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899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8992A
CN114578992A CN202210155912.0A CN202210155912A CN114578992A CN 114578992 A CN114578992 A CN 114578992A CN 202210155912 A CN202210155912 A CN 202210155912A CN 114578992 A CN114578992 A CN 114578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egment
area
touch
display panel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59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家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559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89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8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89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扇出区、挡墙区和绑定区;其中,挡墙区位于扇出区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绑定区位于挡墙区远离扇出区的一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与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其中,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第一触控信号线至少位于非显示区;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至少包括位于扇出区中的第一线段和位于挡墙区中的第二线段,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电连接,且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异层设置。本申请将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中位于扇出区的部分和位于挡墙区中的部分异层设置,可减小第一触控信号线在扇出区所占用的空间,以实现进一步的窄边框设计。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显示技术。
随着电子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已开发了窄边框的显示装置。对于具备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而言,显示装置中增加了用于传输触控信号的触控走线,该触控走线与显示装置中的其他信号线一起需要引到显示装置的下边框区域,从而与下边框区域的控制芯片电连接。当显示装置的下边框的走线数量增加时,则需要更多的空间来放置这些走线,不利于实现下边框的进一步窄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将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中位于扇出区的部分和位于挡墙区中的部分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从而减少了同一膜层上所设置的走线的数量,有利于进一步减小下边框的宽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扇出区、挡墙区和绑定区;其中,所述挡墙区位于所述扇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挡墙区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至少位于非显示区;同一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至少包括位于所述扇出区中的第一线段和位于所述挡墙区中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异层设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扇出区、挡墙区和绑定区,其中,绑定区用于绑定控制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扇出区、挡墙区和绑定区所在的区域即为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本发明中的显示面板具备触控功能,显示区中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延伸至下边框区,最终与绑定区的导电衬垫电连接,以实现触控信号的传输。特别是,本发明将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中位于扇出区的部分和位于挡墙区的部分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使得位于单一膜层上的信号线的数量减少,当单一膜层上信号线的数量减少时,信号线在扇出区所占用的空间尺寸也将缩小,因而使得扇出区的宽度得以压缩,故可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下边框的进一步压缩,进而实现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下边框的进一步窄化。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3所示为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中位于扇出区的线段和位于挡墙区的线段的一种膜层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中不同线段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不同区域的第一触控信号线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不同区域的第一触控信号线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不同区域的第一触控信号线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一种AA截面图;
图11所示为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为清楚示意显示面板100中显示区Q1、非显示区Q0、扇出区Q01、挡墙区Q02、绑定区Q03的相对位置关系,图1并未示出显示面板100上的所有布线,仅示出了显示区Q1的子像素P以及数据线D和扫描线S,并未示出其余布线。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扫描线S和数据线D均会引出到扇出区Q01和挡墙区Q02,最终到达绑定区Q03,可选地,绑定区Q03包括多个导电衬垫。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示出了显示面板100中的第一触控电极T1以及与第一触控电极T1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的排布,并且示出了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L1电连接的方案,此部分第一触控信号从显示区Q1直接延伸至扇出区Q01,进而通过挡墙区Q02到达绑定区Q03。可以理解的是,绑定区Q03中的导电衬垫的数量有多个,图1中仅示出了与数据线电连接的部分导电衬垫,图2中仅示出了与第一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部分导电衬垫,但与数据线所电连接的导电衬垫和与第一触控信号线所电连接的导电衬垫为不同的导电衬垫。
图3所示为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位于扇出区Q01的线段和位于挡墙区Q02中的线段的一种膜层示意图。该实施例仅对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位于扇出区Q01和挡墙区Q02中的线段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显示面板中扇出区Q01和挡墙区Q02的实际膜层结构。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Q1和非显示区Q0,非显示区Q0包括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扇出区Q01、挡墙区Q02和绑定区Q03;其中,挡墙区Q02位于扇出区Q01远离显示区Q1的一侧,绑定区Q03位于挡墙区Q02远离扇出区Q01的一侧;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D1D1为由显示区Q1指向扇出区Q01的方向。
