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4883A - 摄像镜头单元以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单元以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4883A
CN114174883A CN202080053624.3A CN202080053624A CN114174883A CN 114174883 A CN114174883 A CN 114174883A CN 202080053624 A CN202080053624 A CN 202080053624A CN 114174883 A CN114174883 A CN 114174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body
imaging
lens barrel
receiving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36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井隆春
杉木宏介
木原悟
五月女翔
金井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74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48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摄像镜头单元(10)具备树脂制的镜筒(11)以及组装于镜筒(11)的多片透镜(L1~L6)。镜筒(11)具有镜筒主体(21)以及箱状部(22)。多个透镜接受部(24)配置于在镜筒主体(21)的周向上隔开给定的间隔的位置,从镜筒主体(21)的内周面(21C)突出。第四透镜(L4)在与多个透镜接受部(24)卡合的状态下被固定于镜筒(11)。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单元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多种环境中能够使用的摄像镜头单元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构成车载相机等的摄像镜头单元的使用环境涉及多方面,因此希望在从低温到高温的广泛的温度区域中的使用环境下稳定的性能。在广泛的温度区域中,为了实现摄像镜头单元的稳定的性能,在镜筒中组装透镜的方法是重要的。例如,已知有使用将透镜的外径形成为比镜筒的内径大、对透镜施加压力而组装到镜筒的压入固定方法的镜头单元(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823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摄像镜头单元是包括多片摄像透镜以及组装有多片摄像透镜的镜筒的摄像镜头单元,镜筒具有:镜筒主体,形成为圆筒形状;以及多个透镜接受部,作为多片摄像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固定透镜与多个透镜接受部卡合。透镜接受部配置于在镜筒主体的周向上隔开给定的间隔的位置,并从镜筒主体的内周面突出。
本公开的摄像镜头单元的制造方法是包括多片摄像透镜以及组装有多片摄像透镜的镜筒的摄像镜头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镜筒中,在设定了穿过多个透镜接受部中的第一面的虚拟圆的情况下,将虚拟圆的直径形成得比固定透镜的直径小,通过将固定透镜与中心轴平行地压入,从而使外周面与第一面抵接,并且使平面与第二面抵接而使固定透镜与多个透镜接受部卡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摄像镜头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摄像镜头单元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3是摄像镜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摄像镜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剖视图)。
图5是镜筒的立体图。
图6是镜筒的主视图。
图7是镜筒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将摄像透镜与镜筒卡合前(A)以及卡合后(B)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图7的IX-IX线处的镜筒的剖视图,是固定透镜卡合于多个透镜接受部之前的剖视图。
图10是固定透镜卡合于多个透镜接受部之后的镜筒的剖视图。
图11是摄像透镜被压入至现有的摄像镜头单元中的镜筒的状态的剖视图的一例。
图12是固定透镜的外周面以及前表面与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抵接的透镜接受部周边的剖视图。
图13是现有的摄像镜头单元的摄像透镜的外周面以及前表面抵接的镜筒的主要部位剖视图的一例。
图14是表示树脂成型镜筒的工序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XV-XV线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使用了压入固定方法的镜头单元中,由于遍及镜筒的内周面整周从透镜受到应力,因此需要使镜筒的材料强度足够高。例如,在使用了压入固定方法的镜头单元中,在使用由树脂成型的镜筒的情况下,有时无法长期耐受从透镜受到的应力,无法确保稳定的性能。
