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9212B - 限位装置和缝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限位装置和缝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9212B
CN114469212B CN202011262978.7A CN202011262978A CN114469212B CN 114469212 B CN114469212 B CN 114469212B CN 202011262978 A CN202011262978 A CN 202011262978A CN 114469212 B CN114469212 B CN 114469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puncture
tube
proximal end
dist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29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69212A (zh
Inventor
汤麟
邱礼彪
李安宁
唐辉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629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9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9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9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69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9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61B2017/00243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cardiac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限位装置包括鞘管组件和限位支架,鞘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设于内管的外部并可相对内管轴向移动,限位支架的近端与内管相连,限位支架的远端的第一部分在自然状态下朝向限位支架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第二部分径向向外张开,限位支架在外管的挤压下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收容于内管和外管形成的包容空间内。本发明的限位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原发隔和继发隔在穿刺或缝合过程中发生移位,从而有效地保证穿刺或缝合后的准确性,提高患者康复的成功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缝合装置。

Description

限位装置和缝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限位装置和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胎儿没有肺循环,来自脐带的含氧血从胎儿右心房经过卵圆孔流入到左心房。出生后,随着肺循环的建立,左心房压力增加,继发隔和原发隔相互靠近、粘连融合,逐渐形成永久性房间隔。但仍有部分人群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PFO)。
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体心脏左心房的压力是大于右心房的,PFO处于闭合状态。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PFO通道可以被推开,使得左右心房之间形成通路。来自静脉***中的栓子,可能通过PFO通道进入体循环***,若脑动脉***发生栓塞,则表现为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卵圆孔未闭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为经导管植入封堵器。封堵器通常包含有两个盘状结构(称为盘面)和一个连接两个盘面的细腰,其材料为超弹性金属材料,例如:镍钛合金。封堵器可以压缩成细长条形态,经输送导管,从体外沿血管路径输送到房间隔位置。输送到指定位置以后,封堵器从输送导管中释放出来,恢复其原始的两盘一腰的形态。两个盘面分别贴紧左右心房侧,腰部置于PFO通道内,从而使得继发隔与原发隔相互靠近、融合。封堵器植入以后,内皮将整个封堵器逐渐包裹起来,实现PFO的关闭,随即封堵器失去了作用。由于封堵器的腰部置于PFO通道内,导致继发隔与原发隔之间无法完全贴合。而采用缝合技术对继发隔与原发隔进行缝合时,继发隔与原发隔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滑动,不易定位,从而导致缝合后的错位,进而影响缝合精度和患者的恢复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继发隔与原发隔穿刺或缝合过程中难以定位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
鞘管组件,所述鞘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部并可相对所述内管轴向移动;
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在所述外管的挤压下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形成的包容空间内,所述限位支架包括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远端部分沿周向上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限位支架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所述第二部分径向向外张开。
根据本发明的限位装置,在对卵圆孔进行操作(例如穿刺或者缝合)时,将限位装置的鞘管组件穿过卵圆孔的通道,通过轴向移动外管使收入于内管和外管间的限位支架发生弹性变形,恢复至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的限位支架的远端的第一部分结构呈朝向限位支架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的状态,从而通过第一部分对原发隔进行夹持限位,同时通过第二部分的结构径向向外张开,能够更好地贴合继发隔,从而对继发隔进行辅助支撑,从而有效地防止原发隔和继发隔在穿刺或缝合过程中发生移位,以便进行后续的穿刺或缝合。同时,在对原发隔和继发隔穿刺或缝合等操作结束后,可通过再次轴向移动外管将限位支架和穿刺组件收容于鞘管组件的内部,从而将限位装置整体撤出体外,降低患者损伤,同时还可以便于进行后续的介入治疗。