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8921B - 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8921B
CN115528921B CN202211506625.6A CN202211506625A CN115528921B CN 115528921 B CN115528921 B CN 115528921B CN 202211506625 A CN202211506625 A CN 202211506625A CN 115528921 B CN115528921 B CN 1155289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switching
switch
control signal
tub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66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28921A (zh
Inventor
乐卫平
林桂浩
林伟群
姚志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SL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66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89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8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8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28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8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5/458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 rectifier with control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1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operating from a three-phase input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using a single converter stage both for correction of AC input power factor and generation of a high frequency AC output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1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transfor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包括:第一开关组,三个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第二开关组,每个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组每个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三个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一电容;第三开关组的三个第三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一开关组与第二开关组构成三相整流电路;第一开关组的三个第一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二开关组与第三开关组构成三相逆变电路。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可有效降低三相输入电源谐波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三相高增益变换器使用三相电源作为电压源,三相电源存在谐波对后续电路的影响较大。传统的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入侧的整流电路多采用整流二极管构成,因二极管为不可控整流器件,无法通过调整输入侧的整流电路来降低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入侧的谐波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包括:
第一开关组,包括三个第一开关管,三个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三个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三相电源的A相、B相、C相连接;
第二开关组,包括三个第二开关管,每个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
第三开关组,包括三个第三开关管,每个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三个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
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
变压器,变压器的输入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
三相电源,A相、B相、C相分别与一个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第三开关组的三个第三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一开关组与第二开关组构成三相整流电路;第一开关组的三个第一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二开关组与第三开关组构成三相逆变电路。
可选的,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Ⅰ、初级绕组Ⅱ、初级绕组Ⅲ、次级绕组Ⅰ、次级绕组Ⅱ和次级绕组Ⅲ;
所述三个第三开关管分别为第三开关管Ⅰ、第三开关管Ⅱ和第三开关管Ⅲ;
初级绕组Ⅰ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Ⅰ的第二端连接,初级绕组Ⅰ的第二端与初级绕组Ⅱ的第一端连接;
初级绕组Ⅱ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Ⅱ的第二端连接,初级绕组Ⅱ的第二端与初级绕组Ⅲ的第一端连接;
初级绕组Ⅲ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Ⅲ的第二端连接,初级绕组Ⅲ的第二端与初级绕组Ⅰ的第一端连接;
次级绕组Ⅰ的第二端与次级绕组Ⅱ的第一端连接,次级绕组Ⅱ的第二端与次级绕组Ⅲ的第一端连接,次级绕组Ⅰ的第一端与次级绕组Ⅲ的第二端构成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出端。
可选的,初级绕组Ⅰ的两端并接第一电感,初级绕组Ⅱ的两端并接第二电感。
可选的,三相高增益变换器还包括:
主控单元,主控单元用于检测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并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输出控制信号;
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调变控制信号、第二调变控制信号和第三调变控制信号;第一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并控制第一开关管的通断;第二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并控制第二开关管的通断;第三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并控制第三开关管的通断。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为MOS管,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为MOS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为MOS管的源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为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二开关管为MOS管,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为MOS管的漏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为MOS管的源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为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三开关管为MOS管,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为MOS管的漏极,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为MOS管的源极,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为MOS管的栅极。