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0073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0073A
CN115520073A CN202210697337.7A CN202210697337A CN115520073A CN 115520073 A CN115520073 A CN 115520073A CN 202210697337 A CN202210697337 A CN 202210697337A CN 115520073 A CN115520073 A CN 115520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lock
lock member
vehicle sea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73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山裕树
大沼弘治
福冈耕平
橘祐史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920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0490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520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00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4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provided with a lock mechanism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ck-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with pin alignment systems, e.g. with at least one of a plurality of locking pins always aligned w.r.t. at least one of a plurality of pin-receiv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cushion, e.g. "portefeuille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移动车辆座椅的新机构。车辆座椅具有基座部(下轨道)、能够相对于基座部进行移动的第1可动部(下侧结构体)、能够相对于第1可动部进行移动的第2可动部(联动杆)、被安装于第1可动部的锁定部件和被设置于基座部的锁定解除部(锁定解除销)。第2可动部能够在第1位置、相对于第1位置移动后的第2位置和相对于第2位置位于第1位置的相反侧的第3位置之间移动。锁定部件50能够在锁定第2可动部从第2位置向第3位置移动的锁定位置与允许第2可动部从第2位置向第3位置移动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锁定解除部在第1可动部相对于基座部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与锁定部件抵接,使锁定部件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变更车内的布局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一种机构,当使座椅靠背向前倾倒时,滑动锁定机构被解锁,在此之后当使座椅滑动移动到最前方时,翻转锁定机构被解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9499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要求车辆座椅能进行各种布局的变更。例如,使座椅靠背在向前倾倒到中途的位置的状态下锁定,在此之后进行其他动作,例如当使座椅进行滑动移动时能够使被锁定在中途的位置的座椅靠背的向前倾倒解锁而进一步向前倾倒这样的动作的话,则能够扩大车辆座椅的布局变更动作的变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移动车辆座椅的新机构。
另外,目的在于使车辆座椅小型化。
另外,目的在于提高车辆座椅的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目的在于易于通过目视确认车辆座椅的动作。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是一种车辆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具有基座部、第1可动部、第2可动部、锁定部件和锁定解除部,其中,所述第1可动部能够相对于基座部进行移动,所述第2可动部能够相对于第1可动部进行移动,且能够在第1位置、第2位置与第3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其中,所述第2位置是指相对于第1位置移动后的位置,所述第3位置是指相对于第2位置位于第1位置的相反侧的位置,所述锁定部件被安装于第1可动部,且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锁定位置是指所述锁定部件通过与第2可动部卡合来锁定第2可动部从第2位置向第3位置移动的位置,所述解锁位置是所述锁定部件通过与第2可动部的卡合脱离来允许第2可动部从第2位置向第3位置移动的位置,所述锁定解除部设置于基座部,在第1可动部相对于基座部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定解除部与锁定部件抵接,使锁定部件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
根据这种结构,第2可动部在相对于第1可动部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之后,通过锁定部件被保持于第2位置。在第2可动部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当使第1可动部相对于基座部移动到规定位置时,锁定部件到达解锁位置,能够使第2可动部从第2位置向第3位置移动。
可以构成为,基座部具有下轨道,该下轨道被固定于车辆的地板上,第1可动部具有上轨道,该上轨道能够相对于下轨道滑动移动且用于安装座椅座垫。
可以为,锁定部件以能够相对于第1可动部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第1可动部。
可以为,车辆座椅还具有靠背角度调节装置,该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在能够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转动的状态与不能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转动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情况下,锁定部件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可以与靠背角度调节装置重叠。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车辆座椅在左右方向上小型化。
