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2614B - 轮体固定组件及车辆固定装置及车辆转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轮体固定组件及车辆固定装置及车辆转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2614B
CN115092614B CN202210663555.9A CN202210663555A CN115092614B CN 115092614 B CN115092614 B CN 115092614B CN 202210663555 A CN202210663555 A CN 202210663555A CN 115092614 B CN115092614 B CN 115092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base
groove
vehicle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635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2614A (zh
Inventor
沈泽南
王海军
刘少权
赵建
王洪磊
任道远
张亦凡
朱伟
田涵
陈子峰
闫兴伟
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neral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635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26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2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2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2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2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轮体固定组件及车辆固定装置及车辆转运设备,所述轮体固定组件包括基座、旋转件、支撑架和绑带,旋转件可旋转地设在基座上,支撑架设在基座上且支撑架与基座围成容纳空间,支撑架的外壁面设有支撑槽,支撑槽沿支撑架的周向延伸,支撑槽环绕在容纳空间外周侧且与容纳空间连通,绑带的一端与基座连接,绑带的另一端与旋转件相连,绑带在旋转件的旋转缠绕下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绑带的部分位于支撑槽内并沿支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或,绑带的部分位于支撑架的外壁面上并沿支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在第二位置,绑带的部分贯穿支撑架并位于容纳空间内。本发明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具有固定轮体时操作简单的优点。

Description

轮体固定组件及车辆固定装置及车辆转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体固定组件及车辆固定装置及车辆转运设备。
背景技术
车辆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固定组件对车轮进行固定,防止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窜动,以保证车辆运输的安全性。
相关技术中采用两个相连的车轮固定器对车轮进行固定,车轮固定器包括绑带、支架和卷轴,卷轴可转动地设在支架上以用于缠绕绑带,支架设有用于与基座勾接的挂钩以及用于抵接车轮的抵靠板,在将车轮固定在基座上时,需要先将两个车轮固定器的支架与基座勾接并使支架抵接车轮,然后将两个车轮固定器的绑带扣接相连并环绕在车轮的部分外周面上,通过卷轴使绑带绷紧以固定车轮。但是现有技术的车轮固定器具有固定车轮时操作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轮体固定组件,该轮体固定组件具有固定轮体时操作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固定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固定装置具有独立权利要求带来的优点和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转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转运设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带来的优点和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基座在第二方向的侧面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成夹角;
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可绕第二方向旋转地设在所述基座上;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基座围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二方向具有进出口,所述支撑架的外壁面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沿所述支撑架的周向延伸,所述支撑槽环绕在所述容纳空间外周侧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绑带,所述绑带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绑带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件相连,所述绑带在所述旋转件的旋转缠绕下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绑带的部分位于所述支撑槽内并沿所述支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或,所述绑带的部分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外壁面上并沿所述支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绑带的部分贯穿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本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设置支撑架形成能够容纳轮体的容纳空间,支撑架或者支撑架上的支撑槽起到承载绑带的作用,在需要固定轮体时,仅需要将轮体移至容纳空间内并驱动旋转件缠绕绑带,绑带就能够自动的脱出支撑槽并压在轮体上以固定轮体,因此本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具有固定轮体时操作简单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