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8653A - 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8653A
CN115348653A CN202110529069.3A CN202110529069A CN115348653A CN 115348653 A CN115348653 A CN 115348653A CN 202110529069 A CN202110529069 A CN 202110529069A CN 115348653 A CN115348653 A CN 115348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area
induction
antenna
target identification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90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益州
王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90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865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5803 priority patent/WO202223741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8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86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04B1/383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F exposure to the user, e.g. by 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transceiver while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涉及辐射调整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感应板的位置在终端设备上确定多个识别区域;获取各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并在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感应数据对应的识别区域确定为目标识别区域;根据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对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降低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本公开通过基于感应板的位置对终端设备进行识别区域划分,使得可以根据识别区域感应数据的不同,对不同的识别区域中的天线进行不同的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整个终端设备的所有天线均被回退导致通信性能损失的问题。

Description

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辐射调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保护人体健康安全,国内外的移动终端均需要满足电磁波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 Rate,SAR)合规性需求。为使SAR合规,许多厂商研发人员会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直接进行天线的板级回退。同时,为了兼顾到通信体验,部分厂商还会将通信设备的1-2支天线连接到SAR传感器上,根据SAR传感器识别的“接近”或“远离”场景来判断是否对全部天线进行板级回退。
随着科技的进步,5G等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为了能够满足5G等快速通信的需求,需要加强手机等终端设备的通信性能。因此,在5G手机等终端设备中的天线数量越来越多。此时若使用相关技术中直接进行“板级回退”的管控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损失了通信性能,影响用户的实际通信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造成的通信性能损失等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多个感应板,该方法包括:基于感应板的位置在终端设备上确定多个识别区域;每个识别区域至少包括一个感应板;获取各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并在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感应数据对应的识别区域确定为目标识别区域;根据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对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降低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进而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多个感应板,该装置包括: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基于感应板的位置在终端设备上确定多个识别区域;每个识别区域至少包括一个感应板;目标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各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并在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感应数据对应的识别区域确定为目标识别区域;功率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对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降低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进而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通过感应板的位置在终端设备上确定多个识别区域,然后根据各个识别区域的感应数据确定需要进行调整的目标识别区域,进而对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天线进行发送功率进行调整,降低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进而降低SAR。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基于感应板的位置对终端设备进行识别区域划分,使得可以根据识别区域感应数据的不同,对不同的识别区域中的天线进行不同的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整个终端设备的所有天线均被回退导致通信性能损失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终端设备的识别区域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天线热点分布接近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包含未关联感应板的目标天线的识别区域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手机的感应板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8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板状态组合;
图9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板状态组合;
图10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手机的感应板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11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又一种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板状态组合;
图1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又一种手机的识别区域示意图;
图1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再一种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板状态组合;
图1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再一种手机的识别区域示意图;
