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2426B -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2426B
CN115512426B CN202211373337.8A CN202211373337A CN115512426B CN 115512426 B CN115512426 B CN 115512426B CN 202211373337 A CN202211373337 A CN 202211373337A CN 115512426 B CN115512426 B CN 1155124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face
image information
display information
visual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33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12426A (zh
Inventor
翁文娟
檀春节
杨程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Wuyu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Wuyu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Wuyu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Wuyu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33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2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2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2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12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2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06T7/73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计算机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操作验证请求,所述操作验证请求至少包括人脸识别请求;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生成定位信息;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当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时,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保证通过人脸识别请求的只能是处于真实场景中的用户本身,大大提升了人脸识别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常采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金融、机场、地铁和边防口岸等多个对人员身份进行自然比对识别的重要领域或者相关的场景。
人脸识别分为静态与动态人脸识别,静态人脸识别是指被识别的人,处于静止状态或配合状态下,采集其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动态人脸识别是指被识别的人,处于移动状态或步行等非配合情况下,采集其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人脸识别主要应用如下原理:基于模板匹配的人脸识别、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和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
但是发明人通过实施上述现有技术后发现,现有技术中,尤其是涉及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等一些可以通过人脸信息来验证身份的场景时,存在通过非真实意愿的人脸信息通过身份验证的情况,如利用带有动态人脸信息的视频来进行人脸识别,其人脸识别的安全性较低,用户的相关权限难以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操作验证请求,所述操作验证请求至少包括人脸识别请求;
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生成定位信息;
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
当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时,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
当所述位置偏差满足预设阈值范围时,判定人脸识别请求通过,否则,判定人脸识别请求不通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获取操作验证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当前用户的操作请求信息,所述操作请求信息至少包括获取相关账户的应用权限;
根据所述操作请求信息识别当前用户与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
若是,则获取当前用户的设置操作并执行;
若否,则根据相关账户的设定仅允许当前用户在指定设备上输入操作验证请求。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根据相关账户的设定仅允许当前用户在指定设备上输入操作验证请求具体包括:
获取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对至少两个指定设备的设定,所述设定用于限定其中一个指定设备为第一设备,其余的指定设备为第二设备;
当检测到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在第一设备上操作时,允许第二设备接收操作验证请求,并且其将操作验证请求发送给第一设备验证后,接收第一设备反馈的验证判断指令;
在附加条件下第二设备执行所述验证判断指令,所述附加条件用于指示若检测到第二设备偏离出电子地图上的预设区域,禁止相应的第二设备执行所述验证判断指令。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方案,所述附加条件还用于指示:当第二设备大于1个时,建立所有相邻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其中任意一个第二设备接收操作验证请求时,该第二设备通过通信通道向至少一个相邻的第二设备发送操作验证请求,所述操作验证请求中携带操作确认信息,当至少一个相邻的第二设备接收到对操作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后将接收的操作验证请求发送给第一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生成定位信息具体包括:
识别操作验证请求,若所述操作验证请求合理,则发出进入第一目标范围的提示信息;
获取第二目标范围内至少两个不同视角的影像信息,根据所述影像信息判断第二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是否为一个,其中第一目标范围包含于第二目标范围内,所述活动目标包括活体目标或位于活体目标特定位置的显示终端;
当判定第二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为一个,且活动目标位于第一目标范围内时,根据活动目标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生成定位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所述预设时长大于等于0且小于第一阈值时长。
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预设人脸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相邻视角影像特征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若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当人脸展示信息和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分别与预设人脸特征信息和预设相邻视角影像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均达到对应的相似阈值时,判定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预设条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为侧部视角影像信息和/或顶部视角影像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具体包括:
选取人脸展示信息和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中相同的特征位置;
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中所述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坐标值,生成第一坐标信息;
检测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中所述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坐标值,生成第二坐标信息;
判断第一坐标信息和第二坐标信息中至少两个对应维度的坐标差是否均在对应预设坐标差值范围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另一方面,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所述***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操作验证请求,所述操作验证请求至少包括人脸识别请求;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生成定位信息;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当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时,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
判定模块,用于当所述位置偏差满足预设阈值范围时,判定人脸识别请求通过,否则,判定人脸识别请求不通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当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时,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当所述位置偏差满足预设阈值范围时,判定人脸识别请求通过,否则,判定人脸识别请求不通过,保证通过人脸识别请求的只能是处于真实场景中的用户本身,大大提升了人脸识别的安全性,保障了用户操作应用权限的合法授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的主流程图。
图2是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中接收当前用户的操作请求信息相关的流程图。
图3是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中根据相关账户的设定仅允许当前用户在指定设备上输入操作验证请求的流程图。
图4是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中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生成定位信息的流程图。
图5是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中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的流程图。
图6是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中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的流程图。
图7是一种智能人脸识别***的主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的主流程图,所述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操作验证请求,所述操作验证请求至少包括人脸识别请求;即通过人脸识别请求后获取相关的操作应用权限,或者通过人脸识别请求和其他验证请求通过后获取相关的操作应用权限;
步骤S11: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生成定位信息;
步骤S12: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人脸展示信息可以包括真实的人脸信息以及带有人脸的影像信息,一般的,人脸展示信息都是从正面视角获取的,或者从偏向于正面视角的角度获取的,通过相邻视角的影像信息和人脸展示信息的共同检测,可以提升检测的安全级别;设定预设时长的目的是防止活动目标携带的虚假识别信息在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之间形成转换;相邻视角可以是与正面视角(或者偏向于正面视角的角度)相垂直的视角,如侧视视角或者俯视视角;
步骤S13:当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时,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考虑到存在正面视角的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同时被虚假影像代替的可能性,因此通过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来进一步检测,因为在不同的视角下,只有真实的用户的人脸信息对应的真实位置之间不会存在偏差或者偏差很小;显然,当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那么人脸识别请求也是不通过的,此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认证,如直接验证密码等;
步骤S14:当所述位置偏差满足预设阈值范围时,判定人脸识别请求通过,否则,判定人脸识别请求不通过。
本实施例在应用时,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当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时,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当所述位置偏差满足预设阈值范围时,判定人脸识别请求通过,否则,判定人脸识别请求不通过,保证通过人脸识别请求的只能是处于真实场景中的用户本身,大大提升了人脸识别的安全性,保障了用户操作应用权限的合法授予。
如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获取操作验证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接收当前用户的操作请求信息,所述操作请求信息至少包括获取相关账户的应用权限;例如对于同一账户登录不同子***的权限,例如腾讯旗下的QQ、QQ音乐和QQ邮箱等均可通过一个QQ账户登录;再例如百度旗下的百度地图、百度云盘和百度文库等均可通过一个百度账号登录;
步骤S21:根据所述操作请求信息识别当前用户与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
步骤S22:若是,则获取当前用户的设置操作并执行;
步骤S23:若否,则根据相关账户的设定仅允许当前用户在指定设备上输入操作验证请求。
应当理解的是,当前用户与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是同一用户,即用户自身使用自己的账户,若当前用户与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不是同一用户,即非用户自身使用该账户,可以理解为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授权其他相关用户使用,此时,仅允许当前用户在指定设备上输入操作验证请求。
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根据相关账户的设定仅允许当前用户在指定设备上输入操作验证请求具体包括:
步骤S231:获取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对至少两个指定设备的设定,所述设定用于限定其中一个指定设备为第一设备,其余的指定设备为第二设备;
步骤S232:当检测到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在第一设备上操作时,允许第二设备接收操作验证请求,并且其将操作验证请求发送给第一设备验证后,接收第一设备反馈的验证判断指令;也就是说只有真实用户使用时,才允许经过真实用户授权的其他用户使用,在这里第一设备为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真实用户)使用,第二设备一般为非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非真实用户)使用;
