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0194A - 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0194A
CN115140194A CN202110348491.9A CN202110348491A CN115140194A CN 115140194 A CN115140194 A CN 115140194A CN 202110348491 A CN202110348491 A CN 202110348491A CN 115140194 A CN115140194 A CN 115140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eat
vehicle body
rocker
protectiv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84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晨
赖楠
周甲朋
胡亚洲
刘腾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84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01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0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01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23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车身侧防护结构包括:门槛梁、前纵梁后段、座椅前横梁、碰撞力传递件。所述前纵梁后段与所述门槛梁在横向上相对并且间隔开,所述座椅前横梁沿车身的横向延伸,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前纵梁后段连接。碰撞力传递件在横向上连接门槛梁、座椅前横梁和前纵梁后段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门槛梁向所述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前纵梁后段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传递碰撞力。由此,通过设置碰撞力传递件,可以将门槛梁受碰撞挤压变形后的力传递给座椅前横梁和/或前纵梁后段,以降低车身侧防护结构局部过度变形,提高驾乘人员的安全性,以使车辆能够具有较高的侧面柱碰防护要求。

Description

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领域中,我们常见到的车门有铰链门和滑动门,其中,铰链门布置占用的空间小,在轿车上被大量使用,而滑动门的布置需要三根平行安装的导轨,会对车身的总体造型布置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滑动门仅被普遍的应用在车身较长较高的小型或微型客车和商用车上。
传统滑动门侧面防护结构设计是将座椅安装前、后横梁布置于地板下方,前纵梁后段及前地板下纵梁也都布置于车体下方,但对于纯电动车型的下方布置电池包所需的Z向(上下方向,车身高度方向)空间来说是不可行的,且前地板下纵梁离门槛梁Y向(左右方向,车身宽度方向)距离过近,也将限制电池包在Y向上的扩展。相关技术中的门槛梁自身强度以及门槛与前地板右下纵梁的连接强度均不足以保证抵御侧面柱碰。
基于上述的说明,本发明涉及一种纯电动滑动门车型电池包侧面防护架构,不同于以往的燃油车型滑动门车型,纯电动车型有着更高的侧面柱碰防护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用于对电池包进行防护,所述电动车的车门为滑移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所述车身侧防护结构包括:门槛梁、前纵梁后段、座椅前横梁。所述前纵梁后段与所述门槛梁在横向上相对并且间隔开,所述座椅前横梁沿车身的横向延伸,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前纵梁后段连接。
其中,还包括碰撞力传递件,所述碰撞力传递件在横向上连接所述门槛梁、所述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前纵梁后段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门槛梁向所述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前纵梁后段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传递碰撞力。
