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0219A -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0219A
CN115390219A CN202110574209.9A CN202110574209A CN115390219A CN 115390219 A CN115390219 A CN 115390219A CN 202110574209 A CN202110574209 A CN 202110574209A CN 115390219 A CN115390219 A CN 115390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lens
optical
image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42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远林
徐运强
周少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42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021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3670 priority patent/WO20222477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0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02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8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for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imag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wo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光学镜头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布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且0.28≤D1*IMH*EFL/TTL3≤0.8。本申请通过合理配置光学镜头中多个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及限定D1*IMH*EFL/TTL3的范围,使得光学镜头具有超长焦、大光圈的特征,有利于减小景深实现背景虚化的成像效果。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镜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需求愈加多样化发展趋势的出现,市场对光学镜头的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手机通常采用多个光学镜头实现不同焦段的成像。其中2倍至3倍的光学镜头是混合变焦的重要一环,也是现阶段手机中常用的人像镜头,人像镜头比较重要的功能要求在于实现光学背景虚化。此外,在远距离拍摄时,也会对光学镜头有光学背景虚化的需求。但是,现有光学镜头景深较大,难以实现背景虚化。
因此,如何优化光学镜头的结构以减小景深实现背景虚化应为业界的研发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包括所述光学镜头的镜头模组、以及包括所述镜头模组的电子设备,旨在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的同时,获得一种能够减小景深实现背景虚化效果的光学镜头,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拍摄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包括多个透镜,多个所述透镜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布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具体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28≤D1*IMH*EFL/TTL3≤0.8;其中,D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直径,可以理解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直径是指光束经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时,光束能够通过的最大有效区域的直径。IM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全像高,可以理解地,全像高是指正负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成像的像点在像面上的距离。E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TT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可以理解地,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是指第二透镜既可以具有正光焦度也可以可具有负光焦度。光焦度表示光学镜头偏折光线的能力,正光焦度表示透镜对光束起汇聚作用,负光焦度表示透镜对光束起发散作用。当透镜不具有光焦度时,即光焦度为零的情况下,即为平面折射,这时,沿轴平行光束经折射后仍是沿轴平行光束,不出现屈折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各透镜均为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透镜,当在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之间***平面镜时,平面镜不算作为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的透镜。例如,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平面镜时,平面镜不能算作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
本申请通过合理配置光学镜头中多个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及限定D1*IMH*EFL/TTL3的范围,使得光学镜头具有超长焦和大光圈特征,有利于减小景深实现背景虚化的成像效果,此外,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还具有小型化的特征。具体而言,光线进入光学镜头后,首先进入第一透镜,经过第一透镜的作用后依次经过第二透镜及其他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是光学镜头中最主要的聚光透镜,对光学镜头小型化、大光圈和长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汇聚光线,实现小型化、大光圈的设计,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能够有效校正像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均有利于光学镜头大光圈、小型化的设计且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通过限定D1*IMH*EFL/TTL3的合适范围,能够使得光学镜头具有较长的焦距、较大的光圈且能够减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实现小型化。具有长焦特性的光学镜头的景深小的特点,具有大光圈特性的光学镜头也具有景深小的特点,有利于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在进行人像拍摄或者远距离拍摄时等场景时,采用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以实现背景虚化以突出被摄主体的拍摄效果,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拍摄需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8≤F≤1.4;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数。在上述光学镜头的结构下,本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圈数能够满足在较小的范围内,以使光学镜头具有较大的光圈,大光圈有利于增大通光量且能够减小景深,增大通光量有利于光学镜头在较暗的环境下也能够很好的拍摄成像,减小景深有利于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在进行人像拍摄或者远距离拍摄时等场景时,采用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镜头可以实现背景虚化以突出被摄主体的拍摄效果,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拍摄需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95≤|D1/IMH|≤3。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直径与光学镜头的全像高的比值,能够使光学镜头具有大光圈、超长焦的特性。具体地,|D1/IMH|的值越大,也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直径越大,光学镜头的全像高越小,这样有利于光学镜头大光圈的设计且能够增大光学镜头的焦距,以实现背景虚化的成像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3≤f1/f<2;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定第一透镜的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即对光学镜头的多个透镜的光焦度进行一定的合理分配,从而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光焦度。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较大,即第一透镜的光焦度较大,主要用于增加光学镜头的焦距,以实现背景虚化的效果,且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第一透镜提供一部分的正光焦度,能有效汇聚光线,通过限定第一透镜的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能够缩短光学总长,使得光学镜头适用于薄型化的电子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05≤|n1-n2|≤0.5;其中,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折射率的参考波长为587.6nm。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光学镜头中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与光学镜头中第二透镜的折射率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的像差,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物距为1000mm,且频率为178lp/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MTFL-MTF|≤40%;其中,MT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衍射极限,MT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可以理解地,MTFL为理想状态下的MTF的值,MTF为实际测量的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值,通过限定|MTFL-MTF|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精度,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6≤|D/TTL|≤1.2;其中,D为所述光学镜头的通光直径。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光学镜头的通光直径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的比值,即使得光学镜头的通光直径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光学镜头的进光量,保证光学镜头的成像效果,且约束了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轻薄化设计。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2≤|fl/f|≤5;其中,fl为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所述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定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即对光学镜头的多个透镜的光焦度进行一定的合理分配,从而合理控制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光焦度。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较大,即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光焦度较大,主要用于增加光学镜头的焦距,以实现背景虚化的效果,且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此外,还能够缩短光学总长,使得光学镜头适用于薄型化的电子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4mm≤|EFL|≤10mm。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本实施方式中|EFL|可以达到较大的值以实现本申请超长焦的设计,以减小景深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镜的数量为N个,5≤N≤8。光学镜头的透镜的数量小于5时,成像质量差且难以具有超长焦的特性,光学镜头的透镜的数量大于8时,对光学镜头的制作精度要求更高且制作难度增大,将导致制作成本增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N=6,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第五透镜,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V5–V2>-10;其中,V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6nm。通过限定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与第二透镜的阿贝数的差值,有利于保证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折射率特性,有利于降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轻薄化的设计。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大于所述光学镜头中其它所述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第一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越大,设置的光圈的尺寸可以越大,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定第一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大于光学镜头中其它所述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有利于实现大光圈的设计,且能够增大光学镜头的焦距,实现超长焦特性,以减小景深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最靠近成像面的所述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通过限定最靠近成像面的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有利于校正像差,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透镜中至少两个所述透镜具有正光焦度。通过限定至少两个透镜具有正光焦度能够合理配置光学镜头中多个镜头的光焦度,有利于校正像差,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镜头模组,该镜头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和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所述感光元件用于将经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为电信号,以方便对光学镜头获取的图像的进一步处理,从而或者质量较佳的图像,并且,本申请中,光学镜头具有超长焦和大光圈的特征,能够减小景深实现背景虚化的成像效果。因此,采用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的镜头模组具有超长焦、大光圈的特性,能够减小景深,有利于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在进行人像拍摄或者远距离拍摄时等场景时,可以实现背景虚化以突出被摄主体的拍摄效果,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拍摄需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图像处理单元和上述的镜头模组,所述图像处理单元与所述镜头模组通信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本申请中由于镜头模组能够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且具有小型化的特征。因此,包括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设备能够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并且,由于镜头模组具有较短的光学总长,因此,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厚度可以做的更薄,从而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具有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的同时,实现轻薄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轴向色差曲线;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场曲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横向色差曲线;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
