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8534B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8534B
CN114428534B CN202210034020.5A CN202210034020A CN114428534B CN 114428534 B CN114428534 B CN 114428534B CN 202210034020 A CN202210034020 A CN 202210034020A CN 114428534 B CN114428534 B CN 1144285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ar field
field communication
shell
housing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340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8534A (zh
Inventor
欧阳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340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85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8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8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8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8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柔性显示屏、第一近场通信装置、第一近场通信标签以及控制器,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近场通信装置设置于第一壳体。第一近场通信标签设置于第二壳体,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折叠时,第一近场通信装置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相互耦合。控制器用于通过第一近场通信装置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之间的耦合,确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折叠状态。可以对电子设备的折叠状态进行精确的检测,进而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精确的控制。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有的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以及柔性显示屏的应用,可折叠式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这类电子设备主要通过转轴连接件实现折叠,这类电子设备存在多种使用状态,例如单屏使用,双屏使用等,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电子设备需要对柔性显示屏的不同区域进行控制。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需要对电子设备的折叠状态进行精确的检测。
相关技术中,设置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通常设置霍尔器件,通过霍尔器件与磁体的耦合实现对电子设备折叠状态的检测。但这种方式存在需要额外在电子设备上设置霍尔器件和磁体,导致电子设备内的空间拥挤,挤占其他元件的设置位置,不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并且设置霍尔器件会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至少部分改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柔性显示屏、第一近场通信装置、第一近场通信标签以及控制器,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连接于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通过转动连接件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选择性的折叠或展开。柔性显示屏连续的铺设于壳体组件,第一近场通信装置设置于第一壳体。第一近场通信标签设置于第二壳体,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折叠时,第一近场通信装置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相互耦合。控制器设置于壳体组件内,并用于通过第一近场通信装置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之间的耦合,确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折叠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可相互折叠或展开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近场通信装置,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标签,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折叠时,第一近场通信装置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耦合,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近场通信装置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的耦合结果;确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折叠状态;以及根据折叠状态,执行预定的操作。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可以对电子设备的折叠状态进行精确的检测,进而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精确的控制。并且由于,直接利用电子设备内的近场通信装置作为检测器件,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传感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减少对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占用,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逻辑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设置有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式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这类电子设备通过转轴连接件进行折叠,这类电子设备存在多种使用状态,例如单屏使用,双屏使用等,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电子设备需要对柔性显示屏的不同区域进行控制。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需要对电子设备的折叠状态进行精确的检测。
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电子设备的一个壳体内设置霍尔器件,另一个壳体内设置磁体,通过霍尔器件与磁体的耦合实现对电子设备折叠状态的检测。但这种方式存在需要额外在电子设备上设置霍尔器件和磁体,导致电子设备内的空间拥挤,不利于布置电路板等其他元件,并且设置霍尔器件会导致成本增加。
因此,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壳体组件20、柔性显示屏30、第一近场通信装置、第一近场通信标签以及控制器60,其中,柔性显示屏30、第一近场通信装置、第一近场通信标签均装设于壳体组件20,控制器60装设于壳体组件20并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第一近场通信标签以及柔性显示屏30电连接。
参阅图1,壳体组件20包括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以及转轴连接件,转轴连接件连接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第一壳体100通过转轴连接件相对第二壳体200相对折叠或展开,其中,折叠是指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以重叠的姿态堆叠。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相对折叠的过程中,转轴连接件可以发生弯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沿转轴连接件呈轴对称,即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在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可以完全重叠。在另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在折叠状态时,也可以不完全重叠,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第一壳体100具有第一侧101和与第一侧101相背离的第二侧102,其中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沿第一壳体100的厚度方向层叠。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0可以包括由中框和后盖构成,后盖装设于中框,且后盖可以以粘接或卡接等方式与中框进行装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盖可以由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材质制成。
第二壳体200具有第三侧201和与第三侧201相背离的第四侧202,其中第三侧201和第四侧202沿第二壳体200的厚度方向层叠。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00同样可以由中框和后盖构成,后盖装设于中框,且后盖可以以粘接或卡接等方式与中框进行装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盖可以由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材质制成。
当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侧101可以与第三侧201相互平齐,第二侧102可以与第四侧202相互平齐。
