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2250B - 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2250B
CN114752250B CN202210547372.0A CN202210547372A CN114752250B CN 114752250 B CN114752250 B CN 114752250B CN 202210547372 A CN202210547372 A CN 202210547372A CN 114752250 B CN114752250 B CN 1147522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stirring
parts
acrylic este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73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52250A (zh
Inventor
陈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Ouhu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Ouhu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Ouhu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Ouhu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73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2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2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2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52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2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1I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curing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with UV-curing following the pr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6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D11/107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凹版油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1‑3的共混物组和稀释组;所述共混物组包括按重量份为28‑36份的丙烯酸酯乳液、16‑26份的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15‑18份的色浆、6‑10份的抗氧剂、3‑4份的渗透剂、2.0‑2.6份的分散剂、1.0‑1.4份的光引发剂和0.6‑0.8份的聚丙烯胺盐酸盐;所述稀释组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3‑3.5:1‑1.5:0.5‑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本发明将丙烯酸酯乳液和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作为连接料,结合色浆、抗氧剂、渗透剂、分散剂、光引发剂和聚丙烯胺盐酸盐以形成稳定的共混物组,进而与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组成的稀释组混合,获得显著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效果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

Description

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凹版油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凹版油墨即为凹印油墨,凹印油墨为各种凹版印刷方式采用的各种凹版油墨的总称。属于适用于凹版印刷的一类油墨,并在印刷时凹入于版面的图纹部分上墨,通过将非图纹部分的墨擦去或刮净,然后进行印刷。具体的,有雕刻凹版油墨和照相凹版油墨之分。
公开号为CN106488960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水性凹版塑料印刷表印/复合油墨、连接料及二者的制备方法,该水性凹版塑料印刷表印/复合油墨由以下组分配制:连接料68~88份,有机颜料10~30份,附着力促进剂0.1~0.15份,助干剂1~1.5份,消泡剂0.2~0.5份。连接料由以下组分制备:改性松香1~8份,甲基丙烯酸单体或丙烯酸单体1.5~4.5份,丙烯酸脂类单体4~25份,甲基丙烯酸脂类单体20~28份,偶氮二异丁腈0.8~2份,无水乙醇28~30份,胺或氨类4~7份,助溶剂0.5~3份,蒸馏水30~32份。且该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的混合搅拌、原料融化、反应釜反应以获得共聚物以及冷却。