在本公开的摄像镜头单元以及其制造方法中,能够减少镜筒从透镜受到的应力,维持长期间稳定的性能。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单元是包括多片摄像透镜以及组装有多片摄像透镜的镜筒的摄像镜头单元,镜筒具有形成为圆筒形状的镜筒主体以及多个透镜接受部,作为多片摄像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固定透镜与多个透镜接受部卡合。透镜接受部配置于在镜筒主体的周向上隔开给定的间隔的位置,并从镜筒主体的内周面突出。
也可以是,透镜接受部具有与镜筒主体的中心轴平行地延伸设置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交叉的第二面,固定透镜具有外周面和与外周面正交的平面,外周面与第一面抵接,并且平面与第二面抵接,由此固定透镜与多个透镜接受部卡合。
多个透镜接受部也可以具有从第一面与第二面交叉的位置起与第一面平行地切开的狭缝。多个透镜接受部也可以具有位于与第二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三面,多片摄像透镜中的与固定透镜不同的摄像透镜与第三面抵接。
也可以在镜筒中,在设定了穿过多个透镜接受部中的第一面的虚拟圆的情况下,将固定透镜卡合于多个透镜接受部之前的虚拟圆的直径形成得比固定透镜的直径小。
也可以使固定透镜的直径与固定透镜卡合于多个透镜接受部之前的虚拟圆的直径之差在固定透镜的直径的1%至3%的范围内。
透镜接受部也可以相对于镜筒主体的中心轴每隔等角度配置。
镜筒主体也可以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薄壁部和径向的厚度尺寸比薄壁部大的厚壁部,透镜接受部形成于厚壁部。
厚壁部也可以相对于镜筒主体的整周配置在10%至40%的范围内。
厚壁部也可以相对于镜筒主体的整周配置在10%至30%的范围内。
厚壁部也可以相对于镜筒主体的整周配置在15%至25%的范围内。
镜筒也可以具有在镜筒主体的周向上配置于与透镜接受部相同的位置且从镜筒主体的外周面突出的加强部。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单元的制造方法是包括多片摄像透镜以及组装有多片摄像透镜的镜筒的摄像镜头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镜筒中,在设定了穿过多个透镜接受部中的第一面的虚拟圆的情况下,将虚拟圆的直径形成得比固定透镜的直径小,通过将固定透镜与中心轴平行地压入,从而使外周面与第一面抵接,并且使平面与第二面抵接而使固定透镜与多个透镜接受部卡合。
以下,对本公开的摄像镜头单元以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摄像镜头单元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摄像镜头单元10具备树脂制的镜筒11和组装于镜筒11的多片透镜。如图2所示,摄像镜头单元10所包括的多片透镜为6片结构,例如从物体侧依次为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这些多片摄像透镜在与摄像镜头单元10的像面侧连接的图像传感器(未图示)的摄像面成像被摄物像。此外,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例如是通过粘接剂将第五透镜L5的凸面与第六透镜L6的凹面贴合而接合成的接合透镜。
摄像镜头单元10除了上述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这6片结构的透镜以外,还能够搭载包括任意片数且任意的光焦度结构的多片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单元10包含上述透镜L1~L6这6片透镜。
如图3所示,摄像镜头单元10除了上述透镜L1~L6之外,还具备压环12、隔离物13、光圈环14、隔离物15以及压环16。压环12是树脂制,是相对于镜筒11按压第一透镜L1的前表面(物体侧的面)的环状的按压构件。另外,以下,有时将镜筒11以及透镜L1~L6中的物体侧的端面称为前表面或者前端,将与物体侧相反的一侧的图像传感器等相面对的一侧的端面称为后表面或者后端。
例如,在压环12的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部12A,通过与形成于镜筒11的阳螺纹部17螺合而将压环12拧紧固定于镜筒11。压环12固定于镜筒11,由此按压第一透镜L1的前表面。通过使用压环12按压第一透镜L1的前表面,并且与后述的多个透镜接受部24卡合,从而摄像镜头单元10将透镜L1~L3收纳于镜筒11。
隔离物13是金属制,配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隔离物13在镜筒11内维持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的间隔。此外,在隔离物13的后表面(像面侧的面)形成有从周围凹陷一级的凹部13A。在凹部13A嵌合有光圈环14。光圈环14形成为圆环状,形成有光圈开口14A。
如图4所示,压环16是树脂制,是相对于镜筒11按压第六透镜L6的后表面(像侧的面)的环状的按压构件。例如,在压环16的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部16A,与形成于镜筒11的阴螺纹部18螺合。由此,压环16与镜筒11结合。压环16通过与镜筒11结合来按压第六透镜L6的后表面。
摄像镜头单元10使用压环16按压第六透镜L6的后表面,并且在透镜L4~L6与后述的多个透镜接受部24卡合的状态下,将透镜L4~L6收纳于镜筒11。此外,隔离物15是金属制,在镜筒11内配置于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隔离物15维持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的间隔。
