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6616A - 分配器、换热器和空调 - Google Patents

分配器、换热器和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6616A
CN114046616A CN202111392624.9A CN202111392624A CN114046616A CN 114046616 A CN114046616 A CN 114046616A CN 202111392624 A CN202111392624 A CN 202111392624A CN 114046616 A CN114046616 A CN 114046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hunt
shunt pipe
flow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26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6616B (zh
Inventor
尧潇
周柏松
韦善蒙
胡辉
许晓峰
陈伟华
杨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926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6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6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6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6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6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配器、换热器和空调,其中,分配器用于空调,包括:进流管;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与进流管连通;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与进流管连通;其中,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容积不同。通过将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容积设置为不同,从而使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具有不同的流量,实现通过分配器调节各个外接管路的流量的作用,无需通过设置多种规格的外接管路来调节流量,可统一采用一种尺寸的外接管路连接于分配器,实现外接管路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同一批次的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了同一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使外接管路与分配器的焊接位置可控,从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分配器、换热器和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配器、一种换热器和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换热器中的分配器,各个分流管的尺寸相同,为了调节与分配器连接的各个流路的流量,只能通过调节各个外接管路的尺寸对流量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分配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换热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空调。
为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分配器,用于空调,包括:进流管;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与进流管连通;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与进流管连通;其中,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容积不同。
本申请提出的分配器,用于空调,包括进流管、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其中,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均与进流管连通。分配器设于换热器的流路中,用于对换热器流路中的冷媒进行分流并调节各流路的流量。具体地,冷媒从进流管流入分配器,然后流入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中,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分别与换热器的外接管路连接,冷媒通过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分别流入与其对应的外接管路中,从而实现冷媒的分流。
进一步地,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容积不同。冷媒由进流管进入分流器后分别流入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再通过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流入外接管路。可以理解地,各个外接管路中冷媒的流量和与各个外接管路连接的第一分流管或第二分流管的容积相关。具体地,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长度相同,若第一分流管的容积小于第二分流管,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流经第一分流管的冷媒量小于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流经第二分流管的冷媒量,也即第一分流管的流量小于第二分流管的流量,从而使得与第一分流管连接的外接管路的流量小于与第二分流管连接的外接管路的流量,进而实现通过分配器调节各个外接管路的流量的作用。
通过在分配器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使得冷媒在流经分配器时流入各个分流管中,实现对冷媒分流的作用。进一步地,将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容积设置为不同,从而使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具有不同的流量,使冷媒在通过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后以不同的流量流入与其连接的各个外接管路,实现通过分配器调节各个外接管路的流量的作用,无需通过设置多种规格的外接管路来调节流量,可统一采用一种尺寸的外接管路连接于分配器,从而更加易于使外接管路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可采用统一规格的外接管路,从而可保证同一批次的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了同一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将外接管路标准化,使外接管路与分配器的焊接位置可控,从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分配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长度比值为第一比值;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二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长度比值为第二比值;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长度相同,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均为多段结构,具体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均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内径不同,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内径也不同。