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6827B -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6827B
CN115626827B CN202211629042.2A CN202211629042A CN115626827B CN 115626827 B CN115626827 B CN 115626827B CN 202211629042 A CN202211629042 A CN 202211629042A CN 115626827 B CN115626827 B CN 1156268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ise
stage
temperature
microwave
carbon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90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26827A (zh
Inventor
李华青
唐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ongdia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ongdi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ongdia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ongdi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290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6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6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6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26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6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5/00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515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based on non-oxide ceramics
    • C04B35/52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based on non-oxide ceramics based on carbon, e.g. graphite
    • C04B35/528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based on non-oxide ceramics based on carbon, e.g. graphite obtained from carbonaceous p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ther non-organic components
    • C04B35/532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based on non-oxide ceramics based on carbon, e.g. graphite obtained from carbonaceous p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ther non-organic components containing a carbonisable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5/00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622Forming processe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5/00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622Forming processe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64Burning or sintering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02Composition of constituents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 or of secondary phases of the final product
    • C04B2235/30Constituents and secondary phases not being of a fibrous nature
    • C04B2235/32Metal oxides, mixed metal oxides, or oxide-forming salts thereof, e.g. carbonates, nitrates, (oxy)hydroxides, chlorides
    • C04B2235/3231Refractory metal oxides, their mixed metal oxides, or oxide-forming salts thereof
    • C04B2235/3244Zirconium oxides, zirconates, hafnium oxides, hafnates, or oxide-forming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60Aspects relating to the preparation, properties or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green bodies or pre-forms
    • C04B2235/602Making the green bodies or pre-forms by moul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60Aspects relating to the preparation, properties or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green bodies or pre-forms
    • C04B2235/608Green bodies or pre-forms with well-defined dens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65Aspects relating to heat treatments of ceramic bodies such as green ceramics or pre-sintered ceramics, e.g. burning, sintering or melting processes
    • C04B2235/656Aspects relating to heat treatments of ceramic bodies such as green ceramics or pre-sintered ceramics, e.g. burning, sintering or melting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heating conditions during heat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65Aspects relating to heat treatments of ceramic bodies such as green ceramics or pre-sintered ceramics, e.g. burning, sintering or melting processes
    • C04B2235/656Aspects relating to heat treatments of ceramic bodies such as green ceramics or pre-sintered ceramics, e.g. burning, sintering or melting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heating conditions during heat treatment
    • C04B2235/6562Heating 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65Aspects relating to heat treatments of ceramic bodies such as green ceramics or pre-sintered ceramics, e.g. burning, sintering or melting processes
    • C04B2235/656Aspects relating to heat treatments of ceramic bodies such as green ceramics or pre-sintered ceramics, e.g. burning, sintering or melting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heating conditions during heat treatment
