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8932A -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8932A
CN115298932A CN202080098837.8A CN202080098837A CN115298932A CN 115298932 A CN115298932 A CN 115298932A CN 202080098837 A CN202080098837 A CN 202080098837A CN 115298932 A CN115298932 A CN 115298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permanent magnet
magnet
bonded magnet
fer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88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隆德
麻生洋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98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89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转子(1)具有旋转轴和支承于旋转轴的转子主体(11)。转子主体(11)具有第一永久磁铁(21)及第二永久磁铁(22)。第一永久磁铁(21)具有与第二永久磁铁(22)的旋转轴的轴向的第一端部(22c)相接的第一伸出部(42),第一伸出部(42)与第一端部(22c)相互接合。电动机具有上述转子(1)和定子。

Description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在电动机中使用的转子,提出了具有第一永久磁铁和配置在第一永久磁铁的内侧并固定于第一永久磁铁的第二永久磁铁的转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73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517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的转子中,当在旋转期间离心力作用的情况下或在产生温度变化等情况下,第一永久磁铁有可能从配置在内侧的第二永久磁铁脱落。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防止永久磁铁的脱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转子具有:旋转轴;以及转子主体,所述转子主体支承于所述旋转轴,所述转子主体具有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所述第二永久磁铁具有与所述第一永久磁铁的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第一端部相接的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互接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防止永久磁铁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二永久磁铁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将图1所示的转子用A5-A5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转子用A6-A6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形成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的工序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比较例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的表面磁通密度的分布及比较例的转子主体的表面磁通密度的分布的图表。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第二永久磁铁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7(A)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B)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仰视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9(A)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B)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放大仰视图。
图20(A)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B)是将图20(A)所示的转子主体用A20-A20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第二永久磁铁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转子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6是将图25所示的转子用A26-A26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转子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8是将图27所示的转子用A28-A28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29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0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1是示出形成实施方式7的转子主体的工序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图32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1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3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2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4(A)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3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剖视图,(B)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3的转子主体的结构的另一剖视图。
图35是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动机的部分截面及侧面的结构图。
图36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子,能够适当地组合实施方式及适当地变更各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说明,示出了xyz正交坐标系。z轴为与转子的轴线平行的坐标轴。x轴为与z轴正交的坐标轴。y轴为与x轴及z轴这双方正交的坐标轴。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1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1的结构的俯视图。图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1的结构的仰视图。如图1~3所示,转子1具有:作为旋转轴的轴10;转子主体11,所述转子主体11支承于轴10;以及连结部12,所述连结部12连结轴10与转子主体11。转子1能够以轴10的轴线C1为中心进行旋转。轴10沿z轴方向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以轴10的轴线C1为中心的圆的圆周的方向称为“周向”,将z轴方向称为“轴向”,将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
转子主体11具有作为第一永久磁铁的多个稀土类粘结磁铁21和作为第二永久磁铁的铁氧体粘结磁铁22。即,转子主体11所具有的两个永久磁铁(以下,也称为“粘结磁铁”)的种类互不相同。具体而言,转子主体11所具有的两个永久磁铁的磁极的强度(即磁量)互不相同。在实施方式1中,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磁极的强度比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磁极的强度大。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转子主体11所具有的两个粘结磁铁的线膨胀系数互不相同。
稀土类粘结磁铁21包含稀土类磁铁和树脂。稀土类磁铁例如为包含钕(Nd)、铁(Fe)及硼(B)的钕磁铁或包含钐(Sm)、铁(Fe)、氮(N)的钐铁氮磁铁等。稀土类粘结磁铁所包含的树脂例如为尼龙树脂、PPS(Poly 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树脂、环氧树脂等。
铁氧体粘结磁铁22包含铁氧体磁铁和树脂。与稀土类粘结磁铁所包含的树脂同样地,铁氧体粘结磁铁22所包含的树脂为尼龙树脂、PPS树脂、环氧树脂等。
图4是示出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与xy平面平行的平面形状为以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外周面22e形成转子主体11的外周面11a(参照图2)的一部分。铁氧体粘结磁铁22具有在周向R1上相邻的多个外周面22e之间形成的多个(在图4中为八个)槽部22f。多个槽部22f以轴线C1为中心而在周向R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槽部22f为在轴向上较长的长槽。
铁氧体粘结磁铁22以具有极各向异性的方式取向。在周向R1上相邻的多个槽部22f的底面22g具有极性互不相同的磁极。图4所示的圆弧状的箭头F2表示铁氧体粘结磁铁22中的磁通的朝向。从S极的槽部22f的径向外侧流入的磁通向在周向上相邻的N极的槽部22f前进。因此,转子1在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径向内侧无需构成磁路的转子铁芯。因而,能够削减转子1中的部件个数,并且能够使转子1轻量化。
如图1~3所示,铁氧体粘结磁铁22经由连结部12而支承于轴10。连结部12例如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形成。连结部12具有内筒部12a、外筒部12b及多个(在实施方式1中为四个)肋12c。内筒部12a为圆筒状,固定于轴10的外周面。外筒部12b为圆筒状,固定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内周面。多个肋12c将内筒部12a与外筒部12b连接。多个肋12c从内筒部12a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多个肋12c以轴线C1为中心而在周向R1上配置在等角度的位置。此外,铁氧体粘结磁铁22也可以不经由连结部12地直接固定于轴10。
多个(在实施方式1中为八个)稀土类粘结磁铁21支承于铁氧体粘结磁铁22。多个稀土类粘结磁铁21在周向R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稀土类粘结磁铁21各自的外周面21c形成转子主体11的外周面11a的一部分。
多个稀土类粘结磁铁21分别以具有极各向异性的方式取向。在周向R1上相邻的多个稀土类粘结磁铁21具有极性互不相同的磁极。图2及3所示的圆弧状的箭头F1表示稀土类粘结磁铁21中的磁通的朝向。从S极的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径向外侧流入的磁通向在周向R1上相邻的N极的稀土类粘结磁铁21前进。在实施方式1中,转子主体11具有八个磁极。此外,转子主体11的极数不限于八个,只要为2n个以上即可。n为1以上的自然数。
