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7975A - 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7975A
CN114157975A CN202111452299.0A CN202111452299A CN114157975A CN 114157975 A CN114157975 A CN 114157975A CN 202111452299 A CN202111452299 A CN 202111452299A CN 114157975 A CN114157975 A CN 114157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ear microphone
difference
sound signals
w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22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芳芳
张华兵
马思平
李�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p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p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p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p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22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79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7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7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其中,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和已佩戴。通过获取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并基于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可以实现无需增加额外的传感器,通过传统的信号处理就能够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并减小了硬件成本。

Description

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入耳检测方案,实现的方式主要是增加传感器,市面最普遍的是光学方案,通过在耳机表面打孔通光,光学传感器通过检测光的输入判断是否佩戴,还有一部分会采用电容检测方案,通过多通道电容传感器,获取在耳机检测区域的电容值进而计算区域接触值,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关于佩戴状态检测,主要是通过控制音频输出器件输出固定频率或者预设的音频信号,音频输入器件接收音频信号,通过判断声压级的差值与预设的与环境类型对应的第一阈值范围的比较结果,进而反馈佩戴状态。
目前还没有在不增加传感器,或者不播放预设信号的基础上,仅通过麦克风拾取到的外界噪声差异来判断入耳佩戴状态的纯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用于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和已佩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佩戴检测装置,包括:获取程序模块,配置为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程序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和已佩戴。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并基于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可以实现无需增加额外的传感器,通过传统的信号处理就能够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并减小了硬件成本,进一步地,还能够用于音乐播控、ENC和ANC的调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传感器的电容变化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声音信号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佩戴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的耳机佩戴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耳机包括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
如图1所示,在步骤101中,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
在步骤102中,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和已佩戴。
在步骤101中,耳机佩戴检测装置获取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例如,在用户未佩戴耳机时,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不大,只有在用户已佩戴耳机时,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例如,耳机佩戴的越紧密,耳内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越小,基于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频响来计算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频响差异。
之后,对于步骤102,耳机佩戴检测装置基于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其中,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和已佩戴,例如,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频响差异大于预设阈值,能够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为佩戴状态,若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频响差异小于预设阈值,能够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状态。
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获取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并基于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可以实现无需增加额外的传感器,通过传统的信号处理就能够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并减小了硬件成本。
进一步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图主要是对流程图1“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的流程进一步限定的步骤的流程图,其中,所述已佩戴包括佩戴严密。
