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3468A -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3468A
CN111443468A CN202010432632.0A CN202010432632A CN111443468A CN 111443468 A CN111443468 A CN 111443468A CN 202010432632 A CN202010432632 A CN 202010432632A CN 111443468 A CN111443468 A CN 111443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telephoto
image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26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怀刚
乔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Shigaogua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Shigaogu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Shigaogua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Shigaogu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326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34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3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3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所述长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与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8<TTL/f<0.9;所述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4.0<f/R1<4.6、0.3<f/R8<1.4。本发明中的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通过控制各透镜中心厚度与空气间隔等参数,在保证长焦的同时,能够提高镜头的分辨率,减小光学畸变,并能够保证相对照度。

Description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镜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比如平板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等)的摄像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该电子设备所配置的摄像模组能够实现背景虚化、夜间拍着清晰,而且更要求该电子设备所配置的摄像模组能够实现光学变焦。而潜望式摄像模组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光学变焦能力的摄像模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
现有技术中潜望式摄像模组中焦距较短(2mm~4mm),在长焦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保证光学畸变、分辨率及相对照度。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长焦镜头,所述长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离轴处至少有一处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离轴处至少有一处凹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与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8<TTL/f<0.9;
所述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4.0<f/R1<4.6、0.3<f/R8<1.4。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2.5<f4/f1<-1.5,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6<f5/f<1.3。
一实施例中,所述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为6.380mm,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7.08mm~7.98mm。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分别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CT2、CT3、CT4、CT5及中心厚度之和∑CT满足1.15mm≤CT1≤1.205mm、0.20mm≤CT2≤0.24mm、0.22mm≤CT3≤0.24mm、0.27mm≤CT4≤0.35mm、0.63mm≤CT5≤0.67mm、2.50mm≤∑CT≤2.66mm。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4<(T23+T34+T45)/(CT3+CT4)<5.5、CT3/T34<0.2,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3.5<f12/CT1<4.5。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T、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满足9<∑T/(T45+T12)<14.5。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长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满足-2.6<CT5/CT3×TAN(HFOV)<-2.2。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R1/R8<0.3、0.68<(R3-R4)/(R3+R4)<1。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2与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满足1.2<(DT11+DT22)/2<1.4、0.8<(DT11+DT12+DT21+DT22)/TTL<0.9。
一实施例中,所述长焦镜头还包括:
滤光片,位于第五透镜的像侧;
镜筒,用于封装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
若干间隔环,封装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和/或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和/或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和/或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设有至少一个上述的长焦镜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中的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通过控制各透镜中心厚度与空气间隔等参数,在保证长焦的同时,能够提高镜头的分辨率,减小光学畸变,并能够保证相对照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长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长焦镜头的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长焦镜头的分辨率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长焦镜头的畸变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长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焦镜头,该长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及第五透镜50,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及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其中:
第一透镜10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凸面;
第二透镜20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30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凹面;
第四透镜40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离轴处至少有一处凸面;
第五透镜50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离轴处至少有一处凹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凸面。
进一步地,长焦镜头还包括:
滤光片60,位于第五透镜50的像侧;
镜筒70,用于封装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
若干间隔环80,封装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和/或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和/或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和/或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
本发明中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与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8<TTL/f<0.9,在保证长焦的同时也能控制微型和有效控制视角范围,以满足多功能的摄影需求。
另外,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4.0<f/R1<4.6、0.3<f/R8<1.4,通过焦距与曲率半径R1的比值保证在长焦时使局部影像的成像品质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另外,控制焦距与曲率半径R8的比值来控制第四透镜向侧面的曲度,同时一直杂散光入射于成像面,在长焦的情况下提升光学***的成像品质。
优选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2.5<f4/f1<-1.5,有助于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敏感度;
优选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6<f5/f<1.3,可避免光线偏折过大,同时调整光线聚焦位置,提升***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在不影响长焦同时,缩短镜头总长。
优选地,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为6.380mm,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7.08mm~7.98mm;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CT2、CT3、CT4、CT5及中心厚度之和∑CT满足1.15mm≤CT1≤1.205mm、0.20mm≤CT2≤0.24mm、0.22mm≤CT3≤0.24mm、0.27mm≤CT4≤0.35mm、0.63mm≤CT5≤0.67mm、2.50mm≤∑CT≤2.66mm。