图1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装置的示例性应用环境的***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中的一个或多个,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通过天线进行通信的功能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等。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比如服务器105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一般由终端设备101、102、103中执行,相应地,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装置一般设置于终端设备101、102、103中。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也可以由服务器105执行,相应的,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装置也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5中,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此不做特殊限定。举例而言,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是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其上的多个感应板采集感应数据,然后将感应板的位置和采集的感应数据通过网络104发送至服务器105,服务器105进行目标识别区域的判断,并对应地通过网络104控制终端设备101、102、103对其上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等。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实现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的电子设备,其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设备101、102、103或服务器105。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
下面以图2中的移动终端200为例,对电子设备的构造进行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部件之外,图2中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设备。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各部件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示出,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200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200也可以采用与图2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2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内部存储器221、外部存储器接口222、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1、受话器272、麦克风273、耳机接口274、传感器模块280、显示屏290、摄像模组291、指示器292、马达293、按键2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2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深度传感器2801、压力传感器2802、陀螺仪传感器2803等。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移动终端2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其中,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终端2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终端2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2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260耦合,使得移动终端2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多个感应板,每个感应板可以与至少一个天线关联。对应的,移动终端也可以包括多个天线。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感应板采集的数据能够与天线相关,通常将感应板与天线设置在相同位置,设置共体。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也可以将感应板设置于天线相近的位置。
SAR传感器2801用于检测距离天线一定范围内是否有人体靠近天线。人体属于导体,在和天线(金属)接近的时候,天线感应到的电容值会有变化,SAR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天线的电容变化来检测人体的接近程度。
接近光传感器2802可以用于进行物体检测。例如,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或光电二极管。其中,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移动终端2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并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移动终端2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移动终端200可以确定移动终端200附近没有物体。移动终端200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2802检测用户手持移动终端200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2802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上述SAR传感器2801或者接近光传感器2802等传感器进行感应数据的采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SAR与用户和发射源的距离相关度较高,因此感应数据可以是基于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变化确定的用户场景,例如用户处于接近场景,或者用户处于远离场景。
陀螺仪传感器2803可以用于确定移动终端2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2803确定移动终端2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进而确定移动终端2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预设操作确定为使移动终端200处于特定姿态的操作。例如,通过运动姿态确定用户将移动终端放置在耳朵旁时,可以确定划分策略在移动终端确定上、下两个识别区域。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传感器模块280中设置其他功能的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深度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电磁波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在目前常用的5G移动终端中,无论国内或是海外市场,均需要依据当地法规管控SAR值。传统的直接“板级回退”的整机SAR管控方式,通过降低整机天线的发射功率,实现降SAR的目标。这一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却损失了通信性能,影响用户的实际通信使用体验。考虑到实现SAR和通信性能方面的平衡,使用传感器降SAR确实是一种优化选择。但是5G终端设备中,天线数目越来越多,传统一个传感器连接1个或2个感应板(相当于关联两只天线)进行降SAR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同时还会损失大量天线的通信性能,因此多天线、多感应板的综合联动使用亟待开发。
基于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本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感应板(相当于关联多天线)综合使用的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可以依据对多个感应板对天线进行综合使用,在符合SAR安全规则的基础上避免通信性能的损失。该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服务器105,也可以应用于上述终端设备101、102、103中的一个或多个,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其中,为了能够获取感应数据,终端设备上可以包括多个用于进行感应数据采集的感应板。该感应板可以是用于检测感应数据的传感器。例如,在感应数据为用户是否接近终端设备时,可以以接近光传感器进行用户距离检测,进而确定用户处于接近终端设备的状态,还是处于远离终端设备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数据还可以是用户与终端设备的距离,或者用户对终端设备是否施加压力等。在感应数据不同时,采用的感应板可以是用于采集不同感应数据的感应板,例如,针对用户对终端设备是否施加压力的感应数据,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对应的感应板进行采集。
参考图3所示,该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10至S330:
在步骤S310中,基于感应板的位置在终端设备上确定多个识别区域。
其中,为了能够获取每个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每个识别区域中需要包括至少一个感应板。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的感应板设置的位置不同,或者用户使用终端设备的习惯不同等情况下,终端设备上不同位置的天线在相同发射功率下对应的SAR是不同的。因此,在基于感应板的位置在终端设备上确定识别区域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划分策略进行识别区域的确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确定识别区域时,可以先根据用户的预设操作确定对应的划分策略。然后基于划分策略和感应板的位置在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识别区域。例如,在预设操作对应的划分策略为在终端设备上确定上、下分区时,假设终端设备上感应板的位置如图4所示,此时则可以在终端设备中确定如图4所示的上识别区域和下识别区域。
