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5556A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5556A
CN114975556A CN202210593655.9A CN202210593655A CN114975556A CN 114975556 A CN114975556 A CN 114975556A CN 202210593655 A CN202210593655 A CN 202210593655A CN 114975556 A CN114975556 A CN 114975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plane
vertical projection
light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36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936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55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5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55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至少两个高透光区和布线区;还包括:显示面板、盖板、遮光层、信号走线和视觉补偿层;其中,遮光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镂空部;第一镂空部与高透光区一一对应;高透光区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镂空部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其中,信号走线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遮光层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的部分为第一分部,视觉补偿层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遮光层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的部分为第二分部;遮光层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分部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和第二分部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20年12月23日,申请号为202011545826.8,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高屏占比的显示面板越来越深得消费者的欢迎。目前为了增加显示面板的屏占比,通常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增设挖空区域,并将摄像头模组等安装在此区域。
而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漏光对挖空区域设置的摄像头的性能有影响,通常在盖板上设置一圈遮光层,有效遮挡挖空区域周边的光线,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摄像质量。但是遮光层并不能完全遮挡显示区和挖孔区域之间的信号走线,如此,导致露出的信号走线的区域与未设置信号走线的区域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不同,进而导致显示不均,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可以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均一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至少两个高透光区和围绕所述高透光区的布线区;
还包括:显示面板;
盖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
遮光层,位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与所述高透光区一一对应;所述高透光区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镂空部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
信号走线,位于所述布线区;
视觉补偿层,位于所述布线区;
其中,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不交叠,以及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视觉补偿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不交叠;
且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的部分为第一分部,所述视觉补偿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的部分为第二分部;
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和第二分部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在盖板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遮光层,通过遮光层对高透光区周边的光线进行遮挡,防止不必要的漏光对高透光区设置的光感器件的性能有影响,且高透光区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镂空部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如此,避免了由于工艺误差导致遮光层不能完全覆盖布线区靠近高透光区的区域,使得不必要的漏光通过此区域对高透光区设置的光感器件的性能有影响;此外,本实施例通过在布线区设置视觉补偿层,视觉补偿层的设置,使得当相同的外界环境光入射至显示面板时,遮光层四周反射到人眼的光线趋于一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仅露出信号走线而导致露出的信号走线的区域和未露出信号走线区域有视觉差异,进而导致显示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CC’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显示模组中的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CC’方向的剖面图,图3是图1的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显示模组中的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非显示区BB’包括至少两个高透光区BD’和围绕高透光区BD’的布线区BC’;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对应布线区BC’的位置设置有信号走线20’;盖板30’,位于显示面板10’一侧;遮光层50’,位于盖板30’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侧,且位于非显示区BB’,以及位于盖板30’和显示面板10’之间的偏光片40’;其中,遮光层5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镂空部BE’;第一镂空部BE’与高透光区BD’一一对应,第一镂空部BE’的设置保证了高透光区BD’内设置的摄像头模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遮光层50’对高透光区BD’周边的光线进行遮挡,防止不必要的漏光对高透光区BD’设置的摄像头的性能有影响。
然而,由于盖板30’上设置的遮光层50’的尺寸是无法随意更改,且为了避免工艺误差而导致遮光层50’遮挡显示区AA’内的子像素,在设置遮光层50’时,遮光层50’会距离显示区AA’一定的距离,如此,会导致信号走线20’部分露出,不能被遮光层50’遮挡,例如,露出的信号走线20’的宽度为200μm。继续参见图2,当在0度视角下,外界环境光I0入射到盖板30’,经过偏光片40’等折射与吸收后,到达显示面板10’未设置信号走线20’的区域,经过一定色散后,反射光I3经过盖板30’和偏光片40’后折射I4入射到人眼;同理,当同样环境光I0到达信号走线20’后,由于信号走线20’呈黑色,对光的吸收和/或反射率与未设置信号走线20’的区域有差异,最后到达人眼的反射光I6例如会远小于I4,造成人眼看到信号走线20’比未设置信号走线20’的区域颜色更深的视觉差异;如此,导致显示不均,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包围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至少两个高透光区和围绕高透光区的布线区;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面板;盖板,位于显示面板一侧;遮光层,位于盖板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且位于非显示区;其中,遮光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镂空部;第一镂空部与高透光区一一对应;高透光区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镂空部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信号走线,位于布线区;视觉补偿层,位于布线区;其中,遮光层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信号走线