请参阅图1,柔性显示屏30连续的铺设于壳体组件20,即连续的铺设于第一壳体100、转轴连接件以及第二壳体200。且柔性显示屏30位于第一侧101和第三侧20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对折叠时,柔性显示屏30形成电子设备10的至少部分外观面。此时,电子设备10为外折式电子设备,电子设备10的外观面是指电子设备10的朝向用户并外露的表面。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对折叠时,柔性显示屏30位于内侧,此时,电子设备10为内折式电子设备。
参阅图2,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可以相互耦合,用于检测电子设备10的折叠状态,其中折叠状态是指: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角度关系,例如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是否处于相对折叠状态或相对展开状态。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近场通信技术通过近场通信装置和近场通信标签在相互靠近时,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耦合交互。其中近场通信装置和近场通信标签中可以只有一者作为主动设备,另一者作为从动设备,通信由主动设备发起。近场通信装置和近场通信标签也可以两者均作为主动设备,均能主动发起通信,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设置于第一壳体100,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设置于第二壳体200,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折叠时,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可以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耦合。即当第一壳体100相对第二壳体200重叠时,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可以读取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内的信息,实现两者的耦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100的第二侧102,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200的第四侧202,这样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可以尽可能与柔性显示屏30保持更大的间距,避免与屏幕产生串扰。且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对折叠时,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之间的间距更小,两者之间产生的耦合信号更为稳定。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也可以设置于第一侧101,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也可以设置于第三侧20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100的任意位置,相应的,将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设置于第二壳体200的与第一壳体100对应的位置,使得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在第一壳体100相对第二壳体200转动过程中能发生耦合即可。例如:可以将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设置成沿转动连接件的转动轴线呈轴对称的形式。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折叠时,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可以相互重叠,这样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产生的耦合信号更为稳定以及准确。
由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误折叠的情况,例如: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0时,误将第一壳体100相对第二壳体200转动了一定角度(例如小于或等于10°),此时,由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可能已经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产生了微弱的耦合信号,导致误判断电子设备10处于折叠状态。为此,可以通过延长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在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的路径距离,降低这种误判断的可能性。例如,将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以及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与转轴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增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与转轴连接件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壳体100的宽度的1/2是适宜的,同样的,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与转轴连接件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壳体200的宽度的1/2是适宜的。其中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与转轴连接件之间的距离是指沿第一壳体100的宽度方向的距离。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与转轴连接件之间的距离是指沿第二壳体200的宽度方向的距离。第一壳体100的宽度方向以及第二壳体200的宽度方向均是指与转动连接件的转动轴线垂直的方向。
由于电子设备10内还需要设置如电池等大体积元件,且通常电池会设置于第一壳体100的底部或者第二壳体200的底部。因此为了便于布置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邻近于第一壳体100的顶部设置,对应的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邻近于第二壳体200的顶部设置。其中顶部是指第一壳体100或第二壳体200的靠近电子设备的受话器(听筒)的一端或部分,底部是指第一壳体100或第二壳体200的远离受话器的一端或部分,底部和顶部位于相对的位置。
这样设置后,在第一壳体100相对第二壳体200转动过程中,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的相对角度从展开状态(180°)转动至相互折叠状态(0°),即使用户出现误折叠操作,由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和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之间的距离延长,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之间不易产生耦合信号,避免折叠状态误判断。
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从相互展开转动至相互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之间的耦合信号逐渐增强,直至两者的耦合信号达到最大。同样的,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从相互折叠转动至相互展开的过程中,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之间的耦合信号逐渐减小,直至两者不产生耦合。因此通过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之间的耦合,判断出当前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的折叠状态。
控制器60与柔性显示屏30以及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电连接,且控制器60装设于壳体组件20内部,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60可以装设于第一壳体100或者第二壳体200内。控制器60可以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电性连接,且控制器60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0的折叠状态,控制电子设备10进行预定的操作,其中预定的操作例如可以是点亮柔性显示屏3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或者打开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程序,如摄像头。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电子设备10内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未示出),存储器内存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相对角度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之间的耦合信号强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控制器60可以调用存储器内存储的映射关系,并根据当前的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之间的耦合信号强度,确定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折叠状态。
为了提高对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折叠状态的判断准确性。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二近场通信装置53和第二近场通信标签54,第二近场通信装置53设置于第二壳体200内且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间隔设置,第二近场通信标签54设置于第一壳体100内且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间隔设置,当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相对折叠时,第二近场通信装置53和第二近场通信标签54相互耦合。为了防止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二近场通信装置53之间出现误耦合的情形,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二近场通信装置53可以相互错开设置。示例性的,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邻近于第一壳体100的顶部设置,第二近场通信装置53邻近于第二壳体200的底部设置。
