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1490A -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1490A
CN114071490A CN202010753310.6A CN202010753310A CN114071490A CN 114071490 A CN114071490 A CN 114071490A CN 202010753310 A CN202010753310 A CN 202010753310A CN 114071490 A CN114071490 A CN 114071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configuration
sidelink
terminal
remot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33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佳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33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1490A/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04643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37611A/ko
Priority to PCT/CN2021/108846 priority patent/WO2022022550A1/zh
Priority to EP21850631.9A priority patent/EP4192073A4/en
Priority to JP2023504039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7241A/ja
Publication of CN114071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1490A/zh
Priority to US18/152,936 priority patent/US2023014448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能够解决远端终端无法获得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的问题。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远端终端,包括: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

Description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从第12个发布版本开始支持副链路(sidelink),用于终端设备之间不通过网络设备进行直接数据传输。
随着sidelink的发展,相关技术中提出了sidelink中继(relay)架构。在典型的sidelink中继架构中,远端终端(remote UE)通过和中继终端(relay UE)之间的sidelink链路(或称中继链路),由中继终端将它的数据向网络设备进行转发。在该sidelink中继架构中,远端终端可以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中继终端起到数据中转作用。
由于在sidelink中继架构中引入了中继终端,远端终端如何获得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使得消息能够正常传输,是相关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能够解决远端终端无法获得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应用于远端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远端终端,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终端可以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便于使远端终端、中继终端和网络侧的理解保持一致,提高通信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架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远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和无线电技术。然而,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尽管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的框图。无线通信***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下一代节点B(g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200,该方法可以由远端终端执行,换言之,该方法可以由安装在远端终端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2: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副链路中继架构可以参见图3,在该副链路中继架构中,远端终端(remote UE)可以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中继终端(relay UE)起到数据中转作用;同时,remote UE还可以跟relay UE进行传统副链路传输,该传输不经过网络设备。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提到的副链路传输的相关配置,可以包括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建立副链路中继架构所需的相关配置,还可以包括副链路中继架构建立完成之后,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所需的相关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终端可以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便于使远端终端、中继终端和网络侧的理解保持一致,提高通信有效性。
为详细说明该实施例提供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以下将分几种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情况1:脱网remote UE L3中继架构
该情况1中,remote UE在和relay UE建立L3 relay架构之前处于脱网状态,当remote UE处于脱网状态,即无法获得任何sidelink/sidelink relay相关的***消息和配置信息,这样,S202可以是:remote UE根据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remote UE还用于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与relay UE建立L3中继架构。具体例如,remoteUE使用预配置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参数,与relay UE进行发现过程,之后建立L3relay架构。
在L3 relay架构操作中,remote UE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的获得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继续使用上述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例如,继续使用预配置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参数。
第二种,通过PC5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过程接收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例如,由relay UE通过PC5RRC过程发送相关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参数给remote UE,供remote UE在relay操作中使用,relay UE自己的参数信息自于网络侧设备,relay UE发送给remote UE的第一配置信息可以自行决定也可以参考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配置信息。
情况2:在网remote UE L3中继架构
该情况2中,remote UE和relay UE在建立L3 relay架构之前处于空闲态或连接态。
当remote UE处于正常小区驻留状态时,可以获取sidelink/sidelink relay相关的***信息配置,此时,remote UE可以根据从小区接收到的***消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remote UE可以还可以根据上述***消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3中继架构。
或者,remote UE处于正常的RRC连接态,可以从它的服务小区获得了sidelink/sidelink relay相关的专用配置。此时,remote UE可以根据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是指上述专用配置)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remote UE可以还可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3中继架构。