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轴向色差曲线;
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场曲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横向色差曲线;
图1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
图1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轴向色差曲线;
图1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场曲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横向色差曲线;
图19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
图20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轴向色差曲线;
图22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场曲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横向色差曲线;
图2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
图26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轴向色差曲线;
图28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场曲的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横向色差曲线;
图31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
图32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轴向色差曲线;
图34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场曲的示意图;
图35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
图36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横向色差曲线;
图37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
图38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轴向色差曲线;
图40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场曲的示意图;
图41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
图42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横向色差曲线;
图43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方便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焦距(focal length,f),也称为焦长,是光学镜头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无限远的景物通过镜片或镜片组在成像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镜片或镜片组的光学中心至成像面的垂直距离。对于薄透镜,焦距即为透镜中心到成像面的距离;对于厚镜片或者镜片组,焦距等于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即为镜片或者镜片组的后主平面至成像面之间的距离。
光圈,是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用F/数值表示。
光圈F值,是镜头的焦距/镜头通光直径得出的相对值(相对孔径的倒数)。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光圈F值越大,景深越小,拍照的背景内容将会虚化,类似长焦镜头的效果。
正光焦度,也可以称为正光焦度,表示镜片有正的焦距、有会聚光线的效果。
负光焦度,也可以称为负光焦度,表示镜片有负的焦距、有发散光线的效果。
光学总长(total track length,TTL),指从光学镜头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总长度,是形成相机高度的主要因素。
阿贝数,即色散系数,是光学材料在不同波长下的折射率的差值比,代表材料色散程度大小。
全像高(image height,IMH),是正负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成像的像点在像面上的距离。
光轴,是一条垂直穿过理想镜片中心的光线。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镜片时,理想的凸镜应是所有的光线会聚在镜片后的一点,这个会聚所有光线的一点,即为焦点。光线沿着光轴进行传播时,其传输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物侧,以透镜为界,待成像景物所在的一侧为物侧。
像侧,以透镜为界,待成像景物的图像所在的一侧为像侧。
物侧面,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称为物侧面。
像侧面,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以透镜为界,被摄物体所在的一侧为物侧,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可以称为物侧面;以透镜为界,被摄物体的图像所在的一侧为像侧,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可以称为像侧面。
轴向色差,也称为纵向色差或位置色差或轴向像差,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在经过镜头后会聚于前后不同的位置,这种像差称为位置色差或轴向色差。这是由于镜头对各个波长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不同,使得最后成像时不同色的光的像其成像面不能重合,复色光散开形成色散。
横向色差,也称为倍率色差,光学镜头对不同色光的放大率的差异称为倍率色差。波长引起光学镜头的放大率的变化,像的大小随之变化。
畸变(distortion),也称为失真,光学镜头对物体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的失真程度。畸变是由于光阑球差的影响,不同视场的主光线通过光学镜头后与高斯像面的交点高度不等于理想像高,两者之差就是畸变。因此畸变只改变轴外物点在理想面上的成像位置,使像的形状产生失真,但不影响像的清晰度。
光学畸变(optical distortion)是指光学理论上计算所得到的变形度。
衍射极限(diffraction limit,MTFL),是指一个理想物点经光学镜头成像,由于衍射的限制,不可能得到理想像点,而是得到一个夫朗和费衍射像。由于一般光学镜头的口径都是圆形,夫朗和费衍射像就是所谓的艾里斑。这样每个物点的像就是一个弥散斑,两个弥散斑靠近后就不好区分,这样就限制了***的分辨率,这个斑越大,分辨率越低。
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成像质量的一种评价量。
成像面,位于光学镜头中所有透镜的像侧、且光线依次穿过光学镜头中各透镜后形成像的载面。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摄像机、录像机、照相机或其他形态的具有拍照或摄像功能的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有至少一个光学镜头,光学镜头具有超长焦、大光圈的特性,从而使得该电子设备能够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为手机。本申请以电子设备1000为手机为例进行描述。
电子设备1000包括外壳100、镜头模组200和图像处理单元300。镜头模组200和图像处理单元300位于外壳100内,镜头模组200与图像处理单元300通信连接。具体的,外壳100上设有开孔,镜头模组200和图像处理单元300安装于开孔。镜头模组200用于获取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输入到图像处理单元300,图像处理单元300用于对从镜头模组200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其中,镜头模组200与图像处理单元300的通信连接可以包括通过走线等电连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通过耦合等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可以理解的是,镜头模组200与图像处理单元300还可以通过其它能够实现数据传输的方式实现通信连接。
图像处理单元300的功能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数学算法运算,对数字图像信号进行优化处理,最后把处理后的信号传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图像处理单元300可以是图像处理芯片或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等,能够处理图像信号及数字信号。它的作用是将镜头模组200的感光芯片获得的数据及时快速地传递给中央处理器并刷新感光芯片,因此DSP芯片的好坏及稳定性,直接影响画面品质(比如色彩饱和度,清晰度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镜头模组20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0的背面,镜头模组200作为电子设备1000的后置摄像头。其他实施方式中,镜头模组200还可设于电子设备1000的正面,作为电子设备1000的前置镜头。前置镜头及后置镜头均可以用于自拍,也可以用于拍摄者拍摄其他对象。
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的镜头模组200的安装位置仅仅是示意性的,本申请对镜头模组200的安装位置不做严格限定。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镜头模组200也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位置,例如镜头模组200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1000的上部中间或右上角等位置。或者,镜头模组200还可以不设置在手机主体上,而设置在相对手机可移动或转动的辅助部件上,例如该辅助部件可以从手机主体上外伸、收回或旋转等。
本申请中,镜头模组200的光轴方向与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方向可以相同。即本申请中,镜头模组200的光轴方向为直线方向,与潜望式镜头的光轴经棱镜后改变呈折线不同。因此,镜头模组200的长度为影响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重要因素,且镜头模组200也不会过多的占用电子设备1000的其它方向的空间。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模数转换器(也可称为A/D转换器,图中未示出)。模数转换器连接于镜头模组200与图像处理单元300之间。模数转换器用于将镜头模组200产生的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并传输至图像处理单元300,再通过图像处理单元300对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处理,最终通过显示器进行图像或者影像显示。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图中未示出),存储器与图像处理单元300通信连接,图像处理单元300对图像数字信号加工处理以后再将图像传输至存储器中,以便于在后续需要查看图像时能够随时从存储中查找图像并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单元300还会对处理后的图像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再存储至存储器中,以节约存储器空间。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模组200的结构示意图。镜头模组200包括光学镜头10、红外滤光片30及感光元件40。感光元件40位于光学镜头10的像侧,且当镜头模组200进行工作时,待成像景物通过光学镜头10后经过红外滤光片30的光线过滤作用在感光元件40上成像。光学镜头10影响成像质量和成像效果,景物光线通过光学镜头10后在成像面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并通过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40记录景物的影像。其中,成像面是指景物经过光学透镜10进行成像后得到的像所在的平面。可以理解地,光学镜头10中的成像元件可以为感光元件40,也可以为其他成像元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具体的,镜头模组200的工作原理为:被摄景物反射的光线通过光学镜头10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40的表面,感光元件40将光学图像转为电信号即模拟图像信号并将转换得到的模拟图像信号传输至图像处理单元300。
感光元件40是一种半导体芯片,表面包含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光电二极管,受到光照射时,会产生电荷。感光元件40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也可以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电荷藕合器件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电荷藕合器件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当电荷藕合器件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所有的感光单位所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上共存着带N(带-电)和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图像传感器纪录和解读成影像。
请参阅图2,本申请中,光学镜头10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布的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同轴设置,且各透镜的轴线为直线,即各透镜的排列方向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情况下,各透镜可能会由于装配原因或者透镜制作工艺的原因,各透镜之间的光轴会稍微错开,此时,也可以看做各透镜同轴设置。本申请中,各透镜的轴线位置即为镜头模组200的光轴方向,因此,本申请的各透镜在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方向上排列。每个透镜包括朝向物侧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透镜均为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透镜,当在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之间***平面镜时,平面镜不算作为本申请的光学镜头10的透镜。例如,在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平面镜时,平面镜不能算作光学镜头10的第二透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12具有光焦度;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S1和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均为凸面,具体地,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S1和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可以理解地,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是指第二透镜既可以具有正光焦度也可以可具有负光焦度。光焦度表示光学镜头偏折光线的能力,正光焦度表示透镜对光束起汇聚作用,负光焦度表示透镜对光束起发散作用。
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28≤D1*IMH*EFL/TTL3≤0.8;其中,D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直径,IM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全像高,E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TT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示例性地,可以将D1*IMH*EFL/TTL3的值设置为0.3、0.4、0.5、0.6、0.7等。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D1*IMH*EFL/TTL3的值可以略小于0.28,例如为0.26、0.25等,也可以略大于0.8,例如为0.83、0.86等。