可以理解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中内径较小的一者在整个分流管的长度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该分流管的流量越小,因此,可通过调节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长度比例来调节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流量。具体地,将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长度比值限定为第一比值,将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二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长度的比值限定为第二比值,由于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长度相同,在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不同的情况下,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流量也不同,从而实现通过分流器调节冷媒流量的作用。
具体地,在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内径,且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二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的情况下,如果第一比例小于第二比例,则第一分流管的流量大于第二分流管的流量,相对的,如果第一比例大于第二比例,则第一分流管的流量小于第二分流管的流量。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分流管的长度与第二分流管的长度相等,因此,可直接通过第一分流管中内径较小的管段与第二分流管中内径较小的管段的长度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流量大小关系。具体地,以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内径,且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二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的情况为例,如果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小于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则第一分流管的流量大于第二分流管的流量,相对的,如果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则第一分流管的流量小于第二分流管的流量。
通过限定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长度的第一比值与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二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长度的第二比值不同,可通过调整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来调整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流量,实现分配器对流量的调节,无需通过设置多种规格的外接管路来调节流量,可统一采用一种尺寸的外接管路连接于分配器,从而更加易于使外接管路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可采用统一规格的外接管路,从而可保证同一批次的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了同一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将外接管路标准化,使外接管路与分配器的焊接位置可控,从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第一内径与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第二内径比值为第三比值;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第三内径与第二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第四内径比值为第四比值;第三比值与第四比值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和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内径不同,限定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和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的比值为第三比值。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和第二分流管的第二管段内径不同,限定第二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和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的比值为第四比值。
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长度相同,以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长度与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长度相等,且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二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地,在该情况下,第三比值越小,第一分流管的流量越小,同样的,第四比值越小,第二分流管的流量越小。因此,通过调整第三比值和第四比值,来调节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流量。
通过限定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第一内径与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第二内径的第三比值与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第三内径与第二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第四内径的第四比值不同,可通过调整第三比值与第四比值来调整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流量,实现分配器对流量的调节,无需通过设置多种规格的外接管路来调节流量,可统一采用一种尺寸的外接管路连接于分配器,从而更加易于使外接管路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可采用统一规格的外接管路,从而可保证同一批次的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了同一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将外接管路标准化,使外接管路与分配器的焊接位置可控,从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内径小于第二内径;第三内径小于第四内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内径小于第二内径,第三内径小于第四内径。可以理解地,将分流管分为多个内径不同的管段,从而可通过调整各个管段的长度以及内径来调节该分流管的流量。以第一分流管为例,在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第一内径小于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第二内径的情况下,第一内径与第二内径的比例越小,第一分流管的流量越小。
