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1239A - 线圈零部件、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以及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圈零部件、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以及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1239A
CN114041239A CN202080048386.7A CN202080048386A CN114041239A CN 114041239 A CN114041239 A CN 114041239A CN 202080048386 A CN202080048386 A CN 202080048386A CN 114041239 A CN114041239 A CN 114041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mponent
coil
mounting
printed circui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83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端谅
岩崎纪阳
马原繁
福冈昌和
川岛孝男
田中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da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41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12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6Mounting,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not being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0Resilient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6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cor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01Q7/08Ferrite rod or like elongated co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Structures For Moun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Abstract

线圈零部件(1)是一部分***具有在厚度方向(线圈零部件(1)的安装方向)上形成的安装孔的印刷基板(2)来安装的零部件。线圈零部件(1)具备:芯;线圈(5),其卷绕于芯的周围;基座部(4),其用于保持芯;以及多个安装端子(6W、6X、6Y、6Z),其中的至少一部分安装端子能够与线圈(5)以及印刷基板(2)导通,多个安装端子保持于基座部(4)。基座部(4)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定片(卡定爪(7))。卡定片(卡定爪(7))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穿过安装孔,并能够通过弹性复原而卡定于安装孔的缘。

Description

线圈零部件、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以及线圈零部件安装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零部件、具备线圈零部件和印刷基板的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以及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无钥匙进入***正在实用化,该无钥匙进入***通过收发信号电波,不直接与汽车、住房等的门直接接触就能够上锁或开锁。并且,为了实现无钥匙进入***,广泛采用了能够收发信号电波的LF(低频:Low Frequency)发送天线等线圈天线。另外,在利用无线电波进行准确的时间调整的所谓的电波时钟中也广泛采用了线圈天线。
此外,由磁性体芯和卷绕线圈构成的线圈零部件恰当地用于线圈天线。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用于无钥匙进入***的线圈零部件(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为天线装置)。该线圈零部件通过使卡定体与作为构成零部件的壳体的下表面嵌合而安装于车辆。
另外,在该线圈零部件设置有供设置到车辆侧的控制装置的连接器***的连接器部,借助该连接器部安装有控制装置。连接器部构成圆筒状的开盖体的一部分,与天线体连接起来的连接端子以向内部突出的方式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56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无钥匙进入***也采用在自动二轮车等施加较大的振动的车辆。不过,在将LF发送天线设置于印刷基板上的情况下,在较大的振动于这样的环境下反复施加时,由于天线的重量而难以确保耐振动性。
这一点,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线圈零部件,为了确保线圈零部件的耐震性,需要如上述那样将线圈零部件和控制装置设为分体,将它们分别安装于车辆。
因此,必须与控制装置独立地确保线圈零部件的设置场所,相应地,设置部位变多且花费安装的劳力和时间,需要确保设置范围,有时给车辆设计带来影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成的,提供可将线圈零部件和印刷基板恰当地设置于车辆等动作设备的线圈零部件、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以及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零部件,该线圈零部件是安装于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安装孔的印刷基板的线圈零部件,其具备:芯;线圈,其卷绕于该芯的周围;基座部,其用于保持该芯;以及多个安装端子,其中的至少一部分安装端子能够与所述线圈以及所述印刷基板导通,该多个安装端子保持于所述基座部,所述基座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定片,该卡定片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穿过所述安装孔。