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5608B - 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5608B
CN114115608B CN202111458137.8A CN202111458137A CN114115608B CN 114115608 B CN114115608 B CN 114115608B CN 202111458137 A CN202111458137 A CN 202111458137A CN 114115608 B CN114115608 B CN 1141156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nsity
touch
substrate
folding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81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5608A (zh
Inventor
姜立清
张贵玉
罗鸿强
刘帅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81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56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5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5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5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5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包括折叠区和位于折叠区之外的非折叠区,柔性折叠屏包括层叠设置在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第二电极层和保护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折叠区的具有第一密度的第一金属网格、以及位于非折叠区的具有第二密度的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其中,第一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本实施例通过增加垂直于折叠区的触控电极的金属网格密度,能够增强折叠触控基板的弯折强度,从而提高柔性屏的使用寿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一种实现人机互动的输入设备,其具有直观、简单、快捷等优点。触摸屏在许多电子产品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性,市场上对于柔性触摸屏的需求度不断升高。可弯折的柔性触摸屏,在使用过程中会反复进行弯折。
然而,柔性折叠触摸屏在受到上千万次的反复折叠后,折叠区的膜层容易受到破坏而失效,影响了折叠触摸屏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改良的触控屏,以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包括折叠区和位于所述折叠区之外的非折叠区,
所述柔性折叠屏包括层叠设置在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第二电极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的具有第一密度的第一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二密度的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的具有第三密度的第三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四密度的第四金属网格,所述第三密度小于所述第四密度,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度和所述第三密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四密度之和相等。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一虚拟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具有第五密度的第五金属网格;
在垂直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虚拟电极的宽度小于所述折叠区的宽度,一个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折叠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度、所述第三密度和所述第五密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四密度之和相等。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度等于所述第四密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六密度的第六金属网格,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折叠区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不重合,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度,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六密度之和相等。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虚拟电极,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具有第七密度的第七金属网格;
在垂直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折叠区的宽度,所述折叠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在一个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度和所述第七密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六密度之和相等。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一个为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个为驱动电极层。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衬底为PET或COP材料。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和保护层为负性感光材料。
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基板和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基板出光侧的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
本申请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制作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的具有第一密度的第一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二密度的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
形成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绝缘层;
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保护层。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的具有第三密度的第三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四密度的第四金属网格,所述第三密度小于所述第四密度,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平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的问题,制定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增加与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的触控电极的金属网格密度,能够增强折叠触控基板的弯折强度,改善折叠触控基板的可挠性,从而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使用寿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层的金属走线示意图;
图2b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金属走线示意图;
图2c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金属走线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电极层的金属走线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电极层的金属走线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制作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的“在……上”、“在……上形成”和“设置在……上”可以表示一层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也可以表示一层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即两层之间还存在其它的层。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所采用的术语“位于同一层”指的是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可以通过同一构图工艺形成,并且,这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表述“构图工艺”一般包括光刻胶的涂布、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的剥离等步骤。表述“一次构图工艺”意指使用一块掩模板形成图案化的层、部件、构件等的工艺。
传统触摸屏主要利用ITO作为触控导电膜层,通过光刻技术形成所需触控图案,但是由于ITO材料的方阻较大、成本较高,不适于应用在大尺寸触摸屏上,目前将金属膜层图案化制作成金属网格(Metal mesh),采用金属网格作为触控图案。然而,图案化的金属网格耐弯折性相对较差,并且为了满足光学摩尔纹及透过率要求,金属网格亦无法加粗加密制作,由此导致柔性触摸屏不耐弯折,金属网格线易断裂,出现开路不良等问题。
为此,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如图1所示,包括折叠区200和位于所述折叠区之外的非折叠区100,