通过限定第一内径小于第二内径,第三内径小于第四内径,从而将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设置为包括不同内径的管段的结构,进而可通过调整各个管段的内径的比值来调节该分流管的流量,实现通过分配器对流量的调节,无需通过设置多种规格的外接管路来调节流量,可统一采用一种尺寸的外接管路连接于分配器,实现外接管路的标准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外径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外径相同,从而使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能够以统一的外形尺寸设置于分配器中,使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更易于与同一规格的外接管路连接,并且同一外径尺寸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重量接近,使分配器各个位置的重量更加均衡。
通过将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外径设置为相同,使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更易于与同一规格的外接管路连接,进而实现分配器外接管路的标准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进流管包括:第一壁面,第一壁面包括第一侧和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设于第一侧;导流部,设于第二侧;导流部与进流管的内壁构成分流腔,分流腔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流管包括第一壁面,第一壁面包括第一侧和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均设置于第一侧。第一壁面的第二侧朝向进流管的内腔,进流管中还设有导流部,导流部设于第一壁面的第二侧,也即导流部设置于进流管的内腔中。
导流部与进流管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从而使导流部与进流管的内壁构成分流腔,分流腔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相连通。冷媒进入进流管后,经过导流部的分流,冷媒进入导流部与进流管内壁之间的分流腔,再通过分流腔进入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中。
通过在进流管中设置导流部,对冷媒起到了导流的作用,将冷媒均匀地导向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部为锥形凸起,导流部背离第一壁面一端的截面积小于导流部朝向第一壁面一端的截面积。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部为锥形凸起结构,具体地,导流部背离第一壁面的一端的截面积小于导流部朝向第一壁面的一端的截面积。可以理解地,冷媒在流经导流部时,沿导流部的壁面流动,将导流部设置为锥形凸起,并且将锥形凸起中截面积较小的一端朝向冷媒的流入方向,可以减小导流部对冷媒的阻碍,降低导流部对冷媒流速的影响,并且能够使冷媒更加容易地沿导流部的壁面流动,从而实现对冷媒的导流功能。
通过将导流部设置为锥形凸起的结构,并将导流部背离第一壁面一端的截面积设置为小于导流部朝向第一壁面一端的截面积,从而使锥形凸起的导流部的截面积较小的一端朝向冷媒的流入方向,从而减小导流部对冷媒的阻碍,降低导流部对冷媒流速的影响,并且能够使冷媒更加容易地沿导流部的壁面流动,从而实现对冷媒的导流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进流管包括:进流腔;过渡腔,设于进流腔与第一壁面之间,导流部设于过渡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流管包括进流腔和过渡腔,其中,过渡腔设于进流腔与第一壁面之间。冷媒进入分配器后,先流入进流腔,流经进流腔后的冷媒进入过渡腔中。导流部设于过渡腔,冷媒进入过渡腔后与导流部接触,导流部对冷媒进行分流并对冷媒进行导流,以使冷媒分不同的流路流入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中。
可以理解地,如果冷媒在流入分配器后,由于管路内径的变化,冷媒的流速会出现一定变化,如果在此时立即对冷媒进行分流以及导流,容易导致冷媒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为了使冷媒保持稳定流动状态,在冷媒流入分配器后,先通过进流腔使冷媒进行过渡,在冷媒以稳定的状态在分配器中流动之后,再进入过渡腔,通过过渡腔中的导流部对冷媒进行导流,即实现了对冷媒的导流,又能够使冷媒保持稳定流动的状态。
通过将进流管分为进流腔和过渡腔,可先通过进流腔使冷媒进行稳定的过渡,保持冷媒的稳定流动状态,然后通过过渡腔中的导流部对冷媒进行导流,从而即实现了对冷媒的导流,又能够使冷媒保持稳定流动的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渡腔沿朝向第一壁面的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渡腔沿朝向第一壁面的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可以理解地,由于导流部设置于过渡腔中,且导流部整体呈锥形,导流部沿朝向第一壁面的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如果过渡腔在各个位置的尺寸保持不变,那么由于导流部的截面积尺寸改变,导流部与过渡腔的壁面之间的分流腔的截面积会逐渐减小,这会对冷媒的流速产生影响,导致冷媒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为了降低导流部对冷媒流速的影响,将过渡腔设置为变截面的结构,具体地,使过渡腔朝向第一壁面的方向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分流腔的截面积大致保持不变,降低对冷媒流速的影响,使冷媒保持稳定的流动状态。
通过使过渡腔朝向第一壁面的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分流腔的截面积大致保持不变,降低对冷媒流速的影响,使冷媒保持稳定的流动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渡腔朝向第一壁面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流腔任一位置的截面积。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渡腔朝向第一壁面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流腔任一位置的截面积。具体地,过渡腔靠近进流腔一侧的截面积与进流腔的截面积相同,从而使得冷媒在由进流腔流入过渡腔时保持稳定。而为了使过渡腔的腔壁与导流部之间的分流腔的截面积大致保持不变,将过渡腔设置为朝向第一壁面的方向截面积尺寸逐渐增大,也即,过渡腔朝向第一壁面的一端的截面积为过渡腔的最大截面积,因此,过渡腔朝向第一壁面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流腔任一位置的截面积。
通过使过渡腔朝向第一壁面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流腔任一位置的截面积,可以保证过渡腔的腔壁与导流部之间的分流腔的截面积大致保持不变,从而保证冷媒在分流腔中的保持稳定的流动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分配器还包括多个连接管,用于连接外接管路;多个连接管分别设于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配器中还设有多个连接管,连接管用于连接外接管路。其中,多个连接管分别设于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即每个第一分流管和每个第二分流管都设有一个连接管。外接管路通过连接管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连接,进而使冷媒可通过分配器流入各个外接管路中。