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所述线圈零部件和所述印刷基板的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在该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中准备所述线圈零部件和所述印刷基板,该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具备如下工序:接合工序,其将所述金属端子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线圈的端部接合;安装工序,其通过使所述卡定片弹性变形而使所述卡定片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及卡定工序,其在该安装工序之后使所述卡定片弹性复原从而卡定于所述安装孔的缘,在所述接合工序中,利用焊接使所述金属端子部的至少一部分熔融而将卡定于所述金属端子部的所述线圈的端部接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可将线圈零部件和印刷基板恰当地设置于车辆等动作设备的线圈零部件、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以及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天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天线装置的底面侧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天线装置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天线装置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保持爪的、图4的V部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卡定爪和防撞肋卡定于印刷基板的安装孔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卡定爪和防撞肋卡定于印刷基板的安装孔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仰视图。
图8的(a)是表示图1的VIII部的金属端子部的图,且是表示线圈的端部缠绕之前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8的(b)是表示图1的VIII部的金属端子部的图,且是表示线圈的端部缠绕之前的状态的示意性的右侧视图。
图9的(a)是表示图1的VIII部的金属端子部的图,且是表示线圈的端部缠绕了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9的(b)是表示图1的VIII部的金属端子部的图,且是表示线圈的端部缠绕了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的右侧视图。
图10的(a)是表示图1的VIII部的金属端子部的图,且是表示金属端子部与线圈的端部进行了焊接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10的(b)是表示图1的VIII部的金属端子部的图,且是表示金属端子部与线圈的端部进行了焊接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的右侧视图。
图11是放大地表示供电容器芯片搭载的焊盘的周围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在焊盘上搭载有电容器芯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引脚框架和安装到引脚框架的一部分的电容器芯片的立体图。
图14的(a)是表示搭载电容器芯片之前的焊盘周围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14的(b)是表示搭载了电容器芯片之后的焊盘周围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图15的(a)是表示在第1方向上比相对的一对焊盘的缘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的例子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15的(b)是表示在第2方向上比电容器芯片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的例子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跨供电容器芯片搭载的一对焊盘和供贴片电阻搭载的一对焊盘地形成的贯通孔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对于以下说明的构件的形状、尺寸、配置等,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能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在本发明中当然包含其等效物。
另外,本发明的各种构成要素无需是彼此独立的存在,容许如下情况等:多个构成要素构成为单一构成要素的情况;一个构成要素分割成多个构成要素而形成的情况;某构成要素是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情况;某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与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重复的情况。
另外,在全部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存在规定上下方向来说明的情况,这是为了说明构成要素的相对关系而权宜地设定的,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产品的制造时、使用时的方向。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安装方向是下方向,其相反方向是上方向,未必与重力方向上的上下方向一致。
<线圈零部件的概要>
首先,主要参照图1~图4而对线圈零部件1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天线装置1X(线圈零部件1)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天线装置1X的底面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天线装置1X的正面侧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天线装置1X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线圈零部件1是一部分***并安装于具有在厚度方向(线圈零部件1的安装方向)上形成的安装孔2a的印刷基板2的零部件。
线圈零部件1具备:芯3;线圈5,其卷绕于芯3的周围;基座部4,其用于保持芯3;以及随后论述的多个安装端子6W、6X、6Y、6Z,其中的至少一部分安装端子(安装端子6X、6Y、6Z)能够与线圈5以及印刷基板2导通,多个安装端子6W、6X、6Y、6Z保持于基座部4。
