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9763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9763A
CN114619763A CN202111518384.2A CN202111518384A CN114619763A CN 114619763 A CN114619763 A CN 114619763A CN 202111518384 A CN202111518384 A CN 202111518384A CN 114619763 A CN114619763 A CN 114619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path
conveying
roller pair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83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19763B (zh
Inventor
向田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282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9429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619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9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19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9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76Construction of rollers; Bearing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26Registering devices
    • B41J13/32Means for positioning sheets in two directions under one control, e.g. for format control or orthogonal sheet positioning

Landscapes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能够在不降低用于输送介质的力的前提下对介质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输送介质的输送辊对;旋转体,设置于介质的输送路径上比输送辊对靠下游侧处,且能够在使输送辊对夹持中的介质的前端通过的第一状态和不使输送辊对夹持中的介质的前端通过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记录部,设置于比旋转体靠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处,通过喷出液体来对介质进行记录,输送辊对包括第一带齿辊,所述第一带齿辊在外周部具有能够与介质点接触的多个凸部,并通过多个凸部来夹持介质,当以第一带齿辊的旋转轴方向为宽度方向时,输送辊对仅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将输送路径分割为三部分时的中央区域。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各种结构的记录装置。其中有一种记录装置,当在输送路径上输送的介质被歪斜输送时,能够对介质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记录装置,其具备校正辊对,能够通过使供给路径上输送的介质抵靠于校正辊对来对介质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7-88260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能够校正介质的歪斜输送的记录装置中,根据所使用的介质的种类或输送介质的输送部的结构等,有时即使具备校正介质的歪斜输送的机构,也无法充分地校正介质的歪斜输送。例如,在具备校正辊对和能够使介质抵靠于校正辊对的输送部的记录装置中,当对歪斜输送进行校正时,在使介质的前端抵靠于校正辊对的状态下利用输送部挠曲输送介质,从而对歪斜输送进行校正。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例如当输送厚纸时,难以使介质挠曲,难以对歪斜输送进行校正。另外,例如使用夹持宽度较长的输送辊对等作为输送部时,由于介质在宽度方向上被较长夹持,因此介质难以在宽度方向上移动,难以对歪斜输送进行校正。另一方面,若单纯地缩短输送辊对的夹持宽度,则用于输送介质的力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辊对,输送介质;旋转体,设置于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上比所述输送辊对靠下游侧处,且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使所述输送辊对夹持中的所述介质的前端通过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不使所述输送辊对夹持中的所述介质的前端通过的状态;以及记录部,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比所述旋转体靠下游侧处,通过喷出液体来对所述介质进行记录,所述输送辊对包括第一带齿辊,所述第一带齿辊在外周部具有能够与所述介质点接触的多个凸部,并通过多个所述凸部来夹持所述介质,当以所述第一带齿辊的旋转轴方向为宽度方向时,所述输送辊对仅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将所述输送路径分割为三部分时的中央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喷墨打印机的介质输送路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输送辊对的周边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输送辊对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输送辊对的周边的立体图。
图5是构成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输送辊对的第一带齿辊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使用图1的喷墨打印机进行的介质的偏斜校正的概念图。
图7是用于说明使用以往的喷墨打印机进行的介质的偏斜校正的概念图。
图8是沿着宽度方向观察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齿部件的概略图。
图9是沿着宽度方向观察与图1不同的喷墨打印机的齿部件的概略图。
