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4868A -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4868A
CN114114868A CN202110821604.2A CN202110821604A CN114114868A CN 114114868 A CN114114868 A CN 114114868A CN 202110821604 A CN202110821604 A CN 202110821604A CN 114114868 A CN114114868 A CN 114114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upport
fixing belt
fixing device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16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田智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14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48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8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one or more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记录介质从定影带的剥离性,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图像偏移这样的图像不良的发生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包括:可环绕移动的无端状的定影带、从所述定影带的外侧进行压接的加压部件、配置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且在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定影夹持区域的夹持形成部件、以及从与所述定影带相反侧支承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支承部件。支承部件具有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第一支承部支承夹持形成部件。第二支承部从第一支承部的与夹持形成部件相反侧的面直立设置,以使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输送方向上的定影夹持区域的比中央部靠下游侧且在定影夹持区域内。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复印机、复合机、传真装置、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定影装置,已知有如下定影装置:将加压部件(例如加压辊)从能够环绕移动的无端状的定影带的外侧朝向内侧压接,利用配置在定影带的内周面侧的夹持形成部件在定影带与加压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区域,通过支承部件从与定影带相反的一侧支承夹持形成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定影装置中,支承夹持形成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为固定垫,在专利文献2中为支承部件)的支承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为加强部件,在专利文献2中为支承部件)具有支承夹持形成部件的第一支承部;和以记录用纸等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上述定影夹持区域的中央部的方式,从第一支承部的与夹持形成部件相反侧的面垂直地直立设置的第二支承部。
然而,在定影夹持区域中,支承于第二支承部的第一支承部的与第二支承部对应的部分是在夹持形成部件形成与加压辊之间的定影夹持区域的基础上施加最大压力的部分。
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2所述的现有结构中,第二支承部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输送方向上的定影夹持区域的中央部,在该部分施加最大压力。因此,在定影夹持区域中,在输送方向上的比中央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处,压力小于中央部。因此,输送至定影装置的记录介质(载置有未定影调色剂的记录介质)在定影夹持区域被定影后,从定影夹持区域脱离时,压力在定影夹持区域的中央部最大、下游侧变小,相应地,定影后的调色剂易于被吸引到定影带侧,与此相应地,记录介质的从定影带的剥离性易于恶化。这样,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与定影带长接触的部分被定影带扰乱,发生图像偏移这样的图像不良。
因此,期望当记录介质从定影夹持区域脱离时,其立即与定影带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97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2330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记录介质从定影带的剥离性,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图像偏移这样的图像不良的发生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的结果发现如下。即,发现期望如下情况:在将加压部件(例如加压辊)从能够环绕移动的无端状的定影带的外侧朝向内侧压接,利用配置在定影带的内周面侧的夹持形成部件在定影带与加压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区域,并通过支承部件从与定影带相反的一侧支承夹持形成部件的定影装置中,使用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具有:支承夹持形成部件的第一支承部;以及以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输送方向上的定影夹持区域的中央部的靠下游侧并且在定影夹持区域内的方式,从第一支撑部的与夹持形成部件相反侧的面直立设置的第二支承部。由此,第二支承部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输送方向上的定影夹持区域的比中央部靠下游侧且在定影夹持区域内,在该部分施加最大压力。由此,能够将定影夹持区域中施加压力最大的部分带到下游侧的端部(记录介质的出口)侧或者使其位于下游侧的端部(记录介质的出口),从而能够减少或者消除在输送方向F***部的更下游侧压力变小的区域。因此,输送至定影装置的记录介质(载置有未定影调色剂的记录介质)在定影夹持区域被定影后,从定影夹持区域脱离时,压力在定影夹持区域比中央部靠下游侧处最大,相应地,定影后的调色剂难以被拉向定影带侧,例如,能够使其从定影带立即分离。因此,能够使记录介质从定影带的剥离性提高。