由此,通过设置碰撞力传递件,可以将门槛梁受碰撞挤压变形后的力传递给座椅前横梁和/或前纵梁后段,以降低车身侧防护结构局部过度变形,提高驾乘人员的安全性,以使车辆能够具有较高的侧面柱碰防护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碰撞力传递件包括侧接头,所述侧接头沿横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门槛梁之间,所述门槛梁、所述侧接头、所述座椅前横梁共同形成第一碰撞力传递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碰撞力传递件包括前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位于所述侧接头下方,且所述前连接板连接所述门槛梁与所述座椅前横梁,所述门槛梁、所述前连接板、所述座椅前横梁形成第二碰撞力传递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还包括前横梁加强板,且连接在所述座椅前横梁的顶面,所述侧接头与所述前横梁加强板、所述座椅前横梁均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多个连接翻边,所述接头主体为罩体形,所述接头主体罩盖于所述前横梁加强板的顶面、前横梁加强板的侧面、所述座椅前横梁的侧面,多个所述连接翻边分别与所述前纵梁后段的顶面、所述门槛梁的侧面、所述门槛梁的顶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头主体具有自顶向底延伸的第一溃缩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槛梁包括门槛内板、门槛外板,所述门槛内板与所述门槛外板彼此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门槛梁还包括至少一个门槛撑板,所述门槛撑板位于所述腔室内且在横向上将侧碰力从所述门槛外板传向所述门槛内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槛撑板的个数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门槛撑板与所述碰撞力传递件的前连接板在横向上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槛外板包括外板主体、外板加强板以及外板衬板,所述外板主体、所述外板加强板、所述外板衬板在横向上依次分布且依次靠近所述门槛内板,所述门槛撑板的一端透过所述门槛衬板与所述外板加强板连接;所述门槛内板包括内板主体、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在所述内板主体的外侧与所述内板主体连接,所述门槛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板加强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板加强板、所述外板衬板的横截面为U形且均具有上焊接翻边和下焊接翻边,所述外板主体与所述外板加强板之间、所述外板加强板与所述外板衬板之间均形成有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槛撑板为中空柱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门下导轨组件包括:滑门下导轨组件、座椅后横梁、前地板下纵梁、上盖板、下盖板、下导轨以及密封板。所述滑门下导轨组件、所述门槛梁沿车身的纵向依次分布并彼此连接,所述座椅后横梁沿车身的横向延伸,所述前地板下纵梁与所述滑门下导轨组件在横向上间隔分布,所述座椅后横梁与所述前地板下纵梁、所述滑门下导轨组件依次连接。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彼此连接,所述下导轨位于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限定出的空间内,所述密封板与所述下盖板连接,且位于所述下盖板靠近所述门槛外板的一端以及所述下盖板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具有第二溃缩筋,所述第二溃缩筋自后向前朝靠近所述前地板下纵梁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包括:前地板面板、地板补强板,所述前地板面板位于所述座椅前横梁、所述座椅后横梁的下方,位于所述前纵梁后段、前地板下纵梁的上方。适于连接在所述前地板面板上,所述前地板面板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处于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之间,所述地板补强板与所述前地板下纵梁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板补强板具有延伸翻边,所述延伸翻边朝向所述座椅后横梁延伸并搭接在所述座椅后横梁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车身侧防护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车身侧防护结构的座椅前横梁的传力路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车身侧防护结构的座椅前横梁的传力路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侧防护结构的第一溃缩筋和第二溃缩筋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侧防护结构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身侧防护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身侧防护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门槛梁10;门槛内板11;内板主体111;内板加强板112;门槛外板12;外板主体121;外板加强板122;外板衬板123;门槛撑板13;门槛内板前撑板131;安装耳131a;门槛内板后撑板132;加强撑板133;
滑门下导轨组件20;上盖板21;第二溃缩筋211;下盖板22;下导轨23;密封板24;下连接板25;
