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9789A - 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9789A
CN115179789A CN202210707553.5A CN202210707553A CN115179789A CN 115179789 A CN115179789 A CN 115179789A CN 202210707553 A CN202210707553 A CN 202210707553A CN 115179789 A CN115179789 A CN 115179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ower conversion
direct current
conversion device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75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
姜振廷
张泽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075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97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9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978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1120 priority patent/WO202324671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2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rters located in the vehicle
    • B60L53/2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charging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用于降低功率转换装置的运营成本,以及提升功率转换装置的工作稳定性。该功率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电容支路,包括至少一个电解电容,用于对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第一电压;第二电容支路,包括串联的多个薄膜电容,用于对第一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并对滤波处理后的第一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多个第二电压,每个薄膜电容分得一个第二电压;与薄膜电容一一对应的直流转换器,每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与对应的薄膜电容并联;直流转换器用于对薄膜电容输出的第二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处理。

Description

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车载充电器(on board charger,OBC)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OBC主要包括第一转换电路和第二转换电路。其中,第一转换电路的输入端通过充电枪与充电桩连接,第一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可以与电动汽车的高压电池连接。第一转换电路可以将充电桩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第二转换电路可以将第一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电池的充电电压,从而为电动汽车内的高压电池充电。实际使用时,随着对电动汽车充电速率的要求逐渐提高,第二转换电路中可以包括输入端串联的多个直流转换模块,每个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并联有至少一个电解电容,每个直流转换模块并联的电解电容可以得到一部分电压,每个直流转换模块可以对并联的电解电容输出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处理,从而实现每个转换模块转换一部分功率,进而提升OBC的充电效率。
然而,受电解电容耐压规格的限制,一旦直流转换模块出现短路,与故障直流转换模块连接的电解电容将会被短路,与该电解电容串联的其它电解电容则会因为承受高压而击穿,此时整个电路无法工作。因此,目前的OBC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可以降低功率转换装置的运营成本,以及提升功率转换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电容支路、第二电容支路和多个直流转换器。
其中,第一电容支路包括至少一个电解电容,用于对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第一电压;第二电容支路包括串联的多个薄膜电容,用于对第一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并对经过滤波处理后的第一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多个第二电压。其中,每个薄膜电容分得一个第二电压;与薄膜电容一一对应的直流转换器,每个直流转换器输入端与对应的薄膜电容并联;直流转换器用于对薄膜电容输出的第二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处理。
本申请上述功率转换装置,由于薄膜电容具有耐高压的特性,采用由薄膜电容构成的第二电容支路对第一电压进行滤波和分压处理,并利用电容量大的电解电容构成的第一电容支路对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此时,若多个直流转换器的任一直流转换器短路时,该直流转换器输入端并联的薄膜电容被旁路,由于滤波处理后的第一电压的幅值不变,而串联的薄膜电容数量减小,则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输入端并联的薄膜电容两端承受的电压增高,但是由于薄膜电容具备耐高压的特性,仍然可以保证功率转换装置中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可以正常工作,提升了功率转换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另外,由于薄膜电容的成本低于电解电容的成本,当直流转换器故障造成薄膜电容损坏时,也有利于降低功率转换电路的运维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容支路包括第一电解电容,第一电解电容用于对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第一电压。
采用上述功率转换装置,当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幅值较小时,可以使用一个电解电容对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容支路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二电解电容,多个串联的第二电解电容用于对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第一电压。
采用上述功率转换装置,当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幅值较大超出单个电解电容的耐压值上限时,可以采用多个第二电解电容串联增大其耐压值,满足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电压的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功率转换装置还包括与第一电容支路并联的电阻支路。