本发明是基于该见解的发明。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包括:可环绕移动的无端状的定影带、从所述定影带的外侧进行压接的加压部件、配置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且在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定影夹持区域的夹持形成部件、以及从与所述定影带相反侧支承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第一支承部;以及以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定影夹持区域的中央部的靠下游侧并且在所述定影夹持区域内的方式,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相反侧的面直立设置的第二支承部。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记录介质从定影带的剥离性,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图像偏移这样的图像不良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
图2A是从正面侧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2B是从背面侧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从右侧上方观察示出图2A和图2B所示的定影装置中的向加压辊的驱动***的立体图。
图4A为从正面侧斜上方观察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去除了定影带的状态下的加热定影部及加压辊部分的立体图。
图4B为从背面侧斜上方观察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去除了定影带的状态下的加热定影部及加压辊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从背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定影部以及加压辊部分的剖面结构的立体图。
图6A是从背面侧右上方观察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中夹持形成部件和支承部件中的两个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6B是从背面侧左上方观察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中夹持形成部件和支承部件中的两个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7A是从背面侧右上方观察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中在夹持形成部件上安装了支承部件中的两个支承部件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7B是从背面侧左上方观察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中在夹持形成部件上安装了支承部件中的两个支承部件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8A是示出卸下了加热单元和前灯支承部并将两个支承部件安装于前上框架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8B是示出卸下了加热单元和后灯支承部并将两个支承部件安装于后上框架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9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定影部以及加压辊部分的剖面图。
图10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定影部以及加压辊部分的剖面图。
图11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定影部以及加压辊部分的剖面图。
图12是从背面侧观察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定影部以及加压辊部分的剖面图。
图13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定影部以及加压辊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此,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将不再重复。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作为图像承载体起作用的感光鼓10、带电装置90、曝光装置30、显影装置40、转印装置50、清洁装置60和定影装置200。带电装置90使感光鼓10的表面10a带电。曝光装置30将通过带电装置90带电的感光鼓10曝光并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0对由曝光装置30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50将由显影装置40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等记录介质P上。清洁装置60去除并回收残留于感光鼓10的调色剂。定影装置200将通过转印装置50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输送方向F上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在该示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设为单色的打印机(具体而言为激光打印机)。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也可以是能够形成彩色图像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该示例中为打印机,但也可以是例如复印机、复合机或传真装置。
感光鼓10的基体11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框架(未图示),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单元绕旋转轴线γ向规定的第一旋转方向G1(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
带电装置90具备带电部件91。带电部件91用高电压施加装置92使感光鼓10的表面10a均一地带有规定的电位。带电部件91在该示例中为带电辊,且相对于感光鼓10的旋转沿第二旋转方向G2从动旋转。另外,带电部件91也可以是带电充电器。
曝光装置30在主扫描方向即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γ方向上对基于图像信息而调制的光进行旋转驱动的感光鼓10的表面10a重复进行扫描。显影装置40具备显影辊41和显影槽42。显影辊41向感光鼓10的表面10a供给显影剂DV。显影槽42收容显影剂DV。转印装置50包括转印部件51。转印装置50通过高电压施加装置52向形成于感光鼓10与转印装置50之间的转印夹持区域TN施加规定的高电压。在该示例中,转印部件51为转印辊,且相对于感光鼓10的旋转沿第二旋转方向G2从动旋转。此外,转印部件51也可以是转印充电器。