座椅后横梁30;前地板下纵梁40;前纵梁后段50;座椅前横梁60;
碰撞力传递件70;侧接头71;接头主体711;第一溃缩筋711a;连接翻边712;前连接板72;后连接板73;
前横梁加强板80;前地板面板90;
地板补强板100;延伸翻边101;
电池包1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车身侧防护结构包括:门槛梁10、前纵梁后段50、座椅前横梁60。前纵梁后段50与门槛梁10在横向上相对并且间隔开,座椅前横梁60沿车身的横向延伸,座椅前横梁60与前纵梁后段50连接。
车身的横向也是车辆的左右方向,车身的纵向也是车辆的前后方向,车身的高度方向也是车辆的上下方向。
其中,车身侧防护结构还包括碰撞力传递件70,碰撞力传递件70在横向上连接门槛梁10、座椅前横梁60和前纵梁后段50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以使门槛梁10向座椅前横梁60和前纵梁后段50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传递碰撞力。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碰撞力传递件70可以连接门槛梁10和座椅前横梁60,在与连接座椅前横梁60时,门槛梁10受碰撞产生的力经过碰撞力传递件70传递,沿着座椅前横梁60向远离碰撞的一侧传递;在碰撞力传递件70连接门槛梁10和前纵梁后段50时,碰撞产生的力可以传递给前纵梁后段50,以使碰撞力能够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传递;碰撞力传递件70也可以同时连接门槛梁10、前纵梁后段50和座椅前横梁60,以使门槛梁10受撞击后产生的力能够分别沿着座椅前横梁60和前纵梁后段50传递。
由此,通过设置碰撞力传递件70,可以将门槛梁10受碰撞挤压变形后的力传递给座椅前横梁60和/或前纵梁后段50,以降低车身侧防护结构局部过度变形,提高驾乘人员的安全性,以使车辆能够具有较高的侧面柱碰防护要求。
可选地,碰撞力传递件70包括侧接头71,侧接头71沿横向延伸且连接在座椅前横梁60与门槛梁10之间,门槛梁10、侧接头71、座椅前横梁60共同形成第一碰撞力传递路径,侧接头71的一端与座椅前横梁60固定,侧接头71的另一端连接在门槛梁10上。
由此,形成的第一碰撞力传递路径,可以将碰撞力沿着座椅前横梁60传递到远离碰撞的一侧,增加车辆侧滑出去的动力,能够充分吸收Y向的碰撞能量。
可选地,碰撞力传递件70包括前连接板72,前连接板72位于侧接头71下方,且前连接板72连接门槛梁10与前纵梁后段50,门槛梁10、前连接板72、前纵梁后段50形成第二碰撞力传递路径。
由此,门槛梁10可以将碰撞力传递给前纵梁后段50,形成第二碰撞力传递路径,增加碰撞力在前纵梁后段50上的传递,能够进一步分散局部受到的挤压力,提高车身侧防护结构的抗载荷能力。
如图2、图3所示,车身侧防护结构还包括前横梁加强板80,且连接在座椅前横梁60的顶面,侧接头71与前横梁加强板80、座椅前横梁60均连接。
在座椅前横梁60的上方安装有前横梁加强板80,前横梁加强板80可以与座椅前横梁60进行装配,且前横梁加强板80上留有通孔,可以用来加强前横梁加强板80和座椅前横梁60之间的紧固。装配后的前横梁加强板80与座椅前横梁60的一端与侧接头71连接,侧接头71上的留有的通孔与前横梁加强板80上的通孔对应设置。
由此,前横梁加强板80的延伸方向与座椅前横梁60的延伸方向相同,以对整个座椅前横梁60进行加固,提高座椅前横梁60自身的结构强度,增加对门槛梁10的支撑性,方便能够承受更多的碰撞力。
进一步地,侧接头71包括:接头主体711、多个连接翻边712,接头主体711为罩体形,接头主体711罩盖于前横梁加强板80的顶面、前横梁加强板80的侧面、座椅前横梁60的侧面,多个连接翻边712分别与前纵梁后段50的顶面、门槛梁10的侧面、门槛梁10的顶面连接。
如图1所示,接头主体711罩盖座椅前横梁60、前横梁加强板8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以及朝上一侧的顶面,侧接头71的连接翻边712在前后方向上背离座椅前横梁60的一侧延伸,且连接翻边712能够与前纵梁后段50和前连接板72贴合,以增加侧接头71与座椅前横梁60、前横梁加强板80、前纵梁后段50和前连接板72之间的接触面。侧接头71与各横梁和纵梁均可以通过焊接实现连接,焊接的可靠性更高。
由此,罩体形的接头主体711能够尽可能的实现对座椅前横梁60和前横梁加强板80的包裹,以使门槛梁10上的碰撞力能够更好的通过侧接头71传递到座椅前横梁60和前纵梁后段50,增加车身侧防护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侧接头71的连接翻边712设计,增加与前纵梁后段50的接触面积,以使在受到碰撞时,能够有效的将碰撞力传递给前纵梁后段50。
可选地,位于座椅前横梁60两侧的连接翻边712的宽度为35mm-40mm。由此,控制连接翻边712的宽度,以使可供焊接的面积增大,提高侧接头71和前纵梁后段50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接头主体711具有自顶向底延伸的第一溃缩筋711a。由此,设置第一溃缩筋711a以使侧接头71在受到撞击被挤压时,能够沿着宽度方向溃缩,避免接头主体711在变形过程中方向不定对电池包110产生影响。
具体地,如图5所示,门槛梁10包括门槛内板11、门槛外板12,门槛内板11与门槛外板12彼此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有腔室,门槛梁10还包括至少一个门槛撑板13,门槛撑板13位于腔室内且在横向上将侧碰力从门槛外板12传向门槛内板11。