其中,电阻支路中包括多个第一电阻,每个第一电阻与每个第二电解电容对应,且每个第一电阻与对应的第二电解电容并联。
采用上述功率转换装置,由于多个第二电解电容之间的个体差异,当多个第二电解电容串联时,第二电解电容两端的电压可能会偏离其工作电压区间,造成器件损坏。对此可以采用多个第一电阻串联构成分压支路,每个第一电阻分得一部分电压,由于第一电阻与一个第二电解电容并联,则第一电阻分得的电压即可该电阻并联的第二电解电容两端的电压,从而实现控制第二电解电容两端的电压,从而保证第二电解电容的工作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功率转换装置还包括均压电路,均压电路与第一电容支路连接,并对每个第二电解电容进行稳压处理。
采用上述功率转换装置,可以通过均压电路控制每个第二电解电容两端的电压幅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并联。
采用上述功率转换装置,可以通过多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并联实现大功率供电或者大功率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串联。
采用上述功率转换装置,当单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无法满足功率转换装置连接设备对电压的需求,可以通过将多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串联来提升功率转换装置输出的电压幅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功率转换装置还包括保护器。
其中,保护器用于在功率转换装置的输入电压或输入电流超出预设阈值时,断开功率转换装置与外部电源的连接。
采用上述设备,当功率转换装置中的其它器件损坏或者与功率转换装置连接的设备损坏,导致功率转换装置出现过电流或过电压时,可以通过保护器断开功率转换装置与外部电源的连接,从而避免故障范围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功率转换装置还包括控制器。
其中,控制器与多个直流转换器连接,控制器用于在确定多个直流转换器内任一直流转换器发生故障时,调整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电压转换比。
采用上述功率转换装置,当功率转换装置中出现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时,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原接收的电压会等比例分到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上,导致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升高,为了保证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满足连接设备对电压的需求,控制器可以在功率转换装置中出现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时,调整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变比。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可以包括第一转换电路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中提供的功率转换装置。
其中,第一转换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并将外部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转换装置与第一转换电路连接,用于对第一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并利用电压转换处理后的直流电为负载供电。其中,外部电源可以是工频电网,负载可以是车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该车载充电器包括第一转换电路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中提供的功率转换装置。
其中,第一转换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并将外部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转换装置与第一转换电路连接,用于对第一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并利用电压转换处理后的直流电为负载供电。其中,外部电源可以是充电桩,负载可以是车辆内的电池。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高压电池、低压电池、低压负载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中提供的功率转换装置。
其中,高压电池与功率转换装置连接;功率转换装置分别与低压电池和低压负载连接,功率转换装置用于对高压电池输出的电能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并将电压转换处理后的电能为低压电池和低压负载供电。
应理解,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各个方面中的各种设计方案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相应方案的技术效果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转直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容支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容支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容支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其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可以理解为电连接,两个电学元件连接可以是两个电学元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连接。例如,A与B连接,既可以是A与B直接连接,也可以是A与B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其它电学元件间接连接,例如A与B连接,也可以是A与C直接连接,C与B直接连接,A与B之间通过C实现了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开关可以是继电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双极结型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IGBT)、碳化硅(SiC)晶体管等多种类型的开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列举。各个开关管的封装形式可以是单管封装,也可以是多管封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多作限制。每个开关管皆可以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控制电极,其中,控制电极用于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或断开。当开关管导通时,开关管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可以传输电流,当开关管断开时,开关管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无法传输电流。