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6781A - 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6781A
CN115286781A CN202210918065.9A CN202210918065A CN115286781A CN 115286781 A CN115286781 A CN 115286781A CN 202210918065 A CN202210918065 A CN 202210918065A CN 115286781 A CN115286781 A CN 115286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
anhydride
withdrawing group
ether polyo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80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86781B (zh
Inventor
范培鑫
刘顺杰
王献红
王佛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2109180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67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6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6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86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6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2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 dioxide
    • C08G64/34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 dioxide and cyclic 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208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291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un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6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1608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高效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高效制备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和酸酐的作用下,将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得到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以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进行共聚反应得到副产物含量低、分子量可调节和分子量分布不同的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反应诱导期短。实验表明,以本发明所述高效制备方法将廉价易得的二氧化碳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通过调节聚合条件,制备了不同分子量以及不同分子量分布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其中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4%~7%。

Description

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同时又可作为碳氧资源加以利用,如何高效利用二氧化碳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以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制备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具有低分子量、端羟基、碳酸酯-醚共存等结构特征,可替代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合成二氧化碳基聚氨酯,有望成为聚氨酯工业的下一代基础原料。
此外,全球环氧氯丙烷目前的产能约在300万吨左右,但大量的环氧氯丙烷(约88%)被用于环氧树脂,消费领域单一,亟需进一步拓宽产品应用范围。使用环氧氯丙烷和二氧化碳共聚制备聚碳酸酯醚多元醇鲜有报道,由于环氧氯丙烷中氯原子的强吸电子作用,在与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中极易生成副产物环状碳酸酯,含量一般高于20%;所制备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碳酸酯含量也较低,一般低于20%;且环氧氯丙烷单体活性低,用其制备聚碳酸酯醚多元醇需要采用较高活性的催化剂,同时共聚反应诱导期较长,一般在72h以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高效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以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酸酐和二氧化碳进行共聚反应得到副产物含量低、分子量可调节和分子量分布不同的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反应诱导期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高效制备方法,包括:
在催化剂和酸酐的作用下,将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得到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
具体而言,本发明将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酸酐和催化剂混合,通入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得到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在无水无氧环境下将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酸酐和催化剂混合并置于预热的反应容器内,通入二氧化碳,进行共聚反应,纯化后得到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
本发明所述环氧化物为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采用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作为原材料能够制备得到结构多样、性能优异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的结构如式(1)所示:
Figure BDA0003776587710000021
其中,所述G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醛基、羧基、卤素、磺酸基、硝基、氰基、苯烷基、醛烷基、羧烷基、卤代烷基、磺酸基烷基、硝基烷基或氰烷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选自环氧氯丙烷、环氧溴丙烷、环氧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环氧氯丙烷。
本发明所述酸酐作为一种引发剂或者活化剂,能够与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进行共聚反应,解决吸电子基团的吸电子效应导致反应副产物增多的问题,还能大幅度缩短共聚反应诱导期,调节所得的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分子量,是可以高效制备本发明所述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关键。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酸酐选自2-甲基丁二酸酐、丁二酸酐、二乙醇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马来酸酐、戊二酸酐、庚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环己烯酸酐、环己烷酸酐、环戊烷酸酐和樟脑酸酐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酸酐的浓度为1mmol/L~20mmol/L。
本发明对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酸酐的用量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当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的用量相比酸酐的用量过高时,会导致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的转化率较低,甚至无法沉降得到聚碳酸酯醚多元醇产物。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所述酸酐的用量比例为1mmol:0.05mg~200mg。
本发明所述催化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合成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所需的催化剂。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选自路易斯酸碱对催化剂、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的浓度为1mg/mL~100mg/mL。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易斯酸碱对催化剂包括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其中,所述路易斯酸选自三乙基硼、三丙基硼、三丁基硼、三仲丁基硼烷、三苯基硼、三(五氟苯基)硼、二乙基甲氧基硼烷、二(三甲苯基)氟化硼、9-硼双环[3.3.1]壬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路易斯碱选自三乙基胺、三丙基胺、三丁基胺、双(三苯基正膦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络合物催化剂选自式Ⅲ所示结构的卟啉类化合物或式Ⅳ所示结构的Salen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3776587710000031
