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0440B - 压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0440B
CN114750440B CN202111497682.8A CN202111497682A CN114750440B CN 114750440 B CN114750440 B CN 114750440B CN 202111497682 A CN202111497682 A CN 202111497682A CN 114750440 B CN114750440 B CN 114750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rum
pair
guide path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976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50440A (zh
Inventor
森野浩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50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0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50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0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8Rolling-down or pressing-down the layers in the building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29D30/14Rolling-down or pressing-down the layers in the building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2030/088Building tyres by using a seamless tubular component, e.g. an inner liner, a carcass structure or a belt/breaker during tyre manufacturing on a core or a building d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2030/202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the building drums being movable, i.e. not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a fixed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合装置,能够无需使压接胎体帘布层后的成型鼓后退而移动到胎体带取出位置。压合装置(10)是用于将隔着橡胶部件(14)卷绕于能够沿着鼓引导路(18)移动的成型鼓(16)的外周的胎体帘布层(6)压接于橡胶部件(14)的装置。压合装置(10)具备:环状框架(30),通过***成型鼓(16)而能够包围该成型鼓的外周;和压接装置(32),以能够从外周按压胎体帘布层(6)而压接于橡胶部件(14)的方式设置于环状框架(30),环状框架(30)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并设置为能够开闭。

Description

压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在用于成型生胎的轮胎成型装置中,用于胎体带的成型的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充气轮胎构成为包括多个橡胶部件和以帘线为主材料的多个加强部件。代表性地,如图12所示,轮胎T的内衬1、胎面橡胶2、胎侧橡胶3、垫带4等各部分分别由与所要求的特性相应的橡胶部件形成。这些橡胶部件与作为包含帘线的加强部件的带束层5、胎体帘布层6及胎圈7等组合而构成了轮胎T。
作为这样的轮胎的成型法,存在以下的方法。在包括内衬在内的橡胶部件上层叠胎体帘布层而成型圆筒状的胎体带。接着,对该胎体带进行胎圈固定、反包而成型圆筒状的胎坯。该胎坯的外周组装并合体层叠有带束和胎面等的圆筒状的带束带而成型生胎(未硫化轮胎)。另外,为了提高生产率,已知有如下技术:分别使用不同的成型鼓来进行成型胎体带的工序、成型胎坯的工序、成型带束带的工序、使胎坯和带束带合体的工序(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成型胎体带的工序中,已知有以下的方法。在能够沿着鼓引导路移动的成型鼓的外周卷绕内衬等橡胶部件,并在其上粘贴胎体帘布层。然后,使用压合装置从外周按压胎体帘布层,由此排出胎体帘布层与其内侧的橡胶部件之间的空气,使胎体帘布层压接于橡胶部件(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48924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08064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成型胎体带的工序和其后的成型胎坯的工序中使用不同的成型鼓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转移装置将胎体带移送到用于成型胎坯的成型鼓。此时,为了将具有成型后的胎体带的成型鼓交接到转移装置,而使成型鼓移动到胎体带取出位置。
