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9501A - 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9501A
CN115659501A CN202211295683.9A CN202211295683A CN115659501A CN 115659501 A CN115659501 A CN 115659501A CN 202211295683 A CN202211295683 A CN 202211295683A CN 115659501 A CN115659501 A CN 115659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undary
boundary surface
door opening
row
seam allow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56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兆利
蔡鹏�
杨廷翠
吴显诚
杨孝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9568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95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9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9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以及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并分别进行对比;当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均大于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时,则确定造型门分缝区域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反之,不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本申请通过参数化设计,进出性边界面可根据整车硬点参数变化而变化,实现同平台不同车型的进出性设计校核。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进出性是指驾驶员及乘员上下车的方便性。汽车进出方便性是汽车人机工程学的重要内容,汽车进出方便性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顾客上下车辆的感受。
在新车型概念设计阶段,通常依据上下车方便性的指标分解及竞品对标,通过对竞品对标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来制定进出性目标参数。由于进出性设计关联整车人机硬点布置,门洞止口设计,A柱倾斜角度,B柱前后位置,顶盖离地高度及门槛离地高度,方向盘和座椅位置等众多因素。整车造型体态变化及整车车格尺寸变化都会导致上述因素变化,导致需要反复进行进出性边界的设计和校核工作。如果在造型后期通过模型评价才发现车辆进出性问题,将会导致整车成本增加,且影响项目开发周期。
现有技术1(CN108639190A)虽然公开了一种车辆门洞止口边的设计方法,具体公开了在CAD中导入汽车造型数据及影响因子数据;在侧视图建立投影线草图并作出曲线模拟X-Flansch的投影;根据装配要求调整投影为第一投影线;导入玻璃面偏移数据以及头部空间概念断面,制作第一概念表面;导入下车方便性的概念断面,根据X-Flansch的工艺要求以及玻璃下止点,制作出第二概念表面;分别导入A、B、C柱的铰链概念断面、过脚空间概念断面,制作出第三概念表面,将第一、二、三概念表面连接成为基础表面;将第一投影线投影到基础表面上,根据X-Flansch长度进行偏移并切除得到概念X–Flansch。但是对比文件1无法根据整车硬点参数变化而变化,无法实现同平台不同车型的进出性设计校核。
因此,对于正向开发车型,如何在概念设计阶段确定整车关键硬点,并根据人机关键硬点进行汽车进出性边界的参数化的设计,避免反复设计,规避在造型后期才发现进出性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
建立整车坐标系,并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以及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
根据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并分别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进行对比;
当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均大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时,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反之,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不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并调整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或者更改门洞概念断面。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以及前门洞止口边界面的过程包括:
基于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及踵点坐标,并结合整车宽度方向尺寸及门槛位置断面,确定车辆前排进入深度尺寸边界;以及结合整车地面线边界,确定门槛离地高度,并生成前排门槛边界面;以及,
基于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确定A柱止口边界面、前门框上沿止口边界面和B柱前沿止口边界面,得到所述前门洞止口边界面。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获取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的过程包括:
根据后排R点的X坐标前第一距离位置确定后排门槛边界面;以及,
根据后排R点到后门框上沿止口边Z向高度确定后门洞止口上沿边界;以及,
根据后排R点高度第二距离位置R点距C柱前端的最小距离确定C柱前沿止口边界。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整车轮胎选型、整车轴距参数、不同载荷下整车轴荷和轮荷参数,生成整车地面线边界;以及,
根据整车产品定义尺寸及车型体态需求,确定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脚踏点坐标、前排坐高、后排R点坐标及后排坐高。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脚踏点坐标、前排坐高确定驾驶员座椅参考点X坐标;
将驾驶员座椅参考点距离脚踏点X方向的距离记为L99-1,则L99-1的计算公式为:
L99-1=913.+0.672316X(H30-1)-0.00195530X(H30-1)2
式中,H30-1表示前排坐高。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确定车辆前排进入深度尺寸边界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及脚踏点坐标,生成方向盘中心点坐标;
基于方向盘中心点位置及方向盘尺寸确定方向盘到前排座椅的最小距离(H74),得到前排座椅前沿边界。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根据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及脚踏点坐标,生成方向盘中心点坐标时,将方向盘中心点距离脚踏点X向的尺寸记为Wx,则Wx的计算公式为:
Wx=640.1–0.10325*(H30-1)–0.0005*(H30-1)2;
式中,H30-1表示前排坐高。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根据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及脚踏点坐标,生成方向盘中心点坐标时,将方向盘中心点距离脚跟点Z向的尺寸记为Wz,则Wz的计算公式为:
Wz=405.17+0.8715*(H30-1);
式中,H30-1表示前排坐高。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将车辆前排进入深度记为W18,且W18≤604-0.275*H130;式中,H130表示门槛离地高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有:
边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
三维门洞止口边模块,用于建立整车坐标系,并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以及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
对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并分别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进行对比;
边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均大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时,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反之,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不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并调整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或者更改门洞概念断面。
如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首先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再建立整车坐标系,并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以及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根据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并分别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进行对比;当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均大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时,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反之,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不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并调整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或者更改门洞概念断面。由此可知,本申请通过参数化设计,进出性边界面可根据整车硬点参数变化而变化,实现同平台不同车型的进出性设计校核,从而可以在汽车概念设计阶段可提前规避进出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本申请根据进出性边界,结合门洞止口位置断面,在造型早期可快速判断外造型前后门分缝,A柱倾斜角度,顶盖高度,B柱位置是否满足进出性设计要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整车坐标系、整车地面线及驾驶员关键硬点的布置图;
图3为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满足中国95%分位男性男性人体进出边界的驾驶员座椅前边界图;
图4为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满足中国5%分位女性人体上下车的门槛边界图;
图5为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满足进出性要求的前后门洞止口边界面;
图6为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结合造型门分缝及门洞区域的概念断面制作生成的三维门洞止口图;
图7为本申请中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申请,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申请中的“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一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实现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实现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在下文描述中,探讨了大量细节,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更透彻的解释,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以方框图的形式而不是以细节的形式来示出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避免使本申请的实施例难以理解。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地,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整车坐标系,确定地面线边界及关键硬点:根据整车轮胎选型,整车轴距参数,不同载荷下整车轴荷和轮荷参数,生成整车地面线边界;根据整车产品定义尺寸及车型体态要求确定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坐标,脚踏点BOF点坐标,前排坐高H30-1;后排乘员R点坐标及后排坐高H30-2;