图5是将图1所示的转子1用A5-A5线切断的剖视图。图6是将图5所示的转子主体11用A6-A6线切断的剖视图。此外,在图5中,省略了轴10及连结部12的图示。如图5及6所示,稀土类粘结磁铁21具有柱部41、第一伸出部42及第二伸出部43。
柱部41配置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槽部22f(参照图4)。柱部41配置在比槽部22f的底面22g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柱部41沿轴向延伸。柱部41的轴向长度L41比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轴向长度L22长。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柱部41的形状例如为扇形形状。在xy平面中,柱部41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形成为同心圆形状。即,xy平面上的柱部41的厚度在周向R1上恒定。
第一伸出部42从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a向径向内侧延伸。换言之,柱部41位于比第一伸出部4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一伸出部42与作为铁氧体粘结磁铁22中的第一端部的+z轴侧的端部22c相接。在图2中,第一伸出部42中的周向R1的宽度越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得越窄。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一伸出部42的形状例如为大致三角形。
第二伸出部43从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b向径向内侧延伸。第二伸出部43与作为铁氧体粘结磁铁22中的第二端部的-z轴侧的端部22d相接。第二伸出部43中的周向R1的宽度越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得越窄。与第一伸出部42同样地,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二伸出部43的形状例如为大致三角形。此外,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一伸出部42的形状及第二伸出部43的形状不限于大致三角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另外,稀土类粘结磁铁21也可以仅具有第一伸出部42及第二伸出部43中的任一方的伸出部。
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将稀土类粘结磁铁21及铁氧体粘结磁铁22一体成形(也称为“双色成形”),从而将柱部41与槽部22f接合。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稀土类粘结磁铁21及铁氧体粘结磁铁22一体成形是指:通过在将之前制造的铁氧体粘结磁铁22配置于模具的状态下对稀土类粘结磁铁21进行成形,从而使稀土类粘结磁铁21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一体化。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第一伸出部42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z轴侧的端部22c接合,并将第二伸出部43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z轴侧的端部22d接合。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在轴向上将稀土类粘结磁铁21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接合,因此,能够使稀土类粘结磁铁21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接合面积增加。由此,即使在铁氧体粘结磁铁22与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界面由于因温度变化导致的膨胀或收缩或者作用于转子的离心力而剥离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稀土类粘结磁铁21从铁氧体粘结磁铁22脱落。
接着,使用图7,对转子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转子1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ST1中,形成转子主体11。此外,步骤ST1的详细情况见后述。
在步骤ST2中,将转子主体11与轴10连结。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转子主体11与轴10经由连结部12而一体化,从而将转子主体11与轴10连结。
在步骤ST3中,例如使用磁化器对转子主体11进行磁化。具体而言,以使稀土类粘结磁铁21及铁氧体粘结磁铁22具有极各向异性的方式对稀土类粘结磁铁21及铁氧体粘结磁铁22进行磁化。
接着,使用图8,对形成转子主体11的工序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形成转子主体11的工序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在形成转子主体11的工序中,使用用于对铁氧体粘结磁铁22进行成形的第二模具、用于对支承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稀土类粘结磁铁21进行成形的第一模具以及取向用的磁铁。
在步骤ST11中,在用于对铁氧体粘结磁铁22进行成形的第二模具的内部填充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原料。铁氧体粘结磁铁22例如通过注塑成形而进行成形。此外,铁氧体粘结磁铁22不限于注塑成形,也可以通过挤压成形等其他成形方法而进行成形。
在步骤ST12中,一边对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原料进行取向,一边对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的铁氧体粘结磁铁22进行成形。在步骤ST12中,例如,在使用取向用的磁铁使第二模具的内部产生极各向异性的磁场的状态下,一边对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原料进行取向,一边对铁氧体粘结磁铁22进行成形。由此,对具有极各向异性的铁氧体粘结磁铁22进行成形。
在步骤ST13中,对被成形的铁氧体粘结磁铁22进行冷却。
在步骤ST14中,从第二模具取出铁氧体粘结磁铁22。
在步骤ST15中,对取出的铁氧体粘结磁铁22进行脱磁。
在步骤ST16中,在用于对稀土类粘结磁铁21进行注塑成形的第一模具的内部配置铁氧体粘结磁铁22。
在步骤ST17中,在配置于第一模具的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多个槽部22f填充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原料。稀土类粘结磁铁21例如通过注塑成形而进行成形。此外,稀土类粘结磁铁21不限于注塑成形,也可以通过挤压成形等其他成形方法而进行成形。
在步骤ST18中,一边对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原料进行取向,一边对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的稀土类粘结磁铁21进行成形。在步骤ST18中,例如,在使用取向用的磁铁使第一模具的内部产生极各向异性的磁场的状态下,一边对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原料进行取向,一边对稀土类粘结磁铁21进行成形。由此,对具有极各向异性的多个稀土类粘结磁铁21进行成形。即,形成稀土类粘结磁铁21及铁氧体粘结磁铁22被一体成形的转子主体11。在将稀土类粘结磁铁21及铁氧体粘结磁铁22一体成形时,将种类互不相同的两个粘结磁铁熔接。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第一伸出部42固定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z轴侧的端部22c,第二伸出部43固定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z轴侧的端部22d。
在步骤ST19中,对形成的转子主体11进行冷却。
在步骤ST20中,从第一模具取出转子主体11。
在步骤ST21中,对取出的转子主体11进行脱磁。
接着,一边与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进行对比,一边说明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的制造成本。图9是示出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在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中,在环状的铁氧体粘结磁铁122的外侧配置有环状的稀土类粘结磁铁121。即,在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中,转子主体111的外周面的全部都由稀土类粘结磁铁121的外周面121a形成。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1中,转子主体11的外周面11a由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外周面22e及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外周面21c形成。由此,在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中,与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相比,能够削减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量。在实施方式1的转子1中,与比较例的转子相比,能够将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量削减约20%。稀土类粘结磁铁21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相比为高价。例如,稀土类粘结磁铁的材料单价为铁氧体粘结磁铁的材料单价的10倍以上。因此,能够减少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的制造成本。
接着,一边与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进行对比,一边说明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的表面磁通密度。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的表面磁通密度的分布和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的表面磁通密度的分布的图表。在图10中,横轴表示转子主体11的外周面或转子主体111的外周面的周向R1的位置[度],纵轴表示表面磁通密度[a.u.]。另外,在图10中,实线表示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的表面磁通密度的分布,虚线表示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的表面磁通密度的分布。
