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4906A -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4906A
CN115314906A CN202210952407.9A CN202210952407A CN115314906A CN 115314906 A CN115314906 A CN 115314906A CN 202210952407 A CN202210952407 A CN 202210952407A CN 115314906 A CN115314906 A CN 115314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machine room
elemen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24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凤丹
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524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49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4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4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所述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基于所述网元信息、所述光纤连接信息及所述机房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所述归属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网元所部署的机房;基于所述归属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针对分布式无线接入网到集中式无线接入网的改造效率较低,建设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5G基站建设是践行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重要举措,随着5G建设的逐步推进,接入层组网结构也逐步推进同步规划部署。传统的DRAN(Distributed Radio Access NetWork,分布式无线接入网)模式采用分布式组网结构,无线设备和接入设备分散部署,导致设备利用率不高,加之5G基站设备昂贵,必将导致较高的建设成本。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针对分布式无线接入网到集中式无线接入网的改造效率较低,建设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基于网元信息、光纤连接信息及机房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归属信息用于确定目标网元所部署的机房;基于归属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
可选地,目标网元至少包括:基站网元、接入网元和汇聚网元,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包括:通过无线网管***获取基站网元信息,其中,基站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基站网元的位置信息,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通过传输网管***获取接入网元信息和汇聚网元信息,其中,接入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接入网元的端口数量,汇聚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汇聚网元的位置信息和端口数量;通过光纤资源管理***获取光纤连接信息;通过网络运营维护管理***获取机房信息,其中,机房信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外接电源可用规模,机房空间面积可用规模。
可选地,各个汇聚网元归属至对应的汇聚机房,基于网元信息、光纤连接信息及机房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基于基站网元的位置信息和汇聚网元的位置信息,利用最小距离法确定每个基站网元所属的汇聚网元,其中,每个汇聚网元对应一个基站网元组;针对每个基站网元组,依据基站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将基站网元组划分为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其中,第一网元组中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小于第二网元组中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确定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基于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确定与基站网元对应的接入网元的归属信息。
可选地,汇聚网元包括两个节点,基于基站网元的位置信息和汇聚网元的位置信息,利用最小距离法确定每个基站网元所属的汇聚网元,包括:于每个基站网元,计算基站网元到每个汇聚网元的两个节点的距离之和;确定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汇聚网元为基站网元所属的汇聚网元。
可选地,依据基站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将基站网元组划分为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包括:对于基站网元组中的每个基站网元,若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数量,将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一网元组;若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大于预设阈值数量,将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二网元组。
可选地,确定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将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汇聚网元所属的汇聚机房;若接入机房存在,将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接入机房;若接入机房不存在,将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基站机房。
可选地,确定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对于每个第一网元组,计算第一网元组中所有基站网元以及与所有基站网元对应的接入网元所需的第一机房规模,其中,第一机房规模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外接电源规模,第一机房空间面积规模;基于第一机房规模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的比对结果,确定第一网元组中的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第一可用机房规模为第一网元组对应的汇聚网元归属的汇聚机房的可用规模;依据各个第一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更新各个第二网元组,并确定各个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
可选地,基于第一机房规模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的比对结果,确定第一网元组中的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对于每个第一网元组,若第一机房规模小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将第一网元组中的全部基站网元归属至第一网元组对应的汇聚网元归属的汇聚机房,并计算汇聚机房的剩余可用规模可部署的基站网元的第一数量,其中,剩余可用规模可部署其他第一网元组中待确定归属信息的基站网元和/或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若第一机房规模大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将第一网元组中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对应的第二数量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汇聚机房,并计算第一网元组中待确定归属信息的基站网元的第三数量,将第三数量的基站网元归属至其他具有剩余可用规模的汇聚机房,和/或将第三数量的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二网元组。