当remote UE满足L3 relay操作的条件,需要进行L3 relay操作时,remote UE的配置信息获取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在L3中继架构中,继续使用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例如,remote UE继续使用当前获得的***信息中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参数。
第二种,通过PC5 RRC过程接收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例如,由relay UE通过PC5 RRC过程发送相关的sidelink/sidelinkrelay参数给remote UE,供remote UE在relay操作中使用,relay UE自己使用的参数信息来自于网络侧,relay UE发送给remote UE的第一配置信息可以自行决定也可以参考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在L3中继架构建立之前,remote UE处于连接态,其中,在L3中继架构中,remote UE还可以释放RRC连接(如释放专用配置),使用接收到的***消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PC5 RRC过程接收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可选地,在上述情况1或情况2中,remote UE在和relay UE的PC5 RRC过程,例如发现过程中,还可以向relay UE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远端终端的如下至少之一:驻留小区信息、sidelink***信息获得情况、脱网情况;其中,所述中继终端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这样,网络侧设备可以基于第一信息,为remote UE配置更适合于remote UE和relay UE的副链路配置。
具体例如,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向relay UE发送副链路配置参数,relayUE将接收到的副链路配置参数进行处理后发送给remote UE(如前文介绍的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
可选地,在上述情况1和情况2中,remote UE在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三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是所述relay UE在移出当前小区的情况下,所述remote UE在新小区重新获得的配置,其中,在当前小区下,remote UE和relay UE已经建立了L3中继架构。
该实施例可以是remote UE和relay UE共同移出当前小区的情况下,remote UE在新小区重新获得的配置。该实施例中,remote UE可以通过***消息(如SIB)或者通过PC5RRC获得上述第三配置信息,可选地,上述第三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有remote UE的专用配置。
该实施例例如,remote UE和relay UE共同移出当前小区并移动到新小区,remoteUE通过读取新小区下的***消息得到上述第三配置信息。又例如,remote UE和relay UE共同移出当前小区并移动到新小区,relay UE通过读取新小区下的***消息,进而基于上述***消息通过PC5 RRC向remote UE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情况3:脱网remote UE L2架构
该情况3中,remote UE在和relay UE建立L2 relay架构之前处于脱网状态。remote UE处于脱网状态,即无法获得任何sidelink/sidelink relay相关的***消息和配置信息,这种情况下,remote UE可以根据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remote UE还用于根据该预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2中继架构。例如,remote UE可以使用预配置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参数,与relay UE进行发现过程,之后建立L2relay架构。
在L2 relay架构操作中,remote UE的配置信息获得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通过RRC过程接收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第二种,通过PC5 RRC过程接收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可选地,在L2中继架构中,remote UE根据RRC过程接收到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传输的副链路无线承载(Sidelink Radio Bearer,SLRB)配置、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配置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配置。具体例如,SLRB,SDAP,PDCP等layer 3相关的参数,remote UE通过自己的RRC过程由网络侧获得。
可选地,在L2中继架构中,remote UE根据第二配置信息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传输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承载(bearer)配置。例如,对于RLC bearer等layer 2相关的参数,remote UE可以通过RRC过程由网络侧设备处获得,也可以通过PC5 RRC由relay UE处获得。
在情况3下,由于remote UE在进入relay操作之前没有任何的驻留/服务小区,可选地,remote UE通过relay UE与所述网络侧设备建立RRC连接之后,为所述remote UE选择的服务小区,是所述relay UE的主小区;或为所述remote UE选择的服务小区,与所述relayUE的主小区属于同一个所述网络侧设备。具体例如,remote UE的服务小区优选为与relayUE的主小区(Pcell)一致的小区,也可以是与该Pcell同一个基站下的其它小区。
情况4:在网remote UE L2架构
在情况4中,remote UE和relay UE在建立L2 relay架构之前处于空闲态或连接态。
当remote UE处于正常小区驻留状态,可以获取sidelink/sidelink relay相关的***信息配置。这种情况下,remote UE根据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remote UE还用于根据所述***消息与relay UE建立L2中继架构。
或者remote UE处于连接态,已经从它的服务小区获得了sidelink/sidelinkrelay相关的专用配置。这种情况下,remote UE根据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是指上述专用配置),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2中继架构。
当remote UE满足L2 relay操作的条件,需要进行L2 relay操作时,它的配置信息获取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在所述L2中继架构中,remote UE继续使用所述***消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例如,remote UE继续使用当前获得的***信息中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参数。
第二种,在所述L2中继架构中,remote UE通过RRC过程接收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例如,由remote UE自身的RRC过程过程从新的服务小区获得相关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参数,供remote UE在relay操作中使用。该例子中,如果L2中继架构建立之前remote UE具有专用配置(即L2中继架构建立之前remote UE处于连接态),则remote UE还可以根据服务小区是否变化来决定是否释放上述专用配置,例如,在服务小区变化时释放上述专用配置,从新的服务小区获得第二配置信息;在服务小区未变化时还可以继续使用上述专用配置。
在情况4中,可选地,remote UE在与网络侧设备建立RRC连接时,还可以携带有所述remote UE的归属信息;其中,所述归属信息包括所述远端终端的如下至少之一:驻留小区信息、sidelink***信息获得情况、脱网情况。这样,网络侧设备可以基于remote UE的归属信息,为remote UE配置更适合于remote UE和relay UE的副链路配置。
在情况4中,可选地,remote UE还可以确定在第一服务小区使用的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是否适用于第二服务小区;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是所述远端终端建立RRC连接之前的服务小区,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是所述RRC连接之后的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相同或不同。
在情况4中,可选地,remote UE还可以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特性,所述业务特性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无线承载信息;remote UE还可以接收所述无线承载信息,并根据所述无线承载信息建立无线承载,所述无线承载用于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进行通信。
