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8113B - 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8113B
CN114158113B CN202010937452.8A CN202010937452A CN114158113B CN 114158113 B CN114158113 B CN 114158113B CN 202010937452 A CN202010937452 A CN 202010937452A CN 114158113 B CN114158113 B CN 1141581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terminal
downlink
operating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374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58113A (zh
Inventor
姜大洁
杨坤
秦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374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811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7117 priority patent/WO2022052937A1/zh
Priority to JP2023515189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9917A/ja
Priority to EP21865990.2A priority patent/EP4213403A4/en
Publication of CN114158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8113A/zh
Priority to US18/175,771 priority patent/US2023020964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58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8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13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switching on or off only a part of the equipment circuit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当满足触发条件时,终端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一工作状态是指终端在第一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一状态;第二工作状态是指终端在第二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二状态;第一下行链路或第二下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通过本申请,在LIS和基站组成的***下,终端可以根据需要工作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上且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达到兼顾传输效率和终端省电的效果。

Description

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大型智能表面(Large Intelligent Surface,LIS)通过改变基站信号的幅度、相位等特征,增强终端接收到的基站信号的信噪比或者扩展基站信号的覆盖范围。这种方式下,基站到终端的传输效率较高,但是相应的终端也比较费电。
在LIS和基站组成的大的***中,包括多条下行逻辑链路和多条上行逻辑链路。在现有技术中,目前尚未存在LIS和基站组成的***下终端工作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上且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之间进行切换的方式,导致无法取得传输效率和终端省电的折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LIS和基站组成的***中无法取得传输效率和终端省电折中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包括:当满足触发条件时,终端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执行接收行为;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是指所述终端在第一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是指所述终端在第二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或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其中,所述下行链路A为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下行链路B为大型智能表面LIS或者中继设备通过改变所述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向所述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下行链路C为所述LIS或者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接收到目标信令;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目标定时器超时。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切换模块,用于当满足触发条件时,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工作状态下执行接收行为;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是指所述终端在第一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是指所述终端在第二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或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其中,所述下行链路A为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下行链路B为大型智能表面LIS或者中继设备通过改变所述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向所述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下行链路C为所述LIS或者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接收到目标信令;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目标定时器超时。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而该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中的下行链路,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或为大型智能表面LIS或者中继设备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或者为LIS或者中继设备向终端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这样,在LIS和基站组成的***下,终端可以根据需要工作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上且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达到兼顾传输效率和终端省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表面设备和基站与终端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表面设备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链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的框图。无线通信***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终端),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终端)、行人终端(P终端)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此外,对本申请涉及到的相关术语进行相应的解释;
一、智能表面/超材料表面:
智能表面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有如下多个相关的术语,它们表示的都是类似的技术或者实体,这些术语包括:大规模智能表面(Large Intelligent Surface,LIS)、智能反射阵列(Smart Reflect Array,SRA)、可配置反射阵列(Reconfigurable Reflect Array,RRA)、智能反射表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
智能表面设备由大规模器件阵列和阵列控制模块构成,如图2所示。大规模器件阵列是在平面底板上规则的重复排列的大量器件单元。为达到可观的信号操控效果,通常需要几百或者几千个器件单元组成器件阵列。每个器件单元都具有可变的器件结构,例如,器件单元中包含一个PIN二极管,PIN二极管的开关状态决定了器件单元对外界无线信号的响应模式。智能表面的阵列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每个器件单元的工作状态,从而动态或半静态的控制每个器件单元对无线信号的响应模式。大规模器件阵列的每个器件单元的无线响应信号互相叠加,在宏观上形成特定的波束传播特征。控制模块是智能表面设备的“大脑”,根据通信***的需求确定智能表面的无线信号响应波束,使得原来静态的通信环境变得“智能”、“可控”。
智能表面技术在多个技术领域有所应用,根据应用场景不同有很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按照器件单元的物理原理[3]分类包含Tunable Resonator可变电容型、Guided Wave波导型、Element Rotation极化型等;按照无线信号输出形式,分为反射型智能表面和透射型智能表面;按照无线信号响应参数[4]分类包括相位控制型智能表面,幅度控制型智能表面和幅度相位联合控制型智能表面;按照响应参数控制分类分为连续控制型和离散控制型;按照控制智能表面幅度和相位的频次或快慢分为静态,半静态/动态控制的智能表面,其中静态的智能表面目前就可以应用到已有***中,例如4G/5G***。考虑器件设计和制作的复杂度,学术界普遍选择使用单一无线信号响应参数的离散控制型器件单元进行研究。目前,学术界广泛讨论的智能反射表面IRS(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就是一种基于信号反射的相位控制智能表面,通过1bit的指示信息控制器件单元的反射信号的相位,实现0或π的相位翻转。
得益于不需要射频和基带处理电路,智能表面设备相比与传统无线通信收发设备有几点优势:
1)智能表面设备有更低的成本和实现复杂度;
2)智能表面设备具有更低的功耗;
3)智能表面不会引入额外的接收端热噪声;
4)智能表面设备厚度薄、重量小,可以实现灵活的部署。
其中,RIS反射单元种类的有以下几种:
A.可调谐谐振器:一个可变电容器被整合到谐振器中,通过改变frequency-agile贴片谐振器频率,产生相移。
B.导波控制法:在这种情况下,到达的空间波被天线耦合到导波上,随后导波相移,再重新发射,形成了一个天线移相器。
C.圆极化波的旋转技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规律进行设计。
从是否可动态控制的角度划分,反射阵列/智能表面分为两大类:
1)静态的反射阵列/智能表面:反射阵列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是固定的,对于一个角度的入射波,超表面单元导致入射波的幅度、相位、极化方式等特性发生固定的改变,得到相应的反射波。