清洁装置60具备清洁刮片61和回收用壳体62。清洁刮片61去除残留于感光鼓10的表面10a的调色剂。回收用壳体62收容被清洁刮片61去除的调色剂。定影装置200具备加热定影部210(加热定影单元)和加压辊220(加压部件的一例)。加压辊220与加热定影部210一起形成定影夹持区域FN。关于定影装置200的详细构成,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收容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的壳体80。
<定影装置>
图2A以及图2B分别是从正面侧斜上方和背面侧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定影装置200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A和图2B所示的定影装置200中的向加压辊220的驱动***的立体图。图4A以及图4B分别是从正面侧斜上方和背面侧斜上方观察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定影装置200中去除了定影带211的状态下的加热定影部210及加压辊220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从背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A)中的加热定影部210以及加压辊220部分的剖面结构的立体图。图6A以及图6B分别是从背面侧右上方观察以及从背面侧左上方观察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A)中夹持形成部件212和支承部件215中的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的立体图。图7A以及图7B分别是从背面侧右上方观察以及从背面侧左上方观察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A)中在夹持形成部件212上安装了支承部件215中的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的情况的立体图。图8A以及8B分别是示出卸下了加热单元213和前灯支承部231d及后灯支承部241d并将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安装于前上框架231以及后上框架241的情况的立体图。另外,图9是示出从背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A)中的加热定影部210(210A)以及加压辊220部分的剖面图。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定影装置200具备加热定影部210、加压辊220、前框架230(侧板)、后框架240(侧板)和剥离部件270。前框架230包括前上框架231、前下框架232和连结部233。前上框架231和前下框架232通过连结部233上下连结。后框架240包括后上框架241、后下框架242以及连结部243。后上框架241和后下框架242通过连结部243上下连结。
加热定影部210具备定影带211、夹持形成部件212、加热单元213、反射部件214、支承部件215、保护部件216和滑动片217。
定影带211是能够环绕移动的无端状(筒状)的耐热性带(膜)。加压辊220从定影带211的外侧进行压接。夹持形成部件212配置在定影带211的内周面211a侧,并且在定影带211与加压辊220之间形成定影夹持区域FN。此外,夹持形成部件212也是与定影带211的内周面211a抵接的抵接部件。加热单元213从内侧对定影带211进行加热。反射部件214使从加热单元213出射的光(尤其是红外线)朝向定影带211反射。支承部件215从与定影带211相反一侧支承夹持形成部件212。滑动片217设置在定影带211与夹持形成部件212之间。
前上框架231和后上框架241分别环绕移动自如地支承定影带211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在前上框架231以及后上框架241上分别设置且固定有具有半环状的滑动接触部231a、241a的前侧支承部件231b以及后侧支承部件241b。因此,滑动接触部231a、241a不旋转。滑动接触部231a、241a设置为其滑动接触面朝向与定影夹持区域FN相反的一侧。定影带211的环绕轴线β(参照图5以及图9)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内侧被滑动自如地支承在滑动接触部231a、241a的外侧。由此,定影带211的内周面211a能够与滑动接触部231a、241a的滑动接触面滑动接触的同时进行环绕移动。
作为定影带211,能够例示在规定厚度(例如30μm~100μm左右)的金属或者聚酰亚胺(PI)的基体上形成规定厚度(例如100μm~300μm左右)的硅橡胶层、进而在其上形成厚度(例如20μm~30μm左右)的氟树脂的定影带,具体而言,在硅橡胶上层设置有PFA的管的定影带、涂布了氟树脂的定影带。
作为夹持形成部件212,能够例示由具有刚性的耐热性树脂材料(例如液晶聚合物(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聚醚醚酮(PEEK:Poly Ether Ether Ketone)树脂)、聚苯硫醚(PPS:Poly Phenylene Sulfide)形成的部件。在使刚性的夹持形成部件212具有弹性的情况下,能够在其表面设置弹性层(例如硅橡胶等橡胶层)。在该示例中,夹持形成部件212由厚度为4.5mm、与定影带211的环绕轴线β的方向即轴线方向M正交的短边方向S的宽度为15mm的液晶聚合物构成。
作为滑动片217,例如能够列举在玻璃纤维材料(例如玻璃布)上涂布PTFE(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 Etylene)等氟树脂而成的滑动片(例如玻璃布片)。作为滑动片217的厚度,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0.1mm~0.5mm左右的厚度。在该示例中,滑动片217的厚度设为0.13mm。滑动片217和夹持形成部件212通过粘接剂或粘接部件相互粘接。
加热单元213具备加热灯。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加热单元213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经由前灯支承部231d及后灯支承部241d固定在前上框架231及后上框架241上。加热单元213例如升温至接近最大800℃。
在该示例中,反射部件214为板状的部件,并至少沿着与支承部件215的加热单元213相对的面设置。反射部件214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反射部件214是对表面进行镜面加工而成的部件。由此,能够将从加热单元213出射的光有效地照射到定影带211上。反射部件214被固定于支承部件215。反射部件214为至少以与加热单元213相对的方式沿着支承部件215弯折的板材(反射板)。