其中,所述R1~R10独立地选自-H、-Me、-F、-Cl、-Br、-I、-tBu或-CF3;所述X1和X2独立地选自-ClO4、-Cl、-EtO、-Et或-CH3COO;所述M1和M2独立地选自Zn、Mg、Al、Cr、Co或Fe。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具有通式 M1[M2(CN)n]m·aM1X·bL·cH2O;其中,所述M1为二价金属离子;所述M2为过渡金属离子;所述X选自F-、Cl-、Br-、I-、OH-、CO3 2-、NO3 -;所述L选自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叔丁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所述a,b,c,m和n独立地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发明在上述催化剂和酸酐的作用下,将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进行共聚反应。本发明所述共聚反应采用本体聚合或溶液聚合;所述本体聚合指的是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将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在所述催化剂和酸酐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所述溶液聚合指的是在若干体积的溶剂中将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在所述催化剂和酸酐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1,4 二氧六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的压力为1MPa~5MPa。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200℃,优选为25℃~100℃,更优选为40℃~8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h~100h,优选为1h~50h,更优选为1h~24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其结构如式(2)所示:
Figure BDA0003776587710000041
其中,所述G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醛基、羧基、卤素、磺酸基、硝基、氰基、苯烷基、醛烷基、羧烷基、卤代烷基、磺酸基烷基、硝基烷基或氰烷基;所述R为酸酐脱去酸酐基团后的基团;所述a,b和c独立地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本发明所述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结构可以从式(2) 所示结构两端的OH基团得以证明。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R选自
Figure BDA0003776587710000051
Figure BDA0003776587710000052
Figure BDA0003776587710000053
优选选自
Figure BDA000377658771000005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具体结构如式II所示:
Figure BDA0003776587710000055
所述R和上述一样,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分子量为500g/mol~10000g/mo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高效制备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和酸酐的作用下,将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得到吸电子基多元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以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进行共聚反应得到副产物含量低、分子量可调控和分子量分布不同的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反应诱导期短。实验表明,以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将廉价易得的二氧化碳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通过调节酸酐种类以及聚合条件,制备了不同分子量以及不同分子量分布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其中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 4%~7%。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简单、高效且可控,既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高值化利用,又可以缓解合成高分子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更是高分子领域的前沿热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1H NMR 谱图(300MHz,CDCl3);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1H NMR 谱图(300MHz,CDCl3);
图3为实施例3制备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1H NMR 谱图(300MHz,CDCl3);
图4为实施例3制备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MALDI- TOF质谱图;
图5为实施例15制备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1H NMR 谱图(300MHz,CDCl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和 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并通入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如图1所示,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1H NMR谱图(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1.9%,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20.0%。环氧氯丙烷单体转化率较低,无法沉降得到聚碳酸酯-醚多元醇。
实施例2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和10mg 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120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如图2所示,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1H NMR谱图(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99%,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18.6%。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GPC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5.5kg/mol,分子量分布PDI=3.77。
实施例3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 5.68mg邻苯二甲酸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并通入 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如图3所示,图3为实施例3制备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1H NMR谱图 (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40.8%,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5.4%。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 MALDI-TOF质谱图如图4所示,图4为实施例3制备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MALDI-TOF质谱图,图4也证明了本发明所述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结构具有式(2)所示结构;GPC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 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1.9kg/mol,分子量分布PDI=3.85。
实施例4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 3.76mg马来酸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4MPa 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30.1%,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6.7%。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 GPC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2.1kg/mol,分子量分布PDI=3.61。
实施例5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 4.38mg戊二酸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4MPa 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13.6%,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7.2%。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 GPC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2.2kg/mol,分子量分布PDI=3.65。
实施例6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 4.45mg二乙醇酸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 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15.6%,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6.8%。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 GPC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3.1kg/mol,分子量分布PDI=3.32。
实施例7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 6.99mg樟脑酸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中,并通入4MPa 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15.3%,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6.6%。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 GPC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2.9kg/mol,分子量分布PDI=3.67。
实施例8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 8.37mg均苯四甲酸二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并通入 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43.8%,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4.5%。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 GPC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2.5kg/mol,分子量分布PDI=3.11。