以为MOSFET例,开关管的控制电极为栅极,开关管的第一电极可以是源极,第二电极可以是漏极,或者,第一电极可以是漏极,第二电极可以是源极。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直流转换器的“变比”指的是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比值,也可以理解为电压转换比。若直流转换器执行降压转换,则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小于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电压,直流转换器的变比大于1。若直流转换器执行升压转换,则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大于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电压,直流转换器的变比小于1。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转换装置,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功率转换装置的应用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转换装置可以应用供电***或充电***,可以将电源输出的电压转换为负载所需的供电电压或者充电电压,并利用供电电压或充电电压为一个或多个负载供电或充电。例如,该供电***可以是电动汽车内的车载充电机(on boardcharger,OBC)11,电子设备中的供电装置,或者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基站等设备。
在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功率转换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内,电动汽车又称为新能源汽车,是一种以电能驱动的汽车。参见图1所示,电动汽车10主要包括车载充电机(on board charger,OBC)11、高压电池12、直流转换电路13、低压电池14、低压负载15、动力***16和车轮17。其中,高压电池12和低压电池14均为可进行充电操作和放电操作的蓄电池,例如锂电池或者铅酸电池。
动力***16一般可以包括减速器、齿轮、一种或多种电机等。在电动汽车行驶时,高压电池12可以为动力***16供电,动力***16中的电机旋转,并通过齿轮和减速器驱动车轮17转动,从而实现车辆的移动。
低压负载15可以为车辆(电动汽车10)内部的功能***或车载设备。并且低压负载15的额定电压远低于高压电池12的额定电压。各低压负载15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重要负载,和/或,至少一个次要负载。重要负载可以理解为影响车辆行驶的负载,如控制***、自动驾驶***、车载导航器等。次要负载可以理解为不影响车辆行驶的负载,如车载收音机等。在一些场景中,低压负载可以包括多个重要负载,且所述多个重要负载具有相同功能。
在电动汽车10充电时,一般可以通过充电桩201为电动汽车10充电。
在一些场景中,OBC11中可以设置有交流转直流模块,用于将电源电路202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为高压电池12充电。OBC11中可以设置有直流转直流模块,用于将电源电路202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转换为高压电池12的充电电压,并为高压电池12充电。OBC11中可以同时设置有交流转直流模块和直流转直流模块,交流转直流模块可以将电源电路202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将直流电的电压转换高压电池12的充电电压,并为高压电池12充电。
OBC11还可以包括高压配电单元(power distribution unit,PDU),可以接收直流转直流模块输出的电能,或者接收交流转直流模块输出的电能。PDU可以对接收的电能进行分配与管理。
在另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功率转换装置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内,如图1所示,充电桩201主要包括电源电路202和充电枪203。电源电路202的输入端可以接收工频电网30提供的交流电能,电源电路202的输出端通过线缆与充电枪203连接。一般来说,电源电路202可以将接收到的交流电转换为与电动汽车10相适配的充电电能。经电源电路202转换后的充电电能可以通过充电枪203输入OBC11。例如,电源电路202可以通过充电枪203输出交流电能或者直流电能。
目前对新能源汽车对充电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缩短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大功率充电。实际使用时,直流转直流模块或者直流转换电路均是由开关器件组成的直流转换器构成,而单个直流转换器的功率转换能力有限,一般直流转直流模块中会设置多个直流转换器,每个直流转换器转换一部分功率,从而提升直流转直流模块的功率转换能力,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功率充电。
参见图2所示,为直流转直流模块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直流转直流模块中可以包括N个直流转换器,N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串联连接。其中,N个直流转换器中第一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N个直流转换器中最后一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参见图2所示,一般在每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均并联一个或多个电解电容。多个电解电容构成一个或多个电解电容串联支路,并对电源输入的电压进行分压处理,每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电压由并联的电解电容分得的电压确定。由于N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串联,则每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电流相同,因此,电解电容可以通过控制每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实现对每个直流转换器输入功率的分配。
参见图2所示,由于电解电容具备大容量的特性,当直流转直流模块进行转换处理时,大电容的电解电容可以保持直流转直流模块的输入电压幅值稳定,再将直流转直流模块接收的功率等比例分配到每个直流转换器上。
实际使用时,当N个直流转换器中的任一直流转换器发生故障时,例如短路故障,则与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并联的电解电容会被短路,此时直流转直流模块的全部输入电压均会分到未发生故障的电解电容两端,由于电解电容的耐高压能力较差,这些电解电容可能会因承受高压而损坏,此时整个直流转直流模块无法工作、且器件的安全无法保障。
有鉴于此,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可以提高功率转换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以及降低功率转换装置的运营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转换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中,下面以为电动汽车中的高压电池12供电为例进行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转换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其它设备中,如包括多个负载的设备中,如服务器中的多个负载供电、基站中的多个负载供电等场景,以提高服务器、基站的可用性,本申请对此不作过多限定。下面以功率转换装置应用于电动汽车中作为举例进行说明。
