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0977A -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0977A
CN114200977A CN202111308446.7A CN202111308446A CN114200977A CN 114200977 A CN114200977 A CN 114200977A CN 202111308446 A CN202111308446 A CN 202111308446A CN 114200977 A CN114200977 A CN 114200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ipeline assembly
assembly
bearing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84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强贤
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84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09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0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0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该温度控制***的承载管路组件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且能够与显示面板进行热交换,能够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环节。其中,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而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冷却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如此能够精确地控制显示面板的温度,能够提高温度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环节中,需要将显示面板置于设定温度的环境中,测试显示面板在该设定温度下的稳定性,以判断显示面板是否达到产品要求。通常要求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设备需要精确地控制温度,然而目前的寿命测试设备其温度控制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能够提高温度控制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该温度控制***包括控制器。该温度控制***还包括承载管路组件,承载管路组件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且能够与显示面板进行热交换。其中,承载管路组件设有第一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承载管路组件的温度。该温度控制***还包括加热管路组件,加热管路组件的管路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用于向承载管路组件提供加热媒介,以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该温度控制***还包括冷却管路组件,冷却管路组件的管路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用于向承载管路组件提供冷却媒介,以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其中,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而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冷却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加热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泵体、加热器及贮蓄体;第一泵体、加热器及贮蓄体通过管路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且贮蓄***于第一泵体和加热器的下游,第一泵体输送的加热媒介先贮蓄于贮蓄体,而后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其中,贮蓄体的容量大于加热管路组件的管路容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加热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元件;第二温度检测元件设于贮蓄体,用于检测贮蓄体中加热媒介的温度;其中,当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加热第一泵体输送的加热媒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加热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二泵体;第二泵体和第一泵体并联于承载管路组件和贮蓄体之间;其中,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等于设定温度,或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时,由第二泵体向承载管路组件输送加热媒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加热管路组件还包括搅拌器,搅拌器设于贮蓄体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加热管路组件还包括液位检测元件;液位检测元件设于贮蓄体,用于检测贮蓄体中的加热媒介是否达到预设液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冷却管路组件包括第三泵体和散热机构;第三泵体和散热机构通过管路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其中,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散热机构冷却第三泵体输送的冷却媒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还包括密封腔体,承载管路组件设于密封腔体中。优选地,承载管路组件包括导热管和保温隔热体;导热管连通至加热管路组件和冷却管路组件,且导热管的外表面具有承载部,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保温隔热体设于导热管的外表面除承载部之外的其它部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方法。该温度控制方法基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温度控制***,该温度控制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及设定温度;将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对;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而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器控制冷却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加热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加热器及贮蓄体,贮蓄***于第一泵体和加热器的下游,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并联于承载管路组件和贮蓄体之间,贮蓄体设有第二温度检测元件;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的步骤包括:判断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是否高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若是,则控制器控制第二泵体向承载管路组件输送加热媒介;若否,则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加热第一泵体输送的加热媒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该温度控制***的承载管路组件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且能够与显示面板进行热交换,能够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环节。