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4790A - 分集水器、液冷***、脏堵检测方法及脏堵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集水器、液冷***、脏堵检测方法及脏堵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4790A
CN114554790A CN202210065296.XA CN202210065296A CN114554790A CN 114554790 A CN114554790 A CN 114554790A CN 202210065296 A CN202210065296 A CN 202210065296A CN 114554790 A CN114554790 A CN 114554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valve
water
resistance
out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52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卫星
刘培国
李马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652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47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4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47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63Liquid cooling without phase chan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01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flat filtering elements
    • B01D29/016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flat filtering elements with corrugated, folded or wound filter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6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integrally combined with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filtration
    • B01D29/603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integrally combined with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filtration by flow meas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02Filters adapted for location in special places, e.g. pipe-lines, pumps, stop-c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14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tration; Devices for indicating clogging
    • B01D35/143Filter condition indica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2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by forcing a fluid through a sample
    • G01N15/0826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by forcing a fluid through a sample and measuring fluid flow rate, i.e. permeation rate or pressure chan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2015/084Testing 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集水器、液冷***、脏堵检测方法及脏堵预测方法,可低成本的控制冷却剂中的杂质。一种分集水器,所述分集水器包括:主管;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管上,每个分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相连通;进/出水管,所述进/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相连通;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固定在所述主管内,位于所述进/出水管的延长线靠近对应的所述分支管的一侧。

Description

分集水器、液冷***、脏堵检测方法及脏堵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集水器、液冷***、脏堵检测方法及脏堵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数据中心的单机柜功率密度越来越高,传统的风冷***已经无法满足数据中心的散热需求,正逐步被液冷***取代。液冷***包括一次侧***和二次侧***,一次侧***和二次侧***以冷却液分配单元(coolant distribution unit,CDU)为分界点。CDU用于实现一次侧***中的冷却剂和二次侧***中的冷却剂的换热。对于冷却剂,如果冷却剂中原本存在的杂质或者由于腐蚀而滋生微生物导致的杂质的颗粒度大于预设值,将会造成二次侧***中的快接头处的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不好,进而会导致二次侧***的密封效果不好,或者会损坏二次侧***的密封结构而造成泄露。此外,由于二次侧***中的冷板内的通道较小,如果冷却剂中的杂质的颗粒度大于预设值,还会导致冷却剂中的杂质堵塞冷板内的通道,造成冷板换热不良。
为了控制冷却剂中的杂质,可通过在CDU内安装过滤器。但是,由于CDU与快接头或者冷板之间还有一段管路,这段管路由于没有设置过滤器,因此可通过采用不锈钢管道或者价格高昂的塑料管来保证这段管路的洁净度,或者还可以通过采用纯水多次清洗来使得洁净度达标。为了控制冷却剂中的杂质,还可定期检测冷却剂的状态,并进行相应的维护,或者还可在冷却剂中加入添加剂。但是,这些都会产生额外的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分集水器、液冷***、脏堵检测方法及脏堵预测方法,可低成本的控制冷却剂中的杂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集水器,所述分集水器包括:主管;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管上,每个分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相连通;进/出水管,所述进/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相连通;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固定在所述主管内,位于所述进/出水管的延长线靠近对应的所述分支管的一侧。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通过在主管内设置过滤装置,且过滤装置位于进/出水管的延长线靠近对应的分支管的一侧,且分集水器最靠近快接头和冷板,可减小从分集水器流向快接头和冷板的冷却剂中的杂质的颗粒度,可以同时保护快接头和冷板,避免了二次侧***泄露的可能性,且避免了需要用纯水冲洗的需求、及采用价格高昂的管道,减少了额外的承办;同时,通过将过滤装置设置在分集水器中,而不是设置在CDU中,可充分利用分集水器的大量空间来设置过滤装置,方便设置过滤装置,而且使得每个液冷柜包括过滤装置,实现了分布式过滤,避免了过滤装置设置在CDU中时的容易脏堵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和支撑件,所述过滤网为褶皱式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形成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用于过滤经过所述过滤网的冷却剂中的杂质,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过滤网。本申请通过褶皱式过滤网可增大过滤面积,并降低过滤的阻力,可过滤更多的冷却剂中的杂质;通过支撑件可增强过滤装置的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网呈平板型、环状、圆形或者弧形形状。通过环状的过滤网,可进一步增大过滤面积,并进一步降低过滤的阻力,从而可进一步过滤更多的冷却剂中的杂质,通过过滤网呈平板型、环状、圆形或者弧形形状,提供多样化的过滤网。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过滤网一体成型。通过支撑件和过滤网一体成型,可方便加工,且可增强过滤装置的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集水器还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置在所述进/出水管上,形成所述进/出水管的分支管。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为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用于供排污时所述分集水器的杂质流出所述分集水器,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相对。通过在进/出水管上设置排污管及排污口,可将分集水器的杂质流出所述分集水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集水器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进/出水管内,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进/出水管的开/闭状态,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排污管内,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排污管的开/闭状态。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可通过控制进/出水管的开/闭状态和排污管的开/闭状态来使得分集水器具有进液/排液及排污两种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所述液冷***包括如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所述的分集水器和冷板,所述分集水器用于分配所述液冷***的冷却剂进入所述冷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所述液冷***包括如上第一方面前四种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所述的第一分集水器、冷板、第二分集水器和旁通支管;其中:所述第一分集水器还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进/出水管上,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为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用于供排污时所述液冷***的杂质流出所述第一分集水器,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用于分配所述液冷***的冷却剂进入所述冷板;第二分集水器,所述第二分集水器包括第二进/出水管;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用于汇集从所述冷板出来的冷却剂;旁通支管,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一端相对。通过所述旁通支管,可实现冷却液从第一进/出水管流到第二进/出水管,实现冷却液的逆向流动,可实现排污功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冷***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散热模式或者在线调试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排污模式,所述液冷***能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之间切换。通过详细的定义所述液冷***的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使得所述液冷***包括两种工作模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冷***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水管内,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排污管内;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内,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在所述旁通支管内;所述液冷***通过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及所述第四阀门的开启或者关闭来控制所述液冷***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之间切换。