所述柔性折叠屏包括层叠设置在衬底10上的第一电极层20、绝缘层30、第二电极层40和保护层50,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0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1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200的具有第一密度的第一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100的具有第二密度的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
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的问题,制定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增加与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的触控电极的金属网格密度,能够增强折叠触控基板的弯折强度,改善折叠触控基板的可挠性,从而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使用寿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衬底10为PET或COP材料,所述绝缘层30和保护层50为负性感光材料,第一金属网格和第二金属网格的材料为铜或铜合金。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为第一电极层20,折叠区200按照方向B延伸,折叠区200以外为非折叠区100,第一电极层20包括第一触控电极21和设置在相邻第一触控电极21之间的虚拟电极22,所述虚拟电极用于绝缘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其中,第一触控电极21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1的延伸方向为与方向B相交的方向A,在本实施例中,方向A与方向B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1在折叠区200具有第一金属网格,第一金属网格的金属线密度较大、为第一密度ρ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1在非折叠区100具有第二金属网格,第二金属网格的金属线密度较小、为第二密度ρ2。具体的,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的第一密度可以理解为形成第一金属网格的金属线的疏密程度、例如金属线越密集则密度越大而金属线越稀疏则密度越小,如图2a所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1在折叠区200的第一金属网格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1在非折叠区100的第二金属网格的密度,即ρ1>ρ2;或者,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的第一密度可以理解为形成第一金属网格的各平行的金属线的周期、例如周期越大密度越小而周期越小密度越大。
本实施例中采用如图2所示的金属网格制作触控电极,相比ITO材料,金属材料具有更好的延展性,不易断裂,因而能提高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弯折性能,使得柔性折叠触控基板更适合实现柔性触控功能,进一步通过增大垂直于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电极的金属走线密度,能够增强折叠触控基板的弯折强度,提高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使用寿命。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2a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第一电极层20的虚拟电极22也具有两种不同密度的金属网格。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极层20的虚拟电极22在折叠区具有与第一金属网格相同密度的金属网格,即具有第一密度的金属网格;同理,所述第一电极层20的虚拟电极22在非折叠区具有与第二金属网格相同密度的金属网格,即具有第二密度的金属网格;从而进一步提高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弯折强度,并提高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外观显示。
为了提高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外观显示,在一个可选方式中,如图2b所示,所述第二电极层40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1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的具有第三密度的第三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四密度的第四金属网格,所述第三密度小于所述第四密度,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平行。
如图2b所示为第二电极层40,折叠区200按照方向B延伸,折叠区200以外为非折叠区100,第一电极层40包括第二触控电极41和设置在相邻第二触控电极41之间的虚拟电极42,所述虚拟电极用于绝缘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其中,第二触控电极41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1的延伸方向为与方向B水平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1在折叠区200具有第三金属网格,第三金属网格的金属线密度较小、为第三密度ρ3,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1在非折叠区100具有第四金属网格,第四金属网格的金属线密度较大、为第四密度ρ4。如图2b所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1在折叠区200的第三金属网格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1在非折叠区100的第四金属网格的密度,即ρ3<ρ2。
本示例中,通过将延伸方向与折叠区水平的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三金属网格的密度降低,以配合延伸方向与折叠区垂直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加密的第一金属网格,从而平衡折叠区和非折叠区的整体外观显示的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不做限定,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一个为感应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个为驱动电极层。也就是说,当第一电极层为感应电极层时,第二电极层为驱动电极层;当第一电极层为驱动电极层时,第二电极层为感应电极层,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
同时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具***置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在垂直于折叠区的条状电极的第一电极层的折叠区的第一触控电极进行加密,也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在垂直于折叠区的条状电极的第二电极层的折叠区的第二触控电极进行加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以实现对垂直于折叠区延伸方向的条状的触控电极进行加密设置以增增强折叠触控基板的弯折强度,改善折叠触控基板的可挠性,同时配合对水平于折叠区延伸方向的条状的触控电极进行减密设置以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整体外观显示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折叠触控基板整体外观显示的一致性,在又一个可选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度和所述第三密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四密度之和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平衡折叠区和非折叠区的整体外观效果,使得折叠区的金属网格的密度与非折叠区的金属网格的密度相同。具体的,第一触控电极在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为第一密度ρ1,第二触控电极区在折叠区的第三金属网格为第三密度ρ3,第一触控电极在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为第二密度ρ2,第二触控电极区非折叠区的第四金属网格为第四密度ρ4;则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和第三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图案,与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和第四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图案相同。换句话说,将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和第三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密度视为ρ1+ρ3,将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和第四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密度视为ρ2+ρ4,ρ1+ρ3=ρ2+ρ4。例如,第一密度ρ1=2,第二密度ρ2=1.8,第三密度ρ3=1,第四密度ρ4=1.2,也就是说,从柔性折叠触控基板整体来看,折叠区的金属网格密度与非折叠区的金属网格密度相等,保证触控基板的透光率一致从而实现折叠触控基板整体外观显示的一致性。
