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6002A - 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6002A
CN114696002A CN202111659955.4A CN202111659955A CN114696002A CN 114696002 A CN114696002 A CN 114696002A CN 202111659955 A CN202111659955 A CN 202111659955A CN 114696002 A CN114696002 A CN 1146960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portion
plate
battery module
main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99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大烨
金宪熙
李俊衡
任志淳
郑圣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1929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97332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96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0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件;主壳体,包括围绕容纳空间的主要边缘部,电池组件位于该容纳空间中;第一板,包括第一边缘部和第一暴露部,第一边缘部联接到主要边缘部,第一暴露部从主要边缘部暴露并限定用于冷却容纳空间的冷却路径的一侧;以及第二板,面对第一板并限定冷却路径的另一侧,其中与主要边缘部的匹配结构形成在第一边缘部处。

Description

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的方面涉及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与一般不被再充电的原电池相比,二次电池一般能够被重复地充电和放电。二次电池可以用作受益于可再充电电力源的各种电子设备(诸如移动设备、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自行车、不间断供电电源等)的能量源,并且二次电池可以取决于将要应用的外部设备的类型而呈现单个单体(cell)的形式或呈现多个单体连接成一个单元的包(pack)的形式。
尽管诸如移动电话的小型移动设备可以以单个单体的输出和容量工作某一段时间,但是当例如在消耗相对大量的电力的大型移动设备(诸如笔记本计算机或者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期望相对长的驱动时间和/或相对高功率的驱动时,可以由于提供相对改善的输出和容量而利用包含多个单体的包型电池,并且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可以取决于内置单体的数量而增加。
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本背景技术部分中讨论的信息未必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的方面包括具有模块壳体的电池模块,该模块壳体可以提供相对高的冷却性能,并且可以由于使用包括不同异质材料的复合材料而具有相对轻的重量。一些实施方式还可以具有在异质材料之间相对改善的联接强度,以防止或减少冷却路径的泄漏的情况。
额外的方面将在以下描述中被部分地阐述,并将部分地自该描述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公开所呈现的实施方式而获悉。
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一种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主壳体,包括围绕用于容纳电池组件的容纳空间的主要边缘部;第一板,包括第一边缘部和第一暴露部,第一边缘部联接到主要边缘部,第一暴露部从主要边缘部暴露并限定用于冷却容纳空间的冷却路径的一侧;以及第二板,被布置为面对第一板并限定冷却路径的另一侧,其中与主要边缘部的匹配结构形成在第一边缘部处。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匹配结构可以包括填充有主要边缘部的部分的多个孔,作为沿着第一边缘部形成的多个孔,主要边缘部的该部分形成为与所述多个孔互补的形状。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匹配结构可以包括形成为以与所述多个突出部分互补的形状形成并被主要边缘部的部分嵌入的多个突出部分,作为沿着第一边缘部形成的多个突出部分。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匹配结构可以包括沿着第一边缘部形成的多个孔和多个突出部分,相比于形成在第一边缘部的边缘处的所述多个孔,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形成在第一边缘部的更内侧的位置处。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匹配结构可以包括与主要边缘部形成倾斜界面的不平坦图案,作为沿着第一边缘部形成的不平坦图案,该主要边缘部分形成为与不平坦图案互补的形状。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不平坦图案可以形成倾斜为彼此面对的一对界面。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一对界面可以具有在与第二板相反的方向上从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彼此接近的倾斜度。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不平坦图案可以包括倾斜为彼此面对的第一对界面和在第一对界面之间的倾斜为面对彼此的第二对界面。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对界面和第二对界面中的每对可以具有在与第二板相反的方向上从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彼此接近的倾斜度。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二对界面可以具有比第一对界面进一步朝向第二板倾斜的倾斜度。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匹配结构可以既包括不平坦图案又包括沿着第一边缘部形成的多个孔,相比于形成在第一边缘部的边缘处的所述多个孔,不平坦图案形成在第一边缘部的更内侧的位置处。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主要边缘部和第一边缘部可以通过沿着第一边缘部形成的第一联接线彼此联接。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联接线可以包括凹陷的保持部分,该凹陷的保持部分凹入地形成以围绕第一边缘部。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凹陷的保持部分可以连续地围绕第一边缘部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表面。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板的上表面可以包括第一边缘部的上表面和第一暴露部的面对容纳空间的上表面,第一板的下表面可以包括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和第一暴露部的面对冷却路径的下表面。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凹陷的保持部分可以包括覆盖第一边缘部的上表面的具有上宽度的上部分和覆盖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的具有下宽度的下部分,具有上宽度的上部分和具有下宽度的下部分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形成与第一板的匹配结构。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下宽度可以大于上宽度。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填充宽度可以从上宽度之外的第一边缘部到与第一暴露部的边界形成在第一边缘部上。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用于加强第一边缘部和主要边缘部之间的联接的填充物可以以该填充宽度形成。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容纳空间可以包括用于容纳彼此不同的电池组件的多个容纳空间,主要边缘部围绕所述多个容纳空间中的每个。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板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板,所述多个第一板针对多个容纳空间中的每个单独形成。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二板可以包括针对多个容纳空间的整体公共地形成的一个第二板。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二板可以包括第二边缘部和第二暴露部,第二边缘部联接到主要边缘部,第二暴露部从主要边缘部暴露并限定冷却路径的所述另一侧。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特性将由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模块壳体的透视图;
图3是图1的电池组件的透视图;
图4是用于联接图1的第一板的第一联接线的平面图;
图5是用于联接图1的第二板的第二联接线的平面图;
图6是模块壳体的沿着图2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图6的部分VII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图6的部分VIII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模块壳体的匹配结构的截面图;
图10是图9的第一板的透视图;
图11是第一板的沿着图10的线XI-XI截取的截面图;
图12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图9的第一板的截面图;
图13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图9的第一板的透视图;以及
图14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包括图1的电池模块的供电电源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更详细地参照附图所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方面,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就此而言,示例实施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描述。因此,下面通过参照附图仅描述实施方式以解释本说明书的方面。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举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当在一列元素之后时,修饰整列元素,而不修饰该列中的个别元素。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的模块壳体的透视图。图3是图1的电池组件的透视图。图4是用于联接图1的第一板的第一联接线的平面图。图5是用于联接图1的第二板的第二联接线的平面图。图6是模块壳体的沿着图2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图7是图6的部分VII的放大截面图。图8是图6的部分VIII的放大截面图。
参照图1至图6,电池模块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或单体堆叠B和用于容纳电池组件B的模块壳体5。模块壳体5可以包括:主壳体H,包括围绕用于容纳电池组件B的容纳空间G的主要边缘部M;第一板P1,包括联接到主要边缘部M的第一边缘部P1a和从主要边缘部M暴露以限定用于冷却容纳空间G的冷却路径F的一侧的第一暴露部P1b;以及第二板P2,被布置为面对第一板P1并包括联接到主要边缘部M的第二边缘部P2a和从主要边缘部M暴露并限定冷却路径F的另一侧的第二暴露部P2b。
