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7439B - 一种按摩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摩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7439B
CN114947439B CN202210789194.2A CN202210789194A CN114947439B CN 114947439 B CN114947439 B CN 114947439B CN 202210789194 A CN202210789194 A CN 202210789194A CN 114947439 B CN114947439 B CN 1149474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r
channel
air
control valve
electri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91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47439A (zh
Inventor
蓝阿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Juns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Juns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Juns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Juns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91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74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7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7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47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7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76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ssag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摩椅,其椅背包括弹性支撑件、椅背座、伸缩机构、按摩器和第一气囊。其中,伸缩机构带动按摩器在弹性支撑件的通道中伸缩,以使按摩器在工作位置与收纳位置间转换。第一气囊在被抽气时通过形变开放通道,或在被充气时径向顶抵按摩器或为人体背部提供支撑。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按摩椅能在使用者需要使用按摩功能时实现对抵靠椅背的背部进行按摩,也能够在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按摩功能时为使用者的背部提供支撑,不会造成背部因局部受力而导致疲劳或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按摩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坐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摩椅。
背景技术
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按摩椅,按摩器凸出于椅背的弹性体,使用者在按摩完后,无法将按摩椅作为普通坐椅使用,这是因为凸出于弹性体的按摩器会使抵靠于椅背的使用者局部受力,导致使用者疲劳或损伤。尤其是在车用驾驶座椅领域,驾驶员长期乘坐于驾驶座椅容易疲劳,具有按摩的客观需求,但同时在正常行驶状态下,按摩器凸出于弹性体又极易让驾驶员在高速行驶时因加速而受伤,或因局部受力而感到疲劳或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按摩椅。其能在使用者需要使用按摩功能时实现对抵靠椅背的背部进行按摩,也能够在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按摩功能时为使用者的背部提供支撑,不会造成背部因局部受力而导致疲劳或损伤。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按摩椅,所述按摩椅的椅背包括:弹性支撑件,其设有用于支撑的支撑面和开口于支撑面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道;椅背座,其支撑所述弹性支撑件背离所述支撑面的表面;伸缩机构,其固定端相对所述椅背座固定,其伸缩端沿第一方向在所述通道内伸缩;按摩器,其适于为抵靠于所述支撑面的人体背部提供按摩,其装接于所述伸缩端,并由所述伸缩机构驱动沿第一方向运动于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间,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按摩器伸出所述通道,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按摩器收纳于所述通道中;和第一气囊,其装设于所述通道内靠近所述支撑面的位置,其被抽气时向靠近所述通道的内壁的方向形变以开放所述通道供所述按摩器通过,并在被充气时向远离所述通道的内壁的方向形变以在所述按摩器处于所述工作位置时紧抵所述按摩器的外侧壁为所述按摩器提供径向支撑或在所述按摩器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为抵靠于所述支撑面的人体背部提供支撑。