如图10所示,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的表面磁通密度的分布由均匀的正弦波的波形S1表示。与此相对,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的表面磁通密度的分布也由大致均匀的大致正弦波的波形S2表示。即,与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相比,在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中,也在周向R1上抑制了表面磁通密度的急剧的变化。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的磁极中心部(N极或S极)中,能够得到与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同等的磁通密度,但在极间部(N极与S极之间),能够得到与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相比稍差的磁通密度。然而,在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中,即使与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相比而减少了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量,由于具备多个稀土类粘结磁铁21,因此,也能够弥补磁通密度的降低。由此,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能够得到与比较例的转子主体111同等的感应电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将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第一伸出部42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z轴侧的端部22c接合。由此,由于稀土类粘结磁铁21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接合面积增加,因此,能够防止稀土类粘结磁铁21从铁氧体粘结磁铁22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将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第二伸出部43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z轴侧的端部22d接合。由此,由于稀土类粘结磁铁21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接合面积进一步增加,因此,稀土类粘结磁铁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22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支承于轴10的铁氧体粘结磁铁22具有极各向异性。由此,由于无需在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径向内侧配置构成磁路的转子铁芯,因此,能够削减转子1中的部件个数,并且能够使转子1轻量化。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转子主体11的外周面由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外周面22e及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外周面21c形成。稀土类粘结磁铁21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相比为高价。在实施方式1的转子1中,由于能够削减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量,因此,能够减少转子1的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转子1,即使在削减了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转子主体11的表面磁通密度的急剧的变化,因此,转子1能够得到与比较例的转子同等的感应电压。因而,实施方式1的转子1能够得到与比较例的转子同等的旋转控制的精度。
《实施方式2》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转子的转子主体211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1中,对与图6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6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2的转子主体211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1的不同点在于:伸出部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222的凹部嵌合。
如图11所示,转子主体211具有稀土类粘结磁铁221和铁氧体粘结磁铁222。铁氧体粘结磁铁222具有形成于+z轴侧的端部222c的第一凹部222h和形成于-z轴侧的端部222d的第二凹部222i。此外,铁氧体粘结磁铁222也可以仅具有第一凹部222h及第二凹部222i中的任一方的凹部。另外,铁氧体粘结磁铁222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凹部222h或多个第二凹部222i。
稀土类粘结磁铁221具有柱部41、第一伸出部242及第二伸出部243。第一伸出部242具有作为第一嵌合部的凸部242b。凸部242b从第一伸出部242的-z轴侧的端面242c朝向铁氧体粘结磁铁222突出。凸部242b与第一凹部222h嵌合。
第二伸出部243具有作为第二嵌合部的凸部243b。凸部243b从第二伸出部243的+z轴侧的端面243c朝向铁氧体粘结磁铁222突出。凸部243b与第二凹部222i嵌合。
在铁氧体粘结磁铁222中,+z轴侧的端部222c与-z轴侧的端部222d之间的轴向长度L1比第一凹部222h的底面222j与第二凹部222i的底面222k之间的轴向长度L2大。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转子,第一伸出部242的凸部242b与第一凹部222h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2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222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2的转子,第二伸出部243的凸部243b与第二凹部222i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2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222脱落。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转子的转子主体211A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2中,对与图11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11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转子主体211A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1的不同点在于:伸出部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222A的凸部嵌合。
如图12所示,转子主体211A具有稀土类粘结磁铁221A和铁氧体粘结磁铁222A。铁氧体粘结磁铁222A具有形成于+z轴侧的端部222c的第一凸部222m和形成于-z轴侧的端部222d的第二凸部222n。第一凸部222m的+z轴侧的面222u与铁氧体粘结磁铁722A的+z轴侧的面平齐。第二凸部222n的-z轴侧的面222v与铁氧体粘结磁铁722A的-z轴侧的面平齐。此外,铁氧体粘结磁铁222A也可以仅具有第一凸部222m及第二凸部222n中的任一方的凸部。另外,铁氧体粘结磁铁222A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凸部222m或多个第二凸部222n。
稀土类粘结磁铁221A具有柱部41、第一伸出部242A及第二伸出部243A。第一伸出部242A具有作为第一嵌合部的贯通孔242e。贯通孔242e与第一凸部222m嵌合。此外,第一伸出部242A不限于贯通孔242e,也可以具有与第一凸部222m嵌合的凹部。
第二伸出部243A具有作为第二嵌合部的贯通孔243e。贯通孔243e与第二凸部222n嵌合。此外,第二伸出部243A不限于贯通孔243e,也可以具有与第二凸部222n嵌合的凹部。
在铁氧体粘结磁铁222中,+z轴侧的端部222c与-z轴侧的端部222d之间的轴向长度L1比第一凸部222m的+z轴侧的面222u与第二凸部222n的-z轴侧的面222v之间的轴向长度L3小。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转子,第一伸出部242A的贯通孔242e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2的第一凸部221g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2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222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转子,第二伸出部243A的贯通孔243e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2的第二凸部221h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2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222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转子,第一伸出部242A及第二伸出部243A具有贯通孔242e、243e。由此,由于转子主体211A中的稀土类粘结磁铁221A的量被削减,因此,能够减少转子的制造成本。
《实施方式3》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转子的转子主体311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3中,对与图6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6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3的转子主体311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1的不同点在于:在铁氧体粘结磁铁322形成有台阶部。
如图13所示,转子的转子主体311具有稀土类粘结磁铁321和铁氧体粘结磁铁322。铁氧体粘结磁铁322具有形成于+z轴侧的端部322c的第一台阶部322p和形成于-z轴侧的端部322d的第二台阶部322q。第一台阶部322p从+z轴侧的端部322c向-z轴方向凹陷。第二台阶部322q从-z轴侧的端部322d向+z轴方向凹陷。此外,铁氧体粘结磁铁322也可以仅具有第一台阶部322p及第二台阶部322q中的任一方的台阶部。
