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0790A - 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和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和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0790A
CN114480790A CN202110834451.5A CN202110834451A CN114480790A CN 114480790 A CN114480790 A CN 114480790A CN 202110834451 A CN202110834451 A CN 202110834451A CN 114480790 A CN114480790 A CN 114480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tempering
steel
tough
stee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44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伸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80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07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18Hardening; Quenching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temp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6/00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一种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对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前述韧性部的部分,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回火处理。一种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制造装置,具备:加热钢构件的加热处理部、冷却前述钢构件的冷却处理部、以及能够使前述钢构件向各处理部移动的移动机构,在对前述钢构件的回火处理中,成为前述钢构件的韧性部的部分在前述加热处理部被加热至回火温度之后,前述移动机构立即使前述钢构件向前述冷却处理部移动。

Description

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和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和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钢制品的强度,人们广泛使用对渗碳后的钢构件进行淬火和回火的方法。在此,在具备具有高硬度的硬质部和具有高韧性的韧性部的钢制品中,为了赋予这些性质,需要对各部分进行不同的处理。
在日本特开2011-140697中,公开了对具备需要硬度的部分和需要韧性的部分的钢制品的淬火方法。
发明内容
如日本特开2011-140697那样,在制造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时的淬火及回火中,通常采用以下的顺序。即,首先,对渗碳后的钢构件整体实施淬火处理,使钢构件的表面整体硬化,得到渗碳淬火部件。之后,仅对成为韧性部的部分(例如,螺纹部分)进行例如利用线圈的高频加热(感应加热),进行部分回火处理。
但是,例如在图1A、图1B所示的作为韧性部2具有螺纹部的钢制品1中,要求高硬度的硬质部3和要求高韧性的韧性部2配置在非常接近的位置,例如两者之间的距离D为数毫米(更具体地为7mm)的位置。因此,在回火处理时,提供给成为韧性部2的部分的热量通过传导传递到成为硬质部3的部分,成为硬质部3的部分被间接地进行回火处理,存在硬质部3的硬度降低的可能性。进而,为了抑制硬质部3的硬度降低,在回火处理时,若减少对成为韧性部2的部分的热输入,则成为韧性部2的部分不能充分软化到规定的硬度(不能回火),有可能不能赋予韧性部2高的韧性。另一方面,若向成为韧性部2的部分的热输入过多,则有可能成为再淬火(再焼き)的组织而硬化。
因此,在制造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时的回火处理中,要求开发一种能够一边对成为韧性部的部分赋予适当量的热量,一边抑制向成为硬质部的部分的传热的方法。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韧性部的韧性的状态下防止硬质部的硬度降低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及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是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前述韧性部的部分,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回火处理。
在本发明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中,在回火处理中,将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韧性部的部分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不保持均热,因此能够抑制向成为韧性部的部分以外的热输入。因此,容易得到韧性部所要求的回火硬度(例如,440HV以下),进而能够减少再淬火的风险。这样,在本发明中,与以往相比,在回火处理中,能够容易地对成为韧性部的部分赋予适当量的热量,使韧性部的鲁棒性提高,并且能够抑制向成为硬质部的部分的传热,在硬质部中能够确保高硬度。