但是该制备方法制备的水性凹版塑料印刷表印/复合油墨以蒸馏水作为稀释剂,具有附着力差和光泽度不足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到印刷效果,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1-3的共混物组和稀释组;所述共混物组包括按重量份为28-36份的丙烯酸酯乳液、16-26份的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15-18份的色浆、6-10份的抗氧剂、3-4份的渗透剂、2.0-2.6份的分散剂、1.0-1.4份的光引发剂和0.6-0.8份的聚丙烯胺盐酸盐;所述稀释组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3-3.5:1-1.5:0.5-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应重量份的丙烯酸酯乳液和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作为连接料,结合色浆、抗氧剂、渗透剂、分散剂、光引发剂和聚丙烯胺盐酸盐以形成稳定的共混物组,并在与重量份比为5:3-3.5:1-1.5:0.5-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组成的稀释组混合时,获得显著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效果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氧剂为双十四碳醇酯与叔丁基对甲基苯酚、二氢喹啉、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对苯二胺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双十四碳醇酯占抗氧剂质量百分比为60%以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透剂为聚乙二醇醚、聚羧酸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和硫酸化蓖麻油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锌、聚乙二醇和双酚-A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安息香丁醚、2,4-二羟基二苯甲酮、异丙基硫杂蒽酮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①:将按重量份为28-36份的丙烯酸酯乳液、16-26份的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6-10份的抗氧剂、3-4份的渗透剂、2.0-2.6份的分散剂和0.6-0.8份的聚丙烯胺盐酸盐导入混合搅拌机内高速搅拌混合;步骤②:在混合搅拌机保持高速搅拌的同时继续导入按重量份为15-18份的色浆和1.0-1.4份的光引发剂,并持续高速搅拌至分散均匀,获得共混物组;步骤③:将与共混物组的重量份比为5:1-3的稀释组导入共混物组内,且稀释组由按重量份比为5:3-3.5:1-1.5:0.5-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组成,在持续高速搅拌后获得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合各组分以获得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过程中,首先获取共混物组,再将相应的稀释组混合至经高速搅拌的共混物组内,以获得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效果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搅拌机包括混合搅拌桶,所述混合搅拌桶设置有上端开口和位于所述上端开口上端的支撑桥架,所述支撑桥架设置有驱动电机和用于驱使所述驱动电机做沿竖直升降运动的升降器,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驱动轴柱,所述驱动轴柱从上至下穿过所述上端开口并***所述混合搅拌桶内,并连接有用于高速搅拌以形成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搅拌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升降器带动驱动电机升降,以配合混合搅拌桶内组分的混合高度,从而提升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度,并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轴柱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搅拌盘,所述连接搅拌盘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底部连接盘;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棒和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棒做周向往复转动和水平线性往复的同时运动的驱动搅拌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搅拌单元驱动搅拌棒做周向往复转动和水平线性往复的同时运动,从而达到提升搅拌效率和效果的目的,以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在提升混合均匀度时实现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搅拌盘的轴心处设置有安装内槽,并在沿竖直方向插接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连接螺纹柱;所述底部连接盘的轴心处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内槽连通的驱动孔,并沿所述驱动孔的外周一侧设置有多个与相应的所述连接螺纹柱螺纹连接的连接螺纹孔;所述驱动搅拌单元包括插接在所述安装内槽中的配合电机和用于与所述配合电机连接驱动所述搅拌棒的线性移动板,所述配合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沿径向设置的周向转臂,所述周向转臂的远离所述配合电机的一端下侧设置有驱动插柱;所述线性移动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长度方向与所述线性移动板长度方向垂直的十字驱动板,并在所述十字驱动板内设置有供所述驱动插柱***驱使的驱动腰槽;所述线性移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相应的所述搅拌棒转动连接的搅拌转接孔;所述底部连接盘的底部设置有至少四个分别位于所述线性移动板两端且左右对称的转接滚轮和直齿,所述转接滚轮与线性移动板的侧壁抵接并滚动连接,所述直齿与所述搅拌棒的相应一端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螺纹柱与连接螺纹孔螺纹连接并达到稳定连接固定底部连接盘和连接搅拌盘的目的;配合电机稳定固定在安装内槽中,并在运行时带动周向转臂做以配合电机的输出端为轴的周向转动运动,此时驱动插柱在周向转臂的驱使下转动,并带动十字驱动板在转接滚轮的限位下做沿线性移动板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运动,从而使得线性移动板在转接滚轮的限