稀土类粘结磁铁321具有柱部341、第一伸出部342及第二伸出部343。柱部341的轴向长度L341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的轴向长度L22相等。第一伸出部342与第一台阶部322p的底面322r接合。第二伸出部343与第二台阶部322q的底面322s接合。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铁氧体粘结磁铁322的结构的俯视图。在图14中,对与图4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4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4所示,铁氧体粘结磁铁322具有在周向R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一台阶部322p。第一台阶部322p位于比槽部22f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一台阶部322p的周向R1的宽度越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得越窄。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台阶部322p的形状为大致三角形。即,第一台阶部322p的形状与第一伸出部342的形状相同。换言之,第一台阶部322p的形状与第一伸出部342的形状对应。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台阶部322q(参照图12)的形状与第二伸出部343的形状相同。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3的转子,稀土类粘结磁铁321的第一伸出部342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的第一台阶部322p的底面322r接合。由此,能够防止稀土类粘结磁铁321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转子,稀土类粘结磁铁321的第二伸出部343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的第二台阶部322q的底面322s接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3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转子,稀土类粘结磁铁321的柱部341的轴向长度L341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的轴向长度L22相等。由此,在实施方式3的转子主体311中,由于能够削减稀土类粘结磁铁321的量,因此,能够减少转子的制造成本。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转子的转子主体311A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5中,对与图11及13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11及13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转子主体311与实施方式3的转子主体311的不同点在于:伸出部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A的台阶部的凹部嵌合。
如图15所示,转子主体311A具有稀土类粘结磁铁321A和铁氧体粘结磁铁322A。铁氧体粘结磁铁322A具有形成于第一台阶部322p的底面322r的第一凹部322h和形成于第二台阶部322q的底面322s的第二凹部322i。此外,铁氧体粘结磁铁322A也可以具有第一凹部322h及第二凹部322i中的任一方的凹部。另外,铁氧体粘结磁铁322A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凹部322h或多个第二凹部322i。
稀土类粘结磁铁321A具有柱部341、第一伸出部342A及第二伸出部343A。第一伸出部342A具有作为第一嵌合部的凸部42b。凸部42b与第一凹部322h嵌合。第二伸出部343A具有作为第二嵌合部的凸部43b。凸部43b与第二凹部322i嵌合。
在铁氧体粘结磁铁322A中,第一台阶部322p的底面322r与第二台阶部322q的底面322s之间的轴向长度L4比第一凹部322h的底面与第二凹部322i的底面之间的轴向长度L5大。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转子,第一伸出部342A的凸部42b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A的第一台阶部322p的第一凹部322h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321A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A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转子,第二伸出部343A的凸部43b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A的第二台阶部322q的第二凹部322i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321A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A脱落。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转子的转子主体311B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6中,对与图12及13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12及13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转子主体311B中,与实施方式3的转子主体311的不同点在于:伸出部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的台阶部的凸部嵌合。
如图16所示,转子主体311B具有稀土类粘结磁铁321B和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具有从第一台阶部322p的底面322r向+z轴侧突出的第一凸部322m和从第二台阶部322q的底面322s向-z轴侧突出的第二凸部322n。第一凸部322m的+z轴侧的面322u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的+z轴侧的面平齐。第二凸部322n的-z轴侧的面322v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的-z轴侧的面平齐。此外,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也可以仅具有第一凸部322m及第二凸部322n中的任一方的凸部。另外,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凸部322m或多个第二凸部322n。
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具有柱部341、第一伸出部342B及第二伸出部343B。第一伸出部342B具有作为第一嵌合部的贯通孔342e。贯通孔342e与第一凸部322m嵌合。第二伸出部343B具有作为第二嵌合部的贯通孔343e。贯通孔343e与第二凸部322n嵌合。
在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中,第一台阶部322p的底面322r与第二台阶部322q的底面322s之间的轴向长度L4比第一凸部322m的+z轴侧的面322u与第二凸部322n的-z轴侧的面322v之间的轴向长度L6小。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转子,第一伸出部342B的贯通孔342e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的第一台阶部322p的第一凸部322m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321B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转子,第二伸出部343B的贯通孔342e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的第二台阶部322q的第二凸部322n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321B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B脱落。
《实施方式4》
图17(A)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转子的转子主体411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图17(B)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转子的转子主体411的结构的放大仰视图。在图17(A)及(B)中,对与图4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4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4的转子主体411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1的不同点在于伸出部的形状。
如图17(A)及(B)所示,转子的转子主体411具有稀土类粘结磁铁421和铁氧体粘结磁铁22。稀土类粘结磁铁421具有柱部41、从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a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一伸出部442以及从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b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二伸出部443。
第一伸出部442的周向R1的长度A1比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a的周向R1的长度A2长。第二伸出部443的周向R1的长度A3比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b的周向R1的长度A4长。
在此,“第一伸出部442(或第二伸出部443)的周向R1的长度”是指在第一伸出部442(或第二伸出部443)中沿与连结轴线C1与第一伸出部442的直线M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的长度。另外,“+z轴侧的端部41a(或-z轴侧的端部41b)的周向R1的长度”是指在+z轴侧的端部41a(或-z轴侧的端部41b)中沿与连结轴线C1与柱部41的直线M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中的距离最小的直线的长度。
在实施方式4中,第二伸出部443的长度A3与第一伸出部442的长度A1相同。另外,在柱部41中,-z轴侧的端部41b的长度A4与+z轴侧的端部41a的长度A2相同。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4的转子,第一伸出部442的周向R1的长度A1比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a的周向R1的长度A2长。由此,由于第一伸出部442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z轴侧的端部22c的接合面积增加,因此,稀土类粘结磁铁4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22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4的转子,第二伸出部443的周向R1的长度A3比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b的周向R1的长度A4长。由此,由于第二伸出部443与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z轴侧的端部22d的接合面积增加,因此,稀土类粘结磁铁4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22脱落。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转子的转子主体411A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9(A)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转子的转子主体411A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图19(B)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转子的转子主体411A的结构的放大仰视图。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转子主体411A与实施方式4的转子主体411的不同点在于第二伸出部的形状。
如图18所示,转子主体411A具有多个稀土类粘结磁铁421A和铁氧体粘结磁铁422A。
如图19(A)及(B)所示,稀土类粘结磁铁421A具有柱部41、从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a沿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一伸出部442A以及从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b沿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二伸出部443A。
