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4860A - 热管理***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4860A
CN114714860A CN202210434028.0A CN202210434028A CN114714860A CN 114714860 A CN114714860 A CN 114714860A CN 202210434028 A CN202210434028 A CN 202210434028A CN 114714860 A CN114714860 A CN 114714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valve
water
thermal management
circui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40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连连
刘劲松
孙小奇
刘子萌
于尧
夏嵩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40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48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4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48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8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refrigerant circuit configu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78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he bat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60H1/00392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for electric vehicles having only electric driv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85Valve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e.g. thermostatic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71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liquid ducts, e.g. for coolant liquids or refriger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60H1/2221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heaters for heating an intermediate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05Control means therefor
    • B60H1/321Control means therefor for preventing the freezing of a heat exchang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05Control means therefor
    • B60H1/3213Control means therefor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in a vehicle heat pum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7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the type of heat exchanger, e.g. condenser, evapo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07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 liquid fl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包括冷媒回路和水回路。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水冷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四通阀、外部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热交换器、气液分离器以及第三电子膨胀阀中的多个组件根据不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形成的对应回路。水回路包括电机电控、第一水泵、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三通阀、散热器、水冷冷凝器、第二三通阀、第二水泵、热交换器、第三水泵、第四水泵、第三三通阀以及电池中的多个组件根据不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形成的对应回路。设置四通阀不同通路实现制冷和制热模式简单切换,采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吸热以除霜除雾,解决了能耗高的问题,且还不存在换热量耦合问题使得乘员舱补热能力可调。

Description

热管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热舒性和采暖功能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而言是比较大的一个难题,当前行业内大部分采用热泵***和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加热器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采用热泵***和PTC加热器的热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当前热泵***为乘员舱进行制冷和制热切换复杂,需要压缩机停止工作,通过调节通断阀和不同的电子膨胀阀才能实现功能需求。又例如,当前热泵***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室外蒸发器表明容易结霜,导致室外蒸发器通风吸热能力下降,进而导致乘员舱加热效果变差。因而此时通常需要高温冷媒进入外部蒸发器以除去表面的结霜,但在除霜的时间段里乘员舱的制热则需采用PTC加热器实现,但由于PTC加热器的加热效率低于1,PTC加热器的启动会增加整车能耗进而影响续航里程。另外,在除霜或除雾时若热泵***采用的为直接式,则通过蒸发器制冷除湿,内部冷凝器再加热被冷却的空气以输出到乘员舱,但由于冷媒回路为压缩机、内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气液分离器形成的闭环,因而存在内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量耦合现象,进而输出到乘员舱的风温则不能满足任意温度的需求。再例如,当前热泵***在有后空调主机时,通常采用蒸发器制冷,PTC加热器补热的方式,使得组件多,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高。
可见,亟需一种热管理***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热管理***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解决现有的热管理***的制热和制冷切换复杂、除霜除雾造成整车能耗高和无法满足乘员舱任意风温需求以及后空调主机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包括:冷媒回路和/或水回路,所述冷媒回路中具有液体冷媒,所述水回路中设置有冷却液;
所述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水冷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四通阀、外部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热交换器、气液分离器以及第三电子膨胀阀中的多个组件根据不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形成的对应回路;
所述水回路包括电机电控、第一水泵、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三通阀、散热器、所述水冷冷凝器、第二三通阀、第二水泵、所述热交换器、第三水泵、第四水泵、第三三通阀以及电池中的多个组件根据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形成的对应回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冷媒回路包括第一冷媒回路,和/或第二冷媒回路,和/或第三冷媒回路,和/或第四冷媒回路;
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包括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外部换热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二冷媒回路包括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外部换热器、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三冷媒回路包括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外部换热器、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通路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四冷媒回路包括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通路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其中,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通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水回路包括第一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二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三电机水回路,和/或第四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五电机水回路、第六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七电机水回路;
所述第一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通路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二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散热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三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散热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五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散热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六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七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通路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其中,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形成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形成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形成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通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水回路包括第一电池水回路,和/或第二电池水回路,和/或第三电池水回路;