在此,优选地,在前述回火处理中,对成为前述韧性部的部分连续多次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操作。
另外,优选地,前述回火温度为690℃以上、725℃以下。
进一步地,优选地,将成为前述韧性部的部分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温度为100℃以下。
另外,优选地,对于前述成为韧性部的部分,以30秒的时间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之后立即冷却的1次操作。
本发明所涉及的钢制品的制造装置是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加热处理部,其对钢构件进行加热;冷却处理部,其冷却前述钢构件;以及移动机构,其能够使前述钢构件向各处理部移动,其中,在对前述钢构件的回火处理中,将成为前述钢构件的韧性部的部分在前述加热处理部加热至回火温度后,前述移动机构立即使前述钢构件向前述冷却处理部移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钢制品的制造装置中,在回火处理中,成为韧性部的部分在加热处理部加热至回火温度之后,能够通过移动机构使钢构件向冷却处理部移动。因此,将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韧性部的部分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不保持均热,因此能够抑制向成为韧性部的部分以外的热输入。因此,容易得到韧性部所要求的回火硬度,进而,减少再淬火的风险,并且在硬质部中能够确保高硬度。
在此,优选地,在对各钢构件的回火处理中,前述移动机构进行多次从前述加热处理部向前述冷却处理部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韧性部的韧性的状态下防止硬质部的硬度降低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及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相同的元件。
图1A是用于说明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得到的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1B是用于说明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得到的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一例的概略局部截面图。
图2是示出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中成为韧性部的部分的温度变化(热曲线)的一例的图表。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回火处理中成为韧性部的部分的温度变化(热曲线)的一例的图表。
图4A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中加热时的钢构件中的ε-碳化物的析出的概略图。
图4B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中均热时产生的ε-碳化物的成长的概略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回火处理中,进行1至3次回火操作(加热后立即冷却的操作)时的钢构件中的ε-碳化物的析出的概略图。
图5B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回火处理中,进行1至3次回火操作(加热后立即冷却的操作)时的钢构件中的ε-碳化物的析出的概略图。
图5C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回火处理中,进行1至3次回火操作(加热后立即冷却的操作)时的钢构件中的ε-碳化物的析出的概略图。
图6是示出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中回火温度与韧性部的硬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示出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和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回火处理(回火操作次数:1至3次)中的韧性部的硬度分布的图表。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具备要求高硬度的部分(硬质部)和要求高韧性的部分(韧性部)的钢制品,例如可以举出图1A、图1B所示的作为韧性部2具有螺纹部的钢制品(带螺纹部的渗碳部件)。此外,图1A、图1B是用于说明通过本发明得到的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一例的概略图,图1A是其概略立体图,图1B是将图1A的虚线部分放大的概略局部截面图。
在此,具备韧性部2的钢制品1在对渗碳后的钢构件进行淬火处理后,若直接(例如,紧固螺纹部)使用,则有可能因延迟破坏等而破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通常对成为韧性部的部分(以下有时称为预韧性部)进行基于感应加热的部分回火处理,使其软化至期望的硬度(例如,440HV以下),进行硬度的调节,由此确保高韧性。
此外,在以往的回火处理中,如图2所示,首先,用高频线圈等将钢构件的预韧性部(螺纹部)在加热时间H的期间(例如,数秒)加热(感应加热)至回火温度。接着,预韧性部在高温(例如700℃左右)的状态下,在均热时间U的期间(例如,约10秒)保持(均热:连续加热)。然后在冷却时间C期间(例如,几秒)冷却(例如,水冷)预韧性部。
此时,在以往的回火处理中,如图4A所示,在第一阶段、即加热时间H的期间,在钢构件中析出ε-碳化物8。接着,如图4B所示,在第二阶段,即在均热时间U的期间,在钢构件中产生的ε-碳化物8生长。其结果是,实施了回火处理的预韧性部软化至期望的硬度。