本申请通过合理配置光学镜头中多个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及限定D1*IMH*EFL/TTL3的范围,使得光学镜头10具有超长焦和大光圈的特征,有利于减小景深实现背景虚化的成像效果,此外,本申请的光学镜头10还具有小型化的特征。具体而言,光线进入光学镜头10后,首先进入第一透镜11,经过第一透镜11的作用后依次经过第二透镜12及其他透镜,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是光学镜头10中最主要的聚光透镜,对光学镜头10小型化、大光圈和长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第一透镜11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汇聚光线,实现小型化、大光圈的设计,第二透镜12具有光焦度,能够有效校正像差。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S1是为凸面、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为凸面,均有利于光学镜头10大光圈、小型化的设计且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10的成像质量。通过限定D1*IMH*EFL/TTL3的合适范围,能够使得光学镜头10具有较长的焦距、较大的光圈且能够减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实现小型化。具有长焦特性的光学镜头10的景深小的特点,具有大光圈特性的光学镜头10也具有景深小的特点,有利于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比如,在应用于手机进行人像拍摄时,采用本申请的光学镜头10可以实现背景虚化以模糊掉背景且突出被拍摄的人物,或者在应用于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进行远距离景物拍摄时,采用本申请的光学镜头10可以实现背景虚化以突出被摄主体的拍摄效果,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拍摄需求。
为了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除了可以通过增大焦距实现,还能够通过增大光圈实现。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0.8≤F≤1.4;其中,F为光学镜头的光圈数。在上述光学镜头的结构下,本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圈数能够满足在较小的范围内,以使光学镜头具有较大的光圈,大光圈有利于增大通光量且能够减小景深,增大通光量有利于光学镜头在较暗的环境下也能够很好的拍摄成像,减小景深有利于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在进行人像拍摄或者远距离拍摄时等场景时,采用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镜头可以实现背景虚化以突出被摄主体的拍摄效果,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拍摄需求。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0.95≤|D1/IMH|≤3。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直径与光学镜头的全像高的比值,能够使光学镜头具有大光圈、超长焦的特性。具体地,|D1/IMH|的值越大,也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直径越大,光学镜头的全像高越小,这样有利于光学镜头大光圈的设计且能够增大光学镜头的焦距,以实现背景虚化以突出被摄主体的成像效果。示例性地,可以将|D1/IMH|的值设置为1、1.5、2、2.5等。
本申请中,通过合理设置各透镜的参数(包括面型、表面参数等),从而对各透镜的光焦度的进行合理分配,以优化各透镜的焦距、折射率等光学参数,从而使得光学镜头10在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具有较长的焦距,从而满足电子设备1000背景虚化的拍摄需求。具体的,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关系式:0.3≤f1/f<2;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焦距。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定第一透镜的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即对光学镜头的多个透镜的光焦度进行一定的合理分配,从而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光焦度。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较大,即第一透镜的光焦度较大,主要用于增加光学镜头的焦距,长焦镜头具有景深小的特点,易于实现背景虚化的效果,且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第一透镜提供一部分的正光焦度,能有效汇聚光线,通过限定第一透镜的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能够缩短光学总长,使得光学镜头适用于薄型化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关系式:0.05≤|n1-n2|≤0.5;其中,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折射率的参考波长为587.6nm。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光学镜头中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与光学镜头中第二透镜的折射率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的像差,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的光学镜头10的结构中,光学镜头中第一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为第一透镜11,光学镜头中第二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为第二透镜12,本实施方式通过对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的光焦度的进行合理分配,以优化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的折射率,实现良好的像差校正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物距为1000mm,且频率为178lp/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MTFL-MTF|≤40%;其中,MTFL为光学镜头的衍射极限,MTF为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可以理解地,MTFL为理想状态下的MTF的值,MTF为实际测量的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值,通过限定|MTFL-MTF|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精度,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换言之,MTFL与MTF的差值越小,分辨率越高,成像质量越好。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在物距为1000mm,且频率为178lp/mm时,在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MTFL-MTF|≤40%。相比于上述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本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10整体具有更佳的成像质量。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6≤|D/TTL|≤1.2;其中,D为光学镜头的通光直径。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光学镜头的通光直径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的比值,即使得光学镜头的通光直径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光学镜头的进光量,保证光学镜头的成像效果,且约束了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轻薄化设计。一般来说,光学镜头10的通光直径越大,光圈的尺寸可以设置的更大,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越小,光学镜头10的尺寸越小,有利于实现小型化的设计。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关系式:0.2≤|fl/f|≤5;其中,fl为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所述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定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即对光学镜头的多个透镜的光焦度进行一定的合理分配,从而合理控制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光焦度。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焦距与光学镜头的焦距的比值较大,即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光焦度较大,主要用于增加光学镜头的焦距,以实现背景虚化的效果,且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此外,还能够缩短光学总长,使得光学镜头适用于薄型化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关系式:4mm≤|EFL|≤10mm。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本实施方式中|EFL|可以达到较大的值以实现本申请超长焦的设计,以减小景深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示例性地,|EFL|可以为5mm、6mm、7mm、8mm、9mm。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透镜的数量为N个,5≤N≤8。光学镜头的透镜的数量小于5时,成像质量差且难以具有超长焦的特性,光学镜头的透镜的数量大于8时,对光学镜头的制作精度要求更高且制作难度增大,将导致制作成本增大。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出于其他考虑将透镜的数量设为小于5个或者大于8个,比如光学镜头10的透镜的数量为4个、9个等。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N=6时,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光学镜头10满足关系式:V5–V2>-10;其中,V5为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6nm。通过限定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与第二透镜的阿贝数的差值,有利于保证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折射率特性,有利于降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轻薄化的设计。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圈可以设置在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第一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大于光学镜头中其它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有利于实现大光圈设计。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越大,设置的光圈的尺寸可以越大,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定第一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大于光学镜头中其它所述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有利于实现大光圈的设计,且能够增大光学镜头的焦距,实现超长焦特性,以减小景深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最靠近成像面的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通过限定最靠近成像面的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有利于校正像差,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透镜中至少两个所述透镜具有正光焦度。通过限定至少两个透镜具有正光焦度能够合理配置光学镜头中多个镜头的光焦度,有利于校正像差,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一些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为非球面时,各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111
其中,z为非球面的矢高,r为非球面的归一化径向坐标,r等于非球面的实际径向坐标除以归一化半径NR,c为非球面顶点球曲率,K为二次曲面常数,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为非球面系数。
通过上述关系式,以得到具有不同的非球面的透镜,使得不同的透镜能够实现不同的光学效果,从而通过各不同的非球面透镜的配合实现良好的拍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方式中,部分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也可以为平面或者球面。
下面将通过七个实施例且结合图2至图43更加详细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的而非限制性的例子。
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图2所示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镜头模组200的结构示意图。镜头模组200包括光学镜头10、红外滤光片30及感光元件40。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包括自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圈2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其中,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和第六透镜16同轴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1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1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13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14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15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16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为凸面。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设计参数如下表1a。
表1a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设计参数
D1*IMH*EFL/TTL<sup>3</sup> 0.32 F 1.034 |D1/IMH| 1.58
f1/f 0.9 |n1-n2| 0.13 |MTFL-MTF| <37%
|D/TTL| 0.79 |fl/f| 1.11 |EFL| 7.45mm
N 6 V5–V2 1.2 |f6/EFL| 1.11
上表中,表格中各个符号的含义如下:
D1: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直径;
IMH:光学镜头10的全像高;
EFL:光学镜头10的有效焦距;
TTL: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
F:光学镜头10的光圈数;
f1:第一透镜11的焦距;
f:光学镜头10的焦距,本实施方式中,f与EFL的值相同;
n1:光学镜头10中第一透镜11的折射率;
n2:光学镜头10中第二透镜12的折射率;
MTFL:光学镜头10的衍射极限;
MTF:光学镜头10的调制传递函;
D:光学镜头10的通光直径;
fl: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焦距,本实施例中,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为第六透镜16,本实施方式中,fl与f6的值相同;
N:光学镜头10的透镜的数量;