位下做沿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运动,由于搅拌棒转动连接在线性移动板上并与固定在底部连接盘的底部的直齿啮合,进而在线性移动板带动搅拌棒做沿线性移动板的线性往复运动时,做同时的周向往复转动运动,以实现显著提升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度,并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部连接盘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周向转臂匹配的转动圆槽,所述转接滚轮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连接的转动插接部、侧壁抵接盘、转动辊部和侧壁抵接盘,且所述侧壁抵接盘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动辊部的直径;所述底部连接盘的底侧壁还设置有连接架体,所述连接架体的中心部位转动连接有至少一根转动摆臂,所述转动摆臂远离所述连接架体的一端上侧设置有***所述驱动腰槽内的传动插柱,下侧设置有刮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圆槽与周向转臂匹配以提供周向转臂的周向转动空间,进而提升空间利用率和配合稳定性;且由转动插接部、侧壁抵接盘、转动辊部和侧壁抵接盘组成的转接滚轮将起到稳定限定线性移动板移动的作用,从而提升该混合搅拌机的搅拌运行稳定性;并在十字驱动板在转接滚轮的限位下做沿线性移动板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运动时,带动一端与连接架体转动连接,另一端插接在驱动腰槽腰槽内的转动摆臂做周向往复摆动,从而带动刮板做沿垂直于线性移动板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移动,配合升降器的升降和刮板的线性往复移动提升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度,以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相应重量份的丙烯酸酯乳液和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作为连接料,结合色浆、抗氧剂、渗透剂、分散剂、光引发剂和聚丙烯胺盐酸盐以形成稳定的共混物组,并与由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组成的稀释组混合获得显著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效果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并在制备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搅拌盘、底部连接盘以及搅拌机构做周向的转动运动,且配合电机运行以带动十字驱动板和线性移动板做沿线性移动板长度方向的往复移动,进而将使得与线性移动板转动连接的搅拌棒在与直齿啮合状态下做沿周向的往复转动运动,同时结合十字驱动板带动的转动摆臂的转动实现驱使刮板做沿垂直于线性移动板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移动的效果,在配合升降器的升降和刮板的线性往复移动时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实现提升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度的目的,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混合搅拌桶;11、上端开口;12、支撑桥架;2、升降器;3、驱动电机;31、驱动轴柱;4、连接搅拌盘;41、安装内槽;42、连接螺纹柱;5、底部连接盘;51、驱动孔;52、转动圆槽;53、连接螺纹孔;54、转接滚轮;541、转动插接部;542、侧壁抵接盘;543、转动辊部;55、直齿;6、搅拌机构;61、配合电机;611、周向转臂;612、驱动插柱;62、线性移动板;621、十字驱动板;6211、驱动腰槽;622、搅拌转接孔;63、搅拌棒;64、刮板;641、连接架体;642、转动摆臂;643、传动插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提及的是,本申请的丙烯酸酯乳液采购自英创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以下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1-3的共混物组和稀释组。
其中,共混物组包括按重量份为28-36份的丙烯酸酯乳液、16-26份的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15-18份的色浆、6-10份的抗氧剂、3-4份的渗透剂、2.0-2.6份的分散剂、1.0-1.4份的光引发剂和0.6-0.8份的聚丙烯胺盐酸盐。
且抗氧剂为双十四碳醇酯与叔丁基对甲基苯酚、二氢喹啉、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对苯二胺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双十四碳醇酯占抗氧剂质量百分比为60%以上。渗透剂为聚乙二醇醚、聚羧酸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和硫酸化蓖麻油中的至少一种。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锌、聚乙二醇和双酚-A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光引发剂为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安息香丁醚、2,4-二羟基二苯甲酮、异丙基硫杂蒽酮中的至少一种。
与此同时,稀释组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3-3.5:1-1.5:0.5-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