可以构成为,第2可动部具有托架和接触部件,所述托架以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第1可动部,且具有与转动轴线正交的平板部和从平板部向转动轴线延伸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接触部件在与平板部及延伸部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托架,且能够与锁定部件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提高第2可动部的抵接于锁定部件的部分的刚性,因此能够使第2可动部可靠地停止在第2位置。
可以为,车辆座椅还具有罩,该罩至少从左右外侧覆盖锁定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抑制灰尘进入锁定部件的周围,并且能够提高车辆座椅的动作的可靠性。
可以为,锁定部件抵接于锁定解除部的抵接部和卡合于第2可动部的卡合部在左右方向上均位于比上轨道靠外侧的位置。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易于通过目视确认锁定部件的动作。
优选为,在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卡合于第2可动部时的左右方向上的接触宽度比锁定部件抵接于锁定解除部时的左右方向上的接触宽度大。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第2可动部可靠地停止在第2位置。
可以为,在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锁定部件抵接于锁定解除部的抵接部位于比卡合于第2可动部的卡合部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抑制机构变得复杂。
可以为,锁定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第2可动部重叠。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车辆座椅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2可动部相对于第1可动部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之后,通过锁定部件被保持于第2位置。在第2可动部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当使第1可动部相对于基座部移动到规定位置时,锁定部件到达解锁位置,因此能够使第2可动部从第2位置向第3位置移动。
另外,基座部具有下轨道,第1可动部具有上轨道,通过滑动动作使车辆座椅滑动动作到规定位置,由此能够实现扩大位于第2位置的第2可动部的可动范围的动作。
另外,锁定部件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靠背角度调节装置重叠,因此能够使车辆座椅在左右方向上小型化。
另外,接触部件在与托架的平板部及延伸部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托架,据此能够提高第2可动部的抵接于锁定部件的部分的刚性,因此能够使第2可动部可靠地停止于第2位置。
另外,还具有至少从左右外侧覆盖锁定部件的罩,据此能够抑制灰尘进入锁定部件的周围,因此能够提高车辆座椅的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锁定部件的抵接部和卡合部在左右方向上均位于比上轨道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易于通过目视确认车辆座椅的动作。
在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卡合于第2可动部时的左右方向上的接触宽度比锁定部件抵接于锁定解除部时的左右方向上的接触宽度大,因此能够使第2可动部可靠地停止于第2位置。
在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锁定部件抵接于锁定解除部的抵接部位于比卡合于第2可动部的卡合部靠下方的位置,据此能够抑制机构变得复杂。
通过锁定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第2可动部重叠,据此能够使车辆座椅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联动杆、锁定部件和罩的立体图。
图3是将联动杆和锁定部件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锁定部件与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等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联动机构的图。
图6中的(a)~(d)是表示车辆座椅处于初期状态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7中的(a)~(d)是表示座椅靠背从就座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8中的(a)~(d)是表示通过使座椅主体向前滑动移动而使锁定部件抵接于锁定解除销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9中的(a)~(d)是表示通过使座椅主体从图8的位置向前滑动移动而使锁定部件转动至解锁位置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0中的(a)~(d)是表示联动杆从第2位置移动至第3位置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1中的(a)~(d)是表示使座椅靠背从收纳位置返回至就座位置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2中的(a)~(d)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车辆座椅处于初期状态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3中的(a)~(d)是表示座椅主体从就座位置转动到第1前倾位置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4中的(a)~(d)是表示通过使变形例所涉及的座椅主体向前滑动移动而使锁定部件抵接于锁定解除销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5中的(a)~(d)是表示通过使座椅主体从图14的位置向前滑动移动而使锁定部件转动到解锁位置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6中的(a)~(d)是表示联动杆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3位置时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7中的(a)~(d)是表示使座椅主体从第2前倾位置返回到就座位置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闩锁装置的图,其中,(a)是表示闩锁位于卡合位置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闩锁位于脱离位置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40:联动杆;50:锁定部件;S:车辆座椅;S1:座椅座垫;S2:座椅靠背;S4:下侧结构体;S5:下轨道;S52:锁定解除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S例如是车辆的第二排座椅。车辆座椅S具有座椅主体S0、靠背角度调节装置R、作为第1可动部一例的左右的下侧结构体S4和作为基座部一例的左右的下轨道S5。此外,在本发明中,前后、左右和上下以坐在座椅上的乘员为基准。