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并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输出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调变控制信号、第二调变控制信号和第三调变控制信号;第一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每个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第二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每个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第三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每个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
通过第三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三开关管全部导通,通过第一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一开关管的通断,通过第二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二开关管的通断,使三相高增益变换器进行整流工作;
通过第一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一开关管全部导通,通过第二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二开关管的通断,通过第三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三开关管的通断,使三相高增益变换器进行逆变工作。
有益效果:此实施例提供的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利用可控的开关器件代替传统的不可控整流器件,有效降低三相输入电源谐波的影响;三相整流电路与三相逆变电路共用第二开关组,可减少开关器件的数量,并且由于共用第二开关组,当三个第三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一开关组与第二开关组以配合进行整流工作,当三个第一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二开关组与第三开关组以配合进行逆变工作,可将整流工作与逆变工作有效率、有计划地设计进行,提高控制精度;由于所有开关管均为可控开关管,对电路输入侧起到PFC(功率因数校正)的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进行整流工作的等效电路图。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进行整流工作的开关时序图。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进行逆变工作的等效电路图。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进行逆变工作的开关时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开关组;2、第二开关组;3、第三开关组;4、变压器;
S1a、第一开关管Ⅰ;S1b、第一开关管Ⅱ;S1c、第一开关管Ⅲ;
S2a、第二开关管Ⅰ;S2b、第二开关管Ⅱ;S2c、第二开关管Ⅲ;
S3a、第三开关管Ⅰ;S3b、第三开关管Ⅱ;S3c、第三开关管Ⅲ;
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
C1、第一电容;
L11、初级绕组Ⅰ;L12、初级绕组Ⅱ;L13、初级绕组Ⅲ;L21、次级绕组Ⅰ;L22、次级绕组Ⅱ;L23、次级绕组Ⅲ。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包括第一开关组1、第二开关组2、第三开关组3、第一电容C1、变压器4、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驱动单元和主控单元。
第一开关组1包括三个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类型为MOS管,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为MOS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为MOS管的源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为MOS管的栅极;三个第一开关管分别为第一开关管ⅠS1a、第一开关管ⅡS1b和第一开关管ⅢS1c,第一开关管ⅠS1a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ⅡS1b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ⅢS1c的第一端相互连接;第一开关管ⅠS1a的第二端与三相电源的A相连接,第一开关管ⅡS1b的第二端与三相电源的B相连接,第一开关管ⅢS1c的第二端与三相电源的C相连接。
第二开关组2包括三个第二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类型为MOS管,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为MOS管的漏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为MOS管的源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为MOS管的栅极;三个第二开关管分别为第二开关管ⅠS2a、第二开关管ⅡS2b和第二开关管ⅢS2c;第二开关管ⅠS2a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ⅠS1a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ⅡS2b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ⅡS1b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ⅢS2c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ⅢS1c的第二端连接;
第三开关组3包括三个第三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类型为MOS管,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为MOS管的漏极,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为MOS管的源极,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为MOS管的栅极;三个第三开关管分别为第三开关管ⅠS3a、第三开关管ⅡS3b和第三开关管ⅢS3c;第三开关管ⅠS3a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ⅡS3b的第一端和第三开关管ⅢS3c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ⅠS3a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ⅠS2a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管ⅡS3b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ⅡS2b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管ⅢS3c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ⅢS2c的第二端连接。
当第三开关组3的三个第三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一开关组1与第二开关组2构成三相整流电路;第一开关组1的三个第一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二开关组2与第三开关组3构成三相逆变电路。
此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开关管的两端分别并联一个反向二极管,二极管在反电动势ε回路中起到钳位作用;每个第一开关管的两端分别并联一个电容,电容与第一开关管并联构成消火花电路,这样在第一开关通断时产生的瞬间高压,可以被电容电路吸收,有效消除接点处的电火花,延长第一开关管接点的寿命。
同理,每个第二开关管的两端分别并联一个反向二极管,每个第二开关管的两端分别并联一个电容;每个第三开关管的两端分别并联一个反向二极管,每个第三开关管的两端分别并联一个电容。