步骤2:确定前排座椅前沿边界:根据步骤1中的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坐标及脚踏点BOF点坐标,结合经验公式,生成方向盘中心点SWC坐标,根据方向盘中心点位置及方向盘尺寸确定方向盘到前排座椅的最小距离H74,确定前排座椅前沿边界。实现中国95%男性人体在不触碰方向盘和转向管柱情况下能够进出座椅。
步骤3:确定前排门槛边界面及前门洞止口边界面:根据步骤1中的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坐标及踵点AHP点坐标,结合整车宽度方向尺寸及门槛位置断面,结合中国5%女性人体下车场景,确定前排进入深度W18尺寸边界,结合步骤1中确定的整车地面线,确定门槛离地高度H130,进而生成门槛边界面。
确定A柱止口边界面,前门框上沿止口边界面,B柱前沿止口边界面。根据步骤1中确定的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在侧视图中做出A柱止口边界面,前门框上沿止口边界面,B柱前沿止口边界面。其中A柱止口边界根据过前排R点与竖直方向前倾20°的直线上,R点至前门的最小距离H19确定;前门框上沿止口边界面根据前排R点到前门框上沿止口的Z向高度H11-1来确定;B柱前沿止口边界面根据前排R点高度处R点距B柱前端的最小距离LRB-1确定。
步骤4:确定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根据步骤1中确定的后排R点X坐标前330mm位置确定后排门槛边界面,根据后排R点到后门框上沿止口边Z向高度H11-2确定后门洞止口上沿边界,根据后排R点高度第二距离位置R点距C柱前端的最小距离LRC-1确定C柱前沿止口边界。作为示例,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距离位置为600mm。
步骤5: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根据概念断面推导出对应位置的门洞止口边,参考造型外CAS车门分缝曲线,用曲面将各截面止口边光滑连接,制作初版的三维门洞止口边。
步骤6:对比步骤5中三维门洞止口和步骤3、4中根据总布置硬点确定的止口边界,如果步骤5中图示4个区域的门洞止口边界均大于步骤3、4中门洞止口边界,则表明外造型门分缝区域满足进出性要求,反之则不满足进出性要求,需要调整造型门分缝位置或者更改门洞概念断面。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参数化设计,进出性边界面可根据整车硬点参数变化而变化,实现同平台不同车型的进出性设计校核,从而可以在汽车概念设计阶段可提前规避进出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本实施例根据进出性边界,结合门洞止口位置断面,在造型早期可快速判断外造型前后门分缝,A柱倾斜角度,顶盖高度,B柱位置是否满足进出性设计要求。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概念设计阶段确定整车坐标系、地面线边界及关键硬点。
S1.1:地面线参数化设计:根据整车轴荷参数及悬架参数计算前后轮心点坐标及轮胎静力半径;在整车坐标系下,在Y0平面,根据前后轮心点坐标及轮胎静力半径做前后轮静力半径曲线的切线即为地面线;分别做空载和一人载荷下的地面线。如图2所示。
S1.2:坐高H30-1及前后排R点确定:
结合车型定位、车高目标、Z向头部空间目标,根据前排R点位置的整车Z向尺寸链确定前排坐高H30-1;根据车辆长度尺寸和空间目标,结合机舱布置及前壁板位置,踏板布置,确定L113值,即BOF点距前轮心X位置,如图2所示。
根据BOF点及前排坐高H30-1,结合经验公式确定前排R点X坐标,前排R点距离BOF点X向距离L99-1计算公式为:
L99-1=913.+0.672316X(H30-1)-0.00195530X(H30-1)2
根据前排R点位置整车宽度尺寸及宽度方向的尺寸链确定前排R点Y坐标。根据前后排R点间距L50-2确定后排R点X坐标。
步骤S2:根据步骤S1中的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坐标及脚踏点BOF点坐标,结合经验公式,生成方向盘中心点SWC坐标,其中方向盘中心点距离BOF点X向尺寸Wx按照如下经验公式
Wx=640.1–0.10325*(H30-1)–0.0005*(H30-1)2;
方向盘中心点距离AHP脚跟点Z向尺寸Wz按照如下经验公式:
Wz=405.17+0.8715*(H30-1);
根据方向盘中心点位置,方向盘轴线和水平方向夹角及方向盘尺寸确定方向盘位置,进一步确定方向盘到前排座椅的最小距离H74,确定前排座椅前沿边界,对于所有车辆,H74不能小于150mm。实现中国95%男性人体在不触碰方向盘和转向管柱情况下能够进出座椅,如图3所示。
步骤S3:根据步骤S1中的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坐标及踵点AHP点坐标,结合整车宽度方向尺寸及门槛位置断面,在CATIA中仿真中国5%女性人体下车场景,确定前排进入深度W18尺寸边界,结合步骤S1中确定的整车地面线,确定门槛离地高度H130,进而生成门槛边界面,如图4所示。其中H130应不超过430mm,W18应不超过525mm。当300mm<H130<400mm时,前排进入深度W18和门槛离地高度H130满足如下经验公式:
W18≤604-0.275*H130;
根据步骤S1中确定的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在侧视图中做出A柱止口边界面,前门框上沿止口边界面,B柱前沿止口边界面。其中A柱止口边界根据过前排R点与竖直方向前倾20°的直线上,R点至前门的最小距离H19确定,其中人体进出性极限值H19≥760mm;前门框上沿止口边界面根据前排R点到前门框上沿止口的Z向高度H11-1来确定;其中H11-1根据整车Z向尺寸及后排头部空间确定,推荐H11-1≥760;A柱下沿前边界由R点高度位置处,R点距离A柱下X向距离LRA确定,B柱前沿止口边界面根据前排R点高度处R点距B柱前端的最小距离LRB-1确定,推荐LRB-1≥10mm,如图5所示。
步骤S4:根据步骤S1中确定的后排R点X坐标前330mm位置确定后排门槛边界面,根据后排R点到后门框上沿止口边Z向高度H11-2确定后门洞止口上沿边界,其中H11-2根据整车Z向尺寸及后排头部空间确定,推荐H11-1≥750;根据后排R点高度第二距离位置R点距C柱前端的最小距离LRC确定C柱前沿止口边界,如图5所示。第二排R点到C柱上端开口距离LRC-1不小于250mm,该尺寸位于R点Z向上方600mm处,并沿着水平方向测量,如图5所示。
步骤S5: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根据概念断面推导出对应位置的门洞止口边,参考造型外CAS车门分缝曲线,如图6所示,用曲面将各截面止口边光滑连接,制作初版的三维门洞止口边。具体步骤如下:
制作前门上部止口面:提取外CAS侧围轮廓引导线,根据窗框上段标准断面确定玻璃面与侧面第一道翻边角度,将标准断面与侧围第一道翻边面和玻璃建立关联约束,根据断面止口与玻璃的距离将玻璃面偏移,将此面作为上部初步止口面。