座椅主体S0具有座椅座垫S1、座椅靠背S2和头枕S3。座椅靠背S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座椅座垫S1支承。详细而言,座椅靠背S2能够在立起的就座位置(图6中的(a)的位置)与以与座椅座垫S1重叠的方式折叠的收纳位置(图10中的(a)的位置)之间转动。
靠背角度调节装置R是能够使座椅靠背S2在能相对于座椅座垫S1转动的状态与不能相对于座椅座垫S1转动的状态之间切换的装置。靠背角度调节装置R具有作为可动用弹簧的靠背角度调节弹簧R1。靠背角度调节弹簧R1对座椅靠背S2从就座位置向收纳位置施力。
靠背角度调节装置R具有用于将座椅靠背S2锁定在就座位置的未图示的靠背角度调节锁定部件。在座椅靠背S2的上部设置有靠背角度调节解除杆L1,该靠背角度调节解除杆L1用于解除靠背角度调节锁定部件的锁定。此外,靠背角度调节解除杆可以设置在座椅座垫S1的侧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座椅靠背S2的上部和座椅座垫S1的侧面的双方上。
下侧结构体S4以从座椅座垫S1的下表面突出的方式被设置于座椅座垫S1的下表面的左右两侧。下侧结构体S4具有连接于座椅座垫S1的底架S41和被固定于底架S41的下端的上轨道S42。上轨道S42能够相对于下轨道S5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座椅座垫S1通过底架S41被安装于上轨道S42。
下轨道S5以上轨道S42能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来支承上轨道S42。下轨道S5被固定在车辆的地板F(参照图6中的(a))上。
下侧结构体S4设置有滑动锁定机构10和简易锁定机构20。滑动锁定机构10是用于禁止或允许座椅主体S0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机构。滑动锁定机构10分别设置于左右的下侧结构体S4。
如图6中的(b)所示,滑动锁定机构10具有作为可动锁定部件的滑动锁定部件11。滑动锁定部件11是用于锁定座椅主体S0的滑动移动或解除滑动移动的锁定的部件。滑动锁定部件1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下侧结构体S4,并且转动的钩形状的顶端部11A能够卡合于形成在下轨道S5上的孔S51。滑动锁定部件11能够在可动锁定位置(图6中的(b)的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图7中的(b)的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可动锁定位置是指锁定座椅主体S0的滑动移动的位置,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是指解除座椅主体S0的锁定的位置。滑动锁定部件11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被从锁定解除位置向可动锁定位置施力。
返回图1,简易锁定机构20是用于限制座椅靠背S2从中间位置(图7中的(a)的位置)向收纳位置移动的机构,其中所述中间位置是指就座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的位置。简易锁定机构20设置于左侧的下侧结构体S4。
如图6中的(a)和图6中的(d)所示,简易锁定机构20具有作为第2可动部一例的联动杆40、和用于锁定联动杆40的动作的锁定部件50。联动杆40是与座椅靠背S2的倾动联动转动的部件,通过连杆、齿轮和带等未图示的动力传递部件连接于座椅靠背S2。
联动杆4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下侧结构体S4的左右外侧的侧面上,据此能够相对于下侧结构体S4转动。联动杆40能够在第1位置P1、相对于第1位置P1移动后的第2位置P2(参照图7中的(d))和相对于第2位置P2位于第1位置P1相反侧的第3位置P3(参照图10中的(d))之间转动。
详细而言,联动杆40在座椅靠背S2位于就座位置时位于第1位置P1。联动杆40在座椅靠背S2位于中间位置时位于第2位置P2。联动杆40在座椅靠背S2位于收纳位置时位于第3位置P3。因此,上述的靠背角度调节弹簧R1通过座椅靠背S2对联动杆40施力以使联动杆40从第1位置P1向第3位置P3移动。
锁定部件5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下侧结构体S4的左右外侧的侧面上。锁定部件50能够在锁定位置(图6中的(d)的位置)与解锁位置(图10中的(d)的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锁定位置是指,锁定部件50通过与联动杆40卡合来锁定联动杆40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移动的位置,所述解锁位置是指锁定部件50通过与联动杆40的卡合脱离而允许联动杆40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移动的位置。锁定部件50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被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施力。
在下轨道S5上设置有作为锁定解除部的一例的锁定解除销S52。锁定解除销S52从下轨道S5的左右外侧的侧面突出,并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与锁定部件50抵接。锁定解除销S52具有在下侧结构体S4相对于下轨道S5移动至前方的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与锁定部件50抵接而使锁定部件50从锁定位置转动到解锁位置的功能。
如图2所示,车辆座椅S还具有至少从左右外侧覆盖锁定部件50的罩C。在本实施方式中,罩C形成为从前后左右上下的外侧覆盖锁定部件50。
如图3所示,联动杆40具有杆主体41、托架42和接触部件43。构成联动杆40的各部件(41~43)例如由金属制成。
杆主体41是长形的板状部件。杆主体41在下端部具有圆形的孔41A,该孔41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设置于下侧结构体S4上的突起支承。杆主体41以能够以转动轴线X1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下侧结构体S4。
托架42通过焊接等与杆主体41相接合。据此,托架42通过杆主体4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下侧结构体S4,并且能够以沿着左右方向的转动轴线X1为中心相对于下侧结构体S4转动。
托架42具有与转动轴线X1正交的平板部42A和从平板部42A沿转动轴线X1延伸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42B。平板部42A具有与杆主体41的孔41A呈同心圆的孔42C。
延伸部42B形成为从平板部42A向左右外侧弯折。延伸部42B沿构成平板部42A的一部分周缘的角部弯曲成L字状。详细而言,延伸部42B具有与接触部件43的前端接触的第1壁B1和与接触部件43的下端接触的第2壁B2。
接触部件43是具有能与锁定部件50接触的后端部43A的部件。接触部件43在与平板部42A及延伸部42B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托架42。在接触部件43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凹部43B,所述凹部43B用于避免与R形状部(省略图示)相干渉,其中所述R形状部通过使延伸部42B从平板部42A弯折而形成。据此,能够使接触部件43可靠地接触平板部42A和延伸部42B。