图10是从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观察图9的齿部件的概略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凸部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打印机(打印机、记录装置),2…装置主体,3…第一介质盒(载置部),4…第二介质盒(载置部),5…第三介质盒(载置部),6…第四介质盒(载置部),7…供给托盘,8…排出托盘,10…油墨收纳部,11…废液收纳部,12…行式头(记录部),13…输送带,14…带轮,15…带轮,18…外部输送辊对,19…供给辊,20…分离辊,21…拾取辊,22…拾取辊,23…拾取辊,24…拾取辊,25…进给辊对,26…进给辊对,27…进给辊对,28…进给辊对,29…输送辊对,30…输送辊对,31…输送辊对(旋转体),32…输送辊对,33…输送辊对,34…输送辊对,37…输送辊对,38…输送辊对,39…输送辊对,41…挡板,42…挡板,60…驱动辊,61…第一带齿辊,62…旋转轴,64…保持件,65…齿部件,66…外周部,67…凸部,67a…前端部,67b…谷部,68…驱动辊,69…第二带齿辊,70…位移部件,71…固定端,72…自由端,80…挠曲空间,130…输送辊对,131…输送辊对,132…输送辊对,P…介质,R1…第一弯曲路径,R2…第二弯曲路径,S1…区域,S2…区域,S3…区域,T1…供给路径,T1A…垂直向上路径,T2…记录时输送路径,T3…折返路径,T4…反转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示意性说明。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辊对,输送介质;旋转体,设置于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上比所述输送辊对靠下游侧处,且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使所述输送辊对夹持中的所述介质的前端通过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不使所述输送辊对夹持中的所述介质的前端通过的状态;以及记录部,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比所述旋转体靠下游侧处,通过喷出液体来对所述介质进行记录,所述输送辊对包括第一带齿辊,所述第一带齿辊在外周部具有能够与所述介质点接触的多个凸部,并通过多个所述凸部来夹持所述介质,当以所述第一带齿辊的旋转轴方向为宽度方向时,所述输送辊对仅配置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将所述输送路径分割为三部分时的中央区域。
根据本方式,输送辊对仅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将输送路径分割为三部分时的中央区域。因此,能够以该中央区域中在宽度方向上较窄的夹持位置为旋转轴的中心使介质旋转,能够有效地对介质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此外,由于输送辊对包括通过多个凸部夹持介质的第一带齿辊,因此能够使第一带齿辊的多个凸部啮合介质来进行输送,能够抑制用于输送介质的力的降低。即,根据本方式,能够在不降低用于输送介质的力的前提下对介质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
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齿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备多个齿部件,所述齿部件沿所述外周部具有多个所述凸部。
根据本方式,第一带齿辊在宽度方向上具备多个齿部件,该齿部件沿外周部具有多个凸部。因此,即使减少每一个齿部件的凸部,也能够使整个第一带齿辊的凸部增多。减少每一个齿部件的凸部,能够便于制造齿部件以及降低成本。此外,由于能通过具备多个齿部件来使整个第一带齿辊的凸部增多,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用于输送介质的力的降低。
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基础上,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路径包括反转路径,所述反转路径使由所述记录部记录的所述介质的正反反转,并向所述供给路径供给正反反转后的所述介质,所述旋转体包括第二带齿辊,所述第二带齿辊在外周部具有能够与所述介质点接触的多个凸部,所述第一带齿辊的外径在所述第二带齿辊的外径以上。
根据本方式,能够增大第一带齿辊的外径。增大第一带齿辊的外径,能够延长一个凸部啮合介质后到下一次啮合介质的时间。例如,当在介质的两面进行记录时,且第一带齿辊接触附着有液体的介质时,能够延长一个凸部与介质接触后到下一次与介质接触的时间。通过延长该时间,能够将该时间作为充分干燥液体的时间,能够抑制附着于凸部的液体再次附着于介质。
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基础上,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路径包括向所述记录部供给载置于载置部的所述介质的供给路径,所述输送辊对以及所述旋转体配置于所述供给路径,所述供给路径在所述输送辊对与所述旋转体之间包括将所述介质垂直向上地输送的垂直向上路径。
根据本方式,供给路径包括垂直向上路径。因此,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减小供给路径,能够减小记录装置的设置面积。
在第四方式的基础上,第五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供给路径在所述输送辊对与所述旋转体之间包括弯曲路径,所述弯曲路径设置有朝向外侧扩展的挠曲空间,以允许在所述弯曲路径上输送中的所述介质的挠曲。
根据本方式,弯曲路径设置有朝向外侧扩展的挠曲空间,以允许在弯曲路径上输送中的介质的挠曲。因此,能够在歪斜校正时利用挠曲空间,能够利用随着介质的挠曲而产生的复原力来有效地对介质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
在第五方式的基础上,第六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供给路径具备位移部件,所述位移部件通过在比所述挠曲空间靠上游侧处设置固定端,在比所述固定端靠下游侧处设置自由端,从而使所述自由端侧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端位移,所述挠曲空间向比所述位移部件靠向所述外侧扩展。
在输送介质时若介质向外侧过度挠曲则有可能产生输送不良,但是根据本方式,通过使位移部件位移,能够抑制在输送介质时介质向外侧过度挠曲。此外,通过使位移部件位移,能够在歪斜校正时使介质充分地挠曲。此外,通过具备位移部件,即使增大挠曲空间也能够降低产生输送不良的可能性,因此即使在使用了厚纸等通常难以进行歪斜校正的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对介质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
在第五或第六方式的基础上,第七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位于与所述外侧相同的一侧,所述第一带齿辊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位于与所述弯曲路径的内侧相同的一侧。
根据本方式,记录部相对于输送路径位于与弯曲路径的外侧相同的一侧。由于不需要在由供给路径和反转路径包围的区域具备记录部,因此无需扩大由供给路径和反转路径包围的区域,能够使记录装置小型化。