通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可实现液冷***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分集水器包括第二主管,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的远离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主管的一端之间,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的靠近所述第二主管的一端之间。通过所述旁通支管的位置的设置,使得所述液冷***可实现两种工作模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分集水器包括第二主管;在第一模式下,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被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被关闭,所述液冷***包括进液通道及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由所述第一进/出水管和所述第一主管形成,所述出液通道由所述第二主管和所述第二进/出水管形成。通过第一模式,可实现散热功能或在线调试功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被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被开启,所述液冷***包括旁路通道及排污通道,所述旁路通道由所述第一进/出水管、所述旁通支管和所述第二进/出水管形成,所述排污通道由所述第一进/出水管、所述排污管和所述排污口形成。通过第二模式,可实现排污功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所述液冷***包括如上第一方面前四种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所述的第一分集水器、冷板、如上第一方面前四种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所述的第二分集水器、第一旁通支管及第二旁通支管,其中:所述第一分集水器还包括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进/出水管上,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二端为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用于供排污时所述液冷***的杂质流出所述第一分集水器,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用于分配所述液冷***的冷却剂进入所述冷板;所述第二分集水器还包括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进/出水管上,所述第二排污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的第二端为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口用于供排污时所述液冷***的杂质流出所述第二分集水器,所述第二排污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排污管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用于汇集从所述冷板出来的冷却剂;第一旁通支管,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一端相对;第二旁通支管,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一端相对。通过所述第一旁通支管,可实现冷却液从二次侧管路通过第一进/出水管流到第二进/出水管,实现冷却液的逆向流动,可实现排污功能;通过所述第二旁通支管,可实现冷却液从第一主管通过第一进/出水管流到第二进/出水管,实现冷却液的回到二次侧管路,可实现在线调试功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冷***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在线调试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一排污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为散热模式,所述第四模式为第二排污模式,所述液冷***能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之间切换。通过详细的定义所述液冷***的四种工作模式的切换,使得所述液冷***包括四种工作模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冷***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及第七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水管内,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污管内;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的靠近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主管的部分内,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旁通支管内,所述第五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污管内,第六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的远离所述第二主管的部分内,所述第七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旁通支管内;所述液冷***通过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及所述第七阀门的开启或者关闭来控制所述液冷***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之间切换。通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及第七阀门,可实现液冷***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模式及所述第四模式之间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的远离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主管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的远离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主管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的靠近所述第一主管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六阀门。通过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位置的设置和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位置的设置,使得所述液冷***可实现四种工作模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一模式下,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被关闭,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七阀门被开启,所述液冷***包括第一旁路通道、连通通道及第二旁路通道,所述第一旁路通道由所述第一进/出水管、所述第一旁通支管和所述第二进/出水管形成,所述连通通道由所述第二主管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的靠近所述第二主管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旁路通道由第一进/出水管、所述第二旁通支管和所述第二进/出水管形成。通过第一模式,可实现在线调试功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五阀门被开启,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六阀门及所述第七阀门被关闭,所述液冷***包括进液通道和排污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由所述第一进/出水管和所述第一主管形成,所述排污通道由第二进/出水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二排污口形成。通过第二模式,可实现第一排污模式。
第五方面,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脏堵检测方法,应用于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液冷***,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液冷***的分集水器的过滤装置的阻力;根据阻力变化曲线及获取的所述阻力确定所述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所述阻力变化曲线包括所述过滤装置的阻力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的关系曲线。通过过滤装置的阻力和阻力变化曲线,可确定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可在额定流量下检测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阻力变化曲线及获取的所述阻力确定所述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包括:查询所述阻力变化曲线中与获取的所述阻力匹配的目标阻力;确定所述阻力变化曲线中与确定的所述目标阻力对应的目标脏堵情况为脏堵情况。通过查询所述阻力变化曲线中与获取的所述阻力匹配的目标阻力,及确定所述阻力变化曲线中与确定的所述目标阻力对应的目标脏堵情况为脏堵情况,可实现根据阻力变化曲线及获取的所述阻力确定所述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装置的阻力通过获取所述过滤装置相对的两侧的压强或压强差得到。通过所述过滤装置相对的两侧的压强或压强差得到所述过滤装置的阻力,可实现获取所述过滤装置的阻力。
第六方面,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脏堵检测方法,应用于一种液冷***,所述液冷***包括如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所述的第一分集水器、冷板和如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所述的第二分集水器,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用于分配所述液冷***的冷却剂进入所述冷板,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用于汇集从所述冷板出来的冷却剂,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一阻力;获取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过滤装置的第二阻力;根据第一模型及获取的所述第二阻力确定所述液冷***的冷却剂的流量;根据第二模型及确定的冷却剂的流量确定预测阻力;所述第二模型为脏堵的所述过滤装置的模型;根据所述预测阻力和所述第一阻力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通过第二过滤装置的第二阻力确定冷却剂的流量,根据冷却剂的流量确定预测阻力,并根据预测阻力和第一阻力确定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可在低流量模式下通过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过滤装置的阻力检测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过滤装置是否脏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预测阻力和所述第一阻力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包括:若所述第一阻力大于或等于所述预测阻力,则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脏堵。通过所述第一阻力大于或等于所述预测阻力,则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脏堵,可实现检测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预测阻力和所述第一阻力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包括:若所述第一阻力小于所述预测阻力,则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没有脏堵。通过所述第一阻力小于所述预测阻力,则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没有脏堵,可实现检测第一过滤装置没有脏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模型为阻力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模型为阻力特性曲线,所述第二模型包括脏堵的所述过滤装置在不同流量下的阻力曲线。