V5:第五透镜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f6:第六透镜16的焦距。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D1、IMH、EFL、TTL、F、f1、f、n1、n2、MTFL、MTF、D、fl、N、V5、V2、f6等符号表示的意义除另有说明外,在后续再次出现时表示的意思相同,将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D1/TTL|=0.79。其中,|MTFL-MTF|<37%是指频率为178lp/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小于37%。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基本参数如下表1b。
表1b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基本参数
物距 1000mm
f(mm) 7.45
F 1.034
TTL(mm) 9.164
设计波长 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
D1(mm) 7.2
IMH(mm) 4.56
表1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hickness)、折射率(nd)、阿贝数(vd)和半口径等参数。
表1c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折射率、阿贝数、半口径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131
上表中,表格中各个符号的含义如下:
光圈:Infinity是指光圈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光圈的表面为平面;
R1: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11的像侧面S2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12的像侧面S4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1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13的像侧面S6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1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14的像侧面S8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1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15的像侧面S10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1:第六透镜1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2:第六透镜16的像侧面S12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3: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为平面;
R14: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4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为平面;
d0:光圈于光轴上的厚度;
d1:第一透镜11于光轴上的厚度;
d2:第二透镜12于光轴上的厚度;
d3:第三透镜13于光轴上的厚度;
d4:第四透镜14于光轴上的厚度;
d5:第五透镜15于光轴上的厚度;
d6:第六透镜16于光轴上的厚度;
d7:红外滤光片30于光轴上的厚度;
a1:第一透镜11的像侧面S2至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于光轴上的距离;
a2:第二透镜12的像侧面S4至第三透镜13的物侧面S5于光轴上的距离;
a3:第三透镜13的像侧面S6至第四透镜14的物侧面S7于光轴上的距离;
a4:第四透镜14的像侧面S8至第五透镜15的物侧面S9于光轴上的距离;
a5:第五透镜15的像侧面S10至第六透镜1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
a6:第六透镜16的像侧面S12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3于光轴上的距离;
a7: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4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n1:第一透镜11的折射率;
n2:第二透镜12的折射率;
n3:第三透镜13的折射率;
n4:第四透镜14的折射率;
n5:第五透镜15的折射率;
n6:第六透镜16的折射率;
n7:红外滤光片30的折射率;
v1:第一透镜1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1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1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14的阿贝数;
v5:第五透镜15的阿贝数;
v6:第六透镜16的阿贝数;
v7:红外滤光片30的阿贝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上述各符号表示的意义除另有说明外,在后续再次出现时表示意思相同,将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曲率半径的正负表示光学面的凹凸,光学面包括物侧面和像侧面。物侧面为凸面时,该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正值,物侧面为凹面时,该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负值;像侧面为凸面时,该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负值,像侧面为凹面时,该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正值。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六透镜16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六透镜16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表1d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1d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非球面系数
K NR A2 A3 A4 A5 A6
R1 0 3.93305673 -0.078850769 2.823980907 -28.90747582 144.9648888 -428.4529724
R2 0 3.479742725 3.279549943 -10.13858557 36.34463349 -119.2050137 243.8639365
R3 0 3.341477806 -3.019110875 6.116945235 1.690069469 -45.87941853 115.6083425
R4 -1 2.899288651 -3.254654664 7.68634533 8.610185437 -120.1351318 374.9114718
R5 0 2.928801808 3.089091699 -7.947851216 45.22502161 -206.4509989 532.2985217
R6 0 2.690061 0.512082026 -0.536481028 -8.890801256 35.41285707 -67.83023403
R7 -1 2.221897003 -0.43352006 0.466772427 -0.975760868 -0.352649466 2.47924727
R8 0 1.968248042 -0.106822781 0.076890928 -0.045870365 -3.728965255 16.3842603
R9 0 1.041584841 -0.047836724 -0.03849761 0.073178198 -0.148938315 0.197751292
R10 0 1.580086333 -0.256183423 -0.000394205 -0.430686881 -0.788980213 7.869036223
R11 0 1.616412723 -0.5476936 1.525665247 -5.649494094 9.55639811 3.62722588
R12 0 1.945479468 -1.295259981 3.722301843 -16.21779557 52.83573059 -116.697989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R1 760.605171 -802.0879965 461.7202768 -111.6022644 0 0 0
R2 -296.9060241 211.8543798 -81.85556818 13.18205555 0 0 0
R3 -142.2133444 95.54749205 -33.10577996 4.442426852 0 0 0
R4 -621.2975231 597.3675351 -314.7646569 70.21484721 0 0 0
R5 -816.1226623 748.3667619 -379.8980472 82.0802687 0 0 0
R6 74.52749065 -46.814708 15.26847428 -1.888171345 0 0 0
R7 5.838376965 -21.24532033 20.93489056 -6.975895986 0 0 0
R8 -31.88593719 32.4464017 -16.89489299 3.556699486 0 0 0
R9 -0.173651352 0.095563412 -0.029230046 0.003772527 0 0 0
R10 -22.17535837 31.54090721 -22.23159879 6.170989486 0 0 0
R11 -50.45756789 95.41081804 -77.29925738 23.52159207 0 0 0
R12 167.4758581 -146.2358155 69.31395343 -13.6056306 0 0 0
其中,K为二次曲面常数,NR为归一化半径,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为非球面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K、NR、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等符号在后续再次出现时,除非有另外的解释,否则表示的意思与此处相同,后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六透镜16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各扩展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151
其中,z为非球面的矢高,r为非球面的归一化径向坐标,r等于非球面的实际径向坐标除以归一化半径NR,c为非球面顶点球曲率,K为二次曲面常数,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为非球面系数。
图3-图7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性能的表征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轴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3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归一化瞳孔坐标,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从图3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轴向色差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场曲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场曲的参考波长为555nm,实线X表示子午方向的场曲,虚线Y表示弧矢方向的场曲。
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畸变,光学畸变参考波长为555nm。
场曲和光学畸变用于表示光经过光学镜头10后的成像变形与理想形状的差异。由图4和图5可见,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将场曲及畸变控制在肉眼辨识范围内(2%及以下肉眼不可辨识)。
图6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横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6的纵坐标表示实际像高,单位为毫米(mm),横坐标表示为横向色差,单位为毫米(um)。从图中可知,不同波长的光经过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成像在不同的像高位置的横向色差较小(本实施例中,最大横向色差在3.5um以内),即各波长的光经过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的横向色差基本不会对光学镜头10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
图7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调制传递函数,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线对/毫米(lp/mm),纵坐标为MTF,不同曲线表示不同视场。从图中可知,频率为178lp/mm(本实施例中物距为1000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40%,即本实施例的MTF接近衍射极限,从而能够得到较好的成像质量。
根据图3-图7可知,第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镜头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镜头10,其光学镜头的焦距f为7.45mm,光圈数F为1.034,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为9.164mm,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长焦距(f较大)、大光圈(F较小)的特性,使得景深小,能够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此外,还具有较短的光学长度(TTL较小),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较小的长度,进而使得包括该光学镜头10的电子设备1000能够具有较薄的厚度。
第二实施例
如图8所示,图8所示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镜头模组200的结构示意图。镜头模组200包括光学镜头10、红外滤光片30及感光元件40。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包括自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圈2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第七透镜17、第八透镜18。其中,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第七透镜17和第八透镜18同轴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1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1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13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14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15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16具有正光焦度,第七透镜17具有负光焦度,第八透镜18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为凸面。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设计参数如下表2a。
表2a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设计参数
D1*IMH*EFL/TTL<sup>3</sup> 0.37 F 1.064 |D1/IMH| 1.51
f1/f 0.635 |n1-n2| 0.13 |MTFL-MTF| <19%
|D/TTL| 0.8 |fl/f| 1.46 |EFL| 5.5mm
N 8 |f8/EFL| 1.46 |D1/TTL| 0.8
表2a中各符号的含义请参考表1a,其中,fl为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焦距,本实施例中,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为第八透镜18,本实施方式中,fl与f8的值相同,f8为第八透镜18的焦距。其中,|MTFL-MTF|<19%是指频率为178lp/mm时,在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小于19%。可以理解地,在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能够满足小于19%,则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也能够满足小于19%。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基本参数如下表2b。
表2b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基本参数
物距 1000mm
f(mm) 5.5
F 1.064
TTL(mm) 6.46
设计波长 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
D1(mm) 5.2
IMH(mm) 3.45
表2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hickness)、折射率(nd)、阿贝数(vd)和半口径等参数。
表2c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折射率、阿贝数、半口径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171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181
