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6539B - 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6539B
CN114106539B CN202111620134.XA CN202111620134A CN114106539B CN 114106539 B CN114106539 B CN 114106539B CN 202111620134 A CN202111620134 A CN 202111620134A CN 114106539 B CN114106539 B CN 1141065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ubricant
odor
low
biodegradabl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01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6539A (zh
Inventor
王伟
王爱国
王龙
陈广龙
韩博
毕彦坤
王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G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G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G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G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01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65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6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6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6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6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carb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0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045Sulf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6Biodegrada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聚乳酸:30‑50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30‑50份;无机粉体:10‑30份;复配抗氧化剂:0.4‑0.8份;润滑剂:0.3‑0.8份;复配除味剂:0.2‑0.5份;扩链剂:0.1‑0.5份。本发明通过添加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除味剂,更好地降低材料的气味,除味效果比现有技术的更明显,经测试相较于传统的吸管材料,本吸管材料的气味等级≤4。通过添加PBS来提高材料的耐热和韧性,维卡软化点温度≥100℃。通过添加无机粉体来提高材料的强度,降低材料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塑料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塑料吸管作为饮料的主要饮用工具,也逐渐从传统型材料转向生物降解型材料,传统塑料吸管大多采用的是石油基的PP材料,其大量产品的使用不仅浪费石油资源,更重要的是废弃物会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而生物降解材料可以被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随着全球禁塑令的颁布,目前很多厂家都已经开始使用生物降解材料的吸管。
聚乳酸(PLA)材料,其单体主要来源于玉米、甘蔗、木薯等植物,属于纯生物基降解材料,但是其硬而脆的缺点,导致在吸管的成型及使用中容易断裂,另一个缺点就是耐热性差,不仅导致材料容易分解产生气味,影响饮料的体验感,而且会限制材料在耐热吸管领域的使用,只能被简单应用于冷饮领域。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材料,其性能接近PP和ABS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热性,其维卡软化点温度和热变形温度都>100℃,另外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加工性、生物降解等特性。
针对PLA材料韧性和耐热性差的缺点,本发明是通过添加PBS材料来改善的,针对气味问题,本发明是通过添加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醇的复配物来改善的。同时通过添加无机粉体来提高材料的强度,降低材料的成本。
中国专利申请CN112724614 A公开了一种耐候、低气味的PBAT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添加AES和耐候助剂改善了材料的耐候性,通过添加分子筛有效地降低了材料的气味,最低等级是3.5,但是AES不属于生物降解材料,另外PBAT和AES本身的耐热性比较差,导致合金材料的耐热性也会低。总之,无法满足生物可降解低气味耐热吸管的要求。本发明采用的PLA合金材料体系符合生物降解材料的标准,另外添加多孔状的二氧化硅和植物有机醇的复配物,孔状二氧化硅具有物理吸附的作用,植物有机醇可以反应掉气味中的某些小分子物质,二者的结合对生物降解材料体系的除味效果会更明显。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应用于吸管的低气味耐热生物降解材料,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30-50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30-50份;
无机粉体:10-3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0.8份;
润滑剂:0.3-0.8份;
复配除味剂:0.2-0.5份;
扩链剂:0.1-0.5份。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38.9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50份;
无机粉体:1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份;
润滑剂:0.3份;
复配除味剂:0.2份;
扩链剂:0.2份。
优选地,所述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优选地,所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优选地,无机粉体为滑石粉、碳酸钙、硫酸钡以及硅灰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将烘干后的聚乳酸树脂、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无机粉体、复配抗氧化剂、润滑剂、复配除味剂以及扩链剂按质量份数混匀后,加至挤出机的主喂料口,经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完成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
其中所述挤出机为双螺杆挤出机,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上设置有双真空脱挥器。
优选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200~350rpm,其中一至二区温度为120~150℃,三至五区温度为150~180℃,五至十区温度为150~18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通过添加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除味剂,更好地降低材料的气味,除味效果比现有技术的更明显,经测试相较于传统的吸管材料,本吸管材料的气味等级≤4。
通过添加PBS来提高材料的耐热和韧性,通过添加无机粉体来提高材料的强度,降低材料的成本。
通过添加扩链剂,来稳定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子量或者说粘度,保证后续吸管挤出加工的稳定性。
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30-50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30-50份;
无机粉体:10-3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0.8份;
润滑剂:0.3-0.8份;
复配除味剂:0.2-0.5份;
扩链剂:0.1-0.5份。
吸管的成型方式是通过挤出成型的,因此该实施例中的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保证成型的稳定性;PBS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保证成型的稳定性;
无机粉体为滑石粉、碳酸钙、硫酸钡以及硅灰石中的一种或几种,无机粉体的加入可以提高强度,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
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起到润滑作用,减少材料与设备之间的摩擦;
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
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该实施例中选用的ADR 4468是一款含有环氧官能团的共聚物,每个分子上的九个活性基团环氧基和热塑性工程塑料的反应基团(羟基、羧基、氨基、硫醚基)发生链接反应,形成枝链化分子结构,并在合成、加工、重复加工和回收过程中重新偶合降解的分子链,提高重均分子量,从而提高或恢复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加工性能和光学的平衡性;还可使得回收塑料的性能接近原生料的性能。
上述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将烘干后的聚乳酸树脂、PBS树脂、无机粉体、复配抗氧化剂、润滑剂、复配除味剂以及扩链剂按质量份数混匀后,加至挤出机的主喂料口,经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完成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
其中聚乳酸和PBS材料在70℃烘干2~4h。
该步骤中的挤出机选用双螺杆挤出机,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上设置有双真空脱挥器。
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200~350rpm,其中一至二区温度为120~150℃,三至五区温度为150~180℃,五至十区温度为150~18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通过添加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除味剂,复配的植物醇可以吸附材料中的部分小分子物质,可以反应分解以二氧化碳或者水分的形式蒸发掉,比如酸性物质。二者的复配效果,会大大降低材料中的气味,提高材料的气味等级。经测试相较于传统的吸管材料,本吸管材料的气味等级≤4。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材料本身的耐热和韧性比聚乳酸高,纯的聚乳酸材料的耐热性和韧性都无法满足耐热吸管的要求,所以只能通过PBS来调高共混材料的性能,以满足耐热吸管的产品要求。通过添加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来提高材料的耐热和韧性,通过添加无机粉体来提高材料的强度,降低材料的成本。另外PBS也是生物降解材料,以保证本材料的可降解性能。