所述第一电池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四通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二电池水回路包括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通路、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以及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三电池水回路包括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通路、所述第二水泵、PTC加热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以及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其中,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四通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通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水回路还包括第一后空调水回路和/或第二后空调水回路;
所述第一后空调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四通路、后空调内部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二后空调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四通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水回路还包括第一暖风水回路,和/或第二暖风水回路,和/或第三暖风水回路;
所述第一暖风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二水泵、所述PTC加热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通路以及前空调内部换热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二暖风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二水泵、所述PTC加热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后空调内部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三暖风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二水泵、所述PTC加热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一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一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一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一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电机水回路用于对所述电机电控中的电机蓄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二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二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二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二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二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散热器对所述电机降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三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三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三电机水回路和第一电池水回路;
在所述第三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为所述电池提供冷源,所述第三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冷媒回路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器释放至环境,所述第一电池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热交换器降温后的冷却液提供给所述电池降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四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四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四电机水回路和第二电池水回路;
在所述第四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水冷冷凝器为所述电池提供热源,所述第二电池水回路用于将所述水冷冷凝器提供的热量提供给所述电池升温,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余热提供给所述热交换器吸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五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五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五电机水回路和第二电池水回路;
在所述第五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水冷冷凝器为所述电池提供热源,所述第二电池水回路用于将所述水冷冷凝器提供的热量提供给所述电池升温,所述第五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散热器吸收环境热并通过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给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吸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六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六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六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六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六电机水回路用于回收所述电机热量,并利用回收到的热量加热所述电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七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七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四电机水回路和第三电池水回路;
在所述第七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三电池水回路用于将所述PTC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提供给所述电池升温,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八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八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三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八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为乘员舱提供冷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路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降温后的冷却液提供给所述后空调内部换热器进行换热以为所述乘员舱降温,所述第三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器释放至环境,且所述电池自循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九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九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三电机水回路、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以及第二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九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二冷媒回路和所述第三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为所述乘员舱和所述电池提供冷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路和所述第二后空调水路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降温后的冷却液分别提供给所述后空调内部换热器和所述电池进行换热以为所述乘员舱和所述电池降温,所述第三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器释放至环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七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三冷媒回路和所述第四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所述外部换热器和所述热交换器为所述乘员舱提供热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的热量提供给所述乘员舱升温,所述第七电机水回路用于回收所述电机余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一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一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五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一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三冷媒回路和所述第四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所述外部换热器和所述热交换器为所述乘员舱提供热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的热量提供给所述乘员舱升温,所述第五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散热器吸收环境热并通过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给所述第三冷媒回路和所述第四冷媒回路吸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二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二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四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五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二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四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为所述乘员舱提供热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的热量提供给所述乘员舱升温,所述第五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散热器吸收环境热并通过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给所述第四冷媒回路吸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三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三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一暖风水回路和第四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三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暖风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PTC加热器为所述乘员舱升温,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且所述电池自保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四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四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一暖风水回路、第二暖风水回路、第三暖风水回路以及第四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四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