表2c中光圈、Infinity、R1-R12、d0、d1-d6、a1-a5、n1-n6、v1-v6的含义请参考表1c,而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透镜的数量为八个,不同的是:
R13: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4:第七透镜17的像侧面S14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5: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6:第八透镜18的像侧面S16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7: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7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为平面;
R18: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8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为平面;
d7:第七透镜17于光轴上的厚度;
d8:第八透镜18于光轴上的厚度;
d9:红外滤光片30于光轴上的厚度;
a6:第六透镜16的像侧面S12至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上的距离;
a7:第七透镜17的像侧面S14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上的距离;
a8:第八透镜18的像侧面S16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7于光轴上的距离;
a9: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8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n7:第七透镜17的折射率;
n8:第八透镜18的折射率;
n9:红外滤光片30的折射率;
v7:第七透镜17的阿贝数;
v8:第八透镜18的阿贝数;
v9:红外滤光片30的阿贝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表2d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2d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非球面系数
K NR A2 A3 A4 A5 A6 A7
R1 0 2.594082358 -0.009410902 -1.355666372 18.39864734 -145.9308345 734.1242106 -2463.316176
R2 0 2.506061272 3.548107143 -18.18473359 100.6613826 -450.3044632 1526.998153 -3884.780553
R3 0 2.192080451 -0.789905447 -0.49318278 10.91567742 -40.79924652 78.11942993 -86.73516658
R4 -1 1.887662693 -1.092847696 2.484158481 -2.70966851 -1.518206896 6.426714269 -4.521290788
R5 0 1.792494753 0.873664244 -0.888942434 1.849129538 -6.067638778 15.71755441 -32.64279547
R6 0 1.640056395 -0.266637306 1.550083546 -7.695812473 19.93672619 -29.73571668 27.80050166
R7 0 1.444141879 -0.306684662 0.09957441 2.014543358 -16.56496728 56.90380115 -114.1883985
R8 0 1.268969057 -0.057576862 -0.140830127 0.594160565 -1.443879323 1.242439971 1.152398344
R9 0 1.252093337 0.053538748 -0.652534218 5.419660033 -31.42072652 121.418219 -305.0028476
R10 0 1.2 -0.00239459 0.169163474 -1.277247448 5.274312182 -13.53525331 21.56548909
R11 0 1.088413612 -0.122297736 0.2601088 -1.063446366 3.003774241 -5.777394401 7.121812937
R12 0 1.164180339 -0.151651673 0.16974555 -0.306762873 0.216618838 0.120282578 -0.358444134
R13 0 1.165308778 -0.244536835 0.073308834 -0.156299984 -0.558157164 2.496113553 -4.740177365
R14 0 1.323558768 -0.523952968 0.653969067 -1.854551254 2.915865091 -1.870640274 -1.249649104
R15 0 1.461641805 -1.679761169 4.725181026 -13.40419232 29.33702128 -38.3960388 22.72006419
R16 0 1.573074845 -2.378245531 8.206402763 -28.13905371 76.1028365 -139.8451449 165.3368662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R1 5673.691913 -9077.387045 10049.48595 -7537.080405 3662.082276 -1062.246755 159.1937324 -9.795815668
R2 7377.611645 -10359.8624 10568.84087 -7594.541273 3636.410966 -1039.629402 134.0342688 0
R3 56.00766049 -19.02487318 2.206358348 0.215804865 0 0 0 0
R4 -0.882648792 2.181872034 -0.668879733 0 0 0 0 0
R5 71.64055043 -150.8862087 249.4896153 -297.6524801 246.777281 -135.0646432 43.89817561 -6.419027014
R6 -16.67014337 5.944009109 -0.952949908 0 0 0 0 0
R7 142.8874112 -110.2353113 48.02980467 -9.051505551 0 0 0 0
R8 -3.343487378 2.564186525 -0.677264301 0 0 0 0 0
R9 469.0765813 -328.922155 -229.5011144 813.0516229 -909.4462529 552.39183 -182.0992481 25.63854207
R10 -20.55743724 10.69849083 -2.31962815 0 0 0 0 0
R11 -5.3163249 2.184769222 -0.376990792 0 0 0 0 0
R12 0.325343222 -0.148936701 0.028438017 0 0 0 0 0
R13 4.706128936 -2.198119739 0.108963112 0.190631908 0 0 0 0
R14 3.210028231 -2.482512933 1.005362694 -0.283470953 0.075012466 0 0 0
R15 4.084598531 -14.42732134 9.656290284 -4.053352368 1.023184834 0 0 0
R16 -121.0881746 50.27992983 -9.111812586 0 0 0 0 0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各扩展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201
其中,z为非球面的矢高,r为非球面的归一化径向坐标,r等于非球面的实际径向坐标除以归一化半径NR,c为非球面顶点球曲率,K为二次曲面常数,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为非球面系数。
图9-图13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性能的表征图。
图9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轴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9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归一化瞳孔坐标,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从图9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轴向色差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场曲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场曲的参考波长为555nm,实线X表示子午方向的场曲,虚线Y表示弧矢方向的场曲。
图11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畸变,光学畸变参考波长为555nm。
场曲和光学畸变用于表示光经过光学镜头10后的成像变形与理想形状的差异。由图10和图11可见,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将场曲及畸变控制在肉眼辨识范围内(2%及以下肉眼不可辨识)。
图12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横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12的纵坐标表示实际像高,单位为毫米(mm),横坐标表示为横向色差,单位为毫米(um)。从图中可知,不同波长的光经过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成像在不同的像高位置的横向色差较小(本实施例中,最大横向色差在1.0um以内),即各波长的光经过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的横向色差基本不会对光学镜头10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
图13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调制传递函数,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线对/毫米(lp/mm),纵坐标为MTF,不同曲线表示不同视场。从图中可知,频率为178lp/mm(本实施例中物距为1000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40%,即本实施例的MTF接近衍射极限,从而能够得到较好的成像质量。
根据图9-图13可知,第二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镜头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镜头10,其光学镜头的焦距f为5.5mm,光圈数F为1.064,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为6.46mm,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长焦距(f较大)、大光圈(F较小)的特性,使得景深小,能够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此外,还具有较短的光学长度(TTL较小),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较小的长度,进而使得包括该光学镜头10的电子设备1000能够具有较薄的厚度。
第三实施例
如图14所示,图14所示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镜头模组200的结构示意图。镜头模组200包括光学镜头10、红外滤光片30及感光元件40。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包括自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圈2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第七透镜17、第八透镜18。其中,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第七透镜17和第八透镜18同轴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1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1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13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14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15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16具有正光焦度,第七透镜17具有正光焦度,第八透镜18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为凸面。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设计参数如下表3a。
表3a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设计参数
D1*IMH*EFL/TTL<sup>3</sup> 0.413 F 1.067 |D1/IMH| 1.43
f1/f 0.474 |n1-n2| 0.15 |MTFL-MTF| <30%
|D/TTL| 0.83 |fl/f| 1.204 |EFL| 5.0mm
N 8 |f8/EFL| 1.204 |D1/TTL| 0.82
表3a中各符号的含义请参考表1a,其中,fl为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焦距,本实施例中,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为第八透镜18,本实施方式中,fl与f8的值相同,f8为第八透镜18的焦距。其中,|MTFL-MTF|<30%是指频率为178lp/mm时,在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小于30%。可以理解地,在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能够满足小于30%,则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也能够满足小于30%。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基本参数如下表3b。
表3b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基本参数
物距 1000mm
f(mm) 5.0
F 1.067
TTL(mm) 5.68
设计波长 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
D1(mm) 4.66
IMH(mm) 3.25
表3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hickness)、折射率(nd)、阿贝数(vd)和半口径等参数。
表3c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折射率、阿贝数、半口径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211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221
表3c中光圈、Infinity、R1-R12、d0、d1-d6、a1-a5、n1-n6、v1-v6的含义请参考表1c,而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透镜的数量为八个,不同的是:
R13: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4:第七透镜17的像侧面S14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5: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6:第八透镜18的像侧面S16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7: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7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为平面;
R18: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8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为平面;
d7:第七透镜17于光轴上的厚度;
d8:第八透镜18于光轴上的厚度;
d9:红外滤光片30于光轴上的厚度;
a6:第六透镜16的像侧面S12至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上的距离;
a7:第七透镜17的像侧面S14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上的距离;
a8:第八透镜18的像侧面S16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7于光轴上的距离;
a9: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8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n7:第七透镜17的折射率;
n8:第八透镜18的折射率;
n9:红外滤光片30的折射率;
v7:第七透镜17的阿贝数;
v8:第八透镜18的阿贝数;