第七方面,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脏堵预测方法,应用于一种液冷***,所述液冷***包括如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所述的第一分集水器、冷板和如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所述的第二分集水器,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用于分配所述液冷***的冷却剂进入所述冷板,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用于汇集从所述冷板出来的冷却剂,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一阻力、当前时间及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二阻力;根据第一模型及获取的所述当前第二阻力确定冷却剂的当前流量;根据所述当前第一阻力、所述当前流量、所述当前时间、前一次第一阻力、前一次流量及前一次时间确定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根据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通过确定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可实现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可协助工作人员判断脏堵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包括:若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为收敛状态,则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短期不会脏堵。通过判断为收敛状态时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短期不会脏堵,可实现预测第一过滤装置短期不会脏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包括:若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为发散状态或者保持状态,则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具体时间。通过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为发散状态或者保持状态,则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具体时间,可预警工作人员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时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包括:若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不为收敛状态、发散状态或者保持状态,则预测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异常。通过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不为收敛状态、发散状态或者保持状态,则预测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异常,可提示工作人员排查异常原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集水器的应用场景。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二次侧***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分集水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分集水器的仰视图,其中支撑件被省略。
图5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包括分集水器、快接头和冷板的液冷***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分集水器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分集水器的仰视图,其中支撑件被省略。
图8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分集水器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液冷***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液冷***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包括分集水器、快接头和冷板的液冷***的仰视图,其中支撑件被省略。
图12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脏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包括分集水器、快接头和冷板的液冷***的仰视图,其中支撑件被省略。
图14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流量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脏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脏堵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中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应理解,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首先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分集水器(manifold)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的分集水器应用于液冷***,所述液冷***用于对数据中心的液冷柜中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所述液冷***包括一次侧***和二次侧***。一次侧***和二次侧***以冷却液分配单元(coolant distribution unit,CDU)为分界点。CDU用于实现一次侧***中的冷却剂和二次侧***中的冷却剂的换热。请参考图1,二次侧***包括CDU、液冷柜和二次侧管路。液冷柜包括manifold、冷板及发热元件。manifold用于按需分配冷却剂有序地进入冷板。冷板贴在发热元件上,用于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所述发热元件可为服务器、芯片、内存条、扩展卡等。CDU可通过二次侧管路与液冷柜连接,并用于驱动二次侧***的冷却剂通过二次侧管路进入液冷柜来冷却液冷柜中的所述发热元件,并驱动冷却剂携带发热元件的热量通过二次侧管路从液冷柜回到CDU,形成二次侧闭式循环冷却回路。其中,图1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冷却剂通过二次侧管路从CDU进入液冷柜,虚线箭头表示冷却剂通过二次侧管路从液冷柜回到CDU。
为了控制冷却剂中的杂质,现有技术可以在CDU内部的总管处设置有过滤精度高的过滤器20,如图2所示。但是,高过滤精度的过滤器20容易脏堵,如此将会造成二次侧***的阻力大,甚至可能会堵塞整个二次侧***,导致冷却剂流量不足。而且,现有的过滤精度高的过滤器20的阻力告警值是一个定值,而阻力与流量是成平方正比的关系,则在流量较小而过滤器已经脏堵时,检测到的过滤器20的阻力也会较小,这将会导致无法检测到过滤器20的脏堵情况。其中,图2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冷却剂通过二次侧管路从CDU进入液冷柜,虚线箭头表示冷却剂通过二次侧管路从液冷柜回到CDU。
为了控制冷却剂中的杂质,现有技术也可以在冷板内设置过滤网。过滤网垂直于冷板的输送管道,可用于对输送管道内的冷却剂进行过滤。但是,在冷板内设置过滤网,仅能保护冷板,不能保护快接头,而且无法实现在线排污,在过滤网脏堵后需要将过滤网从冷板上拆除后进行杂质清理,不适合数据中心的使用。同时,由于冷板较多,将会导致二次侧使用的过滤网的数量较多,使得成本较高。此外,冷板内部空间有限,不利于设置过滤网。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分集水器,下面将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3及图4,图3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分集水器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分集水器的仰视图,其中支撑件被省略。所述分集水器30包括主管31、多个分支管32、进/出水管33及过滤装置34。所述主管31可为方形管或者圆形管等。下面的示意图中仅示出了所述主管31为方形管,但是可理解,所述主管31还可为圆形管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多个分支管32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管31上。图中仅示出了分支管32设置在所述主管31的侧面,可理解,分支管32还可设置在所述主管31的底面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多个分支管32中的每个分支管32的一端与所述主管31相连通。每个分支管32的另一端与一快接头相连通。所述分支管32可为方形管或者圆形管等。进/出水管33设置在所述主管31的顶部或底部。可理解,进/出水管33还可设置在所述主管31的侧面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进/出水管33的第一端与所述主管31相连通。所述进/出水管33可为方形管或者圆形管等。下面的示意图中仅示出了所述进/出水管33为圆形管,但是可理解,所述主管31还可为方形管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管31、所述分支管32及所述进/出水管33均由钢、铝、或者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管31由钢、铝、或者不锈钢等材料制成,所述分支管32由软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进/出水管33可由软性材料制成。本申请对所述主管31、所述分支管32及所述进/出水管33的材质不作限制。
过滤装置34固定在主管31内。过滤装置34可包括过滤网341和支撑件342。过滤网341可为钢丝过滤网或者尼龙过滤网等。所述过滤网341上形成有过滤孔343。所述过滤孔343用于过滤经过所述过滤网341的冷却剂中的杂质。所述过滤网341可为褶皱式过滤网。所述褶皱式过滤网可增大过滤面积,并降低过滤的阻力,从而可过滤更多的冷却剂中的杂质。可理解,所述过滤网341还可为其他的过滤网,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所述过滤网341呈平板型。所述支撑件342用于支撑所述过滤网。所述支撑件342可为方框状或者井框状等,本申请对所述支撑件的形状不作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342与所述过滤网341可通过焊接、或者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342与所述过滤网341一体成型,从而方便加工。所述过滤装置34位于所述分集水器30内。其中,在图3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为过滤装置34的过滤网341和支撑件342,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为过滤装置34的过滤网341。所述过滤装置34可固定设置在进/出水管33的延长线靠近对应的分支管32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34基本垂直于分支管32。可理解,所述过滤装置34还可与所述分支管32呈一定角度,例如20度、45度、60度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从而,所述过滤装置34可隔离主管31和分支管32,并过滤从主管31流向分支管32的冷却剂中的杂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34可通过连接件或者通过滑轨等固定在进/出水管33的延长线靠近对应的所述分支管32的一侧。可理解,本申请还可为所述过滤网341固定在进/出水管33的延长线靠近对应的所述分支管32的一侧,或者还基本垂直于分支管32。可理解,所述过滤网341还可与所述分支管32呈一定角度,例如20度、45度、60度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理解,分集水器30还可包括快接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理解,所述过滤装置34还可省略支撑件342,为所述过滤网341固定设置在所述分集水器30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请同时参考图5,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包括分集水器、快接头和冷板的液冷***50的示意图。所述分集水器用于连接各支路供、回水的配、集水装置。所述分集水器按照进、回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分水器(第一分集水器)和集水器(第二分集水器)。所述第一分集水器30通过第一快接头51与冷板52连接。可理解,所述第一快接头51与所述冷板52之间可连接有管路和其他快接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理解,所述冷板52可为一个或多个串联或并联的冷板,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所述第一分集水器30用于通过第一分集水器30的进/出水管33从二次侧管路接收冷的冷却剂,并通过第一快接头51按需分配冷却剂有序地进入冷板52。所述冷板52贴在发热元件上,用于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所述冷却剂在流过所述冷板52后,会携带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所述第二分集水器53通过第二快接头54与冷板52连接。可理解,所述第二快接头54与所述冷板52之间可连接有管路和其他快接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所述第二分集水器53用于通过第二快接头54汇集从冷板52出来的各分支回路的携带热量的冷却剂,并通过第二分集水器53的进/出水管530将汇集的携带热量的冷却剂输回至二次侧管路,从而实现二次侧***的冷却剂的循环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集水器3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新的分集水器,所述第二分集水器53为现有的分集水器。所述第一分集水器30不仅通过第一快接头51分配冷却剂进入冷板52,还过滤流向第一快接头51和冷板52的冷却剂。具体地,所述第一分集水器30在冷却剂从所述第一分集水器30流向所述第一快接头51时,通过设置在第一分集水器30的所有的主管31和分支管32的连接处的过滤装置34过滤冷却剂中的杂质,且第一分集水器30最靠近第一快接头51和冷板52,可减小从第一分集水器30流向第一快接头51和冷板52的冷却剂中的杂质的颗粒度,可以同时保护第一快接头51和冷板52,避免了二次侧***泄露的可能性,且避免了需要用纯水冲洗的需求。同时,通过将过滤装置34设置在第一分集水器30中,而不是设置在CDU中,可充分利用第一分集水器30的大量空间来设置过滤装置,方便设置过滤装置34,而且使得每个液冷柜包括过滤装置34,实现了分布式过滤,避免了过滤装置34设置在CDU中时的容易脏堵的问题。而且通过在第一分集水器30中设置过滤装置34,而不是在每个冷板52中设置过滤装置34,可避免设置过多的过滤装置34,降低了成本。