2)动态的反射阵列/智能表面:反射阵列的结构和功能是可以控制的,对于一个角度的入射波,可以通过可编程控制使得入射波的幅度、相位、极化方式等特性发生不同的改变,得到相应的反射波。对反射超表面实现可编程控制,须在反射单元中引入开关元件(如二极管、RF-MEMS开关等)。PIN二极管是目前控制可重构超表面的常见选择,PIN二极管具备较宽范围的射频阻抗,并且失真低,在微波射频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反射单元中的开关元件使其具有多个不同的状态,并且通过控制开关元件的通断可实现不同状态的切换。开关元件在通、断两种情况下,对应反射单元的结构和性能均有较大变化。即,不同状态的反射单元对入射波的幅度、相位、极化等特性有不同的调控模式。
二、智能表面对信号进行直接调制
因为智能表面可以直接调控电磁信号的波前和各种电磁参数,例如相位、振幅、频率、甚至极化,而无需复杂的基带处理和射频收发操作,因而智能表面除了可以改变无线信道环境从而增强第三方信号的接收质量之外,还可以被用于对信号进行直接调制。
例如,调整智能表面电磁单元的反射相位/幅度不仅用于最大化入射电磁波的接收信噪比,还可用于LIS本身的信息传输。接收端通过检测智能表面反射信号的相位/幅度变化,来接收智能表面本身的信息。
三、无源智能表面:
由于智能表面由大量的器件单元构成并且没有射频和基带处理能力,因此我们称此类智能表面为无源智能表面。
四、有源无源结合的智能表面(或有源智能表面):
由于智能表面由大量的器件单元构成并且没有射频和基带处理能力,所以基站无法分别获得基站到智能表面以及智能表面到终端的信道信息。基站或终端的接收信号由大量的智能表面器件单元的响应信号叠加形成,改变一个或者少量的器件单元的工作状态并不能使接收信号产生明显的变化。一种可能的测量方案是在智能表面中安装少量有源器件单元,使得智能表面能够进行信道测量和反馈;基站使用压缩感知或者深度学习算法从有限的信道信息中推算出合理的智能表面配置参数。基于智能表面的通信***需要一个高效的信道测量机制,在保证智能表面低复杂度的前提下,尽量提升端到端的信号质量。这种安装了部分有源器件的智能表面具备接收信号甚至发送信号的能力,是一种有源无源结合的智能表面(或有源智能表面)。
传统的中继(relay)设备包括层一中继、层三中继、放大转发中继或者透明转发中继等。LIS可以被看做成一类新型中继。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302,当满足触发条件时,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
步骤S304,终端第二工作状态下执行接收行为;
其中,第一工作状态是指终端在第一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一状态;第二工作状态是指终端在第二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二状态;
第一下行链路或第二下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其中,下行链路A为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下行链路B为大型智能表面LIS或者中继设备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下行链路C为LIS或者中继设备向终端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触发条件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
1)接收到目标信令;其中,目标信令指示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
2)第一工作状态的目标定时器超时。
通过上述步骤S302和步骤S304,终端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而该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中的下行链路,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或为大型智能表面LIS或者中继设备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或者为LIS或者中继设备向终端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例如,如果下行链路B和C的接收比下行链路A更简单,可以在无数据传输或者低速数据传输时终端可以只需接收下行链路B和C的信号/数据以及少量的下行链路A的测量,从而可以节省终端的耗电,同时又不影响传输效率。当然,这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即通过本申请,在LIS和基站组成的***下,终端可以根据需要工作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上且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达到兼顾传输效率和终端省电的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RRC空闲态、非激活态、连接态。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可以是指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idle/inactive态),在下行链路B上处于连接态(connected态),在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在下行链路C上处于连接态。当然上述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工作状态,在其他应用场景中,该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还可以是指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连接态、在下行链路B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等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LIS可以为有源LIS或无源LIS,以及中继设备可以为有源中继设备或无源中继设备。
下面结合LIS或中继设备的类型,以及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的具体情况对本申请进行说明。
方式1-1:在LIS为无源LIS或无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步骤S304-11,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一信令;
步骤S304-12,终端根据第一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无源LIS或中继设备而言,智能表面或中继设备与基站组成的大***有2个下行链路和1个上行链路,如图4所示:
下行链路A:基站向终端发基站的信息(包括LIS或中继设备对基站和终端之间无线信道的影响);下行链路A是基站与终端通信的无线逻辑链路,其对应的物理链路是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类下行信号,第一类下行信号中包含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
下行链路B:LIS或中继设备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例如相位、幅度等,向终端发LIS或中继设备自己的信息;下行链路B是LIS或中继设备与终端通信的无线逻辑链路;对于无源LIS或中继设备而言,下行链路B的物理链路为智能表面或中继设备通过调制基站发送的第二类下行信号的参数(包括相位,幅度,极化方向等的至少一项)来承载智能表面或中继设备的信息。所述第二类下行信号可以是基站发送的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等下行信号,或者是在空闲状态下发送的不承载数据的信号,例如单频信号;所述智能表面或中继设备的信息可以是智能表面或中继设备自身生成的信息或者是来自基站的信息(例如简单的控制信息或者小数据等)。
在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第二工作状态的配置信息由***消息或第一信令通知;其中,***消息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消息。
基于该方式1-1,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在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Idle/inactive态。在该第一工作状态下,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方法步骤:
步骤S11,终端周期性的测量下行链路A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
步骤S12,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一信令如paging,其中第一信令指示终端是否需要进入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工作状态的传输配置信息通过第一工作状态的***消息或者第一信令通知终端,如paging,其中,该配置信息包括:终端在第二工作状态接收下行信息的时域频域信息,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相关信息,相位/幅度等信号特征变化与所代表的信息之间的关系等。
方式1-2:在LIS为无源LIS或无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S304-21,终端监听下行链路B上的第二信令;
步骤S304-22,终端根据第二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专用信号的相位、幅度或频率来实现,或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非专用信号的相位、幅度或频率来实现。
此外,该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该第一工作状态可以是终端在低速数据传输时所进入的工作状态。基于此,对于该方式1-2,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终端可以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第一信令指示,或者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第三信令指示,进入该第一工作状态。
在该方式1-2中的第一工作状态的上行发送通过以下2种上行链路的至少一个:
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LIS或中继设备;所述上行链路是终端到LIS或中继设备的无线逻辑链路;
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式1-2中的第一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专用信号的特征相位/幅度等,或者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always on信号如空闲态下的SSB(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同步信号和PBCH块),SIB1,CSI-RS(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TRS(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相位参考信号)等信号的特征相位/幅度等来实现。
此外,该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为:终端周期性的测量下行链路A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
可选的,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一信令如paging,其中第一信令指示终端是否需要进入第二工作状态。
此外,基于该方式1-2,在LIS为无源LIS或无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还可以包括:
步骤S304-31,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一定时器。