锁定部件50具有转动轴51、第1板52、第2板53、连接轴54和卡合部55,其中,所述转动轴5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下侧结构体S4,所述第1板52和所述第2板53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转动轴51,所述连接轴54连接第1板52和第2板53,所述卡合部55被支承于连接轴54。构成锁定部件50的各部件(51~55)例如由金属制成。
转动轴51具有圆柱状的第1轴部51A和第2轴部51B、以及凸缘部51C,其中,所述凸缘部51C的直径大于第1轴部51A和第2轴部51B的直径。第1轴部51A从凸缘部51C向左右内侧突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下侧结构体S4。第2轴部51B从凸缘部51C向左右外侧突出。
第1板52是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大致V形状的平板。具体而言,第1板5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梯形的主体部52A和从主体部52A的后侧部分向下延伸的抵接部52B。抵接部52B的前端能抵接于上述的锁定解除销S52。
主体部52A形成为梯形,其上表面的后侧部分为沿着前后方向的平面,其上表面的前侧部分为向前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主体部52A具有供第2轴部51B通过的孔H1和供连接轴54通过的孔H2。孔H1形成于主体部52A的上部的前侧的角部。孔H2形成于主体部52A的前端部。第1板52在第2轴部51B进入孔H1,并且第1板52与凸缘部51C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转动轴51。
连接轴54具有轴部54A和直径大于轴部54A的凸缘部54B。轴部54A从凸缘部54B向左右外侧突出。连接轴54在轴部54A进入第1板52的孔H2,并且凸缘部54B与第1板52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第1板52。
卡合部55是与联动杆40的接触部件43卡合的圆筒状的部件。卡合部55被支承于连接轴54的轴部54A。
第2板53具有第1部位53A和第2部位53B,其中,所述第1部位53A与第1板52之间夹持卡合部55;所述第2部位53B从第1部位53A向第1板52延伸。第1部位53A具有孔H3和孔H4,其中,所述孔H3与设置于第2轴部51B的顶端的凸台卡合,所述孔H4与设置于轴部54A的顶端的凸台卡合,在各凸台和各孔H3、孔H4卡合的状态下,第1部位53A通过焊接等与各轴部51B、轴部54A相接合。
接触部件43的后端部43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抵接部52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板厚)。另外,卡合部5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接触部件43的后端部43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据此,如图4所示,在锁定部件50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卡合于联动杆40时的左右方向上的接触宽度WD1大于锁定部件50抵接于锁定解除销S52时的左右方向上的接触宽度WD2。
另外,锁定部件5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靠背角度调节装置R重叠。锁定部件50的抵接部52B和卡合部55均在左右方向位于比上轨道S42靠外侧的位置。
另外,如图6中的(d)所示,锁定部件5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联动杆40重叠。在锁定部件50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抵接部52B位于比卡合部55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1所示,在座椅座垫S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使滑动锁定机构10与座椅靠背S2的动作联动的联动机构30。联动机构30构成为,当座椅靠背S2从就座位置转动到中间位置时使滑动锁定机构10从锁定状态变为锁定解除状态,当座椅靠背S2从中间位置转动到收纳位置时使滑动锁定机构10从锁定解除状态变为锁定状态。
联动机构30具有作为第1连接部件一例的第1线材W1、作为第2连接部件一例的第2线材W2、作为第3连接部件一例的第3线材W3、和第4线材W4。联动机构30内的部件和简易锁定机构20的联动杆40通过第1线材W1和第3线材W3相连接。据此,能够将通过座椅靠背S2的转动而产生的力传递给联动机构30。
左右的滑动锁定机构10分别通过第2线材W2连接于联动机构30内的部件。据此,能够将从座椅靠背S2传递给联动机构30的力传递给左右的滑动锁定机构10。
在座椅座垫S1的前端部设置有用于解除滑动锁定机构10的锁定的滑动锁定解除杆L2。滑动锁定解除杆L2通过第4线材W4连接于联动机构30内的部件。据此,能够将施加于滑动锁定解除杆L2的力传递给左右的滑动锁定机构10。
如图5所示,联动机构30具有安装部件31、第1转动部件32、第2转动部件33、摆动部件34、保持部件35、第1弹簧36、第2弹簧37、摆动用弹簧38和限制用弹簧39。构成联动机构30的各部件(31~39)例如由金属制成。
安装部件31是被安装于下侧结构体S4的部件。安装部件31形成为使金属板的周缘部弯折而成的箱状。
第1转动部件32和第2转动部件33被设置为,以共同的转动轴线X2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可转动地被设置于安装部件31。详细而言,第1转动部件32和第2转动部件3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设置于安装部件31的圆柱状的凸台31A支承。
第1转动部件32具有用于连接第1线材W1的一端的线材连接部32A。第1线材W1的另一端连接于上述的联动杆40(参照图6中的(d))。据此,与联动杆40的转动联动,第1转动部件32能够在与第1位置P1对应的第1转动位置(图6中的(c)的位置)、与第2位置P2对应的第2转动位置(图7中的(c)的位置)和与第3位置P3对应的第3转动位置(图10中的(c)的位置)之间转动。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通过第1线材W1拉拽而转动的第1转动部件32的转动方向,即顺时针方向的转动方向还称为第1转动方向,将第1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还称为第2转动方向。
第1转动部件32还具有与摆动部件34卡合的卡合缘部32B和限制保持部件35的转动的限制缘部32C。卡合缘部32B和限制缘部32C形成为第1转动部件32的周缘的一部分。
卡合缘部32B相对于摆动部件34的后述的摆动卡合部34A位于第1转动方向的上游侧。卡合缘部32B构成为,在第1转动部件32位于从第1转动位置到第2转动位置的范围内时卡合缘部32B卡合于摆动卡合部34A,在第1转动部件32从第2转动位置向第3转动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卡合缘部32B从摆动卡合部34A脱离。据此,摆动部件34构成为,在联动杆40位于从第1位置P1到第2位置P2的范围内时摆动部件34卡合于第1转动部件32的卡合缘部32B,在联动杆40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移动的过程中摆动部件34从第1转动部件32的卡合缘部32B脱离。
限制缘部32C形成为以转动轴线X2为中心的圆弧状。限制缘部32C构成为,在第1转动部件32从第1转动位置到达第2转动位置之前的期间与保持部件35的后述的销35A接触,当第1转动部件32到达第2转动位置时从销35A脱离。