形成用于电池组件B的容纳空间G的主壳体H可以分隔用于容纳彼此不同的电池组件B的多个容纳空间G,并且可以包括围绕容纳空间G的主要边缘部M。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主壳体H可以包括用于分别容纳彼此不同的电池组件B的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并且主要边缘部M可以围绕彼此不同的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容纳空间的数量不限于四个,然而,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额外的容纳空间或更少的容纳空间,而不脱离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精神和范围。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围绕彼此不同的容纳空间G的同时,主要边缘部M可以进一步分隔用于容纳彼此相邻的容纳空间G之间的电路部分的电路空间CS。例如,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电路空间CS可以形成在沿第一方向Z1彼此相邻的第一容纳空间G1和第四容纳空间G4之间、以及在沿第一方向Z1彼此相邻的第二容纳空间G2和第三容纳空间G3之间。在整个本说明书中,第一方向Z1可以对应于电池组件B的纵长方向或用于容纳电池组件B的容纳空间G的纵长方向,并且在包括沿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C的电池组件B中,可以对应于电池单体C沿其排列的一个方向。
主壳体H可以包括围绕用于容纳电池组件B的容纳空间G的主要边缘部M。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主要边缘部M可以是指主壳体H的沿着电池组件B的周界形成的壁体。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主要边缘部M可以是指围绕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容纳空间G以围绕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电池组件B的壁体。形成主要边缘部M的壁体可以是指面对除了电池组件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外的电池组件B的前表面、后表面和侧表面的相应侧部的壁体。壁体不仅可以包括面对电池组件B的所述相应侧部的部分,而且可以包括面对电池组件B的连接到所述相应侧部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的部分,或者还可以包括从面对电池组件B的所述相应侧部的壁体延伸以面对电池组件B的下表面(例如,下表面的一部分)的部分。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电池组件B的侧部可以是指连接除了电池组件B的电极端子T(见图3)从其突出的上表面和电池组件B的与该上表面相反的下表面以外的连接电池组件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部。主要边缘部M可以通过围绕电池组件B的所述相应侧部来形成用于电池组件B的容纳空间G。如上所述,主要面对电池组件B的侧部的主要边缘部M可以延伸以面对连接到电池组件B的侧部的下表面的一部分。
主要边缘部M可以包括:主要内边缘部MI,形成在彼此相邻的容纳空间G之间;以及主要外边缘部MO,跨越彼此相邻的容纳空间G地整体围绕彼此相邻的容纳空间G。主要外边缘部MO可以沿着主壳体H的外侧形成,主要内边缘部MI可以形成在主壳体H的内侧。
主要内边缘部MI可以形成在沿第二方向Z2彼此相邻的第一容纳空间G1和第二容纳空间G2之间、在沿第二方向Z2彼此相邻的第三容纳空间G3和第四容纳空间G4之间、在沿第一方向Z1彼此相邻的第一容纳空间G1和第四容纳空间G4之间、以及在沿第一方向Z1彼此相邻的第二容纳空间G2和第三容纳空间G3之间。第一方向Z1可以对应于电池组件B的纵长方向或用于容纳电池组件B的容纳空间G的纵长方向,作为与第一方向Z1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方向Z2可以对应于电池组件B的宽度方向或用于容纳电池组件B的容纳空间G的宽度方向。
主要内边缘部MI可以在沿第二方向Z2彼此相邻的第一容纳空间G1和第二容纳空间G2之间以及在沿第二方向Z2彼此相邻的第三容纳空间G3和第四容纳空间G4之间形成为单壁体,并在沿第一方向Z1彼此相邻的第一容纳空间G1和第四容纳空间G4之间以及在沿第一方向Z1彼此相邻的第二容纳空间G2和第三容纳空间G3之间形成为双壁体。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容纳空间G1和第四容纳空间G4之间的双壁体可以被布置为在其间具有电路空间CS,类似地,第二容纳空间G2和第三容纳空间G3之间的双壁体可以被布置为在其间具有电路空间CS。例如,电路空间CS可以以一个空间连接在第一容纳空间G1和第四容纳空间G4之间以及在第二容纳空间G2和第三容纳空间G3之间。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电连接到多个电池组件B的电路部分可以布置在电路空间CS中。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诸如电连接到电池组件B的电路部分的构造(例如,将电池组件B彼此电连接的汇流条等)可以布置在电路空间CS中。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主要内边缘部MI可以是指主壳体H的内壁体,其布置在主壳体H中被分隔的空间的每个中,也就是,在彼此相邻的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以及电路空间CS之间。在整个本说明书中,在主要内边缘部MI当中,在第一方向Z1上处于第一容纳空间G1和第四容纳空间G4之间以及在第一方向Z1上处于第二容纳空间G2和第三容纳空间G3之间形成为双壁体的主要内边缘部MI中,每个单壁体可以被称为主要内边缘部MI,或者双壁体可以被统称为主要内边缘部MI。
主要外边缘部MO可以是指形成主壳体H的外壁体、以及整体围绕由主壳体H分隔的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以及电路空间CS的壁体。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主要外边缘部MO可以对应于主壳体H的外壁体,其延伸跨越彼此相邻的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并整体围绕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中的每个可以被主要外边缘部MO和主要内边缘部MI的组合围绕,并且例如由于形成在跨越各容纳空间G彼此对角面对的位置处的呈现弯曲形式的主要外边缘部MO和呈现弯曲形式的主要内边缘部MI彼此接触,所以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中的每个可以被分隔。针对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中的每个单独形成的第一板P1可以与跨越每个容纳空间G形成在沿对角线方向彼此面对的位置处的呈现弯曲形式的主要外边缘部MO和呈现弯曲形式的主要内边缘部MI形成联接线。例如,在第一容纳空间G1中的第一板P1可以与跨越第一容纳空间G1形成在沿对角线方向彼此面对的位置处的呈现弯曲形式的主要外边缘部MO和呈现弯曲形式的主要内边缘部MI形成联接线。如下所述,第一板P1可以通过凹陷的保持部分RH(见图7和图8)以及主要外边缘部MO和主要内边缘部MI中的每个来形成第一联接线L1。
在整个本说明书中,第一联接线L1可以是指用于通过凹陷的保持部分RH来固定第一板P1的位置的联接线。凹陷的保持部分RH可以通过连续地围绕沿着第一板P1的边缘形成的第一边缘部P1a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来固定第一板P1的位置。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凹陷的保持部分RH的技术事项。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针对容纳空间G整体公共地形成的第二板P2可以与主要外边缘部MO形成第二联接线L2。例如,第二板P2可以通过提供在主要外边缘部MO和第二板P2之间的密封部分50(见图7和图8)来形成第二联接线L2。在整个本说明书中,第二联接线L2可以是指用于通过密封部分50来固定第二板P2的位置的联接线。密封部分50可以提供在主要外边缘部MO和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边缘部P2a之间,从而调解(mediate)其间的联接。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密封部分50的技术事项。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二板P2的边缘是沿着第二板P2的周边形成的部分,并且形成在第二板P2内部的细长槽S周围的部分可以不对应于第二板P2的边缘。如下所述,形成在第二板P2中的第二边缘部P2a可以包括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边缘部P2a和在形成于第二板P2内部的细长槽S周围形成的第二边缘部P2a,但是形成在第二板P2内部的细长槽S周围的部分可以不对应于第二板P2的边缘。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与主要外边缘部MO形成第二联接线L2的同时,第二板P2可以与主要内边缘部MI形成第二联接线L2。针对容纳空间G整体公共地形成并相对于整个容纳空间G形成公共基底的第二板P2可以与主要外边缘部MO形成第二联接线L2。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为了增大第二板P2的位置固定力,细长槽S形成在第二板P2内部,并且第二联接线L2可以在细长槽S周边沿着第二边缘部P2a形成。换言之,第二联接线L2可以包括用于与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的主要外边缘部MO联接的第二联接线L2和用于与第二板P2的细长槽S周围的主要内边缘部MI联接的第二联接线L2。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细长槽S可以在第一方向Z1上形成,沿着主要内边缘部MI形成得较长,并且可以与主要内边缘部MI形成第二联接线L2。
细长槽S可以沿着主要内边缘部MI在第一方向Z1上延伸,并沿着彼此相邻的第一容纳空间G1和第二容纳空间G2之间以及彼此相邻的第三容纳空间G3和第四容纳空间G4之间延伸。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细长槽S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Z1上彼此分开的多个细长槽S,并且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彼此分开的三个细长槽S。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在沿第一方向Z1彼此相邻的细长槽S之间形成桥BR(见图1)。
由于第二板P2跨越模块壳体5的整个区域形成为大面积以整体覆盖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因此第二板P2的刚度可以通过形成在彼此相邻的细长槽S之间的桥BR来保持,并且为了防止或减少第二板P2因在与第一方向Z1交叉的第二方向Z2上施加的外部冲击而弯曲,桥BR可以形成在彼此相邻的细长槽S之间。因此,在第一方向Z1上延伸的细长槽S在桥BR处不连续,并且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Z1上彼此分开的多个细长槽S。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板P1可以形成用于容纳电池组件B的容纳空间G的底部,并且还可以形成用于冷却电池组件B的面对容纳空间G的底部的下表面的冷却路径F,可以针对每个容纳空间G单独形成,并且可以不形成在不是用于容纳电池组件B的容纳空间G的电路空间CS中。因此,第一板P1可以不形成电路空间CS中的底部,并且围绕第一板P1的主壳体H可以形成电路空间CS的底部。例如,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关闭(close)与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中的每个对应地形成在主壳体H中的开口的同时,第一板P1可以形成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中的每个的底部。换言之,电路空间CS的底部可以由与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对应的开口之间的主壳体H形成。