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第二伸出部443A的长度A13与第一伸出部442A的长度A1不同。具体而言,第二伸出部443A的长度A13比第一伸出部442的长度A1长。即,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中,第一伸出部442及第二伸出部443的形状互不相同。此外,长度A13也可以比长度A1短。
另外,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中,在柱部41中,-z轴侧的端部41b的长度A14与+z轴侧的端部41a的长度A2不同。即,在稀土类粘结磁铁421中,轴向两侧的伸出部的周向R1的长度不均匀。具体而言,在柱部41中,-z轴侧的端部41b的长度A14比+z轴侧的端部41a的长度A2长。此外,长度A14也可以比长度A2短。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转子,第二伸出部443A的长度A13与第一伸出部442A的长度A1不同。由此,第一伸出部442A的膨胀量(或收缩量)及第二伸出部443A的膨胀量(或收缩量)不同。由此,由于将稀土类粘结磁铁421A固定于铁氧体粘结磁铁422A的力增强,因此,稀土类粘结磁铁421A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422A脱落。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
图20(A)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转子的转子主体411B的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在图20(A)中,对与图4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4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转子主体411A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的不同点在于伸出部的形状。
如图20(A)所示,转子主体411B具有稀土类粘结磁铁421B和铁氧体粘结磁铁422B。稀土类粘结磁铁421B具有柱部41和从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a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一伸出部442B。
第一伸出部442B具有从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a朝向周向R1的一方延伸的第一部分442e和从+z轴侧的端部41a朝向周向R1的另一方延伸的第二部分442f。在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中,第一部分442e及第二部分442f以周向R1上的第一部分442e与第二部分442f之间的距离变大的方式延伸。由此,第一伸出部442B的周向R1的长度比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a的周向R1的长度A2(参照图17)长。在第一部分442e与第二部分442f之间配置有铁氧体粘结磁铁422B的+z轴侧的端部422c。
图20(B)是将图20(A)所示的转子主体411B用A20-A20线切断的剖视图。在图20(B)中,对与图15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15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20(A)及(B)所示,第一部分442e具有作为嵌合部的凸部442g。凸部442g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422B的台阶部422p的凹部422h嵌合。第二部分442f具有作为嵌合部的凸部442h。凸部442h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422B的凹部(未图示)嵌合。此外,第一部分442e及第二部分442f也可以具有与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422B的凸部嵌合的嵌合部(例如贯通孔或凹部)。
在此,在将从轴线C1起到台阶部422p的径向外侧的端部442v为止的距离设为r1、将从轴线C1起到台阶部422p的径向内侧的端部442w为止的距离设为r2时,距离r1比距离r2长。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转子,第一伸出部442B具有从柱部41的+z轴侧的端部41a向周向两侧延伸的第一部分442e和第二部分442f,在第一部分442e与第二部分442f之间配置有铁氧体粘结磁铁422B。由此,能够削减转子主体411中的稀土类粘结磁铁421B的量,并且能够防止稀土类粘结磁铁421B的脱落。另外,在将与铁氧体粘结磁铁422B嵌合的嵌合部设置于第一伸出部442B的周向两侧的情况下,能够削减稀土类粘结磁铁421B中的无需与铁氧体粘结磁铁422B接合的部分(即周向中央部)。
《实施方式5》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转子的转子主体511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2是将图21所示的转子主体511用A22-A22线切断的剖视图。在图21及22中,对与图1及6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1及6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5的转子主体511与实施方式1的转子主体11的不同点在于稀土类粘结磁铁521的结构。
如图21及22所示,转子主体511具有稀土类粘结磁铁521和铁氧体粘结磁铁522。稀土类粘结磁铁521具有在周向R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柱部41和位于比多个柱部4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环部551、552。环部551与铁氧体粘结磁铁522的+z轴侧的端部22c接合。环部551由多个第一伸出部42和将在周向上相邻的多个第一伸出部42连结的连结部44构成。环部552与铁氧体粘结磁铁522的-z轴侧的端部22d接合。环部552由多个第一伸出部42和将在周向上相邻的多个第二伸出部43连结的连结部(未图示)构成。此外,稀土类粘结磁铁521也可以仅具有+z轴侧的环部551及-z轴侧的环部552中的任一方的环部。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5的转子,稀土类粘结磁铁521具有环部551,所述环部551包含将在周向R1上相邻的多个第一伸出部42连结的连结部44。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5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522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5的转子,稀土类粘结磁铁521还具有环部552,所述环部552包含将在周向R1上相邻的多个第二伸出部43连结的连结部。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5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522脱落。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转子的转子主体511A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铁氧体粘结磁铁522A的结构的俯视图。在图23及24中,对与图21及22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21及22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转子主体511A与实施方式5的转子主体511的不同点在于:在铁氧体粘结磁铁522A的环状凹部522r、522s配置有环部551、552。
如图23所示,转子主体511A具有稀土类粘结磁铁521A和铁氧体粘结磁铁522A。稀土类粘结磁铁521的环部551配置在作为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522的+z轴侧的端部22c的凹部的环状凹部522r。环部551的+z轴侧的端面与铁氧体粘结磁铁522A的+z轴侧的端面平齐。环部552配置在形成于铁氧体粘结磁铁522的-z轴侧的端部22d的环状凹部522s。环部552的-z轴侧的端面与铁氧体粘结磁铁522A的-z轴侧的端面平齐。
如图24所示,环状凹部522r在铁氧体粘结磁铁522的+z轴侧的端部22c位于比槽部22f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z轴方向观察时的环状凹部522r的形状为以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转子,铁氧体粘结磁铁522A具有配置环部551、552的环状凹部522r、522s。由此,由于转子主体511A中的稀土类粘结磁铁521A的量被削减,因此,能够减少转子的制造成本。
《实施方式6》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转子6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6是将图25所示的转子6用A26-A26线切断的剖视图。在图25及26中,对与图13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13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6的转子6与实施方式1~5中任一项的转子的不同点在于:还具有环构件661、662。此外,在图25及26中,使用转子6具有实施方式3的转子主体311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25及26所示,转子6具有轴10、转子主体311、连结部12及环构件661、662。环构件661、662分别为以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的构件。环构件661、662例如由不饱和聚酯树脂等树脂形成。
环构件661位于比转子主体311靠+z轴侧的位置。环构件661固定于第一伸出部342的+z轴侧的端面342f及铁氧体粘结磁铁322的+z轴侧的端部322c。即,在沿-z轴方向观察转子6时,环构件662配置在与第一伸出部342和铁氧体粘结磁铁322的边界面重叠的位置。
环构件662位于比转子主体311靠-z轴侧的位置。环构件662固定于第二伸出部343的-z轴侧的端面343f及铁氧体粘结磁铁22的-z轴侧的端部322d。即,在沿+z轴方向观察转子6时,环构件662配置在与第二伸出部343和铁氧体粘结磁铁322的边界面重叠的位置。此外,转子6也可以仅具有+z轴侧的环构件661及-z轴侧的环构件662中的任一方的环部。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6的转子6,在转子主体311的+z轴侧,环构件661固定于第一伸出部342及铁氧体粘结磁铁322。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3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6的转子6,在转子主体311的-z轴侧,环构件662固定于第二伸出部343及铁氧体粘结磁铁322。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321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322脱落。
《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转子6A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7是将图28所示的转子6A用A28-A28线切断的剖视图。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转子6A与实施方式6的转子6的不同点在于:环构件661、662与连结部12一体化。