实施例9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 56.82mg邻苯二甲酸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并通入 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55.0%,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6.5%。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 GPC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1.9kg/mol,分子量分布PDI=2.81。
实施例10
将5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255.72mmol环氧氯丙烷、 3.79mg邻苯二甲酸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并通入 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1.7%,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4.3%。环氧氯丙烷单体转化率较低,无法沉降得到聚碳酸酯-醚多元醇。
实施例11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 5.68mg邻苯二甲酸酐、10mg双金属氰化物和35.25mmol 1,4二氧六环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并通入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15.3%,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6.6%。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GPC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2.4kg/mol,分子量分布PDI=2.77。
实施例12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 568.2mg邻苯二甲酸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并通入 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98.3%,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7.5%。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 GPC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3.0kg/mol,分子量分布PDI=2.83。
实施例13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5.68g 邻苯二甲酸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并通入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 98.5%,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15.6%。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GPC 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5.0kg/mol,分子量分布PDI =3.12。
实施例14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56.8g 邻苯二甲酸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并通入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 8.9%,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6.5%,无聚合物生成。
实施例15
将10mL高压反应釜趁热转移至手套箱,将38.36mmol环氧氯丙烷、 56.82mg邻苯二甲酸酐和10mg双金属氰化物加入所述高压反应釜,并通入 4MPa二氧化碳。将所述高压反应釜密封后转移到40℃水浴锅中反应72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样测1H NMR(300MHz,CDCl3),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为实施例15制备的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1HNMR谱图 (300MHz,CDCl3);计算环氧氯丙烷转化率为98.5%,环状碳酸酯副产物的含量为7.4%。先用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再在甲醇中沉降出聚合物,溶解沉降过程重复三次,聚合物真空干燥至恒重。GPC结果显示所得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3.5kg/mol,分子量分布PDI=2.85。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以廉价易得的二氧化碳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酸酐和催化剂的作用下高效制备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既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高值化利用,又可以缓解合成高分子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更是高分子领域的前沿热点;在上述种类的酸酐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够以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为原料高效制备吸电子基聚碳酸酯- 醚多元醇。该方法通过改变催化剂种类,以及调节聚合条件,可得到不同分子量以及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同时本发明通过改变不同酸酐的种类,可以大幅度缩短共聚反应诱导期,从而为高效制备出基于环氧氯丙烷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且可控的新型制备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催化剂和酸酐的作用下,将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进行反应,得到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的结构如式(1)所示:
Figure FDA0003776587700000011
其中,所述G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醛基、羧基、卤素、磺酸基、硝基、氰基、苯烷基、醛烷基、羧烷基、卤代烷基、磺酸基烷基、硝基烷基或氰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选自环氧氯丙烷、环氧溴丙烷、环氧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酐选自2-甲基丁二酸酐、丁二酸酐、二乙醇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马来酸酐、戊二酸酐、庚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环己烯酸酐、环己烷酸酐、环戊烷酸酐和樟脑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环氧化物和所述酸酐的用量比例为1mmol:0.05mg~200m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20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h~100h;
所述二氧化碳的压力为1MPa~5M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路易斯酸碱对催化剂、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易斯酸碱对催化剂包括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
其中,所述路易斯酸选自三乙基硼、三丙基硼、三丁基硼、三仲丁基硼烷、三苯基硼、三(五氟苯基)硼、二乙基甲氧基硼烷、二(三甲苯基)氟化硼、9-硼双环[3.3.1]壬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路易斯碱选自三乙基胺、三丙基胺、三丁基胺、双(三苯基正膦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金属络合物催化剂选自式Ⅲ所示结构的卟啉类化合物或式Ⅳ所示结构的Salen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FDA0003776587700000021
其中,所述R1~R10独立地选自-H、-Me、-F、-Cl、-Br、-I、-tBu或-CF3;所述X1和X2独立地选自-ClO4、-Cl、-EtO、-Et或-CH3COO;所述M1和M2独立地选自Zn、Mg、Al、Cr、Co或Fe;
所述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具有通式M1[M2(CN)n]m·aM1X·bL·cH2O;
其中,所述M1为二价金属离子;所述M2为过渡金属离子;所述X选自F-、Cl-、Br-、I-、OH-、CO3 2-、NO3 -;所述L选自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叔丁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所述a,b,c,m和n独立地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9.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其结构如式(2)所示:
Figure FDA0003776587700000031
其中,所述G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醛基、羧基、卤素、磺酸基、硝基、氰基、苯烷基、醛烷基、羧烷基、卤代烷基、磺酸基烷基、硝基烷基或氰烷基;
所述R为酸酐脱去酸酐基团后的基团;
所述a,b和c独立地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具体结构如式II所示:
Figure FDA0003776587700000032
所述R选自
Figure FDA0003776587700000033
Figure FDA0003776587700000034
CN202210918065.9A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286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8065.9A CN115286781B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8065.9A CN115286781B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6781A true CN115286781A (zh) 2022-11-04
CN115286781B CN115286781B (zh) 2024-05-24

Family