可选地,依据各个第一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更新各个第二网元组,包括:对于每个第二网元组,若第二网元组中存在已归属至汇聚机房的基站网元,将已归属至汇聚机房的基站网元移出第二网元组;若第二网元组中存在新划分的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将新划分的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添加至第二网元组。
可选地,确定各个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对于每个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计算第二网元组中所有基站网元以及与所有基站网元对应的接入网元所需的第二机房规模,其中,第二机房规模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二外接电源规模,第二机房空间面积规模;遍历第二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依次以每个基站网元为集中点,基于最小距离法确定基站网元与第二网元组中其他基站网元的距离之和,并确定距离之和的排序信息;依据排序信息从第二网元组的所有基站网元中确定目标基站网元,其中,目标基站网元所在基站机房的第二可用机房规模不小于第二机房规模;将第二网元组中的所有基站网元归属至目标基站网元所在的基站机房。
可选地,基于归属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包括:基于第一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和第二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确定目标区域内每个基站网元的组网结构,其中,组网结构至少包括:将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均采用拉远方式部署。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规划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网元信息、光纤连接信息及机房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归属信息用于确定目标网元所部署的机房;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归属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网络规划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基于网元信息、光纤连接信息及机房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归属信息用于确定目标网元所部署的机房;基于归属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其中,依据各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对网元实现自动规划;增加合理的机房需求规模预估,建立机房可用性评价指标;增加基站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的影响因素,使得最终的组网结构更具有可实施性,合理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网络改造的效率,进而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针对分布式无线接入网到集中式无线接入网的改造效率较低,建设成本较高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规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目前,国内运营商关于传输接入层网络规划多是采用传统的DRAN模式,尤其在光缆资源稀缺的区域,接入层组网结构为DRAN。因此,当前阶段网络改造仍然处于初期,相关技术人员提出的改造方案中既未考虑如何对机房的需求规模进行规划,也未考虑当组网结构发生变化时,各个网元之间应如何规划。现阶段,主要是通过人工方式完成对DRAN网络改造的规划,其改造主要是借助图层完成光缆路由规则,整个改造过程缺乏数字化的自动规划导致网络改造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其打破网管***和光纤资源管理***之间的信息孤岛,直观展示逻辑组网和物理光路之间的关系,对接入层组网结构从DRAN向CRAN(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集中式无线接入网)演进进行自动规划,既能依据光纤连接信息对网元自动规划,又能实现设备集中部署时更精确更合理的机房需求规模预估,使得最终的组网结构更具可实施性,合理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DRAN到CRAN的平滑演进,提高网络改造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网络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102-S106,其中:
步骤S102,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
其中,目标网元至少包括:基站网元、接入网元和汇聚网元。
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网络规划之前,需要先明确目标区域内的基站网元、接入网元、汇聚网元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另外,还需要通过各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确定各网元之间的物理光路、参数配置等。通过打通无线网管***、传输网管***及光纤资源管理***,可直观展示逻辑组网和物理光路之间的关系。
具体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通过无线网管***获取基站网元信息,其中,基站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基站网元的位置信息,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通过传输网管***获取接入网元信息和汇聚网元信息,其中,接入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接入网元的端口数量,汇聚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汇聚网元的位置信息和端口数量;通过光纤资源管理***获取光纤连接信息;通过网络运营维护管理***获取机房信息,其中,机房信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外接电源可用规模,机房空间面积可用规模。
步骤S104,基于网元信息、光纤连接信息及机房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归属信息用于确定目标网元所部署的机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各个汇聚网元归属至对应的汇聚机房,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基站网元和接入网元的归属信息:
基于基站网元的位置信息和汇聚网元的位置信息,利用最小距离法确定每个基站网元所属的汇聚网元,其中,每个汇聚网元对应一个基站网元组;针对每个基站网元组,依据基站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将基站网元组划分为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其中,第一网元组中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小于第二网元组中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确定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基于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确定与基站网元对应的接入网元的归属信息。