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支承部件215由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构成。在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中的任一方支承部件2151上设有凹部215a,在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上设有与凹部215a卡合的凸部215b。由此,通过凹部215a和凸部215b卡合,能够可靠地连结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由此,能够提高对夹持形成部件212的支承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5a是供凸部215b插通的孔部。此处,孔部可以是贯通孔,也可以是有底孔。由此,能够将一方支承部件2151的孔部(凹部215a)与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的凸部215b可靠地卡合。
一方支承部件2151中的凹部215a例如可以通过半冲孔加工形成凹部,也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冲头和冲模的模具形成贯通孔的加工、即所谓的冲孔加工来形成。在该示例中,孔部(凹部215a)为贯通孔,通过冲孔加工形成。另外,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中的凸部215b例如能够通过使用具有冲头和冲模的模具形成突起的加工、即所谓的半冲头加工来形成。
详细而言,一方支承部件2151中的凹部215a和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中的凸部215b设置在轴线方向M上的多个位置(在该示例中为8个位置)。
在一方支承部件2151中,在轴线方向M上的两端部以及中央部设有用于固定连接螺丝等紧固部件SC的紧固部215a1、215a2、215a3(在该示例中为内螺纹孔)。凹部215a
Figure BDA0003172153940000101
215a、紧固部215a1
Figure BDA0003172153940000102
215a3在一方支承部件2151中沿着轴线方向M均等地设置。
在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中,在轴线方向M上的两端部和中央部设有供紧固部件SC插通的贯通孔215b1、215b2、215b3。凸部215b~215b、贯通孔215b1~215b3在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中在轴线方向M上均等地设置。
紧固部件SC~SC在被挿通至贯通孔215b1~215b3中的状态下与紧固部215a1~215a3固定连接。由此,可以固定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
此外,也可以在一方支承部件2151中将中央部的紧固部215a3设为凹部215a,在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中将中央部的贯通孔215b3设为凸部215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方支承部件2151中形成凹部215a,在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中形成凸部215b,但也可以在一方支承部件2151形成凸部,在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形成凹部。
夹持形成部件212和支承部件215通过紧固部件SC来固定(参照图7A以及图7B)。在夹持形成部件212的轴线方向M上的两端部设有供紧固部件SC插通的插通部212b、212c(切口部或贯通孔,在该示例中为切口部)。在一方支承部件2151的轴线方向M上的两端部设有与紧固部件SC螺纹连接的紧固部215a4、215a5(在该示例中为内螺纹孔)(参照图6B)。紧固部件SC、SC以插通于插通部212b、212c的状态被固定连接于紧固部215a4、215a5。由此,支承部件215能够在固定了夹持形成部件212的状态下支承夹持形成部件212(参照图7A、图7B)。
然而,夹持形成部件212有时会在轴线方向M上产生翘曲。这样,加压辊220通过定影带211向夹持形成部件212的轴线方向M上的按压力变得不均匀。
关于这一点,在夹持形成部件212,沿轴线方向M排列设置有多个有底孔212d~212d。在多个有底孔212d~212d的至少一个上配置有省略了图示的间隔件。作为该间隔件,准备有比有底孔212d的深度大规定量的多种厚度的间隔件。然后,通过根据夹持形成部件212的翘曲位置在多个有底孔212d~212d的期望部位配置期望的间隔件,能够使加压辊220经由定影带211向夹持形成部件212的轴线方向M上的按压力均匀。
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经由前支承部231e及后支承部241e固定在前上框架231及后上框架241上。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上设有从轴线方向M上的两端部向外侧延伸的延伸设置部(2151a、2151b)、(2152a、2152b)。在前支承部231e及后支承部241e上分别设有在轴线方向M上贯通的贯通孔231f、241f。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在延伸设置部(2151a、2151b)、(2152a、2152b)插通于贯通孔231f、241f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前支承部231e和后支承部241e。
保护部件216设置于加热单元213与定影带211之间。保护部件216相对于加热单元213保护定影带211。
保护部件216是构成为容许从加热单元213出射的光和/或从反射部件214反射的光向定影带211照射的耐热部件。由此,在隔着保护部件216向定影带211照射光时,能够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11。
保护部件216设有多个贯通孔216a~216a(参照图4A以及图4B)。
作为保护部件216,例如能够列举将纤维状的材料编织成网眼(网眼)状的部件、在带状的材料上实施了设置多个贯通孔216a~216a的开孔加工(冲孔加工)的部件、在带状的材料上实施了设置多个贯通孔216a~216a的蚀刻加工的部件。作为纤维状的材料,例如可列举不锈钢(SUS)、铝等金属材料。作为带状的材料,例如可列举不锈钢(SUS)、镍等金属材料。保护部件216的厚度优选较小,优选为0.5mm以下程度。
保护部件216设置为与定影带211的相对面216b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F上朝向定影夹持区域FN的更上游侧。保护部件216与滑动接触部231a、241a相同,不旋转。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前下框架232和后下框架242分别具备前下框架主体232a和后下框架主体242a、以及前转动部件232b和后转动部件242b。前转动部件232b和后转动部件242b分别通过未图示的转动轴,绕转动轴线α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于前下框架主体23a和后下框架主体242a。前转动部件232b和后转动部件242b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加压辊220的旋转轴220a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前转动部件232b和后转动部件242b分别通过施力部件234、244(螺旋弹簧)朝向定影带211施力,使得加压辊220压接定影带211。由此,加压辊220可以按压定影带211。