在像这样取出胎体带时,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存在优选在用于卷绕胎体帘布层的成型位置与胎体带的取出位置之间设置用于压接胎体帘布层的压合装置的情况。但是,在该情况下,当使用具有包围成型鼓的外周的环状框架的装置作为压合装置时,存在如下问题。即,为了使具有压接后的胎体带的成型鼓移动到上述取出位置,必须使成型鼓暂时后退,并使压合装置从鼓引导路上退避后前进。因此,胎体带的取出花费时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压接胎体帘布层后的成型鼓后退地移动到胎体带取出位置的压合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合装置是用于将隔着橡胶部件卷绕于能够沿着鼓引导路移动的成型鼓的外周的胎体帘布层压接于所述橡胶部件的压合装置,其具备:环状框架,通过***所述成型鼓而能够包围该成型鼓的外周;以及压接装置,以能够从外周按压所述胎体帘布层而将该胎体帘布层压接于所述橡胶部件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环状框架,所述环状框架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并设置为能够开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合装置,具备压接装置的环状框架构成为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并能够开闭。因此,在利用压接装置进行压接后,通过打开环状框架,能够使成型鼓通过。因此,能够在压接胎体帘布层之后无需使成型鼓后退而使其沿着鼓引导路移动到胎体带取出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合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胎体带的成型鼓、压合装置、转移装置及胎圈放置鼓的俯视图。
图3是该压合装置的压接阶段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该压合装置的刚压接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该压合装置的压接结束后解除了基于固定部的固定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打开了该压合装置的环状框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成型鼓***到该压合装置的环状框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该压合装置的环状框架打开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使成型鼓移动到胎体带取出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该压合装置的压接辊的配置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合装置的开闭动作的俯视图。
图12是轮胎构造的截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合装置10在用于成型生胎的轮胎成型装置中,用于在成型胎体带12时按压胎体帘布层6的外周并压接于其内周侧的橡胶部件14。
这里,所谓胎体带12,是包括橡胶部件14和胎体帘布层6的圆筒状轮胎构成部件,橡胶部件14包括内衬,胎体帘布层6层叠于该橡胶部件14的外周。作为橡胶部件14,可举出内衬1、垫带4、胎侧橡胶3和隔离胶(未图示)(参照图12)。胎体帘布层6由埋设有加强帘线的一片或多片帘布片构成,也可以在各帘布片之间粘贴帘布带(未图示)。
如图2及图3所示,用于成型胎体带12的成型鼓16构成为能够沿着鼓引导路18移动。成型鼓16具有宽度比作为成型对象的胎体带12的宽度大的周面,并且构成为能够通过多个周面构成用的构件进行扩缩。
成型鼓16由鼓支承体20支承。鼓支承体20将成型鼓16以能够在其轴部16A的一端部旋转驱动的方式支承为悬臂状态,也被称为主轴箱。鼓支承体20构成为通过利用电动机在设置于鼓引导路18的轨道22上行进,从而使成型鼓16沿着鼓引导路18移动。
鼓引导路18具备轨道22和支承轨道22的支承台24。鼓引导路18延伸到各成型位置,使得成型鼓16能够移动到用于将橡胶部件14卷绕于成型鼓16的外周,并进一步将胎体帘布层6卷绕于该橡胶部件14之上的上述各成型位置(未图示)。鼓引导路18还延伸到胎体带取出位置的近前,使得成型鼓16能够在卷绕胎体帘布层6之后移动到压合装置10,然后移动到转移装置26待机的胎体带取出位置(图2所示的转移装置26的位置)。
作为在成型鼓16的周面卷绕内衬1或垫带4等橡胶部件14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将由挤出机挤出的带状的橡胶条以螺旋状卷绕于成型鼓16而层叠形成橡胶部件14。
作为用于在橡胶部件14上卷绕胎体帘布层6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由各个服务商提供上述一片或多片帘布片,并在卷绕有橡胶部件14的成型鼓16的该橡胶部件14上将所述帘布片卷绕成圆筒状。此时,为了在各帘布片之间粘贴帘布带,例如可以卷绕由挤出机挤出的带状的橡胶条而层叠形成帘布带。
转移装置26是用于从成型鼓16接收胎体带12并将其移送到用于下一工序即成型胎坯的成型鼓即胎圈放置鼓28的装置,可以采用公知的结构。
转移装置26具有能够容纳成型鼓16的空间部,通过从外周侧保持胎体带12而从成型鼓16接收胎体带12。然后,在成型鼓16从转移装置26退出之后,胎圈放置鼓28进入到转移装置26内而从转移装置26接收胎体带12。由此,进行向胎圈放置鼓28的交接。
压合装置10是在橡胶部件14上粘贴并层叠胎体帘布层6之后,从胎体帘布层6的外周遍及整周按压该胎体帘布层6而进行压接的装置。压合装置10设置为与将胎体帘布层6卷绕在成型鼓16上的成型位置相邻,并与由鼓支承体20以悬臂方式支承的成型鼓16的非支承侧对置。
如图1所示,压合装置10具备通过***成型鼓16而能够遍及整周地包围该成型鼓16的外周的环状框架30。环状框架30设置为成型鼓16能够在轴向上通过其内侧的空间部。详细地说,环状框架30与由鼓支承体20以悬臂方式支承的成型鼓16对置,并且使轴心与成型鼓16一致地配置,其内周形成为直径比成型鼓16大的圆形。