如图2所示,在步骤201中,判断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在步骤202中,若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佩戴严密。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步骤201,耳机佩戴检测装置判断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然后,对于步骤202,若声音信号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为佩戴严密。例如,当用户佩戴上耳机后,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拾取到的环境噪声差异较大,而且耳内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会开始逐渐有缺失,耳机佩戴的越紧密,耳内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越小,当耳内麦克风检测到底声音信号与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频响差异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之后,能够判定耳机已佩戴紧密。
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判断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一阈值,从而可以实现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进一步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图主要是对流程图2“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的流程进一步限定的步骤的流程图,其中,所述已佩戴包括佩戴入耳。
如图3所示,在步骤301中,判断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步骤302中,若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大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佩戴入耳。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步骤301,耳机佩戴检测装置判断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频响差异是否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其中,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
然后,对于步骤302,若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频响差异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一阈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为佩戴入耳。
例如,用户佩戴耳机佩戴的越紧密,耳内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越小,若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频响差异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一阈值,说明耳机佩戴入耳但并未佩戴严密,或属于悬挂状态。
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判断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频响差异是否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从而可以实现精确的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在所述判断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声音信号的差异小于等于第二阈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例如,声音信号的差异小于等于第二阈值说明耳内麦克风以及耳外麦克风检测的声音信号的频响差异不大,或者没有差异。
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判断声音信号的差异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
进一步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图主要是对流程图1“所述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之前的流程进一步限定的步骤的流程图,其中,若所述耳机位于充电仓内,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均关闭。
如图4所示,在步骤401中,检测所述耳机是否位于所述充电仓内;
在步骤402中,若检测到所述耳机不位于所述充电仓内,开启所述耳内麦克风以检测声音信号的强弱;
在步骤403中,若检测到的声音信号为强,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步骤401,耳机佩戴检测装置检测耳机是否位于充电仓内;然后,对于步骤402,若检测到耳机不位于充电仓内,开启耳内麦克风以检测声音信号的强弱;最后,对于步骤403,若检测到的声音信号为强,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例如,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可以同时开启,也能够只启动耳内麦克风,当耳内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持续非常强时,能够判断此时耳机未佩戴,若耳内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弱时,能够判断此时耳机可能已佩戴。
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开启耳内麦克风以检测声音信号的强弱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可以实现降低耳机的功耗。
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在所述开启所述耳内麦克风以检测声音信号的强弱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的声音信号为弱,开启耳外麦克风以获取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例如,当耳内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比较弱时,耳机可能已佩戴,在外界噪音弱的情况下,耳内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也是弱的,进一步地,开启耳外麦克风检测以获取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频响差异。
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开启耳内麦克风以检测声音信号的强弱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从而可以实现降低耳机的功耗以及减少误触发。
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在所述检测所述耳机是否位于所述充电仓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耳机位于所述充电仓内,关闭耳内麦克风和关闭耳外麦克风并进入待机状态,例如,耳机从充电仓内拿出时刻开始,开启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进入检测状态,而后当耳机重新放置到充电仓时,关闭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进入待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步骤并不用于限制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实际上,某些步骤可能会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步骤限定的相反的顺序执行,本申请在此没有限制。