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为极性电容,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是极性电容的阴极,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是极性电容的阳极。
所述变压器4包括三个初级绕组和三个次级绕组;所述三个初级绕组分别为初级绕组ⅠL11、初级绕组ⅡL12和初级绕组ⅢL13,所述三个次级绕组分别为次级绕组ⅠL21、次级绕组ⅡL22和次级绕组ⅢL23。
初级绕组ⅠL11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ⅠS3a的第二端连接,初级绕组ⅠL11的第二端与初级绕组ⅡL12的第一端连接;
初级绕组ⅡL12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ⅡS3b的第二端连接,初级绕组ⅡL12的第二端与初级绕组ⅢL13的第一端连接;
初级绕组ⅢL13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ⅢS3c的第二端连接,初级绕组ⅢL13的第二端与初级绕组ⅠL11的第一端连接。
次级绕组ⅠL21的第二端与次级绕组ⅡL22的第一端连接,次级绕组ⅡL22的第二端与次级绕组ⅢL23的第一端连接,次级绕组ⅠL21的第一端与次级绕组ⅢL23的第二端构成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出端,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直流电。
此实施例中,次级绕组ⅢL23的第二端还可以接阻抗结构,所述阻抗结构为真空腔体阻抗结构,阻抗结构等效为第一电阻,次级绕组ⅢL23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为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出端的一个端口。
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初级绕组ⅠL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初级绕组ⅠL1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初级绕组ⅡL1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初级绕组ⅡL12的第二端连接。
主控单元,其包括采样模块,采样模块用于检测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主控单元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输出控制信号;
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调变控制信号、第二调变控制信号和第三调变控制信号;第一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并控制第一开关管的通断;第二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并控制第二开关管的通断;第三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并控制第三开关管的通断。
第三开关组3的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的等效电路图参考图2所示,此时第一开关组1和第二开关组2构成三相整流电路,当第三开关组3的三个第三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处于同一电位,可确保整流工作正常进行;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的作用是在第三开关组3的开关管全部导通时保护电压器不被短路。
第一开关组1和第二开关组2配合进行整流工作时,第一开关组1和第二开关组2的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图参考图3所示,图中,u为电压,ω为角速度,t为时间,u a 为三相电源的A相电压,u b 为三相电源的B相电压,u c 为三相电源的C相电压,G1a、1b、1c为第一开关管ⅠS1a、第一开关管ⅡS1b和第一开关管ⅢS1c的栅极电压,G2a、2b、2c为第二开关管ⅠS2a、第二开关管ⅡS2b和第二开关管ⅢS2c的栅极电压;在一个周期内,每个第一开关管和每个第二开关管按如图3所示次序导通120°。
第一开关组1的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的等效电路图参考图4所示,此时第二开关组2和第三开关组3构成三相逆变电路,第一开关组1的三个第一开关管全部导通,使第二开关组2的三个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处于同一电位,此时,第一电容C1释放能量,以确保逆变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开关组2和第三开关组3配合进行逆变工作时,第二开关组2和第三开关组3的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图参考图5所示,图中,ω为角速度,t为时间,G2a、2b、2c为第二开关管ⅠS2a、第二开关管ⅡS2b和第二开关管ⅢS2c的栅极电压,G3a、3b、3c为第三开关管ⅠS3a、第三开关管ⅡS3b和第三开关管ⅢS3c的栅极电压,在一个周期内,每个第二开关管和每个第三开关管按如图5所示次序导通120°。
此实施例提供的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利用可控的开关器件代替传统的不可控整流器件,有效降低三相输入电源谐波的影响,降低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入侧的谐波的影响;三相整流电路与三相逆变电路共用第二开关组2,可减少开关器件的数量,并且由于共用第二开关组2,当三个第三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一开关组1与第二开关组2可以配合进行整流工作,当三个第一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二开关组2与第三开关组3配合以进行逆变工作,可将整流工作与逆变工作有效率、有计划地设计进行,提高控制精度;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如需单相输出,依据功能需求,开关管可选择性设计为导通或关断。由于所有开关管均为可控开关管,对电路输入侧起到PFC(功率因数校正)的作用。
主控单元设有采样模块,可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调整第一开关组1、第二开关组2和第三开关组3的开关管的开关工作,可调整三相逆变电路从而对直流电进行调频,动态调整需求频率。
此外,三相高增益变换器中的变压器4可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匝数比使变换器具有高增益,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电路相容性较高,能容易的与电路自动控制手段结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并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输出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调变控制信号、第二调变控制信号和第三调变控制信号;
第一调变控制信号包括第一调变控制信号Ⅰ、第一调变控制信号Ⅱ和第一调变控制信号Ⅲ,第一调变控制信号Ⅰ传输至第一开关管ⅠS1a的第三端,第一调变控制信号Ⅱ传输至第一开关管ⅡS1b的第三端,第一调变控制信号Ⅲ传输至第一开关管ⅢS1c的第三端;
第二调变控制信号包括第二调变控制信号Ⅰ、第二调变控制信号Ⅱ和第二调变控制信号Ⅲ,第二调变控制信号Ⅰ传输至第二开关管ⅠS2a的第三端,第二调变控制信号Ⅱ传输至第二开关管ⅡS2b的第三端,第二调变控制信号Ⅲ传输至第二开关管ⅢS2c的第三端;
第三调变控制信号包括第三调变控制信号Ⅰ、第三调变控制信号Ⅱ和第三调变控制信号Ⅲ,第三调变控制信号Ⅰ传输至第三开关管ⅠS3a的第三端,第三调变控制信号Ⅱ传输至第三开关管ⅡS3b的第三端,第三调变控制信号Ⅲ传输至第三开关管ⅢS3c的第三端;
通过第三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三开关管全部导通,通过第一调变控制信号有序地控制三个第一开关管的通断,通过第二调变控制信号有序地控制三个第二开关管的通断,使三相高增益变换器进行整流工作;
通过第一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一开关管全部导通,通过第二调变控制信号有序地控制三个第二开关管的通断,通过第三调变控制信号有序地控制三个第三开关管的通断,使三相高增益变换器进行逆变工作。
第一开关组1和第二开关组2配合进行整流工作时,第一开关组1和第二开关组2的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图参考图3所示,图中,u为电压,ω为角速度,t为时间,u a 为三相电源的A相电压,u b 为三相电源的B相电压,u c 为三相电源的C相电压,G1a、1b、1c为第一开关管ⅠS1a、第一开关管ⅡS1b和第一开关管ⅢS1c的栅极电压,G2a、2b、2c为第二开关管ⅠS2a、第二开关管ⅡS2b和第二开关管ⅢS2c的栅极电压;在一个周期内,每个第一开关管和每个第二开关管按如图3所示次序导通120°。