结合CAS门分缝和LRA及LRB-1以及A柱断面,B柱断面制作前门前后端止口面;结合CAS门分缝,门槛断面边界制作前门下部初步止口面;将前门上部、下部、前后部分初步止口边界面通过桥接光顺连接起来,根据各区域断面确定止口边界。
步骤S6:对比步骤S5中初版三维门洞止口和步骤S3、步骤S4中根据总布置硬点确定的满足进出性要求的止口边界,如果步骤S5中图示4个区域的门洞止口边界均在步骤S3、步骤S4中门洞止口边界内,则表明根据外造型门分缝及概念断面推导出来的门洞止口边界满足进出性要求,反之则不满足进出性要求,需要调整造型门分缝区域或者更改概念断面。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在概念设计阶段,汽车人机关键硬点及进出性边界的设计方法,通过CATIA参数化设计,进出性边界参数可根据整车硬点变化而变化,实现同平台不同车型的进出性边界设计。同时,根据进出性边界,结合门洞止口位置断面,在造型早期可快速判断外造型前后门分缝,A柱倾斜角度,顶盖高度,B柱位置是否满足进出性设计要求。本实施例通过参数化设计,进出性边界面可根据整车硬点参数变化而变化,实现同平台不同车型的进出性设计校核,从而可以在汽车概念设计阶段可提前规避进出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作为一示例,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以及前门洞止口边界面的过程包括:基于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坐标及踵点AHP坐标,并结合整车宽度方向尺寸及门槛位置断面,确定车辆前排进入深度W18尺寸边界;以及结合整车地面线边界,确定门槛离地高度H130,并生成前排门槛边界面;以及,基于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坐标,确定A柱止口边界面、前门框上沿止口边界面和B柱前沿止口边界面,得到所述前门洞止口边界面。作为另一示例,获取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的过程包括:根据后排R点的X坐标前第一距离位置确定后排门槛边界面;以及,根据后排R点到后门框上沿止口边Z向高度H11-2确定后门洞止口上沿边界;以及,根据后排R点高度第二距离位置R点距C柱前端的最小距离LRC-1确定C柱前沿止口边界。此外,本实施例可以将车辆前排进入深度记为W18,则W18需要满足:W18≤604-0.275*H130;式中,H130表示门槛离地高度。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距离为330mm,第二距离为600mm。
S200,建立整车坐标系,并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以及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
S300,根据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并分别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进行对比;
S400,当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均大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时,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反之,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不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并调整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或者更改门洞概念断面。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参数化设计,进出性边界面可根据整车硬点参数变化而变化,实现同平台不同车型的进出性设计校核,从而可以在汽车概念设计阶段可提前规避进出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本实施例根据进出性边界,结合门洞止口位置断面,在造型早期可快速判断外造型前后门分缝,A柱倾斜角度,顶盖高度,B柱位置是否满足进出性设计要求。
根据上述记载,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前,还可以包括:根据整车轮胎选型、整车轴距参数、不同载荷下整车轴荷和轮荷参数,生成整车地面线边界;以及,根据整车产品定义尺寸及车型体态需求,确定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坐标、脚踏点BOF坐标、前排坐高H30-1、后排R点坐标及后排坐高H30-2。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根据脚踏点BOF坐标、前排坐高H30-1确定前排R点X坐标;将驾驶员座椅参考点距离脚踏点X方向的距离记为L99-1,则L99-1的计算公式为:
L99-1=913.+0.672316X(H30-1)-0.00195530X(H30-1)2
式中,H30-1表示前排坐高。
根据上述记载,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确定车辆前排进入深度W18尺寸边界前,还可以包括:根据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坐标及脚踏点BOF坐标,生成方向盘中心点SWC坐标;基于方向盘中心点位置及方向盘尺寸确定方向盘到前排座椅的最小距离H74,得到前排座椅前沿边界。作为一示例,本实施例在根据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坐标及脚踏点BOF坐标,生成方向盘中心点SWC坐标时,将方向盘中心点距离脚踏点X向的尺寸记为Wx,则Wx的计算公式为:Wx=640.1–0.10325*(H30-1)–0.0005*(H30-1)2;式中,H30-1表示前排坐高。作为另一示例,本实施例在根据驾驶员座椅参考点SGRP-1坐标及脚踏点BOF坐标,生成方向盘中心点SWC坐标时,将方向盘中心点距离脚跟点Z向的尺寸记为Wz,则Wz的计算公式为:Wz=405.17+0.8715*(H30-1);式中,H30-1表示前排坐高。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首先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再建立整车坐标系,并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以及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根据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并分别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进行对比;当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均大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时,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反之,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不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并调整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或者更改门洞概念断面。由此可知,本方法通过参数化设计,进出性边界面可根据整车硬点参数变化而变化,实现同平台不同车型的进出性设计校核,从而可以在汽车概念设计阶段可提前规避进出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本方法根据进出性边界,结合门洞止口位置断面,在造型早期可快速判断外造型前后门分缝,A柱倾斜角度,顶盖高度,B柱位置是否满足进出性设计要求。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有:
边界数据采集模块710,用于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
三维门洞止口边模块720,用于建立整车坐标系,并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以及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
对比模块730,用于根据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并分别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进行对比;
边界确定模块740,用于在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均大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时,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反之,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不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并调整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或者更改门洞概念断面。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装置,首先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再建立整车坐标系,并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以及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根据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并分别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进行对比;当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均大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时,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反之,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不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并调整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或者更改门洞概念断面。由此可知,本装置通过参数化设计,进出性边界面可根据整车硬点参数变化而变化,实现同平台不同车型的进出性设计校核,从而可以在汽车概念设计阶段可提前规避进出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本装置根据进出性边界,结合门洞止口位置断面,在造型早期可快速判断外造型前后门分缝,A柱倾斜角度,顶盖高度,B柱位置是否满足进出性设计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其中各个模块和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本处也不对此进行限制。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
建立整车坐标系,并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以及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
根据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并分别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进行对比;
当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均大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时,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反之,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不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并调整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或者更改门洞概念断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以及前门洞止口边界面的过程包括:
基于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及踵点坐标,并结合整车宽度方向尺寸及门槛位置断面,确定车辆前排进入深度尺寸边界;以及结合整车地面线边界,确定门槛离地高度,并生成前排门槛边界面;以及,
基于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确定A柱止口边界面、前门框上沿止口边界面和B柱前沿止口边界面,得到所述前门洞止口边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的过程包括:
根据后排R点的X坐标前第一距离位置确定后排门槛边界面;以及,
根据后排R点到后门框上沿止口边Z向高度确定后门洞止口上沿边界;以及,
根据后排R点高度第二距离位置R点距C柱前端的最小距离确定C柱前沿止口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整车轮胎选型、整车轴距参数、不同载荷下整车轴荷和轮荷参数,生成整车地面线边界;以及,
根据整车产品定义尺寸及车型体态需求,确定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脚踏点坐标、前排坐高、后排R点坐标及后排坐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脚踏点坐标、前排坐高确定驾驶员座椅参考点X坐标;