图3示例性示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功率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功率转换装置30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内。参见图3所示,功率转换装置30包括:第一电容支路31、第二电容支路32和多个直流转换器33。
其中,第一电容支路31包括至少一个电解电容,用于对功率转换装置30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第一电压;第二电容支路32包括串联的多个薄膜电容,用于对第一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并对经过滤波处理后的第一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多个第二电压,每个薄膜电容分得一个第二电压;直流转换器33与薄膜电容一一对应,每个直流转换器33的输入端与对应的薄膜电容并联;直流转换器33可以通过直流转换器33的输入端接收对应的薄膜电容输出的第二电压,并对薄膜电压输出的第二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并通过直流转换器33的输出端将经过电压转换处理后的第二电压输出。
其中,功率转换装置30用于为连接的器件供电或充电时,功率转换装置30中的第一电容支路31接收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压,并实现对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第一电压。第二电容支路32中的每个薄膜电容对接收的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并分到第二电压,并将分得的第二电压输出给对应的直流转换器33的输入端,以便直流转换器33对薄膜电容输出的第二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得到设备的充电电压或者供电电压,并为连接的设备供电或充电。其中,直流转换器33可以为升压转换器件,直流转换器33也可以为降压器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功率转换装置30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内的OBC中,并作为OBC中的直流转直流模块,将交流转直流模块或者充电桩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处理。
在一示例中,多个直流转换器33的输出端均与电动汽车内的高压电池连接,并为高压电池供电。此时,多个直流转换器33的输出端以并联的方式连接,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
在另一示例中,多个直流转换器33的输出端可以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多个直流转换器33中第一个直流转换器33的输出端的正极与高压电池的正极连接,多个直流转换,33中最后一个直流转换器33的输出端的负极与高压电池的负极连接。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功率转换装置30可以连接在高压电池和低压电池之间,以及连接在高压电池和低压负载之间。其中,至少一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与低压负载供电并为低压负载供电,至少一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与低压电池连接并为低压电池充电。
实际应用时,功率转换装置30可以固定在电动汽车上。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功率转换装置30也可以设置成灵活可拆卸的形式,即电动汽车上设有固定接口,以实现功率转换装置30与电动汽车内的多个器件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功率转换装置30可以视为独立于电动汽车的装置。
参见图3所示,第一电容支路31由具备大容量特性的电解电容构成,第二电容支路32由具备耐高压特性的薄膜电容构成,薄膜电容与直流转换器一一对应、且与对应的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并联,实现对应的直流转换器33的输入电压的分配。
继续参见图3所示,当功率转换装置30启动工作时,由电解电容构成的第一电容支路31实现对功率转换装置30接收电压的稳压处理,得到第一电压,由薄膜电容构成的第二电容支路32对第一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其中,串联的多个薄膜电容构成的分压支路对滤波处理后的第一电压进行分压操作,得到多个第二电压,每个薄膜电容分得一个第二电压,并将分得第二电压输出给对应的直流转换器33的输入端,以便对应的直流转换器对接收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并为连接的设备供电或充电。
实际应用时,当功率转换装置30中的任一直流转换器33发生短路故障时,与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并联的薄膜电容被短路,则第二电容支路32中串联的薄膜电容数量减小,此时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并联的薄膜电容承担全部的滤波电容后的第一电压。由于薄膜电容具备耐高压的特性,因此,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并联的薄膜电容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功率转换装置30中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33仍然可以接收到电压并运行,从而提升了功率转换装置30的工作稳定性。另外,当发生短路故障的直流转换器数量过多,导致薄膜电容因承受高压而损坏,由于薄膜电容的成本相对于电解电容的成本更加低廉,也可以降低功率转换装置30的运营成本。
具体地,当功率转换装置30中出现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时,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停止工作,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原接收的第二电压会等比例分到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上。由于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接收的电压提升,而输出端连接的设备的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为了保证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输出端连接的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当确定出现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时,可以调整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变比,使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在输入端接收的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输出端可以输出连接设备所需的工作电压。
参见图4所示,功率转换装置30中还可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与功率转换装置30内的每个直流转换器33连接,并控制直流转换器33对输入端接收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处理,以及在功率转换装置30中出现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时,调整直流转换器33的变比。