步骤S233:在附加条件下第二设备执行所述验证判断指令,所述附加条件用于指示若检测到第二设备偏离出电子地图上的预设区域,禁止相应的第二设备执行所述验证判断指令。限定预设区域便于对同一账户的集中管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附加条件还用于指示:当第二设备大于1个时,建立所有相邻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其中任意一个第二设备接收操作验证请求时,该第二设备通过通信通道向至少一个相邻的第二设备发送操作验证请求,所述操作验证请求中携带操作确认信息,当至少一个相邻的第二设备接收到(相关用户)对操作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后将接收的操作验证请求发送给第一设备(用于给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确认);其中,每间隔预设时间周期,所有相邻第二设备的位置按照N0=N*2的规律变化,其中N0为下一次的排列序号,N为上一次的排列序号,以此对相邻第二设备的位置打乱,每次打乱后序列号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并且第二设备按照自然数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编排序号;这里的操作确认主要是为了确认在第二设备上输入操作验证请求的是基于相关用户的真实操作,而不是被其它非相关用户操控,如恶意软件。显然,上述对相邻第二设备的位置打乱,能够减小被非相关用户操控的概率,提升操作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在预设区域内,第二设备对应的用户之间能够相互进行操作确认的方法,充分利用预设区域内相邻的位置关系,从而在发出操作验证请求时无需一一确认,不仅提高了确认的效率,而且保证了当前用户(非真实用户)在指定设备上输入操作验证请求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生成定位信息具体包括:
步骤S111:识别操作验证请求,若所述操作验证请求合理,则发出进入第一目标范围的提示信息;
步骤S112:获取第二目标范围内至少两个不同视角的影像信息,根据所述影像信息判断第二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是否为一个,其中第一目标范围包含于第二目标范围内,所述活动目标包括活体目标或位于活体目标特定位置的显示终端;当所述影像信息判断第二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大于一个,则应当发出预警信息;
步骤S113:当判定第二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为一个,且活动目标位于第一目标范围内时,根据活动目标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生成定位信息。设定目标范围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限定活动目标的位置,便于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因此这里的定位信息可以只是粗略地判定活动目标在目标范围内即可,当然也可以是详细位置信息,便于后续位置偏差的识别。
本实施例在应用时,判定第二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为一个的原因在于考考虑到活动目标中用户在不注意的情况下被窃取盗刷人脸信息,或者非真实用户通过显示终端展示带有真实用户的人脸影像,从而导致真实用户的人脸信息被盗刷,但是考虑到显示设备的可隐藏性以及目标范围内事件的突发性,步骤步骤S111-步骤S113可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提高安全性,同理,第一目标范围包含于第二目标范围内也是避免用户的人脸信息被盗刷:例如处于第二目标范围内但是不处于第一目标范围内存在其他人持有可显示真实用户的面部影像的显示设备,意图和第一目标范围内的人配合来实现盗刷人脸信息。
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步骤S121: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所述预设时长大于等于0且小于第一阈值时长;
步骤S122: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预设人脸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相邻视角影像特征信息。
应当理解的是,这里的预设时长应当尽可能短,最好是同步检测,第一阈值时长可以根据实际经验来进行设定,设定预设时长的目的是防止活动目标携带的虚假识别信息在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之间形成转换,尽量做到避免以假乱真,当然考虑到可以同时设置不同视角的人物信息来规避,因此增设了后续检测步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若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步骤S1310:当人脸展示信息和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分别与预设人脸特征信息和预设相邻视角影像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均达到对应的相似阈值时,判定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预设条件。
需要理解是,人脸展示信息与预设人脸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对应的相似阈值、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与相邻视角影像特征信息之间相似度对应的相似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二者相似度均达到对应的相似阈值时,判定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预设条件,设定二者相似阈值判定的原因在于结合后续对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的检测,提升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否则,对所述位置偏差的检测没有意义,若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存在一个不满足预设条件,那么不必对所述位置偏差进行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为侧部视角影像信息和/或顶部视角影像信息。
应当理解的是,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可以为侧部视角影像信息或顶部视角影像信息或者侧部视角影像信息和顶部视角影像信息,在一般情况下,选取侧部视角影像信息或顶部视角影像信息中之一即可,考虑到实际中应用场景的便利性,顶部视角影像信息的检测较为方便,当然若是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为侧部视角影像信息,可以在正面相对的侧部增设相关的检测模块。
如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具体包括:
步骤S1320:选取人脸展示信息和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中相同的特征位置;
步骤S1321: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中所述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坐标值,生成第一坐标信息;对于坐标值的检测可以通过红外测距技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坐标测量仪测量,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1322:检测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中所述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坐标值,生成第二坐标信息;
步骤S1323:判断第一坐标信息和第二坐标信息中至少两个对应维度的坐标差是否均在对应预设坐标差值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相同的特征位置在此不做限定,其一般选取带有明显特征的位置,在此以鼻子部位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坐标信息和第二坐标信息可共用同一坐标系,以使得便于坐标差的计算,同一坐标系中,由于均是相对于目标范围而言的,因此可以选取目标范围的第一目标范围中的预设参考点来构建同一坐标系的原点,并且需要统一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在特征位置属于真人的情况下,任意两个相邻视角的特征位置应当满足三视图投影中的“三等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例如以人体站立时人体的宽度方向为X轴、厚度方向为Y轴以及高度方向为Z轴;对于人脸展示信息和顶部视角影像信息的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坐标值而言,鼻子部位的X轴、Y轴以及Z轴的坐标应当是相同的或者相差不大,预设坐标差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检测的误差结合经验值来确定。
