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0298A - 悬浮窗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悬浮窗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0298A
CN114840298A CN202210776180.7A CN202210776180A CN114840298A CN 114840298 A CN114840298 A CN 114840298A CN 202210776180 A CN202210776180 A CN 202210776180A CN 114840298 A CN114840298 A CN 114840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sture
touch
interface
touch position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61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40298B (zh
Inventor
李军
陈瑞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61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0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0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0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40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0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悬浮窗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全屏显示第一界面;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上做出的第一手势的操作,第一手势为多个手指同时从显示屏的第一边缘滑动到与第一边缘相邻的第二边缘的手势;响应于第一手势的操作,在显示屏上全屏显示第二界面,在第二界面上显示悬浮窗,在悬浮窗中显示第一界面,第二界面为第一界面的下一层界面。这样,通过当前应用界面上的较少操作,直接使当前应用进入到悬浮窗状态,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悬浮窗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窗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中通常具有悬浮窗功能。通过使用悬浮窗,可以使多个应用界面同时呈现在电子设备显示屏上。
当前的电子设备,用户想要让当前应用进入悬浮窗状态,需要先退出当前应用,然后点击悬浮窗按钮。需要用户操作的步骤较多,便利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浮窗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通过当前应用界面上的较少操作,直接使当前应用进入悬浮窗状态,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浮窗开启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全屏显示第一界面,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上做出的第一手势的操作,第一手势为多个手指同时从显示屏的第一边缘滑动到与第一边缘相邻的第二边缘的手势,响应于第一手势的操作,在显示屏上全屏显示第二界面,在第二界面上显示悬浮窗,在悬浮窗中显示第一界面,第二界面为第一界面的下一层界面。这样,通过当前应用界面上的较少操作,直接使当前应用进入到悬浮窗状态,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二界面上显示悬浮窗之前,还包括:根据第一手势,确定悬浮窗的位置和大小;在第二界面上显示悬浮窗,包括:按照确定的悬浮窗的位置和大小在第二界面上显示悬浮窗。这样,在进入悬浮窗状态的同时,自动根据第一手势确定了悬浮窗的位置和大小,无需再额外执行调整悬浮窗大小的操作,提升了悬浮窗大小调节的便捷性。
根据第一方面,确定悬浮窗的位置和大小,包括:确定第一手势对应的多指触控的起始触控位置和结束触控位置;将以起始触控位置和结束触控位置的连线为对角线的长方形区域所在位置作为悬浮窗的位置,并使悬浮窗的大小等于长方形区域的大小。这样,可以方便、直观地控制悬浮窗的位置和大小,提升了悬浮窗大小调节的便捷性。
根据第一方面,确定第一手势对应的多指触控的起始触控位置和结束触控位置,包括:确定实际起始触控位置;将实际起始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作为起始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将第一边缘上任一点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作为起始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确定实际结束触控位置;将实际结束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作为结束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将第二边缘上任一点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作为结束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其中,第一方向为与第一边缘平行、与第二边缘垂直的坐标轴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与第一边缘垂直、与第二边缘平行的坐标轴的方向。这样,可以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第一方面,实际触控位置通过如下方式确定:读取多个手指中每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确定多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在第一方向的坐标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一值;确定多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在第二方向的坐标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二值;将第一值作为实际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将第二值作为实际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这样,可以准确地确定多指触控的实际触控位置。
根据第一方面,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上做出的第一手势的操作,包括:在第一界面上检测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检测到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之后,在第一界面上检测第一手势的结束手势;如果在第一界面上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手势,确定接收到用户在第一界面上做出的第一手势的操作。这样,可以准确地检测第一手势,以便根据第一手势将当前界面进入悬浮窗状态。
根据第一方面,在检测到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之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之前,还包括:检测当前实际触控位置;根据第一手势对应的多指触控的起始触控位置和当前实际触控位置,在第一界面上显示悬浮窗的预览框;悬浮窗的预览框处于以起始触控位置和当前实际触控位置的连线为对角线的长方形区域所在位置,悬浮窗的预览框的大小等于以起始触控位置和当前实际触控位置的连线为对角线的长方形区域的面积。这样,在第一手势操作过程中,可以直观地提醒用户即将进入悬浮窗状态。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界面上检测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包括:判断第一界面上是否有多指触控;如果有,判断多指触控的多指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如果小于,判断多指触控是否在显示屏的边缘开始触控;如果是,确定在第一界面上检测到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这样,可以准确地确定用户开始执行第一手势的操作,为根据第一手势快速进入悬浮窗状态奠定基础。