控制器60用于通过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之间的耦合以及第二近场通信装置53和第二近场通信标签54之间的耦合,确定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的折叠状态,当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耦合,且第二近场通信装置53和第二近场通信标签54之间也相互耦合时,即可以准确的判定当前电子设备10处于折叠状态。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更为精确的确定电子设备10的折叠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工作原理是:当第一壳体100相对第二壳体200折叠时,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之间产生最大耦合,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将耦合信号发送给控制器60,控制器60对耦合信号进行处理后即可判断当前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处于折叠状态,同样的,当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之间不产生耦合时,则控制器可以判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处于相互展开状态。通过对电子设备10是否处于折叠状态进行判断,控制器60进一步地可以控制柔性显示屏30进行其他的操作,例如调高或调低亮度、调整音量等。
当电子设备10遇有故障而无法开机时,对于电子设备10的维修以及故障排查等是极为不利的,此时外部的检修设备无法读取电子设备10内的信息。
而由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除了能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之间产生耦合以及通信外,也可以与外部的其他近场通信装置之间在彼此靠近时进行通信。当电子设备10遇有故障而无法开机时,此时由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作为从设备,不需要供电也可以与外部的近场通信装置70进行通信,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存储信息的载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4,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包括用于与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耦合的耦合单元521以及存储单元522,耦合单元521与存储单元522电性连接,耦合单元521还用于与外部近场通信装置70通信,以读取存储单元522内存储的信息,和/或,向存储单元522写入信息。即耦合单元521在与外部的近场通信装置70进行通信时,外部的近场通信装置70可以读取存储单元522内的存储信息,也可以向存储单元522内写入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耦合单元521可以仅用于读取存储单元522内存储的信息或者仅用于向存储单元522写入信息,也可以既用于读取存储单元522内存储的信息,也用于向存储单元522写入信息。
这种设置方式的好处在于:当电子设备10处于关机状态时,外部的近场通信装置也可以在电子设备10不开机条件下,实现对存储单元522内的存储的信息的读取,或者向存储单元522内存储信息,避免因电子设备10出现故障时存储信息丢失等情形。其中,存储单元522内可以存储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文本、图片等信息。
较佳地,存储单元522用于存储电子设备10的至少部分日志信息,日志信息用于记录电子设备10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信息,故障信息例如可以是以l og语句方式进行存储的。这样当电子设备10出现故障时,可以直接通过外部的近场通信装置直接读取存储单元522内的日志信息,实现对故障信息的获取,有利于提高故障排除的效率,同时也克服了部分情形下,电子设备10因故障而导致无法开机,无法确定故障类型的缺陷。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存储单元522内存储的信息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信息,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除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进行耦合外,还可以用于与外部的近场通信标签进行耦合,用作门禁卡、公交卡、交易卡等用途。而当用户将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用作上述用途时,通常电子设备10处于折叠状态,由于此时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处于耦合状态,因此为了便于用户使用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的其他用途,当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同时与多个近场通信标签耦合时,多个近场通信标签包括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被配置为优先与除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以外的的近场通信标签通信。这样在电子设备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也可以用作门禁卡、公交卡、交易卡等用途,而不会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冲突。
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 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手表、耳机、吊坠、耳机等,电子设备10还可以为其他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眼镜、电子衣服、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纹身、电子设备10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设备10还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10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10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照相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
参阅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第一近场通信装置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的耦合结果。
步骤S120:确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折叠状态。
折叠状态是指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的相对折叠状态,也即是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相对角度。指定状态可以是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处于完全重叠的状态,即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相对角度为0°。
确定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折叠至指定状态可以通过获取耦合结果的方式进行,具体地,可以通过获取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与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之间的耦合强度实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第二近场通信装置53和第二近场通信标签54,当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相对折叠时,第二近场通信装置53和第二近场通信标签54相互耦合。此时,可以同时通过第一近场通信装置51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之间的耦合以及第二近场通信装置53和第二近场通信标签54之间的耦合,确定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的折叠状态。
S130:根据折叠状态,执行预定的操作。
其中,预定的操作可以是点亮柔性显示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或者打开电子设备10中的应用程序,如摄像头。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预定的操作可以是当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处于折叠状态时,若电子设备10为内折式电子设备10,此时表明用户不需要使用柔性显示屏,则熄灭柔性显示屏;若电子设备10为外折式电子设备10,表明用户至少不需要使用柔性显示屏背离用户的区域,因此此时可以熄灭柔性显示屏的背离用户的区域。当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处于展开状态时,表明用户可能需要使用整个柔性显示屏,此时则点亮柔性显示屏。通过检测电子设备10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折叠状态,进而确定用户是使用电子设备10或是关闭电子设备10,对应的点亮或熄灭相应的柔性显示屏区域。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定的操作也可以是其他操作,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可以包括:向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内写入电子设备10的日志信息,日志信息用于记录电子设备10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信息。通过向第一近场通信标签52写入电子设备10的日志信息,有利于在电子设备10处于关机状态时,读取故障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的执行顺序与步骤S110、步骤S120以及步骤S130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选择性的折叠或展开;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连续的铺设于所述壳体组件;