在情况4中,可选地,remote UE还可以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特性,所述业务特性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专用资源信息;remote UE还可以接收所述专用资源信息,并根据所述专用资源信息指示的专用资源与所述中继终端进行通信。
情况5:L3 relay架构的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操作
在L3 relay架构中,relay UE可以被配置CA和/或DC操作,而remote UE只有PC5接口与relay UE进行通信,并不存在与网络之间直接连接的链路。
当relay UE被配置为CA或者DC操作时,如果relay UE的Uu接口用于承载remoteUE数据的数据无线承载(DRB)/逻辑信道并没有被网络侧配置限制不能使用CA操作时,在remote UE对应数据的DRB/逻辑信道可以依照现有原则,根据调度和逻辑信道优先级规则进行CA传输。
如果relay UE的Uu接口用于承载remote UE数据的DRB/逻辑信道被配置为主小区组(MCG)bearer或者辅小区组(SCG)bearer或者分离(split)bearer,在remote UE对应数据的DRB/逻辑信道可以依照现有原则,进行相关DC传输操作。
在PC5接口,remote UE和relay UE之间的传输,也可以使用多载波传输,该多载波传输遵照PC5接口的多载波传输规则,与relay UE的Uu接口的CA/DC操作各自独立。
情况6:L2 relay架构的DC/CA操作
在L2 relay架构中,relay UE可以被配置CA和/或DC操作,而remote UE由于和网络之间存在逻辑上L3连接,PDCP锚节点(anchor)在网络侧,因此DC的MCG/SCG的配置将影响remote UE承载的安全操作。
当relay UE被配置为CA或者DC操作时,如果relay UE的Uu接口用于承载remoteUE数据的RLC bearer并没有被网络侧配置限制不能使用CA操作时,在remote UE对应数据的RLC bearer可以依照现有原则,根据调度和逻辑信道优先级规则进行CA传输。
如果relay UE的Uu接口用于承载remote UE数据的RLC bearer被配置为MCGbearer或者SCG bearer或者split bearer,在remote UE对应数据的RLC bearer可以依照现有原则,进行相关DC传输操作。
Relay UE的Uu接口的CA操作并不会影响remote UE,因为服务节点只有一个,PDCPsecurity key只用一套。但当relay UE的Uu接口配置了DC操作,如果relay UE的Uu接口用于承载remote UE数据的RLC bearer被配置为MCG bearer或者SCG bearer或者splitbearer,则根据最终数据锚点不同,remote UE对应的PDCP entity使用不同的key,MCG key或者SCG key。
基于上述情况5和情况6的介绍,可选地,前文各个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与中继终端之间(PC5接口)进行多载波副链路传输。可选地,所述中继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Uu接口配置了载波聚合CA或双连接DC。
可选地,remote UE还可以与中继终端之间的目标业务进行CA重复duplication传输,其中,所述目标业务进行CA重复(duplication)传输是:
1)直接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的。例如L2中继架构下,remote UE将业务需求上报给网络,网络配置承载,直接指示该承载进行CA重复传输。
2)在所述远端终端上报所述目标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目标业务对应的副链路无线承载SLRB配置的。具体例如,remote UE上报自己的业务QoS,网络侧配置了SLRB和QoS flow的映射关系,同时配置了该SLRB是否Duplication,当然,该例子中目标业务对应的SLRB是配置了重复传输。
3)所述目标业务使用的QoS配置(profile)开启了CA重复传输功能。例如,网络侧设备配置QoS profile 1不开CA重复传输功能;QoS profile 2开启CA重复传输功能;QoSprofile 2开启CA重复传输功能等。例如remote UE的业务QoS profile为QoS Profile 2,按照网络侧配置为该业务开启CA重复传输功能。该例子中,目标业务使用的QoS profile开启了CA重复传输功能
4)所述目标业务的QoS特征配置开启了CA重复传输功能。例如,网络侧配置业务的分组延迟预算(PDB)小于X且误块率(BLER)小于Y,则启动CA duplication功能,该例子中的目标业务的PDB小于X且BLER小于Y。
可选地,在PC5接口,remote UE用于传输重复数据的多个RLC承载分别配置不同的载波单元(CC)子集(Component Carrier)。
可选地,在中继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Uu接口配置了双连接的情况下:
1)所述远端终端使用一组安全参数,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或
2)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DRB使用多组安全参数。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以下将结合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一:L3架构remote UE的配置获取
在L3架构中,remote UE和网络侧设备(后续简称网络)之间没有直接的逻辑连接,也即PC5接口和Uu接口之间相对独立,remote UE进行relay操作,通畅并不影响remote UE的驻留状态或者服务小区。
在L3架构中,remote UE获得relay操作的相关配置,主要来自于以下途径:
一是预配置信息;
二是remote UE从驻留小区或者服务小区读取的***消息;
三是remote UE通过PC5 RRC接收来自于relay UE的配置信息。
在一个例子中,如果remote UE处于脱网状态,即无法获得任何关于sidelink/sidelink relay的相关***信息,则此时remote UE进行sidelink或者sidelink relay操作,例如发现过程,各种类型(单播/组播/广播/relay操作)的接收和发送,都是采用预配置信息,预配置信息一般包含通用的配置,或者基于一定位置区域有效的配置信息。
Remote UE可以在发现过程和后续relay通信过程中,均使用上述预配置信息,这样不会引入额外的信令开销,但考虑到remote UE和relay UE之间缺乏对于配置的协商,例如,无法确切知道对方使用什么样的资源或者参数,只能在很大范围之内进行盲检,通信效率不高。
可选地,当remote UE使用预配置信息与relay UE完成了发现过程,remote UE在发现过程中,可以告知relay UE自己的驻留小区/sidelink***信息获得情况/脱网等信息,relay UE向它自己的服务小区请求了关于relay操作的相关配置,在请求的信息中,也可以携带remote UE的驻留小区/sidelink***信息获得情况/脱网等信息,例如,能从cell1获得sidelink/relay***信息配置或者脱网状态。
在请求的信息中携带上述额外信息的目的,是为了网络侧可以配置更匹配于remote UE现有配置、为relay UE进行专用配置,以及可选的用于网络侧下发配置给remoteUE,relay UE通过PC5 RRC将这些配置转发给remote UE,例如,可以是给remote UE的专用资源。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relay UE的Uu接口携带上述额外信息,而由relayUE直接将它能接收到的SIB中的sidelink/relay信息通过PC5 RRC发送给remote UE,或者根据自己接收到的sidelink相关配置,组织新的配置信息给remote UE,便于二者通信。具体例如,如果网络侧为relay UE配置了专用资源,例如专用资源池或者周期性专用资源,或者多载波配置,relay UE都可以在PC5接口通知remote UE,便于remote UE能够更高效的在这些资源去接收。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remote UE处于在网空闲(idle)状态,则可以从***消息中获得关于sidelink/sidelink relay的配置信息,从而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和relay UE之间的发现过程。以及在后续的relay通信过程,remote UE也可以继续使用这些公共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remote UE在发现过程中,可以告知relay UE自己的驻留小区/sidelink***信息获得情况,relay UE向它自己的服务小区请求了关于relay操作的相关配置,在请求的信息中,也可以携带remote UE的驻留小区/sidelink***信息获得情况,例如能从cell1获得sidelink/relay***信息配置或者配置信息标识。
在请求的信息中携带上述额外信息的目的,是为了网络侧可以配置更匹配于remote UE现有配置、为relay UE进行专用配置,以及可选的用于网络侧下发专用配置给remote UE,relay UE通过PC5 RRC将这些配置转发给remote UE,例如,可以是给remote UE的专用资源。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relay UE的Uu接口携带上述额外信息,而由relay UE根据自己接收到的sidelink相关配置,组织PC5的配置信息给remote UE,便于二者通信。
在再一个例子中,如果remote UE处于在网连接态,那么无论核心网是否使用非3GPP互通功能(Non-3GPP interworking function,N3IWF),对接入网节点,例如CU(central unit)或者gNB来说,L3架构里remote UE不具有RRC连接。因此当remote UE处于连接态,需要到relay架构中继续进行数据传输时,相当于remote UE先释放现有连接,进入idle态,再建立relay连接。即remote UE先释放现有的sidelink专用配置,然后如上面所述,从idle状态,进行relay连接建立。
