架式链斗卸船机还包括:
可调配重装置,包括动力结构、配重块、滑轮结构及配重连接绳,所述动力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门架主体上,并与所述运行小车间隔设置;所述动力结构包括可上下往复运动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滑轮结构连接在所述门架主体上,所述配重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取料装置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结构与所述配重块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通过设置门架主体适于沿船长方向相对于码头基础进行移动;主梁适于相对所述门架主体沿上下方向进行升降;取料装置的所述第一取料部可相对所述取料架升降,所述第二取料部可相对所述第一取料部升降;以及运行小车适于带动所述取料装置沿船宽方向运动,使得链斗直线取料;并通过设置推扒清舱装置及螺旋清舱装置,将物料向靠近所述取料装置的方向聚集。从而使得门架式链斗卸船机的各个部位均能够协作运动,且实现各个部位的独立运动,从而大大提高了门架式链斗卸船机的卸船效率,且能够在仅需要小范围运动时,仅运动对应的移动单元而无需对整个卸船机进行调节,降低了运行能耗,更加方便快捷,提高灵活程度。
2.本发明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通过设置车轮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车架可转动地连接,并设置弹性件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实现当所述运行小车的行走轮因受外力而产生跳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可以将所述行走轮向上的运动趋势转化为绕所述车架的转动,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弹性件具有缓冲作用,可以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绕所述车架转动的幅度,从而减小所述行走轮的跳动幅度,实现对所述运行小车的减震作用,防止所述运行小车脱离轨道,从而减轻所述行走轮与所述第一轨道的碰撞,此外,所述弹性件还可以避免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因刚性碰撞而损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通过设置小车牵引装置,并通过设置牵引绳具有压紧所述转动部的张紧状态及松开所述转动部的松弛状态,设置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所述牵引绳处于张紧状态时由所述转动部带动转动,并设置所述张紧装置调节所述牵引绳在所述张紧状态与所述松弛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张紧装置调节所述牵引绳至所述张紧状态时,所述转动部带动所述牵引绳移动,进而牵引所述运行小车运行,而当所述张紧装置调节所述牵引绳至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转动部不能带动所述牵引绳移动,进而不能为所述运行小车提供牵引力,从而实现通过所述张紧装置来调节所述牵引绳是否向所述运行小车提供牵引力,在此过程中,只需通过所述张紧装置调节所述牵引绳的松紧状态即可实现所述牵引绳上的牵引力的有无,操作方便,无需频繁启停所述驱动装置,有利于延长所述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节省成本,且有效提高牵引的稳定性,在遇到浪涌时,随着船舱起伏,所述小车牵引装置能避免将小车方向的力由链斗取料头传递到主结构上,从而起到防浪涌的效果,提高设备整体的安全性。
4.本发明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分别设置第一柔性升降组件和第二柔性升降组件,分别对应升降第一取料部和第二取料部,既可以通过同升同降来实现取料头整体升降,又可以在同升至极限位置后,通过继续调节第二柔性升降组件,进一步使下侧的第二取料部相对上侧第一取料部进行进一步提升,进而有效提高取料装置的升降范围,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链斗臂自身升降范围小,同时浪涌引起的船舱运动的垂直顶升力自链斗臂传递到卸船机结构上,使卸船机结构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卸船机使用环境的缺陷。
5.本发明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通过设置包含调节结构的柔性升降组件,可以通过调节结构承载柔性件并调节柔性件的方向,使取料装置可以通过调节结构或升降驱动件连接取料头,在升降驱动件的驱动力沿柔性件作用在取料头上时,可以呈双重柔性件作用,连接避免柔性件沿单线作用在取料头上时,可能因侧向外力而出现的晃动,保证取料头的升降稳定性。
6.本发明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通过在取料装置和清舱装置之间设置第一升降结构,利用第一升降结构的伸缩作用调节清舱装置与取料装置的相对位置,使得清舱装置在无需工作时远离取料装置的底部取料位置,清舱装置的底部位置与取料装置的底部取料位置的高度落差增大,避免清舱装置在取料装置正常运行时接触到取料装置侧面的部分物料而将物料推散,确保取料装置能够正常取料。
7.本发明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通过廊道组件在对应部分可发生弯折的设置,使得廊道组件整体能够随着中间输送单元的相对转动进行同步位移,在不影响链斗卸船机传送***的正常运行正常取料的前提下,确保中间输送单元始终处于封闭环境下,避免物料在转运时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伴随传送***的升降运动出现撒料、扬尘等环保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链斗卸船机的传送***在转运物料的过程中,物料容易扩散到空气中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缺陷。
8.本发明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取料装置和配重块间隔连接在主梁上,通过滑轮结构与配重连接绳全部平衡或部分平衡取料装置的重力,保证链斗卸船机作业时重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动力结构的动力输出端可向配重块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动力。在取料装置取料时,动力结构的动力输出端向配重块施加向上的动力,取料装置自身的重力与配重块的重力之差加上动力输出端输出的动力即为取料装置与散料接触时的接地力。当配重块的重力与取料装置的重力相当时,取料装置自身的重力与配重块的重力之差为零,动力结构为配重块施加向上的动力,为取料装置提供相应的接地力,保证取料装置的链斗的接触面积和接地力;在卸船机遭遇浪涌时动力结构还可快速反应,迅速调节取料装置的接地力,对取料装置进行有效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门架式链斗卸船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取料装置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取料装置的C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取料装置中第二取料部以及取料头整体相对承载部和取料架的运动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取料装置中第一柔性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取料装置中第二柔性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取料装置的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的取料装置的E-E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取料装置的F-F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推扒清舱装置处于第一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推扒清舱装置处于第一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推扒清舱装置处于第二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推扒清舱装置处于第二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15为推扒清舱装置处于第二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16为推扒清舱装置处于第二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小车***的正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小车***与转动臂架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小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车轮架和车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小车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传送***处于低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传送***处于高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接料输送单元与固定输送段设置位置的侧视图;
图26为本发明遮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第一漏料斗及漏斗裙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皮带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传送***在门架式链斗卸船机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可调配重装置在门架式链斗卸船机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配重连接绳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船舱;4、码头基础;10、门架主体;11、门腿;20、主梁;21、转动臂架;
100、取料装置;101、取料头;1011、料斗主体;1012、料斗链;1013、料斗驱动件;1014、驱动轮;1016、调节滑道;1017、料斗辅助调节轮;1018、第一取料部;1019、第二取料部;102、罩壳;103、取料架;104、第一升降驱动件;105、第一柔性件;106、第一改向滑轮组;107、第二改向滑轮组;108、第三改向滑轮组;109、第四改向滑轮组;110、第二升降驱动件;111、第二柔性件;112、第五改向滑轮组;113、第六改向滑轮组;114、第七改向滑轮组;115、第八改向滑轮组;116、第一导向件;117、第二导向件;118、第九改向滑轮组;
200、清舱装置;201、安装架;202、螺旋片;203、清舱驱动电机;204、支撑组件;205、支撑轮;206、推扒清舱装置;207、推扒件;208、延伸杆;209、推扒升降结构;2091、推扒升降卷轴;2092、推扒连接绳;210、第一升降结构;211、第二升降结构;2111、升降卷轴;2112、清舱连接绳;212、固定铰点;213、活动铰点;
30、运行小车;301、车架;320、车轮架;321、第一连接部;322、第二连接部;323、弹性件;324、第一铰点;325、第二铰点;331、行走轮;332、水平轮;333、反滚轮;341、第一轨道;342、第二轨道;
400、接料输送单元;4001、第一漏料斗;401、漏斗组件;4011、第二漏料斗;402、固定输送段;403、活动输送段;404、廊道组件;4041、固定封闭段;4042、活动封闭段;4043、第一弯折段;4044、漏斗封闭段;4045、第二弯折段;405、遮盖组件;4051、第一覆盖垫;4052、第二覆盖垫;4053、漏斗裙边;406、压辊;407、固定段托辊组件;408、活动段托辊组件;409、多组悬挂托辊;410、皮带;411、皮带张紧装置;4111、张紧油缸;4112、滑动架;4113、滚筒;412、皮带驱动装置;413、欠速开关;
500、小车牵引装置;501、牵引绳;510、驱动装置;511、驱动部;512、转动部;513、减速器;521、转动杆;522、第一张紧轮;523、第二张紧轮;524、张紧驱动部;525、铰点;526、转动铰点;531、第一定滑轮组;532、第二定滑轮组;533、第一改向轮;534、第二改向轮;
700、可调配重装置;701、动力结构;702、配重块;703、滑轮结构;70103、第一导向轮;7032、第二导向轮;7033、第三导向轮;704、配重连接绳;705、卷绕结构;706、卷绕驱动结构;707、连接结构;
800、岸边输送机;801、封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结合图1-图3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包括:
门架主体10,适于沿船长方向相对于码头基础4进行移动;
主梁20,至少部分的延伸至海侧并位于船舱2的相对上方位置,所述主梁20与所述门架主体10活动连接,并适于相对所述门架主体10沿上下方向进行升降;
取料装置100,适于挖取物料;所述取料装置100包括取料架103和取料头101,所述取料头101活动设置在所述取料架103上,所述取料头101包括第一取料部1018和第二取料部1019,所述第二取料部1019设置在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下侧,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可相对所述取料架103升降,所述第二取料部1019可相对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升降;