此外,图2是示出以往的回火处理中的成为韧性部的部分的温度变化(热曲线、温度剖面图)的一例的图表。图4A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中的加热时的钢构件中的ε-碳化物的析出的概略图,图4B是用于说明均热时产生的ε-碳化物的生长的概略图。
这样,在以往的回火处理中,由于在加热时间H和均热时间U的期间,向预韧性部输入热量,因此该热量向位于预韧性部附近的成为硬化部的部分(以下有时称为预硬化部)传递,预硬化部可能被回火处理而软化。因此,在以往的回火处理中,为了抑制向预硬化部的传热,对预韧性部的热输入受到限制,有时预韧性部的回火处理不能良好地进行到所期望的硬度(例如,440HV以下)。因此,在以往的回火处理中,有时难以得到韧性部所要求的回火硬度。
在此,下述表1示出以往的一例的回火处理中的回火温度(最高到达温度)(℃)和得到的韧性部的硬度(HV),图6示出表示表1中的两者的关系的图表。
[表1]
Figure BDA0003174114720000061
如这些图所示,在以往的回火处理中,用于防止再淬火且赋予所期望的硬度的回火范围为狭窄的范围(在图6中,为705至725℃)。例如,若回火温度为700℃,减少对预韧性部的热输入,则预韧性部有可能不充分软化。另外,例如,若回火温度为740℃,对预韧性部的热输入多,则有可能成为再淬火组织而硬化。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以下有时称为本制造方法)中,在回火处理中,进行将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预韧性部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进行冷却的回火操作。具体地,如图3所示,进行如下的1次(1个循环)回火操作,即,用高频线圈等将预韧性部在加热时间H的期间(例如,数秒)加热(感应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在冷却时间C的期间,通过冷却水等进行冷却。接着,根据需要,连续进行该回火操作,例如总计重复2次或3次,对预韧性部进行断续加热。图3是示出在本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重复进行3次该回火操作时的预韧性部的温度变化(热曲线、温度剖面图)的一例的图表。
在此,图5A~图5C是用于说明在本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在回火处理中连续重复进行三次回火操作时的ε-碳化物的析出的概略图。如该图所示,与示出上述回火操作的次数为第一次的ε-碳化物8的状态的图5A相比,在第二次(图5B)、第三次(图5C)每次重复该回火操作时,更具体地,在每次再次开始加热时,在钢构件中生成新的ε-碳化物8。因此,在钢构件中析出的ε-碳化物8的合计量在每次重复进行回火操作时、即每次进行断续加热时增加,进一步软化。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通过断续地进行短时间加热的回火处理,能够抑制预韧性部以外的需要高硬度的预硬质部的温度上升,不会使其软化,能够可靠地仅使期望的部分、即预韧性部容易地软化至期望的硬度。进而,通过进行这样的回火处理,能够减少再淬火的风险,并且使用本发明的回火处理制造的钢制品的韧性部能够具有优异的鲁棒性。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减少回火操作的次数(例如,减为1次或2次),能够进一步缩短回火处理时间,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更多的钢制品。
以下,参照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另外,为了使说明明确,这些记载和附图被适当地省略和简化。
<钢制品的制造方法>
本制造方法是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在此,所谓硬质部是指要求具有高表面硬度的部分,在图1A、图1B所示的钢制品1中,相当于符号3所示的部分。另外,所谓韧性部是要求具有高韧性的部分,在图1A、图1B所示的钢制品1中,相当于符号2所示的部分(螺纹部)。此外,硬质部和韧性部也可以混合存在,但从容易赋予两者的性质的观点出发,优选分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此外,在图1A、图1B所示的钢制品1中,如上所述,韧性部2和硬质部3之间的距离D非常近,隔开数mm间隔配置。因此,对成为韧性部的部分进行的回火处理的热输入容易向配置在附近的成为硬质部的部分传热,回火处理容易被实施到不期望的部分。
在此,从防止再淬火的观点出发,韧性部的硬度(维氏硬度:HV)优选为260HV以上,更优选为300HV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0HV以上。另外,从赋予高韧性的观点出发,韧性部的硬度优选为440HV以下,更优选为430HV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20HV以下,特别优选为410HV以下。
从具有高硬度的观点出发,硬质部的硬度优选为500HV以上,更优选为520HV以上。硬质部的硬度的上限值可以根据制作的钢制品所要求的性质适当设定,没有特别限定。
钢制品的各部分的硬度可以基于JISZ2244:2009中规定的维氏硬度(HV)试验方法(试验力:5kgf)来测定。
在此,在本制造方法中,如上所述,对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韧性部的部分(预韧性部),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回火处理。这样,与以往的回火处理不同,由于不进行均热保持,因此抑制ε-碳化物的生长,韧性的控制变得容易。另外,由于在短时间加热后立即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抑制向成为硬质部的部分(预硬质部)的传热。