第1转动部件32通过第1弹簧36被向第2转动方向施力。即,第1弹簧36对第1转动部件32向承受来自第1线材W1的力的方向的反方向施力。安装部件31具有限制壁31B,该限制壁31B限制第1转动部件32从第1转动位置向第2转动方向移动。
第2转动部件33具有线材连接部33A,所述线材连接部33A连接2根第2线材W2各自的一端和第4线材W4的一端。各第2线材W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上述的左右的滑动锁定部件11(参照图6中的(b))。另外,第4线材W4的另一端连接于上述的滑动锁定解除杆L2(参照图1)。
第2转动部件33还具有限制保持部件35的转动的限制缘部33B和在第2转动部件33的转动方向上能与保持部件35接触的接触缘部33C。限制缘部33B和接触缘部33C形成为第2转动部件33的周缘的一部分。
限制缘部33B形成为以转动轴线X2为中心的圆弧状,并且在向沿着转动轴线X2的方向投影的情况下与第1转动部件32的限制缘部32C重叠。限制缘部33B与第1转动部件32的限制缘部32C同样,能够与保持部件35的销35A接触或脱离保持部件35的销35A。
接触缘部33C从限制缘部33B的第2转动方向的下游端向转动轴线X2延伸。接触缘部33C在保持部件35位于后述的限制位置时(图7中的(c)的位置)与销35A接触。
第2转动部件33还具有以转动轴线X2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孔33D。安装部件31具有进入孔33D的限制突起31C。限制突起31C在第2转动部件33位于图7所示的位置(与第2转动位置对应的位置)时与孔33D的第1转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一端接触,据此限制第2转动部件33从图7所示的位置向第1转动方向移动。另外,安装部件31具有限制片31D,该限制片31D限制第2转动部件33从图5所示的位置(与第1转动位置对应的位置)向第2转动方向移动。
第2转动部件33通过第2弹簧37被向第2转动方向施力。即,第2弹簧37通过第1弹簧36的加载力对第2转动部件33向第1转动部件32转动的方向施力。
摆动部件34以能够以摆动轴线X3为中心摆动的方式被设置于第2转动部件33。摆动部件34具有与第1转动部件32的卡合缘部32B卡合的摆动卡合部34A。摆动卡合部34A具有与卡合缘部32B接触的圆筒面,相对于摆动轴线X3位于第1转动方向的上游。摆动卡合部34A能够通过摆动部件34的摆动向凸台31A的径向移动。摆动部件34通过摆动用弹簧38被向摆动卡合部34A靠向转动轴线X2的方向施力。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第1转动部件32、第2转动部件33和摆动部件34,来切换第1转动部件32和第2转动部件33均向第1转动方向转动的状态和第1转动部件32及第2转动部件33分别单独转动的状态,并且在滑动锁定部件11从可动锁定位置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后能够再次向可动锁定位置移动。
详细而言,如图6至图7所示,当联动杆40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时,通过摆动部件34和第1转动部件32的卡合使第1转动部件32和第2转动部件33都转动,滑动锁定部件11从可动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如图9至图10所示,当联动杆40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移动时,摆动部件34从第1转动部件32脱离,使得第1转动部件32和第2转动部件33能够分别单独转动,从而滑动锁定部件11从锁定解除位置向可动锁定位置移动。
此外,上述的靠背角度调节弹簧R1通过联动杆40等对第1转动部件32施加的扭矩大于第1弹簧36和第2弹簧37对第1转动部件32施加的扭矩。据此,通过由靠背角度调节弹簧R1的加载力而被拉拽的第1线材W1,能够使由第1转动部件32、第2转动部件33和摆动部件34组成的单元克服第1弹簧36和第2弹簧37的加载力而进行转动。
保持部件35是如下部件,即,当第1转动部件32位于第2转动位置时,即联动杆40位于第2位置P2时,限制第2转动部件33向第2转动方向转动,将滑动锁定部件11保持在锁定解除位置。保持部件35以能够以保持用轴线X4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被设置于安装部件31。
保持部件35具有能与限制缘部32C、33B及接触缘部33C卡合的销35A。销35A通过保持部件35的转动,能够向凸台31A的径向移动。
保持部件35能够在允许位置(图5的位置)与限制位置(图7中的(c)的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允许位置是指允许第2转动部件33向第2转动方向转动的位置,所述限制位置是指限制向第2转动部件33向第2转动方向转动的位置。保持部件35通过限制用弹簧39被从允许位置向限制位置施力。
保持部件35在第1转动部件32位于第1转动位置时即联动杆40位于第1位置P1时位于允许位置。当保持部件35位于允许位置时,销35A与限制缘部32C、33B接触。据此,能够通过限制缘部32C、33B限制保持部件35通过限制用弹簧39的加载力而从允许位置向限制位置移动。
当第1转动部件32从第1转动位置向第2转动位置移动时,即联动杆40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时,销35A从限制缘部32C、33B脱离,据此保持部件35从允许位置向限制位置转动。当保持部件35位于限制位置时,销35A与接触缘部33C接触。据此,能够通过销35A限制第2转动部件33通过第2弹簧37的加载力向第2转动方向移动。
保持部件35还具有用于连接第3线材W3的一端的线材连接部35B。第3线材W3的另一端连接于上述的联动杆40(参照图6中的(d))。据此,与联动杆40的转动联动,保持部件35克服限制用弹簧39的加载力而进行转动。
第3线材W3以大于第1线材W1的余量而连接于保持部件35和联动杆40(参照图6中的(d))。据此,在联动杆40开始从第1位置P1向第3位置P3移动的情况下,通过第1线材W1连接于联动杆40的第1转动部件32立刻开始转动,但是通过第3线材W3连接于联动杆40的保持部件35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转动,在联动杆40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移动期间开始转动。
即,第1线材W1在联动杆40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的情况下和联动杆40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移动的情况中的任一种情况下,都使第1转动部件32与联动杆40联动。另一方面,第3线材W3在联动杆40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的情况下不使保持部件35与联动杆40联动,在联动杆40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移动的情况下使保持部件35与联动杆40联动。
接着,说明在通过使车辆座椅S在折叠的状态下向前方靠近而扩大车厢空间的情况下和使靠近到前方的车辆座椅S返回初期状态的情况下的车辆座椅S的操作方法和各部件的动作。此外,在初期状态下车辆座椅S和各部件的姿态及位置为图6中的(a)所示的姿态及位置。
如图1所示,当乘员操作靠背角度调节解除杆L1并且解除靠背角度调节装置R的锁定时,如图6和图7所示,通过靠背角度调节弹簧R1的加载力,座椅靠背S2从就座位置向中间位置转动,与其联动,联动杆40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转动。当由于联动杆40的转动而第1线材W1被拉拽时,第1转动部件32与第2转动部件33一起向第1转动方向转动。