运行小车30,沿船宽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主梁20上,所述取料装置100设置于所述运行小车30上,并适于由所述运行小车30带动所述取料装置100沿船宽方向运动;
推扒清舱装置206,沿船宽方向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100的侧部,所述推扒清舱装置206适于跟随所述取料装置100运动以推扒物料;
清舱装置200,沿船长方向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100的侧部,所述清舱装置200与所述推扒清舱装置206相邻设置,所述清舱装置200适于在所述运行小车30静止和/或运动状态下将物料向靠近所述取料装置100的方向聚集;
传送***,设置于所述门架主体10与所述主梁20上,所述传送***一端与所述取料装置100的卸料口对应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码头基础4上固定安装的岸边输送机800相连通,所述传送***的至少部分区域适于跟随所述主梁20沿高度方向进行升降。
具体地,所述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包括:门架主体10,所述门架主体10具有门腿11,所述门腿11与码头基础4连接。所述门架主体10还包括主梁20,所述主梁20包括延伸出所述门腿11以外的转动臂架21,所述转动臂架21适于进行俯仰动作,所述运行小车30在所述小车牵引装置的牵引下沿所述转动臂架21上的轨道移动,所述运行小车30上连接有所述取料装置100,所述运行小车30带动所述取料装置100沿所述转动臂架21上的轨道移动,以使所述取料装置100在船宽方向来回运动,卸载船舱2中的物料。其中,所述上方指的是图1中箭头所指的“上”;所述船宽方向指的是图1中箭头所指的“船宽方向”;所述船长方向指的是与图1中的船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即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所述转动臂架21能够转动以将所述主梁20上延伸出所述门腿11以外的部分收起,所述主梁20还包括停靠段,所述停靠段与所述转动臂架21平齐设置,通过将所述运行小车30移动至所述主梁20的停靠段,从而方便所述转动臂架21的转动,所述停靠段具有与所述转动臂架21相连通的轨道。
本发明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通过设置门架主体10适于沿船长方向相对于码头基础4进行移动;主梁20适于相对所述门架主体10沿上下方向进行升降;取料装置100的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可相对所述取料架103升降,所述第二取料部1019可相对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升降;以及运行小车30适于带动所述取料装置100沿船宽方向运动;并通过设置推扒清舱装置206及清舱装置200,将物料向靠近所述取料装置100的方向聚集;从而使得门架式链斗卸船机的各个部位均能够协作运动,且实现各个部位的独立运动,从而大大提高了门架式链斗卸船机的卸船效率,且能够在仅需要小范围运动时,仅运动对应的移动单元而无需对整个卸船机进行调节,降低了运行能耗,更加方便快捷,提高灵活程度。
由于传统的链斗卸船机链斗头与主结构刚性连接,船身起伏时,刚性连接的链斗取料头会将力传递到主结构上,对主结构产生破坏,可靠性不够。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设有三维避浪***,不会将浪涌的力往主结构传递,从而避免了对主结构产生破坏。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的进料方式采用链斗直线进料的方式,避免了传统链斗卸船机依靠链斗臂摆动进料,提高了进料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包括运行小车30,所述运行小车30包括:车架301及车轮架320,车轮架320包括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所述第一连接部3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对称设置且均与所述车架30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2之间通过弹性件32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及所述第二连接部322的下端均设置有行走轮331,所述行走轮331适于沿第一轨道341滚动,以带动所述车架301沿所述第一轨道341运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端指的是沿图17中箭头所指的“下”所在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轨道341为所述运行小车30的运行轨道。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323为弹簧或橡胶或橡胶弹簧等弹性体,弹簧或橡胶弹性力好且价格便宜。
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通过设置车轮架320的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均与所述车架301可转动地连接,并设置弹性件323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实现当所述运行小车30的行走轮331因受外力而产生跳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321或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可以将所述行走轮331向上的运动趋势转化为绕所述车架301的转动,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2之间的弹性件323具有缓冲作用,可以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连接部321或所述第二连接部322绕所述车架301转动的幅度,从而减小所述行走轮331的跳动幅度,实现对所述运行小车30的减震作用,防止所述运行小车30脱离轨道,从而减轻所述行走轮331与所述第一轨道341的碰撞,此外,所述弹性件323还可以避免所述第一连接部3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因刚性碰撞而损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刚性连接的结构,本实施例的车轮架320上的两个行走轮331通过弹性件323间接连接,在发生偏转的过程中,弹性件323可以吸收翻转力矩,避免受力侧的车轮抬起,脱离轨道,减轻车轮与轨道的碰撞。
具体地,所述弹性件323设置于所述车轮架320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部321、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分别与所述车架301铰接,铰接点位于所述弹性件323的相对下方。所述第一连接部321通过所述第一铰点324与所述车架301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22通过所述第二铰点325与所述车架301铰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通过设置弹性件32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2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321、所述第二连接部322与所述车架301的铰接点位于所述弹性件323的相对下方,实现当所述第一连接部321或所述第二连接部322中的一个在绕铰接点向上转动时,可以通过上端的弹性件323将另一个向下压紧,从而减小车轮的跳动幅度,增加运行小车30的平稳性。
需要说明的是,新型链斗卸船机的取料装置100采用二级伸缩结构,结构上分为下部取料头和上部卸料头,两部分都受到钢丝绳的牵引,工作时依靠自身重力自然下垂,而下部取料头可以沿上部卸料头的轨道滑动,上部卸料头可以沿着提升支架上下运动,在受到船底接触力的作用下,下部取料头能够自动向上收缩,避免损坏取料装置,能够不间断的进行取料作业,工作效率高,但在下部取料头向上收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振动,振动传递到与所述取料装置100连接的运行小车30上会对小车的运行平稳性产生影响,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车轮架320上的弹性件323能够有效避免振动的传递,从而保证工作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车轮架320的数量至少为两组,至少两组所述车轮架320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3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沿所述车架3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条轨道,对称设置的至少两组所述车轮架320分别与所述车架301两侧的轨道,以保证所述车架301的平稳。其中,所述宽度方向指的是图17中箭头所指的“宽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车轮架320的数量为四组,所述车架30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车轮架320,进一步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行走轮331与所述第一轨道34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运行小车30还包括:水平轮332,所述水平轮332与所述第一轨道341的侧面滚动接触,所述水平轮332适于绕竖直方向的轴线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表面指的是沿图17中箭头所指的“上”所在方向的表面;所述侧面指的是与所述上表面相邻且与所述第一轨道34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的表面;所述竖直方向指的是图17中箭头所指的“竖直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通过设置水平轮332与所述第一轨道341的侧面滚动接触,实现所述水平轮332与所述行走轮331配合,共同作用在所述第一轨道341相邻的两个表面,增加所述运行小车30沿所述第一轨道341运行的平稳性,同时,在沿所述车架30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对称设置的车轮架320上的所述行走轮331及所述水平轮332的作用下,有效防止所述运行小车30脱轨,保证所述运行小车30工作的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地,所述运行小车30还包括:反滚轮333,所述反滚轮333与所述行走轮33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适于与第二轨道342的下表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二轨道342与所述第一轨道341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轨道341的下方。所述第一轨道341与所述第二轨道342对应设置,当小车***应用在卸船机等设备上时,所述第一轨道341及所述第二轨道342可以是沿卸船机的转动臂架21的延伸方向设置的轨道,以使所述运行小车30沿所述转动臂架21运行,其中,所述转动臂架21的延伸方向即为所述运行小车30的运行方向,所述运行方向指的是沿图19中箭头所指的“运行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当小车***应用在卸船机等设备上时,运行小车30上连接有取料装置100,海浪的作用力通过船舱2作用到取料装置100上,并传递到运行小车30上时,引起小车的晃动,可能会带动运行小车30翻转,影响运行小车30运行的平稳性,本实施例提供的小车***,通过设置反滚轮333与所述第二轨道342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反滚轮333带动车架301沿所述第二轨道342运行,进一步保证了所述运行小车30沿运行方向运行的稳定性,并且所述反滚轮333、所述行走轮331及所述水平轮332共同作用,使得所述运行小车30的受力更加稳定,保证小车***不会发生倾覆。
具体地,所述运行小车30还包括:小车牵引装置500,所述小车牵引装置500与所述车架301连接,适于牵引所述运行小车30沿运行方向移动。
具体地,所述小车牵引装置500包括:滑轮组件;牵引绳501,绕过所述滑轮组件连接在运行小车30的沿运行方向的两侧,适于向所述运行小车30提供牵引力;驱动装置510,包括驱动部511和转动部512,所述驱动部511驱动所述转动部512转动,所述转动部512上缠绕所述牵引绳501,所述牵引绳501具有压紧所述转动部512的张紧状态及松开所述转动部512的松弛状态,所述转动部512适于在所述牵引绳501处于所述张紧状态时带动所述牵引绳501移动;张紧装置,与所述牵引绳501相抵接,所述张紧装置适于调节所述牵引绳501在所述张紧状态与所述松弛状态之间切换。