暖风水回路、所述第二暖风水回路以及所述第三暖风水回路同时用于通过所述PTC加热器为所述乘员舱和所述电池升温,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五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五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并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四暖风水回路、第五暖风水回路、第六暖风水回路以及第四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五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三冷媒回路和所述第四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所述外部换热器和所述热交换器为所述乘员舱和所述电池提供热源,所述第四暖风水回路、所述第五暖风水回路以及所述第六暖风水回路同时用于通过所述水冷冷凝器通过换热为所述乘员舱和所述电池升温,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六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六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并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七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六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水冷冷凝器提供热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将所述水冷冷凝器提供的热量提供给为所述外部换热器升温以除冰,所述第七电机水回路用于回收所述电机余热。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包括冷媒回路和水回路,冷媒回路中具有液体冷媒,水回路中设置有冷却液。其中,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水冷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四通阀、外部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热交换器、气液分离器以及第三电子膨胀阀中的多个组件根据不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形成的对应回路。水回路包括电机电控、第一水泵、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三通阀、散热器、水冷冷凝器、第二三通阀、第二水泵、热交换器、第三水泵、第四水泵、第三三通阀以及电池中的多个组件根据不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形成的对应回路。四通阀不同通路实现制冷和制热模式的简单切换,采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吸热以除霜除雾,降低PTC加热器补热的应用以解决能耗高的问题,并且还不存在换热量耦合问题,使得乘员舱补热能力可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和装置的例子。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目前大都采用热泵***和PTC加热器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热舒性和采暖功能。然而,这种热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当前热泵***为乘员舱进行制冷和制热切换复杂,需要压缩机停止工作,通过调节通断阀和不同的电子膨胀阀才能实现功能需求。又例如,当前热泵***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室外蒸发器表明容易结霜,导致室外蒸发器通风吸热能力下降,进而导致乘员舱加热效果变差。因而此时通常需要高温冷媒进入外部蒸发器以除去表面的结霜,但在除霜的时间段里乘员舱的制热则需采用PTC加热器实现,但由于PTC加热器的加热效率低于1,PTC加热器的启动会增加整车能耗进而影响续航里程。另外,在除霜或除雾时若热泵***采用的为直接式,则通过蒸发器制冷除湿,内部冷凝器再加热被冷却的空气以输出到乘员舱,但由于冷媒回路为压缩机、内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气液分离器形成的闭环,因而存在内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量耦合现象,进而输出到乘员舱的风温则不能满足任意温度的需求。再例如,当前热泵***在有后空调主机时,通常采用蒸发器制冷,PTC加热器补热的方式,使得组件多,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的发明构思在于:冷媒回路和水回路中的各组件根据不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可以形成对应回路,在冷媒回路和水回路中设置相应四通阀,通过相应四通阀的不同通路使得冷媒回路和水回路在不同热管理模式下制冷和制热模式容易切换。并且,采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进行吸热以除霜除雾后利用水冷冷凝器为乘员舱提供热源,降低PTC加热器补热的应用以解决能耗高的问题,还不存在换热量耦合问题从而使得乘员舱补热能力可调。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包括:冷媒回路和/或水回路,冷媒回路中具有液体冷媒,水回路中设置有冷却液。
压缩机11的第一端与水冷冷凝器12的第一端连通,水冷冷凝器12的第二端与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一端连通,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三端与外部换热器14的第一端连通,外部换热器14的第二端与同轴管15的第一端连通,同轴管15的第二端分别与热交换器16的第一端和气液分离器17的第二端连通,气液分离器17的第一端与同轴管15的第四端连通,同轴管15的第三关口与压缩机11的第二端连通,热交换器16的第二端还与同轴管15的第二端连通。
其中,在水冷冷凝器12和第一四通阀13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子膨胀阀18,在热交换器16和同轴管15的第二端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子膨胀阀19。
可选地,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端口与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的第一端口连通,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的第二端口与第二电子膨胀阀19连通。
可选地,在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的第二端口经由第三电子膨胀阀21与同轴管15的第二端口连通。
可选地,在同轴管15的第二端可以设置高压加注口22,在气液分离器17的第二端可以设置低压加注口23。
可选地,在第三电子膨胀阀21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9之间还可以并联设置第一冷媒单向阀24和第二冷媒单向阀25。第一冷媒单向阀24和第二冷媒单向阀25的导通方向均为从第三电子膨胀阀21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9。在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通路与气液分离器17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冷媒单向阀26,其导通方向为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通路至气液分离器17。
可选地,还可以在热交换器16的第一端附近设置温度计(如图1中T和PT表示)。
可选地,冷媒回路中还可以包括鼓风机27,用于向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送风。
其中,在不同热管理模式下,通过控制第一四通阀13的不同通路,可以使得上述冷媒回路中的各组件对应形成不同的回路以满足对应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例如,冷媒回路可以包括第一冷媒回路,和/或第二冷媒回路,和/或第三冷媒回路,和/或第四冷媒回路。
继续参照图1所示,在水回路中,电机电控31的第一端与第一水泵32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水泵32的第二端与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端口与第三水泵34的第一端连通,第三水泵34的第二端与水冷冷凝器12的第三端连通,水冷冷凝器12的第四端与第二三通阀35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二三通阀35的第三端口与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三三通阀37的第一端口和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的第一端连通,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的第二端与第二四通阀33的第四端口连通,第三三通阀37的第三端口与第四水泵39的第一端连通,第四水泵39的第二端与电池40的第一端连通,电池40的第二端与第三三通阀37的第二端口均连通至第二四通阀33的第四端口。
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端口与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三端口与散热器42的第一端连通,第一三通阀41的第二端口与散热器42的第二端连通,散热器42的第二端与电机电控31的第二端连通。第三四通阀36的第四端口与热交换器16的第三端连通。
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端口与第三水泵43的第一端连通,第三水泵43的第二端与热交换器16的第四端连通。
另外,在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端口与前空调内部换热器44的第一端连通,前空调内部换热器44的第二端与第二水泵34的第一端连通。
可选地,在电机电控31的第一端还串联有水箱45,通过水箱45中的水温来选择吸收环境热或电机的余热。
可选地,电机电控31是由前电机311、后电机312、前电机控制器313和后电机控制器314组成的装置,其中,前电机311和前电机控制器313串联,后电机312和后电机控制器314串联,前电机311的第一端与后电机312的第一端连通以作为电机电控31的第一端,前电机控制器313的第二端与后电机控制器314的第二端连通以作为电机电控31的第二端。
可选地,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端口与第二三通阀35的第三端口之间还可以连通有水路单向阀46,水路单向阀46以从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端口导通至第二三通阀35的第三端口。
可选地,在水冷冷凝器12的第四端与第二三通阀35之间还可以连接有PTC加热器47。其中,PTC加热器可以为HVH。
可选地,在电池40的两端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端口处还可以设置有温度计(如图1中T表示)。
可选地,水回路中还可以包括风扇48,用于加快散热器42的散热功效。
其中,在不同热管理模式下,通过控制第二四通阀33、第三四通阀36以及第一三通阀41、第二三通阀35和第三三通阀37的不同通路,可以使得上述水回路中的各组件根据不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形成对应回路。
例如,水回路可以包括第一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二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三电机水回路,和/或第四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五电机水回路,和/或第六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七电机水回路。水回路可以包括第一电池水回路,和/或第二电池水回路,和/或第三电池水回路。水回路还可以包括第一后空调水回路和/或第二后空调水回路,以及水回路还可以包括第一暖风水回路,和/或第二暖风水回路,和/或第三暖风水回路。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热管理模式下,冷媒回路和水回路中的各回路可以独立或联合启用以满足不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可以应用于R134a和CO2作为冷媒的对应***。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一热管理模式,启用水回路中的第一电机水回路可以满足第一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一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电机(包括前电机311和后电机312)蓄热、电池40自循环、乘座舱无需求。