第二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通道件和弹性体;所述通道件包括底托、护套和连接底托与护套的管体,所述底托固接于所述椅背座,所述护套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形成所述通道的开口;所述管体形成所述通道,所述管体沿第一方向设有靠近所述护套的直管部和靠近所述底托的折叠形变部,所述折叠形变部的外壁形成折叠外凹槽;所述弹性体发泡成型于所述通道件外并嵌入所述折叠外凹槽,所述支撑面形成于所述弹性体并与所述护套远离所述底托的端面衔接;所述第一气囊装设于所述直管部内。
第三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折叠形变部为波纹软管或螺旋软管。
第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椅背还包括环形支架,所述第一气囊装设于所述环形支架的内壁,所述环形支架被沿第一方向限位于所述直管部内。
第五技术方案基于第四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直管部与所述折叠形变部之间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孔的台阶面,所述护套围绕所述第一孔设有朝向所述台阶面的限位面,所述环形支架被限位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限位面之间。
第六技术方案基于第五技术方案,其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二气囊;所述固定端和所述伸缩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囊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固定端固接于所述底托;所述第二气囊被抽气时,所述按摩器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所述第二气囊被充气时,所述按摩器位于所述工作位置。
第七技术方案基于第六技术方案,其中,所述底托设有连通大气和所述通道的第二孔。
第八技术方案基于第七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按摩椅还包括气泵、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第一电控阀和第二电控阀;所述气泵用于抽气或充气,所述第一通气管和所述第二通气管均连接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所述第一电控阀串联于所述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二电控阀串联于所述第二通气管。
第九技术方案基于第八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折叠形变部为螺旋软管,所述折叠形变部的内壁形成螺旋状连续的折叠内凹槽;所述第一通气管穿过所述第二孔和所述折叠内凹槽与所述第一气囊连通。
第十技术方案基于第八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按摩椅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气压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指令至少包括进入按摩状态指令和退出按摩状态指令;所述气压传感器连接所述气泵以感应所述气泵的气压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气压值被定义为在所述气泵工作于充气状态时为正而在工作于抽气状态时为负;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控阀、所述第二电控阀和所述按摩器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进入按摩状态指令后,按如下步骤实施控制:步骤1.1:控制第一电控阀打开;步骤1.2:控制气泵抽气,直至气压值为负并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控阀关闭;步骤1.3:控制气泵停止工作;步骤1.4:控制第二电控阀打开;步骤1.5:控制气泵充气,直至气压值为正并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第二电控阀关闭;步骤1.6:控制第一电控阀打开;步骤1.7:直至气压值为正并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控阀关闭;步骤1.8:控制气泵停止工作并控制按摩器工作;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退出按摩状态指令后,按如下步骤实施控制:步骤2.1:控制按摩器停止工作并控制第一电控阀打开;步骤2.2:控制气泵抽气,直至气压值为负并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控阀关闭;步骤2.3:控制第二电控阀打开;步骤2.4:直至气压值为负并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二电控阀关闭;步骤2.5:控制气泵停止工作;步骤2.6:控制第一电控阀打开;步骤2.7:控制气泵充气,直至气压值为正并大于第二阈值是控制第一电控阀关闭;步骤2.8:控制气泵停止工作;其中,第一阈值为负值,第二阈值为正值。