门槛撑板13为中空柱状结构,且朝向门槛外板12的一侧具有安装耳131a和敞开口,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门槛撑板13又区分为门槛内板前撑板131、门槛内板后撑板132以及加强撑板133,中空柱状结构为门槛内板前撑板131和门槛内板后撑板132,而加强撑板133呈现出“几”形,在门槛梁10的纵向上的两个侧面还设有加强筋。
由此,通过在门槛外板12和门槛内板11之间的腔室中设置门槛撑板13,增加整个门槛梁10的结构强度,便于碰撞力由门槛外板12向门槛内板11传递,便于门槛撑板13的安装且能够形成封闭的空腔结构,有利于提高门槛梁10结构的紧凑性,优化车身的安装结构。
可选地,门槛撑板13的个数为多个,至少一个门槛撑板13与碰撞力传递件70的前连接板72在横向上相对应。即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门槛撑板13与前连接板72是相对的,门槛撑板13与前连接板72可以成对出现。
由此,设置多个门槛撑板13,且让门槛撑板13与前连接板72在横向上对应设置,增加门槛梁10的门槛外板12和门槛内板11之间的连接,提升门槛梁10的结构强度,便于门槛梁10能够抵抗更大的撞击力,提高门槛梁10抗载荷的能力。
具体地,门槛外板12包括外板主体121、外板加强板122以及外板衬板123,外板主体121、外板加强板122、外板衬板123在横向上依次分布且依次靠近门槛内板11,门槛撑板13的一端透过外板衬板123与外板加强板122连接。门槛内板11包括内板主体111、内板加强板112,内板加强板112在内板主体111的外侧与内板主体111连接,门槛撑板13的另一端与内板加强板112连接。
如图5所示,外板主体121、外板加强板122、外板衬板123之间可以配合形成叠加的门槛外板12,且在上下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内板主体111、内板加强板112之间也可以配合形成叠加的门槛内板11,门槛内板11和门槛外板12之间相对设置。外板主体121、外板加强板122、外板衬板123之间和内板主体111、内板加强板112之间,通过在相互接触的表面打上三层的焊点进行固定连接。中间的门槛撑板13一般设于容易受到撞击的部位,并且尽量延伸到门槛内板11的一侧,使其能够连接门槛内板11和门槛外板12。在外板衬板123上开设过孔,便于门槛撑板13能够透过过孔与外板加强板122焊接连接。
由此,多个板体通过焊接叠加形成的门槛外板12和门槛内板11,拥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良好的抵抗门槛梁10被挤压变形的能力,外板衬板123便于门槛撑板13与外板加强板122固定,提高门槛撑板13在腔室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外板加强板122、外板衬板123的横截面为U形且均具有上焊接翻边和下焊接翻边,外板主体121与外板加强板122之间、外板加强板122与外板衬板123之间均形成有空腔。与外板加强板122相对设置的内板加强板112的横截面也可以呈U形。
由此,通过在外板加强板122、外板衬板123、内板加强板112上设置上、下焊接翻边,便于外板加强板122、外板衬板123、内板加强板112与外板主体121和内板主体111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焊接连接的效果更好、焊接的牢固性更高,且便于形成空腔用来容纳门槛撑板13。
可选地,外板主体121和内板主体111在上下方向上设有“L”形的弯折翻边,其中,在上下方向上平行的的翻边,能够实现贴合并固定连接,在左右方向上的平行的翻边便于与各自接触的加强板配合,增加接触的面积并且形成空腔。
如图5所示,车身侧防护结构还包括滑门下导轨组件20、座椅后横梁30、前地板下纵梁40,滑门下导轨组件20、门槛梁10沿车身的纵向依次分布并彼此连接,座椅后横梁30沿车身的横向延伸,前地板下纵梁40与滑门下导轨组件20在横向上间隔分布,座椅后横梁30与前地板下纵梁40、滑门下导轨组件20依次连接。滑门下导轨组件20包括:上盖板21、下盖板22、下导轨23以及密封板24,上盖板21与下盖板22彼此连接,下导轨23位于上盖板21与下盖板22限定出的空间内,密封板24与下盖板22连接,且位于下盖板22靠近门槛外板12的一端以及下盖板22的内侧。
由此,依次连接的滑门下导轨组件20、前地板下纵梁40、座椅后横梁30,便于座椅后横梁30对前地板下纵梁40的支撑,以使碰撞传递到前地板下纵梁40的碰撞力能够有效的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传递。且通过将下导轨23设于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限定的空间中,增加下导轨23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下导轨23裸露在外影响其使用寿命,密封板24则增加了限定空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上盖板21具有第二溃缩筋211,第二溃缩筋211自后向前朝靠近前地板下纵梁40方向延伸,与其相配合的下盖板22也设有第二溃缩筋211,并且对上盖板21、下盖板22的料厚进行了弱化处理。由此,可以避免车辆在侧面柱碰撞撞击到避障时,撞击区域的部件能够顺利溃缩,不会挤压到电池托盘,影响电池的寿命或者正常使用。
此外,滑门下导轨组件20还包括下连接板25,下连接板25位于滑门下导轨组件20的最外侧(靠近门槛梁10的一侧),用于在纵向连接滑门下导轨组件20和门槛梁10,增加滑门下导轨组件20和门槛梁10连接的强度,并且可以提高连接的整体性。
可选地,车身侧防护结构包括:前地板面板90、地板补强板100,前地板面板90位于座椅前横梁60、座椅后横梁30的下方,位于前纵梁后段50、前地板下纵梁40的上方。适于连接在前地板面板90上,前地板面板90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处于座椅前横梁60与座椅后横梁30之间,地板补强板100与前地板下纵梁40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