如图2所示,第一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一通路以及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以连通而形成的闭环回路,图2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一电机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其中,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第三四通阀33的第一通路,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通路。
在该第一热管理模式中,第一电机水回路用于对电机电控31中的电机蓄热。此时,电池40可以自循环或自保温。通常,该第一热管理模式用于环境温度较低使得电机的温度不高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回路中的第一电机水回路可以实现电机蓄热,以被整车热回收使用。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二热管理模式,启用水回路中的第二电机水回路可以满足第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电机(包括前电机311和后电机312)降温、电池40自循环、乘座舱无需求。
如图3所示,第二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一通路、第一三通阀41的第二通路以及散热器42依次串接以连通而形成的闭环回路,图3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二电机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该第二热管理模式中,第二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散热器42对电机降温。此时,电池40可以自循环或自保温。通常,该第二热管理模式用于电机温度超过预设值,需要通过散热器42冷却以对其降温的场景。
其中,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形成第一三通阀41的第二通路。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三热管理模式,启用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水回路中的第三电机水回路和第一电池水回路可以满足第三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三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电池40降温、电机散热、乘员舱无需求。
如图4所示,第一冷媒回路为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一通路、外部换热器14、第二电子膨胀阀19、热交换器16、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以连通而形成的闭环回路,图4中冷媒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一冷媒回路中液体冷媒的流向。
第一电池水回路包括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四通路、第三三通阀37的第二通路、第四水泵39、电池40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以连通而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三电机水回路包括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通路、第二水泵34、水冷冷凝器12、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一通路、第一三通阀41的第二通路以及散热器42依次串接以连通而形成的闭环回路。
图4中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一电池水回路和第三电机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三热管理模式中,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热交换器16为电池40提供冷源,第三电机水回路用于将电机和第一冷媒回路的热量通过散热器42释放至环境,第一电池水回路用于将通过热交换器16降温后的冷却液提供给电池40降温。
其中,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形成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一通路,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形成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第三四通阀36的第四通路。第三三通阀37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形成第三三通阀37的第二通路。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通路。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四热管理模式,启用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水回路中的第四电机水回路和第二电池水回路可以满足第四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四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热泵为电池40加热、电机31热回收、乘座舱无需求。
如图5所示,第一冷媒回路为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一通路、外部换热器14、第二电子膨胀阀19、热交换器16、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以连通而形成的闭环回路,图5中冷媒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一冷媒回路中液体冷媒的流向。
第四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通路、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通路以及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二电池水回路为第四水泵39、电池40、第二四通阀33的第四通路、第二水泵34、水冷冷凝器12、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三通路以及第三三通阀37的第二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图5中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二电池水回路和第四电机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该第四热管理模式中,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水冷冷凝器12为电池40提供热源,第二电池水回路用于将水冷冷凝器12提供的热量提供给电池40升温,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电机余热提供给热交换器16吸热以实现热回收。在第四热管理模式中,通过热泵例如第二水泵34放热至水回路中以加热电池40,第一冷媒回路还可以通过热交换器16获取到其回收的电机余热,进而可以提升热泵效率。
其中,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形成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通路。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第二四通阀33的第四通路。第二三通阀35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形成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形成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三通路。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五热管理模式,启用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水回路中的第五电机水回路和第二电池水回路可以满足第五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五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热泵为电池40加热、通过散热器42从环境吸热、乘座舱无需求。
如图6所示,第一冷媒回路为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一通路、外部换热器14、第二电子膨胀阀19、热交换器16、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以连通而形成的闭环回路,图6中冷媒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一冷媒回路中液体冷媒的流向。
第五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通路、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通路、第一三通阀41的第二通路以及散热器42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二电池水回路为第四水泵39、电池40、第二四通阀33的第四通路、第二水泵34、水冷冷凝器12、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三通路以及第三三通阀37的第二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图6中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二电池水回路和第五电机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五热管理模式中,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水冷冷凝器12为电池40提供热源,第二电池水回路用于将水冷冷凝器12提供的热量提供给电池40升温,第五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散热器42吸收环境热并通过热交换器16将吸收到的热量提供给第一冷媒回路吸收。该第五热管理模式通常发生于电机31中的冷却液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因而可以通过散热器42吸收到环境热,再提供给第一冷媒回路作为热源使用,以提升热泵即第二水泵34加热电池40的效率。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六热管理模式,启用水回路中的第六电机水回路可以满足第六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六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电机为电池40加热、乘员舱无需求。
如图7所示,第六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三通路、第三三通阀37的第二通路、第四水泵39、电池40、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通路、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通路以及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其中,在第六热管理模式中,第三三通阀37的第一通路也为导通状态,第三三通阀37可以呈比例调节以同时导通第三三通阀37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
图7中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六电机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六热管理模式中,第六电机水回路用于回收电机热量,以利用回收到的热量加热电池40。该热管理模式发生于环境温度较低,电池40有加热需求,而电机的温度又比较高的场景。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七热管理模式,启用水回路中的第四电机水回路和第三电池水回路可以满足第七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七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PTC加热器47加热电池40、乘员舱无需求。
如图8所示,第四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通路、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通路以及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三电池水回路为第四水泵39、电池40、第二四通阀33的第四通路、第二水泵34、PTC加热器47、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三通路以及第三三通阀的37第二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其中,在第七热管理模式中,第三三通阀37的第一通路也为导通状态,第三三通阀37可以呈比例调节以同时导通第三三通阀37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