v9:红外滤光片30的阿贝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表3d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3d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231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241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各扩展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242
其中,z为非球面的矢高,r为非球面的归一化径向坐标,r等于非球面的实际径向坐标除以归一化半径NR,c为非球面顶点球曲率,K为二次曲面常数,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为非球面系数。
图15-图19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性能的表征图。
图15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轴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15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归一化瞳孔坐标,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从图15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轴向色差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图16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场曲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场曲的参考波长为555nm,实线X表示子午方向的场曲,虚线Y表示弧矢方向的场曲。
图17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畸变,光学畸变参考波长为555nm。
场曲和光学畸变用于表示光经过光学镜头10后的成像变形与理想形状的差异。由图16和图17可见,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将场曲及畸变控制在肉眼辨识范围内(2%及以下肉眼不可辨识)。
图18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横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18的纵坐标表示实际像高,单位为毫米(mm),横坐标表示为横向色差,单位为毫米(um)。从图中可知,不同波长的光经过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成像在不同的像高位置的横向色差较小(本实施例中,最大横向色差在2.5um以内),即各波长的光经过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的横向色差基本不会对光学镜头10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
图19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调制传递函数,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线对/毫米(lp/mm),纵坐标为MTF,不同曲线表示不同视场。从图中可知,频率为178lp/mm(本实施例中物距为1000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40%,即本实施例的MTF接近衍射极限,从而能够得到较好的成像质量。
根据图15-图19可知,第三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镜头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镜头10,其光学镜头的焦距f为5.0mm,光圈数F为1.067,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为5.68mm,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长焦距(f较大)、大光圈(F较小)的特性,使得景深小,能够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此外,还具有较短的光学长度(TTL较小),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较小的长度,进而使得包括该光学镜头10的电子设备1000能够具有较薄的厚度。
第四实施例
如图20所示,图20所示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镜头模组200的结构示意图。镜头模组200包括光学镜头10、红外滤光片30及感光元件40。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包括自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圈2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其中,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和第五透镜15同轴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1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1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13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14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15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为凸面。
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设计参数如下表4a。
表4a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设计参数
D1*IMH*EFL/TTL<sup>3</sup> 0.373 F 1.034 |D1/IMH| 1.94
f1/f 0.54 |n1-n2| 0.14 |MTFL-MTF| <28%
|D/TTL| 0.87 |fl/f| 0.83 |EFL| 4.65mm
N 5 |f5/EFL| 0.83 |D1/TTL| 0.90
表4a中各符号的含义请参考表1a,其中,fl为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焦距,本实施例中,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为第五透镜15,本实施方式中,fl与f5的值相同,f5为第五透镜15的焦距。其中,|MTFL-MTF|<28%是指频率为178lp/mm时,在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小于28%。可以理解地,在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能够满足小于28%,则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也能够满足小于28%。
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基本参数如下表4b。
表4b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基本参数
物距 1000mm
f(mm) 4.65
F 1.034
TTL(mm) 5.187
设计波长 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
D1(mm) 4.66
IMH(mm) 2.4
表4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hickness)、折射率(nd)、阿贝数(vd)和半口径等参数。
表4c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折射率、阿贝数、半口径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261
表4c中光圈、Infinity、R1-R10、d0、d1-d5、a1-a4、n1-n5、v1-v5的含义请参考表1c,而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透镜的数量为五个,不同的是:
R11: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1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为平面;
R12: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2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为平面;
d6:红外滤光片30于光轴上的厚度;
a5:第五透镜15的像侧面S10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
a6: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2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n6:红外滤光片30的折射率;
v6:红外滤光片30的阿贝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五透镜15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五透镜15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表4d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4d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262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271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五透镜15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各扩展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272
其中,z为非球面的矢高,r为非球面的归一化径向坐标,r等于非球面的实际径向坐标除以归一化半径NR,c为非球面顶点球曲率,K为二次曲面常数,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为非球面系数。
图21-图25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性能的表征图。
图21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轴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21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归一化瞳孔坐标,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从图2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轴向色差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图22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场曲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场曲的参考波长为555nm,实线X表示子午方向的场曲,虚线Y表示弧矢方向的场曲。
图23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畸变,光学畸变参考波长为555nm。
场曲和光学畸变用于表示光经过光学镜头10后的成像变形与理想形状的差异。由图22和图23可见,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将场曲及畸变控制在肉眼辨识范围内(2%及以下肉眼不可辨识)。
图24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横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24的纵坐标表示实际像高,单位为毫米(mm),横坐标表示为横向色差,单位为毫米(um)。从图中可知,不同波长的光经过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成像在不同的像高位置的横向色差较小(本实施例中,最大横向色差在2.5um以内),即各波长的光经过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的横向色差基本不会对光学镜头10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
图25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调制传递函数,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线对/毫米(lp/mm),纵坐标为MTF,不同曲线表示不同视场。从图中可知,频率为178lp/mm(本实施例中物距为1000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40%,即本实施例的MTF接近衍射极限,从而能够得到较好的成像质量。
根据图21-图25可知,第四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镜头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镜头10,其光学镜头的焦距f为4.65mm,光圈数F为1.034,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为5.187mm,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长焦距(f较大)、大光圈(F较小)的特性,使得景深小,能够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此外,还具有较短的光学长度(TTL较小),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较小的长度,进而使得包括该光学镜头10的电子设备1000能够具有较薄的厚度。
第五实施例
如图26所示,图26所示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镜头模组200的结构示意图。镜头模组200包括光学镜头10、红外滤光片30及感光元件40。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包括自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圈2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第七透镜17、第八透镜18。其中,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第七透镜17和第八透镜18同轴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1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1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13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14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15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16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17具有正光焦度,第八透镜18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为凸面。
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设计参数如下表5a。
表5a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设计参数
D1*IMH*EFL/TTL<sup>3</sup> 0.302 F 0.87 |D1/IMH| 1.97
f1/f 0.524 |n1-n2| 0.14 |MTFL-MTF| <39%
|D/TTL| 0.88 |fl/f| 0.784 |EFL| 4.083mm
N 8 |f8/EFL| 0.784 |D1/TTL| 0.88
表5a中各符号的含义请参考表1a,其中,fl为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焦距,本实施例中,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为第八透镜18,本实施方式中,fl与f8的值相同,f8为第八透镜18的焦距。其中,|MTFL-MTF|<39%是指频率为178lp/mm时,在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小于39%。可以理解地,在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能够满足小于39%,则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也能够满足小于39%。
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基本参数如下表5b。
表5b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基本参数
物距 1000mm
f(mm) 4.083
F 0.87
TTL(mm) 5.35
设计波长 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
D1(mm) 4.72
IMH(mm) 2.4
表5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hickness)、折射率(nd)、阿贝数(vd)和半口径等参数。
表5c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折射率、阿贝数、半口径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291