根据第一方面,多指触控的多指间距离等于同时触控的多个手指中最外边的两个手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地确定多指触控的多指间距离,以便为判断是否为第一手势提供基础。
根据第一方面,多指触控的多指间距离等于同时触控的多个手指中所有相邻两个手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这样,可以方便地确定多指触控的多指间距离,以便为判断是否为第一手势提供基础。
根据第一方面,判断多指触控是否在显示屏的边缘开始触控,包括:确定实际起始触控位置;确定实际起始触控位置与最近的显示屏边缘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判定多指触控是在显示屏的边缘开始触控。这样,可以方便地判断多指触控是否在显示屏的边缘开始触控,以便为判断是否为第一手势提供基础。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界面上检测第一手势的结束手势,包括:判断触控是否结束;如果是,判断是否在显示屏上边缘结束触控;如果是,判断结束触控位置所在的边缘是否与起始触控位置所在的边缘相邻;如果是,确定在第一界面上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手势。这样,可以方便地检测出第一手势的结束手势,以便为根据第一手势快速进入悬浮窗状态奠定基础。
根据第一方面,第一手势中的实际触控位置通过如下方式确定:读取第一手势中多指触控的多个手指中每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确定多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在第一方向的坐标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一值;确定多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在第二方向的坐标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二值;将第一值作为实际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将第二值作为实际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浮窗开启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前述的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浮窗开启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示例性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3为示例性示出的悬浮窗开启方法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4为示例性示出的实际触控位置的确定原理示意图;
图5为示例性示出的悬浮窗开启方法中L型手势的轨迹形状示例图;
图6为示例性示出的悬浮窗开启方法的界面变化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等都提供了悬浮窗功能。在相关技术中,用户如果想要使当前应用进入悬浮窗状态,需要先退出当前应用,然后点击悬浮窗按钮。这种进入悬浮窗也即开启悬浮窗的方式因操作步骤较多,因此便利性较差。
并且,相关技术中,仅可以通过拖动悬浮窗的四个角,动态调整悬浮窗的大小。且悬浮窗默认只能出现在屏幕中间,悬浮窗可调大小范围有限。相关技术中的悬浮窗入口位置太深,也导致了悬浮窗功能的使用率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窗开启方法,能够通过当前应用界面上的较少操作,直接使当前应用进入悬浮窗状态,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悬浮窗开启方法可以应用于基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如图1所示。
图1为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仅是电子设备的一个范例,并且电子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1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请参见图1,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
其中,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电子设备1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电子设备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其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其中,电子设备100的软件***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安卓(Android)***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2为示例性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电子设备100的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Android***可以包括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层以及内核层等。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的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地图、视频、WLAN、蓝牙、短信息、日历、图库、通话、导航、音乐等应用程序。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资源管理器、窗口管理器、视图***等应用程序。
其中,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其中,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其中,视图***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如图2所示,***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安卓运行时等。
其中,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
如图2所示,内核层可以包括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等。
可以理解的是,图2示出的软件结构中的层以及各层中包含的部件,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层,以及每个层中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本申请不做限定。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示例性示出的悬浮窗开启方法的处理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悬浮窗开启方法的处理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显示屏上全屏显示第一界面。
其中,第一界面可以是应用a的界面。第一界面的下一层界面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可以是应用b的界面。其中,应用a和应用b可以为不同应用。例如,用户在主桌面界面上打开备忘录界面,此时,备忘录界面在上层,主桌面界面在备忘录界面的下一层,那么备忘录界面为第一界面,主桌面界面为第二界面。再比如,第一界面为前台APP的界面,第二界面为后台APP的界面。