图8中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四电机水回路和第三电池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七热管理模式中,第三电池水回路用于将PTC加热器47产生的热量提供给电池40升温,而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该第七热管理模式通常发生于环境温度较低需利用PTC加热器47为电池40加热以及整车处于充电状态的场景。该场景中乘员舱中一般没有乘客,乘员舱则无需求。而在低温的环境下充电时,电池40温度的上升对充电效率有好处,因此为了获取较好的电池性能,利用PTC加热器47加热电池40,使得电池40温度上升。而此时电机发热量较小,可以进行蓄热以备用。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八热管理模式,启用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并启用水回路中的第三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可以满足第八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八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乘员舱降温、电池40自循环、电机散热。
如图9所示,第一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一通路、外部换热器14、第二电子膨胀阀19、热交换器16、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二冷媒回路为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一通路、外部换热器14、第三电子膨胀阀21、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三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通路、第二水泵34、水冷冷凝器12、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一通路、第一三通阀41的第二通路以及散热器42依次串接以连通而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为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四通路、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图9中冷媒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中液体冷媒的流向,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三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八热管理模式中,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热交换器16和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为乘员舱提供冷源,第一后空调水路用于将热交换器16降温后的冷却液提供给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进行换热以为乘员舱降温,第三电机水回路用于将电机和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的热量通过散热器42释放至环境,在该模式中电池40自循环。该第八热管理模式发生于环境温度较高光照较强但仅乘员舱需要制冷的场景。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九热管理模式,启用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并启用水回路中的第三电机水回路、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以及第二后空调水回路可以满足第九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九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乘员舱降温、电池40降温、电机散热。
如图10所示,第一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一通路、外部换热器14、第二电子膨胀阀19、热交换器16、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二冷媒回路为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一通路、外部换热器14、第三电子膨胀阀21、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三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通路、第二水泵34、水冷冷凝器12、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一通路、第一三通阀41的第二通路以及散热器42依次串接以连通而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为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四通路、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二后空调水回路包括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四通路、第三三通阀37的第二通路、第四水泵39、电池40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图10中冷媒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中液体冷媒的流向,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三电机水回路、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以及第二后空调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九热管理模式中,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热交换器16和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为乘员舱和电池40提供冷源,第一后空调水路和第二后空调水路用于将热交换器16降温后的冷却液分别提供给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和电池40进行换热以为乘员舱和电池40降温,第三电机水回路用于将电机和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的热量通过散热器42释放至环境。该第九热管理模式发生于当电池40快充乘员舱有人的情况下乘员舱和电池40同时有制冷请求的场景。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十热管理模式,启用冷媒回路中的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并启用水回路中的第七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可以满足第十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十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热泵加热乘员舱,电机余热回收,电池40自保温。
如图11所示,第三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三通路、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第三电子膨胀阀21、外部换热器14、第一四通阀13的第四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四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三通路、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第二电子膨胀阀19、热交换器16、第一四通阀13的第四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七电机水回路包括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通路、第二水泵34、水冷冷凝器12、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一通路以及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为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四通路、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图11中冷媒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中液体冷媒的流向,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七电机水回路、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十热管理模式中,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外部换热器14和热交换器16为乘员舱提供热源,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将热交换器16提供的热量提供给乘员舱升温,第七电机水回路用于回收电机余热。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十一热管理模式,启用冷媒回路中的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并启用水回路中的第五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可以满足第十一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十一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热泵加热乘员舱、热交换器16通过散热器42和外部交换器14从环境吸热、电池40自保温。
如图12所示,第三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三通路、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第三电子膨胀阀21、外部换热器14、第一四通阀13的第四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四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三通路、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第二电子膨胀阀19、热交换器16、第一四通阀13的第四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五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通路、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通路、第一三通阀41的第二通路以及散热器42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为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四通路、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其中,第一四通阀33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第一四通阀33的第三通路,第一四通阀33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形成第一四通阀33的第四通路。
图12中冷媒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中液体冷媒的流向,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五电机水回路、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十一热管理模式中,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外部换热器14和热交换器16为乘员舱提供热源,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将热交换器16提供的热量提供给乘员舱升温,第五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散热器42吸收环境热并通过热交换器16提供给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吸收,使得电机中的冷却液通过散热器42和外部换热器14吸收环境热。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十二热管理模式,启用冷媒回路中的第四冷媒回路,并启用水回路中的第五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可以满足第十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十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热泵加热乘员舱、热交换器16仅通过散热器42从环境吸热、电池40自保温。