考虑到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均匀显示,在一个可选方式中,设定所述第二密度等于所述第四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非折叠区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二金属网格的密度设置为与非折叠区的第二触控电极的第四金属网格的密度相同,以提高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均匀显示,即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非折叠区以相同图案的金属网格进行设置从而获得相同或类似的光学消影效果。换句话说,仍以上述实施例中的密度值进行举例说明,第一密度ρ1=2,第三密度ρ3=1时,此时折叠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金属网格与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金属网格叠加后形成的金属网格的密度为ρ1+ρ3=3,则将非折叠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二金属网格的密度ρ2设置为1.5、同时将非折叠区中第二触控电极的第四金属网格的密度ρ4设置为1.5,则非折叠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二金属网格与第二触控电极的第四金属网格叠加后形成的金属网格的密度为ρ2+ρ4=3,即非折叠区的第一电极层的金属走线密度和第二电极层的金属走线密度相同,各金属走线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能够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对第三密度ρ3不做限定,只需满足ρ1+ρ3=ρ2+ρ4即可。
进一步的,为进一步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触控响应功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一虚拟电极42,所述第一虚拟电极42具有第五密度的第五金属网格;
在垂直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虚拟电极42的宽度小于所述折叠区200的宽度,一个所述第一虚拟电极42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折叠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考虑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用于绝缘相邻第二触控电极的虚拟电极,将虚拟电极设置在折叠区位置,即将不具有触控功能的虚拟电极设置在折叠区位置,从而进一步减小因折叠区的第二触控电极密度较小导致的触控灵敏度降低的问题。
其中,第一虚拟电极包括第五金属网格,第五金属网格的密度为第五密度,考虑到折叠触控触控基板的显示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度、所述第三密度和所述第五密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四密度之和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平衡折叠区和非折叠区的整体外观效果,使得折叠区的金属网格的密度与非折叠区的金属网格的密度相同。具体的,第一触控电极在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为第一密度ρ1,第二电极层的第二触控电极区在折叠区的第三金属网格为第三密度ρ3,第二电极层的第一虚拟电极在折叠区的第五金属网格为第五密度ρ5,第一触控电极在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为第二密度ρ2,第二触控电极区非折叠区的第四金属网格为第四密度ρ4;则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第三金属网格和第五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图案,与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和第四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图案相同。换句话说,将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第三金属网格和第五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密度视为ρ1+ρ3和ρ1+ρ5,将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和第四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密度视为ρ2+ρ4,ρ1+ρ3=ρ1+ρ5=ρ2+ρ4。例如,第一密度ρ1=2,第二密度ρ2=1.8,第三密度ρ3=1,第五密度ρ5=1,第四密度ρ4=1.2,也就是说,从柔性折叠触控基板整体来看,折叠区的金属网格密度与非折叠区的金属网格密度相等,保证触控基板的透光率一致从而实现折叠触控基板整体外观显示的一致性。
考虑到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均匀显示,在一个可选方式中,设定所述第二密度等于所述第四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非折叠区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二金属网格的密度设置为与非折叠区的第二触控电极的第四金属网格的密度相同,以提高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均匀显示,即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非折叠区以相同图案的金属网格进行设置从而获得相同或类似的光学消影效果。换句话说,仍以上述实施例中的密度值进行举例说明,第一密度ρ1=2,第三密度ρ3=1,第五密度ρ5=1时,此时折叠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金属网格、第二触控电极的第二金属网格、以及第一虚拟电极的第五金属网格叠加后形成的金属网格的密度为ρ1+ρ3=ρ1+ρ5=3,则将非折叠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二金属网格的密度ρ2设置为1.5、同时将非折叠区中第二触控电极的第四金属网格的密度ρ4设置为1.5,则非折叠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二金属网格和第二触控电极的第四金属网格叠加后形成的金属网格的密度为ρ2+ρ4=3,即非折叠区的第一电极层的金属走线密度和第二电极层的金属走线密度相同,各金属走线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能够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对第三密度ρ3和第五密度ρ5不做限定,只需满足ρ1+ρ3=ρ1+ρ5=ρ2+ρ4即可。
考虑到进一步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折叠性能、以及避免触控功能受到折叠干扰,在又一个可选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电极层40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六密度的第六金属网格,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折叠区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不重合,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第二电极层40,折叠区200按照方向B延伸,折叠区200以外为非折叠区100,第一电极层40包括第二触控电极41和设置在相邻第二触控电极41之间的虚拟电极42,所述虚拟电极用于绝缘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其中,第二触控电极41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1的延伸方向为与方向B水平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1在折叠区200不设置金属网格,所述第二触控电极41在非折叠区100具有第六金属网格,第六金属网格的金属线密度为第六密度ρ6。
本示例中,通过将延伸方向与折叠区水平的第二触控电极在折叠区不设置金属网格,从而避免触控功能受到折叠干扰;同时配合延伸方向与折叠区垂直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加密的第一金属网格,从而平衡折叠区和非折叠区的整体外观显示的效果。换句话说,通过将平行于折叠区的第二电极层在折叠区进行避让和取消金属网格的设计,能够避免折叠对触控功能的影响,同时在折叠触摸基板整体外观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无需额外新增掩膜板mask和制作工艺,不会增加材料成本和设备投入。
进一步,为了增强折叠触控基板的显示效果,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度,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六密度之和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平衡折叠区和非折叠区的整体外观效果,使得折叠区的金属网格的密度与非折叠区的金属网格的密度相同。具体的,第一触控电极在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为第一密度ρ1,第一触控电极在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为第二密度ρ2,第二触控电极区非折叠区的第六金属网格为第六密度ρ6;则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的图案,与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和第六四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图案相同。换句话说,将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密度视为ρ1,将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和第六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密度视为ρ2+ρ6,ρ1=ρ2+ρ6。例如,第一密度ρ1=3,第二密度ρ2=1.8,第六密度ρ6=1.2,也就是说,从柔性折叠触控基板整体来看,折叠区的金属网格密度与非折叠区的金属网格密度相等,保证触控基板的透光率一致从而实现折叠触控基板整体外观显示的一致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虚拟电极,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具有第七密度的第七金属网格;