运行小车沿所述运行方向移动,所述运行小车30的沿运行方向的两侧指的是所述运行小车30朝向所述运行方向的两端的两个侧面;所述牵引绳501缠绕在所述转动部512上,当所述牵引绳501处于所述张紧状态时,所述牵引绳501绷紧并压紧所述转动部512,所述转动部512与所述牵引绳50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述转动部512带动所述牵引绳501移动,实现对所述运行小车30的牵引,而当牵引绳501处于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牵引绳501与所述转动部512之间无相互作用力,所述转动部512不能带动所述牵引绳501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运行小车30运行过程中遇到阻碍造成所述运行小车30不能继续移动时,若所述牵引绳501仍对所述运行小车30有牵引力,则所述牵引绳501可能会由于长时间处于拉伸状态而断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在所述运行小车30停止运行时去掉所述牵引绳501对所述运行小车30的牵引力,现有技术中通过驱动装置的电机的启停来控制所述牵引绳501中牵引力的有无,但是电机频繁启停使得牵引的稳定性较差,而且严重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其中,运行小车30可以是卸船机上的小车,所述运行小车30上连接有取料装置100,所述运行小车30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可以是所述取料装置100在挖料过程中遇到的较难挖取的物料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小车牵引装置,通过设置牵引绳501具有压紧所述转动部512的张紧状态及松开所述转动部512的松弛状态,设置所述驱动部511驱动所述转动部512转动,所述牵引绳501处于张紧状态时由所述转动部512带动转动,并设置所述张紧装置调节所述牵引绳501在所述张紧状态与所述松弛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张紧装置调节所述牵引绳501至所述张紧状态时,所述转动部512带动所述牵引绳501移动,进而牵引所述运行小车30运行,而当所述张紧装置调节所述牵引绳501至所述松弛状态时,所述转动部512不能带动所述牵引绳501移动,进而不能为所述运行小车30提供牵引力,从而实现通过所述张紧装置来调节所述牵引绳501是否向所述运行小车30提供牵引力,在此过程中,只需通过所述张紧装置调节所述牵引绳501的松紧状态即可实现所述牵引绳501上的牵引力的有无,操作方便,无需频繁启停所述驱动装置510,有利于延长所述驱动装置510的使用寿命,节省成本,且有效提高牵引的稳定性,在遇到浪涌时,随着船舱起伏,所述小车牵引装置能避免将小车方向的力由链斗取料头传递到主结构上,从而起到防浪涌的效果,提高设备整体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511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转动部512之间设置有减速器513,所述转动部512安装在固定支座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减速器513连接至所述转动部512上,可以实现对所述转动部512的转动速度的调节,驱动电机和减速器513应用广泛、可靠性高,且操作灵活。
优选地,所述牵引绳501为钢丝绳,钢丝绳结构牢固,稳定可靠。
具体地,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转动杆521,可转动地设置在外部结构上,所述转动杆521的两端呈上下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牵引绳501相抵接,所述转动杆521通过相对于所述外部结构转动来调节所述牵引绳501的松紧程度。当所述小车牵引装置为卸船机的小车牵引装置时,所述运行小车30沿卸船机的转动臂架21上的轨道运行,所述外部结构为所述转动臂架21上的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小车牵引装置,通过设置所述转动杆52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牵引绳501相抵接,实现所述转动杆521的两端与所述牵引绳501的支撑,通过所述转动杆521相对于所述外部结构转动,可以调节所述转动杆521对所述牵引绳501的撑紧程度,从而可以调节所述牵引绳501的松紧程度,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具体地,所述转动杆521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张紧轮522、第二张紧轮523,所述第一张紧轮522位于所述第二张紧轮523的相对上方,所述第一张紧轮522及所述第二张紧轮523上绕过所述牵引绳501。所述牵引绳501位于所述第一张紧轮522及所述第二张紧轮523的滑槽中,摩擦力小,并且可以防止所述牵引绳501脱出,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张紧装置还包括:张紧驱动部524,所述张紧驱动部524与所述转动杆521连接,适于驱动所述转动杆521转动。通过所述张紧驱动部524驱动所述转动杆521转动,操作方便且自动化程度高。
优选地,所述张紧驱动部524为伸缩机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张紧驱动部524为液压缸,通过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的伸出或缩回驱动所述转动杆521朝不同的方向转动,伸缩油缸较为常见,结构可靠且操作简单;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张紧驱动部524也可以是电动推杆,通过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来驱动所述转动杆521朝不同的方向转动,电动推杆操作灵活、成本低。
具体地,小车牵引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与所述运行小车30对应设置,适于检测所述运行小车30的启停,并在检测到所述运行小车30停止时控制所述张紧驱动部524动作,以切换所述牵引绳501到所述松弛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运行小车30停止时,为避免牵引绳501长时间处于过度拉伸状态,需要将所述牵引绳501切换到所述松弛状态,以保证所述牵引绳501不再随着所述转动部512的转动而移动,从而去掉所述牵引绳501中的牵引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小车牵引装置,通过设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运行小车30的启停,并在检测到所述运行小车30停止时控制所述张紧驱动部524动作,进一步保证所述牵引绳501能够及时切换到所述松弛状态,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保护所述牵引绳501不被拉断。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为位移传感器,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所述运行小车30的位置,从而判断出所述运行小车30是否停止,位移传感器应用广泛,可靠性高。
具体地,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第一定滑轮组531和第二定滑轮组532,分别设置在所述运行小车30的运行方向的两端,适于固定所述牵引绳501的位置并改变所述牵引绳501的方向。所述第一定滑轮组531和第二定滑轮组532可以固定在转动臂架21或主梁20等固定结构上;所述第一定滑轮组531和第二定滑轮组532设置在所述运行小车30的运行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运行小车30在所述牵引绳501的牵引下在所述第一定滑轮组531与所述第二定滑轮组532之间来回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滑轮组531包括两个相邻的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组53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定滑轮,以支撑所述牵引绳501,并对所述牵引绳501进行改向。
具体地,所述滑轮组件还包括:
第一改向轮533,设置于所述第一张紧轮522与所述第二定滑轮组532之间,所述牵引绳501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组531、所述第一改向轮533、所述第一张紧轮522及所述第二定滑轮组532后缠绕在所述转动部512上;
第二改向轮534,设置于所述第二张紧轮523远离所述驱动装置510的一侧,所述牵引绳501依次绕过所述转动部512、所述第二改向轮534、所述第二张紧轮523后与所述运行小车3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小车牵引装置中的牵引绳501为钢丝绳,所述牵引绳50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运行小车30的运行方向侧的车架上,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组531、所述第一改向轮533、所述第一张紧轮522、第二定滑轮组532、所述转动部512、所述第二改向轮534、所述第二张紧轮523后,再连接到所述运行小车30运行方向的另一侧车架上,以牵引所述运行小车30沿所述运行方向运行。在所述运行小车30运行过程中,位于其前进方向的所述牵引绳501受到拉力。
具体地,所述转动杆521通过铰点525与所述外部结构转动连接,所述张紧驱动部524驱动所述转动杆521沿第一转动方向绕所述铰点525转动,以放松所述牵引绳501;或者,所述张紧驱动部524驱动所述转动杆521沿第二转动方向绕所述铰点525转动,以张紧所述牵引绳50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张紧驱动部524与所述转动杆521上的转动铰点526可转动地连接,可选地,所述转动铰点526设置在所述铰点525的下方,则当所述张紧驱动部524的伸缩杆伸出,驱动所述转动杆521绕所述铰点525顺时针转动,所述牵引绳501被放松,切换至所述松弛状态;而当所述张紧驱动部524的伸缩杆缩回,驱动所述转动杆521绕所述铰点525逆时针转动,所述牵引绳501被拉紧,切换至所述张紧状态。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所述转动铰点526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铰点525的上方,当所述张紧驱动部524的伸缩杆缩回,驱动所述转动杆521绕所述铰点525顺时针转动,所述牵引绳501被放松,切换至所述松弛状态;而当所述张紧驱动部524的伸缩杆伸出,驱动所述转动杆521绕所述铰点525逆时针转动,所述牵引绳501被拉紧,切换至所述张紧状态。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当所述小车牵引装置应用在卸船机上时,所述外部结构为卸船机的转动臂架21。
具体地,所述转动部512选择性地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以通过所述牵引绳501向所述运行小车30提供不同方向的牵引力。通过设置所述转动部512既可以顺时针转动又可以逆时针转动,实现仅通过改变所述转动部512的转动方向即可改变所述牵引绳501对所述运行小车30的牵引力的方向,从而实现改变所述运行小车30的运行方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工作效率高。
具体地,所述转动部512为摩擦筒,所述摩擦筒适于在所述牵引绳501处于张紧状态时向所述牵引绳501提供摩擦力。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摩擦筒采用特殊材料制造,钢丝绳缠绕在所述摩擦筒上,当钢丝绳处于张紧状体时,所述摩擦筒受到钢丝绳的压力,摩擦筒与钢丝绳之间会产生摩擦力,从而通过摩擦筒的转动带动钢丝绳运动;当钢丝绳处于松弛状态时,由于钢丝绳对摩擦筒的压力为0,摩擦筒与钢丝绳之间不产生摩擦力,从而摩擦筒空转,钢丝绳不运动。摩擦筒起到缠绕钢丝绳的作用,并不进行收放钢丝绳。
以小车牵引装置应用在卸船机上为例,对所述小车牵引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正常工作情况下,所述运行小车30带动所述取料装置100在船宽方向来回运动进行取料作业,当所述运行小车30前进方向受到阻碍停止运动时,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感应到所述运行小车30的运动停止,进而控制所述张紧装置动作,调整所述牵引绳501的张紧程度,使得所述牵引绳501切换为松弛状态,所述牵引绳501与所述转动部512不产生摩擦力,所述转动部512空转,所述牵引绳501上无牵引力,无法对所述运行小车30进行牵引运动;当所述张紧装置恢复正常工作姿态时,所述牵引绳501被拉紧,所述转动部512依靠与所述牵引绳501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所述牵引绳501移动,从而牵引所述运行小车30运动。其中,所述张紧装置恢复正常工作姿态的过程可以是依靠人工控制,也可以是设置用于检测所述运行小车30受到的阻碍是否被清除的第二检测装置,当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阻碍被清除时,控制所述张紧装置恢复正常工作姿态,以重新张紧所述牵引绳501。
现有技术中链斗卸船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链斗主结构较大,只能在舱口正下方挖取物料,无法伸入货船的舱口围板下方的一些角落位置卸取物料,使得物料不能完整地清理干净,导致使用链斗卸船机卸船之后需要额外的清舱工序进行清理,清舱量较大,费时费力。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包括:取料装置100、推扒清舱装置206、推扒升降结构209等。
取料装置100,适于挖取物料。
推扒清舱装置206,沿取料装置100的运动方向设置在取料装置100的侧部。
具体地,推扒清舱装置206沿取料装置100的运动方向设置,当取料装置100横移运动利用链斗进行取料时,推扒清舱装置206随取料装置100同步运动,并且伸入货船的舱口围板下方的一些角落位置卸取物料,从而在同步运动过程中将角落位置的物料清理干净。
推扒清舱装置206包括:杆体组件和推扒件207。
杆体组件,一端与取料装置100的侧部转动连接,另一端朝远离取料装置100的方向延伸设置。
推扒件207,设置在杆体组件延伸设置的一侧,推扒件207至少部分向下延伸设置。
具体地,杆体组件作为延长部分伸入货船的舱口围板下方的一些角落位置,利用推扒件207向下延伸设置的部分,在推扒清舱装置206整体随取料装置100同步运动过程中将一些角落位置的物料扒出,从而达到卸取物料的目的。