可理解,所述过滤网341的结构还可为其他结构,例如图6和图7所示的长方体环状。可理解,所述环状还可为其他环状、例如圆环状、矩形环状、正方环状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所述过滤网61可以进一步增大过滤面积,并进一步降低过滤的阻力,从而可进一步过滤更多的冷却剂中的杂质。在图6中,多个分支管32相互间隔地设置在分集水器30的主管31的一个或多个侧面。可理解,分支管32还可设置在分集水器30的主管31的底面。冷却剂通过进/出水管33从分集水器30外进入所述分集水器30后,可直接进入环状的过滤网61,通过分支管32从环状的过滤网61内向过滤网61外的四周分支出去。从而所述过滤装置34可隔离主管31和所有的分支管32,并过滤从所述主管31流向分支管32的冷却剂中的杂质。
可理解,所述过滤网的结构还可为其他结构,例如圆形或者弧形形状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理解,所述第一分集水器30和所述第二分集水器53可均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3的新的分集水器;或者所述第一分集水器30和所述第二分集水器53可均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6的新的分集水器;或者所述第一分集水器30和所述第二分集水器53中的一个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3的新的分集水器,另一个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6的新的分集水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理解,分集水器30的进/出水管33内还可设置有第一阀门331。所述第一阀门331可以用于控制进/出水管33的开/闭状态。分集水器30还可包括排污管35,如图8所示。排污管35设置在所述进/出水管33上,形成所述进/出水管33的分支管。排污管35位于第一阀门331与进/出水管33的所述第一端之间。图8中仅示出了排污管35设置在所述进/出水管33的侧面,可理解,排污管35还可设置在所述进/出水管33的底面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排污管35的第一端与所述进/出水管33相连通。所述排污管35的第二端为排污口351。所述排污管35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污管35的第一端相对。排污管35内可设置有第二阀门352,所述第二阀门352可以用于控制排污管35的开/闭状态。所述排污口351用于供排污时分集水器30的杂质流出分集水器30。所述排污管35可为方形管或者圆形管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正常运行时,第一阀门331打开,第二阀门352关闭,二次侧管路通过进/出水管33与主管31相连通,进/出水管33与排污口351形成的排污通道被关闭。所述分集水器30通过进/出水管33从二次侧管路接收冷的冷却剂,或者通过进/出水管33将汇集的携带热量的冷却剂输回至二次侧管路。在排污时,第一阀门331关闭,第二阀门352打开,二次侧管路与主管31所形成的进液通道或者排液通道被关闭,进/出水管33与排污口351形成的排污通道被打开。所述分集水器30通过排污口351将分集水器30的污体排出分集水器30。虽然图8中仅示出了所述过滤网为平板型,但是可理解,所述过滤网还可为其他结构,例如环状、圆形或者弧形形状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理解,所述分集水器还可省略第一阀门331和第二阀门352,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请参考图9,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液冷***的示意图。所述液冷***90包括多个阀门91、第一分集水器92、冷板93、第二分集水器94及旁通支管95。多个所述阀门91包括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及第四阀门V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集水器9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8的新的分集水器。所述第二分集水器94为现有的分集水器。第一分集水器92的第一进/出水管921内设置有第一阀门V1,所述第一阀门V1可以用于控制第一进/出水管921的开/闭状态。第一分集水器92的排污管922内设置有第二阀门V2,所述第二阀门V2可以用于控制排污管922的开/闭状态。第二分集水器94的第二进/出水管941内可设置有第三阀门V3。所述第三阀门V3可以用于控制第二进/出水管941的开/闭状态。第一进/出水管921与第二进/出水管941通过旁通支管95相连通。旁通支管95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进/出水管921上,且位于第一阀门V1与第一进/出水管921的第二端之间。第一进/出水管921的第二端与第一进/出水管921的第一端相对。旁通支管95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进/出水管941上,且位于第三阀门V3与第二进/出水管941的第一端之间。第二进/出水管941的第一端远离第二分集水器94的第二主管。旁通支管95的第二端与旁通支管95的第一端相对。旁通支管95内设置有第四阀门V4。所述第四阀门V4可以用于控制旁通支管95的开/闭状态。图9中仅示出了旁通支管9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进/出水管921的侧面和第二进/出水管941的侧面,可理解,旁通支管9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还可分别设置在第一进/出水管921的底面和第二进/出水管941的底面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多个所述阀门91可通过自身不同状态的组合,实现液冷***90的第一模式和液冷***90的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可为散热模式或者在线调试模式。所述第二模式可为排污模式。多个阀门91的状态组合和各个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阀门 V1 V2 V3 V4
第一模式
第二模式
在第一模式下,第一阀门V1打开,二次侧管路通过第一进/出水管921与第一分集水器92的第一主管923相连通;第二阀门V2关闭,第一进/出水管921、排污管922与排污管922的排污口924形成的排污通道被关闭;第三阀门V3打开,第二分集水器94的第二主管942通过第二进/出水管941与二次侧管路相连通;第四阀门V4关闭,第一进/出水管921通过旁通支管95与第二进/出水管941形成的旁路通道被关闭。在第一模式下,冷却剂的流向如图9所示。其中,第一模式下的冷却剂的流向通过实线表示。具体的,所述第一分集水器92通过第一进/出水管921从二次侧管路接收冷的冷却剂,并通过过滤装置925滤除冷的冷却剂中的杂质。其中,在图9中,所述过滤装置925用虚线表示。此时,冷的冷却剂中的杂质留在过滤装置925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分集水器92还通过第一快接头按需分配冷却剂有序地进入冷板93。所述冷板93贴在发热元件上,用于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所述冷却剂在流过所述冷板93后,会携带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所述第二分集水器94通过第二快接头与冷板93连接。所述第二分集水器94通过第二快接头汇集从冷板93出来的各分支回路的携带热量的冷却剂,并通过第二进/出水管941将汇集的携带热量的冷却剂输回至二次侧管路,从而实现二次侧***的冷却剂的循环运行。从而,可实现液冷***90的在线调试功能和散热功能。其中,在线调试模式下,可同时对液冷***90进行调试和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在第二模式下,第一阀门V1关闭,二次侧管路通过第一进/出水管921与第一主管923所形成的进液通道被关闭;第二阀门V2打开,第一进/出水管921、排污管922与排污口924形成排污通道;第三阀门V3关闭,第二主管942通过第二进/出水管941与二次侧管路所形成的排液通道被关闭;第四阀门V4打开,第一进/出水管921通过旁通支管95与第二进/出水管941形成旁路通道。在第二模式下,冷却剂的流向如图9所示。其中,第二模式下的冷却剂的流向通过虚线表示。具体的,冷却剂通过第一进/出水管921从二次侧管路进入旁通支管95,所述第二分集水器94从旁通支管95接收冷的冷却剂,并通过第二快接头按需分配冷却剂有序地进入冷板93。所述冷板93贴在发热元件上,用于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所述冷却剂在流过所述冷板93后,会携带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所述第一分集水器92通过第一快接头与冷板93连接。所述第一分集水器92通过第一快接头汇集从冷板93出来的各分支回路的携带热量的冷却剂,并在流过过滤装置925时冲洗留在过滤装置925的内表面上的杂质,使得冷却剂中携带过滤装置925的内表面上的杂质。所述第一分集水器92还通过第一进/出水管921和排污管922将汇集的携带热量及过滤装置925上的杂质的冷却剂从排污口924排出,从而实现液冷***90的排污功能。
通过在线调试模式,在所述液冷***90可在整机出厂前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可以方便现场快速部署,且能够减少建设成本,还可同时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通过散热模式,所述液冷***90可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可实现数据中心的高机柜功率密度的散热,且可在冷却剂流向快接头和冷板93前过滤冷却剂中的杂质,避免了用纯水多次清洗,实现了液冷***90的密封性及避免了液冷***90的泄露;通过排污模式,可在线实现清洗过滤装置925在在线调试模式和/或散热模式下过滤时留在过滤装置925内表面上的杂质,且可同时实现散热功能,无需将过滤装置925从第一分集水器92上拆除后进行杂质清理。
请参考图10,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液冷***的示意图。所述液冷***100包括多个阀门101、第一分集水器102、冷板103、第二分集水器104、第一旁通支管105及第二旁通支管106。多个所述阀门101包括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及第六阀门V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集水器102和所述第二分集水器10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8的新的分集水器。第一分集水器102的第一进/出水管1021内设置有第一阀门V1,所述第一阀门V1可以用于控制第一进/出水管1021的开/闭状态。第一分集水器102的第一排污管1022内设置有第二阀门V2,所述第二阀门V2可以用于控制第一排污管1022的开/闭状态。第二分集水器104的第二进/出水管1041内靠近第二分集水器104的第二主管1042的位置可设置有第三阀门V3。所述第三阀门V3可以用于控制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靠近第二主管1042的部分的开/闭状态。第一进/出水管1021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通过第一旁通支管105相连通。第一旁通支管105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进/出水管1021上,且位于第一阀门V1与第一进/出水管1021的第二端之间。第一进/出水管1021的第二端与第一进/出水管1021的第一端相对。第一旁通支管105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进/出水管1041上,且位于第三阀门V3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第二端之间。第一旁通支管105的第二端与第一旁通支管105的第一端相对。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第二端与第二分集水器104的第二主管1042相连。第一旁通支管105内设置有第四阀门V4。所述第四阀门V4可以用于控制第一旁通支管105的开/闭状态。第二分集水器104的第二排污管1043内设置有第五阀门V5,所述第五阀门V5可以用于控制第二排污管1043的开/闭状态。