第二联接线L2可以沿着形成在第二板P2的边缘处的第二边缘部P2a和形成在细长槽S周围的第二边缘部P2a形成。在形成于第二板P2的边缘处的第二边缘部P2a与主要外边缘部MO形成第二联接线L2的同时,形成在细长槽S周围的第二边缘部P2a与主要内边缘部MI形成第二联接线L2。因此,第二板P2的位置固定力可以通过形成在第二板P2内部和外部的第二联接线L2而增大。第二联接线L2可以形成与形成在第二板P2的边缘处的第二边缘部P2a以及与形成在细长槽S周围的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在这种状态下,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可以具有围绕第二板P2的边缘的闭环形状,并且形成在细长槽S周围的第二联接线L2可以具有沿着细长槽S的条形状,该细长槽S沿着主要内边缘部MI延伸得较长。这样,第二联接线L2可以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并且也可以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周界形成。在这种状态下,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和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周界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可以具有不同的截面结构。例如,在沿第二方向Z2截取的截面上,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或形成第二联接线L2的密封部分50(见图图7)的截面结构可以不同于形成在第二板P2的细长槽S周围的第二联接线L2或形成第二联接线L2的密封部分50(见图8)的截面结构。这是因为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或密封部分50(见图7)形成与形成在第二板P2的边缘处的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但是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周界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或密封部分50(见图8)形成与形成在细长槽S两侧的两个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例如,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或密封部分50形成与形成在第二板P2的边缘处的一个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从而具有不对称的截面结构,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周界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或密封部分50可以形成与形成在细长槽S两侧的两个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从而具有对称的截面结构。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第二联接线L2或密封部分50的截面结构。作为参照,在整个本说明书中,如图5所示,在形成于细长槽S两侧的第二边缘部P2a中,形成在细长槽S的一侧和另一侧的第二边缘部P2a可以分别被称为第二边缘部P2a,或者形成在细长槽S两侧的一对第二边缘部P2a可以被统称为第二边缘部P2a。
主壳体H可以包括围绕彼此不同的容纳空间G中的每个的主要边缘部M、以及被主要边缘部M围绕的开口。例如,可以针对每个容纳空间G形成开口。开口可以形成在容纳空间G的与电池组件B的下表面对应的底部,并且主要边缘部M可以围绕形成在每个容纳空间G中的开口。在这种状态下,电池组件B的下表面可以主要面对开口,并面对围绕开口的主要边缘部M的一部分。
主壳体H的开口可以被第一板P1关闭。例如,第一板P1可以包括分别布置在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中的多个第一板P1。换言之,形成在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的每个中的开口可以被针对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中的每个单独形成的第一板P1关闭。第一板P1可以形成容纳空间G的底部,并分别提供用于支撑容纳在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的每个中的电池组件B的支撑基底。第一板P1可以通过联接到围绕开口的主要边缘部M以关闭开口来形成第一联接线L1。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板P1可以通过第一联接线L1联接到主要边缘部M,并且例如,由于形成在第一板P1的边缘处的第一边缘部P1a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可以通过主要边缘部M的凹陷的保持部分RH(见图7和图8)被连续地围绕,所以第一板P1的位置可以被固定。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呈现嵌入主要边缘部M中的形式的形成在第一板P1的边缘处的第一边缘部P1a可以与主要边缘部M形成第一联接线L1。例如,第一板P1的第一边缘部P1a可以通过主要边缘部M被嵌入以不从主要边缘部M暴露,也就是,由于第一边缘部P1a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被主要边缘部M覆盖,所以第一边缘部P1a可以不从主要边缘部M暴露。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边缘部P1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连接该上表面和该下表面的侧表面可以被主要边缘部M围绕,并且主要边缘部M可以包括呈现凹形式的凹陷的保持部分RH,用于通过连续地围绕第一边缘部P1a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来容纳第一边缘部P1a。
第一板P1可以包括联接到主要边缘部M的第一边缘部P1a和从主要边缘部M暴露的第一暴露部P1b。从主要边缘部M暴露的第一暴露部P1b可以暴露于被主要边缘部M围绕的容纳空间G。如下所述,朝向容纳空间G暴露的第一暴露部P1b可以形成用于冷却容纳在容纳空间G中的电池组件B的冷却路径F。换言之,由于第一板P1的第一边缘部P1a形成与主要边缘部M的联接并且第一板P1的第一暴露部P1b延伸出主要边缘部M,所以容纳空间G的冷却路径或容纳在容纳空间G中的被主要边缘部M围绕的电池组件B的冷却路径F可以被形成。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冷却路径F可以形成在形成容纳空间G的底部的第一板P1和布置为面对第一板P1的第二板P2之间,并且第一板P1可以通过介导(mediate)电池组件B的下表面和冷却路径F之间的热传递来冷却电池组件B。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板P1可以包括具有优异导热特性的金属材料(例如,铝材料),以促进电池组件B和冷却路径F之间的热传递。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板P1可以包括与形成主壳体H的树脂材料不同的金属材料,并且第一板P1可以通过嵌件模制与主壳体H一体地形成。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板P1可以相对于每个容纳空间G单独形成,并且可以相对于彼此相邻的容纳空间G单独形成,并且可以阻挡彼此不同且容纳在彼此相邻的容纳空间G中的电池组件B之间的热干扰或电干扰。这样,关于每个容纳空间G单独形成的第一板P1可以形成容纳在每个容纳空间G中的电池组件B的支撑基底,并且可以通过围绕每个容纳空间G的第一联接线L1被牢固地固定在适当位置。例如,第一联接线L1可以形成为围绕每个容纳空间G的闭环形状。
可布置为面对第一板P1的第二板P2可以与第一板P1形成冷却路径F。例如,第一板P1和第二板P2可以被布置为在第三方向Z3上彼此面对。第三方向Z3可以是指与第一方向Z1和第二方向Z2交叉的方向,并对应于例如容纳空间G的与第一方向Z1和第二方向Z2交叉的高度方向,第一方向Z1对应于容纳空间G的纵长方向,第二方向Z2对应于容纳空间G的宽度方向。例如,第三方向Z3可以对应于电池组件B的高度方向,电池组件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该高度方向上彼此相反。
第二板P2可以布置在低于第一板P1的位置处,并且像第一板P1一样,可以通过与主要边缘部M的联接而固定在适当位置。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二板P2可以包括联接到主要边缘部M的第二边缘部P2a和从主要边缘部M暴露的第二暴露部P2b。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二板P2可以包括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边缘部P2b和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周界形成的第二边缘部P2a。第二边缘部P2a可以通过在其与主要边缘部M之间提供密封部分50(见图7和图8)来形成与主要边缘部M的联接,并形成第二联接线L2。
第二板P2可以整体上相对于容纳空间G公共地形成,并且可以延伸跨越容纳空间G。在这种状态下,第二板P2可以通过形成在边缘处的第二边缘部P2a形成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联接,并通过形成在细长槽S周围的第二边缘部P2a形成与主要内边缘部MI的联接。换言之,第二板P2的第二边缘部P2a可以与主要外边缘部MO和主要内边缘部MI中的每个形成第二联接线L2。这样,第二边缘部P2a可以通过第二联接线L2形成与主要边缘部M的联接,并且第二联接线L2的截面结构在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见图7)和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周界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见图8)处不同。在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见图7)形成与形成在第二板P2的边缘处的一个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的同时,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见图8)形成与相对于第二板P2的细长槽S形成在细长槽S两侧的两个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例如,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见图7)可以具有不对称的截面结构,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周界形成的第二联接线L2(见图8)可以具有对称的截面结构。截面结构可以对应于在与容纳空间G的宽度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Z2上跨越第二联接线L2截取的截面结构。
第二板P2可以与第一板P1形成冷却路径F。例如,第一板P1和第二板P2可以在与容纳空间G的高度方向对应的第三方向Z3上彼此分开,并且具有与彼此分开的第一板P1和第二板P2之间的间隙一样大的尺寸的冷却路径F可以被形成。第一板P1可以与电池组件B的下表面接触并介导电池组件B和冷却路径F之间的热传递,并且可以包括具有优异导热特性的金属材料。第二板P2可以具有绝热特性以减少或防止冷却路径F和地面之间的热传递并防止或减少冷却路径F的冷空气传递到地面。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二板P2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考虑到第二板P2和主壳体H之间的联接力,可以由与主壳体H相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调解第二板P2和主壳体H之间的联接的第二联接线L2可以由提供在第二板P2和主壳体H之间的密封部分50(参见图7和图8)形成,并且密封部分50可以由与经受联接的第二板P2和主壳体H相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由相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的主壳体H和第二板P2可以通过在其间提供由相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的密封部分50而彼此牢固地联接。然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主壳体H和第二板P2可以包括阻燃材料,并且密封部分50可以不包括阻燃材料。由于密封部分50形成为相对小的体积,所以与主壳体H和第二板P2不同,即使当密封部分50不包括阻燃材料时,也可以避免诸如火灾或***的紧急情况,并且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由于密封部分50形成在与主壳体H的外侧邻接的位置处,所以需要额外的密封特性,使得密封部分50可以由与主壳体H或第二板P2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模块壳体5可以通过模滑块注射(DSI)方法形成。例如,在由异质材料制成的主壳体H和第一板P1通过采用嵌件模制的一次模制一体形成之后,用于联接一次模制体和第二板P2的密封部分50可以通过二次模制来形成,该一次模制体将主壳体H和第一板P1结合。例如,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通过一次模制来形成将由异质材料形成的主壳体H和第一板P1结合的一次模制体的同时,可以同时(或同时期地)形成第二板P2。在这种状态下,同时(或同时期地)形成通过一次模制将主壳体H和第一板P1结合的一次模制体与第二板P2可以意味着,即使当一次模制体和第二板P2通过不同的模制夹具来形成,模制工艺也可以在彼此相邻布置的不同模制夹具中同时(或同时期地)执行。