需要说明的是,在L3 relay架构中,由于remote UE没有到网络侧的连接,因此没有remote UE连接态服务小区的概念,如果remote UE接收到relay UE转发的专用配置,也是网络侧出于将remote UE和relay UE绑定考虑,为remote UE和relay UE之间的PC5链路(link)分配的专用配置。这些专用配置一旦relay UE移出当前小区则失效,需要新小区重新配置,或者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接口之间的切换请求消息里携带在源小区的配置,由目标小区重新考虑在自己下面的配置,通过切换命令发送给relay UE,进而再中转给remoteUE。
本发明实施方式二:L2架构remote UE配置获取
在L2架构中,remote UE和网络之间有直接的逻辑连接,remote UE的RRC/SDAP/PDCP实体对端位于网络侧,如基站或者CU。Remote UE到网络的数据传输,通过PC5和Uu两段RLC承载(bearer)进行传输,remote UE进行relay操作,需要有连接态服务小区。
在L2架构中,remote UE获得relay操作的相关配置,主要来自于以下途径:
一是预配置信息(主要用于relay连接之前);
二是remote UE从驻留小区或者服务小区读取的***消息;
三是remote UE通过Uu RRC接收来自网络侧的配置信息。
对于L2 relay架构中的remote UE来说,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relay UE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之前;第二个阶段,是通过relay UE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之后。
在第一个阶段,remote UE需要的是sidelink relay操作的一些基本配置,例如,支持L2 relay架构的明确指示,进行L2 relay操作的条件(如,RSRP门限,或业务需求等),还需要的是sidelink的基本配置,例如公共资源池,公共PC5配置等,这些配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1、对于脱网的remote UE,上述两种信息都是通过预配置消息获得;
2、对于空闲态的remote UE,上述两种信息都是通过读取SIB消息获得;
3、对于连接态态的remote UE,上述两种信息的公共信息部分,可以通过SIB消息获得,也可以由网络侧进一步配置一些专用的配置,例如,专用的RSRP门限等。
Remote UE通过这两类基本的配置信息,则根据这些信息,当判断自己满足relay操作的条件时,则向relay UE发起发现过程,进而建立relay连接。
在第二个阶段,当remote UE通过relay UE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之后,remote UE相当于此时进入了RRC连接状态,进入RRC连接态之后,以下过程通过remote UE的RRC过程进行。
例如,Remtoe UE可以上报自己与relay UE之间传输的业务特性,例如QoSprofile等,给服务小区;服务小区根据这些业务信息,为remote UE配置SLRB和RLC bearer等;Remote UE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SLRB和RLC bearer等,建立相应承载,进行与relay UE的PC5通信。
再例如,Remote UE也可以上报业务的特性,例如周期和传输大小等;服务小区根据这些信息,为remote UE配置专用的周期资源,例如配置调度类型1(configured granttype1)资源,和/或,配置调度类型2(configured grant type2)资源,或者其它类型的专用资源,例如专用资源池等;Remote UE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专用资源和配置,使用相关资源和配置进行与relay UE的PC5通信。
额外的,由于remote UE在通过relay UE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之后的服务小区,与通过relay UE与网络侧建立RRC连接之前的服务小区有可能不一致。
例如,remote UE在建立relay连接之前,Idle态驻留在gNB1下的cell1,而由于relay UE的服务小区为相同gNB1下的cell2,为了便于管理,将建立relay连接之后的remote UE的服务小区也确定为gNB1下的cell2,此时相当于remote UE具有的是cell1的SIB消息中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公共配置,而没有cell2的SIB消息里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公共配置,会导致remote UE在cell2下进行relay操作使用错误的配置信息,除非小区之间提前进行配置协调,保证使用cell1下的***配置在cell2也可以工作。如果cell2是跨基站gNB2下的小区,则使用错误配置信息的概率就更大
再例如,remote UE在建立relay连接之前,属于脱网状态,只有预配置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公共配置信息,而由于relay UE的服务小区为gNB1下的cell2,为了便于管理,将建立relay连接之后的remote UE的服务小区也确定为gNB1下的cell2,此时相当于remote UE具有的是预配置消息中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公共配置,而没有cell2的SIB消息里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公共配置,会导致remote UE在cell2下进行relay操作使用错误的配置信息,除非提前进行配置协调,保证使用预配置的***配置在cell2也可以工作。
解决上述使用错误配置信息的方法如下:
方法1:remote UE在向基站进行连接RRC建立时,携带自己的归属信息,例如脱网状态,之前驻留小区信息,或者之前读取sidelink/sidelink relay SIB消息的小区信息,甚至时具体的sidelink/sidelink relay消息的标识或者版本信息,归属信息可以在RRC连接建立请求或者完成消息,或者专门的消息里携带。
网络侧收到相关的归属信息,就可以知道remote UE当前使用的sidelink/relay公共信息是否可以适用于本次relay操作,如果不能用,则通过RRC消息向remote UE发送新的sidelink/relay配置信息,这些配置信息将覆盖remote UE原有的配置信息。
如果remote UE驻留的小区和建立relay连接之后的新小区是同一个小区,则网络侧不需要发送公共配置信息,remote UE继续使用之前的配置信息即可。
方法2:网络侧使用专门的配置或者标识,以告知remote UE哪些配置信息是可以通用的,哪些是不能通用的。
例如,在remote UE先前获得的预配置信息或者cell1的SIB信息中,可以明确指示是否通用,如果通用,则remote UE在通过relay UE与网络侧建立连接时,不需要请求sidelink/relay配置,如果不通用,则remote UE需要重新请求配置,请求信息可以在RRC连接建立请求或者完成消息,或者专门的消息里携带。
特别的,当remote UE在建立relay连接之前,处于连接态,建立relay连接之后,也是连接态,该过程类似于终端切换过程。当之前服务小区与relay UE服务小区为同一个小区时,类似于进行intra cell handover,sidelink/relay公共和专用配置信息都可以继续使用;当之前服务小区与relay UE服务小区为同一个基站下不同小区时,类似于进行intercell intra-gNB/CU handover,sidelink/relay公共和专用配置信息都可以重新配置或者继续使用;当之前服务小区与relay UE服务小区为不同基站下不同小区时,类似于进行inter-gNB/CU handover,sidelink/relay公共和专用配置信息都需要重新配置,在基站之间接口协商过程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和切换响应消息中,分别携带源配置信息和目标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三:L3架构DC/CA操作
在L3架构中,remote UE对应的协议栈实体均在relay UE就中止了,并没有和gNB之间有逻辑连接和实体,因此relay UE的DC/CA操作对它影响较小。
从relay UE的Uu接口来看,Relay UE的Uu接口的DRB承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relay UE自己的数据,另一类是remote UE的数据。这两类数据可以采取不同的DRB/RLCbearer/逻辑信道进行承载,便于各种切换的场景进行数据重传和状态传递,例如,relayUE自己的数据承载在DRB 0-7,DRB 8-15为remote UE数据在relay UE的Uu接口的承载。其中,连接同一个relay UE的不同remote UE的数据承载可以是独立的DRB,也可以复用DRB。
如果relay UE被配置了CA操作,即relay UE在Uu接口上,可以使用多个载波进行传输。在多载波的情况下,可选的,可以配置载波限制(Component carrier restriction),即特定的逻辑信道/RLC bearer可以使用的CC集合,该载波限制一般用于duplication功能开启时,当逻辑信道1和逻辑信道2是一个DRB对应的两个duplicated逻辑信道时,为了确保duplication效果,避免重复数据在相同的CC上传输,失去duplication增益,可以将逻辑信道1限制在CC1和CC2上传,逻辑信道2限制在CC3,CC4和CC5上传。
同样的,类似的载波限制也可以用于对remote UE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进行传输限制,避免Uu接口数据速率太快,而PC5接口速率慢,造成速率失调引起丢包和资源浪费。当然,也可以不用配置任何限制,相当于remote UE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可以任意使用当前的CC。
如果relay UE被配置了DC操作,则针对relay UE的Uu接口每一个承载,都可以单独配置它是MCG bearer/SCG bearer/split bearer,remote UE数据对应的relay UE的承载,也可以照此配置,选择一种bearer类型。