如图13所示,第四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三通路、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第二电子膨胀阀19、热交换器16、第一四通阀13的第四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五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通路、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通路、第一三通阀41的第二通路以及散热器42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为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四通路、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图13中冷媒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四冷媒回路中液体冷媒的流向,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五电机水回路、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十二热管理模式中,第四冷媒回路用于通过热交换器16为乘员舱提供热源,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将热交换器16提供的热量提供给乘员舱升温,第五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散热器42吸收环境热并通过热交换器16提供给第四冷媒回路吸收,使得电机中的冷却液通过散热器42吸收环境热。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十三热管理模式,启用水回路中的第四电机水回路和第一暖风水回路可以满足第十三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十三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PTC加热器47加热乘员舱、电机蓄热、电池40自保温。
如图14所示,第四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通路、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通路以及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一暖风水回路包括第二水泵34、PTC加热器47、第二三通阀35的第一通路以及前空调内部换热器44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图14中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四电机水回路、第一暖风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十三热管理模式中,第一暖风水回路用于通过PTC加热器47为乘员舱升温,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而电池自保温。该第十三热管理模式通常发生于环境温度较低(例如低于-18℃)时乘员舱无法通过热泵制热而乘员舱又比电池40具有更强烈的制热需求的场景。故而,需采用PTC加热器47单独给乘员舱升温。可以待乘员舱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在电池40有加热需求的情况下给电池加热,以保证电池性能。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十四热管理模式,启用水回路中的第四电机水回路以及第一暖风水回路、第二暖风水回路、第三暖风水回路可以满足第十四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十四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PTC加热器47同时加热乘员舱和电池。
如图15所示,第四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通路、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通路以及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一暖风水回路包括第二水泵34、PTC加热器47、第二三通阀35的第一通路以及前空调内部换热器44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二暖风水回路包括第二水泵34、PTC加热器47、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三通路、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四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三暖风水回路包括第二水泵34、PTC加热器47、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三通路、第三三通阀37的第二通路、第四水泵39、电池40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四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图15中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四电机水回路、第一暖风水回路、第二暖风水回路、第三暖风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十四热管理模式中,第一暖风水回路、第二暖风水回路以及第三暖风水回路同时用于通过PTC加热器47为乘员舱和电池40升温,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该第十四热管理模式通常发生于环境温度较低(例如低于-18℃)时乘员舱和电池40都具有制热需求的场景,该模式通常是在第十三热管理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后切换到的,以保证乘员舱舒适性的同时保证电池40性能。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十五热管理模式,启用冷媒回路中的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并启用水回路中的第四电机水回路以及第四暖风水回路、第五暖风水回路、第六暖风水回路可以满足第十五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十五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热泵同时加热电池40和乘员舱。
如图16所示,第三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三通路、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第三电子膨胀阀21、外部换热器14、第一四通阀13的第四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四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三通路、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20、第二电子膨胀阀19、热交换器16、第一四通阀13的第四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四电机水回路为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二通路、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二通路以及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四暖风水回路为第二水泵34、水冷冷凝器12、第二三通阀35的第一通路、前空调内部换热器44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五暖风水回路为第二水泵34、水冷冷凝器12、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三通路、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四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六暖风水回路为第二水泵34、水冷冷凝器12、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三通路、第三三通阀37的第二通路、第四水泵39、电池40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四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图16中冷媒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中液体冷媒的流向,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四电机水回路、第四暖风水回路、第五暖风水回路、第六暖风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十五热管理模式中,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外部换热器14和热交换器16为乘员舱和电池40提供热源,第四暖风水回路、第五暖风水回路以及第六暖风水回路同时用于通过水冷冷凝器12通过换热的方式为乘员舱和电池40升温,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热管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用于不同热管理模式中的第十六热管理模式,启用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并启用水回路中的第七电机水回路以及第一后空调水回路可以满足第十六热管理模式的需求。
例如,第十六热管理模式的需求为:为外部换热器14化霜除冰。
如图17所示,第一冷媒回路为压缩机11、水冷冷凝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8、第一四通阀13的第一通路、外部换热器14、第二电子膨胀阀19、热交换器16、第一四通阀13的第二通路以及气液分离器17依次串接以连通而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七电机水回路包括电机电控31、第一水泵32、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一通路、第二水泵34、水冷冷凝器12、第二三通阀35的第二通路、第三四通阀36的第一通路以及第一三通阀41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为第三水泵43、热交换器16、第三四通阀36的第四通路、后空调内部换热器38以及第二四通阀33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图17中冷媒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一冷媒回路中液体冷媒的流向。水回路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七水回路、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中冷却液的流向。
在第十六热管理模式中,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热交换器16提供热源,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热量提供给为外部换热器14升温以除冰,第七电机水回路用于回收电机余热。
该第十六热管理模式通常发生于整车在露天停放或行驶过程中由于天气原因导致外部换热器14的表面存在冰层的场景。由于冰层存在,使得空气无法通过外部换热器14进行换热从而导致使用热泵即第二水泵34制热的相应回路已无法开启,因此可以将热交换器16作为蒸发器以吸收电机或电池40或者同时吸收其热量而融化外部换热器14上覆盖的冰层。可以待除冰完成后开启常规热泵制热。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因而冰层的存在而未先除冰智能开启PTC加热器47为乘员舱制热造成能耗增加,本热管理模式可以短时间内除冰,在除冰后可以切换至相应模式为乘员舱制热,达到满足乘员舱制热需求的同时还能耗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图2至图17中均未示出水箱45。