模块壳体5可以通过DSI方法形成,在该DSI方法中,在一次模制之后执行的二次模制中,处于彼此相邻位置的模制夹具滑动至彼此接近并且一次模制体和第二板P2被移动以彼此接触,然后在一次模制体和第二板P2之间注入密封材料。换言之,第二板P2可以通过一次模制来形成。在一次模制中形成的第二板P2可以在一次模制之后的二次模制中滑动以与将主壳体H和第一板P1结合的一次模制体接触,并且当密封材料被注入到第二板P2和一次模制体之间时,整个模块壳体5可以被完成。
在这种状态下,在注入密封材料的二次模制中,处于被稳定地支撑在模制夹具上的状态的第二板P2需要牢固地保持与一次模制体接触的正常位置。当第二板P2偏离正常位置时,第二板P2和一次模制体之间的联接位置可能被扰乱,从而在由第二板P2形成的冷却路径F中可能发生泄漏。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为了稳定地保持第二板P2的联接位置,夹具凹槽22(参见图7和图8)形成在第二板P2中,并且模制夹具的按压部PG***第二板P2的夹具凹槽22中,因此第二板P2的联接位置可以被牢固地固定,并且第二板P2和一次模制体之间的联接位置可以被适当地保持。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关于夹具凹槽22的技术事项。
在以下描述中,参照图7和图8来描述用于形成主壳体H和第一板P1之间的联接的第一联接线L1、以及用于形成主壳体H和第二板P2之间的联接的第二联接线L2的截面结构。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联接线L1和第二联接线L2的截面结构可以对应于第一联接线L1和第二联接线L2的在与容纳空间G的宽度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Z2上截取的截面结构。
第一联接线Ll和第二联接线L2可以包括形成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联接的第一联接线Ll和第二联接线L2以及形成与主要内边缘部MI的联接的第一联接线Ll和第二联接线L2。在以下描述中,在描述形成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联接的第一联接线L1和第二联接线L2的截面结构之后,描述形成与主要内边缘部MI的联接的第一联接线L1和第二联接线L2的截面结构。
作为参照,在以下描述中,尽管主要边缘部M被描述为分为主要外边缘部MO和主要内边缘部MI,但是除非另外提及,否则关于主要外边缘部MO的技术事项可以等同地应用于主要内边缘部MI,并且反过来,关于主要内边缘部MI的技术事项可以等同地应用于主要外边缘部MO。
参照图7,第一联接线L1可以包括主要外边缘部MO和第一板P1的第一边缘部P1a之间的联接。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主要外边缘部MO可以包括形成与第一板P1的第一边缘部P1a的联接的凹陷的保持部分RH。凹陷的保持部分RH可以形成为凹入以连续地覆盖第一边缘部P1a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从而嵌入第一边缘部P1a。这样,凹陷的保持部分RH可以通过连续地覆盖第一边缘部P1a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而牢固地固定第一边缘部P1a的位置,并且凹陷的保持部分RH通过嵌件模制或一次模制来形成,从而一体地形成第一板P1和主壳体H。
第一板P1与第二板P2形成冷却路径F,当第一板P1和主壳体H之间的联接力减小或者其间出现间隙时,在冷却路径F中流动的高压冷却介质可能泄漏。因此,根据一些实施方式,通过形成为凹入以连续地覆盖第一板P1(也就是,第一边缘部P1a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的凹陷的保持部分RH,主要外边缘部MO和第一边缘部P1a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并且其间的联接强度可以提高。
被凹陷的保持部分RH覆盖的第一边缘部P1a的上表面可以形成第一板P1的上表面且第一暴露部P1b的上表面面对容纳空间G。此外,被凹陷的保持部分RH覆盖的第一边缘部P1a的下表面可以形成第一板P1的下表面且第一暴露部P1b的下表面面对冷却路径F。
凹陷的保持部分RH可以包括覆盖第一边缘部P1a的上表面的具有上宽度W1的上部分和覆盖第一边缘部P1a的下表面的具有下宽度W2的下部分。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下宽度W2可以大于上宽度W1,也就是,在第二方向Z2上的下宽度W2可以相对大。在这种状态下,填充宽度W3可以形成在相对窄的上宽度W1之外的第一边缘部P1a上。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填充宽度W3可以从上宽度W1之外的第一边缘部P1a形成到与第一暴露部P1b的边界,并且可以从上宽度W1之外的第一边缘部P1a到与第一暴露部P1b的边界形成在第一边缘部P1a上。填充物30可以以填充宽度W3形成,并且以填充宽度W3形成的填充物30可以加强主要外边缘部MO和第一边缘部P1a之间的联接强度。换言之,由于填充物30加强了包括主要外边缘部MO的主壳体H和包括第一边缘部P1a的第一板P1之间的联接强度,所以它们之间的联接可以被牢固地保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在填充宽度W3的沿第一板P1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3)的两端形成台阶,所以可以形成呈现填充有填充物30的凹形形式的填充空间。在填充宽度W3的一端,填充空间可以由形成上宽度W1的主要外边缘部MO和第一边缘部P1a之间的台阶限定,在填充宽度W3的另一端,填充空间可以由第一边缘部P1a和第一暴露部P1b之间的台阶限定。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形成第一板P1的第一边缘部P1a和第一暴露部P1b可以在第一板P1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3)上以台阶的形式彼此连接。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暴露部P1b可以包括从第一边缘部P1a向上成台阶的上表面,并且可以比第一边缘部P1a厚。如上所述,形成第一板P1的第一暴露部P1b和第一边缘部P1a之间的台阶可以限定将要填充有填充物30的填充空间。
关闭由主要边缘部M围绕的开口的第一板P1可以与主要边缘部M一起形成容纳空间G的面对电池组件B的下表面的底部,并且第一板P1的暴露于容纳空间G的第一暴露部P1b可以形成用于冷却电池组件B的下表面的冷却路径F。换言之,第一暴露部P1b可以包括暴露于用于容纳电池组件B的容纳空间G的上表面和暴露于冷却路径F的下表面,并且可以介导电池组件B和冷却路径F之间的热传递。
第一板P1和第二板P2可以分别包括用于形成与主要边缘部M的联接的第一边缘部P1a和第二边缘部P2a、以及从主要边缘部M暴露的第一暴露部P1b和第二暴露部P2b。在这种状态下,冷却路径F可以形成在第一暴露部P1b和第二暴露部P2b之间。换言之,冷却路径F可以形成在第一暴露部P1b的下表面和第二暴露部P2b的上表面之间,并且用于增大与在冷却路径F中流动的冷却流体的接触面积的热辐射鳍11可以形成在第一暴露部P1b的下表面上。例如,第一暴露部P1b的热辐射鳍11可以朝向面对第一暴露部P1b并形成冷却路径F的第二暴露部P2b突出。如下所述,冷却路径F可以形成在与容纳空间G的纵长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Z1上,并且用于将冷却介质供应到冷却路径F或从冷却路径F收集冷却介质的冷却剂管PL可以在模块壳体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处布置在第一方向Z1上。在这种状态下,形成在第一板P1(第一暴露部P1b)上的热辐射鳍11可以沿着冷却路径F形成在第一方向Z1上。
第二联接线L2可以包括主要外边缘部MO和第二板P2的第二边缘部P2a之间的联接。在这种状态下,密封部分50提供在主要外边缘部MO和第二边缘部P2a之间以调解其间的联接。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二边缘部P2a可以包括经由密封部分50联接到主要外边缘部MO的平板部20、以及形成在平板部20和第二暴露部P2b之间的突出台阶部21。第二边缘部P2a可以通过突出台阶部21与主要外边缘部MO对准,并且可以通过平板部20形成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联接。
关于第二边缘部P2a和主要外边缘部MO之间的位置对准,当第二边缘部P2a的突出台阶部21***形成在主要外边缘部MO上的一对突出部25之间时,第二边缘部P2a和主要外边缘部MO可以彼此对准。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主要外边缘部MO中,朝向突出台阶部21的两侧突出的该对突出部25可以以覆盖第一边缘部P1a的下表面的下宽度W2形成,并且当突出台阶部21***该对突出部25之间时,可以在该对突出部25形成于此的主要外边缘部MO和突出台阶部21形成于此的第二边缘部P2a之间形成位置对准。
突出台阶部21可以包括向上突出的上表面和向下凹陷的凹入的下表面(其对应于夹具凹槽22),并且可以通过突出的上表面具有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位置对准,并且还可以通过凹入的下表面(其对应于夹具凹槽22)牢固地固定第二板P2的联接位置。突出台阶部21的突出的上表面可以有助于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位置对准,同时(或同时期地),可以提供在密封部分50和冷却路径F之间以防止或减少用于形成密封部分50的密封材料泄漏到冷却路径F中,该泄漏否则可能堵塞冷却路径F。形成在密封部分50形成于此的平板部20和形成冷却路径F的第一暴露部P1b之间的突出台阶部21可以防止或减少由于密封部分50的泄漏而导致的冷却路径F的堵塞。
突出台阶部21可以形成为包括突出的上表面和凹入的下表面的压制成形的形状,并且模制夹具的按压部PG可以***到由凹入的下表面形成的夹具凹槽22中。在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模块壳体5的制造中,在通过对应于嵌件模制的一次模制来形成将由异质材料形成的主壳体H和第一板P1结合的一次模制体之后,可以连续地执行用于将密封材料***一次模制体和第二板P2之间的二次模制。
在这种状态下,在一次模制中形成的第二板P2滑动到与一次模制体接触的位置,然后在被固定于与一次模制体接触的位置的状态下,注入将一次模制体联接到第二板P2的密封材料。为了将第二板P2的联接位置牢固地固定在正常位置,可以在将模制夹具的按压部PG***第二板P2的夹具凹槽22中的同时执行二次模制。在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一次模制中,在形成将主壳体H和第一板P1结合的一次模制体的同时,同时(或同时期地)形成第二板P2,并且彼此分开的一次模制体的模制夹具和第二板P2的模制夹具被移动以彼此接近,因此密封材料在一次模制体和第二板P2固定于彼此接触的位置处的状态下注入。在这种状态下,第二板P2的联接位置可以通过模制夹具的***第二板P2的夹具凹槽22中的按压部PG被牢固地固定。当第二板P2的位置在用于形成密封部分50的二次模制中被扰乱时,可能发生由第二板P2形成的冷却路径F的泄漏,因此可以通过经由第二板P2的夹具凹槽22牢固地保持联接位置来防止或减少冷却路径F的泄漏。
关于第二边缘部P2a和主要外边缘部MO之间的联接,密封部分50提供在第二边缘部P2a和主要外边缘部MO之间,使得第二边缘部P2a和主要外边缘部MO可以彼此联接。密封部分50可以通过填充在第二边缘部P2a的平板部20和主要外边缘部MO之间来允许第二边缘部P2a的平板部20和主要外边缘部MO彼此联接。密封部分50可以包括:第一密封部分51,填充在第二边缘部P2a的平板部20和主要外边缘部MO之间;以及第二密封部分52,在与第一密封部分51交叉的方向上从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外侧邻接的位置延伸跨越第一密封部分51。
第一密封部分51可以大致在平板部20或包括平板部20的第二板P2的表面方向(第二方向Z2)上延伸,并且可以形成在平板部20和主要外边缘部MO之间。第二密封部分52可以在与第一密封部分51交叉的方向上(也就是,大致在平板部20或包括平板部20的第二板P2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3)上)从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外侧邻接的位置跨越第二密封部分52延伸到第二密封部分52之外的位置。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可以分别在彼此交叉的第二方向Z2和第三方向Z3上延伸,第一密封部分51可以形成在平板部20和主要外边缘部MO之间,第二密封部分52可以从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外侧邻接的位置延伸跨越第一密封部分51。在上述限制内,可能足够的是,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可以在彼此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可以不需要分别既在平板部20或包括平板部20的第二板P2的表面方向(第二方向Z2)又在平板部20或包括平板部20的第二板P2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3)上延伸。换言之,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可以分别大致在第二板P2的表面方向(第二方向Z2)上以及大致在第二板P2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3)上延伸。然而,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的延伸方向可以不限于此,可能足够的是,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在彼此交叉的任何方向上延伸。