其中,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而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冷却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如此能够精确地控制显示面板的温度,能够提高温度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图1是本发明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设备温度控制精度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该温度控制***包括控制器。该温度控制***还包括承载管路组件,承载管路组件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且能够与显示面板进行热交换。其中,承载管路组件设有第一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承载管路组件的温度。该温度控制***还包括加热管路组件,加热管路组件的管路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用于向承载管路组件提供加热媒介,以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该温度控制***还包括冷却管路组件,冷却管路组件的管路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用于向承载管路组件提供冷却媒介,以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其中,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而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冷却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包括承载管路组件10。承载管路组件10,顾名思义,其作为显示面板在寿命测试过程中的载体,用于承载显示面板。并且,承载管路组件10能够与其所承载的显示面板进行热交换,以控制显示面板达到设定温度。当然,当显示面板达到设定温度时,承载管路组件10也处于该设定温度。
该温度控制***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承载管路组件10设有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控制器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电气连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用于检测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控制器基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控制承载管路组件10处于设定温度,即控制显示面板处于设定温度。可以在控制器中对设定温度进行设置。
该温度控制***还包括加热管路组件20,加热管路组件20的管路(即下述的管路23)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10,用于向承载管路组件10提供加热媒介,以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加热。
该温度控制***还包括冷却管路组件30,冷却管路组件30的管路(即下述的管路32)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10,用于向承载管路组件10提供冷却媒介,以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冷却。
加热管路组件20和冷却管路组件30均与控制器电气连接,以由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20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加热及由控制器控制冷却管路组件30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冷却,使得承载管路组件10处于设定温度。
具体地,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20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加热;而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冷却管路组件30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冷却。换言之,本实施例通过负反馈机制控制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即当承载管路组件10温度过低时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升温,而当承载管路组件10温度过高时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降温,如此能够精确地控制显示面板的温度,能够提高温度控制精度。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还可以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其它制程环节,以精确控制显示面板处于设定温度。或者是温度控制***可以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原材的温度寿命测试,例如OLED原材、绝缘膜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现有技术中,部分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设备通过加热铝合金平台对承载于铝合金平台的显示面板进行加热升温,而该寿命测试设备的降温方式仅能够通过停止加热铝合金平台,依靠铝合金平台自然散热降温,导致温度控制效率较低,存在滞后性。也有寿命测试设备通过热对流的方式控制显示面板的温度,即利用风扇引导热气流或冷气流通过显示面板,然而热对流的温度控制方式其恒温效果较差,其误差范围达到±4℃(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环节要求误差范围在±0.5℃),导致其温度控制精度较低。而本实施例的温度控制***通过冷却管路组件30主动对显示面板进行降温,能够提高温度控制效率,且本实施例温度控制***通过负反馈的温度控制机制,能够提高温度控制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管路组件20包括第一泵体21和加热器22。第一泵体21和加热器22通过管路23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10。第一泵体21还电气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泵体21工作,以引导加热媒介循环通过承载管路组件10,使得加热媒介能够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加热。加热器22还电气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2对加热媒介进行加热。
可选地,加热器22位于第一泵体21的下游,即加热器22位于第一泵体21在加热媒介循环方向上的下游,第一泵体21引导加热媒介朝向加热器22输送,加热器22对第一泵体21输送而来的加热媒介进行加热。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加热器22也可以位于第一泵体21的上游,且加热器22可以采用电热丝等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加热管路组件20还包括第一单向阀211。第一单向阀211设于第一泵体21和加热器22的管路下游,第一单向阀211具有单向导通的功能,仅允许加热媒介自第一泵体21和加热器22向下述的贮蓄体25输送,不允许贮蓄体25中的加热媒介反灌至第一泵体21和加热器22。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管路组件20还包括贮蓄体25。贮蓄体25通过管路23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10。贮蓄体25位于第一泵体21和加热器22的下游,即贮蓄体25位于第一泵体21和加热器22在加热媒介循环方向上的下游。进一步地,贮蓄体25位于第一单向阀211的下游。
第一泵体21输送的加热媒介先贮蓄于贮蓄体25,而后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进一步地,贮蓄体25的容量大于加热管路组件20的管路23容量,即贮蓄体25的容量大于加热管路组件20中起到衔接连通作用(衔接连通第一泵体21、加热器22、第一单向阀211及贮蓄体25等)的管路23的总容量。
换言之,加热媒介先贮蓄于贮蓄体25,与贮蓄体25中原有的加热媒介混合后再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贮蓄体25的容量较大,意味着贮蓄体25中贮蓄的加热媒介较多,刚经过加热器22加热的加热媒介注入贮蓄体25后较难引起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温度产生明显变化,贮蓄体25能够先稳定加热媒介的温度,使得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的加热媒介的温度较为稳定,而在加热器22的加热功率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引起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温度变化,但整个温度变化过程也是较为稳定的,有利于提高承载管路组件10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进而稳定控制显示面板的温度。