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触控电极T1和与第一触控电极T1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其中,第一触控电极T1位于显示区Q1,第一触控信号线L1至少位于非显示区Q0;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至少包括位于扇出区Q01中的第一线段L11和位于挡墙区Q02中的第二线段L12,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电连接,且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异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仅以俯视结构为矩形的显示面板100为例对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进行了示意,并不对本发明中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还可体现为圆角矩形、圆形、包含弧线的异形结构等等。图1中仅对显示面板上的子像素P以及与子像素P电连接的扫描线S和数据线D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显示面板中实际所包含的子像素P、扫描线S和数据线D的结构、数量和尺寸。图2仅对显示面板上的第一触控电极T1和与第一触控电极T1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进行了示意,同样并不代表第一触控电极T1和第一触控信号线L1的实际形状、数量和尺寸。图3仅对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不同线段的膜层结构进行了示意,同样并不代表实际的膜层厚度和尺寸。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非显示区Q0包括沿第一方向D1依次排列的扇出区Q01、挡墙区Q02和绑定区Q03,其中,绑定区Q03用于绑定控制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扇出区Q01、和绑定区Q03所在的非显示区即为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通常,为驱动显示面板发光,显示面板中会设置多条信号线,例如扫描线S、数据线D,再例如图中未示出的电源线、时钟信号线等等,这些信号线最终均会引至绑定区Q03,与绑定区Q03的导电衬垫形成电连接,当在绑定区Q03绑定控制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时,控制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即可通过导电衬垫与显示面板中的信号线实现信号的传递。
本发明中的显示面板具备触控功能,显示区Q1中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T1,与第一触控电极T1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延伸至下边框区,最终与绑定区Q03的导电衬垫电连接,以实现触控信号的传输。
相关技术中,当显示面板具备触控功能时,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也延伸至下边框区,增加了下边框区信号走线的数量,使得下边框区的边框宽度难以得到进一步压缩,不利于下边框的进一步窄化。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为解决下边框无法进一步窄化的技术问题,在显示面板中引入触控功能后,将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位于扇出区Q01的部分(即第一线段L11)和位于挡墙区Q02的部分(即第二线段L12)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使得扇出区Q01中位于单一膜层上的信号线的数量减少,当单一膜层上信号线的数量减少时,信号线在扇出区Q01所占用的空间尺寸也将缩小,因而使得扇出区Q01的宽度得以压缩,在显示面板中引入第一触控信号线L1后,仍可实现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进一步压缩,进而实现了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进一步窄化。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采用不同的掩膜板制作。
当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的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采用不同的掩膜板制作时,制作第一线段L11和制作第二线段L12可采用两个不同的掩膜工艺。例如,在制作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时,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曝光能力,在制作位于扇出区Q01的第一线段L11时,可相应的增大曝光能力。曝光能力提升时,对应形成的第一线段L11的线宽可以做到更小,相邻第一线段L11之间的间距可做的更小,从而使得扇出区Q01的第一线段L11在扇出区Q01所占的空间减小,进而使得扇出区Q01的空间得以压缩,故可使得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得以进一步窄化。
本发明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的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采用不同的掩膜版制作,并通过提升位于扇出区Q01的第一线段L11的曝光能力,能够得到线宽和间距更小的第一线段L11,提升了扇出区Q01的第一线段L11的制作工艺能力,使得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得以进一步压缩。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示出了显示面板上的触控电极为互容式触控电极的方案。
请参考图4,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T1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沿第二方向D2排列,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
第一触控电极T1与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一一对应电连接,且第一触控电极T1与扇出区Q01相邻的端部与第一触控信号线L1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触控电极T2和与第二触控电极T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L2,第二触控电极T2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沿第一方向D1排列,第二触控电极T2与第一触控电极T1绝缘。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4,该实施例以显示面板中的第一触控电极T1为呈纵向延伸的触控电极为例进行说明。除纵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T1外,显示面板中还包括沿横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T2,本实施例以不同的填充对第一触控电极T1和第二触控电极T2进行示意,第一触控电极T1和第二触控电极T2中的一者为触控发射电极,另一种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一触控电极T1和第二触控电极T2均通过触控信号线连接到绑定区Q03,本发明实施例中与第二触控电极T2所电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L2也会引出至扇出区Q01、挡墙区Q02和绑定区Q03。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触控信号线向触控发射电极发送第一触控信号,当触摸主体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摸时,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发射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将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位置即为触摸位置,从而实现了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触控信号线L2的结构可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的结构,例如,第二触控信号线L2中位于扇出区Q01中的线段和位于挡墙区Q02的线段位于不同的膜层,位于扇出区Q01中的线段与位于挡墙区Q02中的线段采用不同的掩膜板的来制作,且第二触控信号线L2中位于扇出区Q01中的线段采用较高的曝光程度来制作。如此,当在显示面板中引入第二触控电极T2和第二触控信号线L2时,第二触控信号线L2中位于扇出区Q01的线段的线宽也将较小,当将此部分线段与位于挡墙区Q02中的线段设置在不同的膜层时,同样有利于减小此部分线段在扇出区Q01所占用的空间,在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的同时还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进一步窄化。