此外,在本制造方法中,在回火处理中,优选对预韧性部连续多次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操作。通过反复多次进行由加热和冷却构成的回火操作,在每次断续加热时生成ε-碳化物,因此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容易软化。
此外,前述回火温度是指在回火处理中加热预韧性部时的最高到达温度,可以根据制作的钢制品适当设定。从赋予韧性部高韧性的观点出发,回火温度优选为690℃以上,更优选为6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0℃以上。另外,从防止预韧性部的再淬火的观点出发,回火温度优选为725℃以下,更优选为720℃以下。
另外,将预韧性部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时的冷却温度可以适当设定,但从防止向硬质部传热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室温(例如,25℃)。
在本制造方法中,从生产效率的观点出发,每1个钢制品的回火处理时间优选为60至100秒。因此,对于预韧性部,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一次回火操作优选以30秒以内的时间进行,更优选以20秒以内的时间进行,进一步优选以15秒以内的时间进行。
上述回火处理中的预韧性部的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可以根据所需的回火处理时间适当变更,没有特别限定。
本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包括以下工序。
·准备具有成为韧性部的部分及成为硬质部的部分的钢构件(预钢制品)的工序(准备工序)。
·对前述钢构件实施渗碳处理的工序(渗碳处理工序)。
·对渗碳处理后的前述钢构件实施淬火处理的工序(淬火处理工序)。
·将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韧性部的部分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实施回火处理的工序(回火处理工序)。
另外,本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工序。
·在前述回火处理时,冷却成为硬质部的部分的工序(预硬质部冷却工序)。
·在前述渗碳处理之前或渗碳处理中,使用防碳手段,使成为韧性部的部分的碳侵入量降低的工序(防碳工序)。
这些各工序可以依次进行,也可以并行进行多个工序(例如,渗碳处理工序和防碳工序、回火处理工序和预硬质部冷却工序)。
钢构件只要具有预韧性部和预硬质部即可,其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如上所述,从进行适当的回火处理、对各部分赋予适当的性质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使用配置在预韧性部和预硬质部分离的位置(两部分至少不接触的位置)的钢构件。
对钢构件的渗碳处理可以适当使用以往公知的渗碳处理,只要是能够向钢构件(特别是硬质部)的表面添加碳的渗碳处理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渗碳处理,例如可以使用以木碳为碳源的固体渗碳、使用以二氧化碳、氢、甲烷等为主要成分的气体的气体渗碳、抽真空后进行气体渗碳的真空气体渗碳、以及将气体等离子化而进行的等离子体渗碳等。其中,从安全性和操作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气体渗碳、真空气体渗碳、等离子体渗碳。
渗碳处理后的钢构件(包括预硬质部和预韧性部)的淬火处理可以适当使用以往公知的淬火处理,没有特别限定。在淬火处理中,钢构件例如通过利用高频线圈的感应加热等被加热至成为奥氏体组织后,被急冷,相变为马氏体组织。
接着,通过上述的本制造方法的回火处理,进行一次以上(优选多次)将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预韧性部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回火操作。由此,能够得到具备具有高硬度的硬质部和具有高韧性的韧性部的钢制品。
另外,在本制造方法中,在回火处理中,在将预韧性部加热到回火温度时,也可以同时冷却预硬质部。由此,能够更容易地防止回火处理时的向预韧性部的热输入向预硬质部传热而导致软化。
另外,在本制造方法中,在对钢构件进行渗碳处理时,使用防碳手段(例如,通过将铜制的防碳帽戴到预韧性部),能够降低碳向预韧性部的侵入量,防止淬火处理时的预韧性部的硬度上升。
进一步地,也可以在对钢构件进行渗碳处理之前,在预韧性部涂布作为防碳手段的防碳剂。由此,使渗碳处理时的碳向预韧性部的侵入量降低,能够进一步抑制预韧性部的淬火处理时的硬度上升。
<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钢制品的制造装置(以下有时称为本制造装置)是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的制造装置。本制造装置具备用于加热钢构件的加热处理部、用于冷却前述钢构件的冷却处理部、以及能够使前述钢构件向各处理部移动的移动机构。在图8中,作为本制造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记载了作为加热处理手段4具备加热线圈的加热处理部4a、作为冷却处理手段5具备冷却套的冷却处理部5a、以及作为移动机构6具备能够在纸面的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手段的(高频)回火装置。
在此,移动机构6在对钢构件7(处理部件)的回火处理中,在钢构件7的预韧性部7a(螺纹部)在加热处理部4a被加热到回火温度之后,立即使钢构件7(特别是预韧性部7a)向冷却处理部5a移动。在此,冷却处理部5a例如也可以具备水冷后的除水用的气套(未图示)。另外,本制造装置也可以具备未图示的固定手段,能够在通过该固定手段固定了钢制品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或冷却处理、基于移动机构的移动。