因此,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将相应重量份的丙烯酸酯乳液和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作为连接料,结合色浆、抗氧剂、渗透剂、分散剂、光引发剂和聚丙烯胺盐酸盐以形成稳定的共混物组,并在与重量份比为5:3-3.5:1-1.5:0.5-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组成的稀释组混合时,获得显著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效果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①:将按重量份为28-36份的丙烯酸酯乳液、16-26份的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6-10份的抗氧剂、3-4份的渗透剂、2.0-2.6份的分散剂和0.6-0.8份的聚丙烯胺盐酸盐导入混合搅拌机内高速搅拌混合;步骤②:在混合搅拌机保持高速搅拌的同时继续导入按重量份为15-18份的色浆和1.0-1.4份的光引发剂,并持续高速搅拌至分散均匀,获得共混物组;步骤③:将与共混物组的重量份比为5:1-3的稀释组导入共混物组内,且稀释组由按重量份比为5:3-3.5:1-1.5:0.5-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组成,在持续高速搅拌后获得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
因此,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在混合各组分以获得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过程中,首先获取共混物组,再将相应的稀释组混合至经高速搅拌的共混物组内,以获得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效果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
如图2、图3所示,混合搅拌机包括混合搅拌桶1。混合搅拌桶1设置有上端开口11和位于上端开口11上端的支撑桥架12。在支撑桥架12上设置有驱动电机3和用于驱使驱动电机3做沿竖直升降运动的升降器2。其中,驱动电机3设置有驱动轴柱31,且驱动轴柱31从上至下穿过上端开口11并***混合搅拌桶1内,并连接有用于高速搅拌以形成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搅拌机构6,进而在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升降器2带动驱动电机3升降,以配合混合搅拌桶1内组分的混合高度,从而提升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度,并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需要提及的是,驱动轴柱3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搅拌盘4。在连接搅拌盘4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底部连接盘5。与此同时,搅拌机构6包括搅拌棒63和用于驱动搅拌棒63做周向往复转动和水平线性往复的同时运动的驱动搅拌单元。因此,在驱动搅拌单元驱动搅拌棒63做周向往复转动和水平线性往复的同时运动时,将达到提升搅拌效率和效果的目的,以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在提升混合均匀度时实现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如图3、图4、图5所示,在连接搅拌盘4的轴心处设置有安装内槽41,并在沿竖直方向插接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连接螺纹柱42。在底部连接盘5的轴心处设置有与安装内槽41连通的驱动孔51,并沿驱动孔51的外周一侧设置有多个与相应的连接螺纹柱42螺纹连接的连接螺纹孔53。连接螺纹柱42与连接螺纹孔53螺纹连接并达到稳定连接固定底部连接盘5和连接搅拌盘4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搅拌单元包括插接在安装内槽41中的配合电机61和用于与配合电机61连接驱动搅拌棒63的线性移动板62。在配合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有沿径向设置的周向转臂611,且在周向转臂611的远离配合电机61的一端下侧设置有驱动插柱612。与此同时,在线性移动板6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长度方向与线性移动板62长度方向垂直的十字驱动板621,并在十字驱动板621内设置有供驱动插柱612***驱使的驱动腰槽6211。为了达到连接搅拌棒63并实现有效驱动搅拌棒63做周向往复转动运动的目的,在线性移动板62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相应的搅拌棒63转动连接的搅拌转接孔622,并在底部连接盘5的底部设置有至少四个分别位于线性移动板62两端且左右对称的转接滚轮54和直齿55。其中,转接滚轮54与线性移动板62的侧壁抵接并滚动连接,直齿55与搅拌棒63的相应一端啮合。因此,通过安装内槽41将显著提升配合电机61的固定稳定性,从而提升搅拌棒63的搅拌稳定性,并在配合电机61运行时,使得配合电机61带动周向转臂611做以配合电机61的输出端为轴的周向转动运动,此时驱动插柱612在周向转臂611的驱使下转动,并带动十字驱动板621在转接滚轮54的限位下做沿线性移动板62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运动,从而使得线性移动板62在转接滚轮54的限位下做沿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运动,由于搅拌棒63转动连接在线性移动板62上并与固定在底部连接盘5的底部的直齿55啮合,进而在线性移动板62带动搅拌棒63做沿线性移动板62的线性往复运动时,做同时的周向往复转动运动,以实现显著提升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度,并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需要提及的是,在底部连接盘5的下侧设置有与周向转臂611匹配的转动圆槽52。与此同时,转接滚轮54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连接的转动插接部541、侧壁抵接盘542、转动辊部543和侧壁抵接盘542,其中侧壁抵接盘542的直径大于转动辊部543的直径,且位于转动辊部543两端的侧壁抵接盘542分别与线性移动板62的上下侧面接触,从而实现稳定支撑和限位的效果。在底部连接盘5的底侧壁还设置有两端相对于线性移动板62对称分布的连接架体641。