第二进/出水管1041内远离第二主管1042的位置可设置有第六阀门V6。所述第六阀门V6可以用于控制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远离第二主管1042的部分的开/闭状态。所述第六阀门V6和所述第三阀门V3之间,第二进/出水管1041与第一旁通支管105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一进/出水管1021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还可以通过第二旁通支管106相连通。第二旁通支管106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进/出水管1021上,且位于第一阀门V1与第一进/出水管1021的第一端之间。第二旁通支管106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进/出水管1041上,且位于第六阀门V6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第一端之间。第二旁通支管106的第二端与第二旁通支管106的第一端相对。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第一端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第二端相对。第二旁通支管106内设置有第七阀门V7。所述第七阀门V7可以用于控制第二旁通支管106的开/闭状态。图10中仅示出了第一旁通支管10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进/出水管1021的侧面和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侧面,第二旁通支管10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进/出水管1021的侧面和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侧面,可理解,第一旁通支管10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进/出水管1021的底面和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底面等,第二旁通支管10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进/出水管1021的底面和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底面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多个所述阀门101可通过自身不同状态的组合,实现液冷***100的第一模式、液冷***100的第二模式、液冷***100的第三模式及液冷***100的第四模式。所述第一模式可为在线调试模式,所述第二模式可为第一排污模式,所述第三模式可为散热模式,所述第四模式可为第二排污模式。所述第一排污模式可为在线调试后排污模式,或者运行时排污模式。所述第二排污模式可为运行时排污模式。多个阀门101的状态组合和各个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2所示:
表2
阀门 V1 V2 V3 V4 V5 V6 V7
第一模式
第二模式
第三模式
第四模式
在第一模式下,第一阀门V1关闭,二次侧管路通过第一进/出水管1021与第一主管1023所形成的进液通道被关闭;第二阀门V2关闭,第一进/出水管1021与第一排污管1022的排污口1024形成的第一排污通道被关闭;第三阀门V3打开,第二主管1042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靠近第二主管1042的部分相连通形成连通通道;第四阀门V4打开,第一进/出水管1021通过第一旁通支管105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形成第一旁路通道;第五阀门V5关闭,第二进/出水管1041与第二排污管1043的排污口1044形成的第二排污通道关闭;第六阀门V6关闭,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远离第二主管1042的部分与二次侧管路连通形成的排液通道关闭;第七阀门V7打开,第一进/出水管1021通过第二旁通支管106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形成第二旁路通道。在第一模式下,冷却剂的流向如图10所示。其中,第一模式下的冷却剂的流向通过点划线表示。具体的,冷却剂通过第一进/出水管1021从二次侧管路进入第一旁通支管105,所述第二分集水器104从第一旁通支管105接收冷的冷却剂,并通过第二分集水器104的第二过滤装置1045滤除冷的冷却剂中的杂质。此时,冷的冷却剂中的杂质留在第二过滤装置1045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分集水器104还通过第二快接头按需分配冷却剂有序地进入冷板103。所述冷板103贴在发热元件上,用于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所述冷却剂在流过所述冷板103后,会携带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所述第一分集水器102通过第一快接头与冷板103连接。所述第一分集水器102通过第一快接头汇集从冷板103出来的各分支回路的携带热量的冷却剂,并通过第二旁通支管106和第二进/出水管1041将汇集的携带热量的冷却剂输回至二次侧管路,从而实现对液冷***的在线调试,可同时对液冷***100进行调试和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在第二模式下,第一阀门V1打开,二次侧管路通过第一进/出水管1021与第一分集水器102的第一主管1023相连通;第二阀门V2关闭,第一进/出水管1021与第一排污管1022的排污口1024形成的第一排污通道被关闭;第三阀门V3关闭,第二主管1042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靠近第二主管1042的部分相连通形成的连通通道关闭;第四阀门V4关闭,第一进/出水管1021通过第一旁通支管105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形成的第一旁路通道被关闭;第五阀门V5打开,第二进/出水管1041与第二排污管1043的排污口1044形成第二排污通道;第六阀门V6关闭,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远离第二主管1042的部分与二次侧管路连通形成的排液通道关闭;第七阀门V7关闭,第一进/出水管1021通过第二旁通支管106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形成的第二旁路通道被关闭。在第二模式下,冷却剂的流向如图10所示。其中,第二模式下的冷却剂的流向通过双点划线表示。具体的,所述第一分集水器102通过第一进/出水管1021从二次侧管路接收冷的冷却剂。所述第一分集水器102还通过第一快接头按需分配冷却剂有序地进入冷板103。所述冷板103贴在发热元件上,用于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所述冷却剂在流过所述冷板103后,会携带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所述第二分集水器104通过第二快接头与冷板103连接。所述第二分集水器104用于通过第二快接头汇集从冷板103出来的各分支回路的携带热量的冷却剂,并在流过第二过滤装置1045时冲洗留在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045的外表面上的杂质,使得冷却剂中携带第二过滤装置1045的外表面上的杂质。所述第二分集水器104还通过第二进/出水管1041和第二排污管1043将汇集的携带热量及第二过滤装置1045上的杂质的冷却剂从排污口1044排出,从而实现二次侧***的在线调试后排污功能,或者运行时排污模式。
在第三模式下,第一阀门V1打开,二次侧管路通过第一进/出水管1021与第一分集水器102的第一主管1023相连通;第二阀门V2关闭,第一进/出水管1021与第一排污管1022的排污口1024形成的第一排污通道被关闭;第三阀门V3打开,第二分集水器104的第二主管1042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靠近第二主管1042的部分相连通形成连通通道;第四阀门V4关闭,第一进/出水管1021通过第一旁通支管105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形成的第一旁路通道被关闭;第五阀门V5关闭,第二进/出水管1041与第二排污管1043的排污口1044形成的第二排污通道被关闭;第六阀门V6打开,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远离第二主管1042的部分与二次侧管路相连通;第七阀门V7关闭,第一进/出水管1021通过第二旁通支管106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形成的第二旁路通道被关闭。在第三模式下,冷却剂的流向如图10所示。其中,第三模式下的冷却剂的流向通过实线表示。图10中的液冷***的第三模式的工作过程与图9中的液冷***的散热模式的工作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四模式下,第一阀门V1关闭,二次侧管路通过第一进/出水管1021与第一主管1023所形成的进液通道被关闭;第二阀门V2打开,第一进/出水管1021与排污口1024形成排污通道;第三阀门V3打开,第二主管1042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靠近第二主管1042的部分相连通形成连通通道;第四阀门V4打开,第一进/出水管1021通过第一旁通支管105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形成第一旁路通道;第五阀门V5关闭,第二进/出水管1041与第二排污管1043的排污口1044形成第二排污通道;第六阀门V6关闭,第二进/出水管1041的远离第二主管1042的部分与二次侧管路连通形成的排液通道关闭;第七阀门V7关闭,第一进/出水管1021通过第二旁通支管106与第二进/出水管1041形成的第二旁路通道被关闭。在第四模式下,冷却剂的流向如图10所示。其中,第四模式下的冷却剂的流向通过虚线表示。图10中的液冷***的第四模式的工作过程与图9中的液冷***的排污模式的工作过程相同,在此不用赘述。
通过在线调试模式,在所述液冷***100可在整机出厂前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可以方便现场快速部署,且能够减少建设成本。通过在线调试后排污模式,可在线实现清洗第二过滤装置1045在在线调试模式下过滤时留在第二过滤装置1045内表面上的杂质,且可同时实现散热功能,无需将第二过滤装置1045从第二分集水器104上拆除后进行杂质清理。通过散热模式,所述液冷***可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可实现数据中心的高机柜功率密度的散热,且可在冷却剂流向快接头和冷板103前通过第一过滤装置1025过滤冷却剂中的杂质,避免了用纯水多次清洗,实现了液冷***100的密封性及避免了液冷***100的泄露。通过运行时排污模式,可在线实现清洗第一过滤装置1025在在线调试后排污模式和/或散热模式下过滤时留在第一过滤装置1025内表面上的杂质,且可同时实现散热功能,无需将过滤装置从第一分集水器102上拆除后进行杂质清理。
可理解,在图10中,在第二模式或第四模式下,若所述冷却剂中带有杂质,所述冷却剂首先经过的分集水器102或者104将会通过设置在其内的过滤装置1025或者1045滤除冷却剂中的杂质。此时,冷的冷却剂中的杂质留在过滤装置1025或者1045的内表面上。留在过滤装置1025或者1045的内表面上杂质,可在第二模式和第四模式中的另一模式下通过冲洗而带走,无需用纯水冲洗。
可理解,上述的四种模式可根据需要而调整运行顺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理解,上述的液冷***为使用二通阀门来实现各种模式,上述的液冷***也可通过管路的复用、三通阀门、四通阀门等方式,对上述的连接或部署方式进行简单的变形以实现上述的各种模式,需要说明书的是,其他变形的部署方式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1,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包括分集水器、快接头和冷板的液冷***的仰视图,其中支撑件被省略。所述液冷***110包括第一分集水器111、冷板112及第二分集水器113。第一分集水器111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新的分集水器,例如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3的新的分集水器。可理解,所述第一分集水器111还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的新的分集水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第二分集水器113可为现有的分集水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集水器111的过滤网1111上布置有监测点,用于检测过滤网1111相对的两侧的压强差。可理解,所述第一分集水器111的过滤网1111前后还可设置压强计,或者所述第一分集水器111的过滤网111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过滤网1111相对的两侧的压强差(即过滤网1111的阻力),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图11中,虚线表示的部分为过滤网1111。位于过滤网1111内侧的压强为P1,位于过滤网1111外侧的压强为P2。若P1和P2的压强差(即过滤网1111的阻力)较小,则表示过滤网1111两侧的杂质的量相当,即表示过滤网1111基本没有过滤杂质。若P1和P2的压强差(即过滤网1111的阻力)较大,则表示过滤网1111两侧的杂质量相差较大,即表示过滤网1111基本过滤了所有杂质。
请同时参考图12,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脏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所述脏堵检测方法包括:
S1201:获取液冷***的冷却剂首先经过的分集水器的过滤装置的阻力。