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不交叠,以及遮光层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视觉补偿层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不交叠;且信号走线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遮光层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的部分为第一分部,视觉补偿层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遮光层视觉补偿层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的部分为第二分部;遮光层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分部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和第二分部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盖板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遮光层,通过遮光层对高透光区周边的光线进行遮挡,防止不必要的漏光对高透光区设置的光感器件的性能有影响,且高透光区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镂空部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如此,避免了由于工艺误差导致遮光层不能完全覆盖布线区靠近高透光区的区域,使得不必要的漏光通过此区域对高透光区设置的光感器件的性能有影响;此外,本实施例通过在布线区设置视觉补偿层,视觉补偿层的设置,使得当相同的外界环境光入射至显示面板时,遮光层四周反射到人眼的光线趋于一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仅露出信号走线而导致露出的信号走线的区域和未露出信号走线区域有视觉差异,而导致显示不均的问题。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显示区AA包围非显示区BB;非显示区BB包括至少两个高透光区BD和围绕高透光区BD的布线区BC;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显示面板10;盖板30,位于显示面板10一侧;遮光层50,位于盖板30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侧,且位于非显示区BB;其中,遮光层5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镂空部BE;第一镂空部BE与高透光区BD一一对应;高透光区BD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镂空部BE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信号走线20,位于布线区BC;视觉补偿层60,位于布线区BC;其中,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信号走线2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不交叠,以及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视觉补偿层6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不交叠;且信号走线2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的部分为第一分部21,即虽然遮光层50可对非显示区BB的部分区域进行遮挡,防止不必要的漏光对高透光区BD设置的摄像头的性能有影响,但是由前述内容可知,由于盖板30上设置的遮光层50的尺寸是无法随意更改,且为了避免工艺误差而导致遮光层50遮挡显示区AA内的子像素等因素,在设置遮光层50时,遮光层50会距离显示区AA一定的距离,如此,会导致信号走线20部分露出,不能被遮光层50遮挡的部分,此部分即为第一分部21;视觉补偿层6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的部分为第二分部61,即由于遮光层50的覆盖使得视觉补偿层60仅露出一部分,此部分为第二分部;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和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
所谓布线区BC,为非显示区BB除高透光区BD之外的区域,具体包括设置信号走线20的区域、设置信号走线20的区域与显示区AA之间的区域,此区域的宽度H1例如可以为40μm,相邻两个高透光区BD之间的区域BF以及设置信号走线20的区域与高透光区BD之间的区域BH。其中,为了方便显示面板10内子像素的设计,相邻两个高透光区BD之间的区域BF还设置有子像素,但是此区域的子像素并不显示。
布线区BC围绕高透光区BD设置,即布线区BC位于高透光区BD的***,且在高透光区BD的***形成一个闭合的形状。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和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即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和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形成的形状位于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外部,且在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形成一个连续、闭合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的信号走线20为为显示面板10内部的结构提供相应信号,以使其正常工作的走线,信号走线20例如可以包括触控走线、数据线、扫描线等,本实施例不对信号走线20的类型进行具体限定。
具体的,通过设置盖板30对显示面板10进行保护,防止水氧侵蚀显示面板10内部的结构。在盖板30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侧设置遮光层50,且高透光区BD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遮光层50的第一镂空部BE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即可以通过遮光层50对高透光区BD周边的光线进行遮挡,防止不必要的漏光对高透光区BD设置的光感器件的性能有影响,且避免了工艺误差导致遮光层50不能完全覆盖布线区BC靠近高透光区BD的区域,使得不必要的漏光通过此区域对高透光区BD设置的摄像头的性能有影响。
具体的,由于信号走线20的第一分部21是露出的,如此,导致露出第一分部21的位置的光线与未露出信号走线的区域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不同,导致视觉差异,所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视觉补偿层60,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如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仅露出第一分部21而导致露出第一分部21的区域和未设置信号走线区域有视觉差异,影响显示均一性的问题。
可选的,视觉补偿层60的反射率为A,信号走线20的反射率为B,0<|A-B|/B≤50%。例如为12%、25%和50%等,通过设置视觉补偿层60的反射率和信号走线20的反射率的关系为0<|A-B|/B≤50%,如此可以保证遮光层50的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
可选的,视觉补偿层60的材料例如可以与信号走线20的材料相同;或者,视觉补偿层60的材料例如还可以包括碳黑粉与抗静电液混合物或金属油墨材料,其中,金属油墨材料例如可以为银、铜以及氧化物的组合,具体可以通过调节银、铜和氧化物之间的比例来达到显示均一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视觉补偿层6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视觉补偿层60的材料。
在实际设置时,视觉补偿层具***置的设置以及形状的设置可以有多种方式。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详细说明,下述内容不属于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选的,显示模组还包括偏光片,偏光片设置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视觉补偿层设置于偏光片上。
其中,偏光片可以防止外界环境光入射至显示面板中的金属层后反射出,进而影响显示的问题。本实施例将视觉补偿层设置于偏光片上,避免在制备视觉补偿层时,显示面板内部的金属层受到腐蚀的问题。
当视觉补偿层设置于偏光片时,视觉补偿层在偏光片上的形状和位置的设置也有多种方式。
示例性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继续参见图5、图6、图7和图8,视觉补偿层60的形状为葫芦形,此时,仅露出一部分视觉补偿层60,露出的部分即为第二分部61。此外由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所以此时视觉补偿层60的第二分部61以及信号走线20的第一分部不被遮光层50覆盖,即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区BB露出的可以对环境光进行反射和/或吸收的部分为第一分部21和第二部分61。同时由于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和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即露出的第一分部21和第二部分61围成的图形将遮光层50围绕,如此,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仅露出第一分部21而导致露出第一分部21的区域和未设置信号走线区域有视觉差异,影响显示均一性的问题。