将驾驶员座椅参考点距离脚踏点X方向的距离记为L99-1,则L99-1的计算公式为:
L99-1=913.+0.672316X(H30-1)-0.00195530X(H30-1)2
式中,H30-1表示前排坐高。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车辆前排进入深度尺寸边界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及脚踏点坐标,生成方向盘中心点坐标;
基于方向盘中心点位置及方向盘尺寸确定方向盘到前排座椅的最小距离,得到前排座椅前沿边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及脚踏点坐标,生成方向盘中心点坐标时,将方向盘中心点距离脚踏点X向的尺寸记为Wx,则Wx的计算公式为:
Wx=640.1–0.10325*(H30-1)–0.0005*(H30-1)2;
式中,H30-1表示前排坐高。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驾驶员座椅参考点坐标及脚踏点坐标,生成方向盘中心点坐标时,将方向盘中心点距离脚跟点Z向的尺寸记为Wz,则Wz的计算公式为:
Wz=405.17+0.8715*(H30-1);
式中,H30-1表示前排坐高。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车辆前排进入深度记为W18,且W18≤604-0.275*H130;式中,H130表示门槛离地高度。
10.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有:
边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
三维门洞止口边模块,用于建立整车坐标系,并在整车坐标系下导入造型外CAS数据或者点云数据,以及在造型门分缝区域导入门洞顶部区域概念断面、A柱下部区域概念断面、B柱上部及下部区域概念断面、C柱区域及门槛区域的概念断面,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
对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生成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并分别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进行对比;
边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初始三维门洞止口边界均大于所获取的前排门槛边界面、前门洞止口边界面、后排门槛边界面及后门洞止口边界面时,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反之,则确定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不符合车辆进出性边界,并调整所述造型门分缝区域或者更改门洞概念断面。
CN202211295683.9A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6595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5683.9A CN115659501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5683.9A CN115659501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9501A true CN115659501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89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5683.9A Pending CN115659501A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95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81860B2 (en) Vehicle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EP1380971B1 (en) Program,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planning of vehicle
CN105426596B (zh) 一种计算汽车人机工程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CN100388290C (zh) 一种快速建立车身概念设计几何模型的方法
CN113978246A (zh) 一种吊挂式三踏板的布置方法
CN115659501A (zh) 一种车辆进出性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201813A (zh) 一种基于中国人体特征的汽车头部空间设计方法
CN112131659A (zh) 一种方向盘中心点布置区域确定方法
CN114091174A (zh) 一种适用于中国人体生理特征的副仪表板边界的设定方法
CN107256302A (zh) 一种汽车人机评审方法
JP4656390B2 (ja) 車両企画支援システム
CN115618496A (zh) 一种汽车眼椭圆及头部包络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JP4737506B2 (ja) 車両企画支援システム
JP3814824B2 (ja) 企画支援プログラム、方法、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JP3777607B2 (ja) 企画支援プログラム、方法、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JP3777606B2 (ja) 企画支援プログラム、方法、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JP4687954B2 (ja) 車両企画支援システム
Cruz et al. Derivation of vehicle dimensions at the early concept stage based on occupant posture
CN117235890A (zh) 一种汽车驾驶员膝部空间设计方法
JP4656389B2 (ja) 車両企画支援システム
CN116738562A (zh) 汽车架构尺寸布置***及方法
JP3777604B2 (ja) 企画支援プログラム、方法、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CN110515355B (zh) 一种汽车模型基体数据的制作方法
Qin et al. Passenger Car’Sitting Posture Prediction Research
Wang et al. A parametric approach to vehicle seating buck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