如下所述,密封部分50可以由注入彼此位置对准的主要边缘部M和第二边缘部P2a之间的密封材料形成,并且该密封材料可以从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外侧邻接的位置注入。第二密封部分52从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外侧邻接的位置形成可以意味着,对于密封材料的注入,呈现向外敞开的形式的主要外边缘部MO包括用于密封材料的注入空间。例如,密封材料的注入空间可以具有从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外侧邻接的位置的与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匹配的形状。
第二密封部分52可以大致在密封材料注入方向上延伸,也就是,第二密封部分52可以大致在第三方向Z3上从与所述外侧邻接的位置延伸,以促进密封材料的注入。第一密封部分51可以在第二密封部分52的中间位置(例如,与平板部20的上表面对应的位置)在第三方向Z3上与第二密封部分52交叉,从而可以防止或减少在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彼此交叉的位置处产生由于密封材料流动以改变方向而没有填充密封材料的空隙。例如,在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的交叉位置形成在第二密封部分52在第三方向Z3上的最上位置的***中,未填充有密封材料的空隙可以由于密封材料流动以改变方向而形成在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彼此交叉的位置处。
由于第二密封部分52形成在与外侧邻接的位置处,所以形成第二密封部分52的密封材料可以具有密封特性以阻挡外部有害物质。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可以通过注入相同的密封材料而包括相同的材料,并且这样的密封材料可以包括具有能够阻挡外部有害材料的优异密封特性的材料。
第二板P2可以通过被突出台阶部21***且突出台阶部21在它们之间的该对突出部25而相对于主壳体H位置对准,并且第二板P2的位置对准可以限制由第二板P2限制的冷却路径F的尺寸。例如,冷却路径F可以形成在第一板P1和第二板P2之间,也就是,在第一板P1的第一暴露部P1b和第二板P2的第二暴露部P2b之间。在这种状态下,形成在第一暴露部P1b和第二暴露部P2b之间的冷却路径F的高度可以根据突出台阶部21和突出部25之间的配合来确定。例如,由第一板P1形成的冷却路径F的尺寸可以根据第二板P2的高度来确定,第二板P2的高度根据突出台阶部21和突出部25之间的配合来确定。
第一边缘部P1a和第二边缘部P2a可以形成与主要外边缘部MO的联接,并且可以分别通过主要外边缘部MO的凹陷的保持部分RH和密封部分50联接到主要外边缘部MO。第一边缘部P1a和第二边缘部P2a可以形成在第一边缘部P1a和第二边缘部P2a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以与提供在其间的主要外边缘部MO的下宽度W2重叠的位置。
参照图8,第一联接线L1可以包括主要内边缘部MI和第一板P1的第一边缘部P1a之间的联接。第一联接线L1可以形成与形成在主要内边缘部MI两侧的两个第一板P1的联接。因此,用于形成与主要内边缘部MI的联接的第一联接线L1可以包括用于形成与布置在两侧的两个第一板P1的联接的一对凹陷的保持部分RH。每个凹陷的保持部分RH可以形成与两个第一板P1中的相应一个的联接,并且可以形成为凹入的形式以连续地覆盖第一板P1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的第一边缘部P1a。每个凹陷的保持部分RH可以包括覆盖第一边缘部P1a的上表面的具有上宽度W1的上部分和覆盖第一边缘部P1a的下表面的具有下宽度W2的下部分,并且凹陷的保持部分RH的下宽度W2可以在第二方向Z2上比上宽度W1形成得宽,并且其中形成填充物30的填充宽度W3可以形成在形成得相对窄的上宽度W1之外的第一边缘部P1a上。
参照图8,第二联接线L2可以包括主要内边缘部M1和第二板P2的第二边缘部P2a之间的联接。由于密封部分50提供在主要内边缘部MI和第二边缘部P2a之间,因此其间的联接可以被调解。密封部分50可以形成与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周界形成的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并且可以对称地形成用于与形成在细长槽S两侧的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密封部分50可以包括在第二边缘部P2a和主要内边缘部MI之间延伸的第三密封部分53以及在与第三密封部分53交叉的方向上从第二板P2的细长槽S延伸的第四密封部分54。例如,第三密封部分53可以在第二板P2的表面方向(第二方向Z2)上延伸,第四密封部分54可以在与第三密封部分53交叉的方向(例如,第二板P2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3))上延伸。第四密封部分54可以在密封材料注入方向(第三方向Z3)上从第二板P2的细长槽S朝向主要内边缘部MI延伸,以促进密封材料的注入,第三密封部分53可以在第四密封部分54的延伸方向(第三方向Z3)上在中间位置(例如,与第二边缘部P2a的上表面对应的位置)(也就是,在第四密封部分54在第三方向Z3上的最上位置和最下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与第四密封部分54交叉,以防止或减少在第三密封部分53和第四密封部分54彼此交叉的位置处产生由于根据方向变化的密封材料流动而没有填充密封材料的空隙。
在第三密封部分53和第四密封部分54在第四密封部分54在延伸方向(第三方向Z3)上的最上位置处彼此交叉的***中,未填充有密封材料的空隙可能由于根据方向变化的密封材料流动而形成。至于密封材料的注入位置,密封材料可以从第二板P2的细长槽S注入,并且用于密封材料的注入空间可以通过从与第二板P2的细长槽S接触的主要内边缘部MI处与细长槽S对应的位置延伸来形成。密封材料的注入空间可以从与主要内边缘部MI(或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外侧邻接的位置形成。例如,密封材料的注入空间可以具有从与第二板P2的细长槽S邻接的位置的与第三密封部分53和第四密封部分54匹配的形状。
第三密封部分53可以在第二方向Z2上从第四密封部分54的两侧延伸。用于形成与沿着细长槽S的周界形成的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的第三密封部分53可以形成在第四密封部分54的两侧,该第四密封部分54用于与形成在细长槽S两侧的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这样,第三密封部分53可以在第四密封部分54的延伸方向(第三方向Z3)上在中间位置(例如,与第二边缘部P2a的上表面对应的位置)处与第四密封部分54交叉,朝向第四密封部分54的两侧延伸,并且第三密封部分53和第四密封部分54可以具有整体的十字形状。
参照图5,用于第二边缘部P2a和主要内边缘部之间的联接的第二联接线L2可以沿着细长槽S形成,可以在沿第一方向Z1彼此相邻的细长槽S之间的桥BR处不中断,并且可以沿着在第一方向Z1上排列的细长槽S和桥BR的整体连续地形成。在这种状态下,尽管用于注入密封材料的细长槽S不形成在桥BR处,密封材料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方向Z1上相邻的细长狭槽S注入,并且第二联接线L2可以沿着细长槽S和桥BR的整体在第一方向Z1上连续地形成。
参照图7描述的密封部分50(其对应于外密封部分50a)可以形成与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并且可以不对称地形成用于与形成在第二板P2的边缘处的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例如,第一密封部分51可以从第二密封部分52的一侧延伸。与上述不同,参照图8描述的密封部分50(对应于内密封部分50b)可以形成与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周界的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并且可以对称地形成用于与形成在细长槽S两侧的两个第二边缘部P2a的联接。例如,第三密封部分53可以从第四密封部分54的两侧延伸。
作为参照,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密封部分50(外密封部分50a)可以包括:第一密封部分51,在主要边缘部M和第二边缘部P2a之间延伸;以及第二密封部分52,从与主要边缘部M的外侧邻接的位置在与第一密封部分51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跨越第一密封部分51。此外,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周界形成的密封部分50(内密封部分50b)可以包括:第三密封部分53,在主要边缘部M和第二边缘部P2a之间延伸;以及第四密封部分54,从对应于主要边缘部M的外侧的与第二板P2的细长槽S邻接的位置在与第三密封部分53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跨越第三密封部分53。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三密封部分53可以对应于权利要求的第一密封部分,因为其在主要边缘部M和第二边缘部P2a之间延伸。此外,第二密封部分52和第四密封部分54可以对应于权利要求的第二密封部分,因为其从与主要边缘部M的外侧邻接的位置在与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三密封部分53(其对应于权利要求的第一密封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跨越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三密封部分53(其对应于权利要求的第一密封部分)。然而,如上所述,根据密封部分50的位置,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的密封部分50(外密封部分50a)(见图7)可以包括从第二密封部分52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密封部分51,从而形成不对称的截面,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的周界形成的密封部分50(内密封部分50b)(见图8)可以包括延伸到第四密封部分54(其对应于权利要求的第二密封部分)两侧的第三密封部分53(其对应于第一密封部分),从而形成对称截面。
一起参照图7和图8,突出台阶部21可以形成在第二板P2的第二边缘部P2a处,并且突出台阶部21可以在形成于第二板P2的边缘处的第二边缘部P2a(与主要外边缘部MO相邻的第二边缘部P2a)处和形成于第二板P2的细长槽S周围的第二边缘部P2a(与主要内边缘部MI相邻的第二边缘部P2a)中的每个处形成。突出台阶部21可以包括向上突出的上表面和向下凹陷的凹入的下表面,并且突出台阶部21的凹入的下表面可以用作夹具凹槽22。突出台阶部21的突出的上表面可以用作壁体以在其间限定冷却路径F,并且冷却路径F可以在形成于第二板P2的边缘处的突出台阶部21和形成于第二板P2的细长槽S周围的突出台阶部21之间形成。突出台阶部21可以起到保护冷却路径F的作用,例如,当形成在冷却路径F周围的密封部分50(形成密封部分50的密封材料)泄漏到冷却路径F中时,冷却路径F的堵塞可以被防止或减少。
冷却路径F可以形成在针对每个容纳空间G单独形成的第一板P1和布置为面对第一板P1的第二板P2之间,并且在第一板P1的第一暴露部P1b和第二板P2的第二暴露部P2b之间。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暴露部P1b可以限定冷却路径F在第三方向Z3上的一侧,第二暴露部P2b可以限定冷却路径F在第三方向Z3上的另一侧。在这种状态下,限定冷却路径F的另一侧的第二暴露部P2b可以对应于形成在第二板P2的边缘处的突出台阶部21(见图7)和形成在第二板P2的细长槽S周围的突出台阶部21(见图8)。冷却路径F可以针对每个容纳空间G单独形成,第一板P1可以针对每个容纳空间G单独形成并且可以限定冷却路径F的一侧。