由此,在前地板面板90上设置地板补强板100,提高前地板面板90的强度和承受载荷的能力,避免前地板面板90过薄导致凹陷影响后期的使用。地板补强板100、前地板面板90、前地板下纵梁40从上到下依次分布,且相互接触的面打三层焊点,以进一步提高前地板的结构强度。
如图1和图6所示,地板补强板100具有延伸翻边101,延伸翻边101朝向座椅后横梁30延伸并搭接在座椅后横梁30上。具体地,地板补强板100在周向上设置延伸翻边101,且在前地板下纵梁40的延伸方向上,与座椅后横梁30接触的延伸翻边101,能够搭设在座椅后横梁30的上方,并且与座椅后横梁30的顶面充分接触、随形设计(座椅后横梁30与延伸翻边101接触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地板补强板100可以通过焊接实现与座椅后横梁30、前地板下纵梁40连接。前地板下纵梁40与门槛内板11之间还通过设置后连接板73连接,以实现对车身侧防护结构进一步加固。
由此,地板补强板100增加了座椅后横梁30和前地板下纵梁40连接的牢固性,以使车身侧防护结构强度更高,便于对电池包110的固定、降低电池包110受碰撞的风险。
如图7所示,电池包110的Y向生存空间为△S,经申请人的对比分析,其相对于传统的燃油车来说,由于滑动门下导轨23的走势是Y向向车内的,结合往车外侧走的前地板右下纵梁和电池包110的布置,此数值会降低至现有车型的1/5左右,所以对于车身侧防护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而通过将地板补强板100、座椅前横梁60、座椅后横梁30等置于前地板面板90之上,以增加前地板面板90下方的Z向空间,并且将前地板下纵梁40设置的靠近门槛梁10一侧,以增加前地板面板90下方的Y向空间。
在如图1至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座椅前横梁60、座椅后横梁30分别为前排座椅前横梁60、前排座椅后横梁30,前连接板72为车辆的前地板右前连接板72,侧接头71为前排座椅前横梁60右接头,座椅前横梁60为前排座椅前横梁60,前地板下纵梁40为前地板右下纵梁,都是以常见的右侧滑动门进行说明的,本申请不局限于单边设有滑动门的电动车,同样适用于两侧设有滑动门的电动车。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
具体地,拥有这种车身侧防护结构的电动车,在其门槛梁10的内部设置多个加强板和衬板提高门槛梁10的结构强度,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以提升门槛梁10自身的抗弯折强度,同时在门槛内板11和门槛外板12之间设置门槛撑板13,加强门槛梁10抵抗变形的能力,使得在有限的吸能空间内吸收尽可能多的能量。其次,对于滑门下导轨组件20的上盖板21、下盖板22做弱化处理(分别在两个盖板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溃缩筋211),弱化处理后的盖板在受到柱形避障撞击时,能够优先被挤压变形,避免避障直接侵入电池包110,增加安全隐患。在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的远离门槛梁10的一端附近还可以增设盒型撑板(截面可以是矩形、梯形等),这样在盖板受到撞击变形撞向电池包110时,撞击力会从点、面接触改为面、面接触,减少滑门下导轨组件20对电池包110的侵入量,可以进一步保护电池包110不被过度挤压和损坏。
此外,可以在座椅前横梁60和门槛梁10之间设置碰撞力传递件70,其中侧接头71的一端连接座椅前横梁60,另一端连接门槛梁10,以使门槛梁10受撞击后的碰撞力能够沿着座椅前横梁60传递;前连接板72置于侧接头71下方,前连接板72的一端连接门槛梁10,另一端连接前纵梁后段50,以使门槛梁10受撞击后的碰撞力能够沿着前纵梁后段50传递。通过设置的碰撞力传递件70,使发生碰撞的门槛梁10能够沿着两条碰撞力传递路径传递,减少门槛梁10过度的挤压变形侵入电池包110,影响电池包110的使用寿命,甚至因为电池包110的炸裂影响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进一步地,由于车辆在侧面受到碰撞时,前纵梁后段50、前地板下纵梁40和前地板面板90之间焊接的焊点会受到较大的剪切力,且由于前地板面板90为薄板件,其上的焊点强度有限,会影响前纵梁后段50、前地板下纵梁40、前地板面板90之间的结构强度。因此,增加侧接头71、座椅后横梁30与前纵梁后段50、前地板下纵梁40的焊接面积,并在前纵梁后段50和前地板下纵梁40连接的位置增设焊点,以提高整个车身侧防护结构连接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用于对电池包进行防护,所述电动车的车门为滑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防护结构包括:
门槛梁;
前纵梁后段,所述前纵梁后段与所述门槛梁在横向上相对并且间隔开;
座椅前横梁,所述座椅前横梁沿车身的横向延伸,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前纵梁后段连接;
其中,还包括碰撞力传递件,所述碰撞力传递件在横向上连接所述门槛梁、所述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前纵梁后段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门槛梁向所述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前纵梁后段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传递碰撞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力传递件包括:
侧接头,所述侧接头沿横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门槛梁之间,所述门槛梁、所述侧接头、所述座椅前横梁共同形成第一碰撞力传递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力传递件包括:
前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位于所述侧接头下方,且所述前连接板连接所述门槛梁与所述前纵梁后段,所述门槛梁、所述前连接板、所述前纵梁后段形成第二碰撞力传递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横梁加强板,且连接在所述座椅前横梁的顶面,所述侧接头与所述前横梁加强板、所述座椅前横梁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接头包括:
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为罩体形,所述接头主体罩盖于所述前横梁加强板的顶面、前横梁加强板的侧面、所述座椅前横梁的侧面;以及
多个连接翻边,多个所述连接翻边分别与所述前纵梁后段的顶面、所述门槛梁的侧面、所述门槛梁的顶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主体具有自顶向底延伸的第一溃缩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包括门槛内板、门槛外板,所述门槛内板与所述门槛外板彼此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门槛梁还包括至少一个门槛撑板,所述门槛撑板位于所述腔室内且在横向上将侧碰力从所述门槛外板传向所述门槛内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撑板的个数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门槛撑板与所述碰撞力传递件的前连接板在横向上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外板包括外板主体、外板加强板以及外板衬板,所述外板主体、所述外板加强板、所述外板衬板在横向上依次分布且依次靠近所述门槛内板,所述门槛撑板的一端透过所述门槛衬板与所述外板加强板连接;
所述门槛内板包括内板主体、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在所述内板主体的外侧与所述内板主体连接,所述门槛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板加强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加强板、所述外板衬板的横截面为U形且均具有上焊接翻边和下焊接翻边,所述外板主体与所述外板加强板之间、所述外板加强板与所述外板衬板之间均形成有空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撑板为中空柱状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门下导轨组件,所述滑门下导轨组件、所述门槛梁沿车身的纵向依次分布并彼此连接;
座椅后横梁,所述座椅后横梁沿车身的横向延伸;
前地板下纵梁,所述前地板下纵梁与所述滑门下导轨组件在横向上间隔分布,所述座椅后横梁与所述前地板下纵梁、所述滑门下导轨组件依次连接;
所述滑门下导轨组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下导轨以及密封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彼此连接,所述下导轨位于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限定出的空间内,所述密封板与所述下盖板连接,且位于所述下盖板靠近所述门槛外板的一端以及所述下盖板的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具有第二溃缩筋,所述第二溃缩筋自后向前朝靠近所述前地板下纵梁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地板面板,所述前地板面板位于所述座椅前横梁、所述座椅后横梁的下方,位于所述前纵梁后段、前地板下纵梁的上方;
还包括地板补强板,适于连接在所述前地板面板上,所述前地板面板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处于所述座椅前横梁与所述座椅后横梁之间,所述地板补强板与所述前地板下纵梁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补强板具有延伸翻边,所述延伸翻边朝向所述座椅后横梁延伸并搭接在所述座椅后横梁上。
16.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防护结构。