S2、判断第一界面上是否有多指触控,如果是,执行步骤S3,否则返回步骤S1。
其中,多指触控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手指同时触控显示屏。例如,中指和食指同时触控显示屏,或者,中指、食指和无名指同时触控显示屏。
其中,多指触控指多个手指同时触控显示屏。
S3、判断多指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4,否则返回步骤S1。
需要说明的是,当多指触控的同时参与触控的手指数量不同时,第一阈值可以取不同的值。
例如,当多指触控的同时参与触控的手指数量为2时,第一阈值等于第一值;当多指触控的同时参与触控的手指数量为3时,第一阈值等于第二值;当多指触控的同时参与触控的手指数量为4时,第一阈值等于第三值。其中,第一值小于第二值,第二值小于第三值。
当多指触控的同时参与触控的手指数量不同时,确定多指间距离的方式也可以不同。
在一个示例中,当多指触控的同时参与触控的手指数量为2时,确定多指间距离的方式可以是:
将两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多指间距离。
例如,假设多指触控为中指和无名指的两指触控,中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为M1,无名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为M2,那么,点M1与点M2之间的距离即为多指间距离。
在一个示例中,当多指触控的同时参与触控的手指数量大于2时,确定多指间距离的方式可以是:
将同时触控的多指中最外边的两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为多指间距离。
例如,假设多指触控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三指触控,食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为M3,中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为M1,无名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为M2,那么,点M3与点M2之间的距离即为多指间距离。
在一个示例中,当多指触控的同时参与触控的手指数量大于2时,确定多指间距离的方式可以是:
获取同时触控的多指中所有相邻两指间的距离,记为第一距离;
将第一距离的最大值确定为多指间距离。
例如,假设多指触控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三指触控,食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为M3,中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为M1,无名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为M2。假设点M3与点M1之间的距离为距离1,点M1与点M2之间的距离为距离2。那么,距离1和距离2中的最大值即为多指间距离。
S4、判断是否在显示屏的边缘开始触控,如果是,执行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1。
判断多指触控是否在显示屏的边缘开始触控,也即判断起始触控位置是否在显示屏边缘,或者说判断多指触控是否是在显示屏边缘开始的触控。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的手指形状的特点,较难做到使手指触控显示屏的触控点位于显示屏边缘上。因此,为了降低操作难度,本申请实施例将实际触控位置距离显示屏边缘一定范围内的触控都认为是在显示屏边缘的触控。
因此,在一个示例中,判断多指触控是否是在显示屏边缘开始的触控,可以包括:
确定实际起始触控位置;
确定实际起始触控位置与最近的显示屏边缘的距离,记为第二距离;
如果第二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判定多指触控是在显示屏边缘开始的触控,否则,如果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判定多指触控不是在显示屏边缘开始的触控。
其中,实际触控位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读取多指触控的多个手指中每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
确定多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在第一方向的坐标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一值;
确定多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在第二方向的坐标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二值;
将第一值作为实际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将第二值作为实际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
举例说明。图4为示例性示出的实际触控位置的确定原理示意图。请参见图4,假设两指触控中一个手指(食指)的触控点坐标为点C1(x1,y1),另一个手指(中指)的触控点坐标为点C2(x2,y2),那么该多指触控的实际触控位置为点C3((x1+ x2)/2,(y1+ y2)/2)。点C3是以点C1、点C2为两端点的线段的中点。
图4中,k为距离点C3最近的显示屏边缘所在直线,点C3与直线k之间的距离为d。如果d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判定多指触控是在显示屏边缘开始的触控。
本实施例中的当前触控位置按照上述实际触控位置的方式确定。
S5、记录起始触控位置。
此处,起始触控位置不等于实际起始触控位置,而是根据实际起始触控位置确定。
在一个示例中,起始触控位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确定实际起始触控位置;
将实际起始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作为起始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将第一边缘上任一点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作为起始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其中,第一方向为与第一边缘平行的坐标轴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与第一边缘垂直的坐标轴的方向。第一边缘为起始触控位置所在边缘,第一边缘是距离实际起始触控位置距离最近的边缘。
例如,假设坐标系:手机的下侧边缘为X轴,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左侧边缘为Y轴,向上为Y轴的正方向,坐标原点为左下角。并假设第二阈值为5。如果实际起始触控位置为(20,3),那么确定起始触控位置为(20,0)。
其中,第一边缘可以是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的上侧边缘、下侧边缘、左侧边缘、右侧边缘中的任意一个。
S6、检测当前触控位置。
此处,当前触控位置按照上述实际触控位置的方式确定。当前触控位置是当前的实际触控位置。
S7、根据起始触控位置和当前触控位置,在第一界面上显示悬浮窗的预览框。
在未结束触控之前,预览框中的内容可以为空。
其中,预览框为以起始触控位置和当前触控位置的连线为对角线的长方形。
随着当前触控位置的变化,预览框的大小也随之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从触控开始到检测当前触控位置的时刻,多指触控的多指持续在显示屏上滑动,中间未间断。
S8、判断触控是否结束,如果是,执行步骤S9,否则执行步骤S7。
S9、判断是否在显示屏上与起始触控位置所在边缘相邻的边缘结束触控,如果是,执行步骤S10,否则执行步骤S12。
本步骤中,判断是否在显示屏上与起始触控位置所在边缘相邻的边缘结束触控,可以包括:
判断是否在显示屏的边缘结束触控;
如果是,进一步判断结束触控的边缘是否与起始触控位置所在边缘相邻;
如果是,确定在显示屏上与起始触控位置所在边缘相邻的边缘结束触控,否则,确定不是在显示屏上与起始触控位置所在边缘相邻的边缘结束触控。
S10、记录结束触控位置。
其中,结束触控位置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确定实际结束触控位置;