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限位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近端部分和所述远端部分之间,所述支撑部具有径向支撑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杆,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杆朝向所述限位支架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或者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杆,其中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杆的远端相连,在自然状态下,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杆朝向所述限位支架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一第二杆,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杆径向向外张开,并向远端方向延伸;或者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杆,其中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杆的远端相连,在自然状态下,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杆径向向外张开,并向远端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包括自远端向近端方向轴向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外管形成所述包容空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缝合装置,包括:
鞘管组件,所述鞘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部并可相对所述内管轴向移动;
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在所述外管的挤压下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形成的包容空间内,所述限位支架包括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远端部分沿周向上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限位支架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所述第二部分径向向外张开;
至少两个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连接有缝合线,所述穿刺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内管的内部,所述穿刺组件的远端能够穿出所述内管的外壁,其中任意一所述穿刺组件在与所述第一部分同侧的位置穿出所述限位支架,任意另一所述穿刺组件在与所述第二部分同侧的位置穿出所述限位支架,并分别带动各自的所述缝合线进行穿刺,以实现缝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组件包括穿刺针和穿刺鞘,所述穿刺鞘套设于所述穿刺针的外部并可相对所述穿刺针轴向移动,所述穿刺针上设有用于连接缝合线的固定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包括轴向连接的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穿刺针的外部,所述固定部可弹性变形,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固定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穿刺鞘的外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环设于所述连接部的近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组件的靠近远端的位置设有可弯曲段,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孔,所述至少两个孔与所述内管管腔连通,所述穿刺组件的远端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孔伸出至所述内管的外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中缝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限位支架处于压缩状态时的缝合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限位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缝合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限位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限位支架处于压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鞘管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限位支架处于压缩状态时与内管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穿刺组件与内管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穿刺组件处于弯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穿刺组件处于弯折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固定件处于压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固定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缝合装置穿入卵圆孔时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限位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穿刺组件对原发隔穿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固定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穿刺针撤回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4中穿刺组件对继发隔进行穿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穿刺组件对继发隔穿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固定件展开后并撤回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4中限位支架收容与鞘管组件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缝合装置撤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13中卵圆孔缝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缝合装置的结构,此处限定术语“近端”及“远端”为介入医疗领域惯用术语。具体而言,“远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轴向”表示其长度方向,“径向”表示垂直于“轴向”的方向。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0包括鞘管组件10、限位支架20和至少两个穿刺组件30。鞘管组件10包括内管11和外管12,外管12套设于内管11的外部并可相对内管11轴向移动。限位支架20在外管30的挤压下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收容于内管11和外管12形成的包容空间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该穿刺组件30,此时的装置可以为一种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可以与其他装置相配合使用,例如其他的穿刺装置或者缝合装置。