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技术方案中,首先在弹性支撑件上构造出通道,该通道开口于用于支撑的支撑面,以便按摩器可以伸缩。按摩器通过伸缩机构在通道内伸缩以实现工作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的转换。在工作位置,按摩器伸出通道,便于为使用者提供按摩。在收纳位置,按摩器收纳于通道中,不会硌到人体背部,因此人体背部不会因为局部受压导致疲劳或损伤。第一气囊能够在被抽气时向靠近通道内壁的方向形变,从而开放通道供按摩器通过,确保按摩器能够顺利地在通道内伸缩;由于第一气囊被装设于通道内靠近支撑面的位置,且第一气囊能够在按摩器处于工作位置时被充气以径向支撑按摩器,使按摩器在按摩时不会发生侧倾,保证按摩器的工作姿态;第一气囊能够在按摩器处于收纳位置时被充气,并且第一气囊被装设于通道内靠近支撑面的位置,能够为抵靠于第一表面的人体背部提供支撑。应当理解,按摩器设置的位置(即通道设置的位置)往往是人体背部需要得到支撑的位置,如果通道内不设第一气囊,人体背部在长期抵靠支撑面的过程中,仍有可能因为局部(通道的开口处)未被支撑而疲劳。第一气囊通过在通道内充气使人体背部得在通道的开口处也能够获得支撑,进一步解决了因局部未获支撑导致的疲劳或损伤问题。
第二技术方案中,通道件的管体设有折叠形变部,因此通道件得以随弹性体伸缩而伸缩。弹性体弹性体发泡成型于所述通道件外并嵌入所述折叠外凹槽内,不仅能够在径向(垂直于管体的延伸方向)上给折叠形变部以支撑,使其不易挠曲,而且能够在折叠形变部即使发生一定挠曲时,也能在人体离开椅背时随弹性体恢复形变而复位,有利于在长期使用中,可靠地为按摩器提供伸缩通道。并且,护套与直管部连接并衔接支撑面,使管体受力更均匀,确保折叠形变部沿通道延伸方向伸缩。此外,由于直管部不随弹性体伸缩,气囊装设于直管部内不易沿通道延伸方向受力,能够保证更长的寿命。底托固接于椅背座,因此底托可以得到椅背座的支撑,使弹性体形变时,底托的位置始终保持,而使通道件的形变始终来源于折叠形变部的伸缩。
第三技术方案中,折叠形变部为波纹软管或螺旋软管,两者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折叠形变部件。
第四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环形支架设置在直管部内并将其作为第一气囊的载体,有利于固定第一气囊的位置,避免其在充气抽气的过程中在空间上发生位移。
第五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直管部和折叠形变部之间设置朝向开口的台阶面和在护套上围绕开口设置限位面,便于与环形支架限位配合。
第六技术方案中,按摩器在按摩人体背部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按摩效果,人体背部往往会向按摩器施加更大的抵靠力,该抵靠力作用于按摩器,由于人体背部并非平面,因此抵靠力也不并不总是垂直于支撑面的,因此会给予按摩器以平行于支撑面的力的分量。此时,如果伸缩机构采用刚性连接,将会对伸缩机构造成很大的破坏,伸缩机构的寿命会被缩短。而伸缩机构采用设置沿通道延伸方向伸缩的第二气囊,由于第二气囊可以挠曲,因此抵靠力的平行于支撑面的力的分量不会对第二气囊造成破坏,延长了伸缩机构的寿命。同时应当注意到,正是由于第二气囊被允许发生侧向挠曲,因此,更需要第一气囊为按摩器提供径向支撑,使第二气囊的侧向挠曲程度被减小,并有利于按摩器保持姿态。
第七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托上设置连通大气和通道的第二孔,使得按摩器在通道内伸缩时,能够保持气压平衡,有利于按摩器顺利伸缩。
第八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第一电控阀和第二电控阀,并令第一通气管连接于第一气囊,第二通气管连接于第二气囊,第一电控阀串联第一通气管,第二电控阀串联第二通气管,有利于分别对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充气和抽气进行操控,相较于对两个气囊分别设置气泵,成本更低。
第九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通气管置于折叠内凹槽内,使其不用穿设于弹性体中,便于弹性体加工,也便于通气管在弹性体加工完毕后装配。一般地,折叠形变部的形变量是比较小的,通气管配置于折叠内凹槽中,不会影响折叠形变部沿通道延伸方向形变。
第十技术方案给出了在控制器控制气泵抽气或充气以及控制第一电控阀启闭和第二电控阀启闭的情况下,实现按摩椅功能转换的具体控制逻辑。为将一个气泵加两个电控阀的技术方案替代两个气泵分别控制两个气囊的技术方案提供了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椅背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椅背的***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气管盘绕于通道件的折叠形变部内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和按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囊开放通道时椅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进入按摩状态时椅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退出按摩状态时椅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和气道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控制逻辑流程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椅背1,弹性支撑件2,弹性体3,按摩器4,支撑面5,通道6,通道件7,底托8,护套9,管体10,直管部11,折叠形变部12,折叠外凹槽13,折叠内凹槽14,第一孔15,第二孔16,台阶面17,限位面18,伸缩机构19,固定端20,伸缩端21,第二气囊22,椅背座23,第一气囊24,环形支架25,气泵26,第一通气管27,第二通气管28,人机交互模块29,气压传感器30,控制器31,第一电控阀32,第二电控阀33。