此外,在用户的使用习惯不同或者终端设备的感应板设置的位置不同等情况下,识别区域的划分需求也不同。此时,可以根据需求在终端设备中确定多个识别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个感应板均关联有天线的情况下,为了使得所有天线均在调整范围内且调整过程不相互冲突,在划分识别区域时,各识别区域之间互斥,且所有识别区域的合集将所有感应板包括在内(即每一个感应板对应唯一的识别区域)。
在步骤S320中,获取各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并在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感应数据对应的识别区域确定为目标识别区域。
其中,感应数据可以包括对SAR具有影响的因素对应的数据。例如,若SAR与用户与发射源的距离有关,则感应数据可以包括用户与发射源之间的距离;再如,若SAR与用户是否接触终端设备有关,则感应数据可以包括用户是否接触终端设备。此外,在不同使用场景下,SAR的影响因素可能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使用场景进行不同的设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获取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时,可能出现一个识别区域包括多个感应板的情况。此时,针对包括多个感应板的识别区域,可以先获取其中每个感应板的感应结果,然后将该识别区域中所有感应板的感应结果作为该识别区域的感应数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感应数据包括用户与感应板距离的变化情况时,感应结果可以包括用户接近场景和用户远离场景两种场景。此时可以根据感应板与用户的距离变化确定感应板的感应结果。例如,在检测到距离变化为由大到小时,可以确定是用户接近场景;反之,在检测到距离变化为由小变大时,可以确定是用户远离场景。此外,还可以采用检测距离与设定距离的大小关系等方式进行确定,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感应数据可以包括用户与感应板之间的距离变化场景,即感应板当前处于用户接近场景下还是用户远离场景下。在识别区域的感应数据包括多个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时,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包括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中至少包括一个感应板的感应结果为用户接近场景。此外,在感应数据不同时,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
在步骤S330中,根据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对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降低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进而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识别区域后,可以根据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在目标识别区域中确定待调整天线,然后根据预设回退参数对待调整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降低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识别区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因此可以直接将目标识别区域中所有的天线作为待调整天线,然后通过预设回退参数对所有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回退,以降低整个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反射功率,进而实现降低SAR的目的。
进一步的,由于目标识别区域中每个感应板的感应结果仍然存在区别,因此对应的可以根据目标识别区域的感应数据在目标识别区域中确定一部分天线作为待调整天线。具体的,可以先根据感应板和天线的设置位置,将感应板与至少一个天线关联。然后针对目标区域中每个感应板的感应结果,在该感应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与感应板关联的所有天线确定为待调整天线。
其中,在感应数据包括用户与感应板之间的距离变化场景时,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为用户接近场景。此外,在感应数据不同时,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天线热点分布接近时,同一个感应板还可以关联多个天线。例如,如图5所示,对于两天线口对口放置,即两天线热点分布接近时,ANT4和8热点靠近,均分布在缝隙处,若其中一支ANT4天线与感应板连接,则感应板识别接近时,不仅可以关联到ANT4,同样可以关联ANT8。因此该感应板同时关联ANT4和8。若感应板识别接近时,ANT4和8均进行回退,而感应板识别远离时,ANT4和8均在满功率状态下工作。其中,上述天线热点是指针对某一天线进行SAR检测或仿真模拟,得到的天线上SAR值最高的位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感应板在终端设备中占据的位置,可以减少感应板的数量,对应的可能出现天线没有关联感应板的情况。此时,针对没有关联感应板的目标天线,可以根据目标天线的位置在目标设备区域中确定邻近感应板,然后根据邻近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确定目标天线是否需要调整。
其中,邻近感应板可以根据与目标天线之间的距离进行确定,也可以根据其它方式确定,其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需要说明的是,在邻近感应板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在至少一个邻近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目标天线确定为待调整天线。例如,如图6所示的识别区域,天线B为未关联感应板的目标天线,此时,根据距离可以确定感应板A和感应板C均为天线B对应的邻近感应板。在感应板A和感应板C中任意一个的感应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可以将天线B确定为待调整天线。
此外,在用户不断发生运动的情况下,每个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对感应板的感应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已经被确定为目标识别区域的感应数据发生变化,使得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可以将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所有天线的发射功率恢复至预设功率,例如,在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可以将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所有天线的发射功率恢复至满功率。
以下以降低手机SAR,感应数据为用户与感应板之间的距离变化场景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假设手机的SAR传感器具有多个检测通道,每个检测通道分别连接一个感应板进行感应数据采集,初始状态下,每个天线在满功率状态下进行工作。其中,感应板与天线均设置与手机背面。
实施例1
参照图7所示,在手机整机中设置3个感应板,3个感应板的分布位置可能为感应板1和感应板2在上天线区域,感应板3在下天线区域,每个感应板关联一个天线。
此时,可以将SAR传感器的每个感应板作为一个识别区域进行单独识别,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感应数据为用户接近场景。以感应板1为例,若感应板1识别为用户接近场景,则感应板1对应的识别区域为目标识别区域,控制感应板1的关联天线(待调整天线)进行相应的天线级回退;若感应板1识别为用户远离场景,则感应板1对应的识别区域不是目标识别区域,控制感应板1的关联天线保持在满功率状态下工作。同理感应板2、感应板3均为相同的控制方案,感应板1-3占用回退表的状态组合可见图8。
需要说明的时,这种将SAR传感器的每个感应板作为一个识别区域进行单独识别的实施例可能会占用回退表中数目较多的状态。例如,3个感应板会占用23个状态。若手机中设置更多的感应板,则会导致所需要的回退表状态呈指数上升趋势。
实施例2
为了降低回退表状态的数量,可以对手机中的感应板进行组合得到多个识别区域。参照图4所示,在手机整机中设置3个感应板,3个感应板的分布位置可能为感应板1和感应板2在上天线区域,感应板3在下天线区域,可以将在上天线区域的感应板1和感应板2作为识别区域1,下天线区域的感应板3作为识别区域2。
此时,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感应数据中任意一个感应结果为用户接近场景。以识别区域1为例,任意1个识别区域1内的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为用户接近场景,则整个识别区域1的感应板(待调整天线)的关联天线均进行回退;若识别区域1内的所有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均为用户远离场景,则保持整个识别区域1内的感应板的关联天线在满功率状态下工作。同理,识别区域2采用相同的管控方式,来判断识别区域2的场景。