如上所述,摄像镜头单元10将透镜L1~L6收纳在镜筒11内。而且,在摄像镜头单元10中,第四透镜L4是与树脂相比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或者收缩小的玻璃透镜。该第四透镜L4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固定透镜。此外,第四透镜L4以外的透镜L1~L3、L5、L6也是玻璃制。此外,在摄像镜头单元10中,镜筒11、压环12以及压环16是树脂制。
[镜筒的结构]
如图5所示,镜筒11具有镜筒主体21、箱状部22以及安装片23。镜筒主体21形成为圆筒形状。箱状部22与镜筒主体21形成为一体,与镜筒主体21的后端部连续,形成为后端部开放的横长矩形箱状。安装片23在与箱状部22的前表面接触的位置且从两侧面突出,形成为薄板形状。安装片23例如形成有用于固定图像传感器的基板或者外装部件等的贯通孔23A。
在镜筒主体21中,具有三个透镜接受部24。如图6所示,镜筒主体21在周向R1上交替地形成有薄壁部21A和径向的尺寸比薄壁部21A大的厚壁部21B。透镜接受部24形成于厚壁部21B。
[透镜接受部的结构]
如图6所示,透镜接受部24配置于在镜筒主体21的周向R1上隔开给定的间隔的位置,并从镜筒主体21的内周面21C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接受部24分别配置在将镜筒主体21在周向上分割为三份的位置。即,相对于镜筒主体21的中心轴Z1,透镜接受部24的中心线CL每隔等角度α=120°配置。
厚壁部21B也可以相对于镜筒主体21的整周在10%至40%的范围内配置。厚壁部21B也可以相对于镜筒主体21的整周在10%至30%的范围内配置。厚壁部21B也可以相对于镜筒主体21的整周在15%至25%的范围内配置。其原因在于:是在确保镜筒主体21的强度的同时、在组装了透镜L1~L6的情况下适于薄壁部21A变形来分散应力的值的缘故。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各透镜接受部24而言,厚壁部21B相对于中心轴Z1的角度范围A1为23°,对于三个透镜接受部24而言,合计69°,则成为厚壁部21B的角度范围。由此,厚壁部21B相对于镜筒主体21的整周以20%的比例配置。
如图7所示,透镜接受部24从镜筒主体21的前方朝向后方连续地形成有第一凸部24A、第二凸部24B以及第三凸部24C。
第二凸部24B从透镜接受部24中的内周面21C最突出。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收纳于镜筒主体21中的比第二凸部24B更靠前方的位置。第四透镜L4~第六透镜L6收纳于镜筒主体21中的比第二凸部24B更靠后方的位置。因此,第二凸部24B与第三透镜L3的后表面以及第四透镜L4的前表面31B(也参照图12)抵接。
第一凸部24A位于第二凸部24B的前方。此外,第一凸部24A形成为从镜筒主体21的后端侧朝向前端侧并且从内周面21C的突出量逐渐变小的台阶状。第一凸部24A与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的外周面卡合。
第三凸部24C位于第二凸部24B的后方。第三凸部24C具有与镜筒主体21的中心轴Z1平行地延伸设置的第一面25。第一面25与第四透镜L4的外周面31A(也参照图12)抵接。
如上所述,第二凸部24B与第四透镜L4的前表面31B抵接。第四透镜L4的前表面31B是与外周面31A正交的平面。在第二凸部24B中,将与第四透镜L4的前表面31B抵接的面设为第二面26。第一面25与第二面26处于相互交叉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25与第二面26正交。
透镜接受部24具有从第一面25与第二面26交叉的位置切开的狭缝27。狭缝27与第一面25连续,形成为与第一面25相同的方向、即与镜筒主体21的中心轴Z1平行。
如上所述,第一透镜L1~第六透镜L6是玻璃透镜。第一透镜L1~第六透镜L6为满足给定的规格的光学***,在各透镜中采用适合于满足该给定的规格的玻璃材质。因此,通过所采用的玻璃材质,透镜中的玻璃的强度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满足给定的规格,例如,第四透镜L4与其他透镜相比玻璃的强度弱。此外,由于玻璃透镜的变形量比塑料透镜少,因此镜筒主体21从第四透镜L4受到的应力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通过上述那样的第四透镜L4与三个透镜接受部24卡合,从而减少镜筒11受到的应力的构造。
以下,对将第四透镜L4组装于镜筒11的工序、以及镜筒主体21所受到的应力比以往减少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8的(A)以及图9所示,在设定了穿过三个第一面25的虚拟圆28(图9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圆)的情况下,第四透镜L4与透镜接受部24卡合之前的虚拟圆28的直径D2比第四透镜L4的直径D1小,且比内周面21C的直径D3小。因此,如图8的(B)以及图10所示,当从镜筒主体21的后端侧***第四透镜L4并向与中心轴Z1平行的方向按压时,第四透镜L4被压入透镜接受部24。即,第四透镜L4的外周面31A与第一面25抵接,并且前表面31B与第二面26抵接而与透镜接受部24卡合。在此,第四透镜L4的直径D1和第四透镜L4与透镜接受部24卡合之前的虚拟圆28的直径D2之差M被薄壁部21A的变形吸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差M是第四透镜L4的直径D1的2%。另外,并不局限于此,差M也可以在直径D1的1%至3%的范围内。这是为了在抑制在镜筒主体21受到的应力的同时可靠地保持第四透镜L4。
如图10所示,在第四透镜L4与透镜接受部24卡合的情况下,形成有透镜接受部24的厚壁部21B朝向外侧位移与上述的差M相应的量。通过厚壁部21B位移,薄壁部21A例如成为曲率半径更大的圆弧形状或者更直线的形状,因此穿过第四透镜L4的镜筒主体21的截面形状从原来的圆形状接近三角形状。