图4所示实施例示出了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与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L1电连接的方案,同时第二触控电极T2也通过触控信号线引入到扇出区Q01,进而引出至绑定区Q03。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对位于扇出区Q01的所有触控信号线进行差异化设计,使得同一触控信号线中位于扇出区Q01中的部分和位于挡墙区Q02中的部分位于不同的膜层且采用不同的曝光能力制作,以减小位于扇出区Q01中的触控信号线的尺寸,使得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得以进一步压缩。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示出的触控电极同样为互容式触控电极,与图4的区别在于与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所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的数量不同。
请参考图5,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T1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沿第二方向D2排列,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
第一触控电极T1包括沿第一方向D1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扇出区Q01相邻,第二端部B2位于第一端部B1远离扇出区Q01的一侧;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的第一端部B1和第二端部B2分别与不同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电连接;
非显示区Q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D2位于显示区Q1两侧的第一边框区以及沿第一方向D1与扇出区Q01相对设置的第二边框区,与第二端部B2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由第二边框区和第一边框区绕线至扇出区Q01。
具体而言,由于图5所示实施中的第一触控电极T1是沿纵向延伸的,其第一端部B1和第二端部B2与绑定区Q03的距离差异较大,当第一触控电极T1仅通过其第一端部B1与第一触控信号线L1电连接时,从第一触控信号线L1传输至第一触控电极T1中靠近第一端部B1的区域的信号强度,将与传输至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中靠近第二端部B2的区域的信号强度差异较大,可能影响触控检测效果。为此,本实施例为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设置了两条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两条第一触控信号线L1分别与第一触控电极T1的第一端部B1和第二端部B2电连接。可选地,与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电连接的两条第一触控信号线L1传输相同的触控信号,可选地,与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电连接的两条第一触控信号线L1可连接相同的导电衬垫,也可连接不同的导电衬垫,当二者连接不同的导电衬垫时,只要保证与二者连接的两个导电衬垫所传输的电信号相同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两条第一触控信号线L1分别向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的第一端部B1和第二端部B2传输触控信号的方式,有利于减小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的不同区域所接收到的触控信号的差异,因而有利于提升触控检测效果。另外,当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与两条第一触控信号线L1电连接时,两条第一触控信号线L1最终均延伸至绑定区Q03,两条第一信号线位于扇出区Q01的部分和位于挡墙区Q02的部分同样可采用异层设置并采用不同曝光能力进行制作,以减小第一触控信号线L1在扇出区Q01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实现显示面板对下边框的进一步窄化。
图6所示为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不同线段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示出了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第一线段L11、第二线段L12和第三线段L13的连接关系以及延伸走向。
请结合图5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L1还包括位于第一边框区中的第三线段L13,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第三线段L13与第一线段L11电连接,其中,第一线段L11的线宽小于第三线段L13的线宽。
具体而言,当同一第一触控电极T1与两条第一触控信号线L1电连接时,与第一触控电极T1的第二端部B2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将会从显示面板的左边框或者右边框区域引出到下边框区域,图6示出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即可体现图5中与第一触控电极T1的第二端部B2所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的大致走向,此时,第三线段L3例如可以是第一触控信号线中位于显示面板的做边框或者右边框中的线段。当然,图6示出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也可体现图5中与第一触控电极T1的第一端部B1所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的大致走向,此时,第三线段L3例如可以是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位于第一触控电极T1的第一端部B1与扇出区Q01之间的线段。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将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的第一线段L11与第二线段L12异层设置后,还进一步设置第一线段L11的线宽小于第三线段L13的线宽,相当于将第一线段L11的线宽进行了压缩,从而缩小了第一线段L11在扇出区Q01所占的空间,为扇出区Q01的宽度压缩预留了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下边框设计。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不同区域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的一种排布示意图,该实施例同时示出了位于显示区Q1左右边框区、扇出区Q01、挡墙区Q02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的膜层关系。
请参考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第三线段L13与第一线段L11异层设置。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示出了第三线段L13与第一线段L11异层设置,此时,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的第三线段L13和第一线段L11可通过过孔进行换线而实现电连接。考虑到第三线段L13所在的膜层可能还设置了其他的信号走线,若第一触控信号线L1在扇出区Q01不进行换线,将会导致该膜层的信号线的数量过多,难以实现显示面板的窄下边框设计。而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触控信号线L1在到达扇出区Q01时进行了换线设计,将扇出区Q01的第一线段L11设置在与第三线段L13不同的膜层,从而减少了扇出区Q01中位于相同膜层的信号线的数量,相比于将多条信号线设置在同一膜层的方案,有利于减小扇出区Q01的宽度,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宽度得以进一步压缩。
继续参考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同一第一信号线中,第二线段L12和第三线段L13异层设置。