特别的,如果某个remote UE的一个数据类型具有很高的QoS需求,例如时延特低,和/或,可靠性要求特高,此时可以考虑为这个业务在Uu接口进行duplication传输配置,进行CA或者DC duplication传输。
从relay UE和remote UE之间的PC5接口来看:由于PC5接口和Uu接口相对独立,因此Uu接口配置的CA/DC基本对PC5没有影响。但是从速率匹配角度考虑,Uu接口一旦配置了CA/DC,则remote UE的数据速率在Uu接口被提升,为了使得PC5接口也能够匹配起来,避免超时丢包和资源浪费,此时在PC5接口也可以进行多载波sidelink传输。
当remote UE的一个业务类型具有很高的QoS需求,例如时延特低,和/或,可靠性要求特高,此时可以考虑为这个业务在PC5接口进行duplication传输配置,进行CAduplication传输。PC5接口的CA duplication配置可以和Uu接口的CA/DC duplication机制一起配置,也可以二者单独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四:L2架构DC/CA操作
L2架构中,remote UE对应的L2协议栈实体在relay UE中止,而L3协议的对等端实体均位于gNB/CU,因此relay UE的Uu接口的CA/DC对remote UE有一定的影响。
Relay UE的Uu接口的RLC承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relay UE自己的数据,另一类是remote UE的数据。一般来说这两类数据需要采取不同的RLC bearer/逻辑信道进行承载,便于各种切换的场景进行数据重传和状态传递,例如,relay UE自己的数据承载在RLCbearer/LCID 0-7,RLC bearer/LCID 8-15为remote UE数据在relay UE的Uu接口的承载,其中,连接同一个relay UE的不同remote UE的数据承载可以是独立的RLC bearer/LCID,也可以复用RLC bearer/LCID。
当relay UE配置了CA:则对于remote UE数据对应的RLC bearer/LCID来说,可以配置这些RLC bearer/LCID是否允许在所有的CC上传输,还是仅允许在部分CC上传输,即可以配置CC子集(subset),用于限制remote UE数据对应的RLC bearer/LCID。如果限制信息不存在,则意味着可以使用任意CC进行传输remote UE数据。
在PC5接口,对应的RLC bearer也可以进行多载波传输,以满足速率匹配的效果。例如,如果对于一个相同的承载,在Uu接口上以CA方式传输,可以达到100Mbps速率,而在PC5接口仅单载波传输,仅有20Mbps速率,就会造成下行数据在relay UE堆积,进而被删除,浪费了Uu接口传输资源。而此时如果PC5接口也支持多载波传输,速率也达到100Mbps,则可以很好的进行速率匹配,提升传输效率。
特别的,当remote UE的业务QoS要求较高,例如时延要求非常高,和/或,可靠性要求特高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下述一种或者多种配置:
在Uu接口,对remote UE的RLC bearer配置CA duplication功能,即传输重复数据的两个RLC bearer配置不同的CC subset,以进行duplication传输,相同的数据在CCsubset1和CC subset2上同时传输,以获得较高的可靠性和时延指标;Uu接口的CAduplication由基站配置和控制。
在PC5接口,对remote UE的RLC bearer配置CA duplication功能,即传输重复数据的两个RLC bearer配置不同的CC subset,以进行duplication传输,相同的数据在CCsubset1和CC subset2上同时传输,以获得较高的可靠性和时延指标;PC5接口的CAduplication由PC5 RRC配置和PC5 MAC控制,控制的节点可以是relay UE,也可以是PC5接口的发送端UE。
在relay UE配置了DC的情况下:DC操作对remote UE影响最大的是安全参数的不同,如果remote UE的DRB终结于MCG,则该DRB需要使用MCG安全参数,例如key和或安全算法等,如果remote UE的DRB终结于SCG,则该DRB需要使用SCG安全参数。该实施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处理安全参数:
一是使remote UE的全部DRB只能终结于一个节点,MCG or SCG,这样remote UE只需要获得一组安全参数;而连接于一个relay UE的不同remote UE可以区分开来,一些终结于MCG,另一些终结于SCG,这样也起到了数据分流的作用,对remote UE影响较小。
二是remote UE可以使用两组或更多安全参数(例如双连接或者多连接),显式的配置remote UE的每个DRB使用的安全参数,MCG or SCG,这样remote UE对不同的DRB使用不同的安全参数,但remote PC5接口底层并没有多链接操作,即还是一个MAC实体(entity),需要对现有信令配置进行增强。
对Uu接口来说,remote UE数据对应的relay UE的Uu RLC bearer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一是MCG bearer,这种相当于该RLC bearer直接由relay UE到MCG进行传输;二是SCGbearer,这种相当于该RLC bearer直接由relay UE到SCG进行传输;三是split bearer,这种相当于该RLC bearer由relay UE既可以到MCG也可以到SCG进行传输,相当于两条leg都可以使用,传输速率较高;split RLC bearer也会选择一个节点进行数据聚合,将两条腿分别传输的数据进行按照SN顺序重排序,顺序递交核心网,数据汇聚的节点可配置,当数据汇聚节点为MCG时,该承载使用MCG安全参数,当数据汇聚节点为SCG时,该承载使用SCG安全参数。
同样的,relay UE配置了DC的情况下,Uu接口也可以配置DC duplication机制,即在split bearer配置情况,可以在两条leg传输重复数据,以获得高可靠性低时延的需求,可以在Uu接口,为remote UE的数据配置和激活DC duplication。相应的,在PC5接口,可以配合这种需求,配置和开启CA duplication,两段可以独立配置也可以一起配置。
另外,对于在Uu接口进行了DC split传输的情况下,因为两个节点数据速率提升,为了速率匹配的目的,也可以在PC5接口开启CA传输。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远端终端400包括:
确定模块402,可以用于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终端可以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便于使远端终端、中继终端和网络侧的理解保持一致,提高通信有效性。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脱网状态,其中,所述确定模块402,用于:
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3中继架构;
在所述L3中继架构中,继续使用所述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PC5无线资源控制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空闲态或连接态,其中,所述确定模块402,用于:
根据所述***消息或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3中继架构;
在所述L3中继架构中,继续使用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PC5 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脱网状态,其中,所述确定模块402,用于:
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2中继架构;
在所述L2中继架构中,通过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PC5 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空闲态或连接态,其中,所述确定模块402,用于:
根据所述***消息或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2中继架构;
在所述L2中继架构中,继续使用所述***消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远端终端400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特性,所述业务特性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无线承载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无线承载信息,并根据所述无线承载信息建立无线承载,所述无线承载用于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远端终端400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特性,所述业务特性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专用资源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专用资源信息,并根据所述专用资源信息指示的专用资源与所述中继终端进行通信。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远端终端400与中继终端进行多载波副链路传输。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中继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Uu接口配置了载波聚合CA或双连接DC。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目标业务进行CA重复duplication传输,其中,所述目标业务进行CA重复传输是:
直接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的;