在第一至第七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基础上,第八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由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旋转轴的辊对构成,所述输送辊对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夹持宽度为所述旋转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夹持宽度的0.25倍以下。
根据本方式,输送辊对在宽度方向上的夹持宽度为旋转体在宽度方向上的夹持宽度的0.25倍以下。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尤其提高歪斜校正的效果。
在第一至第八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基础上,第九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齿辊对所述介质的夹持力为3.0N以上且6.0N以下。
根据本方式,第一带齿辊对介质的夹持力为3.0N以上且6.0N以下。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抑制介质的输送性的降低,且能够抑制例如在介质的两面上进行了记录时液体附着在第一带齿辊。
在第一至第九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基础上,第十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齿辊的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观察到的所述凸部的前端部所呈的角度为60°以上且70°以下。
若凸部的数量变多,则液体等异物容易附着于齿部件,但根据本方式,由于凸部的前端部所呈的角度为60°以上,因此能够抑制凸部的数量过多,能够抑制液体等异物附着于齿部件。另外,若每一个第一带齿辊的凸部的数量过少,则介质的输送力容易降低,但根据本方式,凸部的前端部所呈的角度为70°以下,因此能够缩短各齿部件中周向上相邻的凸部的间隔,能够抑制每一个齿部件的凸部的数量过少,能够抑制介质的输送力的降低。
在第一至第九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基础上,第十一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为0.05mm以上且0.10mm以下。
难以使凸部的宽度方向的厚度简单地较薄构成是造成成本上升的原因,但根据本方式,由于凸部的宽度方向的厚度为0.05mm以上,因此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简单地构成凸部,能够简单地以低成本构成齿部件。另外,若使凸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过厚,则液体等异物容易附着于凸部,附着于凸部的异物有可能被转印到介质,但根据本方式,由于凸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为0.10mm以下,因此能够抑制使凸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过厚,能够降低附着于凸部的异物被转印到介质的可能性。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以下,以喷墨打印机1作为记录装置的示例进行说明,该喷墨打印机1对以记录纸张为代表的介质P喷出作为液体的示例的油墨,从而进行记录。以下,喷墨打印机1简称为打印机1。需要说明的是,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是正交坐标系,Y轴方向是与介质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对应于装置进深方向,并且对应于下述的各输送辊对的旋转轴方向。X轴方向为装置宽度方向,从打印机1的操作者处观察,+X方向为左侧,-X方向为右侧。Z轴方向是垂直方向,即装置的高度方向,+Z方向是上方,-Z方向是下方。下面有时将介质P运送的方向称为“下游”,将与其相反的方向称为“上游”。另外,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介质P的输送路径。在打印机1中,介质P通过虚线所示的输送路径被输送。
首先,参照图1,对打印机1的整体概要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打印机1在装置主体2的下部沿着垂直方向具备多个介质盒。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最上方的第一介质盒3开始朝向下方依次具备第二介质盒4、第三介质盒5、第四介质盒6这些介质盒。各介质盒是能够载置收纳介质P的载置部的示例。
各介质盒设置有拾取辊,将所收纳的介质P向-X方向送出。第一介质盒3设置有拾取辊21,第二介质盒4设置有拾取辊22,第三介质盒5设置有拾取辊23,第四介质盒6设置有拾取辊24。
另外,各介质盒设置有进给辊对,该进给辊对将向-X方向送出的介质P向包括-X方向分量和+Z方向分量的斜上方向进给。第一介质盒3设置有进给辊对25,第二介质盒4设置有进给辊对26,第三介质盒5设置有进给辊对27,第四介质盒6设置有进给辊对28。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以下“辊对”是指由通过未图示的电机驱动的驱动辊和与该驱动辊接触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构成。
从第一介质盒3送出并通过进给辊对25向斜上方向运送的介质P从输送辊对29受到运送力而向包括+X方向分量和+Z方向分量的斜上方向运送。从第二介质盒4送出并通过进给辊对26向斜上方运送的介质P从输送辊对130受到运送力而向上方运送,到达输送辊对29。从第三介质盒5送出并通过进给辊对27向斜上方运送的介质P通过输送辊对131和输送辊对130向上方运送,到达输送辊对29。从第四介质盒6送出并通过进给辊对28向斜上方运送的介质P通过输送辊对132、输送辊对131以及输送辊对130向上方运送,到达输送辊对29。如上所述,输送辊对29向包括+X方向分量和+Z方向分量的斜上方向输送介质P。
从输送辊对29起下游的输送路径以向上凸的方式弯曲,介质P通过该弯曲路径部分到达输送辊对30。另外,输送辊对30的下游侧设置有输送辊对31。以下,将从各介质盒送出的介质P到达输送辊对31为止的输送路径称为“供给路径T1”。另外,将供给路径T1中,输送辊对29与输送辊对30之间以向上凸的方式弯曲的路径部分称为“第一弯曲路径R1”。供给路径T1成为使从各介质盒送出的介质P向输送方向反转的路径,该输送方向包括与从各介质盒送出介质的方向即-X方向相反的方向即+X方向分量。而且,该供给路径T1在输送辊对30的上游侧的位置与后述的反转路径T4汇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输送辊对29的附近且装置主体2的外侧示出的外部输送辊对18是设置于未图示的增设单元的辊对。该增设单元构成为能够收纳介质P,够通过外部输送辊对18向打印机1内供给从未图示的送出辊送出的介质P能。
并且,在第一弯曲路径R1的附近设有从装置主体2的侧面向装置外部突出的供给托盘7。供给托盘7是用于手动进给介质P的托盘,介质P通过供给辊19和分离辊20从供给托盘7供给到打印机1内。需要说明的是,经由供给托盘7送入装置内部的介质P会进入供给路径T1。
从输送辊对29受到运送力的介质P通过以向下凸的方式弯曲的弯曲路径到达输送辊对3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后述的输送辊对34与输送辊对31之间以向下凸的方式弯曲的弯曲路径中的从输送辊对30到输送辊对31的区域称为“第二弯曲路径R2”。