基座部4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定片(卡定爪7)。卡定片(卡定爪7)的特征在于,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穿过安装孔2a,并能够通过弹性复原而卡定于安装孔2a的缘。
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天线装置1X)具备线圈零部件1和印刷基板2。
如上述那样,通过卡定片(卡定爪7)卡定于印刷基板2的安装孔2a的缘,能够缓和(降低)由线圈零部件1与印刷基板2之间的振动造成的影响。
具体而言,能够在振动施加到天线装置1X时防止在线圈零部件1与印刷基板2之间产生晃动,因此,能够抑制施加于两者之间的冲击力。另外,能够抑制线圈零部件1的振动振幅相比于印刷基板2的振动振幅增大的情况。
因而,能够仅凭将印刷基板2安装于车辆等的一部分而将安装到印刷基板2的线圈零部件1间接安装于车辆等。因此,能够减少这些零部件相对于车辆等设置的设置部位,能够缩小设置范围。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车辆等”例如是指汽车、自动二轮车、船舶、喷气式滑艇、航空器、无人机等无人航空器,并且是指包括能够利用电波来动作的机构的动作设备。
此外,在上述内容中,也可以设为使一个构成要素分割成多个构成要素而形成。例如,基座部4设为用于保持芯3和安装端子6W、6X、6Y、6Z,但也可以多个构件分别保持芯3和安装端子6W、6X、6Y、6Z。也就是说,基座部4也可以不是一构件,而是由多个构件构成。
另外,设为安装端子6W、6X、6Y、6Z中的至少一部分安装端子能够与线圈5以及印刷基板2导通地构成的结构而进行了说明,但包括能够借助其他导电构件使这些导通地构成的结构。
另外,“卡定片(卡定爪7)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穿过安装孔2a,并能够通过弹性复原而卡定于安装孔2a的缘”换言之是指卡定爪7以自然状态的原样无法卡定于安装孔2a的缘。
此外,作为“卡定片”,并不限定于随后论述的、在直线方向上弹性变形、弹性复原的爪状的卡定爪7,例如,也可以是由向放射方向弹性变形、弹性复原的多个切片构成的块状的卡定构件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端子6W、6X、6Y、6Z分别穿过设于印刷基板2的多个贯穿孔2b(参照图2)而利用软钎焊焊接于印刷基板2。卡定爪7如上述那样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卡定于安装孔2a的缘。因此,能够以如下程度缓和施加于安装端子6W、6X、6Y、6Z的焊锡部分的振动、冲击,该程度为与由于振动施加于天线装置1X而产生的载荷中的、卡定爪7所承受的载荷相应的程度。因而,易于维持安装端子6W、6X、6Y、6Z与印刷基板2的接合。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端子6X、6Y、6Z用于与印刷基板2的导体配线导通,安装端子6W不与印刷基板2的导体配线导通,而是为了使线圈零部件1向印刷基板2的安装更牢固而设置的。
例如,只要利用一对卡定爪7充分地确保线圈零部件1的安装的稳定性,安装端子6W就不是必须的构成要件,而且,只要是不具备随后论述的电容器芯片12的构件,安装端子6Z就不是必须的构成要件。另一方面,也可以是,若该稳定性的确保不充分,则可以进一步设置多个安装端子。
<芯>
芯3用于使从线圈5产生的磁场放大,如图4所示那样使背面侧的一部分暴露,并且背面侧的一部分收容于基座部4的内部。芯3纵长地形成,在与纵长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包括长边3a和短边3b的扁平截面形状(长方形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芯3的截面形状是长方形形状,也可以是圆角的截面形状、进行C倒角的截面形状。
作为芯3的材料,能够列举出由以氧化铁为主成分的陶瓷构成的材料(铁氧体芯)、由非晶质合金构成的材料(非晶质芯)、对金属粉末进行压缩成形而成的材料(压粉铁芯)、使多个电磁钢板电绝缘并设为层叠构造而成的材料(层叠芯)等。
芯3以将下表面支承于设置到基座4b的支承肋4bb、且沿着随后论述的立壁4c竖立设置的方式从背面侧安装于基座部4,随后论述详细情况。另外,芯3利用上表面和背面承受来自保持爪8X、8Y的朝向正面且朝向下方的弹性复原力,从而保持着该芯3的姿势。
<线圈>
线圈5是成为线圈零部件1的串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感要素的主要部分的要素,包括:第1卷绕部5a、第1路径部5b、第2卷绕部5c、第2路径部5d以及第3卷绕部5e。
第1卷绕部5a是线圈5中的电感要素,且是卷绕于线圈骨架4a的周围的部位。在第1卷绕部5a的外周卷绕有电绝缘用的绝缘带14。
第1路径部5b形成了从第1卷绕部5a的一端侧到随后论述的金属端子部9X的引绕路径。
第2卷绕部5c位于从第1路径部5b引绕过来的目的地侧,且是缠绕于金属端子部9X的部位。
第2路径部5d形成了从第1卷绕部5a的另一端侧到随后论述的金属端子部9Y的引绕路径。
第2卷绕部5e位于从第2路径部5d引绕过来的目的地侧,且是缠绕于金属端子部9Y的部位。
<基座部>
基座部4由树脂等绝缘原材料形成,是由如下构件构成的部位:线圈骨架4a,其位于纵长方向上的中央部,供线圈5的第1卷绕部5a卷绕;和基座4b,其是其他部位,形成于线圈骨架4a的两侧。基座部4使收容于内部的芯3和卷绕于线圈骨架4a的周围的线圈5绝缘。
线圈骨架4a以芯3的中央部能够配设于其内侧的方式形成为截面有棱角的C字状,在纵长方向上延伸,构成了正面侧的立壁4c的一部分。
基座4b具备:底板4ba;立壁4c的另一部分,其从底板4ba的正面侧的端部向上方竖立设置;以及侧壁4bc,其从底板4ba的位于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两侧的端部向上方竖立设置。
在底板4ba形成有支承肋4bb,该支承肋4bb向上方突出,在基座部4的横短方向(进深方向)上延伸到比芯3的长度长的长度,并在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支承肋4bb用于从下方支承芯3。
若线圈零部件1(基座部4)振动,则芯3也振动。为了抑制芯3的振动相对于基座部4的振动的放大,如图4和图5所示,基座部4(基座4b)具有从上方按压芯3地保持的能够弹性变形的保持片(保持爪8X、8Y)。图5是表示保持爪8X的图4的V部的放大图。保持片(保持爪8X、8Y)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保持着芯3。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弹性变形了的状态的保持片(保持爪8X、8Y)对芯3始终赋予作用力,能够使芯3相对于基座部4的固定状态更稳定。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芯3利用环氧系的粘接剂完全粘接固定于基座部4。
另外,“保持片(保持爪8X、8Y)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保持着芯3。”换言之,是指保持片(保持爪8X、8Y)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使芯3从外部通向收容位置,并能够通过弹性复原而将芯3保持于收容位置。