此外,在对各钢构件的回火处理中,为了进行多次由上述加热和冷却构成的回火操作,优选移动机构进行多次从前述加热处理部向前述冷却处理部的移动。此外,在进行多次上述回火操作的情况下,为了再次对预韧性部进行加热处理,通过移动机构进行一次以上的从冷却处理部向加热处理部的移动。
本制造装置所具有的加热处理手段4只要是能够将钢构件(特别是预韧性部)加热至回火温度的手段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手段。在图8中,作为加热处理手段4,使用进行感应加热的高频(加热)线圈。
此外,加热处理部4a是指在本制造装置中通过加热处理手段4进行钢构件7的加热处理的区域。关于优选的回火温度(最高到达温度)等加热处理条件,如上所述,因此省略说明。
本制造装置所具有的冷却处理手段5只要是能够将钢构件(特别是预韧性部7a)加热到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手段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手段。在图8中,作为冷却处理手段5,使用冷却套(更具体地,冷却水),为了除水,还同时设置有气套。
此外,冷却处理部5a是指在本制造装置中通过冷却处理手段5进行钢构件7的冷却处理的区域。关于优选的冷却温度等冷却处理条件,如上所述,因此省略说明。
本制造装置所具有的移动机构6只要是在回火处理中能够使钢构件7向加热处理部4a和冷却处理部5a这两个部分移动的机构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机构。在图8中,作为移动机构6,使用能够在纸面的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移动装置。
进一步地,本制造装置也可以在利用加热处理手段对预韧性部7a进行加热处理时,并行地利用冷却处理手段5进行预硬质部7b的冷却处理。由此,更容易防止向预韧性部7a传递的热量向预硬质部7b传热而导致软化。此时,加热处理手段4和冷却处理手段5的配置优选为考虑了钢构件7的预韧性部7a和预硬质部7b的配置以及基于移动机构6的移动距离的配置。这样,通过调整两个手段的配置,容易进行感应加热方向和冷却水的放出方向等的调整,能够更可靠地进行预韧性部7a的加热和预硬质部7b的冷却。
另外,本制造装置也可以具备防碳手段(未图示),通过该防碳手段,在渗碳处理前或渗碳处理中,能够抑制碳向预韧性部7a的侵入,能够适度地抑制淬火处理时的预韧性部的硬度上升。作为防碳手段,例如可以使用防碳帽或防碳剂。具体而言,在渗碳处理之前,通过在预韧性部戴上铜制等的防碳帽进行渗碳处理,能够防止碳侵入预韧性部。另外,通过在渗碳处理之前在预韧性部涂布防碳剂,能够抑制碳侵入预韧性部,更能够抑制淬火时的硬度上升。
以下,使用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8所示,使用具备作为加热处理手段4的加热线圈、作为冷却处理手段5的冷却套、除水用的气套、以及能够在纸面的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6的高频回火装置,对实施了渗碳淬火处理的钢构件7进行回火处理。如图8所示,钢构件7作为预韧性部7a具有螺纹部,作为预硬质部7b具有轴部。
然后,通过未图示的固定手段将该钢构件7设置在加热处理部4a。接着,用加热线圈对钢构件7的螺纹部进行回火温度(最高到达温度)为700℃的加热处理。然后,在对螺纹部的到回火温度为止的加热结束(加热时间:3秒钟)的同时,通过移动机构6使该螺纹部向冷却处理部5a移动。然后,通过冷却套(冷却水)将该螺纹部冷却至室温(25℃)。该冷却处理后,用与冷却套共同设置的未图示的气套进行钢构件7的除水。在实施例1中,回火处理中的上述加热处理和上述冷却处理分别各进行一次。
由此,制作了具备韧性部和硬质部的钢制品。按照该顺序,分别制作了3个钢制品。按照上述方法测定所得到的钢制品的韧性部的维氏硬度,结果为436HV、434HV和432HV,可知得到了期望的硬度(440HV以下)。此外,所得到的钢制品的硬质部的维氏硬度均为500HV以上。
[实施例2]
除了将回火处理中的回火操作(加热处理和冷却处理)的次数变更为2次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具备韧性部和硬质部的钢制品。具体地,在冷却处理部对加热处理后的螺纹部进行冷却处理后,再次通过移动机构使螺纹部移动到加热处理部,通过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处理,在到达回火温度的同时,使螺纹部移动到冷却处理部,冷却至室温。按照该顺序,分别制作了3个钢制品。按照上述方法测定所得到的钢制品的韧性部的维氏硬度,结果为414HV、409HV和406HV,可知得到了期望的硬度。另外,所得到的钢制品的硬质部的维氏硬度均为500HV以上。
[实施例3]
除了将回火处理中的回火操作(加热处理和冷却处理)的次数变更为3次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具备韧性部和硬质部的钢制品。按照该顺序,分别制作了3个钢制品。按照上述方法测定所得到的钢制品的韧性部的维氏硬度,结果为400HV、404HV和408HV,可知得到了期望的硬度。另外,所得到的钢制品的硬质部的维氏硬度均为500HV以上。
[比较例1]
在回火处理中,将螺纹部加热处理后,在700℃左右保持(均热)10秒后,冷却处理至室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作了具备韧性部和硬质部的钢制品。按照该顺序,分别制作了3个钢制品。按照上述方法测定所得到的钢制品的韧性部的维氏硬度,结果为438HV、433HV和434HV,可知得到了期望的硬度。但是,所得到的钢制品的硬质部的维氏硬度均低于500HV,可知在上述回火处理中,硬质部软化。
在这些各例中所得到的钢制品的韧性部的硬度分布如图7所示。
由以上可知,根据本发明,在制造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的钢制品时的回火处理中,能够对成为韧性部的部分赋予适当量的热量,能够抑制向成为硬质部的部分的传热。其结果是,在具有韧性部和硬质部的钢制品中,能够在确保韧性部的韧性的状态下防止硬质部的硬度降低。
此外,本制造方法及本制造装置可适用于汽车等车辆及建筑物等各种用途中使用的钢制品。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将本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置换为其它公知的构成要素。