在所述远端终端上报所述目标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目标业务对应的SLRB配置的;
所述目标业务使用的QoS配置开启了CA重复传输功能;
所述目标业务的QoS特征配置开启CA重复传输功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远端终端用于传输重复数据的多个RLC承载分别配置不同的载波单元CC子集。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中继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Uu接口配置了双连接的情况下:
所述远端终端使用一组安全参数,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或
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DRB使用多组安全参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终端4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的流程,并且,该远端终端400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200中的相应流程,并且能够达到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远端终端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非移动终端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远端终端可以为具有操作***的装置。该操作***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可以为ios操作***,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终端能够实现图2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存储在存储器5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500为远端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501执行时实现上述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6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601、网络模块602、音频输出单元603、输入单元604、传感器605、显示单元606、用户输入单元607、接口单元608、存储器609、以及处理器6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6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与处理器6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6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6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6041和麦克风6042,图形处理器6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606可包括显示面板6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6061。用户输入单元607包括触控面板6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6072。触控面板6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6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6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6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6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6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6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6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6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6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6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610中。
其中,处理器610,用于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终端(如终端600)可以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便于使远端终端、中继终端和网络侧的理解保持一致,提高通信有效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执行时实现上述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级芯片,***芯片,芯片***或片上***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3)

1.一种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应用于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脱网状态,其中,所述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包括:
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3中继架构;
在所述L3中继架构中,继续使用所述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PC5无线资源控制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空闲态或连接态,其中,所述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包括:
根据所述***消息或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3中继架构;
在所述L3中继架构中,继续使用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PC5 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连接态,其中,
在所述L3中继架构中,所述远端终端释放RRC连接,使用所述***消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PC5 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和所述中继终端的发现过程中,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远端终端的如下至少之一:驻留小区信息、sidelink***信息获得情况、脱网情况;其中,所述中继终端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是所述中继终端在移出当前小区的情况下,所述远端终端在新小区重新获得的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脱网状态,其中,所述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包括:
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2中继架构;
在所述L2中继架构中,通过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PC5 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2中继架构中,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传输的副链路无线承载SLRB配置、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配置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配置;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传输的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通过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网络侧设备建立RRC连接之后,
为所述远端终端选择的服务小区,是所述中继终端的主小区;或
为所述远端终端选择的服务小区,与所述中继终端的主小区属于同一个网络侧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空闲态或连接态,其中,所述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包括:
根据所述***消息或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2中继架构;
在所述L2中继架构中,继续使用所述***消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终端在与所述网络侧设备建立RRC连接时,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的归属信息;其中,所述归属信息包括所述远端终端的如下至少之一:驻留小区信息、sidelink***信息获得情况、脱网情况。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在第一服务小区使用的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是否适用于第二服务小区;