通过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制热和制冷模式的切换只需通过控制第一四通阀13的不同通路即可,模式切换简单容易控制。同时,还提升了制热和制冷性能,例如在制冷的相关模式中,通过水冷冷凝器12和外部换热器14同时换热并且水冷冷凝器12可以补热至调温区进行废热利用,提升了制冷效率。而在制热的相关模式中,通过热交换器16可以预热,水冷冷凝器12再次提供热量给乘员舱以加热乘员舱,提升了制热效率。针对化霜除冰的需求,无需启动PTC加热器47进行除冰,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化霜除冰能耗高的问题。还由于水冷冷凝器12给乘员舱加热的能力可调,从而可以满足乘员舱温度的任意调节。另外,对于有后空调主机需求的车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简化了后空调主机结构,使得制冷制热都可以通过热交换器得以实现,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再者,在制热的相关模式中还可以吸收环境热,例如当外部换热器14结冰时,还可以通过串联的水箱45中的水温来选择吸收环境热或电机余热。

Claims (22)

1.一种热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回路和水回路,所述冷媒回路中具有液体冷媒,所述水回路中设置有冷却液;
所述冷媒回路包括压缩机、水冷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四通阀、外部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热交换器、气液分离器以及第三电子膨胀阀中的多个组件根据不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形成的对应回路;
所述水回路包括电机电控、第一水泵、第二四通阀、第三四通阀、第一三通阀、散热器、所述水冷冷凝器、第二三通阀、第二水泵、所述热交换器、第三水泵、第四水泵、第三三通阀以及电池中的多个组件根据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的需求形成的对应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回路包括第一冷媒回路,和/或第二冷媒回路,和/或第三冷媒回路,和/或第四冷媒回路;
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包括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外部换热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二冷媒回路包括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外部换热器、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三冷媒回路包括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外部换热器、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通路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四冷媒回路包括所述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通路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其中,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回路包括第一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二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三电机水回路,和/或第四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五电机水回路,和/或第六电机水回路,和/或第七电机水回路;
所述第一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通路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二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散热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三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散热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五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散热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六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通路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七电机水回路包括所述电机电控、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通路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其中,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形成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形成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形成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回路包括第一电池水回路,和/或第二电池水回路,和/或第三电池水回路;
所述第一电池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四通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二电池水回路包括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通路、所述第二水泵、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以及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三电池水回路包括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通路、所述第二水泵、PTC加热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以及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其中,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四通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形成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回路还包括第一后空调水回路和/或第二后空调水回路;
所述第一后空调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四通路、后空调内部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二后空调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四通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回路还包括第一暖风水回路,和/或第二暖风水回路,和/或第三暖风水回路;
所述第一暖风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二水泵、所述PTC加热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通路以及前空调内部换热器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二暖风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二水泵、所述PTC加热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后空调内部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所述第三暖风水回路包括所述第二水泵、所述PTC加热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第三通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通路、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电池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通路依次串接连通形成的闭环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一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一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一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一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电机水回路用于对所述电机电控中的电机蓄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二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二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二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二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二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散热器对所述电机降温。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三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三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三电机水回路和第一电池水回路;
在所述第三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为所述电池提供冷源,所述第三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冷媒回路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器释放至环境,所述第一电池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热交换器降温后的冷却液提供给所述电池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四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四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四电机水回路和第二电池水回路;
在所述第四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水冷冷凝器为所述电池提供热源,所述第二电池水回路用于将所述水冷冷凝器提供的热量提供给所述电池升温,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余热提供给所述热交换器吸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五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五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五电机水回路和第二电池水回路;
在所述第五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水冷冷凝器为所述电池提供热源,所述第二电池水回路用于将所述水冷冷凝器提供的热量提供给所述电池升温,所述第五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散热器吸收环境热并通过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给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吸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六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六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六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六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六电机水回路用于回收所述电机热量,并利用回收到的热量加热所述电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七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七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四电机水回路和第三电池水回路;