方式1-3:在LIS为无源LIS或无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S304-41,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三信令;
步骤S304-42,终端根据第三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
基于该方式1-3,在LIS为无源LIS或无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S304-51,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二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二定时器。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该第一工作状态可以是终端在高速数据传输时所进入的工作状态。基于此,该方式1-3,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终端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第一信令指示,或者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第二信令指示,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可选地,第一工作状态的上行发送通过以下2种上行链路的至少一个:
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LIS或中继设备;
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在该方式1-3下的第二工作状态的传输配置信息通过可以第一工作状态的信令如RRC信令中通知终端,配置信息包括:终端在第二工作状态接收下行信息的时域频域信息,MCS相关信息,相位/幅度等信号特征变化与所代表的信息之间的关系等。
在该方式1-3下的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可以是:终端周期性的测量下行链路A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
可选的,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一信令如paging,其中paging指示终端是否需要进入第二工作状态。
上述方式1-1至方式1-3是从无源LIS或无源中继设备角度,对本申请进行解释,下面将从有源LIS或有源中继设备对本申请进行解释。
方式2-1: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对于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S304-61,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四信令;
步骤S304-62,终端根据第四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第二工作状态的配置信息由***消息或第一信令通知;其中,***消息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消息。
对于该方式2-1,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终端还可以周期性的测量下行链路A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以及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一信令如paging,其中第一信令指示终端是否需要进入第二工作状态。
其中,第二工作状态的传输配置信息通过第一状态的***消息或者第一信令如paging中通知终端,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在第二工作状态中上行和/或下行的时域频域信息,上行下行的MCS相关信息,下行链路C相关的TRP ID信息(或者LIS ID等),同步信息(channel raster,sync raster,SSB个数等),QCL信息(Quasi Co-Location,准共址)关系(例如第二工作状态的SSB/CSI-RS/TRS和第一工作状态的SSB/CSI-RS/TRS之间的QCL关系等),beam信息等。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工作状态的上行发送通过4种上行链路的至少一个,例如上行有业务需要传输时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1)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2)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LIS或中继设备;所述上行链路是终端到LIS或中继设备的无线逻辑链路,对于智能表面中集成了少量有源收发模块可以接收终端的上行信号。
3)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4)终端向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网络侧设备。所述上行链路是智能表面到网络侧设备的逻辑链路,LIS或中继设备将接收的终端信息传递给网络侧设备,LIS或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实际物理信道可以是无线链路或者有线链路。
方式2-2,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S304-71,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五信令;
步骤S304-72,终端第五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此外,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S304-81,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三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三定时器。
对于该方式2-2中的第一工作状态(下行链路C的连接态),通常情况下为终端在低速数据传输时进入;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终端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第一信令指示,或者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第三信令指示,进入该第一工作状态。
其中,若根据第三信令指示,进入第一工作状态,终端可以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beam/SSB/CSI-RS信息,以及第一映射表,确定优先测量的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beam/SSB/CSI-RS信息;其中,第一映射表定义第一工作状态的beam/SSB/CSI-RS和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beam/SSB/CSI-RS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QCL关系。由于通过第一映射表定义了不同工作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使得终端可以更快的进行下行测量和同步,以更快的实现状态切换。
其中,若根据第一信令指示,进入该第一工作状态,终端可以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beam/SSB/CSI-RS信息,以及第二映射表,确定优先测量的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beam/SSB/CSI-RS信息。其中,第二映射表定义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beam/SSB/CSI-RS和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beam/SSB/CSI-RS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QCL关系。由于通过第二映射表定义了不同工作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使得终端可以更快的进行下行测量和同步,以更快的实现状态切换。
在方式2-2下的第一工作状态的上行发送通过4种上行链路的至少一个:
1)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2)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LIS或中继设备;所述上行链路是终端到LIS或中继设备的无线逻辑链路,对于智能表面中集成了少量有源收发模块可以接收终端的上行信号。
3)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4)终端向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网络侧设备。上行链路是智能表面到网络侧设备的逻辑链路,LIS或中继设备将接收的终端信息传递给网络侧设备,LIS或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实际物理信道可以是无线链路或者有线链路。
在方式2-2下的第一工作状态的上下行数据传输通过终端和LIS的有源器件进行。
在方式2-2下的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可以是,终端周期性的测量下行链路A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者终端周期性的测量下行链路B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
可选的,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一信令如paging,其中第一信令指示终端是否需要进入第二工作状态。
方式2-3,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S304-91,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六信令;
步骤S304-92,终端第六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基于该方式2-3,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304还可以包括: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四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四定时器。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21,终端周期性的测量下行链路A上的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
可选地,终端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的上行链路发送信息:
1)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2)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LIS或中继设备;所述上行链路是终端到LIS或中继设备的无线逻辑链路,对于智能表面中集成了少量有源收发模块可以接收终端的上行信号。
3)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4)终端向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网络侧设备。上行链路是智能表面到网络侧设备的逻辑链路,LIS或中继设备将接收的终端信息传递给网络侧设备,LIS或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实际物理信道可以是无线链路或者有线链路。