的外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支撑槽的内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的侧壁面包括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面中的每一个沿所述支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侧壁面沿向内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侧壁面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壁沿向内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侧壁面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体固定组件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支撑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并与所述支撑架的外壁面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朝向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绑带抵接,所述弧形面设有与所述绑带抵接的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旋转件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体固定组件还包括抵接件和/或止挡件,所述抵接件设在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抵接件位于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所述抵接件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适于抵接轮体的外周面;
所述止挡件设在所述基座,且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固定装置包括:承载件;
轮体固定组件,所述轮体固定组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轮体固定组件,所述轮体固定组件设在所述承载件上并相对于所述承载件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设有与所述轮体固定组件对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开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固定装置还包括驱动件和滑块,所述承载件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基座设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并相对于所述承载件可沿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滑槽内并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转运设备包括:车辆固定装置,所述车辆固定装置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固定装置;
轨道轮,所述轨道轮可旋转地设在所述承载件上;
轨道本体,所述轨道本体承载所述轨道轮,以使所述车辆固定装置和所述轨道轮可沿所述轨道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的正剖视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的绑带位置示意图一;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的绑带位置示意图一;
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的绑带位置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转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转运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转运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转运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转运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
1.基座;11.开口;2.旋转件;3.支撑架;31.支撑槽;32.第一侧壁面;33.第二侧壁面;4.容纳空间;5.绑带;6.加强件;61.第一尺寸件;62.第二尺寸件;63.弧形面;7.抵接件;71.抵接面;8.止挡件;9.车辆;91.车轮;100.承载件;1001.定位槽;1002.滑槽;101.轮体固定组件;102.驱动件;103.滑块;104.轨道本体;105.轨道轮;106.电气箱;107.柱塞;108.液压站;109.转运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附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及车辆固定装置及车辆转运设备。
如图1-图4(c)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包括基座1、旋转件2、支撑架3和绑带5,基座1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基座1在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的侧面上设有开口11,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成夹角。
如图1所示,基座1为矩形框架,框架的左侧设有开口11,框内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绑带5的固定器,固定器可以是挂钩也可以套环等。
可以理解的是,基座的结构不仅限于框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基座也可以为板件。
旋转件2可绕第二方向旋转地设在基座1上。
如图1所示,旋转件2设在基座1的前端,旋转件2为液压马达。
可以理解的是,旋转件不仅限于液压马达,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件为卷轴。
支撑架3设在基座1上且支撑架3与基座1围成容纳空间4,容纳空间4与开口11连通,容纳空间4在第二方向具有进出口,支撑架3的外壁面设有支撑槽31,支撑槽31沿支撑架3的周向延伸,支撑槽31环绕在容纳空间4外周侧且与容纳空间4连通。