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保持爪8X以从设置到立壁4c的上端部的桥连部4ca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形成。
更具体而言,保持爪8X包括:基端部8Xa;延伸部8Xb,其从基端部8Xa向后方且向下方倾斜地延伸;以及顶端部8Xc,其设置到延伸部8Xb的端部。
顶端部8Xc具有以随着朝向背面侧而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形成为倒立三棱柱状。
作业人员在将芯3以沿着立壁4c的方式从线圈骨架4a的背面侧向正面侧安装之际与顶端部8Xc的朝上的倾斜面抵接而进一步按压,从而保持爪8X自然向上方弹性变形。
并且,在芯3配设到沿着立壁4c的位置时,保持爪8X以残留有弹性复原力的状态弹性复原,延伸部8Xb按压芯3的背面,从而维持该芯3的配设状态。
保持爪8Y隔着线圈骨架4a设置于与保持爪8X相反的一侧,如图4所示,以从杆4bd的内侧端部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形成,该杆4bd从侧壁4bc的上端部且前端部(正面侧端部)向纵长方向内侧突出。
更具体而言,保持爪8Y的结构与保持爪8X的结构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芯3以长边3a朝向向印刷基板2载置的载置方向的方式以芯3竖立着的状态支承于基座部4。
芯3如此以竖立设置着的状态支承于基座部4,从而不会缩窄印刷基板2的面方向上的区域,能够恰当地确保向印刷基板搭载的搭载空间。
此外,芯3并不限定于与印刷基板2完全垂直地立起的芯,例如,也可以是具有20度的倾斜幅度而倾斜地立起的芯。
<卡定爪>
接着,除了参照图4之外还主要参照图6和图7对卡定爪7进行说明,该卡定爪7具有卡定于在印刷基板2形成的图2所示的安装孔2a的缘的功能。图6是表示卡定爪7和防撞肋10卡定于印刷基板2的安装孔2a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该状态的示意性的仰视图。此外,图7中的防撞肋10处的虚线部用于表示压入前(破坏前)的形状。
基座部4如上述那样纵长地形成,一对卡定片(卡定爪7)设置于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上的两端部(侧壁4bc)。
如此,通过将卡定片(卡定爪7)设置于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上的两端部,能够将在卡定之际所施加的应力施加在基座部4的较大范围内,能够使基座部4相对于印刷基板2的卡定状态稳定,因此优选。
尤其是,一对卡定片(卡定爪7)构成为能够向彼此相反方向弹性变形和弹性复原而卡定于互不相同的安装孔2a的缘。
通过如此构成,作业人员抓住一对卡定爪7而向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内侧压窄,从而能够***安装孔2a。
换言之,一对卡定爪7配设于在弹性变形了时能够收纳并***于安装孔2a的内部的位置。
另外,一对卡定爪7配设于在弹性复原了时(除了自然状态之外,还包括复原过程状态)与安装孔2a的缘交叉的位置。
另外,一对卡定爪7成为向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上的内侧弹性变形、向该纵长方向上的外侧弹性复原的结构,也可以是相反的结构。也就是说,一对卡定爪7也可以是向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上的外侧弹性变形、向该纵长方向上的内侧弹性复原的结构。
另外,若设置有卡定爪7的部位是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则能够对由于其是纵长的构件而摆动较多的部位始终赋予弹性复原力,因此,对振动的抑制是有效且恰当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基座部4的横短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进而,本发明的卡定片并不限定于由一对构成的卡定片,也可以是,仅一者是弹性变形的卡定片,另一者是塑性变形的卡定片、或不变形的卡定片。
卡定片(卡定爪7)在与安装端子6W、6X、6Y、6Z的作为向印刷基板2安装的安装方向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下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卡定片(卡定爪7)在与安装端子6W、6X、6Y、6Z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在将线圈零部件1安装于印刷基板2之际,能够使卡定片(卡定爪7)顺畅地卡定于安装孔2a。
具体而言,卡定片(卡定爪7)的位于弯曲的目的地侧的顶端侧(延伸部7b和顶端部7c)向与安装端子6W、6X、6Y、6Z相同的方向延伸。
更具体而言,卡定片(卡定爪7)从基座部4的端部(侧壁4bc)处的比中央部靠上侧的位置向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外侧突出(突出部7a)并以朝向向印刷基板2载置的载置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下方)的方式弯曲地延伸(延伸部7b)。也就是说,卡定片(卡定爪7)具备在向印刷基板2安装的安装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7b。
并且,延伸部7b设置于比随后论述的第1倾斜面7d靠基端侧的位置。
卡定片(卡定爪7)从基座部4的端部处的比中央部靠上侧的位置突出而以朝向印刷基板2载置的载置方向的方式弯曲地延伸,从而与从比中央部靠下侧的位置延伸的卡定片相比较,能够增大与挠曲量相应的复原力。因此,能够使卡定爪7与印刷基板2之间的卡定状态稳定。
此外,卡定爪7也可以是不具有与向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7a以及延伸部7b相连的弯曲部、而是呈直线状延伸的构件。
卡定片(卡定爪7)的端部(顶端部7c)具有:第1倾斜面7d,其以随着朝向顶端侧而朝向弹性复原那一侧的方式倾斜;和第2倾斜面7e,其设置于比第1倾斜面7d靠顶端侧的位置,以随着朝向顶端侧而朝向弹性变形那一侧的方式倾斜。
具体而言,第2倾斜面7e相对于延伸部7b(的内侧的面)向卡定爪7弹性变形那一侧(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内侧)延伸。
如此,只要在第1倾斜面7d处与印刷基板2的安装孔2a的缘抵接,就会由于从安装孔2a的缘施加的相对于卡定爪7的弹性复原力而言的反作用力而使卡定爪7的端部被向相对于印刷基板2载置的载置方向压紧,卡定状态稳定。另外,通过使第1倾斜面7d如上述那样形成,从而能够在第1倾斜面7d与安装孔2a的缘面抵接而卡定爪7处于弹性变形状态时,与从基端到顶端具有一样的外表面形状的未图示的构件的挠曲量相比较增大顶端部7c的挠曲量。因此,能够增大卡定爪7的弹性复原力。
另外,通过设置有第2倾斜面7e,在将线圈零部件1安装于印刷基板2之际,能够易于使卡定爪7弹性变形而***安装孔2a。