尽管第二板P2可以不是针对每个容纳空间G单独形成的,但是可以限定从第二板P2的一个边缘到细长槽S(在细长槽S周围的突出台阶部21)的一个冷却路径F,并且可以限定从细长槽S(在细长槽S周围的突出台阶部21)到第二板P2的另一边缘的另一冷却路径F。在这种状态下,形成在细长槽S周围的该对突出台阶部21(与主要内边缘部MI相邻的突出台阶部21)可以形成不同的冷却路径F,形成在细长槽S周围的该对突出台阶部21可以包括彼此连接从而平坦的上表面,形成在该对突出台阶部21之间的细长槽S可以提供用于形成第三密封部分53和第四密封部分54的密封材料的注入位置。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形成在细长槽S周围的突出台阶部21可以形成在冷却路径F和密封部分50之间,并且可以防止或减少形成密封部分50的密封材料泄漏到冷却路径F中时冷却路径F的堵塞。例如,可以通过突出台阶部21的上表面来增大密封材料到泄漏路径的阻力,因此可以防止或减少密封材料泄漏到冷却路径F中。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冷却路径F可以在与电池模块1的纵长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Z1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Z1上延伸的冷却路径F可以延伸跨越在第一方向Z1上排列的容纳空间G,以冷却容纳在容纳空间G中的电池组件B。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模块壳体5可以通过DSI方法形成。例如,在DSI方法中,由异质材料形成的主壳体H和第一板P1可以经由一次模制通过嵌件模制一体地形成。在这种状态下,在一次模制中,第二板P2的模制可以与主壳体H和第一板P1的嵌件模制同时(或同时期地)执行。例如,在一次模制中,用于嵌件模制的模制夹具和用于形成第二板P2的模制夹具可以在彼此分开的位置执行各自的模制工艺,并且在一次模制之后的二次模制中,在用于嵌件模制的模制夹具和用于形成第二板P2的模制夹具中的至少一个朝向另一个滑动的同时,将主壳体H和第一板P1结合的一次模制体以及第二板P2滑动到彼此接触的位置,然后密封材料通过注入位置注入,从而形成调解一次模制体和第二板P2之间的联接的密封部分50。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为了增大二次模制中的联接力,主壳体H、第二板P2和密封部分50可以包括同质树脂材料,第一板P1可以考虑到容纳空间G的冷却性能而包括具有优异导热特性的金属材料,例如铝材料。这样,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模块壳体5可以包括包含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的复合材料。
下面参照图4来描述形成第一板P1和主壳体H之间的联接的第一联接线L1的结构。第一联接线L1可以沿着形成在针对每个容纳空间G单独形成的第一板P1的边缘处的第一边缘部P1a形成,因此,第一联接线L1可以均形成围绕每个容纳空间G的闭环。换言之,第一联接线L1可以具有沿着针对每个容纳空间G单独形成的第一板P1的边缘形成的闭环形状。例如,可以形成分别单独围绕第一至第四容纳空间G1、G2、G3和G4中的每个的四个闭环形状。例如,根据一些实施方式,闭环形状的第一联接线L1可以具有有角的拐角。如下所述,第二联接线L2可以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为闭环形状,并且考虑到用于形成密封部分50的密封材料的流动性,第二联接线L2可以具有圆化的拐角。由于第二联接线L2包括通过注入密封材料而形成的密封部分50,所以考虑到密封材料的流动性,第二联接线L2可以具有圆化的拐角。由于第一联接线L1包括通过嵌件模制形成的凹陷的保持部分RH,所以与第二联接线L2不同,第一联接线L1可以具有有角的拐角。
单独围绕每个容纳空间G的第一联接线Ll可以沿着第二板P2的形成在彼此相邻的容纳空间G(也就是,在第二方向Z2上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容纳空间G1和G2以及第三和第四容纳空间G3和G4)之间的细长槽S成对形成。例如,沿着第二板P2的细长槽S,第一联接线L1可以包括单独地围绕第一容纳空间G1和第二容纳空间G2的一对第一联接线L1,此外,还包括单独围绕第三容纳空间G3和第四容纳空间G4的一对第一联接线L1。
下面参照图5来描述形成第二板P2和主壳体H之间的联接的第二联接线L2的结构。第二联接线L2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二边缘部P2a处的第二联接线L2,该第二边缘部P2a沿着第二板P2的边缘形成为闭环形状,该第二板P2针对整个容纳空间G公共地形成。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第二联接线L2包括通过注入密封材料而形成的密封部分50,所以考虑到密封材料的流动性而形成为闭环形状的第二联接线L2可以包括圆化的拐角。例如,形成为闭环形状的第二联接线L2可以随着密封材料沿着第二联接线L2流动而形成闭环形状的第二联接线L2,其中以第二联接线L2的至少一个位置作为密封材料的流入位置,因此,第二联接线L2可以考虑到密封材料的流动性而包括圆化的拐角。
第二联接线L2可以包括沿着第二边缘部P2a形成为条形的第二联接线L2,该第二边缘部P2a在形成于第二板P2内部的细长槽S周围形成。在这种状态下,以细长槽S的位置作为密封材料的注入位置,第二联接线L2可以在细长槽S之间的桥BR处不中断,并且可以跨越桥BR在第一方向Z1上连续地延伸。第二联接线L2可以通过流入密封材料来形成,其中以至少任何一个位置作为条形的第二联接线L2的密封材料的注入位置,并且随着密封材料在第二方向Z2上流动,延伸为条形的第二联接线L2可以被形成。
图9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模块壳体5的匹配结构的截面图。图10是图9的第一板P1的透视图。图11是图10的第一板P1的沿着线XI-XI截取的截面图。图12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图9的第一板P1的截面图。图13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图9的第一板P1的透视图。
参照附图,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模块壳体5可以包括在第一边缘部P1a和主要边缘部M之间的匹配结构P11,作为加强通过嵌件模制形成的第一板P1和主壳体H之间的联接力的结构。第一边缘部P1a和主要边缘部M之间的匹配结构P11可以是指具有形状匹配的结构以通过互补形状彼此***,使得通过嵌件模制一体形成的第一边缘部P1a和主要边缘部M彼此不分离。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孔61、突出部分62和不平坦图案63可以沿着形成在第一板P1的边缘处的第一边缘部P1a形成,并且沿着第一边缘部P1a形成的孔61、突出部分62和不平坦图案63可以由主壳体H的形成为与其互补的形状的部分填充或嵌入,并且可以与主壳体H形成界面。
形成在第一边缘部P1a中的由主壳体H的具有与其互补的形状的部分填充或嵌入或者形成界面的孔61、突出部分62和不平坦图案63可以形成第一边缘部P1a和主壳体H之间的牢固联接。主壳体H的与形成在第一边缘部P1a中的孔61、突出部分62和不平坦图案63形成物理干涉的部分可以是指在形成与第一边缘部P1a的联接的凹陷的保持部分RH当中的覆盖第一边缘部P1a的上表面的具有上宽度W1的上部分和覆盖第一边缘部P1a的下表面的具有下宽度W2的下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具有上宽度W1的上部分和具有下宽度W2的下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填充或嵌入形成在第一边缘部P1a中的孔61、突出部分62和不平坦图案63或者形成界面来形成与第一板P1的牢固联接。
例如,如图12所示,从第一边缘部P1a在垂直相反的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分62可以与凹陷的保持部分RH的具有上宽度W1的上部分和具有下宽度W2的下部分形成匹配结构P11。例如,可以在具有上宽度W1的上部分和具有下宽度W2的下部分中的每个上形成与突出部分62互补以嵌入突出部分62的凹槽形状。此外,如图13所示,在第一边缘部P1a处向上形成的不平坦图案63可以与凹陷的保持部分RH的上宽度W1形成匹配结构P11。例如,与不平坦图案63互补的楔形可以形成在上宽度W1中以与不平坦图案63形成倾斜界面。如图9所示,形成在第一边缘部P1a中的孔61可以填充有从凹陷的保持部分RH的具有上宽度W1的上部分和具有下宽度W2的下部分延伸的突出形状,并且从凹陷的保持部分RH的具有上宽度W1的上部分和具有下宽度W2的下部分延伸的突出形状可以在填充第一边缘部P1a的孔的同时形成匹配结构P11。
在以下描述中,更详细地描述第一板P1和主壳体H之间的匹配结构P11。
参照图9至图11,将填充有主要边缘部M的部分的孔61可以形成在沿着第一板P1的边缘形成的第一边缘部P1a中。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形成在第一边缘部P1a中的孔61可以沿着第一板P1的边缘形成,并且可以沿着第一联接线L1整体形成,该第一联接线L1形成与形成在第一板P1的边缘处的第一边缘部P1a的联接。由于第一边缘部P1a的孔61填充有主要边缘部M的形成为与其互补的形状的部分,所以第一边缘部P1a和主要边缘部M之间的联接强度可以提高。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板P1可以通过嵌件模制与主壳体H一起形成。在这种状态下,在嵌件模制中,由于形成在第一板P1的第一边缘部P1a中的孔61填充有形成主壳体H的熔融树脂,所以用于填充第一边缘部P1a的孔61的主要边缘部M可以被形成。在这种状态下,形成为填充第一边缘部P1a的孔61的互补形状的主要边缘部M可以通过在主要边缘部M和第一边缘部P1a的孔61之间具有形状匹配而形成牢固的联接。
当与第二板P2形成冷却路径F的第一板P1被在冷却路径F中流动的冷却介质的高压提升时,冷却介质泄漏。因此,第一板P1的位置需要被牢固地固定并且第一板P1和主壳体H之间的联接力需要增大。因此,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由于多个孔61沿着第一板P1的边缘形成以通过嵌件模制而具有形状匹配,所以第一板P1和主壳体H之间的联接强度可以增大,并且由于第一板P1导致的冷却路径F的泄漏可以被防止或减少。朝向冷却路径F突出的多个热辐射鳍11可以形成在限定冷却路径F的一侧的第一板P1的第一暴露部P1b处。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热辐射鳍11可以在冷却路径F沿其延伸的第一方向Z1上延伸。冷却路径F沿其延伸的第一方向Z1可以对应于容纳空间G的纵长方向。
参照图12,突出部分62可以在形成于第一板P1的边缘处的孔61周围形成。突出部分62可以沿着形成在第一板P1的边缘处的第一边缘部P1a形成,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突出部分62可以沿着第一联接线L1整体形成,该第一联接线L1沿着第一板P1的边缘形成。类似于沿着第一板P1的边缘形成的孔,突出部分62可以加强通过嵌件模制形成在第一边缘部P1a和主要边缘部M之间的联接力。
例如,形成为在第一板P1的边缘处在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3)上突出的突出部分62可以具有与主要边缘部M匹配的形状,该主要边缘部M以互补形状嵌入突出部分62,并且互补形状的凹槽形成在主要边缘部M中以容纳第一边缘部P1a的突出部分62,形成彼此匹配的形状。根据一些实施方式,通过主要边缘部M以互补形状使突出部分62嵌入可以意味着主要边缘部M以与突出部分62互补的形状形成并整体围绕突出部分62以不暴露突出部分62。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突出部分62可以在第一板P1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3)上在垂直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并且用于容纳突出部分62的凹槽可以在第一板P1的上下两个位置处形成在主要边缘部M中。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突出部分62可以形成在沿着第一板P1的边缘形成的孔61周围。例如,突出部分62可以形成在比形成于第一板P1的边缘处的孔61更内侧的位置处。然而,在各种实施方式中,突出部分62可以沿着第一板P1的没有形成孔61的边缘形成,并且无论是否存在孔61,突出部分62都可以形成第一边缘部P1a和主要边缘部M之间的形状匹配,从而提高其间的联接强度。
参照图13,用于与主要边缘部M形成倾斜界面的不平坦图案63可以形成在第一板P1的边缘上。例如,不平坦图案63可以沿着第一板P1的边缘形成,例如,不平坦图案63可以沿着形成在第一板P1的边缘处的第一联接线L1整体形成。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不平坦图案63可以与以互补形状形成的主要边缘部M形成界面,并且可以形成至少一个倾斜界面。例如,不平坦图案63可以在第二方向Z2上形成倾斜界面。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不平坦图案63可以形成倾斜为彼此面对的第一对I1界面。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不平坦图案63可以与主要边缘部M形成燕尾形状的倾斜界面。例如,不平坦图案63可以通过形成相对于第二方向Z2倾斜45°的界面和相对于第二方向Z2倾斜-45°的界面来形成倾斜为彼此面对的第一对I1界面。由不平坦图案63形成的第一对I1界面倾斜为彼此面对可以意味着第一对I1界面在第一板P1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3)上从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逐渐彼此接近。换言之,由不平坦图案63形成的第一对I1界面可以在与第二板P2相对的方向上从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彼此接近。这样,因为该界面可以具有从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彼此接近的倾斜度,所以主壳体H的形成在第一对I1界面之间的部分可以被有效地防止与第一对I1界面分离。