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架3为倒U形,支撑架3包括竖直段和弯曲段,弯曲段为弧度与轮体91适配的圆弧形,且弯曲段形成的开口朝下,弯曲段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竖直段,竖直段由上而下延伸并与基座1相连以使支撑架3与基座1围成容纳空间4,容纳空间4用于容纳轮体91,开口11位于两个竖直段之间,支撑槽31位于竖直段和弯曲段上,且支撑槽31为两个,两个支撑槽31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
其中,支撑架的形状不仅限于倒U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为梯形或矩形;支撑槽的数量不仅限于两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槽根据所需的捆绑力设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支撑槽不仅限于设在竖直段和弯曲段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槽设在弯曲段上,而竖直段不设有支撑槽。
绑带5的一端与基座1连接,绑带5的另一端与旋转件2相连,绑带5在旋转件2的旋转缠绕下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绑带5的部分位于支撑槽31内并沿支撑槽31的延伸方向延伸,或,绑带的部分位于支撑架的外壁面上并沿支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在第二位置,绑带5的部分贯穿支撑架3并位于容纳空间4内。
如图1所示,绑带5的后端与固定器相连以将绑带5的后端与基座1相连,绑带5的前端与旋转件2相连并在旋转件2的旋转下绷紧或释放。
如图4(a)所示,绑带5在前后方向的中段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此时旋转件2未旋转缠绕绑带5,绑带5未产生张力,因此绑带5在前后方向的中段部分未产生变形且位于支撑槽31内。
如图4(b)所示,绑带5在前后方向的中段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此时旋转件2开始旋转缠绕绑带5,绑带5产生较小的张力,因此绑带5在前后方向的中段部分开始产生变形,该中段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受力向下移动,带动中段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相互靠近,但由于绑带5产生的张力较小,中段部分变形后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仍大于支撑槽31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小宽度,因此绑带5在前后方向的中段部分仍位于支撑槽31内。
如图4(c)所示,绑带5在前后方向的中段部分位于第二位置,此时绑带5产生较大的张力,绑带5在前后方向的中段部分产生较大变形,中段部分变形后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支撑槽31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小宽度,进而使中段部分向下移动脱出支撑槽31并进入容纳空间4内,此时绑带5贯穿支撑架3并压在位于容纳空间4的轮体91上。
其中,绑带位于第一位置时,绑带在前后方向的中段部分不仅限于位于支撑槽内并沿支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绑带位于第一位置时,绑带在前后方向的中段部分抵接在支撑架的外壁面上并沿支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在绑带产生较大张力时,该中段部分穿过支撑槽进入容纳空间内。
本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设置支撑架形成能够容纳轮体的容纳空间,支撑架或者支撑架上的支撑槽起到承载绑带的作用,在需要固定轮体时,仅需要将轮体移至容纳空间内并驱动旋转件缠绕绑带,绑带就能够自动的脱出支撑槽并压在轮体上,从而起到对轮体的固定作用,当然,支撑架也对轮体起到固定作用,因此本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具有固定轮体时操作简单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槽31的外端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支撑槽31的内端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4(a)-图4(c)所示,支撑槽31的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从而使绑带的部分在未产生张力以及产生较小张力时能够位于支撑槽内,而在绑带的部分产生较大张力时贯穿支撑架并位于容纳空间内。
其中,支撑槽的结构不仅限于外端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内端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槽的结构为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始终相同,绑带在第一位置时,绑带的部分位于支撑架的外壁面上,或者,绑带的部分在未产生张力时也存在变形,绑带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与支撑槽31的侧壁面之间均具有摩擦力,在摩擦力作用下,绑带的部分处于支撑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槽31的侧壁面包括第一侧壁面32和第二侧壁面33,第一侧壁面32和第二侧壁面33中的每一个沿支撑槽31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布置,第一侧壁面32沿向内的方向延伸且朝向第二侧壁面33的方向倾斜设置,第二侧壁面33沿向内的方向延伸且朝向第一侧壁面32的方向倾斜设置。
如图4(a)所示,支撑槽31的右侧为第一侧壁面32,支撑槽31的左侧为第二侧壁面33,第一侧壁面32向容纳空间4延伸并朝向第二侧壁面33倾斜设置,第二侧壁面33向容纳空间4延伸并朝向第一侧壁面32倾斜设置,换言之,支撑槽31的横截面为外宽内窄的梯形。
绑带在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由于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均为平面,因此不会产生绑带卡住的情况,也不会由于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具有凸起而割伤绑带。
其中,支撑槽的结构不仅限于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倾斜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均沿向内的方向延伸,第一侧壁面的内端设有朝向第二侧壁面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第二侧壁面的内端设有朝向第一侧壁面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换言之,支撑槽31的横截面为外宽内窄的倒凸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轮体固定组件还包括加强件6,加强件6设在基座1上,加强件6位于支撑架3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并与支撑架3的外壁面相连。