如若将第一泵体21输送的加热媒介直接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刚经过加热器22加热的加热媒介温度浮动过大,其直接与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热交换,无疑会导致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浮动,不利于稳定控制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
进一步地,加热管路组件20还包括搅拌器26。搅拌器26设于贮蓄体25中,用于搅拌混合贮蓄体25中的加热媒介。本实施例通过搅拌器26可以加快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的混合均匀,刚经过加热器22加热的加热媒介注入贮蓄体25后,在搅拌器26的搅拌下迅速与贮蓄体25中原有的加热媒介混合均匀,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承载管路组件10温度控制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管路组件20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设于贮蓄体25,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用于检测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还电气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检测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的温度。
具体地,当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时,即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的温度低于或等于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此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2加热第一泵体21输送的加热媒介,使得加热媒介的温度升高才能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管路组件20还包括第二泵体28。第二泵体28通过管路23连通贮蓄体25和承载管路组件10。第二泵体28和第一泵体21并联于承载管路组件10和贮蓄体25之间,即第一泵体21所处管路23和第二泵体28所处管路23并联于承载管路组件10和贮蓄体25之间。其中,第二泵体28所处管路23不对加热媒介进行加热。
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等于设定温度时,即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此时不需要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加热,加热器22不工作,由第二泵体28向承载管路组件10输送加热媒介;或当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时,此时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的温度高于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意味着此时不用对加热媒介进行加热,将加热媒介直接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即可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加热,即由第二泵体28向承载管路组件10输送加热媒介,如此可以降低加热器22的功耗,进而降低本实施例温度控制***的整体功耗。
进一步地,加热管路组件20还包括第二单向阀281。第二单向阀281设于第二泵体28的管路下游,第二单向阀281具有单向导通的功能,仅允许加热媒介自第二泵体28向贮蓄体25输送,不允许贮蓄体25中的加热媒介反灌至第二泵体28。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温度控制***可以不设置第二泵体28及其所处的管路。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等于设定温度时,可以由第一泵体21将加热媒介循环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以保持承载管路组件10的当前温度,此时控制加热器22不工作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管路组件20还包括液位检测元件29。液位检测元件29设于贮蓄体25,用于检测贮蓄体25中的加热媒介是否达到预设液位。正如上述实施例所述,贮蓄体25的体积较大,在整个温度控制***的注液环节中如若检测到贮蓄体25中的加热媒介达到预设液位,则说明整个温度控制***中媒介的注入量达到设定值,即注液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加热管路组件20的管路23可以采用保温管路设计,可以减少加热管路组件20的管路23所输送加热媒介的热量损失,有利于降低本实施例温度控制***的功耗及提高温度控制***的温度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温度控制***还包括第一进液阀门41和第二进液阀门42。加热管路组件20的管路23和冷却管路组件30的管路32均连通至第一进液阀门41,第二进液阀门42设于冷却管路组件30的管路。在温度控制***的注液环节中,第一进液阀门41和第二进液阀门42打开,以向加热管路组件20的管路和冷却管路组件30的管路注入媒介。
可选地,第一进液阀门41和第二进液阀门42可以均是电磁阀门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管路组件30包括第三泵体31和散热机构。第三泵体31和散热机构通过管路32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10。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此时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意味着承载管路组件10需要降温,控制器控制散热机构冷却第三泵体31输送的冷却媒介,并由第三泵体31将冷却后的冷却媒介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以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器33和散热风扇34。散热器33用于对第三泵体31输送的冷却媒介进行散热。可选地,散热器33可以采用翅片等散热结构,以提高散热效果。散热风扇34对应散热器33设置,散热风扇34用于引导气流通过散热器33,以将冷却媒介传递至散热器33的热量通过气流排出。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通过散热器33和散热风扇34,能够快速对通过的冷却媒介进行降温,有利于提高散热机构的冷却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温度控制***的温度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冷却管路组件30还包括第三单向阀311。第三单向阀311设于第三泵体31的管路下游,第三单向阀311具有单向导通的功能,仅允许冷却媒介自第三泵体31向承载管路组件10输送,不允许冷却媒介反灌至第三泵体3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冷却管路组件30的管路32与加热管路组件20的管路23连通,进而连通至承载管路组件10。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第三泵体31的输出端连接的管路32连接至加热管路组件20中位于承载管路组件10和第一泵体21之间的管路23,第三泵体31的输入端连接的管路32连接至加热管路组件20中位于承载管路组件10和贮蓄体25之间的管路23。
加热媒介和冷却媒介本质上可以是同一种物质,二者区别在于温度不同。例如,加热媒介和冷却媒介均可以是水等高比热容的物质,可以精确调节热量传递的效率,并且选用水作为加热媒介和冷却媒介,材料易得、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加热媒介和冷却媒介可以是不同的物质,且冷却管路组件30的管路32与加热管路组件20的管路23也可以相互独立,彼此不连通,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还包括密封腔体50,承载管路组件10设于密封腔体50中。换言之,承载管路组件10至少起到承载作用的部分设于密封腔体50中。通过设置密封腔体50,能够减少热量流失,有利于降低温度控制***的功耗及提高温度控制***的温度控制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承载管路组件10包括导热管12。导热管12连通至加热管路组件20的管路23和冷却管路组件30的管路32。加热管路组件20的管路23输送的加热媒介循环通过导热管12,且冷却管路组件30的管路32输送的冷却媒介循环通过导热管12,以通过导热管12与其承载的显示面板进行热交换。