具体而言,即使安装孔2a的外侧的缘位于比延伸部7b的内侧(线圈零部件1的中央侧)的面靠中央侧的位置,只要第2倾斜面7e处于与安装孔2a的外侧的缘抵接的位置关系即可。只要第2倾斜面7e和安装孔2a处于这样的位置关系,具有第2倾斜面7e的法线方向上的朝向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内侧的分量的反作用力就会从安装孔2a的外侧的缘施加于卡定爪7。
因此,仅凭向安装方向压紧线圈零部件1,即使未向内侧方向对卡定爪7施加载荷,也能够使卡定爪7向内侧(线圈零部件1的中央侧)弹性变形,能够将卡定爪7从最顶端部7f(参照图4)***安装孔2a。
线圈零部件1(基座部4的基座4b)具有在安装到印刷基板2时与印刷基板2抵接的抵接部(抵接肋11)。
具体而言,抵接肋11从底板4b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在基座部4的横短方向上延伸,在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
在抵接部(抵接肋11)处于与印刷基板2抵接着的状态时,卡定片(卡定爪7)的端部(顶端部7c)在第1倾斜面7d处与印刷基板2的安装孔2a的缘抵接。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抵接部(抵接肋11)与印刷基板2抵接,能够使卡定爪7的顶端部7c在相同的位置处卡定于安装孔2a的缘。因此,能够使卡定爪7的卡定状态更加稳定。
第1倾斜面7d是卡定片(卡定爪7)的顶端部7c中的如下部位:在使卡定爪7弹性变形而***到印刷基板2的安装孔2a之后卡定爪7弹性复原了的情况下与印刷基板2的安装孔2a的缘抵接的部位。
<安装爪>
如图6和图7等所示,在比位于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两个卡定爪7靠内侧的位置以从底板4ba向下方(安装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可与卡定爪7一起***印刷基板2的安装孔2a的安装爪15。
安装爪15在线圈零部件1向印刷基板2安装之际与卡定爪7一起穿过安装孔2a。安装爪15一体地具备:内壁15a,其位于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内侧;加强壁15b,其从内壁15a起延伸;以及支承壁15c、15d,其从加强壁15b的在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上的两端部向进深方向上的两侧延伸。
更详细而言,内壁15a是在基座部4的进深方向上延伸的板片,加强壁15b是从内壁15a的进深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外侧延伸的板片。另外,内壁15a和加强壁15b向安装方向延伸相同的量,支承壁15c、15d的长度比内壁15a和加强壁15b的长度短。
如上述那样,支承壁15c和支承壁15d设置于加强壁15b的在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上的两端部,并分开地形成。支承壁15c与支承壁15d如此分开地形成的原因在于,以在基座部4的注塑成形时防止收缩的产生而使成形后的安装爪15的壁厚恒定的方式提高成形的精度。
<防撞肋>
基座部4具备由于与印刷基板2的孔(安装孔2a)的缘抵接而被破坏并且能够卡定的防撞肋10。
防撞肋10在与卡定片(卡定爪7)的卡定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卡定于印刷基板2的孔(安装孔2a)的缘。
能够利用防撞肋10消除(尽量缩小)与印刷基板2的缘之间的间隙,而能够抑制线圈零部件1相对于印刷基板2的晃动而使基座部4相对于印刷基板2的卡定状态稳定。
本实施方式中的防撞肋10由硬度比印刷基板2的硬度低的树脂成形。防撞肋10以向进深方向(作为长孔的安装孔2a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在设为两个的上述安装爪15各自的两面设置有各两处2、共计8处。
另外,防撞肋10从上述的安装爪15的支承壁15c、15d各自的进深方向两侧的外表面突出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尤其是,如图6所示,防撞肋10以从上下方向中央部到下方变得尖细的方式形成为在基座部4的纵长方向上的宽度变窄。
通过如此形成,能够使从安装孔2a的缘面施加于防撞肋10的载荷从安装爪15(防撞肋10)开始向安装孔2a***起逐渐变大。
也就是说,能够将防撞肋10开始向安装孔2a***的载荷抑制得较小,能够将卡定爪7顺畅地***安装孔2a。
进而,防撞肋10构成为至少包括设置于比第1倾斜面7d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的部位,以突出量从上下方向中央部到下方变小的方式形成,形成为楔状。
通过如此形成有防撞肋10,能够将防撞肋10开始向安装孔2a***的载荷抑制得更小,能够将卡定爪7顺畅地***安装孔2a。
另外,防撞肋10如在图7中以虚线表示压入前的形状的那样形成为随着向进深方向上的顶端侧去而变得尖细的尖细状。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将用于使防撞肋10的顶端部破坏的载荷抑制得较小。
例如,由于只要在进深方向上的长度方面使安装爪15的长度与安装孔2a的长度完全一致,就不会在它们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也可以不是防撞肋10。
然而,若考虑制造误差,则难以大量制造这样的构件。因此,通过采用防撞肋10,防撞肋10由于从安装孔2a的缘受到的载荷而被破坏,从而能够消除间隙,因此,能够扩大制造误差的容许范围,能够提高成品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防撞肋10与卡定爪7所卡定的安装孔2a的缘抵接的结构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与在不同于安装孔2a的部位形成的未图示的孔的缘抵接的结构。
<金属端子部>
接着,主要参照图8~图10而对供线圈5的端部缠绕的金属端子部9X、9Y进行说明。
图8的(a)是表示图1的VIII部的金属端子部9Y的图,且是表示线圈5的端部缠绕之前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8的(b)是其示意性的右侧视图。
图9的(a)是表示图1的VIII部的金属端子部9Y的图,且是表示线圈5的端部缠绕了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9的(b)是其示意性的右侧视图。
图10的(a)是表示图1的VIII部的金属端子部9Y的图,且是表示金属端子部9Y与线圈5的端部进行了焊接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10的(b)是其示意性的右侧视图。
金属端子部9X、9Y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以金属端子部9X、9Y中的金属端子部9Y为代表来图示并进行说明。
基座部4具有供线圈5的端部缠绕的金属端子部9X、9Y。