推扒升降结构209,设置在取料装置100与推扒清舱装置206之间,推扒升降结构209的固定端与取料装置100相连,推扒升降结构209的活动端与推扒清舱装置206远离取料装置100的一侧转动连接,推扒升降结构209的活动端适于相对推扒升降结构209的固定端进行伸缩运动,从而驱动推扒清舱装置206至远离取料装置100的第一展开状态,或者向取料装置100方向收起的第一收起状态。
具体地,由于在货船的舱口围板下方的物料所处的位置高低不一,利用推扒升降结构209驱动推扒清舱装置206转动至合适的高度位置,从而在推扒清舱装置206整体随取料装置100同步运动过程中,将不同位置的物料扒出,确保卸取物料的完整性。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取料装置100无法伸入货船的舱口围板下方的一些角落位置卸取物料,使得物料不能完整地清理干净的缺陷。
进一步地,利用推扒升降结构209的伸缩作用调节推扒清舱装置206与取料装置100的相对位置,使得推扒清舱装置206在无需工作时远离取料装置100的底部取料位置,推扒清舱装置206的底部位置与取料装置100的底部取料位置的高度落差增大,避免推扒清舱装置206在取料装置100正常运行时接触到取料装置100侧面的部分物料而将物料推散,确保取料装置100能够正常取料。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就推扒升降结构209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能够完成伸缩作用即可,推扒升降结构209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是伸缩油缸、卷轴钢索等。
在本实施例中取料装置100包括:取料头101和第一柔性升降组件、第二柔性升降组件。
具体地,运行小车30下端设置有车轮可以与外部结构的轨道配合,沿其长度方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运行小车30的中部设置有开孔,可以容纳部分取料头101通过。
取料头101设置在运行小车上,适于沿高度方向运动,包括第一取料部1018和第二取料部1019,其中,第二取料部1019设置在第一取料部1018下侧,且顶端嵌套设置在第一取料部1018内侧。具体地,在第二取料部1019和第一取料部1018内侧,设置有若干料斗主体1011、料斗驱动件1013、料斗链1012。
料斗驱动件1013设置在取料头101整体结构的上侧,具体为驱动电机,在本实施例中,料斗驱动件1013设置有四组,呈四方排布,其中部内侧设置有驱动轮1014,可以在四个料斗驱动件1013的作用下转动,这样设置有效增大了驱动轮1014的驱动动力。
料斗链1012沿高度方向呈不规则环状,与驱动轮1014啮合设置,可以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沿高度方向转动。
料斗主体1011呈斗状,与料斗链1012连接的一侧为平端,另一端为铲端,呈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铲端呈倾斜弧面设置。在料斗链1012转动过程中,沿转动方向,料斗链1012朝向下方运动的一侧,其上的料斗主体1011开口向下,并在取料头101整体结构的下端转为水平运动,实现对下方物料的挖取,而料斗主体1011沿料斗链1012转至朝向上方运动的一侧,料斗主体1011的开口转为向上,实现对物料的提取。
此外,所述取料头101还包括:调节滑道1016、料斗辅助驱动件和料斗辅助调节轮1017。
调节滑道1016朝向所述料斗链1012所成环形结构内部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滑道1016沿竖直方向设置,料斗辅助驱动件具体为驱动电机配合齿轮结构,驱动料斗辅助调节轮1017的轮轴设置在所述调节滑道1016上,与所述调节滑道1016活动连接,其外缘并与料斗链1012啮合设置,可以在所述料斗辅助驱动件的作用下,沿所述调节滑道1016运动,适于收紧或放松所述料斗链1012。
通过设置调节滑道1016和料斗辅助调节轮1017,由于调节滑道1016朝向所述料斗链1012所成环形结构内部延伸设置,其上的料斗辅助调节轮1017在设置于料斗链1012所成环形结构内时,在沿调节滑道1016朝向外侧移动时可以张紧料斗链1012,避免第一取料部1018和第二取料部1019相向运动过程中,料斗链1012的松弛,而在调节滑道1016朝向内侧移动时可以舒张料斗链1012,保证第一取料部1018和第二取料部1019向背运行时料斗链1012的稳定,进一步地,料斗辅助调节轮1017在设置于料斗链1012所成环形结构外时,同理。
进一步地,料斗链1012在中部呈弯折设置,料斗辅助调节轮1017设置在第二取料部1019内,且在料斗链1012所成环形结构外,在本实施例中还有固定设置的第二取料部1019上的辅助轮配合,辅助轮与料斗辅助调节轮1017相邻,且设置在料斗链1012内,这样设置避免料斗链1012的沿竖直方向的运行受到料斗辅助调节轮1017运动的干涉,进一步保证料斗链1012的稳定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取料头101外侧还设置有罩壳102,罩壳102呈筒状设置,上端延伸至运行小车,下端设置在取料头101下端的上侧。
通过设置罩壳102,且其下端设置在取料头101下端的上侧,一方面将取料头101包裹住,防止工作中物料外溢,另一方面,两者端部存在高度差,可以将取料头101的下端露出,实现对下方物料的正常输送。
罩壳102包括: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上部壳体设置在第一取料部1018外侧,其上设置有第一导向件116和第二导向件117,下部壳体设置在第二取料部1019外侧,与第二导向件117活动连接,下部壳体的下端设置在料斗链1012的底端上侧。
第一柔性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驱动件104、第一柔性件105。第二柔性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升降驱动件110、第二柔性件111。
其中第一升降驱动件104和第二升降驱动件110均为带有驱动电机的卷筒,这样设置可以以单一的驱动件驱动多组滑轮组同步运动,提高调节驱动的同步性,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升降驱动件104或第二升降驱动件110也可以为驱动电机。
第一柔性件105和第二柔性件111在本实施例中为绳件,具体为金属材质,如钢缆等,也可以为索件。
第一柔性件105连接设置在运行小车和第一取料部1018之间,适于在第一升降驱动件104的作用下收紧或放松,并驱动第一取料部1018相对运行小车升降。同时,第二柔性件111连接设置在运行小车和第二取料部1019之间,可以在第二升降驱动件110的作用下收紧或放松,并驱动第二取料部1019相对第一取料部1018升降。
柔性件和升降驱动件的配合设置,既可以通过收紧或放松绳件实现取料头101相对所述运行小车升降,还可以在取料头101受到浪涌引起的船舱运动的垂直顶升力时,通过柔性件吸收冲击,实现沿高度方向的浮动,避免将外力传递至运行小车或承载取料装置100的主体结构。
进一步地,分别设置第一柔性升降组件和第二柔性升降组件,分别对应升降第一取料部1018和第二取料部1019,既可以通过同升同降来实现取料头101整体升降,又可以在同升至极限位置后,通过继续调节第二柔性升降组件,进一步使下侧的第二取料部1019相对上侧第一取料部1018进行进一步提升,进而有效提高取料装置100的升降范围,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链斗臂自身升降范围小,同时浪涌引起的船舱运动的垂直顶升力自链斗臂传递到卸船机结构上,使卸船机结构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卸船机使用环境的缺陷。
第一柔性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结构,第二柔性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结构。第一调节结构沿周向设有第一柔性件105,第二调节结构沿周向设有第二柔性件111,第一调节结构适于承载第一柔性件105并调节第一柔性件105的走向,第二调节结构适于承载第二柔性件111并调节第二柔性件111的走向。
通过设置包含调节结构的柔性升降组件,可以通过调节结构承载柔性件并调节柔性件的方向,使取料装置100可以通过调节结构或升降驱动件连接取料头101,在升降驱动件的驱动力沿柔性件作用在取料头101上时,可以呈双重柔性件作用,连接避免柔性件沿单线作用在取料头101上时,可能因侧向外力而出现的晃动,保证取料头101的升降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驱动件104设置在运行小车上,第一调节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取料部1018上,第二升降驱动件110设置在运行小车上,第一调节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取料部1019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升降驱动件104可以设置在取料头101上,第一调节结构可以不设置在第一取料部1018上,第二升降驱动件110设置在第二取料部1019上,第二调节结构可以不设置在第二取料部1019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驱动件104和第二升降驱动件110均设置在运行小车上,第一柔性件105端部与第一升降驱动件104连接,第二柔性件111端部与第二升降驱动件110连接。
第一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改向滑轮组106,第一改向滑轮组106设置在第一取料部1018上,包括沿轴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改向滑轮件,第一柔性件105绕设在各个第一改向滑轮件上,适于驱动第一取料部1018的升降;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五改向滑轮组112,第五改向滑轮组112设置在第二取料部1019上,包括沿轴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五改向滑轮件,第二柔性件111绕设在各个第五改向滑轮件上,适于驱动第二取料部1019的升降。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改向滑轮件或第五改向滑轮件可以仅设置一个或两个。
取料装置100还包括取料架103,取料架103设置在运行小车上侧,体为方框状,便于设置第一调节结构和第二调节结构,取料架103分别与第一柔性升降组件和第二柔性升降组件连接设置,可以容纳取料头101,取料头101在升降过程中会进入取料架103中,第一取料部1018朝向取料架103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导向件116,取料架103与第一导向件116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朝向所述第二取料部1019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导向件117,所述第二取料部1019与所述第二导向件117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116和第二导向件117为滑轮件,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导轨和滑块等。
第一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二改向滑轮组107,第二改向滑轮组107设置在取料架103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改向滑轮件,第二改向滑轮件与第一改向滑轮件对应设置,各个第一改向滑轮件和第二改向滑轮件沿第一柔性件105绕设路径一一交错设置。
第二调节结构还包括第六改向滑轮组113和第九改向滑轮组118,第六改向滑轮组113设置在取料架103中部,第二改向滑轮组107沿轴向设置有一个第六改向滑轮件,也可以设置多个,第六改向滑轮件与第五改向滑轮件对应设置。
第九改向滑轮组118设置在第一取料部1018上,沿轴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九改向滑轮件,第二柔性件111绕设在第五改向滑轮组112上,两侧分别与第九改向滑轮件和第六改向滑轮件环绕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九改向滑轮组118可以不设置,仅通过第六改向滑轮组113与第五改向滑轮组112配合。
通过设置第一改向滑轮件和第二改向轮滑件沿所述第一柔性件105绕设路径一一交错设置,这样设置,提高两者间绳件的交错密度,进而提高第一改向滑轮组106合第二改向滑轮组107的连接紧密性,保证取料架103对第一取料部1018的承载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存在有单组内第一改向滑轮件的数量少于第二改向轮滑件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差值为一,以第一柔性升降组件为例,这样设置使第一柔性件105自第一改向滑轮件和第二改向滑轮件间绕行后,自第二改向滑轮件伸至运行小车上,两者间第一柔性件105延伸长度固定,提高第一柔性件105固定的一端以及连接第一升降驱动件104的一端的工作稳定性,第二柔性升降组件同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结构包括两组第一改向滑轮组106和两组第二改向滑轮组107,且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第一改向滑轮组106和第二改向滑轮组107间距相等,其中两组第一改向滑轮组106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两组第二改向滑轮组107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第二调节结构包括两组第五改向滑轮组112和两组第九改向滑轮组118,且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第五改向滑轮组112和第九改向滑轮组118间距相等,两组第五改向滑轮组112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两组第九改向滑轮组118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