    • C04B2235/6567Treatment tim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65Aspects relating to heat treatments of ceramic bodies such as green ceramics or pre-sintered ceramics, e.g. burning, sintering or melting processes
    • C04B2235/66Specific sintering techniques, e.g. centrifugal sintering
    • C04B2235/667Sintering using wave energy, e.g. microwave sin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70Aspects relating to sintered or melt-cast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96Properties of ceramic products, e.g.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strength, toughness, wear resist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属于制备炭素制品领域。所述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混捏、成型、微波焙烧;对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进行混捏,制得混捏料;混捏料经压制成型为坯体;对坯体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本发明的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所需的微波焙烧时间约2‑12h,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可达20‑60MPa。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炭素制品制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炭素材料是以碳元素为主的物质和固体的总称。目前,炭素材料由于耐高温、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导电性好、抗冲击性好,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子,电器等行业。特别是,炭素材料具有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特殊高温力学及热物理性能,使其在特种高温材料应用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例如炭素材料常被用来制备高温部件如电极、发热体、加热器及单晶炉热屏等。
现有的炭素制品制备方法通常是,采用焙烧设备对成型的炭素材料进行加热,从而制得炭素制品。但是,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目前现有的焙烧设备对炭素材料的加热方式是采用对流、传导或辐射的方式传递至炭素材料表面,再由炭素材料表面传导至材料内部,直至达到热平衡。但该焙烧方法会使炭素制品内部产生温度梯度而导致加热不均匀;且在炭素制品内部温度梯度过大时,还会导致炭素制品出现纹裂、破损等问题;为避免前述问题,需要在焙烧阶段维持较长的加热周期,及较慢的升温、降温工艺,降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中国专利CN101723357B公开了一种高密度炭素制品的生产工艺,采用挤压成型、混捏、成型、焙烧、浸渍、石墨化处理,制得高密度炭素制品。但该发明的高密度炭素制品在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内部存在温度梯度,加热不均匀,易出现产品裂纹、破碎等问题;该生产工艺所需的焙烧时间长,成品合格率不理想,生产效率低。
微波焙烧作为一种新型工业化加热处理方法,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可整体加热、加热速度快、可改善材料性能、节能高效等。但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够吸收微波。有的材料具有很好的吸收微波的能力,而有的材料无法有效吸收微波。根据材料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大体分为三种:微波吸收型材料、微波反射型材料、微波透射型材料。
微波焙烧的原理是:介质材料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内部分子的动能不断增加,造成分子的剧烈碰撞与摩擦,从而产生热量。介质材料在微波场中,所产生的热量大小与物质的种类以及介电特性有关,在体积为V的介质材料内损耗的微波功率P与电场强度E和频率ω以及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ε,有如下关系:P=ωε0εE2V;
其中,ε越大,介质材料越容易吸收入射的微波能。
发明人在利用微波辐射对炭素材料进行焙烧的大量试验中,经研究发现,采用微波焙烧对炭素材料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在前期的较低温度条件下,炭素材料的介电常数低,与微波耦合能力差,无法实现采用微波焙烧对其进行有效加热;进而,也无法采用微波焙烧对炭素材料进行有效的性能改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能够通过微波辐射,实现炭素制品的快速、均匀的焙烧,有效避免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受热不均,大幅节省焙烧时间,降低焙烧过程的能耗,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能够采用微波实现对炭素材料的有效性能改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混捏、成型、微波焙烧;
所述混捏,对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进行混捏,制得混捏料;
所述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39.5-85:0.5-10:14.5-60。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100-600目,优选为200-300目。
所述沥青软化点温度为60-220℃。
所述混捏,混捏温度为80-250℃,混捏时间为10-90min。
所述成型,混捏料经压制成型为坯体;
所述成型,控制成型压力为20-300MPa。
所述成型制得的坯体密度为1.5-2.5g/cm3
所述微波焙烧,对坯体进行微波焙烧,制得炭素制品;
所述微波焙烧过程中,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10000MHz,依次进行第一升温阶段、第二升温阶段、第三升温阶段、第四升温阶段、第五升温阶段、保温阶段。
所述第一升温阶段,采用2-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所述第二升温阶段,采用1-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所述第三升温阶段,采用1-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所述第四升温阶段,采用2-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所述第五升温阶段,采用10-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所述保温阶段,1000℃保温10-5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通过将特定粒径的氧化锆粉末加入至炭素材料中,同时模拟微波焙烧炉对炭素制品的微波焙烧特性及微波分布特性,有效提高低温度条件下,炭素材料的介电常数;改善炭素材料与微波的耦合能力,炭素材料能够在低温度条件下快速吸收微波能量,实现微波对炭素材料的有效、快速加热,有效避免传统焙烧工艺中炭素制品受热不均的问题,节省焙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焙烧过程的能耗,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采用微波焙烧还能够实现对炭素材料性能的有效改善。
(2)本发明的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所需的微波焙烧时间约2-12h,相比于传统焙烧工艺,实现对炭素制品的有效焙烧,缩短加热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本发明的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仅需2-12h的微波焙烧过程,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可达20-60MPa,实现对炭素制品性能的有效改善,提高炭素制品强度。
(4)本发明的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微波焙烧炉的总用电量约20kW·h,进一步降低焙烧所需的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80℃温度条件下,混捏9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39.5:0.5:60。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100-200目。
所述沥青软化点温度为6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2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5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50min。