作为加压辊220,能够例示在铝等金属制的基体上设置规定厚度(例如6mm左右)、硬度为35度~40度左右的弹性部件(硅橡胶等海绵橡胶、固体橡胶等橡胶部件)并在弹性部件上形成氟树脂而成的辊,具体而言,在弹性部件上设有PFA的管的辊。在该示例中,氟树脂设置于加压辊220中的记录介质P的通过区域δ(参照图3)。即,加压辊220的通过区域δ以外的区域(例如各两端区域的10mm左右)露出有橡胶部件。由此,在加压辊220的两端部,能够容易将来自加压辊220的驱动(旋转)力传递至定影带211的两端,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定影带211的旋转不良。
如图3所示,加压辊220经由驱动传递机构250从旋转驱动部260(驱动马达)通过旋转驱动力而被旋转驱动。驱动传递机构250包括驱动齿轮251和从动齿轮252。驱动齿轮251固定于旋转驱动部260的旋转轴261。从动齿轮252以与驱动齿轮251啮合的状态固定于加压辊220的旋转轴220a。由此,旋转驱动部260能够经由驱动传递机构250使加压辊220向第二旋转方向G2旋转驱动。此外,也可以在加压辊220的内侧设置加热单元(加热灯)。
然后,由于定影带211通过夹持形成部件212压接到加压辊220,因此通过加压辊220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剥离部件270是设于定影带211的第一旋转方向G1上比定影夹持区域FN靠下游侧的定影带211附近的剥离板。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过了定影带211与加压辊220之间的记录介质P卷绕于定影带211。
[关于本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A)中,支承部件215具有第一支承部2153和第二支承部2154。第一支承部2153对夹持形成部件212的与定影带211相反侧的面212a的轴线方向M和短边方向S上的整体进行支承。第二支承部2154从第一支承部2153的与夹持形成部件212相反侧的面2153a直立设置,以使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F上的中央部2154a位于输送方向F上的定影夹持区域FN的中央部FNa的更下游侧且在定影夹持区域FN内。定影夹持区域FN的输送方向F上的宽度比第一支承部2153的支承夹持形成部件212的部分的短边方向S(输送方向F)上的宽度小或者与该宽度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A)中,使用具有第一支承部2153和第二支承部2154的支承部件215。由此,第二支承部2154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F上的中央部2154a位于如下部分:位于输送方向F上的定影夹持区域FN的中央部FNa的靠下游侧且定影夹持区域FN内,在该部分施加最大压力。由此,能够将定影夹持区域FN中施加压力最大的部分带到下游侧的端部(记录介质的出口)侧或者使其位于下游侧的端部(记录介质的出口),从而能够减少或者消除在输送方向F***部FNa的更下游侧压力变小的区域。此处,第二支承部2154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F上的中央部215a,如果在定影夹持区域FN内,则优选比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F上的定影夹持区域FN的中央部FNa更向下游侧前进,尤其优选位于定影夹持区域FN的下游侧的端部或在定影夹持区域FN内且定影夹持区域FN的下游侧的端部附近。因此,输送至定影装置200(200A)的记录介质P(载置有未定影调色剂的记录介质P)在定影夹持区域FN中被定影后,从定影夹持区域FN脱离时,压力在定影夹持区域的中央部的更下游侧最大,相应地,定影后的调色剂难以被拉向定影带211侧,例如,能够使其从定影带211立即分离。因此,能够使记录介质P从定影带211的剥离性提高。
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使记录介质从定影带的剥离性提高,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图像偏移这样的图像不良的发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承部2154从第一支承部2153的与夹持形成部件212相反一侧的面2153a沿着加压辊220的向定影带211的压接方向R直立设置。这样,通过第二支承部2154可提高用于支承被加压辊220按压的夹持形成部件212的第一支承部2153的支承强度,该第二支承部215从第一支承部2153沿着压接方向R直立设置,相应地,可抑制被加压辊220按压的夹持形成部件212的挠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承部2154的厚度d2厚于第一支承部2153的厚度d1。这样,通过厚度d2比第一支承部215的厚度d1厚的第二支承部215,能够提高用于支承被加压辊220按压的夹持形成部件212的第一支承部2153的支承强度,相应地,能够抑制被加压辊220按压的夹持形成部件212的挠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215由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构成。这样,通过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可提高用于支承被加压辊220按压的夹持形成部件212的支承部件215的支承强度,相应地,可抑制被加压辊220按压的夹持形成部件212的挠曲。
另外,从提高支承部件215的强度的观点出发,考虑使第二支承部215的厚度变厚,但这样一来,第二支承部215的厚度变厚,相应地需要定影带211内的空间,且无法确保要设于定影带211内的部件的配置空间。因此,期望确保要设于定影带211内的部件的配置空间。
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均以从轴线方向M观察的在剖面观察时形成为L字状。通过使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中的一方支承部件2151的L字状的一侧的直线部分2151c与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的L字状的一侧的直线部分2152c相互相对,因此从轴线方向M观察的在剖面观察时形成为T字状。第一支承部2153构成为使一方支承部件2151的L字状的另一侧的直线部分2151d与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的L字状的另一侧的直线部分2152d在直线方向上连接。第二支承部2154构成为使一方支承部件2151的L字状的一侧的直线部分2151c与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的L字状的一侧的直线部分2152c在厚度方向上连接。这样,能够确保定影带211内的输送方向F上的比第二支承部2154靠上游侧的空间SP,由此,能够确保在定影带211内的输送方向F上的比第二支承部2154靠上游侧处要设于定影带211内的部件的配置空间。
详细而言,一方支承部件2151是将板状的部件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F侧的端部向压接方向R弯折而成的金属板部件。在该示例中,两个支承部件2151、2152的厚度均相同,为1.6mm左右。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是将板状的部件从记录介质P的与输送方向F相反的方向侧的端部向压接方向R弯折而成的金属板部件。作为能够用于金属板部件的材料,能够使用铁、不锈钢(SUS)等金属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装置200(200A)包括将定影带211从内侧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213。