在所述第七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三电池水回路用于将所述PTC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提供给所述电池升温,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八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八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三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八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为乘员舱提供冷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路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降温后的冷却液提供给所述后空调内部换热器进行换热以为所述乘员舱降温,所述第三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器释放至环境,且所述电池自循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九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九热管理模式下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三电机水回路、第一后空调水回路以及第二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九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二冷媒回路和所述第三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前置空调内部蒸发器为所述乘员舱和所述电池提供冷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路和所述第二后空调水路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降温后的冷却液分别提供给所述后空调内部换热器和所述电池进行换热以为所述乘员舱和所述电池降温,所述第三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冷媒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媒回路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器释放至环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七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三冷媒回路和所述第四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所述外部换热器和所述热交换器为所述乘员舱提供热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的热量提供给所述乘员舱升温,所述第七电机水回路用于回收所述电机余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一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一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五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一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三冷媒回路和所述第四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所述外部换热器和所述热交换器为所述乘员舱提供热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的热量提供给所述乘员舱升温,所述第五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散热器吸收环境热并通过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给所述第三冷媒回路和所述第四冷媒回路吸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二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二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四冷媒回路,以及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五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二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四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为所述乘员舱提供热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的热量提供给所述乘员舱升温,所述第五电机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散热器吸收环境热并通过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给所述第四冷媒回路吸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三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三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一暖风水回路和第四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三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暖风水回路用于通过所述PTC加热器为所述乘员舱升温,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且所述电池自保温。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四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四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一暖风水回路、第二暖风水回路、第三暖风水回路以及第四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四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暖风水回路、所述第二暖风水回路以及所述第三暖风水回路同时用于通过所述PTC加热器为所述乘员舱和所述电池升温,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五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五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三冷媒回路和第四冷媒回路,并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四暖风水回路、第五暖风水回路、第六暖风水回路以及第四电机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五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三冷媒回路和所述第四冷媒回路用于分别通过所述外部换热器和所述热交换器为所述乘员舱和所述电池提供热源,所述第四暖风水回路、所述第五暖风水回路以及所述第六暖风水回路同时用于通过所述水冷冷凝器通过换热为所述乘员舱和所述电池升温,所述第四电机水回路用于将所述电机热量储存以蓄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热管理模式包括第十六热管理模式,在所述第十六热管理模式中启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第一冷媒回路,并启用所述水回路中的第七电机水回路和第一后空调水回路;
在所述第十六热管理模式中,所述第一冷媒回路用于通过所述热交换器提供热源,所述第一后空调水回路用于将热量提供给为所述外部换热器升温以除冰,所述第七电机水回路用于回收所述电机余热。
CN202210434028.0A 2022-04-24 2022-04-24 热管理*** Pending CN1147148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4028.0A CN114714860A (zh) 2022-04-24 2022-04-24 热管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4028.0A CN114714860A (zh) 2022-04-24 2022-04-24 热管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4860A true CN114714860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46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4028.0A Pending CN114714860A (zh) 2022-04-24 2022-04-24 热管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486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2169A1 (zh) * 2022-10-19 2024-04-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电机控制方法及车辆
WO2024113961A1 (zh) * 2022-11-29 2024-06-06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热管理***和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2169A1 (zh) * 2022-10-19 2024-04-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电机控制方法及车辆
WO2024113961A1 (zh) * 2022-11-29 2024-06-06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热管理***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952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及其工作方法
CN111791663B (zh) 电动车辆热管理***
JP6139047B2 (ja) 熱交換装置および熱管理システム
CN107757298B (zh) 喷气增焓热泵空调***和包括该热泵空调***的电动车
CN109895599B (zh)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44045B (zh) 热管理***
CN108790681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循环式热管理及空调***
CN213007493U (zh) 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
CN11231918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式热管理***及其工作方法
CN107499088B (zh) 一种汽车空调热泵、汽车和控制方法
CN114714860A (zh) 热管理***
CN113547890A (zh) 一种热管理***、热管理***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08206317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
JP2014037179A (ja) 電動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CN10992750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整车液流循环热管理***
CN113246686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一体化热管理***及纯电动汽车
CN114701323A (zh) 一种便于集成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
CN211107042U (zh) 车辆的热管理***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337493U (zh) 一种电动车辆的热管理***
WO2023160198A1 (zh) 汽车热管理***及新能源汽车
CN108275021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温度控制装置及一种充电桩
CN115716395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热管理方法及电动车辆
CN11480164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
CN114701325A (zh) 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及控制方法
CN113942370A (zh) 一种汽车空调***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