表5c中光圈、Infinity、R1-R12、d0、d1-d6、a1-a5、n1-n6、v1-v6的含义请参考表1c,而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透镜的数量为八个,不同的是:
R13: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4:第七透镜17的像侧面S14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5: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6:第八透镜18的像侧面S16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7: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7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为平面;
R18: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8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为平面;
d7:第七透镜17于光轴上的厚度;
d8:第八透镜18于光轴上的厚度;
d9:红外滤光片30于光轴上的厚度;
a6:第六透镜16的像侧面S12至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上的距离;
a7:第七透镜17的像侧面S14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上的距离;
a8:第八透镜18的像侧面S16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7于光轴上的距离;
a9: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8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n7:第七透镜17的折射率;
n8:第八透镜18的折射率;
n9:红外滤光片30的折射率;
v7:第七透镜17的阿贝数;
v8:第八透镜18的阿贝数;
v9:红外滤光片30的阿贝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表5d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5d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01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11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八透镜18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各扩展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12
其中,z为非球面的矢高,r为非球面的归一化径向坐标,r等于非球面的实际径向坐标除以归一化半径NR,c为非球面顶点球曲率,K为二次曲面常数,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为非球面系数。
图27-图31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性能的表征图。
图27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轴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27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归一化瞳孔坐标,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从图27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轴向色差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图28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场曲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场曲的参考波长为555nm,实线X表示子午方向的场曲,虚线Y表示弧矢方向的场曲。
图29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畸变,光学畸变参考波长为555nm。
场曲和光学畸变用于表示光经过光学镜头10后的成像变形与理想形状的差异。由图28和图29可见,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将场曲及畸变控制在肉眼辨识范围内(2%及以下肉眼不可辨识)。
图30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横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30的纵坐标表示实际像高,单位为毫米(mm),横坐标表示为横向色差,单位为毫米(um)。从图中可知,不同波长的光经过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成像在不同的像高位置的横向色差较小(本实施例中,最大横向色差在1.5um以内),即各波长的光经过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的横向色差基本不会对光学镜头10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
图31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调制传递函数,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线对/毫米(lp/mm),纵坐标为MTF,不同曲线表示不同视场。从图中可知,频率为178lp/mm(本实施例中物距为1000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40%,即本实施例的MTF接近衍射极限,从而能够得到较好的成像质量。
根据图27-图31可知,第五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镜头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镜头10,其光学镜头的焦距f为4.083mm,光圈数F为0.87,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为5.35mm,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长焦距(f较大)、大光圈(F较小)的特性,使得景深小,能够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此外,还具有较短的光学长度(TTL较小),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较小的长度,进而使得包括该光学镜头10的电子设备1000能够具有较薄的厚度。
第六实施例
如图32所示,图32所示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镜头模组200的结构示意图。镜头模组200包括光学镜头10、红外滤光片30及感光元件40。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包括自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圈2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第七透镜17。其中,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和第七透镜17同轴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1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12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13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14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15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16具有正光焦度,第七透镜17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为凸面。
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设计参数如下表6a。
表6a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设计参数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21
表6a中各符号的含义请参考表1a,其中,fl为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焦距,本实施例中,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为第七透镜17,本实施方式中,fl与f7的值相同,f7为第七透镜17的焦距。其中,|MTFL-MTF|<26%是指频率为178lp/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小于26%。
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基本参数如下表6b。
表6b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基本参数
物距 1000mm
f(mm) 7.45
F 1.34
TTL(mm) 7.4
设计波长 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
D1(mm) 5.56
IMH(mm) 4.6
表6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hickness)、折射率(nd)、阿贝数(vd)和半口径等参数。
表6c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折射率、阿贝数、半口径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31
表6c中光圈、Infinity、R1-R12、d0、d1-d6、a1-a5、n1-n6、v1-v6的含义请参考表1c,而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透镜的数量为七个,不同的是:
R13: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4:第七透镜17的像侧面S14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5: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为平面;
R16: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6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为平面;
d7:第七透镜17于光轴上的厚度;
d8:红外滤光片30于光轴上的厚度;
a6:第六透镜16的像侧面S12至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上的距离;
a7:第七透镜17的像侧面S14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5于光轴上的距离;
a8: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6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n7:第七透镜17的折射率;
n8:红外滤光片30的折射率;
v7:第七透镜17的阿贝数;
v8:红外滤光片30的阿贝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表6d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6d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41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51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各扩展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52
其中,z为非球面的矢高,r为非球面的归一化径向坐标,r等于非球面的实际径向坐标除以归一化半径NR,c为非球面顶点球曲率,K为二次曲面常数,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为非球面系数。
图33-图37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性能的表征图。
图33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轴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33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归一化瞳孔坐标,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从图33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轴向色差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图34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场曲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场曲的参考波长为555nm,实线X表示子午方向的场曲,虚线Y表示弧矢方向的场曲。
图35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畸变,光学畸变参考波长为555nm。
场曲和光学畸变用于表示光经过光学镜头10后的成像变形与理想形状的差异。由图34和图35可见,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将场曲及畸变控制在肉眼辨识范围内(2%及以下肉眼不可辨识)。
图36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横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36的纵坐标表示实际像高,单位为毫米(mm),横坐标表示为横向色差,单位为毫米(um)。从图中可知,不同波长的光经过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成像在不同的像高位置的横向色差较小(本实施例中,最大横向色差在2.5um以内),即各波长的光经过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的横向色差基本不会对光学镜头10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
图37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调制传递函数,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线对/毫米(lp/mm),纵坐标为MTF,不同曲线表示不同视场。从图中可知,频率为178lp/mm(本实施例中物距为1000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40%,即本实施例的MTF接近衍射极限,从而能够得到较好的成像质量。
根据图33-图37可知,第六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镜头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镜头10,其光学镜头的焦距f为7.45mm,光圈数F为1.34,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为7.4mm,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长焦距(f较大)、大光圈(F较小)的特性,使得景深小,能够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此外,还具有较短的光学长度(TTL较小),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较小的长度,进而使得包括该光学镜头10的电子设备1000能够具有较薄的厚度。
第七实施例
如图38所示,图38所示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镜头模组200的结构示意图。镜头模组200包括光学镜头10、红外滤光片30及感光元件40。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包括自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圈20、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第七透镜17。其中,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和第七透镜17同轴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11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12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13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14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15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16具有正光焦度,第七透镜17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S3为凸面。
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设计参数如下表7a。
表7a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设计参数
D1*IMH*EFL/TTL<sup>3</sup> 0.34 F 1.04 |D1/IMH| 1.0