通过在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中设置连接管,使外接管路可以通过连接管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连接,进而使冷媒可通过分配器流入各个外接管路中。通过在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中设置同一规格的连接管,从而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与同一规格的外接管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接管的内径大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任一位置的内径;连接管的外径大于第一分流管的外径和第二分流管的外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使外接管路连接于连接管上,对连接管的尺寸进行限定。具体地,连接管的内径大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任一位置的内径;连接管的外径大于第一分流管的外径和第二分流管的外径。可以理解地,在连接管的内径大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任一位置的内径的情况下,外接管路可以插设于连接管内,而在连接管的根部,小于连接管内径的部分会自动构成限位的壁面,对外接管路进行限位,以阻挡外接管路继续伸入到第一分流管或第二分流管的内部。
通过使连接管的内径大于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任一位置的内径;连接管的外径大于第一分流管的外径和第二分流管的外径,可以在外接管路***连接管内时对外接管路起到限位作用,便于外接管路与分配器的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设于靠近第一壁面外边缘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设于靠近第一壁面外边缘的一侧,也即,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均沿第一壁面的外边缘分布,从而使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能够与分流腔相连通。
通过将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设于靠近第一壁面外边缘的一侧,使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能够与分流腔相连通,实现冷媒的顺畅流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出的分配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换热器,因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的分配器,因此具有分配器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提出的换热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空调,因包括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的换热器,因此具有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本发明图2所示的分配器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分配器,110进流管,111第一壁面,112导流部,113分流腔,114进流腔,115过渡腔,120第一分流管,130第二分流管,14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分配器100、换热器和空调。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分配器100,用于空调,包括:进流管110;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120,与进流管110连通;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130,与进流管110连通;其中,第一分流管120与第二分流管130的容积不同。
本申请提出的分配器100,用于空调,包括进流管110、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120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130,其中,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均与进流管110连通。分配器100设于换热器的流路中,用于对换热器流路中的冷媒进行分流并调节各流路的流量。具体地,冷媒从进流管110流入分配器100,然后流入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中,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分别与换热器的外接管路连接,冷媒通过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分别流入与其对应的外接管路中,从而实现冷媒的分流。
进一步地,第一分流管120与第二分流管130的容积不同。冷媒由进流管110进入分流器后分别流入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再通过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流入外接管路。可以理解地,各个外接管路中冷媒的流量和与各个外接管路连接的第一分流管120或第二分流管130的容积相关。具体地,第一分流管120与第二分流管130的长度相同,若第一分流管120的容积小于第二分流管130,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流经第一分流管120的冷媒量小于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流经第二分流管130的冷媒量,也即第一分流管120的流量小于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从而使得与第一分流管120连接的外接管路的流量小于与第二分流管130连接的外接管路的流量,进而实现通过分配器100调节各个外接管路的流量的作用。
通过在分配器100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120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130,使得冷媒在流经分配器100时流入各个分流管中,实现对冷媒分流的作用。进一步地,将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的容积设置为不同,从而使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具有不同的流量,使冷媒在通过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后以不同的流量流入与其连接的各个外接管路,实现通过分配器100调节各个外接管路的流量的作用,无需通过设置多种规格的外接管路来调节流量,可统一采用一种尺寸的外接管路连接于分配器100,从而更加易于使外接管路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可采用统一规格的外接管路,从而可保证同一批次的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了同一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将外接管路标准化,使外接管路与分配器100的焊接位置可控,从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实施例二:
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的长度比值为第一比值;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二管段的长度比值为第二比值;第一分流管120与第二分流管130的长度相同,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均为多段结构,具体地,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均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内径不同,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内径也不同。可以理解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中内径较小的一者在整个分流管的长度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该分流管的流量越小,因此,可通过调节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长度比例来调节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具体地,将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的长度比值限定为第一比值,将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二管段的长度的比值限定为第二比值,由于第一分流管120与第二分流管130的长度相同,在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不同的情况下,第一分流管120与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也不同,从而实现通过分流器调节冷媒流量的作用。