如图2和图3所示,加强件6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端面、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端面以及连接竖直端面和水平端面的倾斜端面,加强件6分为尺寸不同的第一尺寸件61和第二尺寸件62,其中第一尺寸件61的尺寸大于第一尺寸件61,因此第一尺寸件61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支撑架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加强件6,其中支撑架3的前侧为第一尺寸件61,第一尺寸件61的倾斜端面由上至下延伸并向前倾斜,支撑架3的后侧为第二尺寸件62,第二尺寸件62的倾斜端面由上至下延伸并向后倾斜。
加强件起到加强支撑架的作用,特别是在运输轮体的过程中,加强件在上坡或下坡的状态下能够承受轮体产生的重力的分力。
其中,加强件的结构不仅限于为包括竖直端面、水平端面和倾斜端面的块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为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向前或向后倾斜设置的板件;加强件也不仅限于在支撑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加强件,也可以在支撑架的前侧或后侧设有加强件,且根据使用工况选用第一尺寸件和第二尺寸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6朝向支撑架3的一端设有弧形面63,弧形面63与绑带5抵接,弧形面63设有与绑带5抵接的张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与旋转件2电连接。
如图3所示,弧形面63位于加强件6的竖直端面和水平端面的相交位置处,弧形面63可以由加强件6的左端延伸至右端,也可以设置为与绑带5数量对应的多段。
相较于竖直端面和水平端面的相交位置处呈直角设置,弧形面能够避免绑带受到较大应力而受损。张力传感器用于获取绑带的张力,当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绑带上的张力达到预设值时,液压马达停止缠绕工作使绑带保持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也可以不设有弧形面;弧形面也可以不设有张力传感器,液压马达通过预设的工作时间使绑带能够产生所需的张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轮体固定组件还包括抵接件7,抵接件7设在基座1上并位于容纳空间4内,且抵接件7位于开口11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抵接件7具有抵接面71,抵接面71适于抵接轮体91的外周面。
如图1和图2所示,基座1上设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抵接件7,且两个抵接件7均与支撑架3的内壁面相连,两个抵接件7的抵接面71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开口11位于两个抵接件7之间,抵接面71可以是由上至下延伸并向前或向后倾斜设置的倾斜平面,也可以是与轮体91的外周面适配的弧面。
抵接件用于抵接轮体并对轮体进行限位固定,同时,在运输轮体的过程中,抵接件在上坡或下坡的状态下也能够承受轮体产生的重力的分力。
其中,抵接件不仅限于与支撑架的内壁面相连,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抵接件与支撑架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此时,轮体通过抵接件进行限位而不与支撑架接触,因此可以不设置加强件;抵接件也不仅限于为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抵接件可以仅设在开口的前侧或开口的后侧,或者不设置抵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轮体固定组件还包括止挡件8,止挡件8设在基座1,且止挡件8位于容纳空间4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
如图1所示,基座1的左侧设有开口11,基座1的右侧设有止挡件8,止挡件8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件,该板件的部分位于容纳空间4的右侧。
使用时,轮体91位于轮体固定组件的左侧,通过将轮体91向右侧移动,或者将轮体固定组件向左侧移动,使轮体91进入容纳空间4,并在止挡件8止挡轮体91的作用下,轮体91不会由容纳空间4的右侧脱出,从而将轮体91限定在容纳空间4内。需要说明的是,当轮体为设在车辆上的车轮时,如图1所示的轮体固定组件仅用于固定车辆的右轮,用于固定车辆左轮的轮体固定组件,其开口位于基座的右侧,止挡件位于容纳空间的左侧。
可以理解的是,止挡件的结构不仅限于为板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止挡件为设在基座上,且位于容纳空间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的杆件或凸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止挡件。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轮体不仅限于独立的车轮部件或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轮,其他轮体结构的物品均包含在轮体内,例如桶状物。
如图1和图5-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固定装置包括承载件100和轮体固定组件,轮体固定组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轮体固定组件101,轮体固定组件101设在承载件100上并相对于承载件100可沿第二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承载件100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件,承载件100适于承载车辆9,承载件100上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轮体固定组件101,每组轮体固定组件101均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轮体固定组件101,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轮体固定组件101能够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移动。