不平坦图案63被配置为加强通过嵌件模制集成的第一板P1和主壳体H之间的联接强度,并且可以形成形状匹配,因为主壳体H以互补形状填充第一板P1的不平坦图案63。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不平坦图案63可以形成在第一板P1的具有孔61的边缘处。例如,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填充有主要边缘部M的孔61和不平坦图案63可以一起形成在第一板P1的边缘(第一边缘部P1a)处。在这种状态下,不平坦图案63可以形成在比形成于第一板P1的边缘处的孔61更内侧的位置处。然而,在各种实施方式中,不平坦图案63可以沿着第一板P1的其中没有形成孔61的边缘形成,并且无论是否存在孔61,不平坦图案都可以通过形成第一边缘部P1a和主要边缘部M之间的形状匹配来提高其间的联接强度。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除了倾斜为彼此面对的第一对I1界面之外,不平坦图案63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彼此面对的第一对I1界面之间的倾斜为彼此面对的第二对I2界面。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对I1界面和第二对I2界面中的每对倾斜为彼此面对可以意味着第一对I1界面和第二对I2界面中的每对具有在第一板P1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3)上从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逐渐彼此接近的倾斜度。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对I1界面可以包括相对于第二方向Z2倾斜45°的界面和相对于第二方向Z2倾斜-45°的界面,并且第二对I2界面可以包括比第一对I1界面进一步朝向第二板P2向下倾斜的界面。例如,第二对I2界面可以包括以大于45°和-45°的倾斜度倾斜的界面。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第一对I1界面和第二对I2界面中的每对具有在与第二板P2相对的方向上从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彼此接近的倾斜度的同时,第二对I2界面可以具有比第一对I1界面进一步朝向第二板P2倾斜的倾斜度。
关于包括第一对I1界面和第二对I2界面的不平坦图案63,呈现与不平坦图案63互补的形状(例如,在第二方向Z2上包括以下的互补形状:形成在第一对I1界面中的一个界面和第二对I2界面中的一个界面之间的楔形,以及形成在第一对I1界面中的另一个界面和第二对I2界面中的另一个界面之间的楔形)的主壳体H具有与不平坦图案63匹配的形状,从而通过嵌件模制利用包括不平坦图案63的第一板P1来提高联接强度。
图14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包括图1的电池模块的供电电源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附图,供电电源100可以包括供电单元SU以及布置在供电单元SU的至少一侧的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供电单元SU可以包括如图1的电池模块1的一个或多个电池模块。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供电单元SU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Z2上排列的多个电池模块1。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可以分别布置在供电单元SU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供电单元SU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可以是指在第三方向Z3上的形成供电单元SU的上部的表面和形成供电单元SU的下部的表面。
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可以阻挡从供电单元SU辐射的电磁波噪声和接近供电单元SU的电磁波噪声,从而防止或减少供电电源100发生故障和其上安装供电电源100的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可以包括钢材。
用于吸收震动的多个突起条100a可以形成在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上。例如,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突起条100a可以形成在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中的至少任何一个上,例如,形成在布置于第三方向Z3上的相对较低的位置处并支撑供电单元SU的第二金属板102上。在这种状态下,每个突起条100a可以针对提供在供电单元SU中的每个电池模块1单独形成,并且针对每个电池模块1形成为断开形状的形式。形成在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上的突起条100a可以吸收在第三方向Z3上施加的外部冲击和施加到电池模块1内部的冲击。例如,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供电电源100可以安装在车辆中作为用于该车辆的驱动电源,并且可以保护电池模块1免于在车辆行驶期间施加的冲击。在这种状态下,针对每个电池模块1形成为断开形状的形式的形成在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上的突起条100a可以经由突起条100a防止或减少一个相邻电池模块1对另一个相邻电池模块1的冲击。例如,突起条100a可以形成为在第二方向Z2上延伸的条形式,并形成为在第二方向Z2上针对每个电池模块1的断开形状的形式。保护电池模块1的突起条100a可以形成在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的朝向电池模块1的内表面上。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供电电源100可以包括布置在连接供电单元SU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各个侧部中的前表面加强框架110、后表面加强框架120和侧表面加强框架150。例如,前表面加强框架110、后表面加强框架120和侧表面加强框架150可以分别布置在供电单元SU的前表面、后表面和侧表面上。前表面加强框架110、后表面加强框架120和侧表面加强框架150可以包括金属材料,并且可以与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一起提供噪声阻挡。例如,前表面加强框架110、后表面加强框架120和侧表面加强框架150可以包括与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相同的钢材。供电单元SU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可以是指在第二方向Z2上的形成供电单元SU的前侧的表面和形成供电单元SU的后侧的表面。供电单元SU的侧表面可以是指在第二方向Z2上延伸并连接供电单元SU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侧表面。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供电单元SU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可以对应于供电单元SU的短边或电池模块1的长边,供电单元SU的侧表面可以对应于供电单元SU的长边或电池模块1的短边。例如,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供电单元SU可以包括多个电池模块1,该多个电池模块1在第二方向Z2上排列,使得电池模块1的在第一方向Z1上延伸的长边彼此面对。因此,供电单元SU可以包括与电池模块1的在第一方向Z1上延伸的长边对应的短边和电池模块1沿其排列的第二方向Z2上延伸的长边。换言之,供电单元SU的长边可以对应于每个电池模块1的短边,供电单元SU的短边可以对应于每个电池模块1的长边。
在整个本说明书中,供电单元SU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或电池模块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可以分别是指沿供电单元SU的纵长方向或电池模块1的纵长方向形成两个端部的短边。供电单元SU的侧表面或电池模块1的侧表面可以分别是指沿供电单元SU的纵长方向或电池模块1的纵长方向延伸的长边。因此,布置在与供电单元SU的短边对应的供电单元SU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处的前表面加强框架110和后表面加强框架120可以布置在与电池模块1的长边对应的侧表面处。此外,布置在与供电单元SU的长边对应的供电单元SU的侧表面处的侧表面加强框架150可以布置在与电池模块1的短边对应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处。
前表面加强框架110可以包括向前突出以容纳布置在供电单元SU的前表面处的电池管理***(BMS)的容纳部分。因此,用于形成容纳部分的弯曲部分110a可以形成在前表面加强框架110处。此外,用于与BMS电连接的连接孔110'可以形成在前表面加强框架110中。
排气孔120'可以形成在后表面加强框架120中。例如,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供电电源100可以作为车辆的驱动电源安装在该车辆中,并且供电电源10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可以朝向车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布置。因此,通过后表面加强框架120的排气孔120'排出的废气可以通过车辆后部的排气管排出到外部。
前表面加强框架110、后表面加强框架120和侧表面加强框架150可以与第一金属板101和第二金属板102一起阻挡电磁波噪声,并且还可以保护供电单元SU。例如,在安装于车辆中的供电电源100中,尽管预期施加到供电电源10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一定量的外部冲击通过放置在车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的保险杠来吸收,但是难以预期朝向供电电源100的侧表面施加的外部冲击被车辆吸收,因此采用供电电源100本身的冲击吸收结构可能是令人期望的。因此,在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供电电源100中,可以采用具有比前表面加强框架110和后表面加强框架120被进一步加强的结构的侧表面加强框架150。作为参照,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供电电源100的前表面、后表面和侧表面可以在车辆中布置为分别面对该车辆的前表面、后表面和侧表面。因此,放置在车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保险杠可以减少施加到供电电源10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外部冲击。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前表面加强框架110和后表面加强框架120可以提供为金属条的形式,侧表面加强框架150可以具有封闭的截面,而不是呈现至少金属条的形式,从而与前表面加强框架110和后表面加强框架120相比提供优异的冲击吸收。
例如,侧表面加强框架150可以布置在供电单元SU的侧表面上。例如,侧表面加强框架150可以在供电单元SU的在第一方向Z1上彼此相反的两个侧表面处成对布置。供电单元SU的其上布置侧表面加强框架150的侧表面可以对应于供电单元SU的长边,并且对应于与电池模块1的短边对应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换言之,侧表面加强框架150可以延伸跨越电池模块1的分别在第一方向Z1上延伸并在第二方向Z2上排列的多个前表面和后表面。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侧表面加强框架150可以围绕布置在供电单元SU的侧表面上的冷却剂管PL。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侧表面加强框架150可以部分地围绕冷却剂管PL,并且可以围绕冷却剂管PL的布置在相对于供电单元SU的相对侧的部分。例如,冷却剂管PL可以连接到提供在每个电池模块1中的冷却路径F,可以延伸跨越提供在每个电池模块1中的多个冷却路径F,并且可以将冷却介质供应到冷却路径F或从冷却路径F收集冷却介质。根据一些实施方式,通过在电池模块1沿其排列的第二方向Z2上延伸并在与每个电池模块1或提供在每个电池模块1中的冷却路径F对应的位置处在第一方向Z1上分支,冷却剂管PL可以相对于在与每个电池模块1的纵长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Z1上延伸的冷却路径F供应或收集冷却介质。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具有模块壳体的电池模块可以提供相对高的冷却性能,可以由于使用包括不同异质材料的复合材料而具有相对轻的重量,并且可以具有异质材料之间的相对提高的联接强度,以防止或减少冷却路径的泄漏。