可理解,过滤装置的阻力即为过滤装置相对的两侧的压强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力可通过检测过滤装置的监测点压强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力可为根据过滤装置前后的压强计检测的压强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力可为根据过滤装置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强差得到。
S1202:根据阻力变化曲线及获取的所述阻力确定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阻力变化曲线包括过滤装置的阻力与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的关系曲线。
所述阻力变化曲线为在实验室环境下所测得的过滤装置的阻力与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的关系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查询所述阻力变化曲线中与获取的所述阻力匹配的目标阻力,并确定所述阻力变化曲线中与确定的所述目标阻力对应的目标脏堵情况为脏堵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脏堵情况为过滤网上的杂质的量的多少。可理解,所述脏堵情况还可为多种等级的脏堵,例如零级脏堵、一级脏堵、二级脏堵、三级脏堵及四级脏堵等,其中脏堵严重程度依次递增,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后,还根据脏堵情况通知工作人员。例如,若过滤网上的杂质的量大于第一预设值,通知工作人员过滤装置轻微脏堵;若所述脏堵情况为四级脏堵,通知工作人员过滤装置严重脏堵并处理过滤装置上的杂质。
请参考图13,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包括分集水器、快接头和冷板的液冷***的仰视图,其中支撑件被省略。所述液冷***130包括第一分集水器131、冷板132及第二分集水器133。第一分集水器131和第二分集水器133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新的分集水器。例如,在图13中,第一分集水器131的第一过滤网13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6中的过滤网,第二分集水器133的第二过滤网133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图3中的过滤网。可理解,第一分集水器131和第二分集水器133还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的新的分集水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集水器131和第二分集水器133的过滤网上1311,1331均布置有监测点,用于检测过滤网1311,1331相对的两侧的压强差。可理解,所述第一分集水器131和第二分集水器133的过滤网1311,1331前后还可均设置压强计,或者所述第一分集水器131和第二分集水器133的过滤网1311,1331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过滤网1311,1331相对的两侧的压强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位于过滤网1311,1331内侧的压强为P1,位于过滤网1311,1331外侧的压强为P2。若P1和P2的压强差(即过滤网的阻力)较小,则表示过滤网1311或1331两侧的杂质的量相当,即表示过滤网1311或1331基本没有过滤杂质。若P1和P2的压强差(即过滤网的阻力)较大,则表示过滤网1311或1331两侧的杂质量相差较大,即表示过滤网1311或1331基本过滤了所有杂质。其中,液冷***130在对发热元件散热时,由于第一分集水器131已经过滤了冷却剂中基本所有的杂质,则流过第二分集水器133的过滤网1331的杂质很少,第二分集水器133的过滤网1331相对的两侧的压强差会较小。此时,过滤装置的阻力只与流过第二分集水器133的过滤网1331的流量相关。
请同时参考图14,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流量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流量检测方法包括:
S1401:获取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过滤装置的阻力。
可理解,第二过滤装置阻力即为第二过滤装置相对的两侧的压强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力可通过检测第二过滤装置的监测点压强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力可为根据第二过滤装置前后的压强计检测的压强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力可为根据第二过滤装置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强差得到。
S1402:根据阻力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获取的所述阻力确定冷却剂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冷却剂的流量后,还提示工作人员冷却剂的流量。例如,通过显示设备提示工作人员冷却剂的流量。
请同时参考图15,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脏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所述脏堵检测方法包括:
S1501:获取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一阻力。
可理解,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一阻力即为第一过滤装置相对的两侧的第一压强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力可通过检测第一过滤装置的监测点压强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力可为根据第一过滤装置前后的压强计检测的压强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力可为根据第一过滤装置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强差得到。
S1502:获取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过滤装置的第二阻力。
可理解,第二过滤装置的第二阻力即为第二过滤装置相对的两侧的第二压强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力可通过检测第二过滤装置的监测点压强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力可为根据第二过滤装置前后的压强计检测的压强得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力可为根据第二过滤装置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强差得到。
其中,液冷***在对发热元件散热时,由于第一分集水器已经过滤了冷却剂中基本所有的杂质,则流过第二分集水器的过滤网的杂质很少,第二分集水器的过滤网相对的两侧的第二压强差会较小。此时,第二过滤装置的第二阻力只与流过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过滤装置的冷却剂的流量相关。
S1503:根据阻力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获取的所述第二阻力确定冷却剂的流量。
S1504:根据阻力特性曲线及确定的冷却剂的流量确定预测阻力;所述阻力特性曲线为脏堵的过滤装置的阻力特性曲线;阻力特性曲线包括脏堵的过滤装置在不同流量下的阻力曲线。
所述阻力特性曲线为在实验室环境下所测得的脏堵的过滤装置在不同流量下的阻力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查询所述阻力特性曲线中与确定的冷却剂的流量匹配的目标流量,并确定所述阻力特性曲线中与确定的所述目标流量对应的目标阻力为预测阻力。
S1505:根据预测阻力和第一阻力确定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脏堵情况包括脏堵或者没有脏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阻力大于或等于预测阻力,则确定第一过滤装置脏堵。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阻力小于预测阻力,则确定第一过滤装置没有脏堵。
可理解,脏堵情况还可包括一级脏堵、二级脏堵、三级脏堵及四级脏堵等,预测阻力还可为多个,分别对应不同脏堵程度的阻力,则第一阻力可与多个预测阻力中的一个或多个比较来确定脏堵情况。
图15所示的脏堵检测方法可在流量较小也可通过检测过滤装置的阻力来检测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
请同时参考图16,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脏堵预测方法的流程图。所述脏堵预测方法包括:
S1601:获取第一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一阻力及当前时间。
所述获取第一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一阻力及当前时间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或随机获取第一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一阻力及当前时间。所述随机可为在一段时间内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获取,在其他时间内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获取。如此,所述方法可根据需要自动调节获取当前第一阻力及当前时间的时间间隔。
S1602:获取第二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二阻力。
所述获取第二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二阻力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或随机获取第二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二阻力。所述随机可为在一段时间内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获取,在其他时间内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获取。如此,所述方法可根据需要自动调节获取第二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二阻力。可理解,获取第二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二阻力的时间与获取第一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一阻力及当前时间的时间相同。
S1603:根据阻力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及获取的所述当前第二阻力确定冷却剂的当前流量。
S1604:根据当前第一阻力、当前流量、当前时间、前一次第一阻力、前一次流量及前一次时间确定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当前流量与前一次流量相同,可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3476742250000171
确定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其中,ΔP为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P1为当前第一阻力,P2为前一次第一阻力,T1为当前时间,T2为前一次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当前流量与前一次流量不同,则将当前第一阻力或者前一次第一阻力转换为相同流量下的阻力,并根据转换后的阻力确定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具体地,若当前流量与前一次流量不同,可将当前第一阻力转换为与当前流量相同时的目标当前第一阻力,并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3476742250000172
确定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其中,ΔP为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P1为目标当前第一阻力,P2为前一次第一阻力,T1为当前时间,T2为前一次时间。可理解,若当前流量与前一次流量不同,还可将前一次第一阻力换算为与前一次流量相同时的目标前一次第一阻力,并根据目标前一次第一阻力确定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
S1605:根据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预测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为收敛状态,则预测第一过滤装置短期不会脏堵。例如,同一流量下,阻力变化值依序为第一天增加1000巴、第二天增加10巴、第三天增加0巴,则预测第一过滤装置不会脏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为发散状态或者保持状态,则预测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具体时间。例如,同一流量下,阻力变化值依序为第一天增加1000巴、第二天增加1000巴、第三天增加1000巴,则预测第一过滤装置在五天后会脏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不为收敛状态、发散状态或者保持状态,则预测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异常。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预测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异常后,还通知工作人员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异常。