经检测,实施例1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6.24%;
第二升温阶段:30.53%;
第三升温阶段:31.52%;
第四升温阶段:32.17%;
第五升温阶段:32.81%;
保温阶段:32.83%。
经检测,实施例1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20MPa。
实施例2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180℃温度条件下,混捏6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39.5:0.5:60。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100-200目。
所述沥青软化点温度为12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2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5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50min。
经检测,实施例2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5.93%;
第二升温阶段:29.43%;
第三升温阶段:30.45%;
第四升温阶段:31.42%;
第五升温阶段:31.64%;
保温阶段:31.66%。
经检测,实施例2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23MPa。
实施例3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50℃温度条件下,混捏1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39.5:0.5:60。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100-200目。
所述沥青软化点温度为22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2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5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50min。
经检测,实施例3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5.63%;
第二升温阶段:29.17%;
第三升温阶段:30.11%;
第四升温阶段:31.25%;
第五升温阶段:30.34%;
保温阶段:30.37%。
经检测,实施例3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22MPa。
实施例4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30℃温度条件下,混捏3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50:10:40。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100-200目。
所述沥青软化点温度为18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2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5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50min。
经检测,实施例4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3.63%;
第二升温阶段:19.89%;
第三升温阶段:20.21%;
第四升温阶段:20.52%;
第五升温阶段:20.66%;
保温阶段:20.71%。
经检测,实施例4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30MPa。
实施例5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30℃温度条件下,混捏3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85:0.5:14.5。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100-200目。
所述沥青软化点温度为18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2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5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MHz,进行微波焙烧,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50min。
经检测,实施例5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1.36%;
第二升温阶段:7.22%;
第三升温阶段:7.37%;
第四升温阶段:7.54%;
第五升温阶段:7.68%;
保温阶段:7.68%。
经检测,实施例5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27MPa。
实施例6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30℃温度条件下,混捏3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70:5:25。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300-400目。
所述沥青软化点温度为18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2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5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MHz,进行微波焙烧,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50min。
经检测,实施例6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2.32%;
第二升温阶段:11.50%;
第三升温阶段:11.78%;
第四升温阶段:12.11%;
第五升温阶段:12.23%;
保温阶段:12.24%。
经检测,实施例6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34MPa。
实施例7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30℃温度条件下,混捏3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70:5:25。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500-600目。
所述沥青软化点温度为18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2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5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50min。
经检测,实施例7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2.32%;
第二升温阶段:11.50%;
第三升温阶段:11.78%;
第四升温阶段:12.11%;
第五升温阶段:12.23%;
保温阶段:12.24%。
经检测,实施例7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31MPa。
实施例8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30℃温度条件下,混捏3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70:5:25。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200-300目。
所述沥青软化点温度为18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27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2.3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50min。
经检测,实施例8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2.32%;
第二升温阶段:11.50%;
第三升温阶段:11.78%;
第四升温阶段:12.11%;
第五升温阶段:12.23%;
保温阶段:12.24%。
经检测,实施例8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42MPa。
实施例9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30℃温度条件下,混捏3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70:5:25。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200-300目。
所述沥青为软化点温度为18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30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2.5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50min。