与实施例1相比,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所需回退表中的状态数目(所需数目为4,如图9所示),且能提高识别区域1的识别精度,同时保证在用户握住手机底部或者握住手机顶部时,始终有天线在满功率状态下工作。
实施例3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感应板在手机中占据的位置,可能出现天线没有关联感应板的情况。参照图6所示的识别区域,天线B相邻两侧的天线A和C均关联有感应板,但中间的天线B未关联感应板。
表1感应板的感应结果和确定的待调整天线
Figure BDA0003067386260000121
此时,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包括感应结果为用户接近场景。假设感应板A与天线A相连,感应板C与天线C相连,感应板A或感应板C任一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为用户接近场景时,可以默认天线B也是待调整天线,需要进行回退。而当感应板A和感应板C对应的感应结果均为用户远离场景时,该识别区域不会被确定为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天线B不会作为待调整天线。因此天线A、B、C均保持在满功率状态下工作。具体的,各感应板的感应结果和对应确定的待调整天线如表1所示。
通过这种设定方式可使没有个感应板关联的天线可以基于邻近感应板的感应结果进行控制,基于默认设定的方式优化硬件感应板的缺失。
实施例4
此外,还可以选择手机中的多支天线与SAR传感器的多个感应板关联,部分天线无法与感应板关联,也可通过如图5所示热点靠近的方式将多个天线与SAR传感器的同一感应板关联。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将手机中的感应板数目进行拓展,可拓展到与手机天线数目一致,比如整机10支天线,并关联10个感应板。
如下图10所示,比如整机有10个感应板1-10分别与SAR传感器的控制单元连接,此处SAR传感器的控制单元可以包括1个SAR传感器或多个SAR传感器,而10个感应板代表至少10根关联天线。在10个感应板的位置分布方面,假设5个感应板分布在手机上半部分的天线区域,5个感应板分布在手机下半部分的天线区域,这样的SAR传感器的感应板分布可组合成多个区域进行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每个感应板作为一个识别区域进行对识别。如图10所示,以感应板1为例,若感应板1识别为用户接近场景,则感应板1关联的天线可以进行相应的回退,若感应板1识别为用户远离场景,则感应板1控制关联的天线不做调整,即在满功率状态下工作。同理感应板2、感应板3…感应板N均为相同的控制方案。如图11所示,这种每个感应板分别独立识别用户接近/远离场景,可最大限度利用传感器的功能,也能最大限度保留通信性能,即任意场景下满功率工作的天线数目相较其他组合方式最多,但这种方式会占用回退表中大量的状态。以当前高通或MTK平台为例,每个版本限制20个状态,而10个感应板分别控制各自天线进行回退的方式存在210种感应结果的组合,即软件需要至少210个状态,远超回退表状态数目的限制,但若整机感应板数量较少时,这种识别方式可在当前平台使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将手机的感应板划分成上识别区域与下识别区域两部分。如图12所示,在上识别区域中的感应板1-5中任意1个或多个感应板的感应结果为用户接近场景,则将整个上识别区域对应的天线均进行回退;如果所有的感应板的感应结果均为用户远离场景,则保持对应的天线仍在满功率的状态下工作。同理,手机下半部分的5个感应板通过相同方式控制下识别区域。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软件平台需要的状态数目,状态需求如图13所示,在状态数目不够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SAR降低,在能够提高识别区域的识别精度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在用户单手握手机底部或者单手握手机顶部时均有天线工作在满功率条件下。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感应板进行区域划分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例如手机共设置10个感应板,被划分为如图14所示的6个识别区域。其中,每个识别区域范围内的感应板只要有一个感应结果为用户接近场景,即可确定识别区域为目标识别区域,并对其中的天线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只有识别区域内的所有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均为用户远离场景,才能判断整个识别区域不是目标识别区域。这种将部分感应板合并的方式,与每个感应板作为一个识别区域的方式像相比,可以减少回退表中状态的数目,同时可以兼顾多种使用场景。例如可以保证在用户单手握手机底部或者单手握手机顶部时均有天线工作在满功率条件下;再如,还可以保证用户在横屏时通过不同姿势手握手机的游戏场景下,只要有识别区域不是目标识别区域,则可以保证该识别区域的天线均在满功率状态下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进一步的,参考图15所示,本示例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装置1500,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多个感应板,该装置包括区域划分模块1510、目标确定模块1520和功率调整模块1530。其中:
区域划分模块1510可以用于基于感应板的位置在终端设备上确定多个识别区域;每个识别区域至少包括一个感应板。
目标确定模块1520可以用于获取各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并在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感应数据对应的识别区域确定为目标识别区域。
功率调整模块1530可以用于根据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对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降低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进而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目标确定模块1520可以用于针对每个识别区域,获取识别区域中每个感应板的感应结果;将识别区域包括的所有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确定为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功率调整模块1530可以用于根据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在目标识别区域中确定待调整天线;根据预设回退参数降低待调整天线对应的发射功率,以降低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功率调整模块1530可以用于在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与感应板关联的所有天线确定为待调整天线。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功率调整模块1530可以用于根据目标天线的位置在目标识别区域中确定邻近感应板;在至少一个邻近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目标天线确定为待调整天线。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功率调整模块1530可以用于在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所有天线的发射功率恢复至预设功率。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区域划分模块1510可以用于在接收到用户的预设操作时,根据预设操作确定划分策略;基于划分策略,按照感应板的位置在终端设备上确定多个识别区域。
上述装置中各模块的具体细节在方法部分实施方式中已经详细说明,未披露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方式内容,因而不再赘述。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可以执行图3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此外,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0)

1.一种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感应板,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感应板的位置在所述终端设备上确定多个识别区域;每个所述识别区域至少包括一个感应板;
获取各所述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并在所述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感应数据对应的识别区域确定为目标识别区域;
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对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进而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所述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识别区域,获取所述识别区域中每个所述感应板的感应结果;
将所述识别区域包括的所有所述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确定为所述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对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在所述目标识别区域中确定待调整天线;