可理解,所述分集水器还可集成配电PDU的功能和弱电连线功能,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通过设置在分集水器的主管和分支管的连接处的过滤装置可过滤冷却剂中的杂质,且通过第一分集水器最靠近第一快接头和冷板,可减小从第一分集水器流向第一快接头和冷板的冷却剂中的杂质的颗粒度,可以同时保护第一快接头和冷板,避免了二次侧***泄露的可能性,且避免了需要用纯水冲洗的需求。同时,通过将过滤装置设置在分集水器中,而不是设置在CDU中,可充分利用分集水器的大量空间来设置过滤装置,方便设置过滤装置,而且使得每个液冷柜包括过滤装置,实现了分布式过滤,避免了过滤装置设置在CDU中时的容易脏堵的问题。而且通过在分集水器中设置过滤装置,而不是在每个冷板中设置过滤装置,可避免设置过多的过滤装置,降低了成本。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1)

1.一种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水器包括:
主管;
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管上,每个分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相连通;
进/出水管,所述进/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相连通;
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固定在所述主管内,位于所述进/出水管的延长线靠近对应的所述分支管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和支撑件,所述过滤网为褶皱式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形成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用于过滤经过所述过滤网的冷却剂中的杂质,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过滤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网呈平板型、环状、圆形或者弧形形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过滤网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集水器还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置在所述进/出水管上,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为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用于供排污时所述分集水器的杂质流出所述分集水器,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相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集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集水器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进/出水管内,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进/出水管的开/闭状态,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排污管内,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排污管的开/闭状态。
7.一种液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集水器和冷板,所述分集水器用于分配所述液冷***的冷却剂进入所述冷板。
8.一种液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分集水器、冷板、第二分集水器和旁通支管;其中:
所述第一分集水器还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进/出水管上,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为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用于供排污时所述液冷***的杂质流出所述第一分集水器,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用于分配所述液冷***的冷却剂进入所述冷板;
第二分集水器,所述第二分集水器包括第二进/出水管;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用于汇集从所述冷板出来的冷却剂;
旁通支管,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一端相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散热模式或者在线调试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排污模式,所述液冷***能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水管内,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排污管内;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内,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在所述旁通支管内;所述液冷***通过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及所述第四阀门的开启或者关闭来控制所述液冷***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集水器包括第二主管,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的远离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主管的一端之间,所述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的靠近所述第二主管的一端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集水器包括第二主管;
在第一模式下,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被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被关闭,所述液冷***包括进液通道及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由所述第一进/出水管和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主管形成,所述出液通道由所述第二主管和所述第二进/出水管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被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被开启,所述液冷***包括旁路通道及排污通道,所述旁路通道由所述第一进/出水管、所述旁通支管和所述第二进/出水管形成,所述排污通道由所述第一进/出水管、所述排污管和所述排污口形成。
14.一种液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分集水器、冷板、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分集水器、第一旁通支管及第二旁通支管,其中:
所述第一分集水器还包括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进/出水管上,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二端为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用于供排污时所述液冷***的杂质流出所述第一分集水器,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用于分配所述液冷***的冷却剂进入所述冷板;
所述第二分集水器还包括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进/出水管上,所述第二排污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的第二端为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口用于供排污时所述液冷***的杂质流出所述第二分集水器,所述第二排污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排污管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用于汇集从所述冷板出来的冷却剂;
第一旁通支管,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一端相对;
第二旁通支管,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上,且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一端相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冷***,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在线调试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第一排污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为散热模式,所述第四模式为第二排污模式,所述液冷***能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之间切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冷***,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及第七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水管内,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污管内;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的靠近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主管的部分内,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旁通支管内,所述第五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污管内,第六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的远离所述第二主管的部分内,所述第七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旁通支管内;所述液冷***通过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及所述第七阀门的开启或者关闭来控制所述液冷***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之间切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的远离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主管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的远离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主管的一端之间;
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进/出水管的靠近所述第一主管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旁通支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六阀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冷***,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模式下,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被关闭,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七阀门被开启,所述液冷***包括第一旁路通道、连通通道及第二旁路通道,所述第一旁路通道由所述第一进/出水管、所述第一旁通支管和所述第二进/出水管形成,所述连通通道由所述第二主管与所述第二进/出水管的靠近所述第二主管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旁路通道由第一进/出水管、所述第二旁通支管和所述第二进/出水管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冷***,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五阀门被开启,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六阀门及所述第七阀门被关闭,所述液冷***包括进液通道和排污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由所述第一进/出水管和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主管形成,所述排污通道由第二进/出水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二排污口形成。