另外,当在定影带211的环绕移动方向(第一旋转方向G1)上,在比定影夹持区域FN靠下游侧处设置加热单元213时,定影带211从通过加热单元213对定影带211加热的部分环绕到定影夹持区域FN的距离变长,相应地,定影带211容易散热,由此,不能有效地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因此,期望有效地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
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单元213在输送方向F上设于比第二支承部2154靠上游侧。这样,可以在与定影带211内的输送方向F上的比第二支承部2154靠上游侧处设置加热单元213。由此,通过加热手段213,能够使定影带211从加热定影带211的部分环绕到定影夹持区域FN的距离变短,由此,定影带211难以散热,由此,能够有效地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另外,可以有效地利用定影带211内的输送方向F上的比第二支承部2154靠上游侧的空间SP。
另外,定影带211由于由环绕移动引起的向轴线方向M的靠近,定影带211的轴线方向M的端部破损,或者由于加压辊220的压接引起的与定影带211的夹持形成部件212之间的滑动,定影带211的内周面211a被切削,产生定影带211的削屑等异物。因此,期望有效地防止异物接触到加热单元213。
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A)中,在加热单元213与定影带211之间设有保护部件216。保护部件216容许从加热部件213出射的光照射到定影带211。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异物接触到加热单元213。而且,由于保护部件216容许光照射到定影带211,因此能够抑制加热单眼213对定影带211的加热效率的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
另外,图10是示出从背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B)中的加热定影部210(210B)以及加压辊220部分的剖面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B)中,除了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的厚度d4厚于一方支承部件2151的厚度d3以外,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A)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在输送方向F上设于比一方支承部件2151靠下游侧。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的厚度d4厚于一方支承部件2151的厚度d3。这样,能够提高厚度d4厚于一方支承部件2151的厚度d3的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的支承强度,相应地,能够抑制被加压辊220按压的夹持形成部件212的挠曲。
(第三实施方式)
另外,图11是示出从背面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C)中的加热定影部210(210C)以及加压辊220部分的剖面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C)中,除了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具有延伸设置部2152e以外,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A)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在输送方向F上设于比一方支承部件2151更靠下游侧。在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的L字状的一侧的直线部件2152c的与另一侧的直线部分2152d相反的侧端部设有向与一方支承部件2151相反侧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2152e。这样,能够提高设有延伸设置部2152e的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的支承强度,相应地,能够抑制被加压辊220按压的夹持形成部件212的挠曲。
(第四实施方式)
另外,图12是示出从背面侧观察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D)中的加热定影部210(210D)以及加压辊220部分的剖面图。
在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D)中,除了在支承部件215中一体形成有一方支承部件2151和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以外,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A)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215中的一方支承部件2151和另一方支承部件2152一体地形成。这样,能够提高支承部件215的支承强度,相应地,能够抑制被加压辊220按压的夹持形成部件212的挠曲。详细而言,支承部件215可以通过压铸(模具铸造法)形成。例如,支承部件215也可以通过虽然会导致用于维持规定温度的追随性的恶化,但容易铸造的铝压铸而形成。
(第五实施方式)
另外,图13是示出从背面侧观察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E)中的加热定影部210(210E)以及加压辊220部分的剖面图。
在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E)中,除了从轴线方向M观察的在剖面观察时支承部件215形成为L字状以外,其他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0(200D)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215从轴线方向M观察的在剖面观察时形成为L字状。第一支承部2153由支承部件215的L字状的一侧的直线部分215c构成。第二支承部2154由支承部件215的L字状的另一侧的直线部分215d构成。这样,能够进一步确保定影带211内的输送方向F上的比第二支承部2154靠上游侧的空间SP,由此,能够进一步确保在定影带211内的输送方向F上的比第二支承部2154靠上游侧处要设于定影带211内的部件的配置空间。
详细而言,一方支承部件2151是将板状的部件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F侧的端部向压接方向R弯折而成的金属板部件。作为能够用于金属板部件的材料,能够使用铁、不锈钢(SUS)等金属材料。