下面结合实施例分别对功率转换装置30中的第一电容支路31、第二电容支路32、控制器和直流转换器34进行详细介绍。
一、第一电容支路31
第一电容支路31的两端分别与功率转换装置30输入端的两个端口连接,并对功率转换装置30输入端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第一电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第一电容支路31可以包括一个第一电解电容C1,第一电解电容C1可以对功率转换装置30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其中,第一电解电容C1的第一端构成第一电容支路31的第一端,并与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一电解电容C1的第二端构成第一电容支路31的第二端,并与外部电源的负极连接。
应理解,第一电解电容C1的耐压值可以满足功率转换装置30对接收电压幅值的要求、且第一电解电容C1的电容值可以满足功率转换装置30对接收功率的需求。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见图6所示,第一电容支路31可以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二电解电容C2,串联的多个第二电解电容C2可以对功率转换装置30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其中,多个第二电解电容C2中第一个第二电解电容C2的第一端为第一电容支路31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多个第二电解电容C2中最后一个第二电解电容C2的第二端构成第一电容支路31的第二端,与外部电源的负极连接。
实际使用时,由于生产制造问题,多个第二电解电容串联时,其分得的电压可以会偏离其最优工作电压范围。例如,当功率转换装置30接收的电压为1000V时,若第一电容支路31中包括两个第二电解电容C2,由于两个第二电解电容C2之间的个体差异,可能一个第二电解电容C2两端的电压为520V,一个第二电解电容C2两端的电压为480V,而电解电容的耐压值可能只有510V,电解电容会因承受高压而损坏。因此为了保证第二电解电容的工作安全,功率转换装置30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每个第二电解电容两端电压的器件。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见图7所示,第一电容支路31两端并联有电阻支路,电阻支路中串联有多个第一电阻R1,多个第一电阻R1中第一个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支路31中第一个第二电解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多个第一电阻R1中最后一个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支路31中最后一个第二电解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
实际使用时,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解电容C2对应、且每个第一电阻R1与对应的第二电解电容C2并联。多个第一电阻R1串联构成分压支路,并对第一电压进行分压操作,得到多个第三电压,每个第一电阻R1分得一个第三电压,由于第一电阻R1与对应的第二电解电容C2并联,则第二电解电容C2两端的电压即可对应的第一电阻R1分得的第三电压,从而实现控制第二电解电容C2两端的电压幅值,保证第二电解电容C2的工作安全。
应理解,当第一电容支路31中多个第二电解电容C2的电容值不同时,可以通过调整与第二电解电容C2并联的第一电阻R1的阻值,将每个第二电解电容C2的电压控制为所需的电压。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见图8所示,第一电容支路31两端设置有均压电路,均压电路用于均衡第一电容支路31中每个第二电解电容C2两端的电压。
二、第二电容支路32
第二电容支路3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支路3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支路32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支路31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二电容支路32包括串联的多个薄膜电容C3,串联的多个薄膜电容C3可以对第一电容支路31输出的第一电压进行了滤波处理,同时串联的多个薄膜电容C3构成分压支路,对经过滤波处理后的第一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多个第二电压。其中,每个薄膜电容C3分得一个第二电压。
参见图9所示,第二电容支路32中包括串联的多个薄膜电容C3、且薄膜电容C3与功率转换装置30中的直流转换器33一一对应。
具体地,多个薄膜电容C3中第一个薄膜电容C3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支路31的第一端连接,多个薄膜电容C3中最后一个薄膜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支路31的第二端连接,且每个薄膜电容C3与对应的直流转换器33的输入端并联。
其中,多个薄膜电容C3串联构成分压支路,每个薄膜电容C3分得一个第二电压,由于薄膜电容C3与对应的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并联,则该薄膜电容C3对应的直流转换器接收的电压即为第二电压,从而实现对与薄膜电容C3对应的直流转换器33的功率分配。
继续参见图9所示,由于与薄膜电容C3对应的直流转换器33输入端并联,且多个薄膜电容C3串联,则多个直流转换器33的输入端串联连接,因此每个直流转换器33输入端接收的电流相同,每个直流转换器33的接收功率由直流转换器33接收的电压确定,而直流转换器33接收的电压由对应的薄膜电容C3分得的第二电压确定,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电容支路32中与直流转换器33对应的薄膜电容的参数实现调整直流转换器接收的功率。
继续参见图9所示,多个薄膜电容C3以串联的方式连接,当功率转换装置30中出现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时,则与该直流转换器33对应的薄膜电容C3被旁路,此时第二电容支路32中串联的薄膜电容C3的数量减小,而滤波处理后的第一电压的幅值不变,因此串联的多个薄膜电容C3中每个薄膜电容C3两端的电压升高。例如,滤波处理后第一电压幅值为100V,若第一电容支路31串联有5个薄膜电容C3,则每个薄膜电容分得的电压20V。当一个薄膜电容C3被旁路后,则第一电容支路31中串联有4个薄膜电容C3,此时薄膜电容C3分得的电压为25V。由于薄膜电容C3的具备耐高压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薄膜电压C3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与这些薄膜电容对应的直流转换器33可以正常工作,提升功率转换装置30的工作稳定性。
继续参见图9所示,当功率转换装置30出现大量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导致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对应的薄膜电容两端电压超出其最大耐压值时,由于薄膜电容C3的成本低于电解电容的成本,从而可以降低功率转换装置30的运行成本。
三、直流转换器33