导热管12的外表面具有承载部13,承载部13起到承载作用,例如用于承载显示面板等。对于上述实施例阐述的密封腔体50,具体是至少导热管12的承载部13设于密封腔体50中。导热管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一个或多个导热管12共同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且共同用于与显示面板进行热交换。
可选地,导热管12可以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质,例如铜管等,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承载管路组件10还包括保温隔热体14。保温隔热体14设于导热管12的外表面除承载部13之外的其它部分。保温隔热体14能够减少热量流失,有利于降低温度控制***的功耗及提高温度控制***的温度控制效率。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阐述的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方法基于上述实施例阐述的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
S101:确定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及设定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确定设定温度,即确定承载管路组件所需要达到的温度,也就是确定显示面板需要达到的温度。还需要确定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即确定承载管路组件的当前温度,从而判断承载管路组件的当前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即判断显示面板的当前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以便开展后续温度控制工作。
S102:将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对。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承载管路组件的当前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具体是将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对,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温度一致,则说明承载管路组件的当前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而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温度不一致,则说明承载管路组件的当前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此时需要对承载管路组件的当前温度进行控制调节。
S103: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而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器控制冷却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温度不一致,此时需要对承载管路组件的当前温度进行控制调节。具体地,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而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器控制冷却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通过负反馈机制控制承载管路组件的温度,即当承载管路组件温度过低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升温,而当承载管路组件温度过高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降温,如此能够精确地控制显示面板的温度,能够提高温度控制精度。
请参阅图1和图3,图3是本发明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阐述的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方法基于上述实施例阐述的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
S201:打开第一进液阀门和第二进液阀门。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的注液环节,需要打开第一进液阀门41和第二进液阀门42,加热媒介和冷却媒介通过第一进液阀门41和第二进液阀门42注入温度控制***。
S202:注入媒介,并控制第三泵体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阀门41和第二进液阀门42打开后,则开始注入媒介,即注入加热媒介和冷却媒介。此时控制第三泵体31工作,使得媒介在温度控制***的管路中快速充盈。
S203:判断液位检测元件检测到的媒介液位是否达到预设液位。
在本实施例中,若是,则执行步骤S204;若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202。
由于贮蓄体25的体积较大,在整个温度控制***的注液环节中如若检测到贮蓄体25中的媒介达到预设液位,则说明整个温度控制***中媒介的注入量达到设定值,即注液完成。
S204:关闭第一进液阀门,并控制贮蓄体中的搅拌器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完成注液后,关闭第一进液阀门41。此时控制贮蓄体25中的搅拌器26工作,以便在后续加热承载管路组件10的过程中稳定控制承载管路组件10的的温度。
S205:判断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是否等于设定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若否,则执行步骤S207。
S206:关闭第二进液阀门,并控制第二泵体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即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等于设定温度,意味着此时承载管路组件10既不需要升温,也不需要降温。因此,此时关闭第二进液阀门42,避免加热媒介进入冷却管路组件30,同时控制第二泵体28工作,引导加热媒介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以保持承载管路组件10的当前温度,此时第一泵体21、加热器22及第三泵体31不工作。之后继续执行步骤S205。
S207:判断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是否低于设定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若是,则执行步骤S208;若否,则执行步骤S211。
如若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即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意味着此时承载管路组件10需要升温,或者需要降温,因此需要进一步判断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是否低于设定温度,以判断承载管路组件10需要升温,还是需要降温。
S208:判断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是否高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若是,则执行步骤S209;若否,则执行步骤S210。
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即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此时承载管路组件10需要加热升温。因此,本实施例进一步判断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检测到的温度是否高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即判断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的温度是否高于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