具体而言,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线段L11、第二线段L12和第三线段L13三者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两两之间可通过过孔进行换线的方式实现电连接。将第二线段L12和第三线段L13设置于不同层时,相比于同层设置的方案能够减小第一触控信号线L1在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所占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进一步窄化设计。
图7示出了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的第一线段L11、第二线段L12和第三线段L13的一种膜层位置关系,其中,假设下边框区域的金属层包括上中下三层,第二线段L12位于最下层的金属层,第一线段L11位于中间层的金属层,第三线段L13位于最上层的金属层。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段L11、第二线段L12和第三线段L13的相对位置关系还可体现为其他,例如请参考图8,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不同区域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线段L11位于最下层的金属层,第二线段L12位于中间层的金属层,第三线段L13位于最上层的金属层。同样,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的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之间,以及第一线段L11和第三线段L13之间可通过过孔进行换线连接。
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示出了第一线段L11、第二线段L12和第三线段L13的两种分布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段L11、第二线段L12和第三线段L13还可体现为其他的膜层对应关系,只要将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异层设置即可,本发明不再逐一罗列。
继续参考图7和图8,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的第一线段L11、第二线段L12和第三线段L13而言,第三线段L13与第一线段L11采用相同的掩膜板制作,或者,第三线段L13与第二线段L12采用相同的掩膜板制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为第二线段L12的制作引入单独的掩膜板并提升制作第二线段L12制作过程中的曝光能力,使得第二线段L12的线宽和相邻第二线段L12之间的间隔均变小。此时,第一线段L11和第三线段L13可采用相同的掩膜板来制作,当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位于不同的膜层时,可以首先通过掩膜板来制作位置较低的膜层,然后再利用相同的掩膜版制作位置较高的膜层。两个膜层采用相同的掩膜版来制作,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所需用到的掩膜版的总数量,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的第三线段L13还可与第二线段L12采用相同的掩膜板来制作,当第三线段L13和第一线段L11位于不同膜层,分别制作这两个膜层时,所采用的掩膜板为同一掩膜板,因而同样有利于减少制作显示面板时所需的掩膜板的总量,同样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第三线段L13可与第一线段L11采用同一掩膜板制作,也可与第二线段L12采用同一掩膜板制作,如此,三种不同的线段采用两个掩膜板来制作即可,均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中仅对显示面板中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的第一线段L11、第二线段L12和第三线段L13进行了示意,请参考图9,对于位于挡墙区Q02中的第二线段L12最终可引出至挡墙80的侧壁,即挡墙80侧壁的走线可直接作为第二线段L12,也可与第二线段L12通过过孔形成电连接,例如请参考图9,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不同区域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
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以互容式的触控电极结构为例对本发明中的触控信号线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对于自电容式的触控电极结构中的触控信号线,同样可参考本发明中第一触控信号线L1的结构,将触控信号线中位于扇出区Q01中的部分与挡墙区Q02中的部分区分设置,使得扇出区Q01中的触控信号线的线宽和相邻触控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均较小,从而减小触控信号线在扇出区Q01所占用的空间的尺寸,使扇出区Q01得以进行压缩,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宽度,实现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进一步窄化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层20,图10所示为本图1中显示面板的一种AA截面图,阵列层20上设置有驱动电路结构,例如包括薄膜晶体管等。阵列层20至少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其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位于第一金属层,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位于第二金属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示出的第一触控信号线L1中第一线段L11、第二线段L12和第三线段L13的所在的膜层,是区别于上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其他膜层,可以看作是在上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基础上另外在显示面板中引入的金属膜层,可选地,相邻的两个金属膜层之间由绝缘层隔离。通常,显示面板中的扫描线S位于上述第一金属层,数据线D和电源线位于上述第二金属层,当这些信号线引至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域时已经占用了下边框区域的较多空间。当在显示面板中引入触控功能后,相应的引入了触控信号线,本发明实施例将触控信号线在下边框区域中的线段(例如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设置为其他的膜层,而不设置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有利于避免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上信号线的增加而导致显示面板的下边框无法进一步压缩的问题。当将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设置在区别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其他金属膜层,并且将第一线段L11和第二线段L12异层设置时,有利于减小同一膜层上的信号线的数量,进而为显示面板提供了可压缩的空间,使得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得以实现进一步的窄化。
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例如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也可体现为液晶显示面板等,当显示面板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时,其结构可参考图10。可选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设置于衬底10上的阵列层20,设置于阵列层20远离衬底10一侧的发光层30,以及设置于发光层30远离衬底10一侧的封装层。可选地,阵列层20包括多个晶体管。发光层30包括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的发光材料层33。可通过阵列层20向第二电极32提供电信号,并向第一电极31提供另一电信号,在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所提供的电信号的驱动下,发光材料层33将发光。可选地,第二电极32与阵列层20中的晶体管电连接。可选地,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层41、第二无机层42以及位于第一无机层41和第二无机层42之间的有机层43。利用封装层40可将发光层30与外界的水分和氧气隔离,避免外界的水分和氧气对发光层30的正常发光造成影响。