经检测,实施例9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2.32%;
第二升温阶段:11.50%;
第三升温阶段:11.78%;
第四升温阶段:12.11%;
第五升温阶段:12.23%;
保温阶段:12.24%。
经检测,实施例9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38MPa。
实施例10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30℃温度条件下,混捏3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70:5:25。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200-300目。
所述沥青为软化点温度为18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15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9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20min。
经检测,实施例10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2.30%;
第二升温阶段:12.14%;
第三升温阶段:12.19%;
第四升温阶段:12.22%;
第五升温阶段:12.26%;
保温阶段:12.27%。
经检测,实施例10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47MPa。
实施例11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30℃温度条件下,混捏3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70:5:25。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200-300目。
所述沥青为软化点温度为18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15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9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1℃/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1℃/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10min。
经检测,实施例11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2.30%;
第二升温阶段:12.14%;
第三升温阶段:12.19%;
第四升温阶段:12.22%;
第五升温阶段:12.26%;
保温阶段:12.27%。
经检测,实施例11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44MPa。
实施例12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30℃温度条件下,混捏3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70:5:25。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200-300目。
所述沥青为软化点温度为18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15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9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245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8℃/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4℃/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8℃/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30min。
经检测,实施例12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2.30%;
第二升温阶段:12.14%;
第三升温阶段:12.19%;
第四升温阶段:12.22%;
第五升温阶段:12.26%;
保温阶段:12.27%。
经检测,实施例12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60MPa。
实施例13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30℃温度条件下,混捏3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70:5:25。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200-300目。
所述沥青为软化点温度为18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15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9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500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8℃/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4℃/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8℃/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30min。
经检测,实施例13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2.32%;
第二升温阶段:11.50%;
第三升温阶段:11.78%;
第四升温阶段:12.11%;
第五升温阶段:12.23%;
保温阶段:12.24%。
经检测,实施例13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53MPa。
实施例14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具体为:
1、混捏
将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混合,在230℃温度条件下,混捏30min,制得混捏料。
其中,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70:5:25。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200-300目。
所述沥青为软化点温度为180℃。
2、成型
控制干压成型压力为150MPa,混捏料经干压压制成型为高度为5cm,外径为10cm,内径为8cm,密度为1.9g/cm3的圆筒型坯体。
3、微波焙烧
将成型制得的坯体置于微波焙烧炉内,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0MHz,进行微波加热,制得炭素制品。
微波焙烧过程中,设置有第一至第五升温阶段,以及保温阶段。
其中,第一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0-230℃,在第一升温阶段内,采用8℃/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第二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230-550℃,在第二升温阶段内,采用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第三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550-730℃,在第三升温阶段内,采用4℃/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第四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730-900℃,在第四升温阶段内,采用8℃/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第五升温阶段的升温范围为900-1000℃,在第五升温阶段内,采用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保温阶段,保持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30min。
经检测,实施例14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在各阶段的热失重分别为:
第一升温阶段:2.32%;
第二升温阶段:11.50%;
第三升温阶段:11.78%;
第四升温阶段:12.11%;
第五升温阶段:12.23%;
保温阶段:12.24%。
经检测,实施例14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50MPa。
对比例1
采用实施例10的技术方案,其不同在于,采用传统焙烧替代微波焙烧过程;具体传统焙烧方法为,采用0.5℃/min的升温速率升到200℃,保温6h后,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到800℃,保温12h后,再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保温12h后完成焙烧过程。