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按摩椅(图中未示出),按摩椅包括椅背1、气泵26、第一通气管27、第二通气管28、第一电控阀32、第二电控阀33、人机交互模块29、气压传感器30和控制器31。
其中,图1、图2、图5、图6和图7示出了椅背1,椅背1包括弹性支撑件2、椅背座23、伸缩机构19、按摩器4、第一气囊24和环形支架25。
如图1、图2、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弹性支撑件2设有用于支撑的支撑面5和开口于支撑面5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道6,其包括通道件7和弹性体3。其中,通道件7包括底托8、护套9和连接底托8与护套9的管体10,通道6形成于管体10内。具体地,管体10沿第一方向设有靠近护套9的直管部11和靠近底托8的折叠形变部12。直管部11和折叠形变部12之间形成朝向支撑面5开口的台阶面17。本实施例中,折叠形变部12为螺旋软管,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叠形变部12也可以是波纹软管。折叠形变部12的外壁形成折叠外凹槽13,其内壁形成螺旋状的折叠内凹槽14。护套9设有连通通道6的第一孔15,其形成通道6的开口,并且围绕第一孔15设有朝向台阶面17的限位面18。底托8设有连通大气和通道6的第二孔16。本实施例中,通道件7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便于环形支架25装配。弹性体3发泡成型于通道件7外并嵌入折叠外凹槽13,支撑面5形成于弹性体3并与护套9远离底托8的端面衔接。本实施例中,弹性体3背离支撑面5的表面与底托8远离护套9的端面衔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托8远离护套9的端面也可以相对弹性体3背离支撑面5的表面凹陷或凸出,以便于改变通道6的长度。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椅背座23用于支撑弹性支撑件2背离支撑面5的表面,通道件7的底托8固接于椅背座23上,本实施例中,底托8通过螺接固接于椅背座23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托8也可以悬挂于椅背座23上,只要保持两者之间不会相对位移即可。本实施例中,椅背座23采用金属等硬质材料制成以便对弹性支撑件2进行支撑,在其他实施例中,椅背座23也可以悬挂于椅背1的框架上,并具有非常有限的弹性,即椅背座23可以由多根呈网状的钢丝构成。上述悬挂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椅背座23开有通孔,与底托8的第二孔16相通,使底托8的第二孔16能够连通大气。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伸缩机构19包括第二气囊22,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20和伸缩端21,其中,固定端20固接于底托8,使其相对椅背座23固定,伸缩端21沿第一方向在通道6内伸缩。本实施例中,第二气囊22为多层气囊,有利于伸缩机构19均匀、稳定地伸缩。本实施例中,多层气囊的每一层均具有凸缘,该凸缘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利于顺利地通过通道6。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按摩器4用于为抵靠于支撑面5的人体背部提供按摩,其与现有技术中的按摩器4没有本质差别,其可以通过震动和/或旋转的方式作用于人体背部。按摩器4装接于第二气囊22的伸缩端21,并由伸缩机构19驱动沿第一方向运动于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间。当第二气囊22被抽气时,按摩器4位于收纳位置,当第二气囊22被充气时,按摩器4位于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时,按摩器4伸出通道6,在收纳位置时,按摩器4收纳于通道6中。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气囊24被装设于通道6内靠近支撑面5的位置,其被抽气时向靠近通道6的内壁的方向形变以开放通道6供按摩器4通过,并在被充气时向远离通道6的内壁的方向形变以在按摩器4处于工作位置时紧抵按摩器4的外侧壁为按摩器4提供径向(垂直于通道6延伸方向)支撑或在按摩器4处于收纳位置时为抵靠于支撑面5的人体背部提供支撑。具体地,第一气囊24被装设于直管部11内。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囊24充气后的的状态应当以能够为按摩器4提供稳定的径向支撑为准。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按摩器4处于工作位置时,其应当能够凸出于支撑面5,但伸缩机构19的伸缩端21应当仍处于通道6内,使得第一气囊24能够顶抵于按摩器4的外侧壁,从而为按摩器4提供径向支撑。