应理解,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应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每个实施方式内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通常应被视为可用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其它类似特征或方面。虽然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本申请要求2020年12月31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0-0189841号韩国专利申请和2021年12月3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1-019290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这两个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Claims (23)

1.一种电池模块,包括:
电池组件;
主壳体,包括围绕容纳空间的主要边缘部,所述电池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第一板,包括第一边缘部和第一暴露部,所述第一边缘部联接到所述主要边缘部,所述第一暴露部从所述主要边缘部暴露并限定用于冷却所述容纳空间的冷却路径的一侧;以及
第二板,面对所述第一板并限定所述冷却路径的另一侧,
其中与所述主要边缘部的匹配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边缘部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匹配结构包括多个孔,所述多个孔沿着所述第一边缘部形成并填充有所述主要边缘部的部分,所述主要边缘部的所述部分形成为与所述多个孔互补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匹配结构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边缘部形成的多个突出部分,所述主要边缘部包括以与所述多个突出部分互补的形状形成并被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嵌入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匹配结构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边缘部形成的多个孔和多个突出部分,以及
相比于形成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边缘处的所述多个孔,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更内侧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匹配结构包括不平坦图案,所述不平坦图案沿着所述第一边缘部形成并且与形成为与所述不平坦图案互补的形状的所述主要边缘部形成倾斜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不平坦图案形成倾斜为彼此面对的一对界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一对界面具有在与所述第二板相对的方向上从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彼此接近的倾斜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不平坦图案包括倾斜为彼此面对的第一对界面和在所述第一对界面之间的倾斜为彼此面对的第二对界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对界面和所述第二对界面中的每对具有在与所述第二板相对的方向上从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彼此接近的倾斜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对界面具有比所述第一对界面进一步朝向所述第二板倾斜的倾斜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匹配结构既包括沿着所述第一边缘部形成的多个孔又包括不平坦图案,以及
相比于形成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边缘处的所述多个孔,所述不平坦图案形成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更内侧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主要边缘部和所述第一边缘部通过沿着所述第一边缘部形成的第一联接线彼此联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联接线包括凹陷的保持部分,所述凹陷的保持部分凹入以围绕所述第一边缘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凹陷的保持部分连续地围绕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侧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包括所述第一边缘部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第一暴露部的面对所述容纳空间的上表面,以及
所述第一板的下表面包括所述第一边缘部的所述下表面和所述第一暴露部的面对所述冷却路径的下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凹陷的保持部分包括覆盖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上表面的具有上宽度的上部分和覆盖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下表面的具有下宽度的下部分,以及
具有所述上宽度的所述上部分和具有所述下宽度的下部分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形成与所述第一板的匹配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下宽度大于所述上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填充宽度从所述上宽度之外的所述第一边缘部到与所述第一暴露部的边界形成在所述第一边缘部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用于加强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主要边缘部之间的联接的填充物以所述填充宽度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用于容纳彼此不同的电池组件的多个容纳空间,以及
所述主要边缘部围绕所述多个容纳空间中的每个。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板包括多个第一板,所述多个第一板针对多个容纳空间中的每个单独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板包括针对多个容纳空间的整体公共地形成的一个第二板。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板包括第二边缘部和第二暴露部,所述第二边缘部联接到所述主要边缘部,所述第二暴露部从所述主要边缘部暴露并限定所述冷却路径的所述另一侧。
CN202111659955.4A 2020-12-31 2021-12-31 电池模块 Pending CN1146960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00189841 2020-12-31
KR10-2020-0189841 2020-12-31
KR1020210192905A KR20220097332A (ko) 2020-12-31 2021-12-30 배터리 모듈
KR10-2021-0192905 2021-12-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6002A true CN114696002A (zh) 2022-07-01

Family

ID=79230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9955.4A Pending CN114696002A (zh) 2020-12-31 2021-12-31 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09347A1 (zh)
EP (1) EP4024571A1 (zh)
CN (1) CN114696002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3445B2 (ja) * 2011-06-08 2014-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装置
KR101689221B1 (ko) * 2012-10-15 2016-12-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밀폐케이스
GB2541203B (en) * 2015-08-11 2019-02-06 Jaguar Land Rover Lt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battery with integrated cooling channels
DE102016213832B4 (de) * 2016-07-27 2018-07-26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Unterschale für ein Batteriegehäuse mit integrierter Kühlung und Traktionsbatter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7119436A1 (de) * 2017-08-24 2019-02-28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Batterieträger für ein elektrisches Batteriemodul eines Fahrzeugs
JP6564829B2 (ja) * 2017-10-16 2019-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09347A1 (en) 2022-06-30
EP4024571A1 (en) 2022-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16527B1 (ko) 일체형 냉매 회로 부재를 갖는 프레임 프로파일을 포함한 전지 팩
US12046735B2 (en) Battery module
KR20190078521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40106028A1 (en) Battery module
CN112993458A (zh) 电池模块
EP4047733A1 (en) Battery module
KR20180025810A (ko) 전지 팩 및 전지 팩을 위한 밀봉된 인터커넥션
KR20210077416A (ko) 배터리 모듈
EP4020668A1 (en)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including same
JP7447277B2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バイス
KR20210064935A (ko) 배터리 모듈
KR20210042710A (ko) 배터리 모듈
US20220209329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US20200127344A1 (en) Battery module
CN114696002A (zh) 电池模块
JP7508141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JP7395232B2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バイス
KR20220097331A (ko) 배터리 모듈
KR20220097333A (ko) 전원공급장치
KR20220097332A (ko) 배터리 모듈
US20230402678A1 (en)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6928760U (zh) 电池包
EP4369485A1 (en)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20240053775A (ko) 개선된 냉각 구조를 갖는 전지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CN116848707A (zh) 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