对于显示面板为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时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设计,本发明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1所示为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本发明实施例在显示面板中引入触控功能后,将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中位于扇出区的部分和位于挡墙区的部分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使得扇出区中位于单一膜层上的信号线的数量减少,当单一膜层上信号线的数量减少时,信号线在扇出区所占用的空间尺寸也将缩小,因而使得扇出区的宽度得以压缩,在显示面板中引入第一触控信号线后,仍可实现显示装置的下边框的进一步压缩,进而实现了显示装置的下边框的进一步窄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可参考本发明中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体现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扇出区、挡墙区和绑定区,其中,绑定区用于绑定控制芯片或者柔性线路板。扇出区、挡墙区和绑定区所在的区域即为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本发明中的显示面板具备触控功能,显示区中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延伸至下边框区,最终与绑定区的导电衬垫电连接,以实现触控信号的传输。特别是,本发明将同一第一触控信号线中位于扇出区的部分和位于挡墙区的部分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使得位于单一膜层上的信号线的数量减少,当单一膜层上信号线的数量减少时,信号线在扇出区所占用的空间尺寸也将缩小,因而使得扇出区的宽度得以压缩,故可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下边框的进一步压缩,进而实现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下边框的进一步窄化。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扇出区、挡墙区和绑定区;其中,所述挡墙区位于所述扇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挡墙区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至少位于非显示区;同一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至少包括位于所述扇出区中的第一线段和位于所述挡墙区中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异层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采用不同的掩膜板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扇出区相邻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扇出区相邻,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侧;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显示区两侧的第一边框区以及沿第一方向与所述扇出区相对设置的第二边框区,与所述第二端部电连接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由所述第二边框区和所述第一边框区绕线至所述扇出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框区中的第三线段,同一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中,所述第三线段与所述第一线段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线段的线宽小于所述第三线段的线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段与所述第一线段异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段和所述第三线段异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段与所述第一线段采用相同的掩膜板制作,或者,所述第三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采用相同的掩膜板制作。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触控电极和与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绝缘。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155912.0A 2022-02-21 2022-02-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5789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5912.0A CN114578992A (zh) 2022-02-21 2022-02-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5912.0A CN114578992A (zh) 2022-02-21 2022-02-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8992A true CN114578992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70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5912.0A Pending CN114578992A (zh) 2022-02-21 2022-02-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89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727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028933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99178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6620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7263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38413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2629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663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42019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1198936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3510434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5877974A (zh) 触摸感测单元和显示装置
US12041814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02962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6816458A (zh) 一种触摸显示屏
WO2022247141A1 (zh) 触控感应层、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CN11457899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129134A1 (en) Touch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64647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2527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351520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3098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40596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3822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06113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