如图27及28所示,转子6A具有轴10、转子主体311、作为第一树脂部的环构件661、662及作为第二树脂部的连结部12。通过将环构件661、662与连结部12一体成形,从而使环构件661、662与连结部12相连。具体而言,环构件661、662与连结部12的肋12c相连。即,在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中,轴10及转子主体311经由连结部12及环构件661、662连结。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转子6A,环构件661、662与连结部12相连。由此,在经由树脂制的连结部12将轴10与转子主体11一体成形时,由于也能够同时对环构件661、662进行成形,因此,能够削减转子6的制造工序。
在此,转子6A的固有振动频率根据转子6A的刚性而变化。转子6A的刚性能够通过使肋12c的宽度、长度及根数变化来调整。在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中,由于肋12c与环构件661、662相连,因此,肋的长度变长。因此,转子6A的刚性变化,转子6A的固有振动频率变化。由此,能够抑制共振的产生,能够调整转子6A的振动特性。
另外,转子6A的惯性力矩根据转子6A的质量而变化。转子6A的质量能够通过使肋12c的宽度、长度及根数变化来调整。在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中,惯性力矩越大,则需要越大的起动转矩,但能够使转子1的旋转稳定。即,在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中,通过使肋12c与环构件661、662相连,从而能够使肋12c的形状变化,能够调整转子6A的固有振动频率及惯性力矩。此外,转子6A的固有振动频率及惯性力矩也可以根据肋12c的根数而变化。
《实施方式7》
图29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转子的转子主体711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0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转子主体711的结构的剖视图。实施方式7的转子主体711与实施方式1~6中任一项的转子主体的不同点在于:伸出部配备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
如图29所示,转子主体711具有作为第一永久磁铁的铁氧体粘结磁铁721和作为第二永久磁铁的多个稀土类粘结磁铁722。多个稀土类粘结磁铁722在周向R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铁氧体粘结磁铁721具有圆筒部71、第一伸出部72及第二伸出部73。圆筒部71经由连结部12(参照图1)而支承于轴10(参照图1)。圆筒部71的轴向的长度L71比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轴向的长度L72长。
第一伸出部72从圆筒部71的+z轴侧的端部71a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一伸出部72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z轴侧的端部722c相接。第二伸出部73从圆筒部71的-z轴侧的端部71b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二伸出部73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z轴侧的端部722d相接。第一伸出部7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及第二伸出部73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外周面平齐。由此,由于第一伸出部72及第二伸出部73在径向上靠近定子,因此,能够增加流入定子的磁通。
在实施方式7中,通过将铁氧体粘结磁铁721及稀土类粘结磁铁722一体成形,从而将圆筒部71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接合。此外,在实施方式7中,将铁氧体粘结磁铁721及稀土类粘结磁铁722一体成形是指:通过在将之前制造的稀土类粘结磁铁722配置于模具的状态下对铁氧体粘结磁铁721进行成形,从而使铁氧体粘结磁铁721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一体化。
另外,在实施方式7中,将第一伸出部72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z轴侧的端部722c接合,并将第二伸出部73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z轴侧的端部722d接合。这样,在实施方式7中,由于在轴向上将铁氧体粘结磁铁721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接合,因此,能够使铁氧体粘结磁铁721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接合面积增加。因而,能够防止稀土类粘结磁铁722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脱落。
接着,使用图31,对形成转子主体711的工序进行说明。图31是示出形成转子主体711的工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ST71中,在用于对稀土类粘结磁铁722进行注塑成形的第一模具的内部填充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原料。
在步骤ST72中,一边对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原料进行取向,一边对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的稀土类粘结磁铁722进行成形。在步骤ST72中,例如,在使用取向用的磁铁使第一模具的内部产生极各向异性的磁场的状态下,一边对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原料进行取向,一边对稀土类粘结磁铁722进行成形。由此,对实施了极各向异性的取向的稀土类粘结磁铁722进行成形。
在步骤ST73中,对被成形的稀土类粘结磁铁722进行冷却。
在步骤ST74中,从第一模具的内部取出稀土类粘结磁铁722。
在步骤ST75中,对取出的稀土类粘结磁铁722进行脱磁。
在步骤ST76中,在第二模具的内部配置稀土类粘结磁铁722。
在步骤ST77中,在第二模具的内部填充铁氧体粘结磁铁721的原料。
在步骤ST78中,一边对铁氧体粘结磁铁721的原料进行取向,一边对具有预先确定的形状的铁氧体粘结磁铁721进行成形。在步骤ST78中,例如,在使用取向用的磁铁使第二模具的内部产生极各向异性的磁场的状态下,一边对铁氧体粘结磁铁721的原料进行取向,一边对铁氧体粘结磁铁721进行成形。
步骤ST79~ST81与图8所示的步骤ST19~ST21相同。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7的转子,铁氧体粘结磁铁721的第一伸出部72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z轴侧的端部722c接合。由此,由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的接合面积增加,因此,能够防止稀土类粘结磁铁722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7的转子,铁氧体粘结磁铁721的第二伸出部73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z轴侧的端部722d接合。由此,由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的接合面积进一步增加,因此,稀土类粘结磁铁722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7的转子,防止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脱落的伸出部(即第一伸出部72及第二伸出部73)配备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由此,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稀土类粘结磁铁21的轴向长度相比,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轴向长度减少,因此,能够削减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量。因而,能够减少转子的制造成本。
《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1》
图32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1的转子的转子主体711A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在图32中,对与图30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30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1的转子主体711A与实施方式7的转子主体711的不同点在于:伸出部与形成于稀土类粘结磁铁的凹部嵌合。
如图32所示,转子的转子主体711A具有铁氧体粘结磁铁721A和稀土类粘结磁铁722A。稀土类粘结磁铁722A具有形成于+z轴侧的端部722c的第一凹部722h和形成于-z轴侧的端部722d的第二凹部722i。此外,稀土类粘结磁铁722A也可以仅具有第一凹部722h及第二凹部722i的任一方的凹部。另外,稀土类粘结磁铁722A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凹部722h或多个第二凹部722i。
铁氧体粘结磁铁721A具有圆筒部71、第一伸出部72A及第二伸出部73A。第一伸出部72A具有作为第一嵌合部的凸部72c。凸部72c从第一伸出部72A的-z轴侧的端面朝向稀土类粘结磁铁722A突出。凸部72c与第一凹部722h嵌合。
第二伸出部73A具有作为第二嵌合部的凸部73c。凸部73c从第二伸出部73A的+z轴侧的端面朝向稀土类粘结磁铁722A突出。凸部73c与第二凹部722i嵌合。
在稀土类粘结磁铁722A中,+z轴侧的端部722c与-z轴侧的端部722d之间的轴向长度L7比第一凹部722h的底面722j与第二凹部722i的底面722k之间的轴向长度L8大。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1的转子,第一伸出部72A的凸部72c与形成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A的第一凹部722h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722A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A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1的转子,第二伸出部73A的凸部73a与形成于-z轴侧的端部722d的第二凹部722i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722A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A脱落。
《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2》
图33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2的转子的转子主体711B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在图33中,对与图30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30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2的转子主体711B与实施方式7的转子主体711的不同点在于:伸出部与形成于稀土类粘结磁铁的凸部嵌合。