其中,承载件的结构不仅限于板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也可以为集装箱;承载件上的轮体固定组件不仅限于设置为四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承载件承载独轮车、摩托车或三轮车时,轮体固定组件均对应车轮的数量设置,当承载件承载四轮以上的车辆时,轮体固定组件为至少三个。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固定装置设置轮体固定组件将车辆固定在承载件上,在使用时,仅需驱动轮体固定组件移动并套设在车辆的轮体上,然后驱动旋转件使绑带产生张力并固定轮体,即能够将车辆固定在承载件上,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固定装置具有固定轮体时操作简单的优点。
同时,在绑带起到固定轮体作用的基础上,绑带的张力还能够避免轮体与承载件产生静摩擦力,从而避免车辆在较大受力下产生滑动,抵接件和/或支撑架进一步起到对轮体前后方向限位的作用,避免车辆在较大受力下产生前后方向的窜动,车辆左右两侧的轮体固定组件的止挡件进一步起到对车辆左右方向限位的作用,避免车辆在较大受力下产生左右方向的窜动,进而使车辆能够在较大受力以及复杂工况下均能够稳定的固定在承载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100设有与轮体固定组件101对应的定位槽1001,定位槽1001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与开口11连通。
如图5所示,承载件100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定位槽1001,定位槽10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轮体固定组件101,其定位槽1001通过开口11与容纳空间4连通
定位槽起到对车辆的轮体的定位作用,当车辆的轮***于定位槽上时,轮体固定组件沿左右方向移动使轮体能够顺利的进入到对应的容纳空间内,避免出现偏差而导致车辆无法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与仅限于同时与两个轮体固定组件对应,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与轮体固定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定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固定装置还包括驱动件102和滑块103,承载件100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滑槽1002,基座1设有滑块103,滑块103位于滑槽1002内并相对于承载件100可沿滑槽1002的延伸方向移动,驱动件102位于滑槽1002内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以驱动滑块103沿滑槽1002的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承载件100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1002,且每个轮体固定组件101均对应至少一个滑槽1002,如图1所示,基座1的下端设有多个滑块103,且多个滑块103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位于前后两端的两个滑块103的下端设有作为驱动件102的液压缸,液压缸可沿左右方向伸缩移动以驱动滑块103和轮体固定组件101沿左右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轮体固定组件相对于承载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结构不仅限于设置滑槽、滑块和驱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承载件上设置滑轨,滑块设在滑轨上并受驱动地沿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驱动件的结构不仅限于液压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也可以为丝杠或者传动链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轮体固定组件还包括电气箱106和/或液压站108,液压站108与驱动件102通过管路相连,液压站108与旋转件2通过管路相连,电气箱106与液压站108电连接;或者,电气箱106与驱动件102电连接,电气箱106与旋转件2电连接。
如图1和图5所示,驱动件102为液压缸,液压缸上设有柱塞107,旋转件2为液压马达,承载件100设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排轮体固定组件101,每排轮体固定组件101均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轮体固定组件101,承载件100上设有多个液压站108,多个液压站108与多排轮体固定组件101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液压站108均通过管路与对应的轮体固定组件101的旋转件2和柱塞107相连,以向旋转件2和驱动件102泵入液压油,从而驱动旋转件2和驱动件102运行,液压站108包括与管路相连的油泵,电气箱106与油泵相连以驱动油泵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包括相连的旋转电机和丝杠,旋转件也为旋转电机,此时不设有液压站,电气箱与驱动件和旋转件相连以驱动驱动件和旋转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电气箱,液压站采用外部供电的方式。
如图5-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转运设备包括车辆固定装置、轨道轮105和轨道本体104,车辆固定装置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固定装置,轨道轮105可旋转地设在承载件100上,轨道本体104承载轨道轮105,以使车辆固定装置和轨道轮105可沿轨道本体104的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5和图8所示,承载件100的底部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轨道轮105,轨道轮105在轨道本体104上旋转以驱动车辆固定装置沿轨道本体104的长度方向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转运设备能够对车辆进行转运,由于采用轨道的结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转运设备能够适用于矿井环境,例如转运无轨胶轮车,同时由于车辆固定装置对车辆固定稳定,因此车辆转运设备在坡度较大的环境以及大倾角的环境下也能够对车辆进行稳定的转运。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转运设备还包括转运件109,转运件109具有坡面,坡面沿第一方向延伸并由承载件100向轨道本体104方向倾斜设置。