在连接架体641的中心部位转动连接有至少一根转动摆臂642,且在转动摆臂642远离连接架体641的一端上侧设置有***驱动腰槽6211内的传动插柱643,下侧设置有刮板64。因此,转动圆槽52与周向转臂611匹配以提供周向转臂611的周向转动空间,进而提升空间利用率和配合稳定性;且由转动插接部541、侧壁抵接盘542、转动辊部543和侧壁抵接盘542组成的转接滚轮54将起到稳定限定线性移动板62移动的作用,从而提升该混合搅拌机的搅拌运行稳定性;并在十字驱动板621在转接滚轮54的限位下做沿线性移动板62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运动时,带动一端与连接架体641转动连接,另一端插接在驱动腰槽6211腰槽内的转动摆臂642做周向往复摆动,从而带动刮板64做沿垂直于线性移动板62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移动,配合升降器2的升降和刮板64的线性往复移动提升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度,以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实施例一
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1的共混物组和稀释组。
其中,共混物组包括按重量份为28份的丙烯酸酯乳液、16份的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15份的色浆、6份的抗氧剂、3份的渗透剂、2.0份的分散剂、1.0份的光引发剂和0.6份的聚丙烯胺盐酸盐。
且抗氧剂为双十四碳醇酯与叔丁基对甲基苯酚和二氢喹啉,且双十四碳醇酯占抗氧剂质量百分比为60%。渗透剂为聚乙二醇醚、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和硫酸化蓖麻油。分散剂为硬脂酸锌。光引发剂为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
与此同时,稀释组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3:1: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
因此,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将相应重量份的丙烯酸酯乳液和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作为连接料,结合色浆、抗氧剂、渗透剂、分散剂、光引发剂和聚丙烯胺盐酸盐以形成稳定的共混物组,并在与重量份比为5:3:1: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组成的稀释组混合时,获得显著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效果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①:将按重量份为28份的丙烯酸酯乳液、16份的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6份的抗氧剂、3份的渗透剂、2.0份的分散剂和0.6份的聚丙烯胺盐酸盐导入混合搅拌机内高速搅拌混合;步骤②:在混合搅拌机保持高速搅拌的同时继续导入按重量份为15份的色浆和1.0份的光引发剂,并持续高速搅拌至分散均匀,获得共混物组;步骤③:将与共混物组的重量份比为5:1的稀释组导入共混物组内,且稀释组由按重量份比为5:3:1: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组成,在持续高速搅拌后获得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
因此,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在混合各组分以获得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过程中,首先获取共混物组,再将相应的稀释组混合至经高速搅拌的共混物组内,以获得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效果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
如图2、图3所示,混合搅拌机包括混合搅拌桶1。混合搅拌桶1设置有上端开口11和位于上端开口11上端的支撑桥架12。在支撑桥架12上设置有驱动电机3和用于驱使驱动电机3做沿竖直升降运动的升降器2。其中,驱动电机3设置有驱动轴柱31,且驱动轴柱31从上至下穿过上端开口11并***混合搅拌桶1内,并连接有用于高速搅拌以形成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搅拌机构6,进而在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升降器2带动驱动电机3升降,以配合混合搅拌桶1内组分的混合高度,从而提升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度,并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需要提及的是,驱动轴柱3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搅拌盘4。在连接搅拌盘4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底部连接盘5。与此同时,搅拌机构6包括搅拌棒63和用于驱动搅拌棒63做周向往复转动和水平线性往复的同时运动的驱动搅拌单元。因此,在驱动搅拌单元驱动搅拌棒63做周向往复转动和水平线性往复的同时运动时,将达到提升搅拌效率和效果的目的,以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在提升混合均匀度时实现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如图3、图4、图5所示,在连接搅拌盘4的轴心处设置有安装内槽41,并在沿竖直方向插接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连接螺纹柱42。在底部连接盘5的轴心处设置有与安装内槽41连通的驱动孔51,并沿驱动孔51的外周一侧设置有多个与相应的连接螺纹柱42螺纹连接的连接螺纹孔53。连接螺纹柱42与连接螺纹孔53螺纹连接并达到稳定连接固定底部连接盘5和连接搅拌盘4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搅拌单元包括插接在安装内槽41中的配合电机61和用于与配合电机61连接驱动搅拌棒63的线性移动板62。