在环状框架30设置有压接装置32,该压接装置32用于将卷绕于成型鼓16的外周的胎体帘布层6从该胎体帘布层6的外周进行按压而将其压接于橡胶部件14。压接装置32只要是能够通过按压胎体帘布层6而使胎体帘布层6压接于其内侧的橡胶部件14的装置,则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例中,压接装置32由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压接辊构成。即,如图1所示,作为压接装置32,在环状框架30的内周配置有多个压接辊34。多个压接辊34在与成型鼓16相比直径较大的同心圆上具有切线方向的轴心并以该轴心为中心旋转自如地配置,且在周向上以多列(图中为两列)且以恒定的间距配置成圆状。如图10所示,各压接辊34由缸装置等进退单元36支承为能够朝向径向内侧前进位移。各列的压接辊34、34在处于向径向内侧的前进位移状态时,以作为整体在周向上不空出间隔的方式在周向上错开位置地配置,并设置成一部分与相邻的列的压接辊34在轴向上具有重叠。由此,能够利用各列的压接辊34在整周上同时按压经过压接辊34的圆状配置的内侧的成型鼓16上的胎体帘布层6。另外,在图1及图4~6中,两列压接辊34和进退单元36用实线表示近前侧的列,用虚线表示纵深侧的列。
环状框架30在周向上分割为多个而能够开闭地设置。所谓环状框架30的周向,是以其轴心为中心的圆周上的方向,是沿着成型鼓16的外周的方向。
在该例中,环状框架30是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对置的左右一对框架部分38、40的二分割式,如图6及图8所示,在左右方向X上开闭。即,环状框架30包括能够在其轴直角方向、在本例中为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左右一对框架部分38、40。通过该一对框架部分38、40以相互分离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环状框架30成为打开的状态。在此,所谓环状框架30的轴直角方向,是相对于环状框架30的轴心(中心)垂直的方向,相当于截面呈圆形的中空部的径向。
更详细地说,如图1及图2所示,一对框架部分38、40是以与环状框架30的轴向平行的铅垂面为分割面42,将环状框架30左右大致均等地分割而成的。并且,通过使一对框架部分38、40朝向夹着鼓引导路18的两侧以相互分离的方式移动,从而环状框架30成为打开的状态。另外,通过使一对框架部分38、40相互接近并接合,从而环状框架30成为闭合的状态,形成为能够遍及整周包围成型鼓16的环状。
如图1所示,环状框架30悬挂于门形框架44。门形框架44由设置于鼓引导路18的两侧的一对支柱44A、44A和架设在该一对支柱44A、44A之间的水平件44B构成。水平件44B在鼓引导路18的上方沿与该鼓引导路18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门形框架44的水平件44B设置有用于使上述一对框架部分38、4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框架引导路46。框架引导路46具备设置于水平件44B的上表面的轨道48,并在鼓引导路18的上方沿与鼓引导路18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框架引导路46以能够沿着该框架引导路46滑动的方式设置有分别悬挂支承一对框架部分38、40的左右一对框架支承体50、52。框架支承体50、52具备:能够在轨道48上行进的行进部50A、52A;以及从该行进部50A、52A垂下并分别保持一对框架部分38、40的垂下部50B、52B。
在门形框架44的水平件44B单独地设置有使框架支承体50、52的行进部50A、52A沿着轨道48分别进退位移的缸装置等驱动部54、56。一对框架支承体50、52构成为通过驱动部54、56而沿着框架引导路46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及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进行环状框架30的开闭。即,通过利用驱动部54、56使一对框架支承体50、52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一对框架部分38、40向左右打开,环状框架30成为图6所示的打开状态。并且,从该状态起,通过利用驱动部54、56使一对框架支承体50、52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一对框架部分38、40相互接近并接合,环状框架30成为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
在环状框架30的底部侧设置有用于将环状框架30固定为闭合的状态的固定部58。在本例中,固定部58由分别设置于一对框架部分38、40的底部的一对框架侧卡合部60、62和设置于鼓引导路18侧的引导路侧卡合部64构成。
如图1所示,框架侧卡合部60、62构成为,在闭合环状框架30的状态下,两者60、62成为一体而形成为越靠前端(即,下端)宽度越窄的凸状。换言之,一对框架侧卡合部60、62是通过将设置于环状框架30的底面的截面呈锥状的凸部在上述分割面42的延长线上左右二分割而形成的。在闭合环状框架30的状态下一对框架侧卡合部60、62接合,形成在左右两侧具有倾斜面的截面呈锥状的凸部(在与环状框架30的轴心垂直的截面中,越靠前端宽度越逐渐变窄的梯形的凸部)。
引导路侧卡合部64形成为与上述成为一体的框架侧卡合部60、62嵌合的凹状,通过与框架侧卡合部60、62嵌合而将环状框架30固定为闭合的状态。即,引导路侧卡合部64与框架侧卡合部60、62的上述截面呈锥状的凸部对应地,具有两侧面以越靠底部侧宽度越窄的方式倾斜的凹部64A。
引导路侧卡合部64由缸装置等进退单元66支承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位移。进退单元66安装于鼓引导路18的支承台24的下表面。进退单元66的输出轴66A从设置于支承台24的开口部68向上方突出,在该输出轴66A的上端安装有引导路侧卡合部64。
使用上述的压合装置10压接胎体帘布层6后取出胎体带12的方法如下进行。
在卷绕于成型鼓16的橡胶部件14之上粘贴胎体帘布层6之后(参照图2),使成型鼓16移动到压合装置10,***到环状框架30的内侧,进行胎体帘布层6的压接(参照图7)。