在垂直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折叠区的宽度,所述折叠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在一个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以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宽度等于所述折叠区的宽度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折叠区设置不具有触控功能的虚拟电极42,即利用在折叠区不设置第二触控电极的基础上,将折叠区设置为用于隔离相邻第二触控电极的虚拟电极,所述虚拟电极包括第七金属网格,具有第七密度,利用具有第七金属网格的虚拟电极和第一金属网格进行叠加,与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和第六金属网格获得相同或类似的光学消影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二虚拟电极的宽度也可以大于所述折叠区的宽度,此时折叠触控基板在具有与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的第一电极层的触控电极的金属网格加密的情况下,同时通过将第二电极层的折叠区设置为虚拟电极、并将所述虚拟电极的金属网格减密,以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整体显示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第二虚拟电极的宽度,以实现整体显示效果为设计准则,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增强折叠触控基板的显示效果,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度和所述第七密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六密度之和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平衡折叠区和非折叠区的整体外观效果,使得折叠区的金属网格的密度与非折叠区的金属网格的密度相同。具体的,第一触控电极在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为第一密度ρ1,第二电极层的第二虚拟电极在折叠区的第七金属网格为第七密度ρ7,第一触控电极在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为第二密度ρ2,第二触控电极区非折叠区的第六金属网格为第六密度ρ6;则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和第七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图案,与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和第六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图案相同。换句话说,将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和第七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密度视为ρ1+ρ7,将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和第六金属网格叠加获得的金属网格的密度视为ρ2+ρ6,ρ1+ρ7=ρ2+ρ6。例如,第一密度ρ1=2,第二密度ρ2=1.8,第七密度ρ7=1,第六密度ρ6=1.2,也就是说,从柔性折叠触控基板整体来看,折叠区的金属网格密度与非折叠区的金属网格密度相等,保证触控基板的透光率一致从而实现折叠触控基板整体外观显示的一致性。
考虑到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均匀显示,在一个可选方式中,设定所述第二密度等于所述第六密度。
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非折叠区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二金属网格的密度设置为与非折叠区的第二虚拟电极的第六金属网格的密度相同,以提高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均匀显示,即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虚拟电极在非折叠区以相同图案的金属网格进行设置从而获得相同或类似的光学消影效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利用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得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耐弯折性,研发人员选用常规的柔性触控基板与本实施所述的触控基板进行了弯折测试。其中,常规的柔性触控基板:垂直于折叠区的电极层的金属走线在折叠区的密度与在非折叠区的密度一致,水平于折叠区的电极层的金属走线在折叠区的密度与在非折叠区的密度一致。经弯折测试对比发现,在测试10k左右时,常规的柔性触控基板就出现了开路不良的问题,直到测试100k时,本申请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仍无明显开路不良情况,因此,本申请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具有更优异的耐弯折特性,耐弯折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柔性触控基板;从而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在垂直于折叠区的电极层进行金属网格加密,即增加金属走线的密度的设计有利于强化弯折性能,改善弯折区的开路不良,从而增强折叠触控基板的弯折强度,改善折叠触控基板的可挠性,从而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使用寿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相对应,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作上述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在柔性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的具有第一密度的第一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二密度的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
S20、形成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绝缘层;
S30、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S40、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保护层。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1所示,仍以第一电极层20包括垂直于所述折叠区的第一触控电极21,以第二电极层40包括平行于所述折叠区的第二触控电极41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柔性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层。
在本示例中,所述柔性衬底为PET或COP材料,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2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金属网格为铜或铜合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折叠区的第一金属网格的密度为第一密度,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非折叠区的第二金属网格的密度为第二密度,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
其次,形成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绝缘层。
在本示例中,所述绝缘层为负性感光材料,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以绝缘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
再次,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在本示例中,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的具有第三密度的第三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四密度的第四金属网格,所述第三密度小于所述第四密度,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平行。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不做限定,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一个为感应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个为驱动电极层。也就是说,当第一电极层为感应电极层时,第二电极层为驱动电极层;当第一电极层为驱动电极层时,第二电极层为感应电极层,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可。
同时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具***置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在垂直于折叠区的条状电极的第一电极层的折叠区的第一触控电极进行加密,也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在垂直于折叠区的条状电极的第二电极层的折叠区的第二触控电极进行加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以实现对垂直于折叠区延伸方向的条状的触控电极进行加密设置以增增强折叠触控基板的弯折强度,改善折叠触控基板的可挠性,同时配合对水平于折叠区延伸方向的条状的触控电极进行减密设置以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整体外观显示的效果。
最后,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保护层。
在本示例中,所述保护层为负性感光材料,对第二电极层进行绝缘保护。
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的问题,制定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增加与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的触控电极的金属网格密度,能够增强折叠触控基板的弯折强度,改善折叠触控基板的可挠性,从而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使用寿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作上述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相对应,因此在前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作上述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基板和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基板出光侧的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所述柔性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或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的问题,制定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增加与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的触控电极的金属网格密度,能够增强折叠触控基板的弯折强度,改善折叠触控基板的可挠性,从而提高折叠触控基板的使用寿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3)