具体地,在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的内径,且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的情况下,如果第一比例小于第二比例,则第一分流管120的流量大于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相对的,如果第一比例大于第二比例,则第一分流管120的流量小于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分流管120的长度与第二分流管130的长度相等,因此,可直接通过第一分流管120中内径较小的管段与第二分流管130中内径较小的管段的长度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分流管120与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大小关系。具体地,以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的内径,且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的情况为例,如果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的长度小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的长度,则第一分流管120的流量大于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相对的,如果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的长度,则第一分流管120的流量小于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
通过限定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的长度的第一比值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二管段的长度的第二比值不同,可通过调整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来调整第一分流管120与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实现分配器100对流量的调节,无需通过设置多种规格的外接管路来调节流量,可统一采用一种尺寸的外接管路连接于分配器100,从而更加易于使外接管路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可采用统一规格的外接管路,从而可保证同一批次的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了同一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将外接管路标准化,使外接管路与分配器100的焊接位置可控,从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实施例三:
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的第一内径与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的第二内径比值为第三比值;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的第三内径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二管段的第四内径比值为第四比值;第三比值与第四比值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和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内径不同,限定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和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的比值为第三比值。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和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二管段内径不同,限定第二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和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的比值为第四比值。
第一分流管120与第二分流管130的长度相同,以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长度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长度相等,且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的内径小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二管段的内径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地,在该情况下,第三比值越小,第一分流管120的流量越小,同样的,第四比值越小,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越小。因此,通过调整第三比值和第四比值,来调节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
通过限定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的第一内径与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的第二内径的第三比值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一管段的第三内径与第二分流管130的第二管段的第四内径的第四比值不同,可通过调整第三比值与第四比值来调整第一分流管120与第二分流管130的流量,实现分配器100对流量的调节,无需通过设置多种规格的外接管路来调节流量,可统一采用一种尺寸的外接管路连接于分配器100,从而更加易于使外接管路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可采用统一规格的外接管路,从而可保证同一批次的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了同一批次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将外接管路标准化,使外接管路与分配器100的焊接位置可控,从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实施例四:
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内径小于第二内径;第三内径小于第四内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内径小于第二内径,第三内径小于第四内径。可以理解地,将分流管分为多个内径不同的管段,从而可通过调整各个管段的长度以及内径来调节该分流管的流量。以第一分流管120为例,在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一管段的第一内径小于第一分流管120的第二管段的第二内径的情况下,第一内径与第二内径的比例越小,第一分流管120的流量越小。
通过限定第一内径小于第二内径,第三内径小于第四内径,从而将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设置为包括不同内径的管段的结构,进而可通过调整各个管段的内径的比值来调节该分流管的流量,实现通过分配器100对流量的调节,无需通过设置多种规格的外接管路来调节流量,可统一采用一种尺寸的外接管路连接于分配器100,实现外接管路的标准化。