这样设置避免取料头101侧向不平衡受力,提高了取料头101相对取料架103升降的稳定性。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改向滑轮组106、第二改向滑轮组107、第九改向滑轮组118、第五改向滑轮组112可以设置多组。
第一调节结构还包括连接设置在运行小车上的第三改向滑轮组108和第四改向滑轮组109,第一柔性件105一端设置在第三改向滑轮组108上,第四改向滑轮组109与第一升降驱动件104相邻设置。第二调节结构还包括连接设置在运行小车上的第七改向滑轮组114和第八改向滑轮组115,第二柔性件111一端设置在第七改向滑轮组114上,第八改向滑轮组115与第二升降驱动件110相邻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改向滑轮组108和第四改向滑轮组109分设在取料头101的两侧,第七改向滑轮组114和第八改向滑轮组115同样分设在取料头10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改向滑轮组109与第一升降驱动件104齐平设置,第八改向滑轮组115与第二升降驱动件110齐平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四改向滑轮组109可以与第一升降驱动件104间隔设置并存在有高度差,第八改向滑轮组115可以与第二升降驱动件110间隔设置并存在有高度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三改向滑轮组108和第七改向滑轮组114可以不设置,第一柔性件105和第二柔性件111均直接连接在运行小车上,作为另一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四改向滑轮组109和第八改向滑轮组115可以不设置,自第三改向滑轮组108或第九改向滑轮组118一侧的第一柔性件105或第二柔性件111,直接与第一升降驱动件104或第二升降驱动件110连接。
通过设置第三改向滑轮组108,一方面通过滑轮组连接运行小车,由于绳件与滑轮为滑动或滚动连接,可以有效调节绳件拉应力对第三改向滑轮组108设置位置的影响,避免应力对连接位置处的损坏,另一方面第三改向滑轮组108与第一柔性件105的端部连接,一端呈稳定状态,仅需另一侧的第一升降驱动件104对第一柔性件105的收放进行调解,避免两端同设第一升降驱动件104,需要两端同启同停同速,而带来的调节困难的问题出现。
此外,由于第一改向滑轮件和第二改向轮件,均与运行小车存在高度差,而第一升降驱动件104与第一柔性件105的端部连接,需要承接来自第一改向滑轮件和所述第二改向轮件一侧的第一柔性件105,通过设置与第一升降驱动件104相邻的第四改向滑轮组109,两者呈齐平设置或高度差较小,使第一升降驱动件104可以驱动同一高度的第一柔性件105进行伸缩,保证了第一升降驱动件104对第一柔性件105驱动的稳定性。第七改向滑轮组114和第八改向滑轮组115同理。
进一步地,沿所述取料头101一侧,第三改向滑轮组108和第七改向滑轮组114,与第二改向滑轮组107和第一改向滑轮组106沿同一竖直方向设置,其各自沿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紧邻设置,也可以沿同一位置设置;沿取料头101另一侧,第四改向滑轮组109和第八改向滑轮组115,与另一组第二改向滑轮组107和另一组第一改向滑轮组106沿同一竖直方向设置,其各自沿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紧邻设置,也可以沿同一位置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三改向滑轮组108和第七改向滑轮组114,与相邻的第二改向滑轮组107和第一改向滑轮组106,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间隔设置;或,第四改向滑轮组109和第八改向滑轮组115,与相邻的第二改向滑轮组107和第一改向滑轮组106,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间隔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杆体组件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延伸杆208,延伸杆208的一端分别与取料装置100的侧部铰接,延伸杆208的另一端分别与推扒件207铰接。
具体地,以延伸杆208的数量为两根时为例,此时取料装置100的侧部两铰接位置之间部分结构、两根延伸杆208以及推扒件207共同组成一套四连杆机构,在四连杆机构的传动作用下,四连杆机构处于不同的形态时,推扒件207在不同的位置总是保持与取料装置100的侧部两铰接位置连线平行的姿态,也即推扒件207始终向下延伸设置,从而在适应货船的舱口围板下方的一些角落位置不同物料堆放环境的同时,提高物料扒取物料的效率。
进一步地,当设置平行设置多根延伸杆208时,由于杆件自身占据一定体积,多根延伸杆208需要沿高度方向在空间上错开布置,以便于所有根延伸杆208彼此平行地完成收起操作。
进一步地,当设置平行设置多根延伸杆208时,由于杆件自身占据一定体积,多根延伸杆208需要沿高度方向在空间上错开布置,以便于所有根延伸杆208彼此平行地完成收起操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推扒件207为多个,沿延伸杆208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具体地,设置多个推扒件207,在随取料装置100同步运动过程中多个推扒件207同时扒取物料,进一步提高物料扒取物料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推扒清舱装置206沿取料装置100的运动方向设置在取料装置100的两侧。
具体地,由于货船的舱口围板一般位于货船两侧,且为取料装置100运动方向的两端,在取料装置100运动靠近一侧围板时,靠近该侧的推扒清舱装置206在推扒升降结构209的作用下落下至第一展开状态,并且在取料装置100进一步运动的过程中伸入围板下方的一些角落位置,完成后续的卸取物料的操作,相应的,在取料装置100运动靠近另一侧围板时,靠近该侧的推扒清舱装置206同理进行操作,从而将两侧围板下方的一些角落位置的物料完整卸取出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推扒升降结构209包括:推扒升降卷轴2091和推扒连接绳2092。
推扒升降卷轴2091,与取料装置100相连,推扒升降卷轴2091与推扒卷轴驱动电机动力连接;
推扒连接绳2092,一端绕设在推扒升降卷轴2091上,另一端与推扒清舱装置206远离取料装置100的一侧相连。
具体地,推扒升降卷轴2091作为推扒升降结构209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取料装置100上,在推扒卷轴驱动电机对推扒升降卷轴2091的驱动作用下,推扒升降卷轴2091旋转将推扒连接绳2092卷绕在推扒升降卷轴2091的外壁或者释放推扒连接绳2092,使得推扒连接绳2092缩短或伸长,从而使得与推扒连接绳2092相连的推扒清舱装置206在展开第一状态和第一收起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取料***还包括:清舱装置200、第一升降结构210等。
清舱装置200,设置在取料装置100的另一侧部,清舱装置200与推扒清舱装置206相邻设置,清舱装置200适于将物料向靠近取料装置100方向聚集。
具体地,取料装置100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四个侧壁,推扒清舱装置206沿取料装置100的运动方向设置,也即推扒清舱装置206设置在取料装置100运动方向对应的侧壁上,清舱装置200与推扒清舱装置206相邻设置,也即设置在取料装置100另外两个侧壁上,清舱装置200与取料装置100的运动方向垂直设置,在取料装置100的运动过程中,清舱装置200将物料向靠近取料装置100方向聚集。
进一步地,清舱装置200处于第二展开状态时,此时清舱装置200上设置的收集装置将对其向下映射范围内的物料进行收集,将物料聚集在靠近取料装置100底部取料链斗的位置,便于取料链斗完成取料操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就清舱装置200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能够完成对物料的聚集操作即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清舱装置200上设置有利用链轮链条传动的刮板,刮板运动作用在物料上将物料靠近取料装置100收集,从而完成对物料的聚集操作;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清舱装置200上设置受外力驱动的螺旋片,螺旋片运动作用在物料上将物料靠近取料装置100收集,从而完成对物料的聚集操作。
第一升降结构210,沿取料装置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取料装置100和清舱装置200之间,第一升降结构210的固定端与取料装置100相连,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与清舱装置200相连,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适于相对第一升降结构210的固定端进行伸缩运动。
具体地,通过在取料装置100和清舱装置200之间设置第一升降结构210,利用第一升降结构210的伸缩作用调节清舱装置200与取料装置100的相对位置,使得清舱装置200在无需工作时远离取料装置100的底部取料位置,清舱装置200的底部位置与取料装置100的底部取料位置的高度落差增大,避免清舱装置200在取料装置100正常运行时接触到取料装置100侧面的部分物料而将物料推散,确保取料装置100能够正常取料。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与清舱装置200靠近取料装置100的一侧转动连接;取料***还包括第二升降结构211,设置在取料装置100和/或第一升降结构210与清舱装置200之间,第二升降结构211的固定端与取料装置100和/或第一升降结构210的固定端相连,第二升降结构211的活动端与清舱装置200远离取料装置100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二升降结构211的活动端适于相对第二升降结构211的固定端进行伸缩运动,从而驱动清舱装置200至远离取料装置100的第二展开状态,或者向取料装置100方向收起的第二收起状态。
具体地,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与清舱装置200靠近取料装置100的一侧转动连接,当第二升降结构211的产生伸缩作用时,调节清舱装置200与取料装置100绕转动连接处发生转动,清舱装置200向上转动从而由第二展开状态切换至第二收起状态。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升降结构210的固定端与取料装置100固定连接,因此在保证第二升降结构211的固定端处于固定状态的方案中,可以将第二升降结构211的固定端与取料装置100相连,或者将第二升降结构211的固定端与第一升降结构210的固定端相连,能够保证第二升降结构211的固定端处于固定状态即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就第一升降结构210和第二升降结构211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能够完成伸缩作用即可,第一升降结构210和第二升降结构211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是伸缩油缸、卷轴钢索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清舱装置200设置在取料装置100上相对的两侧。
具体地,取料装置100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四个侧壁,清舱装置200设置在取料装置10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实现对取料装置100相应两侧物料的进行收集操作,提高物料清舱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在取料装置100的一侧并排设置有两个清舱装置200。
具体地,在取料装置100的一个侧壁上并排设置两个清舱装置200,同时工作实现物料的进行收集操作,提高物料清舱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第一升降结构210为伸缩油缸,伸缩油缸的固定端通过固定铰点212与取料装置100铰接,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通过活动铰点213与清舱装置200靠近取料装置100的一侧铰接。
具体地,在一个清舱装置200的安装结构里,取料装置10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两个固定铰点212,在两个位置对伸缩油缸的固定端进行铰接固定,保证伸缩油缸的固定端固定位置的稳定性;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通过活动铰点213与清舱装置200靠近取料装置100的一侧铰接,通过活动铰点213实现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与清舱装置200靠近取料装置100一侧的转动连接,从而保证清舱装置200在第二展开状态和第二收起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第二升降结构211包括:升降卷轴2111、清舱连接绳2112和驱动电机。
升降卷轴2111,与取料装置100和/或第一升降结构210的固定端相连,升降卷轴2111与卷轴驱动电机动力连接。
清舱连接绳2112,一端绕设在升降卷轴2111上,另一端与清舱装置200远离取料装置100的一侧相连。
具体地,升降卷轴2111作为第二升降结构211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取料装置100或者第一升降结构210的固定端上,在卷轴驱动电机对升降卷轴2111的驱动作用下,升降卷轴2111旋转将清舱连接绳2112卷绕在升降卷轴2111的外壁或者释放清舱连接绳2112,使得清舱连接绳2112缩短或伸长,从而使得与清舱连接绳2112相连的清舱装置200在第二展开状态和第二收起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清舱装置200包括:安装架201、螺旋片202、清舱驱动电机203等。