具体地,当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时,此时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的温度高于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意味着此时不用对加热媒介进行加热,将加热媒介直接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即可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加热,可以降低加热器22的功耗,进而降低本实施例温度控制***的整体功耗。而当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检测到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时,此时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的温度低于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意味着需要对加热媒介进行加热,加热媒介才能加热承载管路组件10,使得承载管路组件10达到设定温度。
S209:关闭第二进液阀门,并控制第二泵体工作,此时加热器不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即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的温度高于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此时将加热媒介直接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即可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加热。具体地,关闭第二进液阀门42,并控制第二泵体28工作,以由第二泵体28将温度较高的加热媒介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并加热承载管路组件10,此时加热器22、第一泵体21及第三泵体31不工作。之后继续执行步骤S205。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当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时,也可以由第一泵体21将温度较高的加热媒介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并加热承载管路组件10,此时控制加热器22不工作即可。
S210:关闭第二进液阀门,并控制第一泵体和加热器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温度检测元件27检测到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即贮蓄体25中加热媒介的温度低于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意味着需要对加热媒介进行加热,加热媒介才能加热承载管路组件10,使得承载管路组件10达到设定温度。具体地,关闭第二进液阀门42,并控制第一泵体21和加热器22工作,第一泵体21将经加热器22加热后的加热媒介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并加热承载管路组件10,此时第二泵体28及第三泵体31不工作。之后继续执行步骤S205。
S211:打开第二进液阀门,并控制第三泵体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元件11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即承载管路组件10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此时承载管路组件10需要冷却降温。因此,打开第二进液阀门42,并控制第三泵体31工作,以由第三泵体31将冷却后的冷却媒介输送至承载管路组件10,以对承载管路组件10进行降温,此时第一泵体21、第二泵体28及加热器22不工作。之后继续执行步骤S205。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该温度控制***的承载管路组件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且能够与显示面板进行热交换,能够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环节。其中,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而当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冷却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如此能够精确地控制显示面板的温度,能够提高温度控制精度。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温度误差范围控制在±0.5℃之内,甚至可以达到±0.1℃。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
承载管路组件,用于承载显示面板且能够与显示面板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承载管路组件设有第一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承载管路组件的温度;
加热管路组件,所述加热管路组件的管路连通至所述承载管路组件,用于向所述承载管路组件提供加热媒介,以对所述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
冷却管路组件,所述冷却管路组件的管路连通至所述承载管路组件,用于向所述承载管路组件提供冷却媒介,以对所述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
其中,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管路组件对所述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而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设定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冷却管路组件对所述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泵体、加热器及贮蓄体;
所述第一泵体、所述加热器及所述贮蓄体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承载管路组件,且所述贮蓄***于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加热器的下游,所述第一泵体输送的加热媒介先贮蓄于所述贮蓄体,而后输送至所述承载管路组件;
其中,所述贮蓄体的容量大于所述加热管路组件的管路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元件;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元件设于所述贮蓄体,用于检测所述贮蓄体中加热媒介的温度;
其中,当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第一泵体输送的加热媒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二泵体;
所述第二泵体和所述第一泵体并联于所述承载管路组件和所述贮蓄体之间;
其中,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等于所述设定温度,或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时,由所述第二泵体向所述承载管路组件输送加热媒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管路组件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设于所述贮蓄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管路组件还包括液位检测元件;
所述液位检测元件设于所述贮蓄体,用于检测所述贮蓄体中的加热媒介是否达到预设液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管路组件包括第三泵体和散热机构;
所述第三泵体和所述散热机构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承载管路组件;
其中,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设定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散热机构冷却所述第三泵体输送的冷却媒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还包括密封腔体,所述承载管路组件设于所述密封腔体中;
优选地,所述承载管路组件包括导热管和保温隔热体;
所述导热管连通至所述加热管路组件和所述冷却管路组件,且所述导热管的外表面具有承载部,用于承载显示面板;
所述保温隔热体设于所述导热管的外表面除所述承载部之外的其它部分。
9.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控制***,所述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及设定温度;
将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进行比对;