多个直流转换器33的输入端以串联的方式连接,多个直流转换器33中第一个直流转换器33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容支路3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支路32的第一端连接,多个直流转换器33中最后一个直流转换器33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电容支路3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支路32的第二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直流转换器33可以采用现有结构,即直流转换器33可以采用H桥整流电路,H桥整流电路中第一桥臂的第一端和第二桥臂的第一端构成直流转换器33的第一输入端,H桥整流电路33中第一桥臂的第二端和第二桥臂的第二端构成直流转换器33的第二输入端,H桥整流电路中第一桥臂的中间节点构成直流转换器33的第一输出端,H桥整流电路中第二桥臂的中间节点构成直流转换器33的第二输出端。直流转换器33可以通过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与对应的薄膜电容的两端连接,并接收对应的薄膜电容输出的第二电压,直流转换器33通过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将经电压转换处理后的电能输出给连接的设备。
采用上述直流转换器33,可以将对应的薄膜电容输出的电能进行调压处理,并输出直流转换器33连接设备所需的供电电压。
示例性地,直流转换器33的结构可以如图10。在图10中,A作为直流转换器33的第一输入端,B作为直流转换器33的第二输入端,C作为直流转换器33的第一输出端的,D作为直流转换器33的第二输出端,MOS管Q1/Q2/Q3/Q4组成H桥整流电路。
当功率转换装置30为输出端连接的设备供电或者充电时,A和B作为输入端,用于接收对应的薄膜电容输出的第二电压,C和D作为输出端,用于输出经过MOS管Q1/Q2/Q3/Q4调压处理后的电压,并为连接的设备供电或者充电。
继续参见图10所示,当直流转换器33发生短路故障时,与该直流转换器33的输入端并联的薄膜电容C3将被短路,此时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将会从直流转换器33的串联支路上旁路掉,从而保证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可以正常工作。当直流转换器33发生其它类型的故障时,也可以通过控制MOS管Q1和Q2导通,从而将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从串联的直流转换器上旁路掉,从而保证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可以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见图11所示,功率转换装置30应用于电动汽车内,并作为电动汽车内OBC的直流转直流模块,此时功率转换装置30中所有直流转换器33的输出端并联,并与高压电池连接,以为高压电池充电。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参见图12所示,功率转换装置30应用于电动汽车内,并作为电动汽车内OBC的直流转直流模块,若单个直流转换器33的输出电压小于高压电池的充电电压,可以将多个直流转换器33的输出端串联,来提升输出的电压幅值,来满足高压电池的充电电压需求。此时,多个直流转换器33中第一个直流转换器的第一输出端与高压电池的正极连接,多个直流转换器33中最后一个直流转换器的第二输出端与高压电池的负极连接。
在还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功率转换装置30应用于电动汽车内,并连接在高压电池与低压电池之间,以及连接在高压电池与低压负载之间,功率转换装置可以将高压电池输入的电压转换为低压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低压负载的供电电压。此时,多个直流转换器33分别连接不同的器件。例如,第一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低压电池,第二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个低压负载,依次类推,实现所有器件的供电或充电。
应理解,上述对直流转换器介绍仅为示例,实际使用时,直流转换器还可以采用其它电路结构,例如半桥整流电路、电感-电感-电容(inductor-inductor-capacitor,LLC)谐振转换电路、正激电路、反激电路、可调压的升压(Boost)电路,也可以是可调压的降压(Buck)电路,或者Buck-Boost电路。
四、控制器
控制器与功率转换装置30中的每个直流转换器33连接,并控制每个直流转换器33将输入端接收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处理,以及在功率转换装置30中出现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时,调整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变比。
具体实现时,直流转换器33可以由开关管、二极管、电感、电容等器件组成。直流转换器的工作状态以及变比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器件(例如开关管)的工作状态来实现。
具体地,若直流转换器33中的开关管为MOS管,该控制器可以与MOS管的栅极连接,从通过控制MOS管的通断使得直流转换器对输入端接收的电压进行调压,并为连接的设备供电或充电;若直流转换器33中的开关管为BJT,该控制器可以与BJT的基极连接,从通过控制BJT的通断使得直流转换器对输入端接收的电压进行调压,并为连接的设备供电或充电。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功率转换装置30中还包括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可以与功率转换装置30中的直流转换器连接,并检测直流转换器的工作状态,在确定直流转换器发生故障时,向控制器发生表征直流转换器故障的第一信号,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调整输出给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中开关管的驱动信号,以实现调整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变比,从而使直流转换器输出满足连接设备电压需求的供电电压或者充电电压。
可选地,检测装置可以通过检测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并利用检测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确定该直流转换器的工作状态。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功率转换装置30中的控制器还与外部检测装置连接,并在接收到外部检测装置发送的表征直流转换器故障的第二信号时,调整输出给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中开关管的驱动信号,来调整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变比,并使直流转换器输出满足连接设备电压需求的供电电压。
具体实现时,控制器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MC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中的任一种。当然,控制器的具体形态不限于上述举例。
应理解,上述控制器只能在单个或者少数直流转换器故障时,维持功率转换装置30的运行,当功率转换装置30内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数量过多、功率转换装置内的其它器件故障或者与功率转换装置连接的设备故障时,功率转换装置的运行状态无法保证,基于此,功率转换装置还可以包括保护器,该保护器可以与第一电容支路31和第二电容支路32的第一端连接,并检测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或电流,当功率转换装置连接的设备故障或者功率转换装置内的器件故障导致线路上电压或电流超出设定阈值时,断开功率转换装置与外部电源的连接,从而保护功率转换装置和与功率转换装置连接的器件的安全。其中,参见图13所示,保护器可以是保险丝,当然保护器也可以是其它保护器件,例如断路器等其它具备过压或过流的保护器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可以包括第一转换电路和前述功率转换装置30。