安装架201,一端与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升降结构211的活动端转动连接。
螺旋片202,转动连接在安装架201上,螺旋片202转动后适于将物料向靠近取料装置100方向聚集。
清舱驱动电机203,与螺旋片202动力连接。
具体地,螺旋片202在清舱驱动电机203的驱动作用下对物料进行推动,物料沿着螺旋片202螺旋线延伸方向运动,在合理的清舱驱动电机203转向设定下,将将物料靠近取料装置100进行收集,从而实现清舱操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清舱装置200还包括与安装架201相连的支撑组件204,支撑组件204的最底部高度位置不低于螺旋片202的最底部高度位置。
具体地,清舱装置200放下后,支撑组件204在物料顶部或船舱底部形成支撑作用,当地形起伏,支撑组件204一直紧贴下层面,带动清舱装置200随地形起伏,使得清舱装置200可以适应不同的舱底环境,也便于与主取料装置进行移动。同时,支撑组件204的最底部高度位置稍微低于螺旋片202的最底部高度位置,最大程度保证螺旋片202的清舱效率的同时,避免螺旋片202工作时与舱底壁板发生干涉而损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支撑组件204包括支撑轮205,支撑轮205沿取料装置100的运动方向设置。
具体地,清舱装置放下后,通过设置支撑轮205,使得支撑轮205在物料顶部或船舱底部滚动,提高清舱装置200运动的流畅性。同时,针对取料装置100以及清舱装置200在取料装置100不同侧壁的不同设置方式,支撑轮205沿取料装置100的运动方向设置,使得支撑轮205适于沿取料装置100的运动方向滚动,从而便于清舱装置200与取料装置100进行同步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还包括传送***,如图23-图29所示,具体地,所述传送***可以包括:接料输送单元400、漏斗组件401、中间输送单元、廊道组件404等。
接料输送单元400,适于运输来自船舱的物料。
具体地,取料装置100适于在船舱至取出物料并将物料提升一定高度位置至接料输送单元400上,接料输送单元400适于运输来自取料装置100提取的物料。
漏斗组件401,适于将物料汇集并卸载至外部。例如,漏斗组件401将物料汇集并卸载至后续的岸边输送机800进行转运。
中间输送单元,适于连续转运物料,中间输送单元包括固定输送段402和活动输送段403,固定输送段402与接料输送单元400连通,活动输送段403与漏斗组件401连通,固定输送段402适于受外力驱动与活动输送段403发生相对转动。
具体地,中间输送单元设置在接料输送单元400和漏斗组件401之间进行物料在例如卸船机一类的卸料机上进行转运,漏斗组件401在卸船机上位置固定,在卸船机的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实现完整取料操作,固定输送段402在升降运动过程中与卸船机升降端相对固定,并进行同步升降动作,活动输送段403随固定输送段402升降动作形成不同的角度位置,从而适应卸船机升降端的不同高度位置。
进一步的,中间输送单元内部设置有一整条连续的皮带机,在皮带机中部设置有活动转接组件,便于固定输送段402和活动输送段403进行相对转动。
廊道组件404,设置在中间输送单元的外侧,并与中间输送单元围合形成密封腔,廊道组件404至少部分适于随固定输送段402和活动输送段403的相对转动发生弯折。
具体地,廊道组件404与中间输送单元的至少部分围合形成密封腔,中间输送单元内部设置的皮带机完全置于密封腔内,并且通过廊道组件404在对应部分可发生弯折的设置,使得廊道组件404整体能够随着中间输送单元的相对转动进行同步位移,在不影响链斗卸船机传送***的正常运行正常取料的前提下,确保中间输送单元始终处于封闭环境下,避免物料在转运时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伴随传送***的升降运动出现撒料、扬尘等环保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链斗卸船机的传送***在转运物料的过程中,物料容易扩散到空气中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缺陷。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廊道组件404包括:固定封闭段4041、活动封闭段4042、第一弯折段4043等。
固定封闭段4041,设置在固定输送段402的外侧。
活动封闭段4042,设置在活动输送段403的外侧。
第一弯折段4043,连接在固定封闭段4041和活动封闭段4042之间,第一弯折段4043适于随固定输送段402和活动输送段403的相对转动发生弯折。
具体地,通过设置固定封闭段4041和活动封闭段4042,分别对中间输送单元的固定输送段402和活动输送段403进行密封防护,避免物料在转运时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出现撒料、扬尘等环保问题。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弯折段4043便于固定封闭段4041和活动封闭段4042随固定输送段402和活动输送段403的相对转动进行同步位移,确保廊道组件404在位移过程中保持密封性。
进一步的,第一弯折段4043为波浪形封挡,可在四个维度上进行伸缩,具体为图23视角下的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廊道组件404还包括:漏斗封闭段4044和第二弯折段4045。
漏斗封闭段4044,设置在活动输送段403与漏斗组件401连通处的上部,漏斗封闭段4044与漏斗组件401围合形成密封腔。
第二弯折段4045,连接在活动封闭段4042和漏斗封闭段4044之间,第二弯折段4045适于随活动输送段403的运动发生弯折。
具体地,由于漏斗组件401上部为敞口结构,用于接收来自中间输送单元活动输送段403末端的物料,在活动输送段403与漏斗组件401连通处的上部设置漏斗封闭段4044,在漏斗封闭段4044与漏斗组件401的上部敞口结构围合形成密封腔,从而对活动输送段403末端进入漏斗组件401的物料进行密封防护,避免物料在转运时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出现撒料、扬尘等环保问题。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二弯折段4045便于活动封闭段4042和漏斗封闭段4044随第二弯折段4045与活动输送段403的运动进行同步位移,确保廊道组件404在位移过程中保持密封性。
进一步的,第二弯折段4045为波浪形封挡,可在四个维度上进行伸缩,具体为图23视角下的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接料输送单元400的延伸方向与固定输送段402的延伸方向呈角度设置。
具体地,通过接料输送单元400的延伸方向与固定输送段402的延伸方向呈角度设置,物料沿接料输送单元400的延伸方向直线传输至边缘后掉落至固定输送段402上,实现将从取料装置导出的物料经由接料输送单元400转移至固定输送段402上,保证了输送过程的平稳性,且输送过程中无阻碍部件,避免了物料堵塞和洒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整机故障率、提高环保效果。
接料输送单元400上连通有第一漏料斗4001,第一漏料斗4001设置于固定输送段402的相对上方并适于沿长度方向相对固定输送段402运动,固定封闭段4041顶部设置有遮盖组件405,第一漏料斗4001适于穿过遮盖组件405并使第一漏料斗4001的出料口位于密封腔内。
第一漏料斗4001在沿长度方向相对固定输送段402运动时,遮盖组件405与第一漏料斗4001的接触部位保持动态密封。
具体地,通过在廊道组件404的固定封闭段4041顶部上方设置遮盖组件405,使第一漏料斗4001在沿长度方向相对固定输送段402运动时,遮盖组件405与第一漏料斗4001的接触部位保持动态密封,从而保证散料能够经由第一漏料斗4001顺利掉落在固定输送段402的皮带机上,避免散料从遮盖组件405与第一漏料斗4001的接触部位撒出,在不影响链斗卸船机传送***的正常运行正常取料的前提下,解决散料从第一漏料斗4001转运到固定输送段402的过程中的扬尘问题,进一步克服物料容易扩散到空气中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缺陷。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遮盖组件405包括:第一覆盖垫4051和第二覆盖垫4052。
第一覆盖垫4051,一端与固定封闭段4041沿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直接或间接相连接,另一端朝向固定封闭段4041沿宽度方向的第二侧延伸。
第二覆盖垫4052,一端与固定封闭段4041沿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直接或间接相连接,另一端朝向固定封闭段4041沿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延伸。
在遮盖组件405与第一漏料斗4001的非接触部位,第一覆盖垫4051与第二覆盖垫4052层叠设置。
具体地,第一覆盖垫4051与第二覆盖垫4052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放置,且在非工作状态下,即在遮盖组件405与第一漏料斗4001不接触时,受重力的作用使得两条覆盖垫相互叠加,从而与固定封闭段4041围合形成密封腔,使密封腔始终保持相对封闭的环境,避免撒料和扬尘。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遮盖组件405与第一漏料斗4001的接触部位,第一漏料斗4001能够将两侧的覆盖垫的自由端顶起,从而避免覆盖垫对第一漏料斗4001的干涉,方便卸料。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遮盖组件405还包括漏斗裙边4053,漏斗裙边4053环绕第一漏料斗4001设置,且漏斗裙边4053适于遮盖遮盖组件405和第一漏料斗4001的接触部位。
具体地,漏斗裙边4053环绕第一漏料斗4001设置,且漏斗裙边4053适于遮盖遮盖组件405和第一漏料斗4001的接触部位,从而在接触部位外侧形成一层裙边,保证第一漏料斗4001在移动过程中,遮盖组件405和第一漏料斗4001的接触部位的上方始终有漏斗裙边4053进行遮盖,使得散料在传输过程中始终处于封闭环境,保证散料不外泄。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漏斗裙边4053可以为环绕第一漏料斗4001一周设置的橡胶垫。利用橡胶垫的柔性,在橡胶垫自然下垂的状态下,能够保证漏斗裙边4053与第一覆盖垫4051、第二覆盖垫4052的贴合效果,使得散料在传输过程中始终处于封闭环境,有效减少散料的外泄问题。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漏斗组件401上设置有第二漏料斗4011。
封闭式链斗卸船机传送***还包括岸边输送机800,设置在第二漏料斗4011的相对下方并沿长度方向延伸,岸边输送机800的外侧设置有封闭组件801,封闭组件801与岸边输送机800围合形成密封腔,第二漏料斗4011适于穿过封闭组件801并使第二漏料斗4011的出料口位于密封腔内。
具体地,在封闭组件801的整体结构可设置为廊道组件404上的固定封闭段4041以及遮盖组件405类似的封闭结构,从而解决散料从第二漏料斗4011转运到岸边输送机800的过程中的扬尘问题,进一步克服物料容易扩散到空气中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缺陷。
进一步的,物料从漏斗组件401上部的敞口结构漏斗组件401内部的翻板斗体内,斗体内的分料器由推杆进行控制,使物料通过两个第二漏料斗4011落入对应的岸边输送机80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中间输送单元包括:压辊406、固定段托辊组件407、活动段托辊组件408、多组悬挂托辊409、皮带410等。
固定段托辊组件407和活动段托辊组件408,分别位于压辊406两侧并适于沿压辊406发生相对转动。
多组悬挂托辊409,连接在固定段托辊组件407和活动段托辊组件408之间,并适于随固定段托辊组件407和活动段托辊组件408的相对转动调整发布弧度。
皮带410,绕设在固定段托辊组件407、多组悬挂托辊409以及活动段托辊组件408的外侧形成闭环。
具体地,以压辊406为转动中心,多组悬挂托辊409跟随活动段托辊组件408的倾斜角度调整相应的位置,从而适应活动段托辊组件408也即活动输送段403随固定段托辊组件407也即固定输送段402升降动作,形成不同的角度位置,从而适应卸船机升降端的不同高度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中间输送单元还包括:皮带张紧装置411、皮带驱动装置412和欠速开关413。
皮带张紧装置411,与皮带410贴合设置,皮带张紧装置411适于张紧皮带410;和/或皮带驱动装置412,与皮带410贴合设置,皮带驱动装置412适于带动皮带410运动;和/或欠速开关413,与皮带410贴合设置,欠速开关413适于调节皮带410的运行速度。
具体地,中间输送单元也即皮带机靠近接料输送单元400的一端为固定的欠速开关413,靠近漏斗组件401的一端为可移动的皮带张紧装置411,皮带410以欠速开关413为起点,通过固定段托辊组件407、多组悬挂托辊409以及活动段托辊组件408到达皮带张紧装置,再经过皮带驱动装置412绕回欠速开关413,形成闭环。
进一步的,皮带张紧装置411根据中间输送单元上活动输送段403的倾斜角度不同,通过张紧油缸4111的驱动作用滑动架滑动滑动架4112,自行调节滑动架4112的位置,进而驱动滑动架4112上设置的滚筒4113,由于滚筒4113与皮带410紧密贴合设置,从而使得皮带410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可选的,取料装置100与接料输送单元400连通并适于沿主梁20的长度方向运动,固定输送段402沿长度方向设置在主梁20上并适于随主梁20同步运动。
具体地,取料装置100与接料输送单元400连通使得物料落入接料输送单元400中,进一步落入固定输送段402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还包括动力结构701和可调配重装置700,动力结构701固定连接在所述门架主体10上,并与所述运行小车30间隔设置;所述动力结构701包括可上下往复运动的动力输出端;可调配重装置700包括配重块702、滑轮结构703及配重连接绳704,所述配重块702与所述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滑轮结构703连接在所述门架主体10上,所述配重连接绳704的一端与所述取料装置100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结构703与所述配重块702连接。