20.一种脏堵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液冷***的分集水器的过滤装置的阻力;
根据阻力变化曲线及获取的所述阻力确定所述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所述阻力变化曲线包括所述过滤装置的阻力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的关系曲线。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脏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阻力变化曲线及获取的所述阻力确定所述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包括:
查询所述阻力变化曲线中与获取的所述阻力匹配的目标阻力;
确定所述阻力变化曲线中与确定的所述目标阻力对应的目标脏堵情况为脏堵情况。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脏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阻力通过获取所述过滤装置相对的两侧的压强或压强差得到。
23.一种脏堵检测方法,应用于一种液冷***,所述液冷***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分集水器、冷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分集水器,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用于分配所述液冷***的冷却剂进入所述冷板,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用于汇集从所述冷板出来的冷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一阻力;
获取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过滤装置的第二阻力;
根据第一模型及获取的所述第二阻力确定所述液冷***的冷却剂的流量;
根据第二模型及确定的冷却剂的流量确定预测阻力;所述第二模型为脏堵的所述过滤装置的模型;
根据所述预测阻力和所述第一阻力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脏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测阻力和所述第一阻力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包括:
若所述第一阻力大于或等于所述预测阻力,则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脏堵。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脏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测阻力和所述第一阻力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情况包括:
若所述第一阻力小于所述预测阻力,则确定所述第一过滤装置没有脏堵。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脏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型为阻力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脏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模型为阻力特性曲线,所述第二模型包括脏堵的所述过滤装置在不同流量下的阻力曲线。
28.一种脏堵预测方法,应用于一种液冷***,所述液冷***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分集水器、冷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分集水器,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用于分配所述液冷***的冷却剂进入所述冷板,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用于汇集从所述冷板出来的冷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分集水器的第一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一阻力、当前时间及所述第二分集水器的第二过滤装置的当前第二阻力;
根据第一模型及获取的所述当前第二阻力确定冷却剂的当前流量;
根据所述当前第一阻力、所述当前流量、所述当前时间、前一次第一阻力、前一次流量及前一次时间确定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
根据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脏堵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包括:
若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为收敛状态,则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短期不会脏堵。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脏堵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包括:
若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为发散状态或者保持状态,则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具体时间。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脏堵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同一流量下的所述阻力变化速率预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包括:
若同一流量下的阻力变化速率不为收敛状态、发散状态或者保持状态,则预测第一过滤装置的脏堵异常。
CN202210065296.XA 2022-01-18 2022-01-18 分集水器、液冷***、脏堵检测方法及脏堵预测方法 Pending CN1145547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5296.XA CN114554790A (zh) 2022-01-18 2022-01-18 分集水器、液冷***、脏堵检测方法及脏堵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5296.XA CN114554790A (zh) 2022-01-18 2022-01-18 分集水器、液冷***、脏堵检测方法及脏堵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4790A true CN114554790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71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5296.XA Pending CN114554790A (zh) 2022-01-18 2022-01-18 分集水器、液冷***、脏堵检测方法及脏堵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4790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480A (zh) * 1995-03-15 1998-04-08 梅姆泰克美国公司 过滤监视和控制***
JPH11173702A (ja) * 1997-12-15 1999-07-02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駆動冷媒圧送循環式熱移動装置
CN203533701U (zh) * 2013-07-11 2014-04-09 武汉光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冲洗除污型分集水器
US20150173251A1 (en) * 2013-12-18 2015-06-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quid-cooling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coolant filter
CN206817581U (zh) * 2017-10-11 2017-12-29 浙江誉控科技有限公司 分集水器
CN112410136A (zh) * 2020-11-19 2021-02-26 钦州威优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胶囊式90%超浓缩衣物清洁护理剂及环保制备工艺
CN212677609U (zh) * 2020-08-26 2021-03-09 锐卡(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水冷***
CN113719875A (zh) * 2021-09-27 2021-11-30 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480A (zh) * 1995-03-15 1998-04-08 梅姆泰克美国公司 过滤监视和控制***
JPH11173702A (ja) * 1997-12-15 1999-07-02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駆動冷媒圧送循環式熱移動装置
CN203533701U (zh) * 2013-07-11 2014-04-09 武汉光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冲洗除污型分集水器
US20150173251A1 (en) * 2013-12-18 2015-06-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quid-cooling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coolant filter
CN206817581U (zh) * 2017-10-11 2017-12-29 浙江誉控科技有限公司 分集水器
CN212677609U (zh) * 2020-08-26 2021-03-09 锐卡(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水冷***
CN112410136A (zh) * 2020-11-19 2021-02-26 钦州威优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胶囊式90%超浓缩衣物清洁护理剂及环保制备工艺
CN113719875A (zh) * 2021-09-27 2021-11-30 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9068B2 (ja) 凝縮器におけるゴムボール洗浄の多点集中ボール放出システム
US20030146147A1 (en) Cooling device
EP380181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a fluid circulating in a plumbing and heating system
CN101750194A (zh) 减压阀综合性能测试平台
CN107732411B (zh) 一种有源相控阵天线液冷管网布置结构
US6978793B1 (en) Portable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ngle pass plate and frame heat exchangers
JP2013545611A (ja) 濾過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構成要素
KR20100128237A (ko) 폐수의 열회수장치 및 방법
CN109971978A (zh) 一种钠回路净化***及净化方法
CN114554790A (zh) 分集水器、液冷***、脏堵检测方法及脏堵预测方法
US2021034682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a fluid circulating in a plumbing and heating system
CN205066558U (zh) 一种冷凝设备的自动清洁装置
KR101431395B1 (ko) 유량변동에 따른 직.병렬 겸용 폐열회수용 열교환기 시스템
US10655755B2 (en) Sensor connection structure
JPH1019482A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US9541204B2 (en) Valve manifold
CN114054438A (zh) 全自动部组件冲洗、洁净度检测及流阻的测试***和方法
CN208038076U (zh) 一种过滤装置
CN218352981U (zh) 液冷服务器的冷却***
CN217316561U (zh) 一种焊机用冷却水路***
CN211275654U (zh) 双水内冷发电机转子反冲洗装置
CN217110652U (zh) 一种数量可调的装球***
CN220892664U (zh) 一种冷冻水管网冲洗***及冷冻水管网***
CN218455415U (zh) 一种不受水量影响且带自清洁功能的冷却塔布水器
CN215860758U (zh) 一种管道式配水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