对于该方式2-3中的第一工作状态,可以是终端在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时进入的,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终端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第一信令指示,或者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第二信令指示,进入该第一工作状态。
其中,若根据第二信令指示,进入第一工作状态,终端可以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beam/SSB/CSI-RS信息,以及第一映射表,确定优先测量的第一工作状态的beam/SSB/CSI-RS信息;其中,第一映射表定义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beam/SSB/CSI-RS和第一工作状态的beam/SSB/CSI-RS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QCL关系。由于第一映射表中定义了不同工作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使得终端可以更快的进行下行测量和同步,以更快的实现状态切换。
可选地,该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可以是:终端周期性的测量下行链路A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
可选的,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一信令如paging,其中,paging指示终端是否需要进入第二工作状态。
上述方式2-1至方式2-3之间的切换方式是在三种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的,下面将在超过三种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方式进行解释。
方式3-1,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S304-101,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七信令;
步骤S304-102,终端根据第七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目标下行链路为以下链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
基于该方式3-1,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五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目标下行链路为以下链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五定时器。
对于该方式3-1,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周期性的测量下行链路A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以及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一信令如paging,其中第一信令指示终端是否需要进入其他N-1种状态的任意一种。
方式3-2,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S304-111,终端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八信令;
步骤S304-112,终端根据第八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
对于上述方式3-2,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可以是终端周期性的测量下行链路C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对于有源LIS),还可以是终端监听下行链路C上的第二信令如paging,其中第二信令指示终端是否需要进入其他N-1种状态的任意一种。
方式3-3,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304中涉及到的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S304-121,终端监听目标链路上的第九信令;
步骤S304-122,终端根据第九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或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
可选地,基于该方式3-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304还可以是: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六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终端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或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六定时器。
可选地,终端周期性测量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的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
可选地,终端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的上行链路发送信息:
1)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2)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LIS或中继设备;所述上行链路是终端到LIS或中继设备的无线逻辑链路,对于智能表面中集成了少量有源收发模块可以接收终端的上行信号。
3)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4)终端向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网络侧设备。所述上行链路是智能表面到网络侧设备的逻辑链路,LIS或中继设备将接收的终端信息传递给网络侧设备,LIS或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实际物理信道可以是无线链路或者有线链路。
对于上述方式3-3,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终端根据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第一信令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或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第二信令如paging指示,或者根据连接态其他子状态(工作在其他下行链路)的信令指示,进入连接态并选择下行链路的至少一个作为目标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至少一个作为目标上行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是实施例的方法步骤还可以包括:
步骤S41,在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第一映射表确定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
其中,目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信息、同步信号块SSB、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准共址QCL信息;
第一映射表用于指示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是实施例的方法步骤还可以包括:
步骤S42,在由第一上行链路切换到第二上行链路的情况下,终端根据第一上行链路的目标信息和第二映射表确定第二上行链路的目标信息;
其中,目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信息、QCL信息;
第一上行链路或第二上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2)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LIS或中继设备;所述上行链路是终端到LIS或中继设备的无线逻辑链路,对于智能表面中集成了少量有源收发模块可以接收终端的上行信号。
3)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4)终端向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网络侧设备。上行链路是智能表面到网络侧设备的逻辑链路,LIS或中继设备将接收的终端信息传递给网络侧设备,LIS或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实际物理信道可以是无线链路或者有线链路;
其中,第二映射表用于指示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对于上述步骤S41和步骤S42,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可以是:
若从下行链路C(idle态,inactive态或连接态)切换到下行链路A(idle态,inactive态或连接态),终端可以根据(最强的N个,N大于等于1)下行链路C的beam/SSB/CSI-RS信息,以及第一映射表,确定优先测量的下行链路A的beam/SSB/CSI-RS信息;其中,第一映射表定义下行链路C的beam/SSB/CSI-RS和下行链路A的beam/SSB/CSI-RS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QCL关系
反之,若从下行链路A(idle态,inactive态或连接态)切换到下行链路C(idle态,inactive态或连接态),终端可以根据(最强的N个,N大于等于1)下行链路A的beam/SSB/CSI-RS信息,以及第一映射表,确定优先测量的下行链路C的beam/SSB/CSI-RS信息;其中,第一映射表定义下行链路C的beam/SSB/CSI-RS和下行链路A的beam/SSB/CSI-RS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QCL关系
若从上行链路1或2(idle态,inactive态或连接态)切换到上行链路3或4(idle态,inactive态或连接态),终端可以根据(最强的N个,N大于等于1)上行链路1或2的发送beam信息,以及第二映射表,确定优先使用的上行链路3或4的发送beam(好处:更快的切换到不同的上行链路);
其中,第二映射表定义上行链路1或2的发送beam和上行链路3或4的发送beam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QCL关系;
反之,若从上行链路3或4(idle态,inactive态或连接态)切换到上行链路1或2(idle态,inactive态或连接态),终端可以根据(最强的N个,N大于等于1)上行链路3或4的发送beam信息,以及第二映射表,确定优先使用的上行链路1或2的发送beam(好处:更快的切换到不同的上行链路);
其中,第二映射表定义上行链路1或2的发送beam和上行链路3或4的发送beam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QCL关系;
其中,上行链路1是指终端到LIS(假设LIS是有源的);上行链路2是指终端到LIS再到基站(假设LIS是有源的);上行链路3是指终端到基站再到LIS;上行链路4是指终端到基站。
此外,由于LIS是无源的,不具备接收无线信息的能力,因此,在LIS下行链路B中,终端无法反馈ACK/NACK给LIS。对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方式:
步骤S51,终端反馈ACK/NACK相关信息给基站,基站转发ACK/NACK给LIS,例如基站和LIS是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
其中,ACK/NACK相关信息还包括对LIS发送的哪个数据包哪个时刻的ACK/NACK的指示,或者按照预设的映射规则,则不用每次指示;
步骤S52,终端反馈LIS链路B的信道状态反馈信息如CQI给基站,基站转发给LIS;