当第2转动部件33向第1转动方向转动时,通过第2转动部件33拉拽第2线材W2,滑动锁定部件11从可动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当联动杆40到达第2位置P2时,联动杆40与锁定部件50卡合,限制联动杆40的转动。据此,联动杆40被保持于第2位置P2,进而座椅靠背S2被保持于中间位置,并且第1转动部件32和第2转动部件33被保持于图7中的(c)中的位置。因此,被连接于第2转动部件33的第2线材W2拉拽的滑动锁定部件11被保持于锁定解除位置。
另外,当联动杆40到达第2位置P2时,保持部件35从图5所示的限制缘部32C、33B脱离,从允许位置向限制位置转动。据此,第2转动部件33受到第2弹簧37和对滑动锁定部件11施力的弹簧等的力,被保持部件35限制向第2转动方向转动。
在此之后,如图8所示,当使座椅主体S0向前方滑动移动时,在规定位置,锁定部件50抵接于锁定解除销S52,如图9所示,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据此,联动杆40的锁定被解除。
当联动杆40的锁定被解除时,通过靠背角度调节弹簧R1的加载力,如图10所示,座椅靠背S2从中间位置向收纳位置转动,并且联动杆40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转动。
当联动杆40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转动时,联动杆40拉动第1线材W1和第3线材W3。通过拉动第1线材W1,第1转动部件32向第1转动方向转动,并且从第2转动位置向第3转动位置移动。通过拉动第3线材W3,保持部件35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转动。据此,第2转动部件33成为能够向第2转动方向转动的状态。
在第1转动部件32从第2转动位置向第3转动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当摆动部件34从第1转动部件32的卡合缘部32B脱离时,第2转动部件33通过第2弹簧37(参照图5)的加载力而返回到初期位置。据此,第2线材W2松弛,滑动锁定部件11从锁定解除位置再次向锁定位置移动。如上所述,使车辆座椅S在折叠的状态下向前方靠近,能够扩大车厢空间。
在使靠近到前方的车辆座椅S返回初期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乘员将向前倾倒的座椅靠背S2立起并且返回就座位置。当使座椅靠背S2向就座位置移动时,通过靠背角度调节装置R的靠背角度调节锁定部件,座椅靠背S2被锁定在就座位置。
另外,当座椅靠背S2从收纳位置向就座位置转动时,与其联动,联动杆40从第3位置P3向第1位置P1转动。据此,第1线材W1松弛,第1转动部件32从第3转动位置向第1转动位置转动。当第1转动部件32返回第1转动位置时,摆动部件34通过摆动用弹簧38的加载力而向转动轴线X2摆动,再次与第1转动部件32的卡合缘部32B(参照图5)卡合。
另外,当通过联动杆40从第3位置P3向第1位置P1转动而使第3线材W3松弛时,保持部件35通过限制用弹簧39的加载力而被按压于第1转动部件32和第2转动部件33的限制缘部32C、33B。据此,联动机构30返回初期的状态。
在此之后,乘员操作图1所示的滑动锁定解除杆L2,解除对滑动锁定部件11的锁定,通过使座椅主体S0向后方滑动移动,能够使车辆座椅S返回初期状态。此外,当乘员操作滑动锁定解除杆L2时,通过第4线材W4而使第2转动部件33向第1转动方向转动,第2转动部件33拉拽第2线材W2,从而解除对滑动锁定部件11的锁定。
根据上述记载,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能够提供一种新机构,该新机构使用于锁定座椅座垫S1(下侧结构体S4)的滑动移动的滑动锁定部件11和相对于座椅座垫S1进行动作的座椅靠背S2(联动杆40)联动。
通过使第1转动部件32和第2转动部件33构成为以共同的转动轴线X2为中心转动,例如与第1转动部件的转动轴线和第2转动部件的转动轴线配置于不同的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使联动机构30小型化,进而使车辆座椅S小型化。
通过保持部件35限制第2转动部件33的转动,由此能够将滑动锁定部件11更可靠地保持在锁定解除位置。
当联动杆40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时,由于联动杆40通过锁定部件50被保持在第2位置,因此能够将座椅靠背S2保持在中间位置。在联动杆40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当使座椅座垫S1相对于下轨道S5移动到规定位置时,锁定部件50到达解锁位置,由于联动杆40从第2位置向第3位置移动,因此能够使座椅座垫S1从中间位置向收纳位置移动。
通过滑动动作使座椅主体S0进行滑动动作而到达规定位置,由此能够实现扩大位于第2位置的联动杆40的可动范围这样的动作。
由于锁定部件50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和靠背角度调节装置R重叠,因此能够使车辆座椅S在左右方向上小型化。
通过接触部件43在与平板部42A及延伸部42B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托架42,能够提高联动杆40的抵接于锁定部件50的部分的刚性,因此能够产生车辆座椅S的动作的刚性感。
由于由罩C覆盖锁定部件50,因此能够抑制灰尘进入锁定部件50的周围,并且能够提升车辆座椅S的动作的可靠性。
由于锁定部件50的抵接部52B和卡合部55位于比上轨道S42靠左右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易于通过目视确认锁定部件50的动作。
与锁定部件50抵接于锁定解除销S52时的接触宽度WD2相比,锁定部件50在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卡合于联动杆40时的接触宽度WD1更大,因此能够提高联动杆40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时的动作的刚性感。
在锁定部件50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由于抵接部52B位于比卡合部55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机构变得复杂。
由于锁定部件5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联动杆40重叠,因此能够使车辆座椅S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以以下例示的各种方式来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1个锁定部件50具有抵接部52B和卡合部55,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具有抵接部的第1部件和具有卡合部的第2部件通过连杆机构等而联动的机构作为锁定部件。
第1可动部并不限于相对于基座部滑动移动的情况,第1可动部也可以相对于基座部转动。例如,作为第1可动部的座椅主体也可以构成,相对于作为基座部的下轨道绕铅垂轴线转动。
第2可动部并不限于相对于第1可动部转动的情况,第2可动部也可以相对于第1可动部滑动移动。
基座部不限定于是下轨道,例如也可以是固定于下轨道的其他部件。另外,基座部不限定于固定在车辆的地板的情况。也可以为,基座部是座椅座垫,第1可动部是座椅靠背,第2可动部是相对于座椅靠背转动的部件,例如扶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能够将第2可动部锁定于第1位置的第2锁定部件而例示出靠背角度调节锁定部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任意部件,只要是能够将第2可动部锁定在第1位置的部件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将第2转动部件保持在与第2转动位置对应的位置的保持部件,但当第1转动部件位于第2转动位置时,在保持摆动部件和第1转动部件的卡合的情况下,也可以没有保持部件。