通过添加扩链剂,来稳定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子量或者说粘度,保证后续吸管挤出加工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50份;
PBS:38.7份;
无机粉体:10份;
复配抗氧化剂:0.6份;
润滑剂:0.3份;
复配除味剂:0.3份;
扩链剂:0.1份。
该实施例中的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PBS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无机粉体为滑石粉;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将上述组分按照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备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30份;
PBS:38.4份;
无机粉体:3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份;
润滑剂:0.3份;
复配除味剂:0.5份;
扩链剂:0.4份。
该实施例中的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PBS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无机粉体为滑石粉;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将上述组分按照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备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38.9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50份;
无机粉体:1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份;
润滑剂:0.3份;
复配除味剂:0.2份;
扩链剂:0.2份。
该实施例中的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PBS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无机粉体为滑石粉;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将上述组分按照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备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40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38.6份;
无机粉体:2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份;
润滑剂:0.6份;
复配除味剂:0.2份;
扩链剂:0.2份。
该实施例中的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PBS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无机粉体为碳酸钙;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将上述组分按照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备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37.9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30份;
无机粉体:30份;
复配抗氧化剂:0.6份;
润滑剂:0.6份;
复配除味剂:0.4份;
扩链剂:0.5份。
该实施例中的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PBS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无机粉体为碳酸钙;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将上述组分按照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备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PBAT:38.9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50份;
无机粉体:1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份;
润滑剂:0.3份;
复配除味剂:0.2份;
扩链剂:0.2份。
该实施例中将聚乳酸更换为PBAT;PBS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无机粉体为滑石粉;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将上述组分按照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备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
对比例2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38.9份;
PBAT:50份;
无机粉体:1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份;
润滑剂:0.3份;
复配除味剂:0.2份;
扩链剂:0.2份。该实施例中的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将PBS更换为PBAT;
无机粉体为滑石粉;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将上述组分按照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备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
对比例3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35.7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50份;
无机粉体:1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份;
润滑剂:0.3份;
分子筛除味剂:3份;
扩链剂:0.2份。
该实施例中的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PBS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无机粉体为滑石粉;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除味剂为多孔状13X分子筛(硅铝摩尔比2:1,平均粒径为有效吸附孔径为0.4nm),河南铭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将上述组分按照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备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
对比例4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55份;
PBS:33.6份;
无机粉体:1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份;
润滑剂:0.3份;
复配除味剂:0.5份;
扩链剂:0.2份。
该实施例中的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PBS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无机粉体为滑石粉;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将上述组分按照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备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
对比例5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33.9份;
PBS:55份;
无机粉体:1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份;
润滑剂:0.3份;
复配除味剂:0.5份;
扩链剂:0.2份。
该实施例中的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PBS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无机粉体为滑石粉;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将上述组分按照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备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
对比例6
本实施例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38.8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50份;
无机粉体:1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份;
润滑剂:0.3份;
复配除味剂:0.6份;
扩链剂:0.2份。
该实施例中的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PBS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无机粉体为滑石粉;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将上述组分按照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制备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
将实施例2、3、4中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与对比例1至6中的材料进行对比,各项参数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2-4与对比例1-6中材料对比
气味测试:按照大众标准PV3900-2019气味试验的测试方法,测定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的气味等级,气味等级越小表示气味程度越低。