第二开关组2和第三开关组3配合进行逆变工作时,第二开关组2和第三开关组3的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图参考图5所示,图中,ω为角速度,t为时间,G2a、2b、2c为第二开关管ⅠS2a、第二开关管ⅡS2b和第二开关管ⅢS2c的栅极电压,G3a、3b、3c为第三开关管ⅠS3a、第三开关管ⅡS3b和第三开关管ⅢS3c的栅极电压,在一个周期内,每个第二开关管和每个第三开关管按如图5所示次序导通120°。
此实施例提供的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先控制第三开关管全部导通进行整流工作,再控制第一开关管全部导通进行逆变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5)

1.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开关组(1),包括三个第一开关管,三个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三个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三相电源的A相、B相、C相连接;
第二开关组(2),包括三个第二开关管,每个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
第三开关组(3),包括三个第三开关管,每个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三个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
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
变压器(4),变压器(4)的输入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
第三开关组(3)的三个第三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一开关组(1)与第二开关组(2)构成三相整流电路;第一开关组(1)的三个第一开关管全部导通时,第二开关组(2)与第三开关组(3)构成三相逆变电路;
所述变压器(4)包括初级绕组Ⅰ(L11)、初级绕组Ⅱ(L12)、初级绕组Ⅲ(L13)、次级绕组Ⅰ(L21)、次级绕组Ⅱ(L22)和次级绕组Ⅲ(L23);
所述三个第三开关管分别为第三开关管Ⅰ(S3a)、第三开关管Ⅱ(S3b)和第三开关管Ⅲ(S3c);
初级绕组Ⅰ(L11)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Ⅰ(S3a)的第二端连接,初级绕组Ⅰ(L11)的第二端与初级绕组Ⅱ(L12)的第一端连接;
初级绕组Ⅱ(L12)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Ⅱ(S3b)的第二端连接,初级绕组Ⅱ(L12)的第二端与初级绕组Ⅲ(L13)的第一端连接;
初级绕组Ⅲ(L13)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Ⅲ(S3c)的第二端连接,初级绕组Ⅲ(L13)的第二端与初级绕组Ⅰ(L11)的第一端连接;
次级绕组Ⅰ(L21)的第二端与次级绕组Ⅱ(L22)的第一端连接,次级绕组Ⅱ(L22)的第二端与次级绕组Ⅲ(L23)的第一端连接,次级绕组Ⅰ(L21)的第一端与次级绕组Ⅲ(L23)的第二端构成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初级绕组Ⅰ(L11)的两端并接第一电感(L1),初级绕组Ⅱ(L12)的两端并接第二电感(L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控单元,主控单元用于检测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并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输出控制信号;
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调变控制信号、第二调变控制信号和第三调变控制信号;第一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并控制第一开关管的通断;第二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并控制第二开关管的通断;第三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并控制第三开关管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管为MOS管,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为MOS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为MOS管的源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为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二开关管为MOS管,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为MOS管的漏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为MOS管的源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为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三开关管为MOS管,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为MOS管的漏极,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为MOS管的源极,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为MOS管的栅极。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三相高增益变换器的输出端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并依据检测到的电压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电压的相位及频率的一者或多者的组合输出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调变控制信号、第二调变控制信号和第三调变控制信号;第一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每个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第二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每个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第三调变控制信号传输至每个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
通过第三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三开关管全部导通,通过第一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一开关管的通断,通过第二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二开关管的通断,使三相高增益变换器进行整流工作;
通过第一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一开关管全部导通,通过第二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二开关管的通断,通过第三调变控制信号控制三个第三开关管的通断,使三相高增益变换器进行逆变工作。
CN202211506625.6A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528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6625.6A CN115528921B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6625.6A CN115528921B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8921A CN115528921A (zh) 2022-12-27
CN115528921B true CN115528921B (zh) 2023-03-03

Family

ID=84704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6625.6A Active CN115528921B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892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1595A (en) * 1995-03-24 1996-10-01 Magl Power Inc. Power inverter with input line conditioning