示例性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与图8不同的是,图9中的视觉补偿层60仅设置一部分。当采用图8所示的视觉补偿层60时,仅露出的第二分部61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而绝大部分会被遮光层50覆盖,所以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视觉补偿层60即为露出的第二分部61。同时由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所以此时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区BB露出的可以对环境光进行反射和吸收的部分为第一分部21和第二部分61,且由于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和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即露出的第一分部21和第二部分61围成的图形将遮光层50围绕,如此,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如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仅露出第一分部21而导致露出第一分部21的区域和未设置信号走线区域有视觉差异,影响显示均一性的问题。
示例性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视觉补偿层60位于偏光片40上,且位于步线区BC,视觉补偿层60的形状轮廓与遮光层50的形状轮廓相同。其中,视觉补偿层60包括第二镂空部BI,第二镂空部BI与高透光区BD一一对应,且第二镂空部BI的孔径大于第一镂空部BE的孔径,第二镂空部BI的设置保证了高透光区BD内设置的摄像头模组正常工作,同时由于视觉补偿层60的形状轮廓与遮光层50的形状轮廓相同,所以在制备视觉补偿层时,降低工艺难度,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制备效率。由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也就是说,通过视觉补偿层60的第二分部61将露出的信号走线20的第一分部21进行遮挡,仅露出视觉补偿层60的第二分部61,且遮光层50位于第二分部61的围绕区域内。由于遮光层50的四周仅为第二部分61,所以第二部分61对外界光线的反射和吸收相同,如此,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如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仅露出第一分部21而导致露出第一分部21的区域和未设置信号走线区域有视觉差异,影响显示均一性的问题。
示例性的,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与图11不同的是,图12中的视觉补偿层60仅设置一部分。当采用图11所示的视觉补偿层60时,仅露出的第二分部61起作用,而绝大部分会被遮光层50覆盖而不起作用,所以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视觉补偿层60即为露出的第二分部61,同样此时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区BB露出的可以对环境光进行反射和吸收的部分为第二部分61,且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即露出的第二部分61围成的图形将遮光层50围绕,如此,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视觉补偿层6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可以通过设置视觉补偿层60,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即可。
可选的,当视觉补偿层位于偏光片上时,将视觉补偿层设置于偏光片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然后在偏光片设置视觉补偿层的一侧设置粘合层,通过粘合层将盖板和偏光片进行贴合,同时还可以对偏光片上设置的视觉补偿层进行平坦化,避免了当视觉补偿层位于偏光片靠近显示面板一侧时,导致偏光片不平整,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以及显示模组稳定性的问题。
上述示例以视觉补偿层设置在偏光片为例,下面将具体介绍当视觉补偿层设置在显示面板中时视觉补偿层的位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膜层以及具体形状。其中,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为了更加方便、清楚地对后续方案进行描述,以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为例。下述内容均不属于对本申请的限制。
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层金属层;信号走线和视觉补偿层位于同一金属层。
示例性的,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设置在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显示面板10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11、驱动电路12和有机发光单元13,还包括位于有机发光单元13背离驱动电路12一侧的触控电极14。其中,本实施例的信号走线20为触控走线。第一金属层M1包括驱动电路12的栅极121和扫描线等(图中未示出);第二金属层M2包括驱动电路12的第一极122、第二极123和数据线(图中未示出)等,其中,第一极122为源极,第二极123为漏极,或者,即第一极122为漏极,第二极123为源极;第三金属层M3包括触控电极14、触控走线和视觉补偿层60。当视觉补偿层60与触控走线同层设置时,视觉补偿层60的形状例如可以为葫芦形(如图14),此时,仅露出一部分视觉补偿层60,露出的部分即为第二分部61。此外由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所以此时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区BB露出的可以对环境光进行反射和/或吸收的部分为第一分部21和第二部分61。且由于视觉补偿层60的材料与触控走线的采用同一步骤,同一材料制备形成,所以,露出的视觉补偿层60的第二分部61以及露出的触控走线的第一分部21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和吸收是相同的,如此,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如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仅露出第一分部21而导致露出第一分部21的区域和未设置信号走线区域有视觉差异,影响显示均一性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在制备触控走线时,同时制备视觉补偿层60,不用单独设置视觉补偿层60,简化工艺步骤,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制备效率。
示例性的,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与图14不同的是,图16中的视觉补偿层60仅设置一部分。即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视觉补偿层60即为露出的第二分部61,同样由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所以此时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区BB露出的可以对环境光进行反射和/或吸收的部分为第一分部21和第二部分61。且由于视觉补偿层60的材料与触控走线的采用同一步骤,同一材料制备形成,所以,露出的视觉补偿层60的第二分部61以及露出的触控走线的第一分部21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和吸收是相同的,如此,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图13、图14、图15和图16仅以信号走线20为触控走线,视觉补偿层60与触控走线同层设置为例,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信号走线20还可以为扫描线,第一金属层M1包括扫描线和视觉补偿层60;或者,信号走线20为数据线,第二金属层M2包括数据线和视觉补偿层60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5以触控电极单独设置为例,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触控电极还可以与有机发光单元13中的阴极同层设置,即阴极复用为触控电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清楚的说明视觉补偿层60的形状,图14和图16仅简单示出了视觉补偿层60和信号走线20,但在实际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其他信号线和器件等,在此均不再示出。
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层金属层;信号走线和视觉补偿层分别位于不同的金属层。