步骤S53,终端把针对LIS链路的ACK/NACK/信道状态反馈信息等包含在终端发给基站的其他数据中,或者单独发送。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无数据传输或者低速数据传输时终端只需接收下行链路B和C的信号/数据以及少量的下行链路A的测量,下行链路B和C的接收比下行链路A更简单,利于终端节能。此外,通过终端和LIS直接通信,即利用下行链路C和上行链路1和2,相比基站和终端直接通信,更为灵活,某些条件下链路质量更好,因为LIS距离终端更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或者,该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执行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终端,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切换模块52,用于当满足触发条件时,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
接收模块54,用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执行接收行为;
其中,第一工作状态是指终端在第一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一状态;第二工作状态是指终端在第二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二状态;
第一下行链路或第二下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其中,下行链路A为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下行链路B为大型智能表面LIS或者中继设备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下行链路C为LIS或者中继设备向终端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触发条件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
接收到目标信令;其中,目标信令指示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
第一工作状态的目标定时器超时。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装置可以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而该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中的下行链路,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或为大型智能表面LIS或者中继设备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或者为LIS或者中继设备向终端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即通过本申请,在LIS和基站组成的***下,终端可以根据需要工作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上且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达到兼顾传输效率和终端省电的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空闲态、非激活态、连接态。
可选地,在LIS为无源LIS或无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一监听单元,用于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一信令;第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可选地,在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第二工作状态的配置信息由***消息或第一信令通知;其中,***消息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消息。
可选地,在LIS为无源LIS或无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二监听单元,用于监听下行链路B上的第二信令;第二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第二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专用信号的相位、幅度或频率来实现,或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非专用信号的相位、幅度或频率来实现。
可选地,在LIS为无源LIS或无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一定时器。
可选地,在LIS为无源LIS或无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三监听单元,用于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三信令;第四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第三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
可选地,在LIS为无源LIS或无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五切换单元,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二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二定时器。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的上行链路发送信息: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LIS或中继设备;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可选地,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四监听单元,用于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四信令;第六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第四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可选地,在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第二工作状态的配置信息由***消息或第一信令通知;其中,***消息为第一工作状态的***消息。
可选地,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五监听单元,用于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五信令;第七切换单元,用于第五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可选地,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八切换单元,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三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三定时器。
可选地,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六监听单元,用于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六信令;第九切换单元,用于第六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十切换单元,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四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四定时器。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测量模块,用于周期性的测量下行链路A上的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的上行链路发送信息:
1)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2)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LIS或中继设备;所述上行链路是终端到LIS或中继设备的无线逻辑链路,对于智能表面中集成了少量有源收发模块可以接收终端的上行信号。
3)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4)终端向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网络侧设备。上行链路是智能表面到网络侧设备的逻辑链路,LIS或中继设备将接收的终端信息传递给网络侧设备,LIS或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实际物理信道可以是无线链路或者有线链路。
可选地,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七监听单元,用于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七信令;第十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第七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目标下行链路为以下链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
可选地,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十二切换单元,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五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目标下行链路为以下链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五定时器。
可选地,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八监听单元,用于监听下行链路A上的第八信令;第十三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第八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
可选地,在LIS为有源LIS或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且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九监听单元,用于监听目标链路上的第九信令;第十四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第九信令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或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块包括:第十五切换单元,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六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在下行链路A或下行链路C上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如果终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接收到调度信令,例如指示新传包的调度信令,启动或重启第六定时器。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包括:第二测量模块,用于周期性测量下行链路C或下行链路A的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的上行链路发送信息:
1)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2)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LIS或中继设备;所述上行链路是终端到LIS或中继设备的无线逻辑链路,对于智能表面中集成了少量有源收发模块可以接收终端的上行信号。