将实际结束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作为结束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将第二边缘上任一点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作为结束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其中,第一方向为与第二边缘垂直的坐标轴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与第二边缘平行的坐标轴的方向。第二边缘为结束触控位置所在边缘,第二边缘是距离实际触控位置距离最近的边缘。
例如,假设手机的下侧边缘为X轴,左侧边缘为Y轴,坐标原点为左下角,第二阈值为5。如果实际结束触控位置为(3,20),那么确定结束触控位置为(0,20)。
S11、根据起始触控位置和结束触控位置,在显示屏上全屏显示第二界面,在第二界面上显示第一界面的悬浮窗,结束。
其中,悬浮窗位于以起始触控位置和结束触控位置的连线作对角线的长方形内。悬浮窗的大小与以起始触控位置和结束触控位置的连线作对角线的长方形的大小相同。
这样,用户不需要退出第一界面,通过当前的第一界面上的较少操作,就可以直接使当前的第一界面进入悬浮窗状态,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当前的第一界面上的操作(即L型手势),直接确定了悬浮窗的大小和位置。使得悬浮窗可以位于显示屏的任意一角上,丰富了悬浮窗的停留位置。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通过L型手势的范围直接调节悬浮窗的大小,给用户提供了便利。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当前界面上的操作就可以使当前界面进入悬浮窗状态,即开启当前界面的悬浮窗,悬浮窗入口位置浅,有助于提高悬浮窗功能的使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触发显示第一界面悬浮窗的操作手势称为:L型手势。L型手势即:多个手指同时从显示屏的第一边缘滑动到与第一边缘相邻的第二边缘的手势。可见,本实施例中的L型手势是通过多指触控在显示屏上连续滑动、且多指触控的起始触控位置、结束触控位置位于显示屏的两个相邻边缘上的手势。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连续滑动是指滑动过程中触控的多个手指没有离开显示屏的情况。
通过前述的步骤S2至S10,电子设备接收到了用户在第一界面上做出的L型手势。其中,步骤S2 至S4是对L型手势的起始手势的检测,步骤S8和步骤S9是对L型手势的结束手势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L型手势对于中间滑动过程中的轨迹形状不作限定。该轨迹的起止位置分别为起始触控位置、结束触控位置。
图5为示例性示出的悬浮窗开启方法中L型手势的轨迹形状示例图。请参见图5,点P为起始触控位置,点P′为结束触控位置,连接点P与点P′的虚线为L型手势的轨迹。其中,图5的(a)图中L型手势的轨迹为L形状,(b)图中L型手势的轨迹为直线形状,(c)图中L型手势的轨迹为弧形,(d)图中L型手势的轨迹为不规则形状。当然,这些形状只是列举的示例,并不对L型手势的轨迹形状进行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L型手势的轨迹还可以是其他形状。
S12、在第一界面上取消显示预览框,结束。
此时,显示屏上全屏显示第一界面。
图6为示例性示出的悬浮窗开启方法的界面变化过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a)图中,电子设备显示屏上全屏显示界面1,在界面1上,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多指(食指和中指)触控显示屏边缘的操作,其中,多指触控的起始触控位置为点P1。电子设备响应于该操作,记录起始触控位置点P1。此后,用户的食指和中指持续在显示屏上滑动。电子设备实时检测用户的多指触控位置。
如图6所示,在(b)图中,用户的多指滑动到触控位置点P2。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多指滑动到触控位置点P2,根据起始触控位置点P1和当前触控位置点P2,在界面1上显示悬浮窗的预览框,该预览框位于为以起始触控位置点P1和当前触控位置点P2为对角线的长方形内,大小与该以起始触控位置点P1和当前触控位置点P2为对角线的长方形相同。此后,在用户多指的继续滑动过程中,随着多指触控位置的变化,预览框的大小也随之变化。变化后的预览框位于为以起始触控位置点P1和变化后的触控位置为对角线的长方形内,大小与该以起始触控位置点P1和变化后的触控位置为对角线的长方形相同。
如图6所示,在(c)图中,用户的多指滑动到触控位置点P3处,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多指滑动到触控位置点P2,根据起始触控位置点P1和当前触控位置点P3,在界面1上显示以起始触控位置点P1和当前触控位置点P2为对角线的长方形预览框。
然后,用户在点P3处结束多指触控操作。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在点P3处结束多指触控的操作,判断是否在显示屏上与起始触控位置所在边缘相邻的边缘结束触控。如果是,电子设备根据实际结束触控位置点P3确定结束触控位置点P4,在显示屏上全屏显示界面2,界面2是界面1的下一层界面,并且在界面2上显示以起始触控位置点P1和结束触控位置点P4为对角线的长方形的悬浮窗,在悬浮窗中显示界面1。
从上述实施例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开启方法,不需要退出当前应用,通过当前应用界面上的较少操作,就能够直接使当前应用进入悬浮窗状态,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开启方法,通过L型手势的起始触控位置和结束触控位置,能够在进入悬浮窗状态的同时方便地确定悬浮窗大小,可以不需要额外的调节悬浮窗大小的操作,提升了悬浮窗大小调节的便捷性。
通过L型手势的起始触控位置和结束触控位置确定的悬浮窗大小,摆脱了相关技术中对悬浮窗可调大小范围的限制,更加方便灵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浮窗开启方法,直接在当前界面上操作,减小了悬浮窗入口深度,有助于提高悬浮窗功能的使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前述电子设备所执行的悬浮窗开启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悬浮窗开启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悬浮窗开启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悬浮窗开启方法。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任意内容,以及同一实施例的任意内容,均可以自由组合。对上述内容的任意组合均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悬浮窗开启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全屏显示第一界面;
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一界面上做出的第一手势的操作,所述第一手势为多个手指同时从显示屏的第一边缘滑动到与第一边缘相邻的第二边缘的手势;
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的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上全屏显示第二界面,在所述第二界面上显示悬浮窗,在所述悬浮窗中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所述第一界面的下一层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界面上显示悬浮窗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手势,确定悬浮窗的位置和大小;
在所述第二界面上显示悬浮窗,包括:按照确定的悬浮窗的位置和大小在所述第二界面上显示所述悬浮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手势,确定悬浮窗的位置和大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手势对应的多指触控的起始触控位置和结束触控位置;