从输送辊对31受到运送力的介质P被运送至作为记录部的示例的行式头12与输送带13之间,即与行式头12相对的记录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从输送辊对31到输送辊对32的输送路径称为“记录时的输送路径T2”。行式头12向介质P的表面喷出作为液体的示例的油墨执行记录。行式头12是以喷出油墨的喷嘴覆盖介质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方式构成的油墨喷出头,并构成为能够不伴随向介质宽度方向的移动而在介质宽度整个区域上进行记录的油墨喷出头。但是,油墨喷出头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搭载于滑架上一边在介质宽度方向上移动一边喷出油墨的类型。
从行式头12喷出的油墨从油墨收纳部10经由未图示的管向行式头12供给。油墨收纳部10由沿着X轴方向配置的多个油墨罐构成。作为为了进行维护而从行式头12朝向未图示的串洗盖喷出的废液的油墨贮留在废液收纳部11中。
输送带13是卷绕于带轮14以及带轮15的环形带,带轮14以及带轮15中的至少一方被未图示的电机驱动而旋转。介质P被吸附在输送带13的带面上,且在与行式头12相对的位置上被输送。介质P吸附于输送带13能够采用空气吸引方式、静电吸附方式等公知的吸附方式。
其中,通过与行式头12相对的位置的记录时输送路径T2是相对于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形成角度,向斜上方输送介质P的结构。该斜上方的输送方向是图1中包括-X方向分量和+Z方向分量的方向,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打印机1的水平方向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时输送路径T2相对于水平方向设定为50°~70°的范围的倾斜角,更具体而言,设定为大致60°的倾斜角。
通过行式头12在第一面上进行了记录的介质P通过位于输送带13的下游的输送辊对32被进一步向包括-X方向分量和+Z方向分量的斜上方向输送。输送辊对32的下游设置有挡板41,通过挡板41来切换介质P的输送方向。当直接排出介质P时,介质P的输送路径通过挡板41被切换为朝向上方的输送辊对37。输送辊对37的下游还设置有挡板42,通过挡板42输送路径被切换为从排出位置A1排出,以及进一步向位于垂直上方的输送辊对38输送中的任一个。当介质P被朝向输送辊对38输送时,从排出位置A2排出。排出位置A1排出的介质P由向包括+X方向分量和+Z方向分量的斜上方向倾斜的排出托盘8接收。从排出位置A2排出的介质P由未图示的可选托盘接收。
当除了介质P的第一面之外还要对第二面进行记录时,介质P通过挡板41向包括-X方向分量和+Z方向分量的斜上方向被输送,通过分支位置K1,进入折返路径T3。在本实施方式中,折返路径T3是从分支位置K1起上侧的输送路径。折返路径T3上设置有输送辊对39。进入到折返路径T3的介质P被输送辊对39向上方输送,然后在介质P的后端通过分支位置K1后,输送辊对39的旋转方向被切换,由此介质P被向下方输送。
折返路径T3连接有反转路径T4。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路径T4是从分支位置K1依次通过输送辊对33、输送辊对34、输送辊对30并到输送辊对31为止的输送路径。反转路径T4中包括上述的第二弯曲路径R2。通过输送辊对33向下方被输送的介质P从输送辊对33以及输送辊对34受到运送力而到达输送辊对30,并通过输送辊对30再次被运送至与行式头12相对的位置。即,反转路径T4是将介质P向包括垂直下方的分量的输送方向输送,经由向下凸的第二弯曲路径R2向包括垂直上方的分量的输送方向反转的路径。
再次被输送到与行式头12相对的位置的介质P,其相对于已经进行了记录的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与行式头12相对。由此,能够利用行式头12对介质P的第二面进行记录。在第二面上进行了记录的介质P从上述的排出位置A1或排出位置A2排出。
以下,参照图2至图7,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主要部分的输送辊对30的结构以及作为从输送辊对30到输送辊对31的输送路径的第二弯曲路径R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备输送介质P的输送辊对30,设置于输送路径上比输送辊对30靠下游侧处的输送辊对31,以及设置于比输送辊对31靠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处并通过喷出油墨来对介质P进行记录的行式头12。其中,输送辊对31是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旋转体,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使输送辊对30夹持中的介质P的前端通过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不使输送辊对30夹持中的介质P的前端通过的状态。而且,能够利用输送辊对30输送介质P并使其与输送辊对31抵靠,以对介质P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
如图2及图3所示,输送辊对30由驱动辊60和作为从动辊的第一带齿辊61构成。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带齿辊61在外周部66上具有能够与介质P点接触的多个凸部67,能够通过多个凸部67夹持介质P。而且,如图3所示,当在图中的Y轴方向上,且在与第一带齿辊61的旋转轴方向对应的宽度方向上将输送路径分割为区域S1、区域S2以及区域S3这三个区域时,输送辊对30仅配置于中央区域S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输送辊对30仅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将输送路径分割为三部分时的中央区域S2。因此,如图6所示,能够将该中央区域S2中宽度方向上较窄的夹持位置作为旋转轴的中心C1旋转介质P。通过这样在宽度方向上设定较窄的夹持范围,能够容易地以夹持位置为旋转轴的中心C1旋转,能够有效地校正介质P的歪斜输送。
另一方面,在如图7所示的以往通常使用的打印机中,打印机具备在宽度方向上设定较宽的夹持范围的输送辊对610,难以以输送辊对610的夹持位置为旋转轴的中心旋转。在图7所示的打印机中,对介质P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时的旋转轴的中心C2成为与输送辊对31接触的位置。在图7所示的打印机中,根据所使用的介质P的种类等,由于要在宽度方向整个区域上对介质P进行夹持,因此存在如下的情况,即,难以以夹持位置为基准旋转介质P,并且因较强的夹持力介质难以在宽度方向上位移,难以对歪斜输送进行校正。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输送辊对30包括在外周部66具有凸部67的第一带齿辊61。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通过一个凸部67来啮合介质P进行输送的结构容易使介质P旋转,但采用通过一个凸部67来啮合介质P进行输送的结构时,输送力容易降低。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由于输送辊对30包括通过多个凸部67来夹持介质P的第一带齿辊61,因此能够使第一带齿辊61的多个凸部67啮合介质P进行输送,能够抑制用于输送介质P的力的降低。即,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能够在不降低用于输送介质P的力的前提下对介质P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