根据预设回退参数降低所述待调整天线对应的发射功率,以降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板与至少一个所述天线关联;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在所述目标识别区域中确定待调整天线,包括:
在所述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与所述感应板关联的所有所述天线确定为待调整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识别区域中包括未连接所述感应板的目标天线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天线的位置在所述目标识别区域中确定邻近感应板;
在至少一个所述邻近感应板对应的感应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目标天线确定为所述待调整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对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所有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恢复至预设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感应板的位置在所述终端设备上确定多个识别区域,包括:
在接收到用户的预设操作时,根据所述预设操作确定划分策略;
基于所述划分策略,按照所述感应板的位置在所述终端设备上确定多个识别区域。
8.一种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多个感应板,所述装置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感应板的位置在所述终端设备上确定多个识别区域;每个所述识别区域至少包括一个感应板;
目标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各所述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并在所述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感应数据对应的识别区域确定为目标识别区域;
功率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感应数据对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包含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降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的总发射功率,进而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
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29069.3A 2021-05-14 2021-05-14 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3486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9069.3A CN115348653A (zh) 2021-05-14 2021-05-14 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PCT/CN2022/085803 WO2022237411A1 (zh) 2021-05-14 2022-04-08 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9069.3A CN115348653A (zh) 2021-05-14 2021-05-14 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8653A true CN115348653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46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9069.3A Pending CN115348653A (zh) 2021-05-14 2021-05-14 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8653A (zh)
WO (1) WO202223741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2237B1 (ko) * 2010-09-28 2017-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통신 전력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CN104640187B (zh) * 2013-11-07 2019-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115071B (zh) * 2016-12-30 2022-02-25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CN111614840B (zh) * 2020-05-27 2021-10-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发射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2770378A (zh) * 2020-12-22 2021-05-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37411A1 (zh) 2022-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674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d and wireless charging i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194839B1 (ko) 송신 전력 크기 조절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US10681711B2 (en) Method for data scheduling and power contro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10049559B (zh) 侦听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9453866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antenna
KR20160111211A (ko)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3115439A (zh) 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EP290599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electronic device to network
KR20170108617A (ko) 무선 통신을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무선 통신 제공 방법
CN113115460B (zh) 时隙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4023195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throughput based on heat gener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KR20200138925A (ko) 데이터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50098725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자장치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US11316546B2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CN111278114B (zh) 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N110797983B (zh) 充电管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充电设备
CN115348653A (zh) 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7026698B (zh) 便携设备中的无线保真空闲信道评估检测和传输决策做出
CN114336998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617660B (zh) 载波聚合频段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005545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437773B (zh) 一种降低充电场景下边带辐射杂散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4264884B (zh) 介电常数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654848B (zh) Nfc卡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US2023017180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requesting resource for uplink, network allocating requesting resource for uplink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