作为胎体帘布层6的压接方法,可以利用进退单元36预先使环状框架30的压接辊34向径向内侧位移,并在该状态下使成型鼓16沿轴向进入到环状框架30的内侧,在进入的同时利用压接辊34将成型鼓16上的胎体帘布层6从其一端按压至另一端。或者,也可以在使压接辊34位于径向外侧的状态下,使成型鼓16进入环状框架30的内侧直到轴向中央部附近为止,一边以该中央部附近为基准使成型鼓16分别向轴向的两侧移动,一边利用进退单元36使压接辊34向径向内侧位移而按压胎体帘布层6。
在这样压接胎体帘布层6之后,利用进退单元36使压接辊34向径向外侧位移(参照图4)。之后,在环状框架30的底部侧解除基于固定部58的固定。详细地说,如图5所示,利用进退单元66使引导路侧卡合部64向下方位移而解除与框架侧卡合部60、62的卡合。由此,能够在压接结束后立即以少许时间解除固定。
之后,利用驱动部54、56使一对框架支承体50、52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滑动移动。由此,如图6及图8所示,一对框架部分38、40向左右打开,环状框架30成为打开状态。
通过环状框架30成为打开状态,从而在一对框架部分38、40之间形成鼓支承体20能够与成型鼓16一起沿着鼓引导路18通过的间隙。因此,如图9所示,能够使鼓支承体20通过一对框架部分38、40的间隙,移动到将成型鼓16交接给转移装置26的胎体带取出位置。
在胎体带取出位置,成型鼓16***到转移装置26内,在该状态下,转移装置26通过从外周侧保持胎体带12而接收胎体带12。之后,成型鼓16通过在鼓引导路18上移动而从转移装置26退出,通过上述一对框架部分38、40的间隙而返回到用于卷绕橡胶部件14的成型位置。
在成型鼓16通过一对框架部分38、40的间隙之后,利用驱动部54、56使一对框架支承体50、52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滑动移动而接合(参照图5)。
之后,在环状框架30的底部侧利用固定部58进行固定。在本例中,通过进退单元66使引导路侧卡合部64向上方位移而与框架侧卡合部60、62卡合。即,使引导路侧卡合部64向上方移动而使通过一对框架侧卡合部60、62接合所形成的截面呈锥状的凸部嵌合于该引导路侧卡合部64的凹部64A内。由此,一对框架部分38、40在环状框架30的底部侧被固定,环状框架30成为闭合状态。
由此,胎体带12从成型鼓16的取出结束。
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在设置于用于卷绕胎体帘布层6的成型位置与胎体带12的取出位置之间的压合装置10中,能够左右开闭具备压接装置32的环状框架30。因此,在由压接装置32进行压接后,使左右的框架部分38、40向隔着鼓引导路18的两侧移动而打开环状框架30,由此成型鼓16能够与鼓支承体20一起通过打开的一对框架部分38、40的间隙。因此,能够在压接胎体帘布层6之后无需使成型鼓16暂时后退而使其直接前进移动到胎体带取出位置。因此,能够缩短胎体带12的取出所需的时间。
另外,将环状框架30设为悬挂式,即构成为在从设置于鼓引导路18的上方的框架引导路46经由框架支承体50、52悬挂支承环状框架30的基础上,将环状框架30在其底部侧通过固定部58进行固定而使环状框架30成为闭合状态。因此,能够将一对框架部分38、40固定成不会承受不住压接装置32对胎体帘布层6进行按压时的压力而左右位移。
另外,由于通过由一对框架侧卡合部60、62的接合形成的截面呈锥状的凸部与引导路侧卡合部64的凹部64A的嵌合而构成固定部58,因此能够通过引导路侧卡合部64将环状框架30的轴心定位并固定。因此,在闭合了左右二分割式的环状框架30时,其轴心相对于成型鼓16的轴心不会左右偏移,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成型鼓16与环状框架30的轴心一致。
另外,基于固定部58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通过一对框架侧卡合部60、62与引导路侧卡合部64的卡合而进行的机械固定,例如也可以通过电磁式的方法进行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环状框架30设为二分割式,但只要将环状框架分割为多个,则分割数没有限定,例如也可以分割为三个或四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左右一对框架部分38、40向鼓引导路18的两侧以相互分离的方式移动而使环状框架30成为打开状态,形成供成型鼓16与鼓支承体20一起通过的间隙。在由三个以上的框架部分构成环状框架的情况下也同样可以构成为,将多个框架部分设置成能够在环状框架的轴直角方向上移动,通过使多个框架部分在轴直角方向上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而使环状框架成为打开的状态。由此,形成用于使成型鼓与鼓支承体一起通过的间隙,成型鼓能够通过该间隙而移动到胎体带取出位置。
环状框架30开闭时的框架部分38、40的移动方向并不限定于环状框架30的轴直角方向(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X)。例如,如图11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压合装置10A那样,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左右一对框架部分38、40分别向前后转动而使环状框架30A开闭。
即,左右一对框架部分38、40设置成能够以分别设置在隔着鼓引导路18的两侧的铅垂的轴70、72为中心转动,从图11所示的闭合的状态起,如箭头所示,一个框架部分40向后方即胎体帘布层6的成型位置侧转动,另一个框架部分38向前方即胎体带12的取出位置侧转动。因此,分割面42相对于环状框架30的轴向倾斜,在框架部分38、40转动时前端彼此不干扰。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呈现的,并不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与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同样地,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内衬、6…胎体帘布层、10、10A…压合装置、12…胎体带、14…橡胶部件、16…成型鼓、18…鼓引导路、30、30A…环状框架、32…压接装置、38、40…框架部分、46…框架引导路、50、52…框架支承体、54、56…驱动部、58…固定部、60、62…框架侧卡合部、64…引导路侧卡合部。