可选地,汇聚网元包括两个节点,对于每个基站网元,计算基站网元到每个汇聚网元的两个节点的距离之和;确定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汇聚网元为基站网元所属的汇聚网元。
其中,汇聚网元包括两个节点通常是同址部署的汇聚设备,少数异址部署。
例如,目标区域内所有的汇聚网元集合为(X1-Y1,X2-Y2…Xn-Yn),对于每一基站网元N,分别计算:N到X1-Y1两节点的距离之和L1,N到X2-Y2两节点的距离之和L2…N到Xn-Yn两节点的距离之和Ln,形成一个距离之和的集合(L1,L2…Ln),取min(L1,L2…Ln)所对应的汇聚网元,并将基站网元N归属至到该汇聚网元,重复上述步骤得到每一基站网元所属的汇聚网元。
可选地,对于基站网元组中的每个基站网元,若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数量,将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一网元组;若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大于预设阈值数量,将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二网元组。
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无源波分器的技术成熟度、稳定性、可维护性等,可以将射频单元的预设阈值数量设置为12(无源波分器典型配置)。对于基站网元组中的每一基站网元N,若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小于12,则将该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一网元组;若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大于12,则将该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二网元组。重复上述步骤形成第一网元组(N1,N2…Ni)和第二网元组(Ni+1,Ni+2…Nn)。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不考虑机房规模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将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汇聚网元所属的汇聚机房;若接入机房存在,将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接入机房;若接入机房不存在,将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基站机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合理的机房需求规模预估,建立机房可用性评价指标,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可以通过步骤S1~S3确定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中全部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
步骤S1,对于每个第一网元组,计算第一网元组中所有基站网元以及与所有基站网元对应的接入网元所需的第一机房规模,其中,第一机房规模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外接电源规模,第一机房空间面积规模。
可选地,第一设备总功耗需求=第一无线设备功耗需求+第一传输设备功耗需求+第一配套设备功耗需求,可以基于第一设备总功耗需求计算第一外电需求规模,其中,第一外电需求规模=第一设备总功耗需求/90%;第一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无线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传输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配套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电源设备装机空间需求,可以基于第一设备装机空间需求计算第一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其中,第一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第一设备装机空间需求/80%。
具体地,可以通过步骤S11~S16确定设备的需求信息:
步骤S11,计算第一网元组(N1,N2…Ni)中所有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的第一数量和,根据第一数量和与集中式基带单元典型配置端口数之比,确定第一集中式基带单元设备需求规模,可选地,集中式基带单元典型配置端口数可以为15;
步骤S12,计算第一网元组(N1,N2…Ni)中所有基站网元的第二数量和,根据第二数量和与接入网元典型配置端口数之比,确定第一接入网元需求规模,可选地,接入网元典型配置端口数可以为10;
步骤S13,根据第一网元组(N1,N2…Ni)中所有基站网元与接入网元和汇聚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关系,计算配线光缆成端需求、接入光缆成端需求和纤芯成端需求的第三需求之和,确定光纤配线架的端口需求;根据光纤配线架的端口需求与光纤配线架的典型配置端口数的比值,确定第一光纤配线架的需求规模,可选地,光纤配线架典型配置端口数可以为576;
步骤S14,根据第一集中式基带单元设备需求规模和第一接入网元需求规模,确定第一综合机柜需求规模;
步骤S15,计算第一空调制冷量需求,其中,第一空调制冷量需求=第一集中式基带单元功耗需求+第一接入网元设备功耗需求;计算第一空调建设规模,其中,第一空调建设规模=第一空调制冷量需求/(每台空调制冷量*空调负载容量比);
步骤S16,计算第一直流电源功耗需求,其中,第一直流电源功耗需求=第一集中式基带单元功耗需求+第一接入网元功耗需求;计算第一列头电源柜需求规模,其中第一列头电源柜需求规模=第一直流电源功耗需求/每台列头电源柜提供功耗容量。
基于上述步骤所得的设备需求信息,可以计算第一机房需求规模。
具体地,第一设备总功耗需求=第一无线设备功耗需求+第一传输设备功耗需求+第一配套设备功耗需求,其中,第一无线设备功耗需求中包括第一集中式基带单元功耗需求,第一集中式基带单元功耗需求=第一集中式基带单元数量*1500W;第一传输设备功耗需求中包括第一接入网元功耗需求,第一接入网元功耗需求=第一接入网元数量*500W;第一配套设备功耗需求中包括第一综合机柜功耗需求、第一空调功耗需求。可以通过第一设备总功耗需求计算第一外电需求规模,其中,第一外电需求规模=第一设备总功耗需求/90%。
具体地,第一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无线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传输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配套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电源设备装机空间需求。其中,第一无线设备装机空间需求中包括第一集中式基带单元装机空间需求,第一集中式基带单元装机空间需求=第一集中式基带单元数量*3U(U为集中式基带分布单元的典型高度单位);第一传输设备装机空间需求中包括第一接入网元装机空间需求,第一接入网元装机空间需求=第一接入网元数量*1U;第一配套设备装机空间需求中包括第一综合机柜装机空间需求、第一空调装机空间需求,例如,第一综合机柜装机空间可以为300mm*600mm*2500mm,第一空调装机空间需求可以为300mm*600mm*2500mm;第一配套设备装机空间需求中包括第一列头电源柜装机空间需求,例如,第一列头电源柜装机空间需求可以为300mm*600mm*2500mm。因此,可以通过第一设备装机空间需求计算第一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其中,第一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第一设备装机空间需求/80%。
步骤S2,基于第一机房规模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的比对结果,确定第一网元组中的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第一可用机房规模为第一网元组对应的汇聚网元归属的汇聚机房的可用规模。