而当按摩器4处于收纳位置时,在本实施例中,按摩器4不高于台阶面17,即按摩器4与伸缩机构19完全处于折叠性形变部内,使第一气囊24能够完全地充气从而为人体提供支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按摩器4处于收纳位置时也可伸入直管部11内,只要不伸出第一孔15即可。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环形支架25被沿第一方向限位于直管部11内,具体地,环形支架25被限位于台阶面17和限位面18之间,第一气囊24被装设于环形支架25的内壁。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囊24靠近通道6内壁的外壁固接于环形支架25的内壁上,使得第一气囊24在抽气时能够向靠近通道6内壁的方向形变以开放通道6供按摩器4通过。并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气囊24采用的是环形气囊,使其能够沿环形支架25均匀地形变。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气囊24也可以采用若干沿环形支架25周向分布的子气囊,各子气囊气道相互连通。
如图5至图8所示,气泵26用于抽气和充气。本实施例中,气泵26被装设于椅背座23上。
第一通气管27和第二通气管28均连接气泵26的输出端,并分别连接第一气囊24和第二气囊22。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通气管27穿过椅背座23上的通孔和第二孔16,通过旋绕的方式穿过折叠内凹槽14于第一气囊24连通。由于本实施例中,折叠形变部12为螺旋软管,故通气管采用该方式通过折叠形变部12并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第一电控阀32串联于第一通气管27。
第二电控阀33串联于第二通气管28。
如图8所示,人机交互模块29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控制器31,控制指令至少包括进入按摩状态指令和退出按摩状态指令。
气压传感器30连接气泵26以感应气泵26的气压值并发送给控制器31。气压值被定义为在气泵26工作于充气状态时为正而在工作于抽气状态时为负。
控制器31与人机交互模块29、气压传感器30、气泵26、第一电控阀32、第二电控阀33和按摩器4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其中,控制器31用于接收人机交互模块29的控制指令和气压传感器30的气压值,并控制气泵26抽气或充气、控制第一电控阀32启闭第一通气管27、控制第二电控阀33启闭第二通气管28以及控制按摩器4启闭或变更按摩功能。图9示出了控制器31在接收到进入按摩状态指令后或接收到退出按摩状态指令后的控制步骤,如图9所示,控制器31在接收到进入按摩状态指令后,按如下步骤实施控制:步骤1.1:控制第一电控阀32打开;步骤1.2:控制气泵26抽气,直至气压值为负并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控阀32关闭;步骤1.3:控制气泵26停止工作;步骤1.4:控制第二电控阀33打开;步骤1.5:控制气泵26充气,直至气压值为正并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第二电控阀33关闭;步骤1.6:控制第一电控阀32打开;步骤1.7:直至气压值为正并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控阀32关闭;步骤1.8:控制气泵26停止工作并控制按摩器4工作;控制器31在接收到退出按摩状态指令后,按如下步骤实施控制:步骤2.1:控制按摩器4停止工作并控制第一电控阀32打开;步骤2.2:控制气泵26抽气,直至气压值为负并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控阀32关闭;步骤2.3:控制第二电控阀33打开;步骤2.4:直至气压值为负并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二电控阀33关闭;步骤2.5:控制气泵26停止工作;步骤2.6:控制第一电控阀32打开;步骤2.7:控制气泵26充气,直至气压值为正并大于第二阈值是控制第一电控阀32关闭;步骤2.8:控制气泵26停止工作;其中,第一阈值为负值,第二阈值为正值。
通过以上控制步骤可知,当使用者使用按摩功能时,仅需在人机交互界面上输入进入按摩状态指令,便能够使按摩椅进入按摩状态。此时,第一气囊24抽气为按摩器4开放通道6,随后第二气囊22充气,将按摩器4承托直到其处于工作位置,然后第一气囊24充气顶抵按摩器4的外侧壁,为其提供径向(垂直于通道6延伸方向)支撑。当使用者不使用按摩功能时,仅需在人机交互界面上输入退出按摩状态指令,便能够使按摩椅退出按摩状态。此时,第一气囊24抽气为按摩器4开放通道6,随后第二气囊22抽气,将按摩器4收回至收纳位置,然后第一气囊24充气从而为人体背部提供支撑。
本实施例中,首先在弹性支撑件2上构造出通道6,该通道6开口于用于支撑的支撑面5,以便按摩器4可以伸缩。按摩器4通过伸缩机构19在通道6内伸缩以实现工作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的转换。在工作位置,按摩器4伸出通道6,便于为使用者提供按摩。在收纳位置,按摩器4收纳于通道6中,不会硌到人体背部,因此人体背部不会因为局部受压导致疲劳或损伤。第一气囊24能够在被抽气时向靠近通道6内壁的方向形变,从而开放通道6供按摩器4通过,确保按摩器4能够顺利地在通道6内伸缩;由于第一气囊24被装设于通道6内靠近支撑面5的位置,且第一气囊24能够在按摩器4处于工作位置时被充气以径向支撑按摩器4,使按摩器4在按摩时不会发生侧倾,保证按摩器4的工作姿态;第一气囊24能够在按摩器4处于收纳位置时被充气,并且第一气囊24被装设于通道6内靠近支撑面5的位置,能够为抵靠于第一表面的人体背部提供支撑。应当理解,按摩器4设置的位置(即通道6设置的位置)往往是人体背部需要得到支撑的位置,如果通道6内不设第一气囊24,人体背部在长期抵靠支撑面5的过程中,仍有可能因为局部(通道6的开口处)未被支撑而疲劳。第一气囊24通过在通道6内充气使人体背部得在通道6的开口处也能够获得支撑,进一步解决了因局部未获支撑导致的疲劳或损伤问题。