连接部件不限于线材,例如也可以是杆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联动杆40与座椅靠背S2的倾动联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2~图16所示,在座椅主体S0整体倾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联动杆40与座椅主体S0的倾动联动。
具体而言,在图12所示的方式中,座椅座垫S1以沿着左右方向的转动轴X5为中心,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下侧结构体S4。座椅主体S0能够在图12所示的就座位置、图13所示的第1前倾位置、与图16所示的第2前倾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在就座位置,座椅座垫S1的座面大致呈水平。第1前倾位置是座椅座垫S1比就座位置前倾的位置。第2前倾位置是座椅座垫S1比第1前倾位置前倾的位置。座椅主体S0被未图示的弹簧从就座位置向第2前倾位置施力。
座椅座垫S1具有用于将座椅主体S0锁定在就座位置的闩锁(latch)装置60。闩锁装置60通过卡合于设置在下侧结构体S4的锁栓70或者脱离设置在下侧结构体S4的锁栓70,使座椅主体S0相对于下侧结构体S4锁定或者相对于下侧结构体S4解除锁定。锁栓70例如能够为连接下侧结构体S4的左右的框架的棒状的部件。
如图18所示,闩锁装置60具有被固定于座椅座垫S1的箱体61和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箱体61的闩锁62。箱体61具有锁栓70能进入的进入槽61A。闩锁62能够在图18中的(a)所示的卡合位置与图18中的(b)所示的脱离位置之间转动。
当闩锁62位于卡合位置时,闩锁62卡合于锁栓70。当闩锁62位于脱离位置时,闩锁62脱离锁栓70。闩锁62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被从脱离位置向卡合位置施力。
返回图12,在座椅靠背S2的上部设置有闩锁解除杆L11,该闩锁解除杆L11用于解除闩锁62的锁定。闩锁解除杆L11和闩锁62通过线材W11来连接。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动杆40构成为与座椅主体S0的转动联动。具体而言,联动杆40通过连杆、齿轮、带等未图示的动力传递部件连接于座椅主体S0。
联动杆40在座椅主体S0位于就座位置时位于第1位置P1。联动杆40在座椅主体S0位于第1前倾位置时位于第2位置P2(参照图13)。联动杆40在座椅主体S0位于第2前倾位置时位于第3位置P3(参照图16)。
接着,对通过使前倾到第2前倾位置的座椅主体S0靠向前方而扩大车厢空间的情况下、和使靠向前方的座椅主体S0返回初期状态的情况下的车辆座椅S的操作方法和各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初期状态下座椅主体S0、各部件的姿势及位置为图12中的(a)所示的姿势及位置。
如图12中的(a)、图13中的(a)所示,当乘员操作闩锁解除杆L11而解除闩锁装置60的锁定时,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加载力,座椅主体S0从就座位置向第1前倾位置转动,与此联动,联动杆40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转动。当通过联动杆40的转动而拉伸第1线材W1时,第1转动部件32与第2转动部件33一起向第1转动方向转动。
当第2转动部件33向第1转动方向转动时,通过第2转动部件33拉伸第2线材W2,滑动锁定部件11从可动锁定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当联动杆40到达第2位置P2时,联动杆40与锁定部件50相卡合,限制联动杆40的转动。据此,联动杆40被保持在第2位置P2,进而座椅主体S0被保持在第1前倾位置,并且第1转动部件32和第2转动部件33被保持在图13中的(c)的位置。因此,被连接于第2转动部件33的第2线材W2拉伸的滑动锁定部件11被保持在解除位置。
另外,当联动杆40到达第2位置P2时,保持部件35从允许位置向限制位置转动。据此,通过保持部件35限制第2转动部件33向第2转动方向转动。
在此之后,如图14所示,当使座椅主体S0向前方滑动移动时,在规定位置,锁定部件50抵接于锁定解除销S52,如图15所示,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据此,联动杆40的锁定被解除。
当联动杆40的锁定被解除时,如图16所示,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加载力,座椅主体S0从第1前倾位置向第2前倾位置转动,并且联动杆40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转动。
当联动杆40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转动时,联动杆40拉拽第1线材W1和第3线材W3。通过拉拽第1线材W1,第1转动部件32向第1转动方向转动,从第2转动位置向第3转动位置移动。通过拉拽第3线材W3,保持部件35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转动。据此,第2转动部件33成为能向第2转动方向转动的状态。
在第1转动部件32从第2转动位置向第3转动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当摆动部件34脱离第1转动部件32的卡合缘部32B时,第2转动部件33通过第2弹簧37(参照图5)的加载力而返回到初期位置。据此,第2线材W2松弛,滑动锁定部件11从解除位置再次向锁定位置移动。据此,通过使前倾到第2前倾位置的座椅主体S0靠向前方,能够扩大车厢空间。
在使靠到前方的座椅主体S0返回初期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乘员转动第2前倾位置的座椅主体S0使其返回到就座位置。当使座椅主体S0向就座位置移动时,闩锁装置60卡合于锁栓70,据此,座椅主体S0被锁定在就座位置。
另外,当座椅主体S0从第2前倾位置向就座位置转动时,与其联动,联动杆40从第3位置P3向第1位置P1转动。据此,第1线材W1松弛,第1转动部件32从第3转动位置向第1转动位置转动。当第1转动部件32返回到第1转动位置时,摆动部件34通过摆动用弹簧38的加载力向转动轴线X2摆动,再次卡合于第1转动部件32的卡合缘部32B(参照图5)。
另外,当由于联动杆40从第3位置P3转动到第1位置P1而第3线材W3松弛时,保持部件35通过限制用弹簧39的加载力被按压在第1转动部件32和第2转动部件33的限制缘部32C、33B(参照图5)。据此,联动机构30返回到初期的状态。
在此之后,乘员能够操作图1所示的滑动锁定解除杆L2,解除滑动锁定部件11的锁定,且通过使座椅主体S0向后方滑动移动来使车辆座椅S返回初期状态。
可以将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要素任意组合实施。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具有基座部、第1可动部、第2可动部、锁定部件和锁定解除部,其中,
所述第1可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进行移动,