可选地,对于每个第一网元组,若第一机房规模小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将第一网元组中的全部基站网元归属至第一网元组对应的汇聚网元归属的汇聚机房,并计算汇聚机房的剩余可用规模可部署的基站网元的第一数量,其中,剩余可用规模可部署其他第一网元组中待确定归属信息的基站网元和/或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若第一机房规模大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将第一网元组中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对应的第二数量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汇聚机房,并计算第一网元组中待确定归属信息的基站网元的第三数量,将第三数量的基站网元归属至其他具有剩余可用规模的汇聚机房,和/或将第三数量的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二网元组。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机房规模小于第一网元组(N1,N2…Ni)中汇聚网元归属的汇聚机房的可用规模,则将第一网元组(N1,N2…Ni)中全部基站网元归属至第一网元组对应的汇聚网元归属的汇聚机房,并在汇聚机房中新建第一要求数量的集中式基带分布单元和接入网元,其中,第一要求数量是满足第一网元组(N1,N2…Ni)中全部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接入需求。同时,计算汇聚机房的剩余可用规模可部署的接入网元数量,将第一数量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汇聚机房中,第一数量的基站网元将接入网元集中部署在汇聚机房内,即接入网元大集中式组网。
其中,第一数量=接入网元数量*接入网元典型端口数/单台集中式基带单元端口接入需求,可选地,接入网元典型配置端口数可以为10,单台集中式基带单元端口接入需求通常为2。
可选地,第一数量的基站网元可以是其他第一网元组中待确定归属信息的基站网元和/或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也可以是与汇聚网元的距离之和或者距离平均值最小的基站网元。
若第一机房规模大于第一网元组(N1,N2…Ni)中汇聚网元归属的汇聚机房的可用规模,将第一网元组(N1,N2…Ni)中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对应的第二数量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汇聚机房,并计算第一网元组(N1,N2…Ni)中待确定归属信息的基站网元的第三数量,将第三数量的基站网元归属至其他具有剩余可用规模的汇聚机房,和/或将第三数量的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二网元组。
其中,第二数量=汇聚网元对应的基站网元数量-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可部署的基站网元数量。
可选地,第二数量的基站网元可以是其他第一网元组中待确定归属信息的基站网元和,也可以是与汇聚网元的距离之和或者距离平均值最小的基站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均采用拉远方式部署,即第一网元组(N1,N2…Ni-1)中的网元采用集中式无线接入网模式进行组网。
步骤S3,依据各个第一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更新各个第二网元组,并确定各个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
可选地,对于每个第二网元组,若第二网元组中存在已归属至汇聚机房的基站网元,将已归属至汇聚机房的基站网元移出第二网元组;若第二网元组中存在新划分的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将新划分的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添加至第二网元组。
例如,若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存在已归属至汇聚机房的基站网元Ni+1,则将基站网元Ni+1移除第二网元组,得到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Ni+2,Ni+3…Nn);若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存在新划分的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Ni,得到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Ni,Ni+1,Ni+2…Nn)。
可选地,可以通过步骤S31~S34确定各个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
步骤S31,对于每个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计算第二网元组中所有基站网元以及与所有基站网元对应的接入网元所需的第二机房规模,其中,第二机房规模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二外接电源规模,第二机房空间面积规模。
可选地,第二设备总功耗需求=第二传输设备功耗需求+第二配套设备功耗需求,可以基于第二设备总功耗需求计算第二外电需求规模,其中,第二外电需求规模=设备总功耗需求/90%;第二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二传输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二配套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二电源设备装机空间需求,可以基于第二设备装机空间需求计算第二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其中,第二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第二设备装机空间需求/80%。
计算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所有基站网元第四数量和,根据第四数量和与接入网元典型配置端口数之比,确定第二接入网元需求规模,其中,接入网元典型配置端口数可以为10;
根据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所有基站网元与接入网元和汇聚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关系,计算配线光缆成端需求、接入光缆成端需求和纤芯成端需求的第五需求之和,确定光纤配线架端口需求;根据光纤配线架端口需求与光纤配线架典型配置端口数的比值,确定第二光纤配线架需求规模,其中,光纤配线架典型配置端口数可以为576;
根据第二接入网元建设规模,以确定第二综合机柜需求规模;
计算第二空调制冷量需求,其中,第二空调制冷量需求=第二接入网元功耗需求;计算第二空调建设规模,其中,第二空调建设规模=第二空调制冷量需求/(每台空调制冷量*空调负载容量比)。
依据上述过程可以得到设备需求信息,并计算第二机房需求规模。
具体地,第二设备总功耗需求=第二传输设备功耗需求+第二配套设备功耗需求,其中,第二传输设备功耗需求中包括第二接入网元功耗需求,第二接入网元功耗需求=第二接入网元数量*500W;第二配套设备功耗需求中包括第二综合机柜功耗需求、第二空调功耗需求。因此,可以通过第二设备总功耗需求计算第二外电需求规模,其中,第二外电需求规模=第二设备总功耗需求/90%。
具体地,第二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二传输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二配套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二电源设备装机空间需求,其中,第二传输设备装机空间需求包括第二接入网元装机空间需求,第二接入网元装机空间需求=第一接入网元数量*1U;第二配套设备装机空间需求中包括第二综合机柜装机空间需求、第二空调装机空间需求,例如,第二综合机柜装机空间可以为300mm*600mm*2500mm,第二空调装机空间需求可以为300mm*600mm*2500mm。因此,可以通过第二设备装机空间需求计算第二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其中,第二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第二设备装机空间需求/80%。
步骤S32,遍历第二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依次以每个基站网元为集中点,基于最小距离法确定基站网元与第二网元组中其他基站网元的距离之和,并确定距离之和的排序信息。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每个基站网元,依次以Ni+1,Ni+2…Nn为集中点,基于最小距离法确定基站网元与第二网元组中其他基站网元的距离之和,并确定距离之和的排序信息。例如,以基站网元Ni+1为集中点时,计算Ni+1到Ni+2…Nn的距离之和Gi+1;以基站网元Ni+2为集中点时,计算Ni+2到Ni+1,Ni+3…Nn的距离之和Gi+2,重复执行上述过程,得到一个距离之和的集合(Gi+1,Gi+2…Gn),并对(Gi+1,Gi+2…Gn)按照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得到第一最短路径,次最短路径等排序信息。