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所述设定温度,则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而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高于所述设定温度,则所述控制器控制冷却管路组件对所述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冷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加热器及贮蓄体,所述贮蓄***于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加热器的下游,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二泵体并联于所述承载管路组件和所述贮蓄体之间,所述贮蓄体设有第二温度检测元件;
所述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低于所述设定温度,则控制器控制加热管路组件对承载管路组件进行加热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是否高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
若是,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泵体向所述承载管路组件输送加热媒介;若否,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第一泵体输送的加热媒介。
CN202111308446.7A 2021-11-05 2021-11-05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2009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8446.7A CN114200977A (zh) 2021-11-05 2021-11-05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8446.7A CN114200977A (zh) 2021-11-05 2021-11-05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0977A true CN114200977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6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8446.7A Pending CN114200977A (zh) 2021-11-05 2021-11-05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097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4344A (ja) * 1999-07-21 2001-02-09 Komatsu Ltd 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CN201104284Y (zh) * 2007-01-27 2008-08-20 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公司 橡胶机械的温控装置
CN101295186A (zh) * 2007-04-27 2008-10-29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温度控制装置
CN203535338U (zh) * 2013-09-29 2014-04-09 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智能温控***
CN204650966U (zh) * 2015-06-08 2015-09-16 芜湖华宇彩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
CN105405408A (zh) * 2015-11-14 2016-03-16 合肥骇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d液晶显示器工作温度调节***
CN106532178A (zh) * 2016-11-04 2017-03-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温度控制装置和温度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208752334U (zh) * 2018-08-23 2019-04-16 深圳市华远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4344A (ja) * 1999-07-21 2001-02-09 Komatsu Ltd 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CN201104284Y (zh) * 2007-01-27 2008-08-20 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公司 橡胶机械的温控装置
CN101295186A (zh) * 2007-04-27 2008-10-29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温度控制装置
CN203535338U (zh) * 2013-09-29 2014-04-09 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智能温控***
CN204650966U (zh) * 2015-06-08 2015-09-16 芜湖华宇彩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
CN105405408A (zh) * 2015-11-14 2016-03-16 合肥骇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d液晶显示器工作温度调节***
CN106532178A (zh) * 2016-11-04 2017-03-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温度控制装置和温度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208752334U (zh) * 2018-08-23 2019-04-16 深圳市华远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8713B (zh) 一种燃料电池低温启动***及运行方法
CN112098854B (zh) 适用于燃料电池测试的冷却测试***及其控制方法
US20090297896A1 (en) Method of using hydrogen storage tank and hydrogen storage tank
CN110233272B (zh) 燃料电池的冷启动***
CN114614049B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快速冷启动***及方法
CN111957991B (zh) 对工具机主轴提供升降温效果的辅助装置
CN115020746B (zh) 燃料电池堆冷却循环***及控制方法、车辆
CN209870078U (zh)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及车辆
CN113252349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模拟设备
CN114200977A (zh)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控制方法
CN117790987A (zh) 储能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
WO2006126036A1 (en) Heating system
CN110571454B (zh) 一种防止加湿气体冷凝的***
JP2018041630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07212790U (zh) 油冷机
EP425841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method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13655085A (zh) 一种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热工性能测试***和方法
JP2005257372A (ja) 温度試験装置
CN211374053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模拟设备
CN213150828U (zh) 适用于燃料电池测试的冷却测试***
CN118099609B (zh) 一种高压锂电叉车电池冷却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13810807U (zh) 低品质余热回收利用***
TWI289646B (en) Cyclic cooling system for extremely-low temperature cable
CN113471575B (zh) 一种电池的温度管理方法、管理***以及汽车
CN217359294U (zh) 一种温度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