经检测,对比例1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33MPa。实施例10中微波焙烧步骤的用电量20kW·h,对比例1中常规高温焙烧步骤的用电量为80kW·h。
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对含有氧化锆粉末的炭素制品坯体进行微波焙烧,结合微波焙烧炉内微波焙烧及微波分布特性,改善炭素制品坯体与微波的耦合能力,实现对炭素制品的有效焙烧,有效避免焙烧过程中炭素制品坯体受热不均的问题,能够在节省焙烧时间的同时,有效提升制得的炭素制品的物理性能,节约电能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对比例2
采用实施例10的技术方案,其不同在于,采用同等粒径的氧化铝粉末替代氧化锆粉末。
经检测,对比例2制得的炭素制品的三点抗弯曲强度为41MPa。
进一步的,记录并计算实施例10和对比例2微波焙烧的用电量情况,并进行对比。其中,实施例10中微波焙烧步骤的用电量为20kW·h,对比例2中微波焙烧步骤的用电量为32kW·h。
可以看出,相比于同等粒径的氧化铝粉末,本发明通过设置200-300目的氧化锆粉末用于炭素制品的微波焙烧过程中,结合微波焙烧炉内微波分布特性,改善炭素制品坯体与微波的耦合能力,能够在有效提升炭素制品性能的同时,有效缩短焙烧时间,节约电能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混捏、成型、微波焙烧;
所述混捏,对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进行混捏,制得混捏料;
所述炭素粉末、氧化锆粉末、沥青的重量份比值为39.5-85:0.5-10:14.5-60;
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100-600目;
所述成型,混捏料经压制成型为坯体;
所述微波焙烧,对坯体进行微波焙烧,制得炭素制品;
所述微波焙烧过程中,依次进行第一升温阶段、第二升温阶段、第三升温阶段、第四升温阶段、第五升温阶段、保温阶段;
所述第一升温阶段,采用2-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
所述第二升温阶段,采用1-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
所述第三升温阶段,采用1-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30℃;
所述第四升温阶段,采用2-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
所述第五升温阶段,采用10-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所述保温阶段,1000℃保温10-5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捏,混捏温度为80-250℃,混捏时间为10-9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锆粉末的粒度为200-3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软化点温度为60-2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控制成型压力为20-300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制得的坯体密度为1.5-2.5g/c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焙烧过程中,控制微波频率为1000-10000MHz。
CN202211629042.2A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 Active CN115626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9042.2A CN115626827B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9042.2A CN115626827B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6827A CN115626827A (zh) 2023-01-20
CN115626827B true CN115626827B (zh) 2023-03-10

Family

ID=8491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9042.2A Active CN115626827B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68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5059B (zh) * 2023-02-08 2023-04-21 山东红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活性炭、制备方法及处理炭素纯化炉废气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548662A1 (ru) * 1975-05-16 1977-02-28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М-5409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графитированных анодов
JP4297133B2 (ja) * 2006-05-15 2009-07-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5655003B (zh) * 2015-12-30 2018-08-14 安徽枫雅轩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电极糊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63464A (zh) * 2019-09-29 2019-12-13 威海恒科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抗氧化石墨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63465A (zh) * 2019-09-29 2019-12-13 威海恒科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热压成型的模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14659B (zh) * 2021-11-05 2022-12-13 新疆农六师碳素有限公司 一种铝用炭素产品高端化新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6827A (zh)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26827B (zh) 一种利用微波焙烧快速制备炭素制品的方法
CN108328910B (zh) 微波热弯窑及利用微波加热制备热弯微晶玻璃的方法
Borrell et al. Advanced ceramic materials sintered by microwave technology
CN107840328B (zh) 一种等静压石墨及其生产方法
CN110073041B (zh) 利用微波制造碳纤维的装置
CN102951634A (zh) 超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及其生产方法
CN202432827U (zh) 一种提高陶瓷纤维制品品质的联合干燥器
CN104555990A (zh) 一种碳化石墨化连续型高温炉及使用方法
CN1608039A (zh) 利用电磁加工陶瓷的方法
CN104356646A (zh) 铁氧体/导电高分子多相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154485A (zh)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微波烧结方法及专用设备
CN101552068A (zh) 一种锰锌铁氧体磁芯的制备方法
CN101882504B (zh) 各向异性稀土磁体光波微波烧结方法
CN103265266B (zh) 一种微波烧结硅藻土砖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KR20200068527A (ko) 산화 섬유 제조 방법
CN105916222A (zh) 一种远红外电加热膜的制备方法
KR20040102004A (ko) 탄소 발포체의 마이크로파 조력 처리
CN2829277Y (zh) 微波加热箱
CN107192218A (zh) 一种微波与空气能组合的烘干方法
CN101265018B (zh) 一种泡沫玻璃的微波烧结方法
CN208579632U (zh) 一种铝型材生产用模具的加热炉
CN111609698A (zh) 一种ito靶材坯体干燥脱脂装置及干燥脱脂方法
CN1793051A (zh) 一种泡沫陶瓷的加热方法
CN204513947U (zh) 一种新型烘干箱
CN107902888A (zh) 一种提高玻璃纤维导电性的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for Rapid Preparation of Carbon Products by Microwave Roasti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310

Pledgee: Weifang branch of Bank of Beijing Co.,Ltd.

Pledgor: Shandong Hongdian New Mate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041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