第一近场通信装置,所述第一近场通信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
第一近场通信标签,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标签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时,所述第一近场通信装置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相互耦合;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装置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之间的耦合,确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折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标签沿所述转动连接件的转动轴线呈轴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装置邻近于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标签包括用于与所述近场通信装置耦合的耦合单元以及存储单元,所述耦合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耦合单元还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以读取所述存储单元内存储的信息,和/或,向所述存储单元写入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部分日志信息,所述日志信息用于记录所述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近场通信装置同时与多个近场通信标签耦合时,所述多个近场通信标签包括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标签,所述第一近场通信装置被配置为优先与除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标签以外的近场通信标签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近场通信装置和第二近场通信标签,所述第二近场通信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标签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标签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装置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折叠时,所述第二近场通信装置和第二近场通信标签相互耦合;
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近场通信装置和第一近场通信标签之间的耦合以及所述第二近场通信装置和第二近场通信标签之间的耦合,确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折叠状态。
8.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可相互折叠或展开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近场通信装置,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近场通信标签,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折叠时,所述第一近场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标签耦合,所述柔性显示屏连续的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近场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标签的耦合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折叠状态;以及
根据所述折叠状态,执行预定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折叠状态,执行预定的操作包括:
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熄灭所述柔性显示屏或者熄灭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背离用户的区域;
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时,点亮所述柔性显示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标签内写入电子设备的日志信息,所述日志信息用于记录所述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信息。
CN202210034020.5A 2022-01-12 2022-01-12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428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4020.5A CN114428534B (zh) 2022-01-12 2022-01-12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4020.5A CN114428534B (zh) 2022-01-12 2022-01-12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8534A CN114428534A (zh) 2022-05-03
CN114428534B true CN114428534B (zh) 2023-11-28

Family

ID=81311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34020.5A Active CN114428534B (zh) 2022-01-12 2022-01-12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853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4351A (zh) * 2016-09-30 2017-03-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213413A (zh) * 2019-05-31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210694025U (zh) * 2019-12-13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0694021U (zh) * 2019-12-13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0244497A1 (zh) * 2019-06-05 2020-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幕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5632A (zh) * 2020-04-03 2021-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屏姿态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4351A (zh) * 2016-09-30 2017-03-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213413A (zh) * 2019-05-31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WO2020244497A1 (zh) * 2019-06-05 2020-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幕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0694025U (zh) * 2019-12-13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0694021U (zh) * 2019-12-13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8534A (zh)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84980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integrated ground structure
US12034466B2 (en) Antenna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640401B (zh) 包括天线的可折叠设备
US11353922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299460A1 (en)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92154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fast transition between screens
US12004309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lurality of windows
KR20200112972A (ko) 카드 홀더 및 이동 단말
KR102582486B1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10040699A (ko) 접힘 가능한 도전성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00101224A (ko) 보호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KR20210013800A (ko) 이벤트에 따라 형태가 전환되는 접이식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접이식 전자 장치의 형태를 전환하는 방법
CN114428534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01302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assemb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CN108990330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497838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