优选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4<(T23+T34+T45)/(CT3+CT4)<5.5,合理分配各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及其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可降低镜头加工和组装难度,同时还可保证各透镜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隔空间,以此来提升光学成像镜头校正像散和场曲的能;CT3/T34<0.2,有助于镜片尺寸分布均匀,保证组装稳定性,并有利于减小整个成像***的像差,缩短成像***的总长。
优选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3.5<f12/CT1<4.5,可有效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色差,避免***的球差和彗差过大。
优选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T、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满足9<∑T/(T45+T12)<14.5,可以保证各透镜的加工、成型、组装特性,有利于批量生产。
优选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长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满足-2.6<CT5/CT3×TAN(HFOV)<-2.2,有利于合理分配成像镜头的轴上空间,以便实现镜头小型化。
优选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R1/R8<0.3、0.68<(R3-R4)/(R3+R4)<1,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和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可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还可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色差平衡能力和畸变平衡能力;合理控制第二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可有效避免第二透镜过于弯曲,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还可减小第二透镜和前端透镜之间像散和彗差,提升***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2与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满足1.2<(DT11+DT22)/2<1.4,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有利于实现***小型化;0.8<(DT11+DT12+DT21+DT22)/TTL<0.9,有利于减小***尺寸,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同时可通过控制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口径来有效改善轴外像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设有至少一个上述的长焦镜头。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长焦镜头总有效焦距f=7.544mm,其包括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及第五透镜50均为树脂镜片,中心为透镜,边缘进行腐蚀消光处理,其材质、折射率、有效焦距等参数分别如下:
第一透镜10材质为APEL5514,折射率为1.544,有效焦距f1=2.931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3.05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2.79mm;
第二透镜20材质为EP9000,折射率为1.67,有效焦距f2=-5.891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2.54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2.20mm;
第三透镜30材质为K26R,折射率为1.53,有效焦距f3=-5.684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92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2.03mm;
第四透镜40材质为AD-5503,折射率为1.585,有效焦距f4=-6.903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3.14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3.41mm;
第五透镜50材质为EP8000,折射率为1.661,有效焦距f5=8.261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3.59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3.86mm。
另外,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CT2、CT3、CT4、CT5及中心厚度之和∑CT分别为:CT1=1.162mm,CT2=0.200mm,CT3=0.230mm,CT4=0.270mm,CT5=0.696mm,∑CT=2.558mm;
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6.380mm;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795mm,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1.315mm;
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5.893mm,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3.442mm;
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8.108mm,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4.929mm;
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9.069mm,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7.440mm;
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13.128mm,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9.289mm;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0.098mm,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0.965mm,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1.619mm,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0.100mm,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T=2.782mm;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4.466mm;
长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15.000°;
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1.525mm,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2=1.397mm,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1=1.270mm,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2=1.101mm。
本实施例中长焦镜头满足:
TTL/f=0.846;
f/R1=4.203;
f/R8=1.014;
f4/f1=-2.355;
f5/f=1.095;
(T23+T34+T45)/(CT3+CT4)=5.368;
CT3/T34=0.142;
f12/CT1=3.845;
∑T/(T45+T12)=14.031;
CT5/CT3×TAN(HFOV)=-2.591;
R1/R8=0.241;
(R3-R4)/(R3+R4)=0.765;
(DT11+DT22)/2=1.313;
(DT11+DT12+DT21+DT22)/TTL=0.830。
各透镜的表面均为非球面,且满足非球面公式:
Figure BDA0002501116780000091
其中,Z为非球面曲线,C=1/r(r为近轴球面半径),Y为曲率半径,K为圆锥常数(二次曲面常数),a、b、c、d、e…分别为高阶系数(4阶、6阶、8阶、10阶、12阶…)。
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分别为S1和S2,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分别为S3和S4,第三透镜3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分别为S5和S6,第四透镜4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分别为S7和S8,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分别为S9和S10,S1-SAG~S10-SAG分别为各面的矢高(0.2mm、0.4mm、0.6mm、1.0mm处)。其曲面参数具体参表1和表2。
表1:透镜曲面参数表1
Figure BDA0002501116780000092
Figure BDA0002501116780000101
表2:透镜曲面参数表2
Figure BDA0002501116780000102
Figure BDA0002501116780000111
本实施例中镜头的光学全长(Optical Length)为6.38mm。
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成像高度(Real Image Height)-分辨率(MTF)的曲线图,从上到下分别为空间频率为0lp/mm时子午方向(S)和弧失方向(T)、空间频率为33lp/mm时子午方向(S)和弧失方向(T)、空间频率为66lp/mm时子午方向(S)和弧失方向(T)、空间频率为132lp/mm时子午方向(S)和弧失方向(T)的分辨率曲线,可见,本实施例中的长焦镜头在高频有良好的解像力,整体趋势平滑。
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畸变曲线图,可见,本实施例中的长焦镜头畸变较小,小于1.0%。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相对场高(Relative Field Height)-相对照度(Relative Illumination)的曲线图,可见,本实施例中的长焦镜头相对照度大于77.5%。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长焦镜头总有效焦距f=7.463mm,其包括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及第五透镜50均为树脂镜片,中心为透镜,边缘进行腐蚀消光处理,其材质、折射率、有效焦距等参数分别如下:
第一透镜10材质为APEL5514,折射率为1.544,有效焦距f1=2.942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525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378mm;
第二透镜20材质为EP9000,折射率为1.67,有效焦距f2=-5.077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193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011mm;