这样,在第四透镜L4被压入的情况下,进行变形,使得更容易变形的薄壁部21A延伸。如上所述,薄壁部21A相对于镜筒主体21的整周的比例大,厚壁部21B相对于镜筒主体21的整周的比例小。由此,能够通过薄壁部21A分散从第四透镜L4受到的应力。此外,由于在薄壁部21A与第四透镜L4之间具有间隙,因此不会妨碍薄壁部21A的变形。薄壁部21A的变形的结果是,镜筒11受到的应力减少,因此即使在例如10年以上的长时间的使用、广泛的温度区域的使用中,也能够实现稳定的性能。
例如,如以往那样,在将透镜压入并组装于内周面为圆形的镜筒的情况下,与透镜的外周面抵接的内周面整周从透镜直接受到应力。因此,即使将内周面整周设为容易变形的薄壁部,所降低的应力也有限度。此外,例如,在图11所示的现有的摄像镜头单元中,通过压入将外周面D切割后的透镜102组装到镜筒101中。穿过透镜102的镜筒101的截面形状的与外周面抵接的部分成为薄壁部101A,与D切割对应的部分成为厚壁部101B。在这种情况下,当然,薄壁部101A比厚壁部101B容易变形。然而,由于薄壁部101A与透镜102的外周面抵接而直接受到应力,因此无法分散应力。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薄壁部21A变形来减少应力,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实现稳定的性能。
在将第四透镜L4压入镜筒主体21之后,从镜筒主体21的后端侧***隔离物15。然后,将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从镜筒主体21的后端侧***,使用压环16按压第六透镜L6的后表面。接下来,当将第三透镜L3从镜筒主体21的前端侧***并向与中心轴Z1平行的方向按压时,第三透镜L3被压入透镜接受部24。之后,将隔离物13从镜筒主体21的前端侧***,将第一透镜L1以及第二透镜L2从镜筒主体21的前端侧***并压入后,使用压环12按压第一透镜L1的前表面。由此,能够将透镜L1~L6收纳于镜筒11。
如图12所示,在透镜接受部24中,第一面25与第四透镜L4的外周面31A抵接而产生应力S1,并且,第二面26与第四透镜L4的前表面31B抵接而产生应力S2。然而,由于形成有狭缝27,因此即使在第四透镜L4与透镜接受部24卡合的状态下,也能够减少镜筒11中产生的应力。特别是,通过外周面31A受到应力的第一面25容易通过狭缝27分散应力。
例如,在图13所示的现有的摄像镜头单元中,不形成狭缝等,相对于透镜104的外周面以及前表面,镜筒103的内周面103A和与内周面103A连续的对接面103B抵接。在此,内周面103A与对接面103B交叉的角部附近103C因与透镜104的外周面以及前表面的抵接而受到不同方向的应力,因此负荷非常大。因此,在由树脂形成镜筒103的情况下,存在材料强度不充分的情况。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设置狭缝27,因此在角部附近不会受到不同方向的应力,能够减少镜筒11受到的应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四透镜L4不同的第三透镜L3从镜筒主体21的前端侧被压入,并与第二凸部24B抵接。具体而言,通过在第二凸部24B中位于与第二面26相反一侧的第三面30与第三透镜L3抵接,从而在与透镜接受部24的第二面26所受到的应力S2相反的方向上受到应力S3。因此,在透镜接受部24中,由于应力S2和应力S3相互抵消,因此能够减少应力。
[加强部的结构]
此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镜筒11中具有加强部29,其在镜筒主体21的周向R1上配置于与透镜接受部24相同的位置,且从镜筒主体21的外周面21D突出。具体而言,加强部29是镜筒主体21的厚壁部21B的一部分,在镜筒主体21的后端部与箱状部22连续地形成。通过具有该加强部29,在成型镜筒11时,树脂遍布厚壁部21B,能够高精度地形成透镜接受部24。
参照图14以及图15对将镜筒11树脂成型的工序的概略进行说明。图14以及图15表示对镜筒11进行树脂成型的模具32的一例。模具32构成为,在对镜筒11进行树脂成型后,为了能够容易地将镜筒11脱模,不仅适当使用主要对镜筒11的前表面侧、后表面侧进行成型的模具32A、32B,还适当使用滑动模具32C~32E等。另外,模具32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构造、形状。
在模具32A形成有作为用于使树脂流入镜筒11的产品部分的通道的浇口33。浇口33在使用模具32成型镜筒11时,配置于与安装片23连续的位置。如上所述,安装片23位于镜筒主体21以及箱状部22的两侧方部分。
当从浇口33注入模具32的树脂时,如图14所示,首先,树脂从位于两侧方部分的安装片23向成型箱状部22以及镜筒主体21的部分流入。而且,在成型镜筒主体21的部分,树脂从镜筒主体21的后端侧流入前端侧。
如上所述,镜筒11具有加强部29,加强部29在镜筒主体21的后端部配置于与箱状部22连续的位置。因此,如图15所示,在成型加强部29的部分,树脂从成型安装片23的部分流入。而且,由于树脂容易从成型加强部29的部分向镜筒主体21的前端侧流动,因此树脂遍及周向R1上位于与加强部29相同的位置的厚壁部21B,能够以高填充率成型。进而,能够高精度地形成配置于厚壁部21B的透镜接受部24。在树脂成型后,通过切断流入浇口33的部分的树脂来结束制造镜筒11的工序。