Claims (3)

1.一种压合装置,是用于将隔着橡胶部件卷绕于能够沿着鼓引导路移动的成型鼓的外周的胎体帘布层压接于所述橡胶部件的压合装置,其具备:
环状框架,通过***所述成型鼓而能够包围该成型鼓的外周;以及
压接装置,以能够从外周按压所述胎体帘布层而将该胎体帘布层压接于所述橡胶部件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环状框架,
所述环状框架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并设置为能够开闭,
所述环状框架是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对置的一对框架部分的二分割式,
所述压合装置还具备:
框架引导路,在所述鼓引导路的上方沿与该鼓引导路交叉的方向延伸;
一对框架支承体,分别悬吊支承所述一对框架部分,并且通过沿着所述框架引导路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及接近的方向移动来进行所述环状框架的开闭;以及
固定部,构成为在所述环状框架的底部侧将所述环状框架固定为闭合的状态,
所述固定部具备:
一对框架侧卡合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框架部分的底部,在所述环状框架闭合的状态下两者成为一体而形成为越靠前端宽度越窄的凸状;以及
引导路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鼓引导路侧,形成为与成为一体的所述一对框架侧卡合部嵌合的凹状,通过与该成为一体的一对框架侧卡合部嵌合而将所述环状框架固定为闭合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
所述环状框架包括能够在所述环状框架的轴直角方向上移动的多个框架部分,通过该多个框架部分在轴直角方向上移动而相互分离,从而所述环状框架成为打开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中,
所述环状框架包括一对框架部分,该一对框架部分设置为能够分别以分别设置于所述鼓引导路的两侧的铅垂的轴为中心转动,所述环状框架构成为通过所述一对框架部分转动而开闭。
CN202111497682.8A 2021-01-08 2021-12-09 压合装置 Active CN114750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2417 2021-01-08
JP2021002417A JP2022107454A (ja) 2021-01-08 2021-01-08 ステッチャ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0440A CN114750440A (zh) 2022-07-15
CN114750440B true CN114750440B (zh) 2023-12-15

Family

ID=82323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97682.8A Active CN114750440B (zh) 2021-01-08 2021-12-09 压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18053B2 (zh)
JP (1) JP2022107454A (zh)
CN (1) CN11475044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8743A (en) * 1981-08-31 1988-04-1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tire material
US20100043949A1 (en) * 2006-01-12 2010-02-2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Method of building carcass band and stitcher apparatus
CN102049871A (zh) * 2009-11-10 2011-05-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生轮胎成型装置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203517077U (zh) * 2013-09-16 2014-04-02 安徽华宇管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pvc排水管管卡结构
CN108249225A (zh) * 2018-03-02 2018-07-06 李月仙 一种机械纺织用可组合式卷筒装置
CN111902262A (zh) * 2018-03-22 2020-11-06 Vmi荷兰公司 用于将轮胎层压在轮胎成型鼓上的压力辊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49283A (en) * 1974-10-25 1976-04-28 Bridgestone Tire Co Ltd Namataiyaseikeihoho oyobi sonosochi
JPS61167538A (ja) * 1985-01-21 1986-07-2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バンド把持搬送装置
WO2006048924A1 (ja) 2004-11-02 2006-05-1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タイヤの成型方法及び成型設備
JP5406765B2 (ja) * 2010-03-23 2014-02-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バンド搬送装置
CN203053776U (zh) * 2013-01-10 2013-07-10 长安大学 一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成型模具