所述第2可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可动部进行移动,且能够在第1位置、第2位置与第3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其中,所述第2位置是指相对于所述第1位置移动后的位置,所述第3位置是指相对于所述第2位置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相反侧的位置,
所述锁定部件被安装于所述第1可动部,且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锁定位置是指所述锁定部件通过与所述第2可动部卡合来锁定所述第2可动部从所述第2位置向所述第3位置移动的位置,所述解锁位置是所述锁定部件通过与所述第2可动部的卡合脱离来允许所述第2可动部从所述第2位置向所述第3位置移动的位置,
所述锁定解除部设置于所述基座部,在所述第1可动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定解除部与所述锁定部件抵接,使所述锁定部件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具有下轨道,该下轨道被固定于车辆的地板上,
所述第1可动部具有上轨道,该上轨道能够相对于所述下轨道滑动移动且用于安装所述座椅座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可动部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第1可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靠背角度调节装置,该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在能够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座垫转动的状态与不能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座垫转动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锁定部件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靠背角度调节装置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可动部具有托架和接触部件,
所述托架以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第1可动部,且具有与所述转动轴线正交的平板部和从所述平板部向所述转动轴线延伸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接触部件在与所述平板部及所述延伸部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所述托架,且能够与所述锁定部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罩,该罩至少从左右外侧覆盖所述锁定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抵接于所述锁定解除部的抵接部和卡合于所述第2可动部的卡合部在左右方向上均位于比所述上轨道靠外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卡合于所述第2可动部时的左右方向上的接触宽度比所述锁定部件抵接于所述锁定解除部时的左右方向上的接触宽度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锁定部件抵接于所述锁定解除部的抵接部位于比卡合于所述第2可动部的卡合部靠下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在上下方向的位置与所述第2可动部重叠。
CN202210697337.7A 2021-06-25 2022-06-20 车辆座椅 Pending CN1155200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5696 2021-06-25
JP2021-105696 2021-06-25
JP2022092027A JP2023004906A (ja) 2021-06-25 2022-06-07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2-092027 2022-06-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0073A true CN115520073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696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7337.7A Pending CN115520073A (zh) 2021-06-25 2022-06-20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00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5405B2 (en) Seat device including a fold-down back
US7494186B2 (en) Folding recliner of seat for vehicles
EP2001707B1 (en) Folding head restraint
JP2009166840A (ja) 平坦折り畳み式車両シート
US20120261964A1 (en) Vehicle seat
US20120098311A1 (en) Vehicle seat
JP6802665B2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10954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44997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064331B2 (ja) シートアジャスター装置
JP2002104029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跳ね上げ装置
JP5288252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アレンジ装置
KR101752240B1 (ko) 차량용 워크인 시트의 시트백 록킹 장치
JP4235967B2 (ja) 跳上げ可能なスライド式折畳み自在シート
JP200731397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5520073A (zh) 车辆座椅
JP201500973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3431541B2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のロック機構
JP4661361B2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2300490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22270608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4330813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3002098A (ja) 車両用折りたたみシート
JPH11113669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JPH0228979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