参看图4和图5,限位支架20为径向可收缩的弹性变形结构,限位支架20包括近端部分21和远端部分23。其中近端部分21与内管相连11,远端部分23沿周向上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在自然状态下,第一部分231朝向限位支架20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第二部分232径向向外张开。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外翻是指呈弧形地向外翻卷,向外弯折是指按照折痕向外弯折。
再次参看图3,穿刺组件30连接有缝合线40,穿刺组件3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内管11的内部,穿刺组件30的远端能够从内管11的外壁穿出。其中任意一穿刺组件30在与第一部分231同侧的位置穿出限位支架20,任意另一穿刺组件30在与第二部分232同侧的位置穿出限位支架20,并分别带动各自的缝合线40进行穿刺,以实现缝合。
再结合图13和14所示,其中卵圆孔形成于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缝合装置100,在对卵圆孔进行缝合时,将缝合装置100的鞘管组件10穿过卵圆孔的通道,通过轴向移动外管12使收入于内管11和外管12间的限位支架20发生弹性变形,恢复至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的限位支架20的远端的第一部分231结构呈朝向限位支架20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的状态,从而通过第一部分231对原发隔300进行夹持限位,同时通过限位支架20的第二部分232结构径向向外张开,能够更好地贴合继发隔,从而对继发隔400进行辅助支撑,从而有效地防止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在缝合过程中发生移位,以便进行穿刺。同时设置分别与第一部分231同侧和第二部分232同侧的至少两组穿刺组件,通过穿刺组件30对定位后的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进行穿刺缝合,从而有效地保证缝合后的准确性,提高患者康复的成功率。同时,在对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缝合结束后,可通过再次轴向移动外管12将限位支架20和穿刺组件30收容于鞘管组件10的内部,从而将缝合装置100整体撤出体外,使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相互靠近、自然融合,降低患者损伤,减少患者的康复周期,同时由于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之间无盘面结构的阻挡,还可以便于进行后续的介入治疗。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限位支架20还包括支撑部22,沿轴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是近端部分21、支撑部22和远端部分23。近端部分21与内管11相连,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者胶接。支撑部22用于提供限位支架20的径向支撑力,同时过渡连接近端部分21和远端部分23。其中,支撑部22包括多个由连接杆221组成的网格状结构,当朝向缝合装置100的近端拉拽外管12时,外管12与内管11间产生轴向相对位移,限位支架20脱离外管12的挤压作用从而通过弹性变形恢复至原状。其中,网格状结构便于支撑部22进行弹性变形以提供径向支撑力,从而有效地对两侧的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进行支撑。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的网格状结构为菱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支架20可以不设置为网格状结构,可以设置在多根丝状结构大致相互平行并在近端部分21与内管11连接,从而不形成网格状结构。其中,该限位支架20的材料为镍钛合金,能够进行径向弹性变形。
远端部分23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恢复至原状,其中包括两部分结构,分别为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其中,第一部分231包括至少两个沿周向连续设置的第一杆2311,其中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杆2311的远端相连,在自然状态下,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杆2311朝向限位支架20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以形成第一部分23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31包括一第一杆2311,在自然状态下,第一杆2311朝向限位支架20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
第二部分232包括至少两个连续设置的第二杆2321,其中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杆2321的远端相连,在自然状态下,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杆2321径向向外张开,并且朝向限位支架20远端延伸,以形成第二部分232。其中第二杆2321可以为直杆或者具有弧度的弧形杆或者折线形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32包括一第二杆2321,在自然状态下,第二杆2321径向向外张开,并向远端方向延伸。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支架20的远端部分23在周向上除了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之间的其他部分,该其他部分的结构可以任意设置。