将以所述起始触控位置和所述结束触控位置的连线为对角线的长方形区域所在位置作为所述悬浮窗的位置,并使所述悬浮窗的大小等于所述长方形区域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手势对应的多指触控的起始触控位置和结束触控位置,包括:
确定实际起始触控位置;
将所述实际起始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作为起始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将所述第一边缘上任一点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作为起始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
确定实际结束触控位置;
将实际结束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作为结束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将所述第二边缘上任一点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作为结束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边缘平行、与所述第二边缘垂直的坐标轴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边缘垂直、与所述第二边缘平行的坐标轴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际触控位置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读取所述多个手指中每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
确定所述多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坐标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一值;
确定所述多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坐标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二值;
将所述第一值作为实际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将所述第二值作为实际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一界面上做出的第一手势的操作,包括:
在所述第一界面上检测所述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
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之后,在所述第一界面上检测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手势;
如果在所述第一界面上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手势,确定接收到用户在所述第一界面上做出的第一手势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之后、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之前,还包括:
检测当前实际触控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对应的多指触控的起始触控位置和当前实际触控位置,在所述第一界面上显示悬浮窗的预览框;所述悬浮窗的预览框处于以所述起始触控位置和当前实际触控位置的连线为对角线的长方形区域所在位置,所述悬浮窗的预览框的大小等于以所述起始触控位置和当前实际触控位置的连线为对角线的长方形区域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界面上检测所述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界面上是否有多指触控;
如果有,判断所述多指触控的多指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如果小于,判断所述多指触控是否在所述显示屏的边缘开始触控;
如果是,确定在所述第一界面上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起始手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指触控的多指间距离等于同时触控的多个手指中最外边的两个手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指触控的多指间距离等于同时触控的多个手指中所有相邻两个手指与显示屏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多指触控是否在所述显示屏的边缘开始触控,包括:
确定实际起始触控位置;
确定实际起始触控位置与最近的显示屏边缘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如果是,判定所述多指触控是在所述显示屏的边缘开始触控。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界面上检测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手势,包括:
判断触控是否结束;
如果是,判断是否在显示屏上边缘结束触控;
如果是,判断结束触控位置所在的边缘是否与起始触控位置所在的边缘相邻;
如果是,确定在所述第一界面上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手势。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势中的实际触控位置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读取所述第一手势中多指触控的多个手指中每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
确定多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在第一方向的坐标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一值;
确定多个手指的触控点坐标在第二方向的坐标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二值;
将所述第一值作为实际触控位置的第一方向的坐标值,将所述第二值作为实际触控位置的第二方向的坐标值。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浮窗开启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悬浮窗开启方法。
CN202210776180.7A 2022-07-04 2022-07-04 悬浮窗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840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6180.7A CN114840298B (zh) 2022-07-04 2022-07-04 悬浮窗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6180.7A CN114840298B (zh) 2022-07-04 2022-07-04 悬浮窗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0298A true CN114840298A (zh) 2022-08-02
CN114840298B CN114840298B (zh) 2023-04-18

Family