其中,第一转换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并将外部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该直流电输出给功率转换装置。功率转换装置与第一转换电路连接,功率转换装置可以对第一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并练功电压转换处理后的电压为负载供电。
具体实现时,外部电源可以是工频电网,第一转换电路可以将工频电网上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转换装置可以将第一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车辆的充电电压,从而实现为车辆充电。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该车载充电器包括第一转换电路和前述功率转换装置30。
其中,第一转换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并将外部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该直流电输出给功率转换装置。功率转换装置与第一转换电路连接,功率转换装置可以对第一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并练功电压转换处理后的电压为负载供电。
具体实现时,车载充电器内的第一转换电路可以将从充电桩上获取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转换装置可以将第一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电池的充电电压,并为高压电池充电。
应理解,若充电桩上获取的是直流电能,本申请中的车载充电器可以只包括功率转换装置,功率转换装置可以直接将充电桩上获取的直流电转换为高压电池的充电电压,并为高压电池充电。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可以包括高压电池、低压电池、低压负载和前述功率转换装置30。
其中,高压电池与功率转换装置连接,用于将存储的电能输出给功率转换装置;
功率转换装置分别与低压电池和低压负载连接,用于对高压电池输出的电能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并将电压转换处理后的电能为低压电池和低压负载供电。
应理解,本申请中所提供的方案可以应用于不同汽车内,具体地,包括但不限于:纯电动汽车(Pure EV/Battery EV)和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等不同类型的汽车。并且,本申请所提供的装置,并不仅限于应用于汽车领域,还可以应用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领域。例如,应用于风力发电***或者光伏发电***内的储能***中,并为储能***内的蓄电池充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容支路,包括至少一个电解电容,用于对所述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第一电压;
第二电容支路,包括串联的多个薄膜电容,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压进行滤波处理,以及对经过滤波处理后的第一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多个第二电压;其中,每个薄膜电容分得一个第二电压;
与所述薄膜电容一一对应的直流转换器,每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与对应的薄膜电容并联;
所述直流转换器用于对所述薄膜电容输出的第二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支路包括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用于对所述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所述第一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支路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二电解电容,所述串联的多个第二电解电容用于对所述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所述第一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支路并联的电阻支路,所述电阻支路包括多个第一电阻,每个第一电阻与每个第二电解电容对应,每个第一电阻与对应的第二电解电容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装置还包括:均压电路;
所述均压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容支路连接,并对每个第二电解电容进行稳压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装置还包括:保护器;
所述保护器用于在所述功率转换装置接收的电压或接收的电流超出预设阈值时,断开所述功率转换装置与外部电源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装置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多个直流转换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确定所述多个直流转换器内任一直流转换器发生故障时,调整未发生故障的直流转换器的电压转换比。
10.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第一转换电路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
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并将所述外部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所述功率转换装置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并利用电压转换处理后的直流电为连接的设备供电。
11.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器包括:第一转换电路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
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用于接收充电桩输出的交流电,并将所述充电桩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所述功率转换装置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并利用电压转换处理后的直流电为电动汽车的高压电池充电。
12.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包括:高压电池、低压电池、低压负载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
所述高压电池与所述功率转换装置连接;
所述功率转换装置分别与所述低压电池和所述低压负载连接,所述功率转换装置用于对所述高压电池输出的电能进行电压转换处理,并将电压转换处理后的电能为所述低压电池和所述低压负载供电。