如上表所示,实施例1-6中,在满足低气味耐热吸管的要求下,PBS的比例越高,维卡耐热会越高,韧性也相对会高,PLA比例越高强度越高,填充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弥补因PBS的加入弱化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材料的成本。对比例1和2中加入了PBAT,PBAT材料由于对苯二甲酸的残留,导致材料本身的气味性要比PLA和PBS的要高很多,所以气味等级数值比较高,再加上PBAT本身的耐热很差,导致材料的维卡耐热值也较低。对比例3加入单纯的分子筛吸附剂,由于材料中的某些气味小分子很难被物理吸附干净,导致效果一般。对比例4中PLA含量过高,导致材料的韧性和维卡耐热较差,无法满足吸管的正常稳定成型和使用。对比例5中PBS含量过高,导致材料本身的强度和模量下降,无法满足吸管材料的使用体验,比如穿刺饮料的封口膜时,容易变形刺不破。对比例6中除味剂的加多,导致除味剂中的植物醇残留过多,所以气味等级数值偏高。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4)

1.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主要包括如下组分:
聚乳酸:30-50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30-50份;
无机粉体:10-30份;
复配抗氧化剂:0.4-0.8份;
润滑剂:0.3-0.8份;
复配除味剂:0.2-0.5份;
扩链剂:0.1-0.5份;
所述聚乳酸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所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为挤出级,熔指范围3-8g/min;
复配除味剂为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植物醇的复配物;
所述扩链剂为环氧官能团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其特征在于,无机粉体为滑石粉、碳酸钙、硫酸钡以及硅灰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其特征在于,润滑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硅氧烷、硬脂酸钙以及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复配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以及亚磷酸脂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4.一种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将烘干后的聚乳酸树脂、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无机粉体、复配抗氧化剂、润滑剂、复配除味剂以及扩链剂按质量份数混匀后,加至挤出机的主喂料口,经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完成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
其中所述挤出机为双螺杆挤出机,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上设置有两个抽真空装置;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200~350rpm,其中一至二区温度为120~150℃,三至五区温度为150~180℃,五至十区温度为150~180℃。
CN202111620134.XA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1065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0134.XA CN114106539B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0134.XA CN114106539B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6539A CN114106539A (zh) 2022-03-01
CN114106539B true CN114106539B (zh) 2023-08-11

Family

ID=80363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0134.XA Active CN114106539B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65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2266B (zh) * 2022-09-30 2024-03-22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生物降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46520A (zh) * 2022-11-09 2023-03-07 中广核拓普(四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烟气耐温生物可降解吸管的制备方法
CN115772319B (zh) * 2022-11-29 2024-03-22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挤出耐热级低voc低气味可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45588A (ko) * 2009-10-27 2011-05-04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내열성이 우수한 폴리유산계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용기
CN108659447A (zh) * 2018-05-18 2018-10-16 中广核俊尔(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复合除味剂制备低气味、低散发的abs材料
CN110845799A (zh) * 2019-11-14 2020-02-28 中广核俊尔(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气味耐刮擦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14616A (zh) * 2021-06-15 2021-08-06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食品接触领域的低气味生物可降解pl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45588A (ko) * 2009-10-27 2011-05-04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내열성이 우수한 폴리유산계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용기
CN108659447A (zh) * 2018-05-18 2018-10-16 中广核俊尔(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复合除味剂制备低气味、低散发的abs材料
CN110845799A (zh) * 2019-11-14 2020-02-28 中广核俊尔(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气味耐刮擦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14616A (zh) * 2021-06-15 2021-08-06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食品接触领域的低气味生物可降解pl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6539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06539B (zh) 一种低气味耐热吸管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22514B (zh) 一种完全生物降解聚乳酸基吹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EP2907850B1 (en)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comprising said resin composition
JP6034866B2 (ja) ポリ−3−ヒドロキシアルカノエ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CN109627718B (zh) 一种全生物可降解组分增韧pl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21239B (zh) 一种全生物降解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13727A (zh) 一种完全生物降解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78691B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78687B (zh) 全生物降解复合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45881A (zh) 一种热收缩可降解环保薄膜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
EP3880579A1 (en) Earth plant compostable biodegradable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735583A (zh) 完全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52654A (zh) 适用于制备薄膜的pbat/pha/木粉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185810B (zh) 一种可再生的高阻隔聚酯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21069B (zh) 一种高热封强度的全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17378B (zh) 一种阻隔性共混物、成型制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22001A (zh) 一种抗冲击改性pet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62147A (zh) 一种高性能三元复配生物降解薄膜
JP3982582B2 (ja)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ーポリエステルエラストマー・ブロック共重合樹脂およびその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12457535A (zh) 一种环保型辣白菜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22532B (zh) 一种膜袋用复合填充pbat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75006B (zh) 一种全生物降解吹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03902B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9814A (zh) 木质素/淀粉/pbat复合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45472A (zh) 一种高生物基高阻隔性生物降解复合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