在配合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有沿径向设置的周向转臂611,且在周向转臂611的远离配合电机61的一端下侧设置有驱动插柱612。与此同时,在线性移动板6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长度方向与线性移动板62长度方向垂直的十字驱动板621,并在十字驱动板621内设置有供驱动插柱612***驱使的驱动腰槽6211。为了达到连接搅拌棒63并实现有效驱动搅拌棒63做周向往复转动运动的目的,在线性移动板62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相应的搅拌棒63转动连接的搅拌转接孔622,并在底部连接盘5的底部设置有至少四个分别位于线性移动板62两端且左右对称的转接滚轮54和直齿55。其中,转接滚轮54与线性移动板62的侧壁抵接并滚动连接,直齿55与搅拌棒63的相应一端啮合。因此,通过安装内槽41将显著提升配合电机61的固定稳定性,从而提升搅拌棒63的搅拌稳定性,并在配合电机61运行时,使得配合电机61带动周向转臂611做以配合电机61的输出端为轴的周向转动运动,此时驱动插柱612在周向转臂611的驱使下转动,并带动十字驱动板621在转接滚轮54的限位下做沿线性移动板62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运动,从而使得线性移动板62在转接滚轮54的限位下做沿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运动,由于搅拌棒63转动连接在线性移动板62上并与固定在底部连接盘5的底部的直齿55啮合,进而在线性移动板62带动搅拌棒63做沿线性移动板62的线性往复运动时,做同时的周向往复转动运动,以实现显著提升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度,并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需要提及的是,在底部连接盘5的下侧设置有与周向转臂611匹配的转动圆槽52。与此同时,转接滚轮54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连接的转动插接部541、侧壁抵接盘542、转动辊部543和侧壁抵接盘542,其中侧壁抵接盘542的直径大于转动辊部543的直径,且位于转动辊部543两端的侧壁抵接盘542分别与线性移动板62的上下侧面接触,从而实现稳定支撑和限位的效果。在底部连接盘5的底侧壁还设置有两端相对于线性移动板62对称分布的连接架体641。在连接架体641的中心部位转动连接有至少一根转动摆臂642,且在转动摆臂642远离连接架体641的一端上侧设置有***驱动腰槽6211内的传动插柱643,下侧设置有刮板64。因此,转动圆槽52与周向转臂611匹配以提供周向转臂611的周向转动空间,进而提升空间利用率和配合稳定性;且由转动插接部541、侧壁抵接盘542、转动辊部543和侧壁抵接盘542组成的转接滚轮54将起到稳定限定线性移动板62移动的作用,从而提升该混合搅拌机的搅拌运行稳定性;并在十字驱动板621在转接滚轮54的限位下做沿线性移动板62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运动时,带动一端与连接架体641转动连接,另一端插接在驱动腰槽6211腰槽内的转动摆臂642做周向往复摆动,从而带动刮板64做沿垂直于线性移动板62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移动,配合升降器2的升降和刮板64的线性往复移动提升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度,以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2的共混物组和稀释组。
其中,共混物组包括按重量份为32份的丙烯酸酯乳液、21份的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17份的色浆、8份的抗氧剂、3.5份的渗透剂、2.3份的分散剂、1.2份的光引发剂和0.7份的聚丙烯胺盐酸盐。
且抗氧剂为双十四碳醇酯与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且双十四碳醇酯占抗氧剂质量百分比为80%。渗透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和双酚-A聚氧乙烯醚。光引发剂为安息香丁醚和异丙基硫杂蒽酮。
与此同时,稀释组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3.5:1:0.5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中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3的共混物组和稀释组。
其中,共混物组包括按重量份为36份的丙烯酸酯乳液、26份的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18份的色浆、10份的抗氧剂、4份的渗透剂、2.6份的分散剂、1.4份的光引发剂和0.8份的聚丙烯胺盐酸盐。
且抗氧剂为双十四碳醇酯与叔丁基对甲基苯酚和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且所述双十四碳醇酯占抗氧剂质量百分比为85%。渗透剂为聚乙二醇醚、聚羧酸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和硫酸化蓖麻油中的至少一种。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锌、聚乙二醇和双酚-A聚氧乙烯醚。光引发剂为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安息香丁醚和异丙基硫杂蒽酮。
与此同时,稀释组包括按重量份比为5:3-3.5:1-1.5:0.5-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四中的抗氧剂为双十四碳醇酯与对苯二胺,且双十四碳醇酯占抗氧剂质量百分比为70%。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五中的渗透剂为聚乙二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六中的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聚乙二醇和双酚-A聚氧乙烯醚。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七中的光引发剂为安息香丁醚和异丙基硫杂蒽酮。