步骤S33,依据排序信息从第二网元组的所有基站网元中确定目标基站网元,其中,目标基站网元所在基站机房的第二可用机房规模不小于第二机房规模。
具体地,依次以集中点基站网元所属的机房作为接入网元集中部署的基站机房,并将基站网元所在基站机房的第二可用机房规模与第二机房需求规模进行比较,确定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所有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
例如,若第一最短路的集中点基站网元所在基站机房的第二可用机房规模大于第二机房需求规模,则将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所有基站网元归属至基站机房,并在基站机房内新建第二要求数量的接入网元,其中,第二要求数量为满足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所有基站网元的集中式基带分布单元端口接入需求数量;
若第一最短路的集中点基站网元所在基站机房的第二可用机房规模小于第二机房需求规模,则比较次最短路径的集中点基站网元所在基站机房的第二可用机房规模与第二机房需求规模,如此反复迭代,直到找到满足第二机房需求规模的基站机房,确定第二网元组中所有基站网元的最终归属。
步骤S34,将第二网元组中的所有基站网元归属至目标基站网元所在的基站机房。
具体地,将步骤S33确定的基站机房作为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所有基站网元的接入网元集中部署的机房。基站网元的基带单元采用拉远方式部署,即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的网元采用接入网元小集中模式进行组网。
步骤S106,基于归属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
可选地,基于第一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和第二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确定目标区域内每个基站网元的组网结构,其中,组网结构至少包括:将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均采用拉远方式部署。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目标区域内的基站网元全部满足第一网元组,则按照集中式基带分布单元和接入网元集中部署的方式进行组网;若目标区域内的基站网元全部满足第二网元组,则按照接入网元集中部署的方式进行组网;若目标区域内既有满足第一网元组的网元,又满足第二网元组的网元,则形成混合组网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基于网元信息、光纤连接信息及机房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归属信息用于确定目标网元所部署的机房;基于归属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其中,依据各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对网元实现自动规划;增加合理的机房需求规模预估,建立机房可用性评价指标;增加基站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的影响因素,使得最终的组网结构更具有可实施性,合理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网络改造的效率,进而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针对分布式无线接入网到集中式无线接入网的改造效率较低,建设成本较高技术问题。
实施例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网络规划方法的网络规划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至少包括获取模块21,第一确定模块22和第二确定模块23,其中:
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
其中,目标网元至少包括:基站网元、接入网元和汇聚网元。
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网络规划之前,需要先明确目标区域内的基站网元、接入网元、汇聚网元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另外,还需要通过各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确定各网元之间的物理光路、参数配置等。通过打通无线网管***、传输网管***及光纤资源管理***,可直观展示逻辑组网和物理光路之间的关系。
具体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通过无线网管***获取基站网元信息,其中,基站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基站网元的位置信息,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通过传输网管***获取接入网元信息和汇聚网元信息,其中,接入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接入网元的端口数量,汇聚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汇聚网元的位置信息和端口数量;通过光纤资源管理***获取光纤连接信息;通过网络运营维护管理***获取机房信息,其中,机房信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外接电源可用规模,机房空间面积可用规模。
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基于网元信息、光纤连接信息及机房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归属信息用于确定目标网元所部署的机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各个汇聚网元归属至对应的汇聚机房,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基站网元和接入网元的归属信息:
基于基站网元的位置信息和汇聚网元的位置信息,利用最小距离法确定每个基站网元所属的汇聚网元,其中,每个汇聚网元对应一个基站网元组;针对每个基站网元组,依据基站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将基站网元组划分为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其中,第一网元组中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小于第二网元组中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确定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基于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确定与基站网元对应的接入网元的归属信息。
可选地,汇聚网元包括两个节点,对于每个基站网元,计算基站网元到每个汇聚网元的两个节点的距离之和;确定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汇聚网元为基站网元所属的汇聚网元。
其中,汇聚网元包括两个节点通常是同址部署的汇聚设备,少数异址部署。
可选地,对于基站网元组中的每个基站网元,若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数量,将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一网元组;若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大于预设阈值数量,将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二网元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不考虑机房规模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将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汇聚网元所属的汇聚机房;若接入机房存在,将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接入机房;若接入机房不存在,将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基站机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合理的机房需求规模预估,建立机房可用性评价指标,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可以通过步骤S1~S3确定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中全部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