示例性的,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设置在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显示面板10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11、驱动电路12和有机发光单元13,还包括位于有机发光单元13背离驱动电路12一侧的触控电极14。其中,本实施例的信号走线20为数据线。第一金属层M1包括驱动电路12的栅极121和扫描线等(图中未示出);第二金属层M2包括驱动电路12的第一极122、第二极123和数据线等,其中,第一极122为源极,第二极123为漏极,或者,即第一极122为漏极,第二极123为源极;第三金属层M3包括触控电极14和视觉补偿层60。当视觉补偿层60与触控电极14同层设置时,视觉补偿层60的形状例如可以为葫芦形(如图18),又由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所以此时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区BB露出的可以对环境光进行反射和/或吸收的部分为第一分部21和第二部分61。且由于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和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即露出的第一分部21和第二部分61围成的图形将遮光层50围绕,如此,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同时还可以在制备触控走线时,同时制备视觉补偿层60,不用单独设置视觉补偿层60,简化工艺步骤,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制备效率。
示例性的,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与图18不同的是,图20中的视觉补偿层60仅设置一部分。即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视觉补偿层60即为露出的第二分部61,同样由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所以此时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区BB露出的可以对环境光进行反射和/或吸收的部分为第一分部21和第二部分61。且由于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和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即露出的第一分部21和第二部分61围成的图形将遮光层50围绕,如此,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
示例性的,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1和图22所示,视觉补偿层60的形状轮廓与遮光层50的形状轮廓相同。其中,视觉补偿层60包括第二镂空部BI,第二镂空部BI与高透光区BD一一对应,且第二镂空部BI的孔径大于第一镂空部BE的孔径,第二镂空部BI的设置保证了高透光区BD内设置的摄像头模组正常工作,同时由于视觉补偿层60的形状轮廓与遮光层50的形状轮廓相同,所以在制备视觉补偿层时,降低工艺难度,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制备效率。且第一分部2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也就是说,通过视觉补偿层60的第二分部61将露出的信号走线20的第一分部21进行遮挡,仅露出视觉补偿层60的第二分部61,且遮光层50位于第二分部61的围绕区域内。由于遮光层50的四周仅为第二部分61,所以第二部分61对外界光线的反射和吸收相同,如此,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如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仅露出第一分部21而导致露出第一分部21的区域和未设置信号走线区域有视觉差异,影响显示均一性的问题。
示例性的,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与图22不同的是,图23中的视觉补偿层60仅设置一部分。即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视觉补偿层60即为露出的第二分部61,同样此时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区BB露出的可以对环境光进行反射和吸收的部分为第二部分61,且遮光层50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分部61在盖板3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即露出的第二部分61围成的图形将遮光层50围绕,如此,使得遮光层50四周对外界的光线的反射和/或吸收趋于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图17-图23仅以信号走线20为数据线,视觉补偿层60与触控电极14同层设置为例,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产品所需设置视觉补偿层60的位置和形状。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9和图21以触控电极单独设置为例,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触控电极还可以与有机发光单元13中的阴极同层设置,即阴极复用为触控电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清楚的说明视觉补偿层60的形状,图18和图20仅简单示出了视觉补偿层60和信号走线20,图22和图23仅简单示出了视觉补偿层60。但在实际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其他信号线和器件等,在此均不再示出。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当第一分部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分部在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时,可选的,继续参见图5、图13和图17,沿第一方向,第一分部21的宽度H3与第二分部61的宽度H2相同;其中,第一方向与相邻两个高透光区BD中心的连接线垂直。当第一分部21的宽度H3与第二分部61的宽度H2相同时,第一分部21和第二部分61对外界环境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相同,如此,进一步减小由于露出第一分部21的区域和未设置信号走线区域对外界环境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造成的视觉差异的问题。
此外,高透光区BD既可以是贯穿整个显示模组厚度方向的通孔;也可以是贯穿部分膜层的盲孔,即在不影响在其内部安装的器件功能的情况下,例如在高透光区BD安装摄像头时,为满足摄像头工作过程中对高透光区BD的透光率的要求,只去掉有颜色的或者对穿透率影响较大的膜层,不挖除或仅保留部分透明膜层,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相应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示例性的,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以及车载显示设备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显示装置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100。其中,显示模组100中的高透光区对应设置有摄像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5)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至少两个高透光区和围绕所述高透光区的布线区;
还包括:显示面板;
盖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一侧;
遮光层,位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与所述高透光区一一对应;
信号走线,位于所述布线区;
视觉补偿层,位于所述布线区;
其中,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不交叠,以及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视觉补偿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不交叠;
且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的部分为第一分部,所述视觉补偿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的部分为第二分部;
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和第二分部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补偿层的反射率为A,所述信号走线的反射率为B,0<|A-B|/B≤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补偿层位于所述信号走线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分部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