(其他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2153对与夹持形成部件212的定影带211相反侧的面212a的短边方向S上的整体进行支承,但如果包含与定影夹持区域FN对应的部分,则也可以支承一部分。另外,也可以组合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的至少两个。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实施。因此,所涉及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仅是示例,不应限定性地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在说明书的正文中,没有任何限制。进一步地,属于权利要求的等同范围的变形及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图像形成装置 200定影装置 200A~200E定影装置210加热定影部 210A~210E加热定影部 211定影带 211a内周面 212夹持形成部件 212a面 213加热单元 214反射部件 215支承部件 2151一方支承部件 2151c直线部分2151d直线部分 2152另一方支承部件 2152c直线部分2152d 直线部分 2152e 延伸设置部 2153 第一支承部 2153a面2154 第二支承部 2154a 中央部 216保护部件 216a贯通孔 216b相对面 217滑动片 220加压辊(加压部件的一例) 250驱动传递机构 260旋转驱动部 270剥离部件 F输送方向 FN定影夹持区域 FNa中央部 M轴线方向 P记录介质 R压接方向 S短边方向 SC紧固部件 SP空间TN转印夹持区域 α转动轴线 β环绕轴线 γ旋转轴线 δ通过区域

Claims (11)

1.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可环绕移动的无端状的定影带、从所述定影带的外侧进行压接的加压部件、配置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且在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定影夹持区域的夹持形成部件、以及从与所述定影带相反侧支承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支承部件,所述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第一支承部;以及以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定影夹持区域的中央部的靠下游侧并且在所述定影夹持区域内的方式,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相反侧的面直立设置的第二支承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承部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相反侧的面沿着所述加压部件的向所述定影带的压接方向而直立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承部的厚度厚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由两个支承部件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支承部件均在剖面观察时形成为L字状,通过使一方支承部件的所述L字状的一侧的直线部分与另一方支承部件的所述L字状的一侧的直线部分相互相对,在剖面观察时形成为T字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构成为使所述一方支承部件的所述L字状的另一侧的直线部分与所述另一方支承部件的所述L字状的另一侧的直线部分在直线方向上连接,
所述第二支承部构成为使所述一方支承部件的所述L字状的一侧的直线部分与所述另一方支承部件的所述L字状的一侧的直线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从内测对所述定影带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
所述加热单元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设于比所述第二支承部靠上游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定影带之间设有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相对于所述加热单元保护所述定影带。
9.如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方支承部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设于比所述一方支承部件靠下游侧,
所述另一方支承部件的厚度厚于所述一方支承部件的厚度。
10.一种定影装置,其为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方支承部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设于比所述一方支承部件靠下游侧,
在所述另一方支承部件的所述L字状的一侧的直线部件的与所述另一侧的直线部分相反的侧端部设有向与所述一方支承部件相反侧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2110821604.2A 2020-08-27 2021-07-20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41148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3846 2020-08-27
JP2020143846A JP7479996B2 (ja) 2020-08-27 2020-08-27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4868A true CN114114868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57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1604.2A Pending CN114114868A (zh) 2020-08-27 2021-07-20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6083B2 (zh)
JP (1) JP7479996B2 (zh)
CN (1) CN11411486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65339A (ja) * 2015-06-25 2015-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19918A (zh) * 2014-07-10 2016-02-1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JP2016098084A (ja) * 2014-11-21 2016-05-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搬送チューブ、搬送チューブ器具、搬送装置