金属端子部9X、9Y与多个安装端子6W、6X、6Y、6Z中的至少一部分安装端子(安装端子6X、6Y)连接,其局部能够由于焊接而熔融。本实施方式的金属端子部9X、9Y由黄铜形成。此外,金属端子部9X、9Y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是能够由于焊接而熔融和能够凝固的结构、且能够恰当地与线圈5的端部接合的结构即可。
如图8所示,在金属端子部9X、9Y形成有供线圈5的端部卡定的凹部9Yc和未图示的凸部中的至少一者。
如上述那样,通过使线圈5的端部卡定于凹部9Yc(或凸部),能够在焊接金属端子部9X、9Y和线圈5的端部之前使线圈5的端部的缠绕位置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5的缠绕部13包括:金属端子部9X、9Y;和突起部4d,其与金属端子部9X、9Y相邻地设置,以从基座部4(基座4b)的侧方朝向上方弯曲而朝向正面侧的方式呈L字状突出。
更详细而言,金属端子部9X在基座部4的立壁4c的内部弯曲而与安装端子6X形成为一体。
金属端子部9Y在基座部4的立壁4c的内部弯曲而与安装端子6Y形成为一体,分支出来的一部分使电容器芯片12导通并与安装端子6Z形成为一体。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线圈5、电容器芯片12以及印刷基板2构成串联谐振电路。
而且,通过设置有与金属端子部9Y连接的安装端子6Z,能够将电容器芯片12安装于印刷基板2。
在金属端子部9X和突起部4d缠绕有第2卷绕部5c,在金属端子部9Y和突起部4d缠绕有第3卷绕部5e,从而设置有两个缠绕部13。如随后论述那样,两个缠绕部13分别利用焊接连接为一体。
金属端子部9X、9Y的顶端侧(顶端部9Yb)形成得比基端侧(基端部9Ya)细,在顶端侧(顶端部9Yb)形成有凹部9Yc。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较厚的基端侧(基端部9Ya)和较细的顶端侧(顶端部9Yb)之间的台阶9Yd缠绕线圈5的端部,能够抑制线圈5的端部(随后论述的第3卷绕部5e的中部5eb)向突起部4d所处的下方(安装方向)滑落。
因此,能够将第3卷绕部5e的中部5eb以预定量可靠地配设于图10所示的焊球9Ye的内部,能够确保由焊接带来的接合强度。而且,能够抑制在焊接后于第3卷绕部5e的下部5ea产生多余的游隙(松弛)。
另外,通过将线圈5的最顶端部(随后论述的第3卷绕部5e的上部5ec)缠绕于凹部9Yc,能够使线圈5的最顶端部的缠绕位置稳定。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线圈5的端部的缠绕位置产生偏差。因此,如图10所示,在利用焊接使金属端子部9X、9Y的上部熔融而形成了焊球9Ye时,能够利用焊球9Ye充分地覆盖线圈5的端部,能够提高其接合强度。由此,抑制线圈5的端部的断线。
更详细而言,在线圈零部件1的长度方向上,金属端子部9X、9Y的顶端侧(顶端部9Yb)的长度形成得比基端侧(基端部9Ya)的长度短。
金属端子部9X、9Y分别相对于包括中心轴线并在线圈零部件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假想中心面呈面对称地形成。
设置到基座4b的突起部4d作为金属端子部9X、9Y的熔融的止挡件发挥功能,并且,突起部4d的上部的翘曲部分作为限制第3卷绕部5e的下部5ea向上方的移动的构件发挥功能。突起部4d分别与金属端子部9X、9Y相邻地设置,与具有阻燃性的树脂制的基座4b形成为一体。
因此,即使由金属端子部9X、9Y的焊接产生的热能向突起部4d传递,突起部4d也不会熔融。
因而,如图10所示,突起部4d防止位于比突起部4d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的、金属端子部9Y的基端部9Ya和缠绕到基端部9Ya的第3卷绕部5e的下部5ea熔融。
如此,能够防止第3卷绕部5e的下部5ea的熔融,从而残留下部5ea的缠绕部分,以在相对于第3卷绕部5e的卷轴而言的径向上具有少许的游隙的方式与基端部9Ya连接。
因此,在拉力施加到第3卷绕部5e时,能够稍微移位来抑制应力的增大从而能够防止线圈5的端部断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卷绕部5e的下部5ea在金属端子部9Y的基端部9Ya和突起部4d绕一圈,第3卷绕部5e的中部5eb在金属端子部9Y的顶端部9Yb绕一圈,第3卷绕部5e的上部5ec在金属端子部9Y的凹部9Yc绕一圈,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就是说,第3卷绕部5e的各部位处的相对于突起部4d或金属端子部9Y的匝数可任意地设定。
<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中准备线圈零部件1和印刷基板2,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具备如下工序:将金属端子部9X、9Y的至少一部分与线圈5的端部接合的接合工序;通过使卡定片(卡定爪7)弹性变形而使卡定片(卡定爪7)穿过安装孔2a的安装工序;在安装工序之后使卡定片(卡定爪7)弹性复原从而卡定于安装孔2a的缘的卡定工序。
在接合工序中,利用焊接使金属端子部9X、9Y的至少一部分熔融而将卡定于金属端子部9X、9Y的线圈5的端部接合。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线圈5的端部卡定于凹部9Yc(或未图示的凸部),能够在焊接金属端子部9X、9Y和线圈5的端部之前使线圈5的端部的缠绕位置稳定。
以金属端子部9X、9Y中的金属端子部9Y为代表,参照图9而对接合工序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作业人员以捆绑突起部4d和金属端子部9Y的基端部9Ya的方式将线圈5的端部在基座4b的上方卷绕于该突起部4d和金属端子部9Y的基端部9Ya至少一圈而形成第3卷绕部5e的下部5ea。
接着,作业人员以勾挂于台阶9Yd的方式将线圈5的端部仅卷绕于顶端部9Yb至少一圈而形成第3卷绕部5e的中部5eb。
最后,作业人员以勾挂于凹部9Yc的方式将线圈5的端部仅卷绕于顶端部9Yb至少一圈而形成第3卷绕部5e的上部5ec。
如此,通过卷绕线圈5来形成第3卷绕部5e。对于如此形成的第3卷绕部5e,基座4b的上表面能够限制第3卷绕部5e的下部5ea向下方的移动,突起部4d的向正面侧突出的部位的下表面能够限制该下部5ea向上方的移动。
另外,台阶9Yd能够限制第3卷绕部5e的中部5eb向下方的移动,凹部9Yc能够限制第3卷绕部5e的上部5ec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
如此,通过将第3卷绕部5e缠绕于金属端子部9Y,能够在焊接的前阶段使缠绕部13的状态稳定。
如上述那样,由于在焊接后所残留的第3卷绕部5e的下部5ea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被基座4b的上表面和突起部4d的向正面侧突出的部位的下表面限制着,因此,针对除了焊接部以外的部分,也能够抑制由于振动而移位的情况。
<对于电气元件的安装部位>
接着,参照图11~图16对电气元件(例如,上述的电容器芯片12)的安装部位进行说明。
图11是放大地表示供电容器芯片12搭载的焊盘16a的周围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在焊盘16a上搭载有电容器芯片12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引脚框架16(16X、16Y、16Z)、以及安装到引脚框架16Y和16Z的一部分(焊盘16a)的电容器芯片12的立体图。