示例性的,人脸展示信息和顶部视角影像信息中鼻子部位(以鼻尖中心为例,当然也可以用单位长度覆盖鼻子整个部位或者主要部位)坐标值分别是(250,50,1750)和(248,47,1748),单位不做限定,由于人脸展示信息和顶部视角影像信息中X轴方向对应部位坐标相等,因此其实际差值比较小,而Y轴以及Z轴差值稍大,但也在3个单位长度误差之内,因此根据比较结果可以肯定地得出相同特征位置对应的对象为真人,因此判定人脸识别请求通过;相反的,若是相同特征位置对应的对象不是真人,例如被视频人物代替,也就是说,人脸展示信息用视频人物代替,并且顶部视角影像信息也使用视频人物代替,此时,至少两个对应维度的坐标差(Y轴以及Z轴)不在对应预设坐标差值范围内,从而能够完成对人脸识别请求不通过的判定。
如图7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另一方面,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所述***包括:
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操作验证请求,所述操作验证请求至少包括人脸识别请求;
定位模块200,用于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生成定位信息;
第一检测模块300,用于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
第二检测模块400,用于当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时,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
判定模块500,用于当所述位置偏差满足预设阈值范围时,判定人脸识别请求通过,否则,判定人脸识别请求不通过。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并基于该智能人脸识别方法提供了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当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时,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当所述位置偏差满足预设阈值范围时,判定人脸识别请求通过,否则,判定人脸识别请求不通过,保证通过人脸识别请求的只能是处于真实场景中的用户本身,大大提升了人脸识别的安全性,保障了用户操作应用权限的合法授予。
为了能够加载上述方法和***能够顺利运行,该***除了包括上述各种模块之外,还可以包括比上述描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处理器和存储器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上述处理器是上述***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各个部分。
上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以及***程序和/或模块,上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上述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信息采集模板展示功能、产品信息发布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泊位状态显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不同产品种类对应的产品信息采集模板、不同产品提供方需要发布的产品信息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本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操作验证请求,所述操作验证请求至少包括人脸识别请求;
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生成定位信息;
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
当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时,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
当所述位置偏差满足预设阈值范围时,判定人脸识别请求通过,否则,判定人脸识别请求不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操作验证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当前用户的操作请求信息,所述操作请求信息至少包括获取相关账户的应用权限;
根据所述操作请求信息识别当前用户与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
若是,则获取当前用户的设置操作并执行;
若否,则根据相关账户的设定仅允许当前用户在指定设备上输入操作验证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关账户的设定仅允许当前用户在指定设备上输入操作验证请求具体包括:
获取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对至少两个指定设备的设定,所述设定用于限定其中一个指定设备为第一设备,其余的指定设备为第二设备;
当检测到相关账户对应的用户在第一设备上操作时,允许第二设备接收操作验证请求,并且其将操作验证请求发送给第一设备验证后,接收第一设备反馈的验证判断指令;
在附加条件下第二设备执行所述验证判断指令,所述附加条件用于指示若检测到第二设备偏离出电子地图上的预设区域,禁止相应的第二设备执行所述验证判断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条件还用于指示:当第二设备大于1个时,建立所有相邻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其中任意一个第二设备接收操作验证请求时,该第二设备通过通信通道向至少一个相邻的第二设备发送操作验证请求,所述操作验证请求中携带操作确认信息,当至少一个相邻的第二设备接收到对操作确认信息的确认指令后将接收的操作验证请求发送给第一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智能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生成定位信息具体包括:
识别操作验证请求,若所述操作验证请求合理,则发出进入第一目标范围的提示信息;
获取第二目标范围内至少两个不同视角的影像信息,根据所述影像信息判断第二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是否为一个,其中第一目标范围包含于第二目标范围内,所述活动目标包括活体目标或位于活体目标特定位置的显示终端;
当判定第二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为一个,且活动目标位于第一目标范围内时,根据活动目标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生成定位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所述预设时长大于等于0且小于第一阈值时长;
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预设人脸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相邻视角影像特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具体还包括:
当人脸展示信息和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分别与预设人脸特征信息和预设相邻视角影像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均达到对应的相似阈值时,判定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预设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智能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为侧部视角影像信息和/或顶部视角影像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智能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具体包括:
选取人脸展示信息和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中相同的特征位置;
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中所述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坐标值,生成第一坐标信息;
检测相邻视角影像信息中所述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坐标值,生成第二坐标信息;
判断第一坐标信息和第二坐标信息中至少两个对应维度的坐标差是否均在对应预设坐标差值范围内。