再结合图14所示,在对卵圆孔的缝合过程中,第一部分231朝向原发隔300设置,通过第一部分231勾住原发隔300的端部,从而对原发隔300进行限位固定。第二部分232朝向继发隔400设置,由于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继发隔400具有朝向左心房方向的作用力。当限位支架20膨胀后,径向向外张开的第二部分232能够较好地贴合继发隔,并且具有对抗继发隔400的作用力,从而能够支撑和固定继发隔400,从而减小继发隔400的位置变化,保持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便于对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进行准确的穿刺或缝合过程,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进一步地,再次参看图4,为了防止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对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的定位过程造成擦伤,第一部分231的相邻两根第一杆2311的远端和第二部分232的相邻两根第二杆2321的远端分别通过球头233连接,从而在第一部分231的远段形成多个球头,在第二部分232的远端形成多个球头,以进一步地提高缝合装置100使用的可靠性。
再结合图6和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管1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穿设有用于导丝200穿过的导丝管5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用设置导丝管50,导丝200直接设置在内管11的中空结构中),导丝200从内管11的远端穿出,从而在血管内引导缝合装置100整体进行移动,以便缝合装置100达到病患部分。为了对缝合装置100的移动位置进行确认,再如图1和图3所示,外管12的远端环设有显影环121。
再结合图2和图6,内管11中还设置有用于输送穿刺组件30和缝合线40的管道304,管道304的远端延伸至内管11的外壁,方便穿刺组件30从内管11的外壁穿出。管道304中穿设有穿刺组件30和缝合线40,缝合线40的一端与穿刺组件30连接,以便穿刺组件30和缝合线40在内管11中运输,并进行后续的穿刺和缝合过程。再如图1所示,为便于缝合装置100整体在血管内进行输送过程,缝合装置100的前端设有锥头70,锥头70的设置能够保证缝合装置100沿导丝200延伸方向进行移动,且不会对血管的内壁造成擦伤。具体的,锥头70可以与内管11的远端相连接,其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
本实施方式中的鞘管组件10的远端还可具备调弯功能,能够根据不同的解剖结构进行鞘管组件10的远端弯曲角度的调节,实现方式为常见的方式,例如采用牵引丝的一端连接在鞘管组件10的靠近远端的位置,牵引丝的另一端连接在缝合装置100的近端,通过在近端操控牵拉牵引丝,实现鞘管组件10的远端的调弯功能。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管11包括第一管段111和第二管段112。第二管段112设于内管11的近端,第一管段111设于内管11的远端,第一管段111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二管段112的外径尺寸,从而在第一管段111和第二管段112间形成台阶状结构。由于外管12的内径尺寸不变,因此外管12与第一管段111间形成一定的包容空间,以便限位支架20收容于第一管段111与外管112形成的包容空间内。限位支架20在外管12的挤压作用下以弹性变形的方式沿轴向方向设置。
再结合图3、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穿刺组件30包括穿刺针31和穿刺鞘32,穿刺鞘32套设于穿刺针31的外部并可相对穿刺针31轴向移动,穿刺针31上设有用于连接缝合线40的固定件33。其中,穿刺鞘32的靠近远端的位置设有可弯曲段321,内管11的靠近远端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孔113,结合图2,孔113与管道304连通,穿刺组件30的远端通过孔113伸出至内管11的外部,且两个孔113在周向上相隔180°设置,同时设置可弯曲段321从而使两个穿刺组件30分别从内管11的两侧穿出,并分别对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进行穿刺缝合。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所需缝合面积的需要,还可以设置多组穿刺组件30和与穿刺组件30相对应数量的孔113,相应地,可以设置多个管道304,从而通过多组穿刺组件30同时对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进行穿刺缝合,进而保证缝合后的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的紧密贴合,减少患者的康复周期。
在本实施例中,穿刺针31为两部分连接而成,包括设置在远端的具有尖端的刚性结构和设置在近端的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能够弯曲,因此可以与穿刺鞘32一起从内管11的两侧穿出。
再次参看图10,固定件33套设于穿刺针31的外部,并收容于穿刺鞘32和穿刺针31之间形成的包容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3设置在穿刺鞘32靠近远端的位置处,当后撤穿刺鞘32时,固定件33从穿刺鞘32中暴露。如图11和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件33包括轴向连接的连接部331和固定部332,连接部331套设于穿刺针31的外部,固定部332可弹性变形,固定部332具有压缩状态(如图11所示)和自然状态(如图12所示),在自然状态下,固定部332的外径大于穿刺鞘32的外径,使固定部332从穿刺鞘32中释放后,能够更好地固定在组织上。固定部332在穿刺鞘32的挤压作用下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收容于穿刺鞘32和穿刺针31形成的包容空间内。
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部331设于固定件33的远端,固定部332设于固定件33的近端,从而便于固定件33从穿刺鞘32的远端***至穿刺鞘32内,并通过穿刺鞘32的挤压作用发生弹性变形后,便于与穿刺组件30一起进行输送。
当进行穿刺过程时,穿刺针31的远端露出穿刺组件30,在组织穿刺点进行穿刺,然后穿刺组件30的远端部分穿过组织穿刺点,此时穿刺组件30的远端部分包括穿刺针31的远端和收容有固定件33的穿刺鞘32的部分,此时组织穿刺点最大能够允许穿刺鞘32穿过,再通过朝向缝合装置100的近端拉动穿刺鞘32,使穿刺鞘32与穿刺针31之间发生轴向位移,从而使固定件33暴露与穿刺鞘32远端的外部,并在组织穿刺点的远端通过固定部332自身的弹性变形进行展开,形成支撑结构,由于固定部332的外径大于穿刺鞘32的外径,固定部332不会穿过组织穿刺点,从而使固定件33保留在穿刺后的位置,并不会随穿刺针31和穿刺鞘32的撤回而脱离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从而将缝合线的一端与固定件33一起保留在体内。在本实施例中,缝合线的一端与固定件33的任意位置连接,连接方式不限,例如焊接或者粘接或者缠绕等方式,缝合线的另一端经穿刺鞘32的远端穿出并沿穿刺鞘32的外壁延伸至缝合装置100的近端。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332包括多个支撑杆3321,多个支撑杆3321以等角度间隔排列的方式环设于连接部331的近端,从而通过张开后的多个支撑杆3321对原发隔300或继发隔400进行支撑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332可以为柔性的环形结构或者为编织的金属封堵盘,可以收缩或者展开。