实施例五: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分流管120与第二分流管130的外径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的外径相同,从而使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120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130能够以统一的外形尺寸设置于分配器100中,使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更易于与同一规格的外接管路连接,并且同一外径尺寸的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的重量接近,使分配器100各个位置的重量更加均衡。
通过将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的外径设置为相同,使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更易于与同一规格的外接管路连接,进而实现分配器100外接管路的标准化。
实施例六:
结合图3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进流管110包括:第一壁面111,第一壁面111包括第一侧和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设于第一侧;导流部112,设于第二侧;导流部112与进流管110的内壁构成分流腔113,分流腔113与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进流管110包括第一壁面111,第一壁面111包括第一侧和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均设置于第一侧。第一壁面111的第二侧朝向进流管110的内腔,进流管110中还设有导流部112,导流部112设于第一壁面111的第二侧,也即导流部112设置于进流管110的内腔中。
导流部112与进流管110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从而使导流部112与进流管110的内壁构成分流腔113,分流腔113与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相连通。冷媒进入进流管110后,经过导流部112的分流,冷媒进入导流部112与进流管110内壁之间的分流腔113,再通过分流腔113进入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中。
通过在进流管110中设置导流部112,对冷媒起到了导流的作用,将冷媒均匀地导向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中。
实施例七:
结合图3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流部112为锥形凸起,导流部112背离第一壁面111一端的截面积小于导流部112朝向第一壁面111一端的截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导流部112为锥形凸起结构,具体地,导流部112背离第一壁面111的一端的截面积小于导流部112朝向第一壁面111的一端的截面积。可以理解地,冷媒在流经导流部112时,沿导流部112的壁面流动,将导流部112设置为锥形凸起,并且将锥形凸起中截面积较小的一端朝向冷媒的流入方向,可以减小导流部112对冷媒的阻碍,降低导流部112对冷媒流速的影响,并且能够使冷媒更加容易地沿导流部112的壁面流动,从而实现对冷媒的导流功能。
通过将导流部112设置为锥形凸起的结构,并将导流部112背离第一壁面111一端的截面积设置为小于导流部112朝向第一壁面111一端的截面积,从而使锥形凸起的导流部112的截面积较小的一端朝向冷媒的流入方向,从而减小导流部112对冷媒的阻碍,降低导流部112对冷媒流速的影响,并且能够使冷媒更加容易地沿导流部112的壁面流动,从而实现对冷媒的导流功能。
实施例八:
结合图3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进流管110包括:进流腔114;过渡腔115,设于进流腔114与第一壁面111之间,导流部112设于过渡腔115。
在该实施例中,进流管110包括进流腔114和过渡腔115,其中,过渡腔115设于进流腔114与第一壁面111之间。冷媒进入分配器100后,先流入进流腔114,流经进流腔114后的冷媒进入过渡腔115中。导流部112设于过渡腔115,冷媒进入过渡腔115后与导流部112接触,导流部112对冷媒进行分流并对冷媒进行导流,以使冷媒分不同的流路流入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中。
可以理解地,如果冷媒在流入分配器100后,由于管路内径的变化,冷媒的流速会出现一定变化,如果在此时立即对冷媒进行分流以及导流,容易导致冷媒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为了使冷媒保持稳定流动状态,在冷媒流入分配器100后,先通过进流腔114使冷媒进行过渡,在冷媒以稳定的状态在分配器100中流动之后,再进入过渡腔115,通过过渡腔115中的导流部112对冷媒进行导流,即实现了对冷媒的导流,又能够使冷媒保持稳定流动的状态。
通过将进流管110分为进流腔114和过渡腔115,可先通过进流腔114使冷媒进行稳定的过渡,保持冷媒的稳定流动状态,然后通过过渡腔115中的导流部112对冷媒进行导流,从而即实现了对冷媒的导流,又能够使冷媒保持稳定流动的状态。
实施例九:
结合图3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过渡腔115沿朝向第一壁面111的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
在该实施例中,过渡腔115沿朝向第一壁面111的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可以理解地,由于导流部112设置于过渡腔115中,且导流部112整体呈锥形,导流部112沿朝向第一壁面111的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如果过渡腔115在各个位置的尺寸保持不变,那么由于导流部112的截面积尺寸改变,导流部112与过渡腔115的壁面之间的分流腔113的截面积会逐渐减小,这会对冷媒的流速产生影响,导致冷媒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为了降低导流部112对冷媒流速的影响,将过渡腔115设置为变截面的结构,具体地,使过渡腔115朝向第一壁面111的方向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分流腔113的截面积大致保持不变,降低对冷媒流速的影响,使冷媒保持稳定的流动状态。
通过使过渡腔115朝向第一壁面111的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分流腔113的截面积大致保持不变,降低对冷媒流速的影响,使冷媒保持稳定的流动状态。
进一步地,过渡腔115朝向第一壁面111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流腔114任一位置的截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过渡腔115朝向第一壁面111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流腔114任一位置的截面积。具体地,过渡腔115靠近进流腔114一侧的截面积与进流腔114的截面积相同,从而使得冷媒在由进流腔114流入过渡腔115时保持稳定。而为了使过渡腔115的腔壁与导流部112之间的分流腔113的截面积大致保持不变,将过渡腔115设置为朝向第一壁面111的方向截面积尺寸逐渐增大,也即,过渡腔115朝向第一壁面111的一端的截面积为过渡腔115的最大截面积,因此,过渡腔115朝向第一壁面111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流腔114任一位置的截面积。
通过使过渡腔115朝向第一壁面111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进流腔114任一位置的截面积,可以保证过渡腔115的腔壁与导流部112之间的分流腔113的截面积大致保持不变,从而保证冷媒在分流腔113中的保持稳定的流动状态。
实施例十:
结合图1、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配器100还包括多个连接管140,用于连接外接管路;多个连接管140分别设于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120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130。