KR101595487B1 (ko) * 2014-09-25 2016-02-18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 성형기용 그린 케이스 이송 장치
CN205371880U (zh) * 2016-01-19 2016-07-06 乐清市华顿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卡箍及其内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8743A (en) * 1981-08-31 1988-04-1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tire material
US20100043949A1 (en) * 2006-01-12 2010-02-2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Method of building carcass band and stitcher apparatus
CN102049871A (zh) * 2009-11-10 2011-05-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生轮胎成型装置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203517077U (zh) * 2013-09-16 2014-04-02 安徽华宇管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pvc排水管管卡结构
CN108249225A (zh) * 2018-03-02 2018-07-06 李月仙 一种机械纺织用可组合式卷筒装置
CN111902262A (zh) * 2018-03-22 2020-11-06 Vmi荷兰公司 用于将轮胎层压在轮胎成型鼓上的压力辊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19419A1 (en) 2022-07-14
JP2022107454A (ja) 2022-07-21
US11718053B2 (en) 2023-08-08
CN114750440A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80384A (en) Method of forming green tire
JP4714216B2 (ja) ラジアルタイヤを成形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2731791B1 (en) Metho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JP424295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956495B2 (ja) 生タイヤ形成方法、及び生タイヤ形成装置
RU2354555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бортовых сердечников
CN102458814A (zh) 轮胎制造装置及轮胎制造方法
JP4523601B2 (ja) タイヤの成型方法及び成型設備
US822583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ires
KR20140051898A (ko) 그린 타이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5766408A (en) Tire building machine including integrated bead setter on transfer ring
MX2015006691A (es) Proceso y aparato para construir llantas.
CN114750440B (zh) 压合装置
US9987813B2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tread ring on tire bas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treaded tire
CN102046363B (zh) 用于构建轮胎的方法和设备
JPWO2006137131A1 (ja) タイヤ成型方法及びタイヤ成型工程におけるドラム移動支持台の回転移動装置
US3607555A (en) Multiple work station tire building machine
CN111712376B (zh) 轮胎的制造方法
RU2343072C2 (ru) Узел из устройств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невулканизированных радиальных шин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аких шин
US8029632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elt package for a pneumatic vehicle tire
US1026591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carcass for a pneumatic vehicle tire
US10259182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 vehicle tire
US20210008821A1 (en) Transfer device and tire forming apparatus
JP5116011B2 (ja) タイヤ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11469461A (zh) 一种轮胎成型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