步骤S1,对于每个第一网元组,计算第一网元组中所有基站网元以及与所有基站网元对应的接入网元所需的第一机房规模,其中,第一机房规模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外接电源规模,第一机房空间面积规模。
可选地,第一设备总功耗需求=第一无线设备功耗需求+第一传输设备功耗需求+第一配套设备功耗需求,可以基于第一设备总功耗需求计算第一外电需求规模,其中,第一外电需求规模=第一设备总功耗需求/90%;第一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无线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传输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配套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一电源设备装机空间需求,可以基于第一设备装机空间需求计算第一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其中,第一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第一设备装机空间需求/80%。
步骤S2,基于第一机房规模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的比对结果,确定第一网元组中的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第一可用机房规模为第一网元组对应的汇聚网元归属的汇聚机房的可用规模。
可选地,对于每个第一网元组,若第一机房规模小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将第一网元组中的全部基站网元归属至第一网元组对应的汇聚网元归属的汇聚机房,并计算汇聚机房的剩余可用规模可部署的基站网元的第一数量,其中,剩余可用规模可部署其他第一网元组中待确定归属信息的基站网元和/或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若第一机房规模大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将第一网元组中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对应的第二数量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汇聚机房,并计算第一网元组中待确定归属信息的基站网元的第三数量,将第三数量的基站网元归属至其他具有剩余可用规模的汇聚机房,和/或将第三数量的基站网元划分至第二网元组。
步骤S3,依据各个第一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更新各个第二网元组,并确定各个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
可选地,对于每个第二网元组,若第二网元组中存在已归属至汇聚机房的基站网元,将已归属至汇聚机房的基站网元移出第二网元组;若第二网元组中存在新划分的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将新划分的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添加至第二网元组。
可选地,可以通过步骤S31~S34确定各个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
步骤S31,对于每个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计算第二网元组中所有基站网元以及与所有基站网元对应的接入网元所需的第二机房规模,其中,第二机房规模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二外接电源规模,第二机房空间面积规模。
可选地,第二设备总功耗需求=第二传输设备功耗需求+第二配套设备功耗需求,可以基于第二设备总功耗需求计算第二外电需求规模,其中,第二外电需求规模=设备总功耗需求/90%;第二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二传输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二配套设备装机空间需求+第二电源设备装机空间需求,可以基于第二设备装机空间需求计算第二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其中,第二机房空间面积需求规模=第二设备装机空间需求/80%。
步骤S32,遍历第二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依次以每个基站网元为集中点,基于最小距离法确定基站网元与第二网元组中其他基站网元的距离之和,并确定距离之和的排序信息。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每个基站网元,依次以Ni+1,Ni+2…Nn为集中点,基于最小距离法确定基站网元与第二网元组中其他基站网元的距离之和,并确定距离之和的排序信息。例如,以基站网元Ni+1为集中点时,计算Ni+1到Ni+2…Nn的距离之和Gi+1;以基站网元Ni+2为集中点时,计算Ni+2到Ni+1,Ni+3…Nn的距离之和Gi+2,重复执行上述过程,得到一个距离之和的集合(Gi+1,Gi+2…Gn),并对(Gi+1,Gi+2…Gn)按照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得到第一最短路径,次最短路径等排序信息。
步骤S33,依据排序信息从第二网元组的所有基站网元中确定目标基站网元,其中,目标基站网元所在基站机房的第二可用机房规模不小于第二机房规模。
具体地,依次以集中点基站网元所属的机房作为接入网元集中部署的基站机房,并将基站网元所在基站机房的第二可用机房规模与第二机房需求规模进行比较,确定第二网元组(Ni+1,Ni+2…Nn)中所有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
若第一最短路的集中点基站网元所在基站机房的第二可用机房规模小于第二机房需求规模,则比较次最短路径的集中点基站网元所在基站机房的第二可用机房规模与第二机房需求规模,如此反复迭代,直到找到满足第二机房需求规模的基站机房,确定第二网元组中所有基站网元的最终归属。
步骤S34,将第二网元组中的所有基站网元归属至目标基站网元所在的基站机房。
第二确定模块23,用于基于归属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
可选地,基于第一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和第二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确定目标区域内每个基站网元的组网结构,其中,组网结构至少包括:将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均采用拉远方式部署。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目标区域内的基站网元全部满足第一网元组,则按照集中式基带分布单元和接入网元集中部署的方式进行组网;若目标区域内的基站网元全部满足第二网元组,则按照接入网元集中部署的方式进行组网;若目标区域内既有满足第一网元组的网元,又满足第二网元组的网元,则形成混合组网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规划装置中的各模块与实施例1中的网络规划方法的各实施步骤一一对应,由于实施例1中已经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本实施例中部分未体现的细节可以参考实施例1,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实施例3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实施例1中的网络规划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实施例1中的网络规划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实施例1中的网络规划方法。
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基于网元信息、光纤连接信息及机房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归属信息用于确定目标网元所部署的机房;基于归属信息确定每个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所述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