3)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4)终端向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网络侧设备。上行链路是智能表面到网络侧设备的逻辑链路,LIS或中继设备将接收的终端信息传递给网络侧设备,LIS或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实际物理信道可以是无线链路或者有线链路。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第一映射表确定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
其中,目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信息、同步信号块SSB、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准共址QCL信息;
第一映射表用于指示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由第一上行链路切换到第二上行链路的情况下,根据第一上行链路的目标信息和第二映射表确定第二上行链路的目标信息;
其中,目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信息、QCL信息;
第一上行链路或第二上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终端向LIS或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LIS或中继设备;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终端向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LIS或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网络侧设备;第二映射表用于指示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非移动终端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的装置。该操作***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可以为ios操作***,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能够实现图3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存储在存储器6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6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601执行时实现上述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6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601执行时实现上述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7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7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701、网络模块702、音频输出单元703、输入单元704、传感器705、显示单元706、用户输入单元707、接口单元708、存储器709、以及处理器7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7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与处理器7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7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7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7041和麦克风7042,图形处理器7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706可包括显示面板7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061。用户输入单元707包括触控面板7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072。触控面板7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7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7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7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7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7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7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7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7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7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7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10中。
其中,处理器710,用于当满足触发条件时,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是指所述终端在第一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是指所述终端在第二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或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其中,所述下行链路A为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下行链路B为大型智能表面LIS或者中继设备通过改变所述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向所述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下行链路C为所述LIS或者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接收到目标信令;其中,所述目标信令指示所述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目标定时器超时。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在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装置可以从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而该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中的下行链路,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或为大型智能表面LIS或者中继设备通过改变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向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或者为LIS或者中继设备向终端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即通过本申请,在LIS和基站组成的***下,终端可以根据需要工作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上且在不同下行逻辑链路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达到兼顾传输效率和终端省电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级芯片,***芯片,芯片***或片上***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51)

1.一种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满足触发条件时,终端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执行接收行为;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是指所述终端在第一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是指所述终端在第二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或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其中,所述下行链路A为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下行链路B为大型智能表面LIS或者中继设备通过改变所述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向所述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下行链路C为所述LIS或者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
接收到目标信令;
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目标定时器超时;
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空闲态、非激活态、连接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一信令;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配置信息由***消息或所述第一信令通知;其中,所述***消息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监听所述下行链路B上的第二信令;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通过改变所述下行链路A的专用信号的相位、幅度或频率来实现,或通过改变所述下行链路A的非专用信号的相位、幅度或频率来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三信令;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二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S为无源LIS,所述中继设备为无源中继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的上行链路发送信息: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四信令;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四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配置信息由***消息或第一信令通知;其中,所述***消息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五信令;
所述终端所述第五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三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六信令;