此外,通过在镜筒11形成加强部29,镜筒主体21的厚壁部21B的厚度尺寸进一步增加,因此与镜筒主体21的中心轴Z1平行的方向上的线膨胀系数变低,能够抑制镜筒主体21的与中心轴Z1平行的方向上的变形。由此,即使在长时间的使用、广泛的温度区域的使用中,也能够实现稳定的性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与透镜接受部24卡合并固定的固定透镜,主要例示了从镜筒主体21的后端侧压入的第四透镜L4。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组装于镜筒11的透镜,则无论哪片透镜都能够同样地进行固定。此外,在将从镜筒主体21的前端侧压入的第三透镜L3等与第四透镜L4同样地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透镜接受部24具有与第三透镜L3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一面、与第三透镜L3的后表面抵接的第二面、以及从第一面与第二面交叉的位置与第一面25平行地切开的狭缝。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一个镜筒主体21具有三个透镜接受部24,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两个,也可以设置四个以上的透镜接受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相对于镜筒主体的中心轴,每隔等角度配置透镜接受部的中心线。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一透镜L1~第六透镜L6为玻璃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树脂制。例如,也可以使第一透镜L1~第六透镜L6的一部分为玻璃制,剩余为树脂制。此外,压环12、16相对于镜筒11的固定并不局限于拧紧,也可以通过粘接等其他方法进行固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24A形成为从镜筒主体21的后端侧朝向前端侧而从内周面21C的突出量逐渐变小的台阶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凸部24A也可以形成为从镜筒主体21的后端侧朝向前端侧而从内周面21C的突出量逐渐变大的台阶状。例如,第一凸部24A也可以形成为从镜筒主体21的后端侧朝向中央部而从内周面21C的突出量逐渐变小的台阶状,并且形成为从中央部朝向前端侧而从内周面21C的突出量逐渐变大的台阶状。例如,第一凸部24A也可以形成为从镜筒主体21的后端侧朝向中央部从内周面21C的突出量逐渐变大的台阶状,并且形成为从中央部朝向前端侧从内周面21C的突出量逐渐变小的台阶状。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也涉及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方式。
-符号说明-
10 摄像镜头单元
11 镜筒
12 压环
12A 阴螺纹部
13 隔离物
13A 凹部
14 光圈环
14A 光圈开口
15 隔离物
16 压环
16A 阳螺纹部
17 阳螺纹部
18 阴螺纹部
21 镜筒主体
21A 薄壁部
21B 厚壁部
21C 内周面
21D 外周面
22 箱状部
23 安装片
23A 贯通孔
24 透镜接受部
24A 第一凸部
24B 第二凸部
24C 第三凸部
25 第一面
26 第二面
27 狭缝
28 虚拟圆
29 加强部
30 第三面
31A 外周面
31B 前表面
32 模具
32A 模具
32B 模具
32C 滑动模具
32D 滑动模具
32E 滑动模具
33 浇口
101 镜筒
101A 薄壁部
101B 厚壁部
102 透镜
103 镜筒
103A 内周面
103B 对接面
103C 角部附近
104 透镜
A1 角度范围
CL 中心线
D1 直径
D2 直径
D3 直径
L1 第一透镜
L2 第二透镜
L3 第三透镜
L4 第四透镜
L5 第五透镜
L6 第六透镜
M 差
R1 周向
S1 应力
S2 应力
S3 应力
Z1 中心轴
α 等角度。

Claims (13)

1.一种摄像镜头单元,包括:多片摄像透镜以及组装有所述多片摄像透镜的镜筒,
所述镜筒具有:
镜筒主体,形成为圆筒形状;以及
多个透镜接受部,配置于在所述镜筒主体的周向上隔开给定的间隔的位置,并从所述镜筒主体的内周面突出,
作为所述多片摄像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固定透镜与所述多个透镜接受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单元,其中,
所述透镜接受部具有:
第一面,与所述镜筒主体的中心轴平行地延伸设置;以及
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交叉,
所述固定透镜具有:
外周面;以及
平面,与所述外周面正交,
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第一面抵接,并且所述平面与所述第二面抵接,由此所述固定透镜与所述多个透镜接受部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透镜接受部具有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交叉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面平行地切开的狭缝。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摄像镜头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透镜接受部具有位于与所述第二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三面,
所述多片摄像透镜中的与所述固定透镜不同的摄像透镜与第三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摄像镜头单元,其中,
在所述镜筒中,在设定了穿过所述多个透镜接受部中的所述第一面的虚拟圆的情况下,所述固定透镜卡合于所述多个透镜接受部之前的所述虚拟圆的直径被形成得比所述固定透镜的直径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镜头单元,其中,