基于所述网元信息、所述光纤连接信息及所述机房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所述归属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网元所部署的机房;
基于所述归属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元至少包括:基站网元、接入网元和汇聚网元,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所述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包括:
通过无线网管***获取基站网元信息,其中,所述基站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基站网元的位置信息,所述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
通过传输网管***获取接入网元信息和汇聚网元信息,其中,所述接入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接入网元的端口数量,所述汇聚网元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汇聚网元的位置信息和端口数量;
通过光纤资源管理***获取所述光纤连接信息;
通过网络运营维护管理***获取所述机房信息,其中,所述机房信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外接电源可用规模,机房空间面积可用规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汇聚网元归属至对应的汇聚机房,基于所述网元信息、所述光纤连接信息及所述机房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基站网元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汇聚网元的位置信息,利用最小距离法确定每个基站网元所属的汇聚网元,其中,每个所述汇聚网元对应一个基站网元组;
针对每个所述基站网元组,依据所述基站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将所述基站网元组划分为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其中,所述第一网元组中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小于所述第二网元组中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
确定所述第一网元组和所述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
基于所述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确定与所述基站网元对应的所述接入网元的归属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网元包括两个节点,基于所述基站网元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汇聚网元的位置信息,利用最小距离法确定每个基站网元所属的汇聚网元,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基站网元,计算所述基站网元到每个汇聚网元的两个节点的距离之和;
确定最小距离之和对应的汇聚网元为所述基站网元所属的汇聚网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基站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将所述基站网元组划分为第一网元组和第二网元组,包括:
对于所述基站网元组中的每个基站网元,若所述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数量,将所述基站网元划分至所述第一网元组;若所述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数量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数量,将所述基站网元划分至所述第二网元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网元组和所述第二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
将所述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所述汇聚网元所属的汇聚机房;
若接入机房存在,将所述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所述接入机房;
若所述接入机房不存在,将所述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归属至基站机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网元组和所述第二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一网元组,计算所述第一网元组中所有基站网元以及与所述所有基站网元对应的接入网元所需的第一机房规模,其中,所述第一机房规模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一外接电源规模,第一机房空间面积规模;
基于所述第一机房规模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网元组中的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可用机房规模为所述第一网元组对应的汇聚网元归属的汇聚机房的可用规模;
依据各个所述第一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更新各个所述第二网元组,并确定各个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机房规模与第一可用机房规模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网元组中的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一网元组,若所述第一机房规模小于所述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将所述第一网元组中的全部基站网元归属至所述第一网元组对应的汇聚网元归属的汇聚机房,并计算所述汇聚机房的剩余可用规模可部署的基站网元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剩余可用规模可部署其他第一网元组中待确定归属信息的基站网元和/或所述第二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
若所述第一机房规模大于所述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将所述第一网元组中与所述第一可用机房规模对应的第二数量的基站网元归属至所述汇聚机房,并计算所述第一网元组中待确定归属信息的基站网元的第三数量,将所述第三数量的基站网元归属至其他具有剩余可用规模的汇聚机房,和/或将所述第三数量的基站网元划分至所述第二网元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各个所述第一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更新各个所述第二网元组,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二网元组,若所述第二网元组中存在已归属至汇聚机房的基站网元,将所述已归属至汇聚机房的基站网元移出所述第二网元组;
若所述第二网元组中存在新划分的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将所述新划分的第一网元组中的基站网元添加至所述第二网元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各个更新后的第二网元组中各个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包括:
对于每个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网元组,计算所述第二网元组中所有基站网元以及与所述所有基站网元对应的接入网元所需的第二机房规模,其中,所述第二机房规模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第二外接电源规模,第二机房空间面积规模;
遍历所述第二网元组中每个基站网元,依次以每个基站网元为集中点,基于最小距离法确定所述基站网元与所述第二网元组中其他基站网元的距离之和,并确定所述距离之和的排序信息;