图14的(a)是表示搭载电容器芯片12之前的焊盘16a周围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14的(b)是表示搭载了电容器芯片12之后的焊盘16a周围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图15的(a)是表示在第1方向上比相对的一对焊盘16a的缘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400e的例子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15的(b)是表示在第2方向上在比电容器芯片12靠内侧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400f的例子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跨供电容器芯片12搭载的一对焊盘16a和供贴片电阻18搭载的一对焊盘16c地形成的贯通孔4f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此外,在图14和图15以及随后论述的图16中,简化贯通孔4e、4f、400e、400f附近处的基座部4的局部而表示成方形形状。
另外,在图14的(b)、图15以及图16中,利用双点划线和阴影虚拟地表示电容器芯片12(和贴片电阻18)。
如图12和图13所示,电气元件(例如电容器芯片12和随后论述的贴片电阻18)利用焊锡17与图13所示的作为引脚框架16Y、16Z的一部分的焊盘16a(16c)电连接和物理连接。
并且,在利用回流焊方式将电气元件软钎焊于焊盘16a(16c)上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有时在电容器芯片12出乎意料地产生作为异物的锡球17a。
为了防止这样的锡球17a的产生,通常实施了如下对策:(1)回流焊时的温度条件的调整;(2)焊膏涂敷条件(涂敷量)的调整;(3)焊膏的材料或涂敷形状的重新考虑;(4)焊盘尺寸的重新考虑等。
而且,对于输送线圈零部件1的情况、线圈零部件1搭载于车辆等的情况等线圈零部件1暴露于产生振动的环境下的情况,尤其需要用于去除该锡球17a的检查和去除工序,寻求了针对其的改善。尤其是,不是对构成集成电路的电气元件、而是对表面安装类型的电气元件需要抑制该锡球17a的产生。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零部件1具备:电气元件(电容器芯片12),其具有一对端子;和图案(引脚框架16(引脚框架16X、16Y、16Z)),其具有导电性。图案(引脚框架16Y、16Z)具有供电容器芯片12的一对端子12a利用焊锡17接合的一对焊盘16a。
引脚框架16的一部分设置于基座部4的内部,一对焊盘16a从基座部4向外部暴露。
并且,在基座部4,在一对焊盘16a之间的、同与焊盘16a接合起来的电容器芯片12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孔(贯通孔4e)。
作为“电气元件”,除了电容器芯片12之外,还包括随后论述的贴片电阻18等。
在基座部4形成的“孔”是能够使电容器芯片12周围的空间扩张得较宽的孔即可。换言之,能够避免基座部4与电容器芯片12之间的接近即可,并不限定于贯通孔4e,也可以是有底的孔。
也就是说,基座部4的与电容器芯片12相对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相对于周围设为薄壁的凹坑。
此外,“与电容器芯片12重叠的位置”严格来说是从与一对焊盘16a垂直的方向看来与电容器芯片12重叠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形成有孔,能够抑制在回流焊时熔融了的焊锡17残留于电容器芯片12的位于一对焊盘16a之间的部位,焊锡17易于向焊盘16a凝聚。因此,能够抑制在电容器芯片12的与孔(贯通孔4e)相对的部位产生锡球17a。
此外,由于孔是贯通孔4e,从而能够在回流焊时进一步促进焊锡17向焊盘16a的凝聚,能够进一步抑制锡球17a的产生。
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4以在内部包含图13所示的引脚框架16的方式进行嵌入成形。
本实施方式的引脚框架16包括:引脚框架16X,其在一端部具有金属端子部9X;引脚框架16Y,其具有金属端子部9Y和一个焊盘16a;以及引脚框架16Z,其具有与一个焊盘16a成对的焊盘16a。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引脚框架16由磷青铜形成,是通过将0.3mm厚的板材由压力机冲裁、并对整个面实施镀锡而形成的。
电容器芯片12利用焊锡17接合于一对焊盘16a之间。
一对焊盘16a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和远离另一个焊盘16a那一侧的端部埋设于基座部4,从而使一对焊盘16a牢固地保持于基座部4。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4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得较长而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4e,以从贯通孔4e的上下的两侧向中央侧伸出的方式配设有一对焊盘16a。顺便提及,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4e是在树脂成型时形成的。
孔(贯通孔4e)的缘4g形成为与一对焊盘16a各自的彼此相对侧的缘16b重叠,或者,如图14所示,形成到比相对侧的缘16b靠外侧的位置。
其中,“形成到比相对侧的缘16b靠外侧的位置”是指,在与对一对焊盘16a彼此而言的相对侧的缘16b正交的方向(图14所示的第1方向)上,形成到与相对侧的缘16b相比在两侧靠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上侧和下侧)。此外,“外侧”是在将一对焊盘16a之间的空间设为内侧时的那一侧即外侧。
也就是说,该状态是如下状态:在上述方向上,位于与电容器芯片12相对那一侧的空间的缘由焊盘16a的缘16b划分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焊锡17也会凝聚于一对焊盘16a的彼此相对的端面。
作为比较例的图15的(a)所示的结构是如下结构:孔(贯通孔400e)的缘400g形成于比一对焊盘16a各自的彼此相对侧的缘16b靠内侧的位置。在该结构中,焊锡17在回流焊时有时以附着到贯通孔400e的缘400g的原样残留,所残留的焊锡17有时会形成锡球17a。
另一方面,根据图14的(b)所示的上述的结构,贯通孔4e的缘4g未形成于与焊盘16a的凝聚部位分开的内侧,因此,焊锡17在回流焊时难以残留于缘4g。因此,能够抑制在与上述方向(随后论述的第1方向)交叉的贯通孔4e的缘4g产生锡球17a。
在供电气元件(电容器芯片12)搭载的一对焊盘16a的平面内,将连结一对焊盘16a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将与第1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此时,图14的(b)所示的孔(贯通孔4e)从与上述平面垂直的方向看来在第2方向上较宽地形成到比电容器芯片12靠外侧的位置。