下面对通过描述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对最终确定的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方案。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传感器的电容变化图,其中,纵坐标为传感器输出(sensor output)原始计数(raw counts),横坐标为时间(time(second))。
如图5所示,电容检测技术是将耳机外壳的金属部分连接到检测电路中,其中,耳机外壳的金属部分包括下列至少之一:金属耳机外壳,耳机外壳的金属部件,耳机扬声器的金属外壳;通过检测耳机外壳的金属部分与人耳皮肤之间的电容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范围,当超出预设阈值范围的情况下,确定耳机已经入耳,图示在皮肤未接触前后,传感器的电容变化,由未接触(NO TOUCH)到接触(TOUCH)的变化。
光学检测入耳技术是通过在耳机表面打孔通光,当IO口控制传感器的红外发光部分工作时另一个IO口同时测量传感器的VOUT脚位上是否有高电平,接收到反射信号后VOUT脚输出对应的线性电压,信号越强电压越高,当人耳佩戴时会输出高电压,根据对应的阈值判断是否佩戴。
预设信号声压差异检测技术是当用户佩戴耳机时,控制音频输出器件输出一个固定频率的第一音频信号,控制音频输入器件接收第二音频信号;第一音频信号对应的第一声压级是基准声压级,第二音频信号对应的第二声压级与基准声压级是否匹配;如果声压级不匹配,发出提示信号,以提示所述用户未将所述耳机佩戴到位。
其中,电容检测方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特别是在高纬度的地区。比如东北寒冬的候,室外零下二十几度到室内十几度,检测电容改变量,极容易出现误判,也会导致佩戴检测的失效。
光学检测方案主要是体积很大,耳机上受结构空间限制,耳机腔体做PCB的堆叠的时候比较困难,不利于耳机做小型化的设计,另外光学检测传感器需要在耳机表面打孔通光,不利于耳机做防水设计。
预设信号声压差异检测需要通过音频输出器件先播放预设的音频或声波,但是必须用户手动操作,增加用户成本,只能用于耳机佩戴密封性检测,而对入耳检测没有意义。
通过增加传感器的方式实现,虽然相对成熟,但是必须对耳机硬件的结构和堆叠进行改变,使得原本就非常微小的结构上面临很大的挑战,耳机的设计方案会被很大程度影响。
通过主动播放预设信号的方式实现,必须手机端进行配合,且需要用户主动操作,否则一直播放会增加功耗。
进一步地,现有技术只能检测两个状态,佩戴和未佩戴,或者佩戴紧密和未佩戴紧密。
发明人还发现,要降低入耳检测传感器的体积和对结构的影响,目前采取的方式是将多种传感器合二为一,比如入耳检测+触控二合一的单芯片解决方案,集成度更高,不占用耳机立体空间,无需在耳机表面打孔,在寸土寸金的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耳机)耳机PCB上占用减小,但是还是避免不了对体积的占用。通过在现有耳机设计基础上不增加器件的情况下通过纯软件算法实现,可以借助喇叭播放和麦克风采集到的差异共同实现,因为入耳检测的设计之初是为了降低功耗,增加耳机的使用时间,提高用户体验,但是如果依赖于人工控制播放则与设计违背,而单独只依赖于麦克风采集或者单独只使用喇叭播放判断,需要依赖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实现。
本申请的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和优化:
入耳检测应用于TWS真无线耳机或者同类设备上可以实现以下几大功能:
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摘下耳机,让手机自动播放/暂停播放音乐;如果用户摘下耳机长时间未佩戴并且没有放回充电盒,耳机会自动休眠/关机,以节省电量;提升真无线耳机单/双耳使用的体验,一只摘下、另一只继续播放,切换更无缝。
目前市面上的TWS耳机实现入耳检测功能的方式中,一种是利用人体感应电容原理进行判断,另一种则是利用光线的发出、反射和接收判断,两者都需要依靠传感器和控制芯片,在TWS真无线耳机上设计的位置也不相同。
电容方案是通过感测人体的电容值,判断耳机是否入耳。采用电容方案的TWS耳机在外观上无需开孔,看起来会更美观一些,但缺点是误操作率较高,需要在传感器位置上优化布局。
光学检测方案是利用VCSEL激光发射器,发射940nm的红外激光,激光朝特定方向打出,反射回来形成回路。当接收区域的解码芯片收到有效的编码信号后输出电平信号,从而判断耳机是否入耳。与电容检测方案相比,光学检测方案的优势在于精度更高,对于耳机生产组装的要求高。
但是两种方案都必须依赖于传感器和控制芯片,一方面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不论是打孔还是不打孔,在结构堆叠上都会增加一定的挑战,特别是现在TWS耳机上双馈的主动降噪已经成为趋势,逐渐开始增加一些健康运动类应用,如果在不增加传感器的方式上直接通过纯软算法解决佩戴检测问题,则给类耳机形态设备的ID设计、结构堆叠带来很大帮助,特提出该方案。
该方案无需额外增加传感器,也无需人为播放噪声,只需要通过间歇开启耳内和耳外的气导麦克风拾取环境噪声,通过传统信号处理对比内外耳麦克风拾取音频的频响差异,并结合AI算法学习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佩戴方式下麦克风拾取到的环境噪声模型,并结合双耳传递函数进行决策判断,确定当前用户佩戴的状态。分为以下三种状态:
当用户将设备从充电盒拿出准备佩戴在耳机上时,麦克风开始拾音,这个时候内外耳麦克风拾取到的环境噪声趋于均衡,差异偏小,内耳麦克风采集到的音频频响低中高频相对比较均衡。
当用户佩戴上耳机时,内外耳麦克风拾取到的环境噪声差异较大,内耳麦克风采集到的音频高频部分会开始逐渐有缺失,佩戴的越紧密,拾取到的外界噪声逐渐减小,当本人说话时,内外耳采集到的人声与佩戴紧密性相关。
当用户将耳机从耳朵上拿下来准备放入充电盒时,恢复第一种状态,直至耳机放入充电盒中,耳机开始充电,停止拾音。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检测声音信号图。
如图6所示,基于当前市面上主流的双馈ANC(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主动降噪)方案的三麦耳机不额外增加其他传感器,在耳机被拿出充电盒时,借助耳内的FB MIC(Feedback-microphone,反馈麦克风)与耳外的FF MIC(FeedForward-microphone,前馈麦克风)监听外界环境噪声,一般情况下,耳机放置在桌面或者拿在手上时,两个麦克风收集到的频响接近一致或差异不大,但是当耳内麦克风放入耳道后高频能量损失较严重,且此时两个麦克风收集到的频响曲线差异较大,借助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不同佩戴状态时频响曲线,据此判断用户佩戴状态。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该算法检测模块运行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上,并将检测状态实时返回给耳机,当耳机位于充电仓内,该检测模块状态重置停止检测,耳机仅处于充电状态,耳机从充电仓拿出时刻开始,检测模块开始工作,当耳机重新放置到充电仓时,关闭一级检测,进入待机状态。
为降低功耗,该算法检测模块包含两个检测模型,默认状态下只启用一级监听,FFMIC与FB MIC实时监听外界噪声,此时运行计算量小的简易模型,当FB MIC检测到的音频高频信号持续非常强时,判断此时为未佩戴,返回佩戴状态为0;当FB MIC检测到的音频高频信号弱,判断可能进入佩戴模式,开始启用二级检测,此时运算频响差分运算模型,该模型根据耳机的特征预设两个阈值,其中阈值1(第二阈值)判断是否佩戴,阈值2(第一阈值)判断是否佩戴严密。