再结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0还包括手柄60,手柄60设于缝合装置100的近端,内管11的近端、外管12的近端、穿刺针31的近端、穿刺鞘32的近端和缝合线40的近端均设置于手柄60内。通过在体外操控手柄60即可实现对上述部件的操作过程,从而通过缝合装置100对卵圆孔进行缝合。
结合图13至图23所示,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0进行卵圆孔缝合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通过导丝200的牵引作用将缝合装置100的远端移动至卵圆孔位置,并使缝合装置100的远端穿过卵圆孔,设于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之间;
保持内管11的远端位置不变,通过近端操控外管12使外管12朝向近端方向移动并暴露出内管11,从而使限位支架20脱离外管12的挤压作用,进而通过限位支架20自身的弹性变形恢复至自然状态。恢复至自然状态的限位支架20的远端的第一部分231呈外翻状态,第二部分232呈近似轴向方向延伸的状态。第一部分231对原发隔300的端部进行夹紧限位,第二部分232贴合继发隔400,对继发隔400进行辅助支撑,从而保持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的相对位置固定;
将穿刺组件30的远端从内管11中推出,并通过穿刺组件30对原发隔300进行穿刺,并通过穿刺针31注射一定量的造影剂,以确认穿刺组件30是否进入左心房的合适位置;
待穿刺组件30进入左心房的合适位置,保持穿刺针31的远端位置不变,通过近端操控穿刺鞘32使穿刺鞘32朝向近端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件33的脱离穿刺鞘32的挤压作用,进而通过固定部332自身的弹性变形恢复至自然展开状态,固定部332与原发隔300相互贴合;
进一步地撤回穿刺针31和穿刺鞘32,使穿刺针31和穿刺鞘32再次收容于内管11的内部,从而将固定件33保留在原发隔300的一侧;
按照上述对原发隔300进行穿刺的方式同样对继发隔400进行穿刺,并确认另一组穿刺组件30是否在进入右心房合适位置,将另一组穿刺组件30的固定件33保留在继发隔400与原发隔300相对设置的一侧。
确定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上的固定件33展开及位置无异常后,朝向内管11的远端推送外管12,使限位支架20再次收容于外管12和内管11之间,并将缝合装置100整体进行撤回,仅保留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上的固定件33以及与其连接的缝合线40;
保留导丝200,沿导丝200送入包括打结器500的打结装置(图未示),通过打结装置对穿设于原发隔300和继发隔400中的两个缝合线40进行锁紧和切断,并最终在两个缝合线40的连接处形成打结器500,完成对卵圆孔的封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限位装置,用于对卵圆孔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
鞘管组件,所述鞘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部并可相对所述内管轴向移动;
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在所述外管的挤压下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形成的包容空间内,所述限位支架包括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远端部分沿周向上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限位支架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所述第二部分径向向外张开,且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朝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近端部分和所述远端部分之间,所述支撑部具有径向支撑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杆,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杆朝向所述限位支架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或者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杆,其中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杆的远端相连,在自然状态下,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杆朝向所述限位支架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一第二杆,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杆径向向外张开,并向远端方向延伸;或者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杆,其中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杆的远端相连,在自然状态下,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杆径向向外张开,并向远端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包括自远端向近端方向轴向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外管形成所述包容空间。
6.一种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鞘管组件,所述鞘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部并可相对所述内管轴向移动;
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在所述外管的挤压下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形成的包容空间内,所述限位支架包括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远端部分沿周向上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限位支架的近端外翻或向外弯折,所述第二部分径向向外张开,且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朝向不同;