第三透镜30材质为K26R,折射率为1.53,有效焦距f3=-5.936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0.91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021mm;
第四透镜40材质为AD-5503,折射率为1.585,有效焦距f4=-5.029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512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657mm;
第五透镜50材质为EP8000,折射率为1.661,有效焦距f5=5.041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68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84mm。
另外,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CT2、CT3、CT4、CT5及中心厚度之和∑CT分别为:CT1=1.204mm,CT2=0.210mm,CT3=0.230mm,CT4=0.343mm,CT5=0.676mm,∑CT=2.662mm;
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6.380mm;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709mm,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0mm;
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3.926mm,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2.991mm;
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8.577mm,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5.106mm;
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3.759mm,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14.395mm;
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4.978mm,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9.789mm;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0.164mm,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1.019mm,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1.300mm,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0.123mm,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T=2.605mm;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4.707mm;
长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15.000°;
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1.525mm,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2=1.378mm,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1=1.320mm,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2=1.011mm。
本实施例中长焦镜头满足:
TTL/f=0.855;
f/R1=4.366;
f/R8=0.518;
f4/f1=-1.709;
f5/f=0.676;
(T23+T34+T45)/(CT3+CT4)=4.263;
CT3/T34=0.177;
f12/CT1=3.910;
∑T/(T45+T12)=9.105;
CT5/CT3×TAN(HFOV)=-2.515;
R1/R8=0.119;
(R3-R4)/(R3+R4)=0.778;
(DT11+DT22)/2=1.268;
(DT11+DT12+DT21+DT22)/TTL=0.820。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长焦镜头总有效焦距f=7.601mm,其包括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及第五透镜50均为树脂镜片,中心为透镜,边缘进行腐蚀消光处理,其材质、折射率、有效焦距等参数分别如下:
第一透镜10材质为APEL5514,折射率为1.544,有效焦距f1=3.014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525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413mm;
第二透镜20材质为EP9000,折射率为1.67,有效焦距f2=-5.641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287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082mm;
第三透镜30材质为K26R,折射率为1.53,有效焦距f3=-5.926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0.900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0.992mm;
第四透镜40材质为AD-5503,折射率为1.585,有效焦距f4=-4.708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528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669mm;
第五透镜50材质为EP8000,折射率为1.661,有效焦距f5=4.091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696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833mm。
另外,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CT2、CT3、CT4、CT5及中心厚度之和∑CT分别为:CT1=1.151mm,CT2=0.200mm,CT3=0.230mm,CT4=0.295mm,CT5=0.632mm,∑CT=2.508mm;
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6.380mm;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756mm,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0mm;
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5.893mm,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3.442mm;
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11.176mm,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4.470mm;
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3.569mm,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12.767mm;
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3.956mm,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17.603mm;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0.104mm,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1.171mm,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1.300mm,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0.091mm,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T=2.666mm;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4.754mm;
长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15.000°;
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1.525mm,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2=1.413mm,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1=1.287mm,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2=1.115mm。
本实施例中长焦镜头满足:
TTL/f=0.839;
f/R1=4.328;
f/R8=0.595;
f4/f1=-1.562;
f5/f=0.645;
(T23+T34+T45)/(CT3+CT4)=4.878;
CT3/T34=0.177;
f12/CT1=4.131;
∑T/(T45+T12)=13.631;
CT5/CT3×TAN(HFOV)=-2.353;
R1/R8=0.138;
(R3-R4)/(R3+R4)=0.683;
(DT11+DT22)/2=1.320;
(DT11+DT12+DT21+DT22)/TTL=0.837。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长焦镜头总有效焦距f=7.637mm,其包括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及第五透镜50均为树脂镜片,中心为透镜,边缘进行腐蚀消光处理,其材质、折射率、有效焦距等参数分别如下:
第一透镜10材质为APEL5514,折射率为1.544,有效焦距f1=2.938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525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392mm;
第二透镜20材质为EP9000,折射率为1.67,有效焦距f2=-5.789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284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097mm;
第三透镜30材质为K26R,折射率为1.53,有效焦距f3=-5.594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0.96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017mm;
第四透镜40材质为AD-5503,折射率为1.585,有效焦距f4=-6.430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569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747mm;
第五透镜50材质为EP8000,折射率为1.661,有效焦距f5=7.179mm,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831mm,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为1.946mm。
另外,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CT2、CT3、CT4、CT5及中心厚度之和∑CT分别为:CT1=1.191mm,CT2=0.238mm,CT3=0.230mm,CT4=0.270mm,CT5=0.658mm,∑CT=2.586mm;