本实施例中,通道件7的管体10设有折叠形变部12,因此通道件7得以随弹性体3伸缩而伸缩。弹性体3弹性体3发泡成型于所述通道件7外并嵌入所述折叠外凹槽13内,不仅能够在径向(垂直于管体10的延伸方向)上给折叠形变部12以支撑,使其不易挠曲,而且能够在折叠形变部12即使发生一定挠曲时,也能在人体离开椅背1时随弹性体3恢复形变而复位,有利于在长期使用中,可靠地为按摩器4提供伸缩通道6。并且,护套9与直管部11连接并衔接支撑面5,使管体10受力更均匀,确保折叠形变部12沿通道6延伸方向伸缩。此外,由于直管部11不随弹性体3伸缩,气囊装设于直管部11内不易沿通道6延伸方向受力,能够保证更长的寿命。底托8固接于椅背座23,因此底托8可以得到椅背座23的支撑,使弹性体3形变时,底托8的位置始终保持,而使通道件7的形变始终来源于折叠形变部12的伸缩。
本实施例中,折叠形变部12为波纹软管或螺旋软管,两者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折叠形变部12件。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环形支架25设置在直管部11内并将其作为第一气囊24的载体,有利于固定第一气囊24的位置,避免其在充气抽气的过程中在空间上发生位移。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直管部11和折叠形变部12之间设置朝向开口的台阶面17和在护套9上围绕开口设置限位面18,便于与环形支架25限位配合。
本实施例中,按摩器4在按摩人体背部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按摩效果,人体背部往往会向按摩器4施加更大的抵靠力,该抵靠力作用于按摩器4,由于人体背部并非平面,因此抵靠力也不并不总是垂直于支撑面5的,因此会给予按摩器4以平行于支撑面5的力的分量。此时,如果伸缩机构19采用刚性连接,将会对伸缩机构19造成很大的破坏,伸缩机构19的寿命会被缩短。而伸缩机构19采用设置沿通道6延伸方向伸缩的第二气囊22,由于第二气囊22可以挠曲,因此抵靠力的平行于支撑面5的力的分量不会对第二气囊22造成破坏,延长了伸缩机构19的寿命。同时应当注意到,正是由于第二气囊22被允许发生侧向挠曲,因此,更需要第一气囊24为按摩器4提供径向支撑,使第二气囊22的侧向挠曲程度被减小,并有利于按摩器4保持姿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托8上设置连通大气和通道6的第二孔16,使得按摩器4在通道6内伸缩时,能够保持气压平衡,有利于按摩器4顺利伸缩。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通气管27,第二通气管28,第一电控阀32和第二电控阀33,并令第一通气管27连接于第一气囊24,第二通气管28连接于第二气囊22,第一电控阀32串联第一通气管27,第二电控阀33串联第二通气管28,有利于分别对第一气囊24与第二气囊22的充气和抽气进行操控,相较于对两个气囊分别设置气泵26,成本更低。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通气管置于折叠内凹槽14内,使其不用穿设于弹性体3中,便于弹性体3加工,也便于通气管在弹性体3加工完毕后装配。一般地,折叠形变部12的形变量是比较小的,通气管配置于折叠内凹槽14中,不会影响折叠形变部12沿通道6延伸方向形变。
本实施例给出了在控制器31控制气泵26抽气或充气以及控制第一电控阀32启闭和第二电控阀33启闭的情况下,实现按摩椅功能转换的具体控制逻辑。为将一个气泵26加两个电控阀的技术方案替代两个气泵26分别控制两个气囊的技术方案提供了支撑。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9)

1.一种按摩椅,其特征是,所述按摩椅的椅背(1)包括:
弹性支撑件(2),其设有用于支撑的支撑面(5)和开口于支撑面(5)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道(6);
椅背座(23),其支撑所述弹性支撑件(2)背离所述支撑面(5)的表面;伸缩机构(19),其固定端(20)相对所述椅背座(23)固定,其伸缩端(21)沿第一方向在所述通道(6)内伸缩;
按摩器(4),其适于为抵靠于所述支撑面(5)的人体背部提供按摩,其装接于所述伸缩端(21),并由所述伸缩机构(19)驱动沿第一方向运动于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间,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按摩器(4)伸出所述通道(6),
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按摩器(4)收纳于所述通道(6)中;和
第一气囊(24),其装设于所述通道(6)内靠近所述支撑面(5)的位置,其被抽气时向靠近所述通道(6)的内壁的方向形变以开放所述通道(6)供所述按摩器(4)通过,并在被充气时向远离所述通道(6)的内壁的方向形变以在所述按摩器(4)处于所述工作位置时紧抵所述按摩器(4)的外侧壁为所述按摩器(4)提供径向支撑或在所述按摩器(4)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为抵靠于所述支撑面(5)的人体背部提供支撑;
所述弹性支撑件(2)包括通道件(7)和弹性体(3);