如图8和图9所示,转运件109的坡面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由承载件的顶面向下倾斜设置,如图8所示,转运件109位于承载件100的后侧并与承载件100抵接相连,以使车辆9驶上承载件100,如图9所示,转运件109位于承载件100的前侧并与承载件100抵接相连,以使车辆9驶下承载件10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轮体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所述基座(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基座(1)在第二方向的侧面上设有开口(11),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成夹角;
旋转件(2),所述旋转件(2)可绕第二方向旋转地设在所述基座(1)上;
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设在所述基座(1)上且所述支撑架(3)与所述基座(1)围成容纳空间(4),所述容纳空间(4)与所述开口(11)连通,所述容纳空间(4)在所述第二方向具有进出口,所述支撑架(3)的外壁面设有支撑槽(31),所述支撑槽(31)沿所述支撑架(3)的周向延伸,所述支撑槽(31)环绕在所述容纳空间(4)外周侧且与所述容纳空间(4)连通;
所述支撑槽(31)的外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支撑槽(31)的内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所述支撑槽(31)的侧壁面包括第一侧壁面(32)和第二侧壁面(33),所述第一侧壁面(32)和所述第二侧壁面(33)中的每一个沿所述支撑槽(31)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侧壁面(32)沿向内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侧壁面(33)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壁面(33)沿向内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侧壁面(32)的方向倾斜设置;
绑带(5),所述绑带(5)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连接,所述绑带(5)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件(2)相连,所述绑带(5)在所述旋转件(2)的旋转缠绕下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绑带(5)的部分位于所述支撑槽(31)内并沿所述支撑槽(31)的延伸方向延伸,或,所述绑带(5)的部分位于所述支撑架(3)的外壁面上并沿所述支撑槽(31)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绑带(5)的部分贯穿所述支撑架(3)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件(6),所述加强件(6)设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加强件(6)位于所述支撑架(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并与所述支撑架(3)的外壁面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体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6)朝向所述支撑架(3)的一端设有弧形面(63),所述弧形面(63)与所述绑带(5)抵接,所述弧形面(63)设有与所述绑带(5)抵接的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旋转件(2)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抵接件(7)和/或止挡件(8),所述抵接件(7)设在所述基座(1)上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内,且所述抵接件(7)位于所述开口(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所述抵接件(7)具有抵接面(71),所述抵接面(71)适于抵接轮体(91)的外周面;
所述止挡件(8)设在所述基座(1),且所述止挡件(8)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
5.一种车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件(100);
轮体固定组件,所述轮体固定组件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体固定组件(101),所述轮体固定组件(101)设在所述承载件(100)上并相对于所述承载件(100)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0)设有与所述轮体固定组件(101)对应的定位槽(1001),所述定位槽(100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开口(1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件(102)和滑块(103),所述承载件(100)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滑槽(1002),所述基座(1)设有所述滑块(103),所述滑块(103)位于所述滑槽(1002)内并相对于所述承载件(100)可沿滑槽(1002)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驱动件(102)位于所述滑槽(1002)内并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驱动所述滑块(103)沿所述滑槽(1002)的长度方向移动。
8.一种车辆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固定装置,所述车辆固定装置为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固定装置;
轨道轮(105),所述轨道轮(105)可旋转地设在所述承载件(100)上;
轨道本体(104),所述轨道本体(104)承载所述轨道轮(105),以使所述车辆固定装置和所述轨道轮(105)可沿所述轨道本体(104)的长度方向移动。
CN202210663555.9A 2022-06-13 2022-06-13 轮体固定组件及车辆固定装置及车辆转运设备 Active CN1150926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3555.9A CN115092614B (zh) 2022-06-13 2022-06-13 轮体固定组件及车辆固定装置及车辆转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3555.9A CN115092614B (zh) 2022-06-13 2022-06-13 轮体固定组件及车辆固定装置及车辆转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2614A CN115092614A (zh) 2022-09-23