如图33所示,转子主体711B具有铁氧体粘结磁铁721B和稀土类粘结磁铁722B。稀土类粘结磁铁722B具有从+z轴侧的端部722c向+z轴侧突出的第一凸部722m和从-z轴侧的端部722d向-z轴侧突出的第二凸部722n。此外,稀土类粘结磁铁722B也可以仅具有第一凸部722m及第二凸部722n的任一方的凸部。另外,稀土类粘结磁铁722B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凸部722m或多个第二凸部722n。
铁氧体粘结磁铁721B具有圆筒部71、第一伸出部72B及第二伸出部73B。第一伸出部72B具有作为第一嵌合部的贯通孔72e。贯通孔72e与第一凸部722m嵌合。此外,代替贯通孔72e,第一伸出部72A也可以具有与第一凸部722m嵌合的凹部。
第二伸出部73B具有作为第二嵌合部的贯通孔73e。贯通孔73e与第二凸部722n嵌合。此外,代替贯通孔73e,第二伸出部73B也可以具有与第二凸部722n嵌合的凹部。
在稀土类粘结磁铁722B中,+z轴侧的端部722c与-z轴侧的端部722d之间的轴向长度L7比第一凸部222m的前端面222j与第二凸部222n的前端面222k之间的轴向长度L9小。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2的转子,第一伸出部72A的贯通孔72e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第一凸部722m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722B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B脱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2的转子,第二伸出部73A的贯通孔73e与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第二凸部722n嵌合。由此,稀土类粘结磁铁722B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B脱落。
《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3》
图34(A)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3的转子的转子主体711C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4(B)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3的转子的转子主体711C的结构的另一剖视图。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3的转子主体711C与实施方式7的转子主体711的不同点在于:连结有多个稀土类粘结磁铁。
如图34(A)及(B)所示,转子主体711C具有铁氧体粘结磁铁721和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稀土类粘结磁铁722具有在周向R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柱部741和将多个柱部741相互连结的连结部751。铁氧体粘结磁铁721的外径D72比连结部751的外径D75大。连结部751配置在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z轴侧的端部722c与-z轴侧的端部722d之间。在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3中,连结部751配置在稀土类粘结磁铁722的轴向中央部。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3的转子,转子主体711的稀土类粘结磁铁722具有将多个柱部741相互连结的连结部751。由此,在旋转期间,稀土类粘结磁铁722A更难以从铁氧体粘结磁铁721脱落。
《实施方式8》
接着,对具有上述实施方式1~7中任一项的转子的电动机80进行说明。图35是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动机80的部分截面及侧面的结构图。如图35所示,电动机80具有定子81和转子82。电动机80例如为永久磁铁同步电动机。
定子81具有定子铁芯81a和覆盖定子铁芯81a的模制树脂部81b。在定子铁芯81a经由绝缘件81c卷绕有线圈81d。模制树脂部81b例如由BMC(Bulk Molding Compound:块状模塑料)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形成。
转子82配置在定子81的径向内侧。即,电动机80是内转子型的电动机。转子82能够应用实施方式1~7中任一项的转子。转子82的轴10被轴承83、84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转子82配备有传感器磁铁85。传感器磁铁85与电路基板86相向。通过利用配备于电路基板86的磁传感器87来检测传感器磁铁85的磁场,从而对转子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
在实施方式1~7中任一项的转子中,由于防止了配置于外侧的稀土类粘结磁铁的脱落,因此,能够提高转子的品质。因此,也能够提高具备转子的电动机的品质。
《实施方式9》
图36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装置90的结构的图。如图36所示,空气调节装置90具有室内机91和经由制冷剂配管94与室内机91连接的室外机95。在空气调节装置90中,例如能够进行从室内机91吹送冷空气的制冷运转或吹送温热空气的制热运转等。
室内机91具有作为送风机的室内送风机92和覆盖室内送风机92的壳体93。室内送风机92具有电动机80和固定于电动机80的轴的叶轮92a。通过利用电动机80对叶轮92a进行驱动,从而生成气流。叶轮92a例如为横流风扇。
室外机95具有作为送风机的室外送风机96、压缩机97以及覆盖室外送风机96及压缩机97的壳体98。室外送风机96具有电动机80和固定于电动机80的轴的叶轮96a。通过利用电动机80对叶轮96a进行驱动,从而生成气流。叶轮96a例如为螺旋桨式风扇。压缩机97具有电动机97a和由电动机97a驱动的压缩机构97b。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装置90中,例如,将实施方式8的电动机80应用于室内送风机92及室外送风机96。在实施方式8的电动机80中,如上所述,由于防止了转子中的稀土类粘结磁铁的脱落,因此,电动机80的品质提高。因此,室内送风机92及室外送风机96的品质也会提高。而且,具有室内送风机92及室外送风机96的空气调节装置90的品质也会提高。此外,电动机80也可以配备于室内送风机92及室外送风机96中的任一方。另外,电动机80也可以应用于压缩机97的电动机97a。另外,实施方式8的电动机80除了搭载于空气调节装置90以外,也可以搭载于其他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6、6A、82转子,10轴,11、211、311、411、511、711转子主体,12连结部,21、221、221A、321、321A、321B、421、421A、421B、521、521A、722稀土类粘结磁铁,22、222、222A、322、322A、322B、422B、522、522A、721铁氧体粘结磁铁,22c、222c、322c、422c、722c+z轴侧的端部,22d、222d、322d、422d、722d-z轴侧的端部,41、341、741柱部,42、242、342、442、72第一伸出部,43、243、343、73第二伸出部,44连结部,80电动机,81定子,90空气调节装置,91室内机,95室外机,92室内送风机,92a叶轮,96室外送风机,96a叶轮,222h、322h第一凹部,222i、322i第二凹部,222m、322m第一凸部,222n、322n第二凸部,42b、242b、72c凸部,242e、342e、72e贯通孔,43b、243b、73c凸部,243e、343e、73e贯通孔,322p第一台阶部,322q第二台阶部,661环构件,662环构件,721、721A、721B铁氧体粘结磁铁,722、722A、722B稀土类粘结磁铁。

Claims (25)

1.一种转子,其中,所述转子具有:
旋转轴;以及
转子主体,所述转子主体支承于所述旋转轴,
所述转子主体具有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具有与所述第二永久磁铁的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第一端部相接的第一伸出部,
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互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还具有与所述轴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相接的第二伸出部,
所述第二伸出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互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永久磁铁具有形成于所述轴向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凹部或第一凸部,
所述第一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凹部或第一凸部嵌合的第一嵌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永久磁铁具有形成于所述轴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凹部或第二凸部,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相接的第二伸出部,
所述第二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凹部或第二凸部嵌合的第二嵌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永久磁铁具有从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轴向的一方凹陷的第一台阶部,
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底面相互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永久磁铁还具有从所述轴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朝向所述轴向的另一方的第二台阶部,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还具有与所述轴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相接的第二伸出部,
所述第二伸出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底面相互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永久磁铁支承于所述旋转轴,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配置在所述第二永久磁铁的外侧,并支承于所述第二永久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还具有柱部,所述柱部位于比所述第一伸出部靠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并支承于所述第二永久磁铁,
所述第一伸出部的所述转子的周向的长度比所述柱部的所述周向的长度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还具有与所述轴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相接的第二伸出部,
所述第二伸出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互接合,
所述第二伸出部的周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伸出部的所述周向的长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还具有与所述轴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相接的第二伸出部,
所述第二伸出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互接合,