所述固定透镜的直径与所述固定透镜卡合于所述多个透镜接受部之前的所述虚拟圆的直径之差在所述固定透镜的直径的1%至3%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单元,其中,
所述透镜接受部相对于所述镜筒主体的中心轴每隔等角度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单元,其中,
所述镜筒主体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薄壁部和径向的厚度尺寸比所述薄壁部大的厚壁部,
所述透镜接受部形成于所述厚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镜头单元,其中,
所述厚壁部相对于所述镜筒主体的整周配置在10%至40%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镜头单元,其中,
所述厚壁部相对于所述镜筒主体的整周配置在10%至30%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镜头单元,其中,
所述厚壁部相对于所述镜筒主体的整周配置在15%至25%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l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单元,其中,
所述镜筒具有在所述镜筒主体的周向上配置于与所述透镜接受部相同的位置且从所述镜筒主体的外周面突出的加强部。
13.一种摄像镜头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摄像镜头单元包括多片摄像透镜以及组装有所述多片摄像透镜的镜筒,
所述镜筒具有:
镜筒主体,形成为圆筒形状;以及
多个透镜接受部,配置于在所述镜筒主体的周向上隔开给定的间隔的位置,并从所述镜筒主体的内周面突出,
所述透镜接受部具有:
第一面,与所述镜筒主体的中心轴平行地延伸设置;以及
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交叉,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在所述镜筒中,在设定了穿过所述多个透镜接受部中的所述第一面的虚拟圆的情况下,将所述虚拟圆的直径形成得比作为所述多片摄像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固定透镜的直径小,
通过将所述固定透镜与所述中心轴平行地压入,从而使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第一面抵接,并且使所述平面与所述第二面抵接,使得所述固定透镜与所述多个透镜接受部卡合。
CN202080053624.3A 2019-07-29 2020-07-29 摄像镜头单元以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1748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9018 2019-07-29
JP2019139018 2019-07-29
PCT/JP2020/029051 WO2021020440A1 (ja) 2019-07-29 2020-07-29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4883A true CN114174883A (zh) 2022-03-11

Family

ID=74229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3624.3A Pending CN114174883A (zh) 2019-07-29 2020-07-29 摄像镜头单元以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6778A1 (zh)
EP (1) EP3992686B1 (zh)
JP (1) JPWO2021020440A1 (zh)
CN (1) CN114174883A (zh)
WO (1) WO2021020440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7721A (ja) * 2001-03-22 2002-09-25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
JP2006011234A (ja) * 2004-06-29 2006-01-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レンズユニ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64857A (ja) * 2004-08-25 2006-03-09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JP2015045750A (ja) * 2013-08-28 2015-03-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9138589A1 (ja) * 2018-01-15 2019-07-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車両周辺監視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の組立治具、および撮像装置の組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9115A (ja) * 2001-07-17 2003-0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焦点調整方法