所述终端所述第六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四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1、13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周期性的测量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1、13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的上行链路发送信息: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七信令;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七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所述目标下行链路为以下链路中的至少之一:所述下行链路A、所述下行链路B、所述下行链路C。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五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所述目标下行链路为以下链路中的至少之一:所述下行链路A、所述下行链路B、所述下行链路C。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八信令;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八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所述终端监听目标链路上的第九信令;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九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或所述下行链路C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六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或所述下行链路C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周期性测量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的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的上行链路发送信息: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26.根据权利要求1、11至16、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S为有源LIS或所述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为有源中继设备。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由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第一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信息、同步信号块SSB、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准共址QCL信息;
所述第一映射表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由第一上行链路切换到第二上行链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的目标信息和第二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二上行链路的目标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信息、QCL信息;
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或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所述第二映射表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29.一种工作状态的切换装置,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当满足触发条件时,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执行接收行为;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是指所述终端在第一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是指所述终端在第二下行链路上处于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或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下行链路A、下行链路B、下行链路C;其中,所述下行链路A为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下行链路B为大型智能表面LIS或者中继设备通过改变所述下行链路A的信号特征向所述终端发送信息的链路;所述下行链路C为所述LIS或者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所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
接收到目标信令;
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目标定时器超时;
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空闲态、非激活态、连接态。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一信令;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二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所述下行链路B上的第二信令;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三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三信令;
第四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五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二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B上且处于连接态。
35.根据权利要求30、31或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的上行链路发送信息: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四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四信令;
第六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3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五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五信令;
第七切换单元,用于所述第五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38.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八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三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39.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六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六信令;
第九切换单元,用于所述第六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十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四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或所述下行链路A上且处于连接态。
41.根据权利要求36、37或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的上行链路发送信息: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4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七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七信令;
第十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七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所述目标下行链路为以下链路中的至少之一:所述下行链路A、所述下行链路B、所述下行链路C。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十二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五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所述目标下行链路为以下链路中的至少之一:所述下行链路A、所述下行链路B、所述下行链路C。
4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八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所述下行链路A上的第八信令;
第十三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八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
4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进入目标下行链路且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九监听单元,用于监听目标链路上的第九信令;
第十四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九信令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或所述下行链路C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第十五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六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从工作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C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或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链路A或所述下行链路C上处于所述空闲态或非激活态。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的上行链路发送信息: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4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由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到第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第一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信息、同步信号块SSB、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准共址QCL信息;
所述第一映射表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49.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由第一上行链路切换到第二上行链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的目标信息和第二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二上行链路的目标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信息、QCL信息;