在该实施例中,分配器100中还设有多个连接管140,连接管140用于连接外接管路。其中,多个连接管140分别设于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120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130,即每个第一分流管120和每个第二分流管130都设有一个连接管140。外接管路通过连接管140与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连接,进而使冷媒可通过分配器100流入各个外接管路中。
通过在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中设置连接管140,使外接管路可以通过连接管140与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连接,进而使冷媒可通过分配器100流入各个外接管路中。通过在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中设置同一规格的连接管140,从而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与同一规格的外接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管140的内径大于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任一位置的内径;连接管140的外径大于第一分流管120的外径和第二分流管130的外径。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外接管路连接于连接管140上,对连接管140的尺寸进行限定。具体地,连接管140的内径大于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任一位置的内径;连接管140的外径大于第一分流管120的外径和第二分流管130的外径。可以理解地,在连接管140的内径大于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任一位置的内径的情况下,外接管路可以插设于连接管140内,而在连接管140的根部,小于连接管140内径的部分会自动构成限位的壁面,对外接管路进行限位,以阻挡外接管路继续伸入到第一分流管120或第二分流管130的内部。
通过使连接管140的内径大于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任一位置的内径;连接管140的外径大于第一分流管120的外径和第二分流管130的外径,可以在外接管路***连接管140内时对外接管路起到限位作用,便于外接管路与分配器100的连接。
实施例十一:
结合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120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130设于靠近第一壁面111外边缘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120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130设于靠近第一壁面111外边缘的一侧,也即,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均沿第一壁面111的外边缘分布,从而使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能够与分流腔113相连通。
通过将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120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130设于靠近第一壁面111外边缘的一侧,使第一分流管120和第二分流管130能够与分流腔113相连通,实现冷媒的顺畅流动。
实施例十二: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出的分配器100。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换热器,因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的分配器100,因此具有分配器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实施例十三: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提出的换热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空调,因包括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的换热器,因此具有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分配器,其特征在于,用于空调,所述分配器包括:
进流管;
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与所述进流管连通;
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与所述进流管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分流管与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容积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长度比值为第一比值;
所述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长度比值为第二比值;
所述第一分流管与所述第二分流管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比值与所述第二比值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第一内径与所述第一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第二内径比值为第三比值;
所述第二分流管的第一管段的第三内径与所述第二分流管的第二管段的第四内径比值为第四比值;
所述第三比值与所述第四比值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内径;
所述第三内径小于所述第四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流管与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外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管包括:
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包括第一侧和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设于所述第一侧;
导流部,设于所述第二侧;
所述导流部与所述进流管的内壁构成分流腔,所述分流腔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为锥形凸起,所述导流部背离所述第一壁面一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导流部朝向所述第一壁面一端的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管包括:
进流腔;
过渡腔,设于所述进流腔与所述第一壁面之间,所述导流部设于所述过渡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腔沿朝向所述第一壁面的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腔朝向所述第一壁面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进流腔任一位置的截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连接管,用于连接外接管路;
所述多个连接管分别设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任一位置的内径;
所述连接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外径和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外径。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管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壁面外边缘的一侧。