CN202110348491.9A 2021-03-31 2021-03-31 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 Pending CN1151401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8491.9A CN115140194A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8491.9A CN115140194A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0194A true CN115140194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4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8491.9A Pending CN115140194A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019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8011A (zh) * 2014-06-30 2014-09-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地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5706902U (zh) * 2016-03-09 2016-11-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侧碰吸能高刚度全铝轻质门槛梁结构
CN106347500A (zh) * 2015-07-16 2017-01-25 铃木株式会社 侧梁部的构造
CN209600643U (zh) * 2018-12-07 2019-11-0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门槛加强支架结构
CN110435774A (zh) * 2019-07-25 2019-11-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11336198U (zh) * 2019-11-29 2020-08-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及具有该前地板总成结构的车辆
CN211731599U (zh) * 2019-12-31 2020-10-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地板总成及其电池包、车辆
CN212354178U (zh) * 2020-05-12 2021-01-1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及电动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8011A (zh) * 2014-06-30 2014-09-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地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6347500A (zh) * 2015-07-16 2017-01-25 铃木株式会社 侧梁部的构造
CN205706902U (zh) * 2016-03-09 2016-11-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侧碰吸能高刚度全铝轻质门槛梁结构
CN209600643U (zh) * 2018-12-07 2019-11-0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门槛加强支架结构
CN110435774A (zh) * 2019-07-25 2019-11-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11336198U (zh) * 2019-11-29 2020-08-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及具有该前地板总成结构的车辆
CN211731599U (zh) * 2019-12-31 2020-10-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地板总成及其电池包、车辆
CN212354178U (zh) * 2020-05-12 2021-01-1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及电动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52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0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70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02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9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5140194A (zh) 电动车的车身侧防护结构和电动车
CN109204519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7B (zh) 车身横梁和车辆
CN109204561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3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41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