JP6182380B2 (ja) 2013-07-26 2017-08-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300584B2 (ja) * 2014-03-10 2018-03-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保持枠、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干渉計
JP2017156627A (ja) * 2016-03-03 2017-09-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EP3438719A4 (en) * 2016-03-29 2019-04-03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 LTD. LENS UNIT
CN109643002B (zh) * 2016-09-23 2022-06-0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7721A (ja) * 2001-03-22 2002-09-25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
JP2006011234A (ja) * 2004-06-29 2006-01-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レンズユニ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64857A (ja) * 2004-08-25 2006-03-09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JP2015045750A (ja) * 2013-08-28 2015-03-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9138589A1 (ja) * 2018-01-15 2019-07-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車両周辺監視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の組立治具、および撮像装置の組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20440A1 (ja) 2021-02-04
US20220146778A1 (en) 2022-05-12
EP3992686B1 (en) 2024-07-17
JPWO2021020440A1 (zh) 2021-02-04
EP3992686A1 (en) 2022-05-04
EP3992686A4 (en) 2022-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7553B2 (en) Lens unit and imaging device
US7362519B2 (en) Optical unit
US20190004274A1 (en) Lens unit
CN109975941B (zh) 镜头单元及模具的制造方法
US7672064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unit
US20110205642A1 (en) Plastic lens, lens module, and lens injection mold
JP2019012111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9179075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7053932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7117879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US10473881B2 (en) Lens unit
CN114174883A (zh) 摄像镜头单元以及其制造方法
JP2019179076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9012112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US20220171151A1 (en) Lens unit
CN210294649U (zh) 透镜单元
JP2008185966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7514634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7359625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4886409B2 (ja) 光学部品、撮像装置、光学部品の設計方法および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
US11683467B2 (en) Lens unit, stereo camera, and mobile object
US8027103B2 (en) Lens assembly and method of disposing optical member in ceramic lens frame
JP7201543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418516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element
JP7129852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