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6.380mm;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811mm,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0.708mm;
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5.893mm,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3.442mm;
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7.991mm,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4.785mm;
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8.037mm,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7.240mm;
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9.259mm,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9.628mm;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0.100mm,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0.936mm,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1.617mm,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0.100mm,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T=2.754mm;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4.500mm;
长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15.000°;
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1.525mm,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2=1.392mm,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1=1.284mm,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2=1.097mm。
本实施例中长焦镜头满足:
TTL/f=0.835;
f/R1=4.217;
f/R8=1.055;
f4/f1=-2.189;
f5/f=0.940;
(T23+T34+T45)/(CT3+CT4)=5.307;
CT3/T34=0.142;
f12/CT1=3.780;
∑T/(T45+T12)=13.768;
CT5/CT3×TAN(HFOV)=-2.450;
R1/R8=0.250;
(R3-R4)/(R3+R4)=0.938;
(DT11+DT22)/2=1.311;
(DT11+DT12+DT21+DT22)/TTL=0.830。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通过控制各透镜中心厚度与空气间隔等参数,在保证长焦的同时,能够提高镜头的分辨率,减小光学畸变,并能够保证相对照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离轴处至少有一处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离轴处至少有一处凹面,像侧面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与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8<TTL/f<0.9;
所述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4.0<f/R1<4.6、0.3<f/R8<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2.5<f4/f1<-1.5,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6<f5/f<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为6.380mm,长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7.08mm~7.9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分别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CT2、CT3、CT4、CT5及中心厚度之和∑CT满足1.15mm≤CT1≤1.205mm、0.20mm≤CT2≤0.24mm、0.22mm≤CT3≤0.24mm、0.27mm≤CT4≤0.35mm、0.63mm≤CT5≤0.67mm、2.50mm≤∑CT≤2.66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4<(T23+T34+T45)/(CT3+CT4)<5.5、CT3/T34<0.2,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3.5<f12/CT1<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T、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满足9<∑T/(T45+T12)<1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长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满足-2.6<CT5/CT3×TAN(HFOV)<-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R1/R8<0.3、0.68<(R3-R4)/(R3+R4)<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2与长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TL满足1.2<(DT11+DT22)/2<1.4、0.8<(DT11+DT12+DT21+DT22)/TTL<0.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头还包括:
滤光片,位于第五透镜的像侧;
镜筒,用于封装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
若干间隔环,封装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和/或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和/或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和/或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设有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长焦镜头。
CN202010432632.0A 2020-05-20 2020-05-20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4434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2632.0A CN111443468A (zh) 2020-05-20 2020-05-20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2632.0A CN111443468A (zh) 2020-05-20 2020-05-20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3468A true CN111443468A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57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2632.0A Pending CN111443468A (zh) 2020-05-20 2020-05-20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34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713A1 (zh) * 2021-05-25 2022-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09792A (zh) * 2016-09-09 2018-03-16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遠成像鏡頭
CN211857042U (zh) * 2020-05-20 2020-11-03 威海世高光电子有限公司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09792A (zh) * 2016-09-09 2018-03-16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遠成像鏡頭
CN211857042U (zh) * 2020-05-20 2020-11-03 威海世高光电子有限公司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713A1 (zh) * 2021-05-25 2022-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9891B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000744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70966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82835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6338912B (zh) 光学镜头
CN115185071B (zh) 光学镜头
CN113433656B (zh) 一种成像***、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819733B (zh) 光学镜头
CN111505808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1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0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211857042U (zh)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1443468A (zh) 长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740599B (zh) 光学***、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740604B (zh) 光学***、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509862B (zh) 光学***、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391429B (zh) 光学***、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779432A (zh) 一种广角度光学镜头
CN213092001U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10626771U (zh) 光学成像***、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878293U (zh) 超短物距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7471666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6047724B (zh) 光学镜头
CN114647066B (zh) 广角镜头
CN117420667B (zh) 光学镜头及光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