所述通道件(7)包括底托(8)、护套(9)和连接底托(8)与护套(9)的管体(10),所述底托(8)固接于所述椅背座(23),所述护套(9)设有第一孔(15),所述第一孔(15)形成所述通道(6)的开口;所述管体(10)形成所述通道(6),所述管体(10)沿第一方向设有靠近所述护套(9)的直管部(11)和靠近所述底托(8)的折叠形变部(12),所述折叠形变部(12)的外壁形成折叠外凹槽(13);
所述弹性体(3)发泡成型于所述通道件(7)外并嵌入所述折叠外凹槽(13),所述支撑面(5)形成于所述弹性体(3)并与所述护套(9)远离所述底托(8)的端面衔接;
所述第一气囊(24)装设于所述直管部(1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椅,其特征是,所述折叠形变部(12)为波纹软管或螺旋软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摩椅,其特征是,所述椅背(1)还包括环形支架(25),所述第一气囊(24)装设于所述环形支架(25)的内壁,所述环形支架(25)被沿第一方向限位于所述直管部(1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按摩椅,其特征是,所述直管部(11)与所述折叠形变部(12)之间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孔(15)的台阶面(17),所述护套(9)围绕所述第一孔(15)设有朝向所述台阶面(17)的限位面(18),所述环形支架(25)被限位于所述台阶面(17)和所述限位面(18)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按摩椅,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机构(19)包括第二气囊(22);所述固定端(20)和所述伸缩端(2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囊(22)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固定端(20)固接于所述底托(8);所述第二气囊(22)被抽气时,所述按摩器(4)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所述第二气囊(22)被充气时,所述按摩器(4)位于所述工作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按摩椅,其特征是,所述底托(8)设有连通大气和所述通道(6)的第二孔(1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按摩椅,其特征是,还包括气泵(26)、第一通气管(27)、第二通气管(28)、第一电控阀(32)和第二电控阀(33);所述气泵(26)用于抽气或充气,所述第一通气管(27)和所述第二通气管(28)均连接所述气泵(26)的输出端,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气囊(24)和所述第二气囊(22);所述第一电控阀(32)串联于所述第一通气管(27),所述第二电控阀(33)串联于所述第二通气管(2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按摩椅,其特征是,所述折叠形变部(12)为螺旋软管,所述折叠形变部(12)的内壁形成螺旋状连续的折叠内凹槽(14);所述第一通气管(27)穿过所述第二孔(16)和所述折叠内凹槽(14)与所述第一气囊(24)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按摩椅,其特征是,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29)、气压传感器(30)和控制器(31),所述人机交互模块(29)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指令至少包括进入按摩状态指令和退出按摩状态指令;所述气压传感器(30)连接所述气泵(26)以感应所述气泵(26)的气压值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31),所述气压值被定义为在所述气泵(26)工作于充气状态时为正而在工作于抽气状态时为负;所述控制器(31)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29)、所述气压传感器(30)、所述气泵(26)、所述第一电控阀(32)、所述第二电控阀(33)和所述按摩器(4)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31)在接收到进入按摩状态指令后,按如下步骤实施控制:步骤1.1:控制第一电控阀(32)打开;
步骤1.2:控制气泵(26)抽气,直至气压值为负并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控阀(32)关闭;
步骤1.3:控制气泵(26)停止工作;
步骤1.4:控制第二电控阀(33)打开;
步骤1.5:控制气泵(26)充气,直至气压值为正并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第二电控阀(33)关闭;
步骤1.6:控制第一电控阀(32)打开;
步骤1.7:直至气压值为正并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控阀(32)关闭;
步骤1.8:控制气泵(26)停止工作并控制按摩器(4)工作;
所述控制器(31)在接收到退出按摩状态指令后,按如下步骤实施控制:
步骤2.1:控制按摩器(4)停止工作并控制第一电控阀(32)打开;
步骤2.2:控制气泵(26)抽气,直至气压值为负并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控阀(32)关闭;