取料装置100适于挖取物料,运行小车30可带动取料装置100沿主梁20移动,实现主梁20长度方向上的取料;取料装置100和配重块702间隔连接在主梁20上,通过滑轮结构703与配重连接绳704全部平衡或部分平衡取料装置100的重力,保证链斗卸船机作业时重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动力结构701的动力输出端可向配重块702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动力。在取料装置100取料时,动力结构701的动力输出端向配重块702施加向上的动力,取料装置100自身的重力与配重块702的重力之差加上动力输出端输出的动力即为取料装置100与散料接触时的接地力。当配重块702的重力与取料装置100的重力相当时,取料装置100自身的重力与配重块702的重力之差为零,动力结构701为配重块702施加向上的动力,为取料装置100提供相应的接地力,保证取料装置100的链斗的接触面积和接地力。在卸船机遭遇浪涌时动力结构701还可快速反应,迅速调节取料装置100的接地力,对取料装置100进行有效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结构701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梁20上,所述配重块702通过所述动力输出端连接在所述主梁20上。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出端位于动力结构701的上方,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配重块702连接在动力输出端的顶部。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所述动力输出端位于动力结构701的下方,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配重块702连接在动力输出端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可调配重装置700还包括连接结构707,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梁20上,所述动力结构701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结构707上。连接结构707可以为框形结构,连接结构707可连接在主梁20的底部,动力结构701设置在框形结构的内部,并固定连接在框形结构的框底,所述动力输出端位于动力结构701的上方,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配重块可在动力结构701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优选地,连接结构707的顶部与主梁20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结构701具有四组,所述主梁2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横梁,所述连接结构707连接在两根所述横梁之间,四组所述动力结构701的所述动力输出端呈两组分别间隔连接在所述配重块702的两侧。
具体地实施方式中,主梁20包括固定主梁和转动主梁,转动主梁的一端与固定主梁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动主梁可在取料结束后向上转动以收起。运行小车30可移动地连接在转动主梁上,固定主梁可移动地连接在门腿11上,动力结构701和配重块702连接在固定主梁上。优选地,动力结构701和配重块702连接在固定主梁上远离转动主梁的一端。每根横梁均包括转动主梁上的转动段和固定主梁上的固定段。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结构701为液压缸。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结构703包括第一导向轮70103,连接在所述门架主体10上,并位于所述配重块702的上方,所述配重连接绳704的一端与所述取料装置100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70103与所述配重块702连接。配重连接绳704通过第一导向轮70103从配重块702的顶端向配重块702施加向上的拉力,且第一导向轮70103为定滑轮,可较好的平衡取料装置100和配重块702的重力。具体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轮70103可设置在配重块702的斜上方,对配重块702施加倾斜向上的拉力;第一导向轮70103也可设置在配重块702的正上方,可对配重块702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结构703还包括第二导向轮7032,连接在所述运行小车30上,并位于所述取料装置100的上方;所述配重连接绳704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导向轮7032和所述第一导向轮70103与所述配重块702连接。配重连接绳704通过第二导向轮7032从运行小车30的顶端向取料装置100施加向上的拉力,且第二导向轮7032为定滑轮,可较好的平衡取料装置100和配重块702的重力。第二导向轮7032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根配重连接绳704与取料装置100的两侧的连接处的正上方,配重连接绳704与取料装置100的连接处可位于取料装置100的两侧的中间位置;第二导向轮7032也可以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取料装置100的正上方的四个角,配重连接绳704与取料装置100的四个连接处分别位于取料装置100的四个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运行小车30包括取料架103,所述第二导向轮7032连接在所述取料架103的顶部。保证第二导向轮7032可始终处于高于取料装置100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结构703还包括第三导向轮7033,连接在所述运行小车30上靠近所述配重块702的一侧。可使得配重连接绳704处于拉紧状态,也可弥补第一导向轮70103和第二导向轮7032之间的高度差。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调配重装置700还包括卷绕结构705和卷绕驱动结构706,卷绕结构705固定连接在所述门架主体10上;所述卷绕结构705包括卷绕轴,所述配重连接绳704卷绕在所述卷绕轴上;卷绕驱动结构706固定连接在所述门架主体10或所述运行小车30上;且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卷绕轴连接。进一步地,卷绕结构705固定连接在主梁20上,并位于配重块702的上方。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调配重装置700还包括卷绕结构705和卷绕驱动结构706,卷绕结构705固定连接在所述运行小车30上;所述卷绕结构705包括卷绕轴,所述配重连接绳704卷绕在所述卷绕轴上;卷绕驱动结构706固定连接在所述门架主体10或所述运行小车30上;且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卷绕轴连接。
当运行小车30沿着主梁20向靠近配重块702的方向移动并带动取料装置100移动时,卷绕驱动结构706的动力输出端正向旋转,带动卷绕轴正向旋转,配重连接绳704向卷绕轴缠绕收纳,卷绕结构705外部的配重连接绳704缩短以拉紧配重连接绳704;当运行小车30沿着主梁20向远离配重块702的方向移动并带动取料装置100移动时,卷绕驱动结构706的动力输出端反向旋转,带动卷绕轴反向旋转,配重连接绳704从卷绕轴上旋转散开,卷绕结构705外部的配重连接绳704伸长以减轻配重连接绳704受到的额外拉力。卷绕结构705在卷绕驱动结构706的驱动下可随着运行小车30的移动调整配重连接绳704的长度,保证配重连接绳704保持在拉紧的工作状态。优选地,卷绕结构705可以为卷筒,卷绕驱动结构706可以为旋转电机。
进一步的,连接结构707的顶部与主梁20的底部固定连接,卷绕结构705和卷绕驱动结构706均固定连接在主梁20的顶部,并位于连接结构707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连接绳704为钢丝绳。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架主体(10),适于沿船长方向相对于码头基础(4)进行移动;
主梁(20),至少部分的延伸至海侧并位于船舱(2)的相对上方位置,所述主梁(20)与所述门架主体(10)活动连接,并适于相对所述门架主体(10)沿上下方向进行升降;
取料装置(100),适于挖取物料;所述取料装置(100)包括取料架(103)和取料头(101),所述取料头(101)活动设置在所述取料架(103)上,所述取料头(101)包括第一取料部(1018)和第二取料部(1019),所述第二取料部(1019)设置在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下侧,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可相对所述取料架(103)升降,所述第二取料部(1019)可相对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升降;
运行小车(30),沿船宽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主梁(20)上,所述取料装置(100)设置于所述运行小车(30)上,并适于由所述运行小车(30)带动所述取料装置(100)沿船宽方向运动;
推扒清舱装置(206),沿船宽方向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100)的侧部,所述推扒清舱装置(206)适于跟随所述取料装置(100)运动以推扒物料;
清舱装置(200),沿船长方向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100)的侧部,所述清舱装置(200)与所述推扒清舱装置(206)相邻设置,所述清舱装置(200)适于在所述运行小车(30)静止和/或运动状态下将物料向靠近所述取料装置(100)的方向聚集;
传送***,设置于所述门架主体(10)与所述主梁(20)上,所述传送***一端与所述取料装置(100)的卸料口对应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码头基础(4)上固定安装的岸边输送机(800)相连通,所述传送***的至少部分区域适于跟随所述主梁(20)沿高度方向进行升降;
所述取料装置(100)还包括:
第一柔性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驱动件(104)和第一柔性件(105),所述第一柔性件(105)连接设置在所述运行小车(30)和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之间,适于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104)的作用下收紧或放松,并驱动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相对所述运行小车(30)升降;
第二柔性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升降驱动件(110)和第二柔性件(111),所述第一柔性件(105)连接设置在所述运行小车(30)和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间,适于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110)的作用下收紧或放松,并驱动所述第二取料部(1019)相对所述第一取料部(1018)升降;
所述取料头(101)包括:
料斗主体(1011),适于挖铲物料;
料斗链(1012),沿高度方向呈环向设置,其外沿上连接设置有若干所述料斗主体(1011);
料斗驱动件(1013),其上连接设置有驱动轮(1014),所述驱动轮(1014)与所述料斗链(1012)配合设置,所述料斗驱动件(1013)适于驱动所述驱动轮(1014)转动,并带动所述料斗链(1012)沿高度方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小车牵引装置(500),包括牵引绳(501)和驱动装置(510),所述牵引绳(501)与所述运行小车(30)相连,所述牵引绳(501)具有压紧所述驱动装置(510)的张紧状态及松开所述驱动装置(510)的松弛状态,所述驱动装置(510)适于在所述牵引绳(501)处于所述张紧状态时带动所述牵引绳(501)移动,以适于向所述运行小车(30)提供牵引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牵引装置(500)还包括: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与所述牵引绳(501)相抵接,所述张紧装置适于调节所述牵引绳(501)在所述张紧状态与所述松弛状态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510)包括:驱动部(511)和转动部(512),所述驱动部(511)驱动所述转动部(512)转动,所述转动部(512)上缠绕所述牵引绳(501),所述牵引绳(501)在处于所述张紧状态时压紧所述转动部(512),所述牵引绳(501)在处于所述松弛状态时松开所述转动部(512),所述转动部(512)适于在所述牵引绳(501)处于所述张紧状态时带动所述牵引绳(501)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转动杆(521),可转动地设置在外部结构上,所述转动杆(521)的两端呈上下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牵引绳(501)相抵接,所述转动杆(521)通过相对于所述外部结构转动来调节所述牵引绳(501)的松紧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还包括:张紧驱动部(524),所述张紧驱动部(524)与所述转动杆(521)连接,适于驱动所述转动杆(52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521)通过铰点(525)与所述外部结构转动连接,所述张紧驱动部(524)驱动所述转动杆(521)沿第一转动方向绕所述铰点(525)转动,以放松所述牵引绳(501);或者,所述张紧驱动部(524)驱动所述转动杆(521)沿第二转动方向绕所述铰点(525)转动,以张紧所述牵引绳(5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小车(30)包括:
车架(301);
车轮架(320),包括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所述第一连接部(3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对称设置且均与所述车架(30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2)之间通过弹性件(32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及所述第二连接部(322)的下端均设置有行走轮(331),所述行走轮(331)适于沿第一轨道(341)滚动,以带动所述车架(301)沿所述第一轨道(341)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扒清舱装置(206)包括:
杆体组件,一端与所述取料装置(100)的侧部转动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取料装置(100)的方向延伸设置;
推扒件(207),设置在所述杆体组件延伸设置的一侧,所述推扒件(207)至少部分向下延伸设置;
推扒升降结构(209),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100)与所述推扒清舱装置(206)之间,所述推扒升降结构(209)的固定端与所述取料装置(100)相连,所述推扒升降结构(209)的活动端与所述推扒清舱装置(206)远离所述取料装置(100)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推扒升降结构(209)的活动端适于相对所述推扒升降结构(209)的固定端进行伸缩运动,从而驱动所述推扒清舱装置(206)至远离所述取料装置(100)的第一展开状态,或者向所述取料装置(100)方向收起的第一收起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舱装置(200)包括:
第一升降结构(210),沿所述取料装置(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100)和所述清舱装置(200)之间,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10)的固定端与所述取料装置(100)相连,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与所述清舱装置(200)相连,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适于相对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10)的固定端进行伸缩运动;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与所述清舱装置(200)靠近所述取料装置(100)的一侧转动连接;
第二升降结构(211),设置在所述取料装置(100)和/或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10)与所述清舱装置(200)之间,所述第二升降结构(211)的固定端与所述取料装置(100)和/或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10)的固定端相连,所述第二升降结构(211)的活动端与所述清舱装置(200)远离所述取料装置(100)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结构(211)的活动端适于相对所述第二升降结构(211)的固定端进行伸缩运动,从而驱动所述清舱装置(200)至远离所述取料装置(100)的展开状态,或者向所述取料装置(100)方向收起的收起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舱装置(200)包括:
安装架(201),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10)的活动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结构(211)的活动端转动连接;
螺旋片(202),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201)上,所述螺旋片(202)转动后适于将物料向靠近所述取料装置(100)方向聚集;
清舱驱动电机(203),与所述螺旋片(202)动力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包括:
接料输送单元(400),适于运输来自船舱的物料;
漏斗组件(401),适于将物料汇集并卸载至外部;
中间输送单元,适于连续转运物料,所述中间输送单元包括固定输送段(402)和活动输送段(403),所述固定输送段(402)与所述接料输送单元(400)连通,所述活动输送段(403)与所述漏斗组件(401)连通,所述固定输送段(402)适于受外力驱动与所述活动输送段(403)发生相对转动;
廊道组件(404),设置在所述中间输送单元的外侧,并与所述中间输送单元的至少部分围合形成密封腔,所述廊道组件(404)至少部分适于随所述固定输送段(402)和所述活动输送段(403)的相对转动发生弯折。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架式链斗卸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调配重装置(700),包括动力结构(701)、配重块(702)、滑轮结构(703)及配重连接绳(704),所述动力结构(701)固定连接在所述门架主体(10)上,并与所述运行小车(30)间隔设置; 所述动力结构(701)包括可上下往复运动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配重块(702)与所述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滑轮结构(703)连接在所述门架主体(10)上,所述配重连接绳(704)的一端与所述取料装置(100)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结构(703)与所述配重块(702)连接。
CN202211051784.1A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Active CN1157242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1784.1A CN115724242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1784.1A CN115724242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4242A CN115724242A (zh) 2023-03-03
CN115724242B true CN115724242B (zh) 2024-05-28

Family

ID=85292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1784.1A Active CN115724242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2424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13422A1 (de) * 2011-09-15 2013-03-21 Takraf Gmbh Grabkopf für einen kontinuierlichen Schiffsentlader
CN106800195A (zh) * 2017-03-28 2017-06-06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侧卸船的连续卸船机及卸船方法
CN208561039U (zh) * 2018-07-20 2019-03-01 李建强 一种卸船机接料板升降保护装置
CN110194381A (zh) * 2019-04-04 2019-09-03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高水位差作业的悬链式卸船机
CN210126941U (zh) * 2019-04-04 2020-03-06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高水位差作业的悬链式卸船机
CN111410061A (zh) * 2020-01-16 2020-07-14 中国电建集团武汉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连续式悬链斗卸船机
CN215854060U (zh) * 2021-07-26 2022-02-18 江苏工力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门架式正向链斗连续卸船机
WO2022047781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苗林展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及方法
CN114435993A (zh) * 2022-03-09 2022-05-06 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移动平行四连杆式链斗卸船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13422A1 (de) * 2011-09-15 2013-03-21 Takraf Gmbh Grabkopf für einen kontinuierlichen Schiffsentlader
CN106800195A (zh) * 2017-03-28 2017-06-06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侧卸船的连续卸船机及卸船方法
CN208561039U (zh) * 2018-07-20 2019-03-01 李建强 一种卸船机接料板升降保护装置
CN110194381A (zh) * 2019-04-04 2019-09-03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高水位差作业的悬链式卸船机
CN210126941U (zh) * 2019-04-04 2020-03-06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高水位差作业的悬链式卸船机
CN111410061A (zh) * 2020-01-16 2020-07-14 中国电建集团武汉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连续式悬链斗卸船机
WO2022047781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苗林展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及方法
CN215854060U (zh) * 2021-07-26 2022-02-18 江苏工力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门架式正向链斗连续卸船机
CN114435993A (zh) * 2022-03-09 2022-05-06 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移动平行四连杆式链斗卸船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4242A (zh) 2023-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55226B (zh)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CA2398015A1 (en) Telescoping tube conveyor
CN218968287U (zh) 卡车卸料地表给料机
CN111606080A (zh) 新型直线往复式高效智能环保型连续链斗卸船机
CN115724242B (zh)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CN211769074U (zh) 一种履带移动式伸缩装船***
CN212608174U (zh) 一种履带行走式刮板取料输送机
CN115744383B (zh) 一种小车***及卸船机
CN218968291U (zh) 一种直线行走的双侧堆料装船机
US5667350A (en) Bulk ship unloader
CN111348443A (zh) 一种履带行走式刮板取料输送机
CN111410061A (zh) 一种可移动的连续式悬链斗卸船机
CN114435993B (zh) 一种轨道移动平行四连杆式链斗卸船机
CN210456696U (zh)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CN115108349A (zh) 一种双向式行走结构及移动式装船机
CN114435979A (zh) 一种新型中间落料侧式刮板取料机
CN212314986U (zh) 一种可移动的连续式悬链斗卸船机
CN208234182U (zh) 可移动式船岸物资传送装置
CN108249177B (zh) 环保型压带式连续装船机
CN115724239A (zh) 一种取料***和卸船机
CN220097891U (zh) 桥臂组合式链斗卸船机
CN219314062U (zh) 一种移动式装船机
CN111606079A (zh) 智能环保型连续高效桥式埋刮板卸船机
CN115724226A (zh) 一种门架式链斗卸船机
CN217534746U (zh) 门座式卸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