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分部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围绕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分部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分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分部的宽度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相邻两个高透光区中心的连接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视觉补偿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补偿层位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4-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层金属层;所述信号走线和所述视觉补偿层位于同一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层金属层;所述信号走线和所述视觉补偿层分别位于不同的金属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补偿层的材料与所述信号走线的材料相同;或者,
所述视觉补偿层的材料包括碳黑粉与抗静电液混合物或金属油墨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区之间的区域还设置有子像素。
12.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包括触控走线、数据线、扫描线中一种或几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补偿层包括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与所述高透光区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镂空部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镂空部的孔径。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光区对应设置有摄像头。
CN202210593655.9A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9755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3655.9A CN114975556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3655.9A CN114975556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2011545826.8A CN112635536B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45826.8A Division CN112635536B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5556A true CN114975556A (zh) 2022-08-30

Family

ID=753241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45826.8A Active CN112635536B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2210593655.9A Pending CN114975556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45826.8A Active CN112635536B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6355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2087A (zh) * 2022-09-06 2022-12-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2107B (zh) * 2021-07-16 2022-10-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电路板及其制备方法、摄像机主板
CN114120835B (zh) * 2021-11-30 2023-1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223448A (zh) * 2022-07-25 2022-10-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8957B2 (ja) * 2016-01-20 2019-08-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981585B (zh) * 2017-05-23 2019-02-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透明oled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672152B2 (en) * 2017-11-30 2023-06-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panel
CN108615753B (zh) * 2018-08-02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56399B (zh) * 2018-10-31 2021-02-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0155280A (ja) * 2019-03-19 2020-09-24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09728594U (zh) * 2019-05-31 2019-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1739917B (zh) * 2020-06-29 2023-03-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02746B (zh) * 2020-08-31 2022-09-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2087A (zh) * 2022-09-06 2022-12-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5536B (zh) 2022-06-28
CN112635536A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35536B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91954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627695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4479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5498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50020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3097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80490B (zh) 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CN11213037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U201931474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13840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终端器件
KR10059123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482476B1 (ko) 액정 패널용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전자 기기
KR100805493B1 (ko) 액정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US11662618B2 (en) Counter substrate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light shielding layers that are layered while contacting each other at a crossing part
CN11368753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71888A (zh)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6650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14059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7289509A (zh) 显示装置
CN11554259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727795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4075903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液晶表示パネル用基板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5265919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90088627A (ko)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