如果一级检测通过,二级检测的检测得分小于阈值1(第二阈值),则认为是一次误触发,一级检测重新进入监听状态,如果二级检测得分大于阈值1(第二阈值)小于阈值2(第一阈值),则认为已经佩戴,但是属于普通挂耳并不严密,返回佩戴状态为1,如果二级检测的得分大于阈值2(第一阈值),则返回佩戴状态3,说明已经佩戴紧密,此时重置二级检测模块,继续启用一级监听模块。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达到更深层次的效果:
效果一:不额外增加传感器,仅通过自带的气导麦克风拾音,通过纯软的方式实现,不增加硬件成本,更为ID的美观性,结构的小型化和结构堆叠预留了可发挥的空间。
效果二:通过传统信号处理和AI学习,除了检测是否佩戴入耳外,还可以检测是否佩戴紧密,返回不同状态,可以用于音乐播控、ENC和ANC的调教。
效果三:无需人工干预通过耳机喇叭发送激励信号或者音乐,直接通过拾取环境噪声进行判断,降低用户操作成本。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检测装置的框图。
如图8所示,耳机佩戴检测装置800,包括获取程序模块810和确定程序模块820。
其中,获取程序模块810,配置为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程序模块820,配置为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和已佩戴。
应当理解,图8中记载的诸模块与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中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和特征以及相应的技术效果同样适用于图8中的诸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模块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方案,例如获取程序模块可以描述为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的模块。另外,还可以通过硬件处理器来实现相关功能模块,例如获取程序模块也可以用处理器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耳机佩戴检测方法;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
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和已佩戴。
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耳机佩戴检测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耳机佩戴检测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项耳机佩戴检测方法。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10以及存储器920,图9中以一个处理器910为例。耳机佩戴检测方法的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930和输出装置940。处理器910、存储器920、输入装置930和输出装置9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9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存储器920为上述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9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20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耳机佩戴检测方法。输入装置93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通讯补偿装置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9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电子设备应用于耳机佩戴检测装置中,用于客户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
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和已佩戴。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所述耳机包括耳内麦克风和耳外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
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和已佩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已佩戴包括佩戴严密,所述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佩戴严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已佩戴包括佩戴入耳,所述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若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大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佩戴入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判断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耳机位于充电仓内,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均关闭,在所述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耳机是否位于所述充电仓内;
若检测到所述耳机不位于所述充电仓内,开启所述耳内麦克风以检测声音信号的强弱;
若检测到的声音信号为强,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开启所述耳内麦克风以检测声音信号的强弱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的声音信号为弱,开启所述耳外麦克风以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检测所述耳机是否位于所述充电仓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耳机位于所述充电仓内,关闭所述耳内麦克风和关闭所述耳外麦克风并进入待机状态。
8.一种耳机佩戴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程序模块,配置为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和所述耳外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信号的差异;
确定程序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声音信号的差异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和已佩戴。
9.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452299.0A 2021-12-01 2021-12-01 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1579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2299.0A CN114157975A (zh) 2021-12-01 2021-12-01 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2299.0A CN114157975A (zh) 2021-12-01 2021-12-01 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7975A true CN114157975A (zh) 2022-03-08

Family