至少两个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连接有缝合线,所述穿刺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内管的内部,所述穿刺组件的远端能够穿出所述内管的外壁,其中任意一所述穿刺组件在与所述第一部分同侧的位置穿出所述限位支架,任意另一所述穿刺组件在与所述第二部分同侧的位置穿出所述限位支架,并分别带动各自的所述缝合线进行穿刺,以实现缝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组件包括穿刺针和穿刺鞘,所述穿刺鞘套设于所述穿刺针的外部并可相对所述穿刺针轴向移动,所述穿刺针上设有用于连接缝合线的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轴向连接的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穿刺针的外部,所述固定部可弹性变形,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固定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穿刺鞘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环设于所述连接部的近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组件的靠近远端的位置设有可弯曲段,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孔,所述至少两个孔与所述内管管腔连通,所述穿刺组件的远端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孔伸出至所述内管的外部。
CN202011262978.7A 2020-11-12 2020-11-12 限位装置和缝合装置 Active CN114469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2978.7A CN114469212B (zh) 2020-11-12 2020-11-12 限位装置和缝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2978.7A CN114469212B (zh) 2020-11-12 2020-11-12 限位装置和缝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9212A CN114469212A (zh) 2022-05-13
CN114469212B true CN114469212B (zh) 2024-06-18

Family

ID=8148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2978.7A Active CN114469212B (zh) 2020-11-12 2020-11-12 限位装置和缝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92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3026B (zh) * 2023-09-27 2023-12-01 无忧跳动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介入缝合装置
CN117045293B (zh) * 2023-10-09 2024-02-06 北京心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膜缝合***
CN117017377B (zh) * 2023-10-09 2024-03-19 北京心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膜缝合***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9687A (zh) * 2011-08-18 2012-05-02 曲乐丰 支架撑开型腔静脉隔膜破除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4226374B2 (en) * 2003-03-27 2009-11-12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patent foramen ovale
AU2007257706B2 (en) * 2006-06-09 2012-08-30 Cardinal Health 529, Llc Single disc intraluminal patent foramen ovale closure device
WO2018236822A1 (en) * 2017-06-19 2018-12-27 Heartstitch, Inc. SUTUR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SUTURING OPENING IN HEART APEX
CN209611222U (zh) * 2018-12-04 2019-11-12 何璐 卵圆孔未闭缝合器
CN111227889A (zh) * 2020-03-29 2020-06-0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卵圆孔未闭缝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9687A (zh) * 2011-08-18 2012-05-02 曲乐丰 支架撑开型腔静脉隔膜破除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9212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69212B (zh) 限位装置和缝合装置
US1154083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losing left atrial appendage
US9149276B2 (en) Clip and deployment apparatus for tissue closure
US8372112B2 (en) Closure devices, related delivery method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CN105263425B (zh) 组织结扎装置及其方法
EP1682007B1 (en) Patent foramen ovale closure system
US7479155B2 (en) Defect occluder release assembly and method
US811412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gathering and securing
US6719777B2 (en) Closure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m
EP1898801B1 (en) Patent foramen ovale closure device with steerable delivery system
US6712804B2 (en) Method of closing an opening in a wall of the heart
JP3440099B2 (ja) 縫合装置
EP1542593B9 (en) Septal puncture device
US7972359B2 (en) Intracardiac cage and method of delivering same
US2007007331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osing Internal Tissue Defects
US200501771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a left atrial appendage containment device
JP2008514291A (ja) オクルーダデバイスのデリバリ/回収用二重固定システム
TWI662942B (zh) 用於縫線遞送之系統及方法
JP2012522596A (ja) 組織結紮装置及びその操作
CN108135594B (zh) 血管闭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