依据所述排序信息从所述第二网元组的所有基站网元中确定目标基站网元,其中,所述目标基站网元所在基站机房的第二可用机房规模不小于所述第二机房规模;
将所述第二网元组中的所有基站网元归属至所述目标基站网元所在的基站机房。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归属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网元组中每个所述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组中每个所述基站网元的归属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所述基站网元的组网结构,其中,所述组网结构至少包括:将所述基站网元对应的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均采用拉远方式部署。
12.一种网络规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目标网元的网元信息、所述目标网元之间的光纤连接信息、以及机房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元信息、所述光纤连接信息及所述机房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目标网元的归属信息,其中,所述归属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网元所部署的机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归属信息确定每个所述目标网元的组网结构。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规划方法。
CN202210952407.9A 2022-08-09 2022-08-09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3149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2407.9A CN115314906A (zh) 2022-08-09 2022-08-09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2407.9A CN115314906A (zh) 2022-08-09 2022-08-09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4906A true CN115314906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6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2407.9A Pending CN115314906A (zh) 2022-08-09 2022-08-09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49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7147A (zh) * 2023-04-04 2023-05-16 吉林大学 医学数据存储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96719A1 (en) * 2005-08-08 2009-12-03 Guido Alberto Maier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 Optical Network
CN111865627A (zh) * 2019-04-25 2020-10-30 ***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传输组网评估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572624A (zh) * 2020-04-28 2021-10-29 ***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96719A1 (en) * 2005-08-08 2009-12-03 Guido Alberto Maier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 Optical Network
CN111865627A (zh) * 2019-04-25 2020-10-30 ***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传输组网评估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572624A (zh) * 2020-04-28 2021-10-29 ***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7147A (zh) * 2023-04-04 2023-05-16 吉林大学 医学数据存储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2937A (zh) 无线接入网中用于网络切片的资源分配方法和编排器
CN107171848A (zh) 一种流量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4767642B (zh) 基于gis平台的odn配线管理方法及***
US9560531B1 (en) Joint wireless and fixed network optimization for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Sarkar et al. Hybrid wireless-optical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WOBAN): Network planning using Lagrangean relaxation
CN109996238B (zh) 一种c-ran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1296477A (zh) 一种进行网络拓扑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27288A (zh) 一种配电线路信息监测业务通信流量预测方法
CN111092749A (zh) 一种面向全业务的区域网格划分方法及装置
CN115314906A (zh)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7241737A (zh) 一种扩容配置文件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7241273A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通信传输环网结构设置方法
CN108271181A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pci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8416531A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效果的自动评价方法
CN111447099A (zh) 一种配电网网络拓扑管理***
CN103618974A (zh) 一种光网络的扩容方法
Vidmar et al.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investment optimization in rural areas
CN114358447B (zh) 一种柔性互联装置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ralta Planning of FiWi networks to support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of SG and SC
CN102892133B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td-cdma网络基站主频和扰码优化方法
CN113162056B (zh) 特高压电网自动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133281A (zh) 基于改进近邻传播算法的电费缴纳点选址优化方法
García-Díaz et al. Mobile network deployment under 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 control criterion: An evolutionary algorithm approach
CN103369538B (zh) 一种基站识别码的分配方法、设备
CN110312260A (zh) Lte电力无线专网重叠小区物理标识优化方法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