ID=80455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2299.0A Pending CN114157975A (zh) 2021-12-01 2021-12-01 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79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1612A (zh) * 2022-07-12 2022-11-18 安声(重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耳机使用状态的方法和耳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1796A (zh) * 2012-08-02 2014-02-12 索尼公司 耳机装置、佩戴状态检测装置及佩戴状态检测方法
CN109195045A (zh) * 2018-08-16 2019-01-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10839190A (zh) * 2019-11-15 2020-02-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94719A (zh) * 2020-01-20 2020-06-16 北京声加科技有限公司 耳戴式设备入耳状态检测方法、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11491249A (zh) * 2020-04-07 2020-08-04 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入耳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1629297A (zh) * 2020-05-27 2020-09-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3132885A (zh) * 2021-04-16 2021-07-16 深圳木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麦克风能量差异判别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
CN113179475A (zh) * 2021-04-02 2021-07-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1796A (zh) * 2012-08-02 2014-02-12 索尼公司 耳机装置、佩戴状态检测装置及佩戴状态检测方法
CN109195045A (zh) * 2018-08-16 2019-01-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装置及耳机
US20210266658A1 (en) * 2018-08-16 2021-08-26 Goertek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earphone wearing status, and earphone
CN110839190A (zh) * 2019-11-15 2020-02-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94719A (zh) * 2020-01-20 2020-06-16 北京声加科技有限公司 耳戴式设备入耳状态检测方法、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11491249A (zh) * 2020-04-07 2020-08-04 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入耳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1629297A (zh) * 2020-05-27 2020-09-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3179475A (zh) * 2021-04-02 2021-07-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介质
CN113132885A (zh) * 2021-04-16 2021-07-16 深圳木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麦克风能量差异判别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1612A (zh) * 2022-07-12 2022-11-18 安声(重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耳机使用状态的方法和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0788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佩戴情况检测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05280195B (zh) 语音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781521B2 (en)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 with a low-power mode
CN105551517B (zh) 一种具有应用场景识别控制的无线传输录音笔及录音***
TWI684116B (zh) 終端狀態判斷方法、裝置及終端
CN105451111A (zh) 耳机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180324515A1 (en) Over-the-ear headphones configured to receive earpieces
US11437021B2 (en) Processing audio signals
CN111025922B (zh) 一种目标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691294A (zh) 一种音频控制方法、充电盒及无线耳机设备
US20210144495A1 (en) Microphone Hole Blockage Detection Method, Microphone Hole Blockage Detection Device, and First Wireless Earphone
CN103237137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音量调节方法及***
CN108762472A (zh) 可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714018B (zh) 一种耳机电路、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耳机的使用方法
CN114157975A (zh) 耳机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3921002A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220103543A (ko) 자동 음량 제어를 수행하는 웨어러블 장치
CN115314804A (zh) 佩戴检测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70412B (zh) 无线耳机控制方法、无线耳机及其控制***
WO2020042490A1 (zh) 一种耳机远场交互方法、耳机远场交互配件及无线耳机
CN112135213B (zh) 一种基于音频穿戴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6843469B (zh) 一种控制穿戴设备报时的方法及穿戴设备
CN212749771U (zh) 一种基于音频穿戴设备的信息处理***
CN113067944B (zh) 通话音量的调节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063967A (zh) 播放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