14.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
15.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
CN202111392624.9A 2021-11-23 2021-11-23 分配器、换热器和空调 Active CN114046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2624.9A CN114046616B (zh) 2021-11-23 2021-11-23 分配器、换热器和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2624.9A CN114046616B (zh) 2021-11-23 2021-11-23 分配器、换热器和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6616A true CN114046616A (zh) 2022-02-15
CN114046616B CN114046616B (zh) 2023-05-05

Family

ID=80210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2624.9A Active CN114046616B (zh) 2021-11-23 2021-11-23 分配器、换热器和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661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02679A (ja) * 2007-05-17 2008-01-10 Kakinuma Kinzoku Seiki Kk パイプ分流器及びパイプ分流器用拡張部の製造方法
CN201368623Y (zh) * 2009-02-16 2009-12-23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分流器
CN202304134U (zh) * 2011-09-29 2012-07-04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2885369U (zh) * 2012-11-16 2013-04-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强制节流式分液装置及使用该分液装置的空调器
CN204027096U (zh) * 2014-08-27 2014-12-17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分歧盒
CN206593344U (zh) * 2017-03-13 2017-10-2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分配器、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WO2018098674A1 (zh) * 2016-11-30 2018-06-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流装置及空调
WO2019021457A1 (ja) * 2017-07-28 2019-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媒分配器およびその冷媒分配器を有する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214373646U (zh) * 2021-03-02 2021-10-08 青岛儒海蓝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船舶压载水实船管道样本采集的分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02679A (ja) * 2007-05-17 2008-01-10 Kakinuma Kinzoku Seiki Kk パイプ分流器及びパイプ分流器用拡張部の製造方法
CN201368623Y (zh) * 2009-02-16 2009-12-23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分流器
CN202304134U (zh) * 2011-09-29 2012-07-04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2885369U (zh) * 2012-11-16 2013-04-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强制节流式分液装置及使用该分液装置的空调器
CN204027096U (zh) * 2014-08-27 2014-12-17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分歧盒
WO2018098674A1 (zh) * 2016-11-30 2018-06-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流装置及空调
CN206593344U (zh) * 2017-03-13 2017-10-2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分配器、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WO2019021457A1 (ja) * 2017-07-28 2019-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媒分配器およびその冷媒分配器を有する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214373646U (zh) * 2021-03-02 2021-10-08 青岛儒海蓝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船舶压载水实船管道样本采集的分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6616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32492A (zh)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空调器
CN216745035U (zh)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空调器
CN216868874U (zh) 换热器、制冷循环***、空调器
CN101532795A (zh) 金属热交换管
CN114046616A (zh) 分配器、换热器和空调
CN101886891B (zh) 制冷剂导引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N219693606U (zh) 一种节流分液装置及换热设备
CN218915467U (zh) 分配器、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776653B (zh) 用于空调器的分配器及具有其的分配器组件
CN217844357U (zh) 一种分路体
CN220923234U (zh) 一种超大直径超厚pe管材成型模具
KR20090031135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7979377U (zh) 分液器及其制冷***
CN221057519U (zh) 储能***液冷管路
CN217274978U (zh) 一种分配器及空调分配组件
CN212378561U (zh) 一种集成管式换热器
CN118111145A (zh) 分配器、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841420U (zh) 分流头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637723U (zh) 卧式蓄能罐以及空调***
CN216431922U (zh) 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CN214361871U (zh) 一种分散式熔喷冷风装置
CN220771434U (zh) 一种流体流经块体及其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
CN117537144A (zh) 一种新型流量调节阀及液冷***并联管路
CN219976815U (zh) 分液器及翅片蒸发器
CN215337198U (zh) 一种新型制冷剂分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