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是所述远端终端建立RRC连接之前的服务小区,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是所述RRC连接之后的服务小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相同或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特性,所述业务特性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无线承载信息;
接收所述无线承载信息,并根据所述无线承载信息建立无线承载,所述无线承载用于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进行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特性,所述业务特性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专用资源信息;
接收所述专用资源信息,并根据所述专用资源信息指示的专用资源与所述中继终端进行通信。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中继终端进行多载波副链路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Uu接口配置了载波聚合CA或双连接DC。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中继终端之间的目标业务进行CA重复duplication传输,其中,所述目标业务进行CA重复传输是:
直接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的;
在所述远端终端上报所述目标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目标业务对应的SLRB配置的;
所述目标业务使用的QoS配置开启了CA重复传输功能;
所述目标业务的QoS特征配置开启CA重复传输功能。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用于传输重复数据的多个RLC承载分别配置不同的载波单元CC子集。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继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Uu接口配置了双连接的情况下:
所述远端终端使用一组安全参数,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或
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DRB使用多组安全参数。
20.一种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如下至少之一,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预配置信息;从驻留小区或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消息;来自于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脱网状态,其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3中继架构;
在所述L3中继架构中,继续使用所述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PC5无线资源控制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空闲态或连接态,其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消息或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3中继架构;
在所述L3中继架构中,继续使用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PC5 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脱网状态,其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2中继架构;
在所述L2中继架构中,通过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PC5 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之前,所述远端终端处于空闲态或连接态,其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消息或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消息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与中继终端建立L2中继架构;
在所述L2中继架构中,继续使用所述***消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或者,通过RRC过程接收来自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副链路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特性,所述业务特性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无线承载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无线承载信息,并根据所述无线承载信息建立无线承载,所述无线承载用于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进行通信。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传输的业务特性,所述业务特性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专用资源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专用资源信息,并根据所述专用资源信息指示的专用资源与所述中继终端进行通信。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进行多载波副链路传输。
28.根据权利要求20或27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Uu接口配置了载波聚合CA或双连接DC。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目标业务进行CA重复duplication传输,其中,所述目标业务进行CA重复传输是:
直接为所述远端终端配置的;
在所述远端终端上报所述目标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目标业务对应的SLRB配置的;
所述目标业务使用的QoS配置开启了CA重复传输功能;
所述目标业务的QoS特征配置开启CA重复传输功能。
30.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用于传输重复数据的多个RLC承载分别配置不同的载波单元CC子集。
3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在中继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Uu接口配置了双连接的情况下:
所述远端终端使用一组安全参数,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或
所述远端终端的多个DRB使用多组安全参数。
32.一种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
3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
CN202010753310.6A 2020-07-30 2020-07-30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Pending CN114071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3310.6A CN114071490A (zh) 2020-07-30 2020-07-30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KR1020237004643A KR20230037611A (ko) 2020-07-30 2021-07-28 사이드링크 릴레이 아키텍쳐에서의 구성 방법 및 단말
PCT/CN2021/108846 WO2022022550A1 (zh) 2020-07-30 2021-07-28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EP21850631.9A EP4192073A4 (en) 2020-07-30 2021-07-28 CONFIGURATION METHOD IN A SIDELINK RELAY ARCHITECTURE AND TERMINAL
JP2023504039A JP2023537241A (ja) 2020-07-30 2021-07-28 サイドリンク中継アーキテクチャにおける配置方法と端末