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或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包括有源接收模块或者有源收发模块;
所述终端向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间接发送信息的链路,其中,所述LIS或所述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息并转发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所述第二映射表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目标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5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8任一项所述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5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8任一项所述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37452.8A 2020-09-08 2020-09-08 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58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7452.8A CN114158113B (zh) 2020-09-08 2020-09-08 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1/117117 WO2022052937A1 (zh) 2020-09-08 2021-09-08 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23515189A JP2023539917A (ja) 2020-09-08 2021-09-08 作動状態の切り替え方法及び装置、端末及び可読記憶媒体
EP21865990.2A EP4213403A4 (en) 2020-09-08 2021-09-08 OPERATING STATE SWITCHING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8/175,771 US20230209642A1 (en) 2020-09-08 2023-02-28 Working stat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rea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7452.8A CN114158113B (zh) 2020-09-08 2020-09-08 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8113A CN114158113A (zh) 2022-03-08
CN114158113B true CN114158113B (zh) 2023-11-21

Family

ID=80462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37452.8A Active CN114158113B (zh) 2020-09-08 2020-09-08 工作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09642A1 (zh)
EP (1) EP4213403A4 (zh)
JP (1) JP2023539917A (zh)
CN (1) CN114158113B (zh)
WO (1) WO20220529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10703B2 (ja) 2022-03-18 2024-07-04 株式会社ブレインズ 電波伝搬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電波伝搬制御方法
WO2024087045A1 (en) * 2022-10-26 2024-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fluence of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status on user equipm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278A (zh) * 2007-01-30 2008-08-06 西门子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中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继站及基站
CN111181618A (zh) * 2020-01-03 2020-05-1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反射表面相位优化方法
CN111314893A (zh) * 2020-02-17 2020-06-19 电子科技大学 反射面辅助的设备到设备通信***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1383B (zh) * 2015-02-16 2021-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触发用户设备(ue)到网络中继指示的传输的方法
US11246072B2 (en) * 2017-06-06 2022-02-08 Motorola Mobility Llc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modes (direct and indirect UE access)
WO2018226034A1 (ko) * 2017-06-06 2018-1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eNB가 Remote UE로 하향링크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1294095B (zh) * 2020-02-17 2022-02-11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统计csi的irs辅助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278A (zh) * 2007-01-30 2008-08-06 西门子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中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继站及基站
CN111181618A (zh) * 2020-01-03 2020-05-1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反射表面相位优化方法
CN111314893A (zh) * 2020-02-17 2020-06-19 电子科技大学 反射面辅助的设备到设备通信***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 Impact of 5G Channel Models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s and Decode-and-Forward Relaying;Ioannis Chatzigeorgiou;2020 IEEE 31st Annu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sonal, 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摘要及正文第1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13403A4 (en) 2024-03-13
CN114158113A (zh) 2022-03-08
EP4213403A1 (en) 2023-07-19
JP2023539917A (ja) 2023-09-20
WO2022052937A1 (zh) 2022-03-17
US20230209642A1 (en)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28097A1 (en) Operating mode ind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US20230209642A1 (en) Working stat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read storage medium
US20230136962A1 (en) Terminal Information Obtain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4172773B (zh) 调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KR20230050391A (ko) 불연속 송신 방법, 신호 송신 처리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EP4221296A1 (en) Node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24507892A (ja) 状態の切り替え方法及び装置、ビーコン信号の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JP2024508864A (ja) 伝送方法、装置、機器、及び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2024517892A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サーフェス機器のビーム制御方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24503047A (ja) 端末状態の切替方法、装置及び端末
CN115150903B (zh) 波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20381876A1 (en) Utiliz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ference signal measurement resources for co-channel radar operation
CN115396073A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23143562A1 (zh) 来波方向估计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088376A1 (zh)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bsc接收设备
WO2023198152A1 (zh) 感知测量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5333581B (zh) 终端天线面板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32665A1 (zh) 配置方法、装置、用户设备以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17190A1 (zh) 感知信号的路径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70122A (zh) 激活或去激活Gap的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6996901A (zh) 预配置mg的状态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6634444A (zh) 信息激活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707078A (zh) P-mpr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7674918A (zh) 波束训练方法及设备
CN117915421A (zh) 路损确定方法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