其中,如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若输送辊对30位于比反转路径T4与供给路径T1的汇合位置靠下游侧处,则对介质P的两面进行记录时,附着于介质P的油墨有可能会附着于输送辊对30。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由于通过凸部67来夹持介质P,因此例如在对介质P的两面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等,附着于介质P的油墨不易附着于输送辊对30,输送辊对30不易被油墨污染。此外,虽然在一般的歪斜校正机构中,伴随歪斜校正,多会存在在输送辊对30中使介质P在宽度方向上滑动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凸部67来夹持介质P,因此抑制了介质P在宽度方向上滑动,能够抑制因介质P在宽度方向上滑动而导致附着于介质P的油墨附着在输送辊对30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具备输送辊对31,其作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旋转体,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使输送辊对30夹持中的介质P的前端通过的状态,所述所述第二状态为不使输送辊对30夹持中的介质P的前端通过的状态。但是,也可以具备如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辊对31以外的结构作为这种旋转体。例如,作为旋转体的示例,除了如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辊对31那样使介质P抵靠于构成辊对的旋转体的夹持部分的结构之外,还能够采用使介质P抵靠于与辊对同步移动的门的结构,或具备能够使介质P暂时反向输送的辊对的结构等。
需要说明的是,如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当旋转体由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旋转轴的辊对构成时,输送辊对30在宽度方向上的夹持宽度优选为作为旋转体的输送辊对31在宽度方向上的夹持宽度的0.25倍以下。这是因为,通过采用这种的结构,能够尤其提高歪斜校正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将输送辊对30在宽度方向上的夹持宽度设为作为旋转体的输送辊对31在宽度方向上的夹持宽度的0.20倍以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歪斜校正的效果。
如图3所示,输送辊对30具备各两个驱动辊60和第一带齿辊61。两个驱动辊60分别为相同的形状,两个第一带齿辊61也分别为相同的形状。此外,如图5所示,第一带齿辊61由旋转轴62,嵌于旋转轴62的多个圆环状的保持件64,以及嵌于旋转轴62的多个圆环状的齿部件65构成。齿部件65沿外周部66具有多个凸部67。保持件64和齿部件65交替嵌于旋转轴62,一个第一带齿辊61具有四个齿部件65。即,第一带齿辊61在宽度方向上具备多个齿部件65,该齿部件65沿外周部66具有多个凸部67。
这样,由于第一带齿辊61在宽度方向上具备多个齿部件65,该齿部件65沿外周部66具有多个凸部67,因此即使减少每一个齿部件65的凸部67,也能够使整个第一带齿辊61的凸部67增多。通过减少每一个齿部件65的凸部67,能够便于制造齿部件65以及降低成本。此外,由于具备多个齿部件65能够使整个第一带齿辊61的凸部67增多,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用于输送介质P的力的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两个第一带齿辊61,一个第一带齿辊61上具备四个齿部件65。而且,在每一个齿部件65中,以一个凸部67啮合介质P的方式配置凸部67。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输送辊对31由驱动辊68和作为从动辊的第二带齿辊69构成。第二带齿辊69具有与第一带齿辊61相同的结构。其中,第一带齿辊61的外径优选在第二带齿辊69的外径以上。
将第一带齿辊61的外径设为第二带齿辊69的外径以上,对应于增大第一带齿辊61的外径。增大第一带齿辊61外径,能够延长一个凸部67啮合介质P后到下一次啮合介质P的时间。通过增大第一带齿辊61的外径,例如当在介质的两面进行记录时,且第一带齿辊61接触附着有油墨的介质P时,能够延长一个凸部67与介质P接触后到下一次与介质P接触的时间。通过延长该时间,能够将该时间作为充分干燥油墨的时间,能够抑制附着于凸部67的油墨再次附着于介质P。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输送路径包括供给路径T1,向行式头12供给载置于作为介质P的载置部的第一介质盒3、第二介质盒4、第三介质盒5以及第四介质盒6的介质P;以及反转路径T4,使由行式头12记录的介质P的正反反转,并向供给路径T1供给正反反转后的介质P。其中,输送辊对30以及输送辊对31配置于供给路径T1,如图2所示,供给路径T1在输送辊对30与输送辊对31之间包括将介质P垂直向上输送的垂直向上路径T1A。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减小供给路径T1,能够减小打印机1的设置面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包括垂直向上路径T1A,输送辊对30需要较大的输送力,但如上所述,由于输送辊对30包括第一带齿辊61,因此能够使第一带齿辊61的多个凸部67啮合介质P进行输送,能够以较大的输送力输送介质P。
此外,如图2及图4所示,供给路径T1在输送辊对30与输送辊对31之间包括作为弯曲路径的第二弯曲路径R2。并且,第二弯曲路径R2设置有朝向外侧扩展的挠曲空间80,以允许在第二弯曲路径R2上输送中的介质P的挠曲。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能够在歪斜校正时利用挠曲空间80,能够利用随着介质P的挠曲而产生的复原力来有效地对介质P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
此外,如图2以及图4所示,供给路径T1设置有位移部件70,该位移部件70通过在比挠曲空间80靠上游侧处设置固定端71,在比固定端71靠下游侧处设置自由端72,从而使自由端72侧能够相对于固定端71位移。其中,如图2以及图4所示,挠曲空间80向比位移部件70靠外侧扩展。
输送介质P时,介质P向外侧过度挠曲,则有可能产生输送不良。然而,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通过使位移部件70位移,能够抑制在输送介质P时介质P向外侧过度挠曲。此外,通过使位移部件70位移,从而能够在歪斜校正时使介质P充分地挠曲。此外,由于具备位移部件70,即使增大挠曲空间80也能够降低产生输送不良的可能性,因此即使在使用了厚纸等通常难以进行歪斜校正的介质P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对介质P的歪斜输送进行校正。