US18/152,936 US20230144480A1 (en) 2020-07-30 2023-01-11 Method for configuring sidelink relay architecture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3310.6A CN114071490A (zh) 2020-07-30 2020-07-30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1490A true CN114071490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037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3310.6A Pending CN114071490A (zh) 2020-07-30 2020-07-30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4480A1 (zh)
EP (1) EP4192073A4 (zh)
JP (1) JP2023537241A (zh)
KR (1) KR20230037611A (zh)
CN (1) CN114071490A (zh)
WO (1) WO202202255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3080A1 (zh) * 2022-10-17 2024-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径配置方法、装置及***
WO2024120248A1 (zh) * 2022-12-05 2024-06-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传输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1724A (zh) * 2021-09-28 2024-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7202273A (zh) * 2022-05-30 2023-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10750A1 (en) * 2022-07-06 2024-01-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rchitecture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multipath sidelink relay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1285B (zh) * 2017-02-03 2023-05-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直通***的通信方法、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US11219054B2 (en) * 2017-05-05 2022-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ing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09259A4 (en) * 2017-05-11 2020-04-01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SIDE LINK RESOURCE USING A RELAY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88026B2 (en) * 2017-09-28 2022-07-12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on sidelink
US20210329598A1 (en) * 2018-08-24 2021-10-21 Nec Corporation A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sidelink configur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SG11202103061WA (en) * 2018-09-28 2021-04-29 Zte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ation and scheduling of sidelink resources
CN110677921B (zh) * 2019-09-26 2021-06-25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侧链路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3080A1 (zh) * 2022-10-17 2024-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径配置方法、装置及***
WO2024120248A1 (zh) * 2022-12-05 2024-06-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传输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92073A1 (en) 2023-06-07
WO2022022550A1 (zh) 2022-02-03
EP4192073A4 (en) 2024-01-03
US20230144480A1 (en) 2023-05-11
JP2023537241A (ja) 2023-08-31
KR20230037611A (ko)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76621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according to edt
CN114631364B (zh) 处理切片限制
US105953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071490A (zh) 副链路中继架构中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EP3022971B1 (en) Method of supporting mobility of ue supporting/using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219599B1 (ko) 이종망 통신 환경에서 망 선택 및 트래픽 분산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64140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ell connection from wireless la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roviding valid information on peripheral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s
US9877349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proximity service, and user device
KR102022874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단말이 접속할 셀 내의 무선랜 망의 검색 및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JP2020511849A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プレーンリロケーション技法
WO2015163716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JP639244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により行われるD2D(device−to−device)動作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利用する端末
WO2017113529A1 (zh)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5142147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CN109644388B (zh) 使用中继ue的接入控制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3905397B (zh) 中继确定方法、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EP3678427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gistration with net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23130471A1 (zh) 小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13003717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변 셀을 검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021943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WO2015167305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WO2016064232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예외적 자원을 사용하여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WO2009155819A1 (zh) 移动到受限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WO2014121599A1 (zh) 传递蜂窝网络负荷信息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WO2023000334A1 (zh) Pdcch监听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