10.一种智能人脸识别***,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操作验证请求,所述操作验证请求至少包括人脸识别请求;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操作验证请求定位目标范围内的活动目标,生成定位信息;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定位信息在预设时长内采集人脸展示信息以及与人脸展示信息相对应的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检测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是否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当人脸展示信息以及相邻视角影像信息均分别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时,检测二者对应的相同特征位置在目标范围内的位置偏差;
判定模块,用于当所述位置偏差满足预设阈值范围时,判定人脸识别请求通过,否则,判定人脸识别请求不通过。
CN202211373337.8A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 Active CN115512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3337.8A CN115512426B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3337.8A CN115512426B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2426A CN115512426A (zh) 2022-12-23
CN115512426B true CN115512426B (zh) 2023-03-24

Family

ID=84512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3337.8A Active CN115512426B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1242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6983A (zh) * 2017-04-20 2017-08-18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7992797A (zh) * 2017-11-02 2018-05-04 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569794A (zh) * 2021-08-06 2021-10-29 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和移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41171B1 (ko) * 2020-05-26 2022-09-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시점 얼굴 영상 기반 사용자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6983A (zh) * 2017-04-20 2017-08-18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7992797A (zh) * 2017-11-02 2018-05-04 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569794A (zh) * 2021-08-06 2021-10-29 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和移动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lti-view face recognition from single RGBD models of the faces";Donghun Kim;《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20170501;第1-19页 *
"基于视觉跟踪的实时视频人脸识别";任梓涵;《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531;第438-4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2426A (zh) 2022-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520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blockchain-based recordkeeping
US11258612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blockchain-based recordkeeping
US20190012450A1 (en) Biometric-based authent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101789298B1 (ko) 식별코드를 이용한 자필서명 검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156341B2 (en)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protection
CN109948320B (zh)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1496074A (zh) 可疑行为探测设备和方法以及程序和记录介质
US20070143626A1 (en) Data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ata security
CN111724496A (zh) 一种考勤方法、考勤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142255A1 (en) Authentication device, authentication system,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authentication program
EP2442286A1 (en) Suspicious person detection device, suspicious person detection method, and suspicious person detection program
CN109409552A (zh) 预约访问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41566A (zh) 保单管理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12426B (zh)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方法以及***
CA3154285A1 (en) Enhanced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CN110648443A (zh) 一种门禁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106304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ssuing a certificate to permit access to information
CN114444048A (zh) 特征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41196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1201023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generate a unique security proof for secure accessing of data
WO2018179723A1 (ja) 顔認証処理装置、顔認証処理方法及び顔認証処理システム
RU2573235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роверки подлинности идентичности личности, вызывающей данные через компьютерную сеть
CN110826460B (zh) 一种异常人证信息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20220375198A1 (en)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authentication system,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4297612A (zh) 基于改进密码算法的鉴权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