另外,如图1所示,行式头12相对于介质P的输送路径,位于与设置挠曲空间80的一侧即第二弯曲路径R2的外侧相同的一侧。另一方面,第一带齿辊61相对于介质P的输送路径,位于与第二弯曲路径R2的内侧相同的一侧。行头12相对于输送路径位于与第二弯曲路径R2的外侧相同的一侧,由此,不需要在由供给路径T1和反转路径T4包围的区域具备行头12,因此,无需扩大由供给路径T1和反转路径T4包围的区域,能够使打印机1小型化。此外,当在介质P的两面进行记录时,通过反转路径T4并向供给路径T1供给的介质P由于行式头12进行的记录而附着有油墨的面膨润并弯曲,容易产生输送不良,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能够通过位移部件70有效地抑制容易弯曲的介质P的输送不良。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二弯曲路径R2的外侧相同的一侧”是指,除“第二弯曲路径R2的外侧部分”以外,还包括输送路径内的第二弯曲路径R2以外的区域中的“与第二弯曲路径R2的外侧部分相同的一侧”。同样,“与第二弯曲路径R2的内侧相同的一侧”是指,除“第二弯曲路径R2的内侧部分”以外,还包括输送路径内的第二弯曲路径R2以外的区域中的“与第二弯曲路径R2的内侧部分相同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带齿辊61对介质P的夹持力优选为3.0N以上且6.0N以下。这是因为,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介质P的输送性的降低,且能够抑制例如在介质P的两面上进行了记录时油墨附着于第一带齿辊61。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带齿辊61对介质P的夹持力设为3.5N以上且5.0N以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介质P的输送性的降低,且抑制在介质P的两面上进行了记录时油墨附着于第一带齿辊61的效果。
接下来,参照图8至图11,特别是从齿部件65的观点对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打印机1的第一带齿辊61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8是表示上述图1至图7所示的打印机1的齿部件65的图,图9及图10是表示与上述打印机1不同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齿部件65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9以及图10的打印机除第一带齿辊61以外与上述打印机1的结构完全相同。另外,图11是用于说明凸部67的概略图。
如图5所示,图1至图7所示的打印机1具备第一带齿辊61,每一个第一带齿辊61具有四个齿部件65。其中,四个齿部件65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另外,以各个凸部67的相位在周向上错开的方式配置。图8是图1至图7所示的打印机1的齿部件65的凸部67的周边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如图8所示,当沿着宽度方向观察时,齿部件65的凸部67的前端部67a所呈的角度x为80°。图8所示的齿部件65每一个具有37个凸部6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凸部67的前端部67a卷曲成半径0.03mm的圆弧状,但也可以是尖形的。在凸部67整体为圆形的情况下等,凸部67的前端部67a所呈的角度x是后述的咬入位置ya处的凸部67的边彼此所呈的角度。换言之,是假想将凸部67的各边彼此延长时由各边彼此形成的角度。
另一方面,图9及图10所示的打印机的第一带齿辊61具备第一带齿辊61,每一个第一带齿辊61具有五个齿部件65。其中,五个齿部件65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另外,与图1至图7所示的打印机1的第一带齿辊61同样,以各个凸部67的相位在周向上错开的方式配置。图9是该打印机的齿部件65的凸部67的周边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如图9所示,当沿着宽度方向观察时,齿部件65的凸部67的前端部67a所呈的角度x为60°。图9所示的齿部件65每一个具有57个凸部67,与图8所示的齿部件65相比,每一个的凸部67的个数多。这是因为,凸部67的前端部67a所呈的角度x较小,因此能够缩短周向上相邻的凸部67彼此的间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凸部67的前端部67a卷曲成半径0.05mm的圆弧状。
齿部件65将凸部67按压于被输送的介质P并使前端部67a的周边咬入介质P,从而确保与介质P的输送力。图10和图11中的咬入位置ya在将凸部67按压于被输送的介质P时对应于介质P的表面的位置。图9及图10所示的打印机的齿部件65中,咬入位置ya处的凸部67的厚度t为0.05mm。另一方面,图8所示的齿部件65中,咬入位置ya处的凸部67的厚度t为0.10mm,与图9所示的齿部件65相比整体变厚。因此,图1至图7所示的打印机1的第一带齿辊61和图9及图10所示的打印机的第一带齿辊61的宽度方向的厚度大致相同,但相对于图1至图7所示的打印机1的每一个第一带齿辊61具备四个齿部件65,图9及图10所示的打印机的每一个第一带齿辊61具备五个齿部件65。其中,图9及图10所示的打印机的齿部件65如图10所示,凸部67的前端部67a周边以外的区域的厚度tb为0.20mm,随着朝向厚度ta的前端部67a而变薄。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凸部67的厚度t与前端部67a的厚度ta对应。
若凸部67按压于被输送的介质P的力较强,则例如当对介质P的两面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对第二面进行记录时,有可能凸部67上附着有被喷出到第一面上的油墨,并且该油墨被转印到介质P上。因此,齿部件65需要在不使按压凸部67的力过强的前提下确保与介质P的输送力。因此,考虑减少介质P与凸部67的接触面积。通过减少介质P与凸部67的接触面积,即使不使将凸部67按压于介质P的力过强,也能够确保输送力。由此,能够适当地输送介质P,并且能够减少油墨转印到介质P。
这里,参照图11对介质P与凸部67的接触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接触面积通过从前端部67a咬入咬入量e的咬入位置ya处的凸部67与介质P接触的长度y和凸部67的厚度t来计算。在图11中,从前端部67a延长的切线方向的交点p与前端部67a的圆弧的中心的距离l由以下公式表示。其中,如上所述,x是凸部67的前端部67a所呈的角度。
【式1】
l=r/sin(x/2)
根据上述公式,交点p与咬入位置ya的距离a由以下公式表示。
【式2】
a=l-r+e
=r/sin(x/2)-r+e
根据上述公式,咬入位置ya处的长度y由以下公式表示。
【式3】
y=2·a·tan(x/2)
=2·(r/sin(x/2)-r+e)·tan(x/2)
其中,如上所述,若设凸部67的厚度为t,则每一个凸部67的接触面积d由以下公式表示。
【式4】
d=t·y
=2·t·(r/sin(x/2)-r+e)·tan(x/2)
如上所述,在图9及图10所示的打印机的第一带齿辊61中,如图9所示,沿宽度方向观察的凸部67的前端部67a所呈的角度x为60°。其中,该角度x优选为60°以上且70°以下。若凸部67的数量变多,则油墨等异物容易附着于齿部件65,但通过使凸部67的前端部67a所呈的角度为60°以上,能够抑制凸部67的数量过多,能够抑制油墨等异物附着于齿部件65。另外,若每一个第一带齿辊的凸部的数量过少,则介质P的输送力降低,但通过使凸部67的前端部67a所呈的角度为70°以下,能够缩短各齿部件65中周向上相邻的凸部67的间隔,能够抑制每一个齿部件65的凸部67的数量过少,能够抑制介质P的输送力的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具有角度x为60°的图9所示的齿部件65的第一带齿辊61,其介质P的输送力明显大于具有角度x为80°的图8所示的齿部件65的第一带齿辊61。