附着牢固度检测方法:用棒体将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印刷涂膜于印刷底材上,在55-75℃下完全干燥,在印刷底材上贴上胶带,并在均匀揉搓胶带后迅速剥离。其中,附着牢固度以胶带剥离后印刷底材上剩余附着面积的百分数表示。
光泽度检测方法:人眼识别,分十组且每组10人进行判断。其中,光泽度以判断分取均值表示,且10为最高分,1为最低分。
详见如下表一:
表一附着牢固度与光泽度检测结果
实施例 附着牢固度(%) 光泽度
实施例一 99.3 9.6
实施例二 99.4 9.8
实施例三 99.6 9.8
实施例四 99.2 9.7
实施例五 99.1 9.8
实施例六 99.3 9.6
实施例七 99.4 9.7
由表一可知,本申请的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附着牢固度强和光泽度高。
综上,本申请通过将相应重量份的丙烯酸酯乳液和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作为连接料,结合色浆、抗氧剂、渗透剂、分散剂、光引发剂和聚丙烯胺盐酸盐以形成稳定的共混物组,并与由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组成的稀释组混合获得显著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效果的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并在制备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3驱动连接搅拌盘4、底部连接盘5以及搅拌机构6做周向的转动运动,且配合电机61运行以带动十字驱动板621和线性移动板62做沿线性移动板62长度方向的往复移动,进而将使得与线性移动板62转动连接的搅拌棒63在与直齿55啮合状态下做沿周向的往复转动运动,同时结合十字驱动板621带动的转动摆臂642的转动实现驱使刮板64做沿垂直于线性移动板62长度方向的线性往复移动的效果,在配合升降器2的升降和刮板64的线性往复移动时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实现提升搅拌效率和混合均匀度的目的,使得该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具有提升附着力和光泽度的效果。
本申请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①:将按重量份为28-36份的丙烯酸酯乳液、16-26份的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6-10份的抗氧剂、3-4份的渗透剂、2.0-2.6份的分散剂和0.6-0.8份的聚丙烯胺盐酸盐导入混合搅拌机内高速搅拌混合;
步骤②:在混合搅拌机保持高速搅拌的同时继续导入按重量份为15-18份的色浆和1.0-1.4份的光引发剂,并持续高速搅拌至分散均匀,获得共混物组;
步骤③:将与共混物组的重量份比为5:1-3的稀释组导入共混物组内,且稀释组由按重量份比为5:3-3.5:1-1.5:0.5-1的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醇组成,在持续高速搅拌后获得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
其中,所述混合搅拌机包括混合搅拌桶(1),所述混合搅拌桶(1)设置有上端开口(11)和位于所述上端开口(11)上端的支撑桥架(12),所述支撑桥架(12)设置有驱动电机(3)和用于驱使所述驱动电机(3)做沿竖直升降运动的升降器(2),所述驱动电机(3)设置有驱动轴柱(31),所述驱动轴柱(31)从上至下穿过所述上端开口(11)并***所述混合搅拌桶(1)内,并连接有用于高速搅拌以形成成品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搅拌机构(6),所述驱动轴柱(3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搅拌盘(4),所述连接搅拌盘(4)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底部连接盘(5);所述搅拌机构(6)包括搅拌棒(63)和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棒(63)做周向往复转动和水平线性往复的同时运动的驱动搅拌单元,所述连接搅拌盘(4)的轴心处设置有安装内槽(41),并在沿竖直方向插接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连接螺纹柱(42);所述底部连接盘(5)的轴心处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内槽(41)连通的驱动孔(51),并沿所述驱动孔(51)的外周一侧设置有多个与相应的所述连接螺纹柱(42)螺纹连接的连接螺纹孔(53);所述驱动搅拌单元包括插接在所述安装内槽(41)中的配合电机(61)和用于与所述配合电机(61)连接驱动所述搅拌棒(63)的线性移动板(62),所述配合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有沿径向设置的周向转臂(611),所述周向转臂(611)的远离所述配合电机(61)的一端下侧设置有驱动插柱(612);所述线性移动板(6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长度方向与所述线性移动板(62)长度方向垂直的十字驱动板(621),并在所述十字驱动板(621)内设置有供所述驱动插柱(612)***驱使的驱动腰槽(6211);所述线性移动板(62)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相应的所述搅拌棒(63)转动连接的搅拌转接孔(622);所述底部连接盘(5)的底部设置有至少四个分别位于所述线性移动板(62)两端且左右对称的转接滚轮(54)和直齿(55),所述转接滚轮(54)与线性移动板(62)的侧壁抵接并滚动连接,所述直齿(55)与所述搅拌棒(63)的相应一端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双十四碳醇酯与叔丁基对甲基苯酚、二氢喹啉、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对苯二胺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双十四碳醇酯占抗氧剂质量百分比为6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剂为聚乙二醇醚、聚羧酸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和硫酸化蓖麻油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锌、聚乙二