步骤2.3:控制第二电控阀(33)打开;
步骤2.4:直至气压值为负并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第二电控阀(33)关闭;步骤2.5:控制气泵(26)停止工作;
步骤2.6:控制第一电控阀(32)打开;
步骤2.7:控制气泵(26)充气,直至气压值为正并大于第二阈值是控制第一电控阀(32)关闭;
步骤2.8:控制气泵(26)停止工作;
其中,第一阈值为负值,第二阈值为正值。
CN202210789194.2A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按摩椅 Active CN1149474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9194.2A CN114947439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按摩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9194.2A CN114947439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按摩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7439A CN114947439A (zh) 2022-08-30
CN114947439B true CN114947439B (zh) 2023-05-30

Family

ID=82967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9194.2A Active CN114947439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按摩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74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11734A1 (en) * 2022-03-29 2023-10-05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with mass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4339B2 (ja) * 2003-02-05 2009-01-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US20060217643A1 (en) * 2003-04-11 2006-09-28 Mitsuhisa Yonekawa Massaging device
CN203169563U (zh) * 2013-04-11 2013-09-04 浙江豪中豪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旋转式肩部按摩机
CN209899973U (zh) * 2019-04-04 2020-01-07 内蒙古民族大学 智能化自动控制气泵按摩椅
CN211461116U (zh) * 2019-12-16 2020-09-11 丽盟有限公司 气囊式按摩椅
CN112891175B (zh) * 2021-01-25 2022-06-03 佛山市高尔顿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升降可调功能的人机学按摩气囊床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7439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12107B2 (ja) 自給式ロボットグリッパシステム
CN114947439B (zh) 一种按摩椅
US4560145A (en) Air bag jack
CN107539181B (zh) 车辆座椅装置和进气及排气阀装置
US20180056836A1 (en) Vehicle seat
US10920761B2 (en) Pump-valve integrated mechanism
CN110662459A (zh) 改进的衬垫
CN218085191U (zh) 一种按摩椅
CN112555329B (zh) 一种具有耐压结构的减振器弹簧及其加工工艺
CN212422906U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靠背
CN114947438A (zh) 一种支撑件、支撑组件和椅子
CN115214428B (zh) 座椅用支撑器驱动部以及支撑器总成
JP5195093B2 (ja) 施療用エアーバッグ構造体
US9752693B2 (en) Self-sealing valve
CN109044777B (zh) 一种按摩椅
CN209795277U (zh) 一种座椅
CN115158131B (zh) 一种弹性支撑组件、椅背和椅子
CN112386895A (zh) 一种可升降自动增压拳击靶
CN100455236C (zh) 坐卧两用充气床垫
CN219312655U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汽车
US11432653B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user's body
CN219312586U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头枕
CN215021583U (zh) 一种按摩椅
CN219782089U (zh) 一种智能充气双人卧具
CN220967653U (zh) 车用座椅手指仿真按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