另外,当欲将凸部67的顶端部67a所呈的角度设为特定角度以下时,从顶端部67a到未图示的谷部67b的距离变大,油墨容易堆积。谷部67b堆积油墨成为油墨向介质P转印的主要原因。这里的特定角度例如是50°。因此,将凸部67的前端部67a所呈的角度设为60°以上,能够减少油墨转印。需要说明的是,具有角度x为60°的图9所示的齿部件65的第一带齿辊61,其向介质P转印油墨明显少于具有角度x为50°的未图示的齿部件的第一带齿辊6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通过冲压加工形成齿部件65,但也可以通过蚀刻加工形成齿部件65,即使将角度x设为超过70°的角度,也能够增加凸部67的数量。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进行蚀刻加工等,例如若通过蚀刻加工形成齿部件65,则齿部件65成本变高。此外,通过增加齿部件65的个数,能够抑制每一个第一带齿辊61的凸部67的数量变得过少。但是,通过增加齿部件65的个数,有可能导致成本上升,并且宽度方向上的第一带齿辊61的厚度变厚,有可能无法有效地校正介质P的歪斜输送。
如上所述,在图9及图10所示的打印机的第一带齿辊61中,凸部67的宽度方向的厚度t为0.05mm。其中,该厚度t优选为0.05mm以上且0.10mm以下。难以使凸部67的宽度方向的厚度t简单地较薄构成,若较薄地构成则会造成成本上升,但将凸部67的宽度方向的厚度t设为0.05mm以上,即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简单地构成,从而能够简单地以低成本构成齿部件65。另外,若使凸部67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t过厚,则油墨等异物容易附着于凸部67,附着于凸部67的异物有可能被转印到介质P,但将凸部67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为0.10mm以下,即能够抑制凸部67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t过厚,从而能够降低附着于凸部67上的异物被转印至介质P的可能性。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当然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辊对,输送介质;
旋转体,设置于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上比所述输送辊对靠下游侧处,且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使所述输送辊对夹持中的所述介质的前端通过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不使所述输送辊对夹持中的所述介质的前端通过的状态;以及
记录部,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比所述旋转体靠下游侧处,通过喷出液体来对所述介质进行记录,
所述输送辊对包括第一带齿辊,所述第一带齿辊在外周部具有能够与所述介质点接触的多个凸部,并通过多个所述凸部来夹持所述介质,
当以所述第一带齿辊的旋转轴方向为宽度方向时,所述输送辊对仅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将所述输送路径分割为三部分时的中央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齿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备多个齿部件,所述齿部件沿所述外周部具有多个所述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路径包括反转路径,所述反转路径使由所述记录部记录的所述介质的正反反转,并向供给路径供给正反被反转后的所述介质,
所述旋转体包括第二带齿辊,所述第二带齿辊在外周部具有能够与所述介质点接触的多个凸部,
所述第一带齿辊的外径在所述第二带齿辊的外径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路径包括向所述记录部供给载置于载置部的所述介质的供给路径,
所述输送辊对以及所述旋转体配置于所述供给路径,
所述供给路径在所述输送辊对与所述旋转体之间包括将所述介质垂直向上地输送的垂直向上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路径在所述输送辊对与所述旋转体之间包括弯曲路径,
所述弯曲路径设置有朝向外侧扩展的挠曲空间,以允许在所述弯曲路径上输送中的所述介质的挠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路径具备位移部件,所述位移部件通过在比所述挠曲空间靠上游侧处设置固定端,在比所述固定端靠下游侧处设置自由端,从而使所述自由端侧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端位移,
所述挠曲空间向比所述位移部件靠所述外侧扩展。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部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位于与所述外侧相同的一侧,
所述第一带齿辊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位于与所述弯曲路径的内侧相同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由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旋转轴的辊对构成,
所述输送辊对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夹持宽度为所述旋转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夹持宽度的0.25倍以下。
9.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齿辊对所述介质的夹持力为3.0N以上且6.0N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观察到的所述凸部的前端部所呈的角度为60°以上且70°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为0.05mm以上且0.10mm以下。
CN202111518384.2A 2020-12-14 2021-12-13 记录装置 Active CN114619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6547 2020-12-14
JP2020206547 2020-12-14
JP2021-128294 2021-08-04
JP2021128294A JP2022094292A (ja) 2020-12-14 2021-08-04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9763A true CN114619763A (zh) 2022-06-14
CN114619763B CN114619763B (zh) 2024-04-16

Family