f1/f 1.04 |n1-n2| 0.08 |MTFL-MTF| <28%
|D/TTL| 0.69 |fl/f| 0.78 |EFL| 5.5mm
N 7 |f7/EFL| 0.78 |D1/TTL| 0.69
表7a中各符号的含义请参考表1a,其中,fl为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焦距,本实施例中,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为第七透镜17,本实施方式中,fl与f7的值相同,f7为第七透镜17的焦距。其中,|MTFL-MTF|<28%是指频率为178lp/mm时,在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小于28%。可以理解地,在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能够满足小于28%,则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的值也能够满足小于28%。
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基本参数如下表7b。
表7b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基本参数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61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71
表7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hickness)、折射率(nd)、阿贝数(vd)和半口径等参数。
表7c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折射率、阿贝数、半口径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72
表7c中光圈、Infinity、R1-R12、d0、d1-d6、a1-a5、n1-n6、v1-v6的含义请参考表1c,而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透镜的数量为七个,不同的是:
R13: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4:第七透镜17的像侧面S14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R15: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为平面;
R16: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6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Infinity是指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也即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为平面;
d7:第七透镜17于光轴上的厚度;
d8:红外滤光片30于光轴上的厚度;
a6:第六透镜16的像侧面S12至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上的距离;
a7:第七透镜17的像侧面S14至红外滤光片30的物侧面S15于光轴上的距离;
a8:红外滤光片30的像侧面S16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n7:第七透镜17的折射率;
n8:红外滤光片30的折射率;
v7:第七透镜17的阿贝数;
v8:红外滤光片30的阿贝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表6d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
表7d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81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91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至第七透镜17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扩展非球面,各扩展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3083687000000392
其中,z为非球面的矢高,r为非球面的归一化径向坐标,r等于非球面的实际径向坐标除以归一化半径NR,c为非球面顶点球曲率,K为二次曲面常数,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为非球面系数。
图39-图43为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性能的表征图。
图39为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轴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39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归一化瞳孔坐标,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从图39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轴向色差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图40为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场曲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离焦量,单位为毫米。场曲的参考波长为555nm,实线X表示子午方向的场曲,虚线Y表示弧矢方向的场曲。
图41为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光学畸变的示意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像高,横坐标表示的是畸变,光学畸变参考波长为555nm。
场曲和光学畸变用于表示光经过光学镜头10后的成像变形与理想形状的差异。由图40和图41可见,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将场曲及畸变控制在肉眼辨识范围内(2%及以下肉眼不可辨识)。
图42为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横向色差曲线,轴向色差曲线的参考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图42的纵坐标表示实际像高,单位为毫米(mm),横坐标表示为横向色差,单位为毫米(um)。从图中可知,不同波长的光经过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成像在不同的像高位置的横向色差较小(本实施例中,最大横向色差在1.0um以内),即各波长的光经过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后的横向色差基本不会对光学镜头10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
图43为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的调制传递函数,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线对/毫米(lp/mm),纵坐标为MTF,不同曲线表示不同视场。从图中可知,频率为178lp/mm(本实施例中物距为1000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MTFL-MTF|≤40%,即本实施例的MTF接近衍射极限,从而能够得到较好的成像质量。
根据图39-图43可知,第七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镜头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学镜头10,其光学镜头的焦距f为5.5mm,光圈数F为1.04,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为7.7mm,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长焦距(f较大)、大光圈(F较小)的特性,使得景深小,能够实现背景虚化的拍摄效果。此外,还具有较短的光学长度(TTL较小),即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具有较小的长度,进而使得包括该光学镜头10的电子设备1000能够具有较薄的厚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透镜,多个所述透镜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布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28≤D1*IMH*EFL/TTL3≤0.8;
其中,D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直径,IM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全像高,E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TT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8≤F≤1.4;
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95≤|D1/IMH|≤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3≤f1/f<2;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n1-n2|≤0.5;
其中,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折射率的参考波长为587.6n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物距为1000mm,且频率为178lp/mm时,在80%全像高以内的成像区域内,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MTFL-MTF|≤40%;
其中,MTFL为所述光学镜头的衍射极限,MT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调制传递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6≤|D/TTL|≤1.2;
其中,D为所述光学镜头的通光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2≤|fl/f|≤5;
其中,fl为最靠近成像面的具有光焦度的所述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4mm≤|EFL|≤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的数量为N个,5≤N≤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N=6,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第五透镜,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V5–V2>-10;
其中,V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6nm。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大于所述光学镜头中其它所述透镜的最大通光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成像面的所述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透镜中至少两个所述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15.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元件和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所述感光元件用于将经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为电信号。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处理单元和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图像处理单元与所述镜头模组通信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CN202110574209.9A 2021-05-25 2021-05-25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3902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209.9A CN115390219A (zh) 2021-05-25 2021-05-25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PCT/CN2022/093670 WO2022247713A1 (zh) 2021-05-25 2022-05-18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209.9A CN115390219A (zh) 2021-05-25 2021-05-25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0219A true CN115390219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14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4209.9A Pending CN115390219A (zh) 2021-05-25 2021-05-25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0219A (zh)
WO (1) WO202224771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8315A (ja) * 2005-10-28 2007-06-14 Kyocera Corp 撮像レンズ、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端末
JP5907417B2 (ja) * 2012-03-16 2016-04-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CN110398820B (zh) * 2019-06-30 2021-10-19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96856B (zh) * 2019-08-16 2021-07-30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07636B (zh) * 2019-12-23 2021-09-28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镜头
CN111045193B (zh) * 2019-12-30 2022-07-08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443468A (zh) * 2020-05-20 2020-07-24 威海世高光电子有限公司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7713A1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21348B (zh) 摄像用光学镜组及电子装置
CN112083549B (zh) 光学摄影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093372B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
CN113970839B (zh) 摄像光学透镜组
CN111965792B (zh) 光学摄影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0068911B (zh) 摄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175931B (zh) 取像光学***、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4047595B (zh)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722360B (zh) 光学成像***、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4442266B (zh) 影像撷取光学***、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0720856U (zh) 光学***、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5494612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25420B (zh)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终端
CN112578532B (zh)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CN115390219A (zh)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534404A (zh) 光学***、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394473A (zh)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CN115185061B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5728907A (zh)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826205A (zh) 摄像模组
CN112764193A (zh) 光学***、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