ID=82574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6180.7A Active CN114840298B (zh) 2022-07-04 2022-07-04 悬浮窗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4029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97622A (ko) * 2012-02-24 2013-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창에 대한 캡쳐 이미지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CN104793838A (zh) * 2014-01-20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悬浮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81207A (zh) * 2015-05-28 2015-09-02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08415752A (zh) * 2018-03-12 2018-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58941A (zh) * 2018-11-01 2019-02-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489043A (zh) * 2019-07-31 2019-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口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050109A (zh) * 2019-12-24 2020-04-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05745A (zh) * 2021-08-12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986106A (zh) * 2021-10-15 2022-01-28 深圳集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双手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89902A (zh) * 2020-07-30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手势交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97622A (ko) * 2012-02-24 2013-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창에 대한 캡쳐 이미지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CN104793838A (zh) * 2014-01-20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悬浮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81207A (zh) * 2015-05-28 2015-09-02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08415752A (zh) * 2018-03-12 2018-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58941A (zh) * 2018-11-01 2019-02-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489043A (zh) * 2019-07-31 2019-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口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050109A (zh) * 2019-12-24 2020-04-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89902A (zh) * 2020-07-30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手势交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805745A (zh) * 2021-08-12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窗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986106A (zh) * 2021-10-15 2022-01-28 深圳集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双手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0298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37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ouch input
US11567637B2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S973375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2308645B1 (ko)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11665983B (zh)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EP342216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pplication interfa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254915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for displaying shortcut icon window
US9594405B2 (en) Composite touch gesture control with touch screen input device and secondary touch input device
EP3049908B1 (en) Presentation of a control interface on a touch-enabled device based on a motion or absence thereof
US9501218B2 (en) Increasing touch and/or hover accuracy on a touch-enabled device
EP2775479A2 (en) Mobile apparatus providing preview by detecting rubbing gestur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17166357A1 (zh) 一种图标排列方法、图标排列装置以及终端
CN104007919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000287A1 (zh) 一种图标显示方法及装置
US11482037B2 (en) User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of terminal, and terminal
EP2698702A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displaying touch region to be shown and method thereof
EP4130943A1 (en) Touch ope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0118491A1 (zh) 基于指纹识别的交互方法、电子设备及相关装置
CN104380241B (zh) 利用图像上的姿态激活可编程装置上的应用
EP3936993A1 (en) Mobile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US9235338B1 (en) Pan and zoom gesture detection in a multiple touch display
CN107203736A (zh) 一种使用指纹操作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0318047B2 (en) User interface for electronic device, input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840298B (zh) 悬浮窗开启方法及电子设备
EP436916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