CN103683964A (zh) * 2013-12-20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谐振式双向变换器及不间断电源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8631605A (zh) * 2018-08-03 2018-10-09 三峡大学 一种桥臂数可调的大容量高升压三电平隔离型dc/dc变换器
CN108988676A (zh) * 2018-09-19 2018-12-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单级式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
CN111164872A (zh) * 2018-01-23 2020-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转换器
JP2021175306A (ja) * 2020-04-28 2021-11-01 Tdk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およ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14070083A (zh) * 2021-10-13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c/dc变换器及其输出电压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1538B (zh) * 2022-08-08 2022-11-08 深圳市恒运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三相dc-dc变换器的驱动电路、三相dc-dc变换器及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1595A (en) * 1995-03-24 1996-10-01 Magl Power Inc. Power inverter with input line conditioning
CN103683964A (zh) * 2013-12-20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谐振式双向变换器及不间断电源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164872A (zh) * 2018-01-23 2020-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转换器
CN108631605A (zh) * 2018-08-03 2018-10-09 三峡大学 一种桥臂数可调的大容量高升压三电平隔离型dc/dc变换器
CN108988676A (zh) * 2018-09-19 2018-12-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单级式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
JP2021175306A (ja) * 2020-04-28 2021-11-01 Tdk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およ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14070083A (zh) * 2021-10-13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c/dc变换器及其输出电压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8921A (zh)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6461B1 (en) Resonant converter,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ystem
CN110768549B (zh) 一种单相零电压软开关充电器拓扑及其调制方法
CN108123605B (zh) 电源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关电源变换电路
CN111934440B (zh)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芯片以及无线充电接收器
CN110429817B (zh) 一种用于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双环控制电路和方法
EP2722986A2 (en) Circuit for synchronously switching series connected electronic switches
JPH11299237A (ja) アクティブ・クランプ回路を備えたフォワード・コンバータ
CN115498874B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叠加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30468B (zh) 一种钳位开关电源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
US5946205A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with series connected self-commutated converters
CN101236218B (zh) Ac/dc转换器中功率开关管漏端电压检测电路
CN115528921B (zh) 一种三相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EP2262093A1 (en) DC-AC converter, in particular for providing power supply from a solar panel to a mains power supply
CN114465479A (zh) 一种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软开关电路及其装置
JPWO2018198893A1 (ja)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JP3313538B2 (ja) 共振型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JPH1014258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6418245A (zh) 功率转换电路、控制方法、功率转换装置和光伏供电***
CN115882734A (zh) 一种dab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3037155B (zh) 一种永磁同步发电机整流稳压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726010B (zh) 三相llc电路直流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294122B (zh) 一种anpc三电平电路的驱动***及方法
US20240055985A1 (en) Active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 Power Supply Devic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20240055855A1 (en) Active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 power supply devic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EP3591797B1 (en)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device for light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2 Room 101, 201, 301, Building B, Functional Support Area, Taohuayuan Zhichuang Town, Tieg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ngyunchang Vacu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1, 201, 301, Building B, Functional Supporting Area, Taohuayuan Zhichuang Town, Tieg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ENGYUNCHANG VACUUM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