ID=81897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8384.2A Active CN114619763B (zh) 2020-12-14 2021-12-13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84977A1 (zh)
CN (1) CN11461976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1794A (en) * 1994-07-22 1998-08-11 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systeme Aktiengesellschaft Transfer printing station for parallel processing of two recording medium webs
JP2005004802A (ja) * 2003-06-09 2005-01-06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チャッキング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8230823A (ja) * 2007-03-23 2008-10-02 Ricoh Co Ltd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310145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2148531A (ja) * 2011-01-21 2012-08-09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3209177A (ja) * 2012-03-30 2013-10-10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US20170120632A1 (en) * 2015-11-02 2017-05-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US20170259591A1 (en) * 2016-03-09 2017-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8403A (ja) * 2004-09-21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92661B2 (ja) * 2009-03-19 2011-06-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EP4378703A3 (en) * 2017-02-17 2024-07-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US10723135B2 (en) * 2017-10-17 2020-07-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1794A (en) * 1994-07-22 1998-08-11 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systeme Aktiengesellschaft Transfer printing station for parallel processing of two recording medium webs
JP2005004802A (ja) * 2003-06-09 2005-01-06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チャッキング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8230823A (ja) * 2007-03-23 2008-10-02 Ricoh Co Ltd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310145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2148531A (ja) * 2011-01-21 2012-08-09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CN202623531U (zh) * 2011-01-21 2012-12-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JP2013209177A (ja) * 2012-03-30 2013-10-10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US20170120632A1 (en) * 2015-11-02 2017-05-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7088260A (ja) * 2015-11-02 2017-05-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170259591A1 (en) * 2016-03-09 2017-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84977A1 (en) 2022-06-16
CN114619763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99537B2 (ja) 記録装置
CN112192964B (zh) 打印装置
CN110654114B (zh) 记录装置
CN108973357B (zh) 记录装置
JP7119852B2 (ja) 媒体排出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589961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4032824A (ja) 記録装置
CN114619763A (zh) 记录装置
JP5521637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505190B2 (ja) 記録装置
JP56729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6118368A (zh) 记录装置
JP2022094292A (ja) 記録装置
JP2024103602A (ja) 記録装置
JP2023081516A (ja) 記録装置
US10336564B2 (en) Medium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23060474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24024195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媒体搬送方法
JP414185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記録方法
JP2022167139A (ja) 記録装置
JP2022121004A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2022140983A (ja) 記録装置
JP20211203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4940405A (zh) 输送装置
CN116924111A (zh)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