CN202210707553.5A 2022-06-21 2022-06-21 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Pending CN1151797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7553.5A CN115179789A (zh) 2022-06-21 2022-06-21 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PCT/CN2023/101120 WO2023246710A1 (zh) 2022-06-21 2023-06-19 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7553.5A CN115179789A (zh) 2022-06-21 2022-06-21 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9789A true CN115179789A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15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7553.5A Pending CN115179789A (zh) 2022-06-21 2022-06-21 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9789A (zh)
WO (1) WO202324671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7525A (zh) * 2023-09-26 2023-12-22 吉林省艾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功率控制***
WO2023246710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78386A (ko) * 2011-12-30 2013-07-10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전기자동차 충전기용 dc-dc 컨버터
CN102723870B (zh) * 2012-06-21 2015-07-0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串联输入串联输出全桥高频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
JP6048583B2 (ja) * 2013-07-08 2016-12-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力変換回路、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CN104852588A (zh) * 2015-06-09 2015-08-19 黑龙江大学 适合高压输入多输出场合的辅助电源
CN206379884U (zh) * 2016-12-02 2017-08-04 安徽博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dcdc电源
WO2019082018A1 (en) * 2017-10-27 2019-05-02 Silanna Asia Pte Ltd DIRECT TRANSFER CONVERTER WITH FUSED VOLTAGE DIVIDER
CN112103920A (zh) * 2020-09-10 2020-12-18 安徽鸿创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dc/dc转换器过流保护电路
CN114531037B (zh) * 2022-01-26 2024-05-0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直流变压器电流断续控制方法
CN115179789A (zh) * 2022-06-21 2022-10-1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6710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CN117277525A (zh) * 2023-09-26 2023-12-22 吉林省艾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功率控制***
CN117277525B (zh) * 2023-09-26 2024-01-16 吉林省艾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功率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6710A1 (zh)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1424B2 (en) On-board vehicle electrical system for charging an electrically operated vehicle, and method
US9873341B2 (en) Transformerless, current-isolated onboard charger with solid-state switching controls
CN107785949B (zh) 快速充电装置
US11208006B2 (en)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US10283990B2 (en) Universal current charger
US10780789B2 (en) Charging apparatus
KR101284331B1 (ko) 친환경 차량의 충전장치 및 방법
JP6068778B2 (ja) 車載パワー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を使用してエネルギーを伝達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3711457A (zh) 转换装置、转换***、切换装置、包括这些装置的车辆及控制方法
US20120280655A1 (en)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EP328879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ic power supply
CN112389269B (zh) 一种汽车、能量转换装置及能量转换方法
US11431184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N115179789A (zh) 功率转换装置、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电动汽车
US20140049215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charging mode of an energy store in a vechile and charging system for charging an energy store in a vechile
EP2506389A2 (en) Auxiliary battery charging apparatus
KR20130079419A (ko) 전원장치 및 충전회로
CN111315615B (zh) 包括dc/dc转换器的车辆充电器
WO2019244606A1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US11207985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JP2019134636A (ja) 充電システム及び充電方法
US11190075B2 (en) Drive system
Salari et al. A new multiple input bidirectional HEV battery charger
KR20190092994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US20230275518A1 (en) Convers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