US20160195841A1 (en) * 2015-01-05 2016-07-07 Konica Minolta, Inc. Fixing device
CN106094482A (zh) * 2012-01-13 2016-11-09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60357134A1 (en) * 2015-06-03 2016-12-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ntrols an image forming section and a fixing device
CN108987989A (zh) * 2017-05-31 2018-12-1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包括从侧面观察时呈大致l字形的筒状的外壳的线缆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7880A (ja) 1996-01-24 1997-07-31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4875385B2 (ja) 2006-02-28 2012-02-1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7437110B2 (en) 2006-02-13 2008-10-14 Kyocera Mita Corportation Fixing device
JP5936333B2 (ja) 2011-11-15 2016-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82840B2 (ja) 2015-02-12 2020-04-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20179444A1 (en) * 2019-03-04 2020-09-10 Ricoh Company, Ltd. Nip formation memb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251304B2 (ja) 2019-05-14 2023-04-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4482A (zh) * 2012-01-13 2016-11-09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19918A (zh) * 2014-07-10 2016-02-1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JP2016098084A (ja) * 2014-11-21 2016-05-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搬送チューブ、搬送チューブ器具、搬送装置
US20160195841A1 (en) * 2015-01-05 2016-07-07 Konica Minolta, Inc. Fixing device
US20160357134A1 (en) * 2015-06-03 2016-12-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ntrols an image forming section and a fixing device
JP2015165339A (ja) * 2015-06-25 2015-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987989A (zh) * 2017-05-31 2018-12-1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包括从侧面观察时呈大致l字形的筒状的外壳的线缆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79996B2 (ja) 2024-05-09
US20220066365A1 (en) 2022-03-03
US11556083B2 (en) 2023-01-17
JP2022039054A (ja) 202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1011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558982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921911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66389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233764B2 (en) Fixing devic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ixing device
JP534856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80291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8580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9980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27053A (zh) 定影装置以及配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JP5034874B2 (ja) 定着装置
KR100702987B1 (ko)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CN114114868A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US11586134B2 (en) Fix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slide sheet fixed between support portions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fixing device
JP7412676B2 (ja) ベルト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17251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09931A (ja) 定着装置
JP2010139984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KR102022326B1 (ko) 정착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7267737B2 (ja) 像加熱装置
JP202303557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39052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69905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91393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