CN115092614B true CN115092614B (zh) 2023-10-24

Family

ID=83291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63555.9A Active CN115092614B (zh) 2022-06-13 2022-06-13 轮体固定组件及车辆固定装置及车辆转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261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05631C (en) * 1988-04-25 1992-07-28 John A. Klahol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ying down vehicles
CN1735525A (zh) * 2003-01-02 2006-02-15 4294661加拿大公司 用于将道路车辆限制在运输车辆上的方法和***
CN102015366A (zh) * 2008-04-25 2011-04-13 特里尼蒂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利用带来约束车辆的***和方法
US8430612B1 (en) * 2011-10-26 2013-04-30 Kyle Reese Randall Vehicle tie-down system
CN104015650A (zh) * 2014-04-18 2014-09-03 陈菊芳 一种可调整式汽车固定装置
CN206705126U (zh) * 2017-04-16 2017-12-05 吉林省慧联工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轮胎托架轨道车
CN208325018U (zh) * 2018-06-25 2019-01-04 孙建新 用于车辆运输的汽车自动固定装置
CN209553054U (zh) * 2019-01-05 2019-10-29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固定器
CN111762083A (zh) * 2020-07-30 2020-10-13 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止挡结构
CN214748879U (zh) * 2021-01-15 2021-11-16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毂固定夹具及用于edr驾驶操作试验的台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62038A1 (en) * 2015-06-10 2016-12-15 Jerry W. Vande Sand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training a Vehicle
US11007920B2 (en) * 2018-04-16 2021-05-18 Trinity Rail Group, Llc Vehicle restraint system for grated driving surfac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05631C (en) * 1988-04-25 1992-07-28 John A. Klahol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ying down vehicles
CN1735525A (zh) * 2003-01-02 2006-02-15 4294661加拿大公司 用于将道路车辆限制在运输车辆上的方法和***
CN102015366A (zh) * 2008-04-25 2011-04-13 特里尼蒂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利用带来约束车辆的***和方法
US8430612B1 (en) * 2011-10-26 2013-04-30 Kyle Reese Randall Vehicle tie-down system
CN104015650A (zh) * 2014-04-18 2014-09-03 陈菊芳 一种可调整式汽车固定装置
CN206705126U (zh) * 2017-04-16 2017-12-05 吉林省慧联工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轮胎托架轨道车
CN208325018U (zh) * 2018-06-25 2019-01-04 孙建新 用于车辆运输的汽车自动固定装置
CN209553054U (zh) * 2019-01-05 2019-10-29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固定器
CN111762083A (zh) * 2020-07-30 2020-10-13 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止挡结构
CN214748879U (zh) * 2021-01-15 2021-11-16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毂固定夹具及用于edr驾驶操作试验的台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2614A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97751U (zh) 电动汽车用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JP6348597B2 (ja) バッテリ交換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1215111A1 (en) Electric vehicle
KR101143593B1 (ko) 운반용 대차
CN115092614B (zh) 轮体固定组件及车辆固定装置及车辆转运设备
JP4028977B2 (ja) タイヤ式クレーンの給電装置
CN210735294U (zh) 电池转运装置
CN219312806U (zh) 一种狭窄区域管道运输车
CN219312565U (zh) 一种换电平台及换电设备
CN210029317U (zh) 一种装车机器人的拨料结构
CN112298932A (zh) 电池转运装置
CN214560349U (zh) 一种筒体快速对接组装装置
CN213621761U (zh) 一种传送机构
CN212224818U (zh) 立体车库及其搬运装置
CN211997495U (zh) 双向移动平台及包括其的穿梭车
CN213619579U (zh) 一种车载式摩托车升降台架
CN217321841U (zh) 一种可转位穿梭车
CN110552537A (zh) 立体车库及其搬运装置
CN218230513U (zh) 一种超低重载链式输送agv
CN211810969U (zh) 一种用于煤矿机电的装载设备
CN221542460U (zh) 机器人的包装箱
CN114735626B (zh) 一种叉车用智慧平台固定装置
CN111376697A (zh) 发动机托架
CN216749839U (zh) 硅片生产***及石英舟转运工装
CN109455463A (zh) 伸缩输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