Claims (7)

1.一种钢制品的制造方法,所述钢制品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其特征在于,对淬火处理后的钢构件的成为所述韧性部的部分,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回火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火处理中,对成为所述韧性部的部分连续多次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温度为690℃以上、72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成为所述韧性部的部分加热至回火温度后,立即冷却的温度为10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成为所述韧性部的部分,以30秒以内的时间进行加热至回火温度之后立即冷却的1次操作。
6.一种钢制品的制造装置,所述钢制品具备硬质部和韧性部,其特征在于,具备:
加热处理部,其对钢构件进行加热;
冷却处理部,其冷却所述钢构件;以及
移动机构,其能够使所述钢构件向各处理部移动,
其中,在对所述钢构件的回火处理中,成为所述钢构件的韧性部的部分在所述加热处理部加热至回火温度后,所述移动机构立即使所述钢构件向所述冷却处理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制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各钢构件进行的回火处理中,所述移动机构进行多次从所述加热处理部向所述冷却处理部的移动。
CN202110834451.5A 2020-10-27 2021-07-21 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和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Pending CN1144807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9748 2020-10-27
JP2020179748A JP7428113B2 (ja) 2020-10-27 2020-10-27 鋼製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鋼製品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0790A true CN114480790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91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4451.5A Pending CN114480790A (zh) 2020-10-27 2021-07-21 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和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28113B2 (zh)
CN (1) CN11448079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4437A (en) * 1989-02-08 1989-10-17 Kioritz Corporation Method of adjusting hardness of metallic material
JPH06287610A (ja) * 1993-03-31 1994-10-11 Tokyo Seiko Co Ltd 異組成複合の超硬合金材とその製法及び異組成複合の超硬合金材製スパイク
US20010050121A1 (en) * 1997-08-25 2001-12-13 Komatsu Ltd. Bushing for crawler bel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03119519A (ja) * 2001-10-10 2003-04-23 Fuji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段付き軸状ワーク用高周波加熱装置及び段付き軸状ワークの高周波加熱方法
JP2004360013A (ja) * 2003-06-05 2004-12-24 Topy Ind Ltd 円筒状ワークの熱処理装置
JP2008267786A (ja) * 2007-03-29 2008-11-06 Ntn Corp 自動車用シャフト部品等の高周波熱処理設備の監視システム
JP2009293076A (ja) * 2008-06-04 2009-12-17 Jtekt Corp 熱処理方法
JP2011140697A (ja) * 2010-01-07 2011-07-21 Honda Motor Co Ltd 鋼製品の焼入れ方法
JP2012007202A (ja) * 2010-06-23 2012-01-12 Neturen Co Ltd ワークの冷却方法及びワークの熱処理装置
CN103924045A (zh) * 2014-05-06 2014-07-16 大连圣洁真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钢淬火热处理工艺及其采用该热处理工艺得到的复合钢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6326B1 (zh) * 1970-12-31 1974-04-22
JPS63143222A (ja) * 1986-12-04 1988-06-15 Nippon Steel Corp 最高硬さと降伏比の低い鋼材の製造方法
JP3542229B2 (ja) * 1996-04-02 2004-07-1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鋼材の焼戻し方法
KR101286948B1 (ko) * 2008-03-31 2013-07-17 신닛테츠스미킨 카부시키카이샤 강재, 강재의 제조방법 및 강재의 제조장치