醇和双酚-A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安息香丁醚、2,4-二羟基二苯甲酮、异丙基硫杂蒽酮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连接盘(5)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周向转臂(611)匹配的转动圆槽(52),所述转接滚轮(54)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连接的转动插接部(541)、侧壁抵接盘(542)、转动辊部(543)和侧壁抵接盘(542),且所述侧壁抵接盘(542)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动辊部(543)的直径;所述底部连接盘(5)的底侧壁还设置有连接架体(641),所述连接架体(641)的中心部位转动连接有至少一根转动摆臂(642),所述转动摆臂(642)远离所述连接架体(641)的一端上侧设置有***所述驱动腰槽(6211)内的传动插柱(643),下侧设置有刮板(64)。
CN202210547372.0A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752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7372.0A CN114752250B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7372.0A CN114752250B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2250A CN114752250A (zh) 2022-07-15
CN114752250B true CN114752250B (zh) 2023-07-28

Family

ID=82335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7372.0A Active CN114752250B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225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063066U (zh) * 2021-06-21 2022-03-18 天津工大纺织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fdy纺织助剂的原料配比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4773B (zh) * 2018-01-12 2020-08-1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塑料薄膜凹版表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48442A (zh) * 2019-08-20 2019-12-10 杨秀英 一种用于畜牧养殖的饲料混合装置
CN212188682U (zh) * 2020-04-22 2020-12-22 邹佩云 一种机械加工用搅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063066U (zh) * 2021-06-21 2022-03-18 天津工大纺织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fdy纺织助剂的原料配比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2250A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30213B1 (en) Ink-jet ink set and recor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14752250B (zh) 一种丙烯酸酯表印凹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7015A (zh) 遮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和遮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及一种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CN1506418A (zh) 可光聚合的喷墨式印墨组合物
CN103547641A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喷墨油墨组合物
CN1673286A (zh) 孔版印刷油墨
CN1154708A (zh) 聚醚磷酸酯
CN102051089A (zh) Uv无水胶印油墨
JP6915546B2 (ja) 平版印刷用インキを用いた印刷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平版印刷用インキセット
CN101029193A (zh) 色带油墨
CN110669437A (zh) 一种松香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uv胶印油墨
EP2652054A1 (en) Composition of rotogravure hotmelt ink containing polypropylene carbonate
CN108276886A (zh) 一种低voc的超固化修补清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53690B (zh) 一种具有负离子功能的环保型petg装饰膜
CN112280375A (zh) 一种高保真彩箱环保型打印油墨及调配工艺
CN105030567A (zh) 环保型uv指甲油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708C (zh) 层压涂膜的形成方法
CN101654574A (zh) 热熔转移功能高分子金属印刷油墨
CN110525070A (zh) 一种书刊混合印刷工艺
CN112063232A (zh) 一种机动车号牌用蓝色油墨
CN113322689A (zh) 一种高光防水纯棉写真喷绘油画布
CN113667369A (zh) 一种聚氯乙烯悬浮聚合用高效防粘釜涂布剂的制造方法
CN210304328U (zh) 一种马口铁表面涂布装置
CN216856380U (zh) 一种用于vpa油墨加工的搅拌设备
CN213556554U (zh) 一种新型油漆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