所述第二伸出部的周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伸出部的所述周向的长度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伸出部具有从所述柱部朝向所述转子的周向的一方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从所述柱部朝向所述周向的另一方延伸的第二部分,
在所述周向上,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二永久磁铁。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具有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并包含所述第一伸出部的多个第一伸出部和将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伸出部连结的连结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永久磁铁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部并配置所述连结部的槽部。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还具有第一树脂部,所述第一树脂部在所述轴向上固定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及所述第二永久磁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还具有第二树脂部,所述第二树脂部将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转子主体连结,
所述第一树脂部与所述第二树脂部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7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为稀土类粘结磁铁,
所述第二永久磁铁为铁氧体粘结磁铁。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支承于所述旋转轴,
所述第二永久磁铁配置在所述第一永久磁铁的外侧,并支承于所述第一永久磁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二永久磁铁具有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柱部和将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多个柱部连结的连结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连结部配置在所述第二永久磁铁的所述轴向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为铁氧体粘结磁铁,
所述第二永久磁铁为稀土类粘结磁铁。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是具有2n个磁极的转子,n为1以上的自然数,
形成所述转子主体的外周面的所述第一永久磁铁及所述第二永久磁铁具有极各向异性,磁极的强度互不相同。
22.一种电动机,其中,所述电动机具有:
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定子。
23.一种送风机,其中,所述送风机具有:
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动机;以及
叶轮,所述叶轮由所述电动机驱动。
24.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具有:
室内机;以及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室内机连接,
所述室内机及所述室外机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动机。
25.一种转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转子的制造方法具有:
形成具有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的转子主体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转子主体与旋转轴连结的工序,
在形成所述转子主体的工序中,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所述第一永久磁铁和所述第二永久磁铁,使得所述第一永久磁铁具有与所述第二永久磁铁的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第一端部相接的第一伸出部,并且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互连结。
CN202080098837.8A 2020-03-27 2020-03-27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2989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4062 WO2021192236A1 (ja) 2020-03-27 2020-03-27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8932A true CN115298932A (zh) 2022-11-04

Family

ID=77891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8837.8A Pending CN115298932A (zh) 2020-03-27 2020-03-27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3648A1 (zh)
EP (1) EP4131730A4 (zh)
JP (1) JP7309039B2 (zh)
CN (1) CN115298932A (zh)
AU (1) AU2020437705C1 (zh)
WO (1) WO20211922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4919A1 (ja) * 2022-01-26 2023-08-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40651A (ja) * 1995-06-12 1996-12-24 Toshiba Corp 永久磁石及び永久磁石形回転電機
JPH0993842A (ja) * 1995-09-28 1997-04-04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小型モータのロータ
JP2005151757A (ja) 2003-11-19 2005-06-09 Mate Co Ltd ローター及びローターの製造方法
JP5183608B2 (ja) 2009-10-14 2013-04-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同期電動機の回転子
CN104011973B (zh) * 2011-12-27 2016-10-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
JP6544992B2 (ja) * 2015-05-21 2019-07-17 中川電化産業株式会社 磁石およびマグネットロータ
WO2018016067A1 (ja) * 2016-07-22 2018-0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空気調和機、回転子、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GB2575300B (en) * 2018-07-05 2022-11-09 Johnson Electric Int Ag Rotor assembly for electric motor
AU2018453979B2 (en) * 2018-12-17 2022-1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or, electric motor, fa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92236A1 (zh) 2021-09-30
US20230163648A1 (en) 2023-05-25
JP7309039B2 (ja) 2023-07-14
AU2020437705A1 (en) 2022-09-01
WO2021192236A1 (ja) 2021-09-30
AU2020437705C1 (en) 2024-03-07
EP4131730A1 (en) 2023-02-08
EP4131730A4 (en) 2023-05-24
AU2020437705B2 (en)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21346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such as a motor of DC brushless type
CN110178289B (zh) 转子、电动机、空调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US7777391B2 (en) Armature, motor and compresso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U2018453979B2 (en) Rotor, electric motor, fa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JP7090740B2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CN115298932A (zh)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4128088A (zh)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机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JP7442688B2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AU2020431621B2 (en) Stator, Motor, Fan, Air Conditio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ator
US20230318372A1 (en) Rotor, motor, blower, and air conditioner
JP7026805B2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並びに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7058740B2 (ja) モータ、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22215149A1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23144919A1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23042366A1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CN113169598B (zh)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调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JP7012878B2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EP0724322A1 (en) Permanent magnet, particularly a rotor for electric motors
WO2024100869A1 (ja) 回転子、電動機、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6349116A (zh) 电动机、风扇以及空调机
JPWO2020026403A1 (ja) ロータ、モータ、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