ID=83825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8065.9A Active CN115286781B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678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3029A (zh) * 2022-12-28 2023-03-3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355195A (zh) * 2023-01-09 2023-06-30 中山大学 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8098A (zh) * 2001-07-19 2001-12-26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可降解的耐水耐油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CN101928390A (zh) * 2010-08-13 2010-12-29 浙江大学 一种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17844A (zh) * 2012-03-28 2012-08-0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CN103601879A (zh) * 2013-11-27 2014-02-26 西北师范大学 一种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制备方法
CN103881077A (zh) * 2014-03-26 2014-06-2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聚(碳酸酯-醚)三元醇的制备方法
CN103998489A (zh) * 2011-12-16 2014-08-20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聚醚酯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CN104479124A (zh) * 2014-12-23 2015-04-0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碳酸酯-醚)四元醇、其制备方法、及二氧化碳基形状记忆聚氨酯
CN105061746A (zh) * 2015-08-04 2015-11-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CN106029739A (zh) * 2014-02-26 2016-10-12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聚醚酯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CN106083907A (zh) * 2016-06-24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席夫碱铝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68239A (zh) * 2017-11-28 2018-04-0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具有高伯羟基含量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71791A (zh) * 2016-03-18 2018-12-21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CN112126053A (zh) * 2020-09-22 2020-12-2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262169A (zh) * 2018-04-18 2021-01-22 沙特阿美技术公司 聚(碳酸亚烷酯)聚合物的端基异构化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8098A (zh) * 2001-07-19 2001-12-26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可降解的耐水耐油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CN101928390A (zh) * 2010-08-13 2010-12-29 浙江大学 一种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98489A (zh) * 2011-12-16 2014-08-20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聚醚酯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CN102617844A (zh) * 2012-03-28 2012-08-0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CN103601879A (zh) * 2013-11-27 2014-02-26 西北师范大学 一种交联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制备方法
CN106029739A (zh) * 2014-02-26 2016-10-12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聚醚酯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CN103881077A (zh) * 2014-03-26 2014-06-2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聚(碳酸酯-醚)三元醇的制备方法
CN104479124A (zh) * 2014-12-23 2015-04-0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碳酸酯-醚)四元醇、其制备方法、及二氧化碳基形状记忆聚氨酯
CN105061746A (zh) * 2015-08-04 2015-11-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CN109071791A (zh) * 2016-03-18 2018-12-21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CN106083907A (zh) * 2016-06-24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席夫碱铝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68239A (zh) * 2017-11-28 2018-04-0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具有高伯羟基含量的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62169A (zh) * 2018-04-18 2021-01-22 沙特阿美技术公司 聚(碳酸亚烷酯)聚合物的端基异构化
CN112126053A (zh) * 2020-09-22 2020-12-2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3029A (zh) * 2022-12-28 2023-03-3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355195A (zh) * 2023-01-09 2023-06-30 中山大学 一种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6781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5331B (zh) 一种路易斯酸碱对催化引发剂及其应用
CN115286781A (zh) 一种吸电子基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CA2612547C (en) Isotactic specific catalyst for direct production of highly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oxide) or highly isotactic poly(butylene oxide)
CN103974996B (zh) 制备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CN111909366B (zh) 一种由乙酸钾催化环酐/环氧化物开环交替共聚合制备聚酯的方法
CN109988290B (zh) 一种低聚金属卟啉配合物和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US20150018501A1 (en) Metal cyanide complex catalyst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CN101942081A (zh) 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催化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13278143B (zh) 一种高效的不饱和二氧化碳基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7153B (zh) 一类氰基功能化碳酸酯单体、氰基功能化聚碳酸酯及制备方法
CN110023374B (zh) 高分子量聚醚碳酸酯多元醇
CN105473637A (zh) 含有缺电子和富电子双键的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自由基交联
Zhou et al. A well-defined amphiphilic polymer co-network from precise control of the end-functional groups of linear RAFT polymers
CN114478635A (zh) 一种铬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与多嵌段聚酯材料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Construction and arm evolution of trifunctional phenolic initiator-mediated polycarbonate polyols produced by using a double metal cyanide catalyst
Fanjul-Mosteirín et al. Bio-based non-isocyanate poly (hydroxy urethane) s (PHU) derived from vanillin and CO 2
CN104744426A (zh) 2-乙基-2-烯丙氧甲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结构、合成及用途
WO2013128175A1 (en) Aluminum salen and salan catalysts for ring-opening polymerisation of cyclic esters
CN116162233A (zh) 一种低分子量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KR101767310B1 (ko) 전자끄는기를 포함하는 에폭사이드, 이산화탄소 및 전자끄는기를 포함하지 않는 에폭사이드의 삼원중합체 제조방법
CN117887062B (zh) 一种可控合成低分子量窄分布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KR20140069057A (ko) 에폭시드와 co2로부터 카르보네이트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촉매
Cheng et al. ZnO/SiO2-modified rare-earth-metal ternary catalyst bearing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for synthesi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 (propylene carbonate)
Mei et al. Preparation of fluorinated polyesters by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step-growth polymerization
CN114369235B (zh) 一种含abb结构的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及其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