US10385416B2 (en) * 2017-03-21 2019-08-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apid local annealing of high strength steel
CN208701138U (zh) * 2018-07-18 2019-04-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汽车纵梁强度非线性分布的热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4437A (en) * 1989-02-08 1989-10-17 Kioritz Corporation Method of adjusting hardness of metallic material
JPH06287610A (ja) * 1993-03-31 1994-10-11 Tokyo Seiko Co Ltd 異組成複合の超硬合金材とその製法及び異組成複合の超硬合金材製スパイク
US20010050121A1 (en) * 1997-08-25 2001-12-13 Komatsu Ltd. Bushing for crawler bel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03119519A (ja) * 2001-10-10 2003-04-23 Fuji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段付き軸状ワーク用高周波加熱装置及び段付き軸状ワークの高周波加熱方法
JP2004360013A (ja) * 2003-06-05 2004-12-24 Topy Ind Ltd 円筒状ワークの熱処理装置
CN1572890A (zh) * 2003-06-05 2005-02-02 东碧工业株式会社 圆筒状工件的热处理装置
JP2008267786A (ja) * 2007-03-29 2008-11-06 Ntn Corp 自動車用シャフト部品等の高周波熱処理設備の監視システム
JP2009293076A (ja) * 2008-06-04 2009-12-17 Jtekt Corp 熱処理方法
JP2011140697A (ja) * 2010-01-07 2011-07-21 Honda Motor Co Ltd 鋼製品の焼入れ方法
JP2012007202A (ja) * 2010-06-23 2012-01-12 Neturen Co Ltd ワークの冷却方法及びワークの熱処理装置
CN103924045A (zh) * 2014-05-06 2014-07-16 大连圣洁真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钢淬火热处理工艺及其采用该热处理工艺得到的复合钢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热处理工艺学》", vol. 1, 31 January 1983, 科学普及出版社, pages: 8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70602A (ja) 2022-05-13
JP7428113B2 (ja)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3247B (zh) 钢材、钢材的制造方法及钢材的制造装置
US20020020192A1 (en) Method for making a curved glass-ceramic panel by bending a green glass panel to be ceramicize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aid method
CN107447086B (zh) 一种fv520b-s钢的真空热处理工艺
CN114480790A (zh) 钢制品的制造方法和钢制品的制造装置
JP2019073793A (ja) 鋼板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38462A (ja) 全鋼製針布の製造方法
KR20110040021A (ko) 다이오드 레이저를 이용한 자동차용 차체부품의 국부 열처리장치 및 그 열처리방법
JP6191630B2 (ja) ワークの製造方法
CN114921638A (zh) 低碳低合金高强薄钢板的精确热处理方法
KR20190040892A (ko) 강판 부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130402A (zh) 一种齿条的激光淬火方法
JPH04143225A (ja) 長さ方向に強度の異なる長尺鋼材の製造方法
CN1176227C (zh) 一种提高合金结构钢硬度的热处理方法
JP5050436B2 (ja) 合金鋼の製造方法
JPH06264147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ラック軸の製造方法
JP7390154B2 (ja) 腰入れ処理設備、腰入れ処理方法、丸鋸用基材又は帯鋸用基材の製造方法
JPH11158538A (ja) 鋼の誘導加熱焼入方法
KR100681505B1 (ko) 면압 제어 오스템퍼링 열처리 방법
JP2005133215A (ja) 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7239039A (ja) 高周波焼入方法、高周波焼入設備および高周波焼入品
KR20030005591A (ko) 가공부위 열처리에 의한 하이드로포밍 성형방법
JP2008106307A (ja) 金属リングの高周波焼入方法
JP2023061553A (ja) マルテンサ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素材の製造方法
JP2002235112A (ja) 鋼材の熱処理方法および熱処理装置
KR19990043572A (ko) 금속의 열변형 최소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