1.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区和位于所述折叠区之外的非折叠区,
所述柔性折叠屏包括层叠设置在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第二电极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的具有第一密度的第一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二密度的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的具有第三密度的第三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四密度的第四金属网格,所述第三密度小于所述第四密度,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度和所述第三密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四密度之和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一虚拟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具有第五密度的第五金属网格;
在垂直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虚拟电极的宽度小于所述折叠区的宽度,一个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折叠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度、所述第三密度和所述第五密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四密度之和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度等于所述第四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六密度的第六金属网格,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折叠区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不重合,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度,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六密度之和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虚拟电极,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具有第七密度的第七金属网格;
在垂直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折叠区的宽度,所述折叠区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在一个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度和所述第七密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密度和所述第六密度之和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一个为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个为驱动电极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为PET或COP材料;
和/或
所述绝缘层和保护层为负性感光材料。
12.一种柔性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基板和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基板出光侧的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
13.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折叠触控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的具有第一密度的第一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二密度的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一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相交;
形成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绝缘层;
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位于所述折叠区的具有第三密度的第三金属网格、以及位于所述非折叠区的具有第四密度的第四金属网格,所述第三密度小于所述第四密度,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折叠区的延伸方向平行;
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保护层。
CN202111458137.8A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1156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8137.8A CN114115608B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8137.8A CN114115608B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5608A CN114115608A (zh) 2022-03-01
CN114115608B true CN114115608B (zh) 2024-06-25

Family

ID=80365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8137.8A Active CN114115608B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560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168A (zh) * 2019-03-29 2019-07-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46599A (zh) * 2020-11-30 2021-02-0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2412B (zh) * 2018-08-01 2020-06-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1026770A1 (zh) * 2019-08-13 2021-0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168A (zh) * 2019-03-29 2019-07-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46599A (zh) * 2020-11-30 2021-02-0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5608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5066B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4503617B (zh) 触摸屏的边框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110767681B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US9148141B2 (en) Layout structure of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10365167A1 (en) Touch panel with thin side frame and rel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506218B (zh)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25143B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77232B (zh) 触控结构、显示设备及电容补偿的方法
US10175794B2 (en) Touch scree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06164825B (zh) 用于改进感测图案的交叉结构的触摸面板
JP2012068287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225862A1 (en) Touch panel
WO2020020353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US11256359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115608B (zh) 一种柔性折叠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CN11306684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170314B (zh) 触控面板、触控导电膜及触控导电膜制作方法
CN10864647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842480B (zh)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光罩及顯示面板製造方法
CN217543817U (zh) 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US20210141494A1 (en) Touch scree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100317A1 (en) Touch-controlling base plate and displaying device
CN117577641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140011606A (ko) 터치패드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으로 제조된 터치패드
CN11446078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