也就是说,该状态是如下状态:在第2方向上,位于与电容器芯片12相对那一侧的空间的缘由焊盘16a的缘16b划分形成。
作为比较例的图15的(b)所示的结构是如下结构:孔(贯通孔400f)在第2方向上形成于与电容器芯片12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形成于比电容器芯片12靠内侧的位置。在该结构中,焊锡17在回流焊时有时以附着到贯通孔400f的缘400h的原样残留,所残留的焊锡17有时会形成锡球17a。
另一方面,根据图14的(b)所示的上述的结构,缘4h较宽地形成到比电容器芯片12靠外侧的位置,从而使焊锡17难以残留。因此,能够抑制在电容器芯片12与贯通孔4e的同第2方向交叉的缘4h之间产生锡球17a。
在图16所示的结构中,电气元件设置有多个(电容器芯片12和贴片电阻18)。设置到图案(引脚框架16)的焊盘16a、16c以与电气元件(电容器芯片12和贴片电阻18)的端子12a、18a相对应的方式设置有多对。
并且,孔(贯通孔4f)以跨多对焊盘16a、18a之间的方式延伸。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气元件仅是电容器芯片12和贴片电阻18这两者,但也可以还设置有多个电气元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跨多对焊盘16a、18a之间的孔(贯通孔4f)抑制在基座部4的与多个电气元件相对的部位产生锡球17a。
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一种线圈零部件,其是安装于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安装孔的印刷基板的线圈零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线圈零部件具备:
芯;
线圈,其卷绕于该芯的周围;
基座部,其用于保持该芯;以及
多个安装端子,其中的至少一部分安装端子能够与所述线圈以及所述印刷基板导通,该多个安装端子保持于所述基座部,
所述基座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定片,
该卡定片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能够通过弹性复原而卡定于所述安装孔的缘。
(2)根据(1)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卡定片在与所述安装端子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该延伸方向为所述卡定片向所述印刷基板安装的安装方向。
(3)根据(1)或(2)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基座部具有用于保持所述芯的能够弹性变形的保持片,
该保持片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保持着所述芯。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基座部纵长地形成,
一对所述卡定片设置于所述基座部的纵长方向上的两端部。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基座部纵长地形成,
所述卡定片从所述基座部的端部处的比中央部靠上侧的位置向所述基座部的纵长方向外侧突出并以朝向向所述印刷基板载置的载置方向的方式弯曲地延伸。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卡定片的端部具有:
第1倾斜面,其以随着朝向顶端侧而朝向弹性复原那一侧的方式倾斜;
和第2倾斜面,其设置于比该第1倾斜面靠所述顶端侧的位置,以随着朝向所述顶端侧而朝向弹性变形那一侧的方式倾斜。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芯纵长地形成,在与纵长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包括长边和短边的扁平截面形状,
所述芯在以所述长边朝向向所述印刷基板载置的载置方向的方式竖立着的状态下支承于所述基座部。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基座部具有供所述线圈的端部缠绕的金属端子部,
该金属端子部与多个所述安装端子中的至少一部分安装端子连接,其局部能够由于焊接而熔融,
在所述金属端子部形成有供所述线圈的端部卡定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8)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金属端子部的顶端侧形成得比基端侧细,
在该顶端侧形成有所述凹部。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该线圈零部件还具备:
电气元件,其具有一对端子;
和图案,其具有导电性,
该图案具有供所述电气元件的所述一对端子利用焊锡接合的一对焊盘,
所述图案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基座部的内部,
所述一对焊盘从所述基座部向外部暴露,
在所述基座部,在所述一对焊盘之间的、同与所述焊盘接合起来的所述电子元件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孔。
(11)根据(10)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孔的缘形成为与所述一对焊盘各自的彼此相对侧的缘重叠,或者形成到比该相对侧的缘靠外侧的位置。
(12)根据(10)或(11)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在供所述电气元件搭载的所述一对焊盘的平面内,在将连结所述一对焊盘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将与该第1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时,
从与所述平面垂直的方向看来在所述第2方向上所述孔比所述电气元件宽地形成到比所述电气元件靠外侧的位置。
(13)根据(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电气元件设置有多个,
设置到所述图案的焊盘与所述电气元件的所述端子相对应地设置有多对,
所述孔以跨多对所述焊盘之间的方式延伸。
(14)一种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其中,
该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具备:
(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
和所述印刷基板。
(15)根据(14)所述的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基座部具备防撞肋,该防撞肋由于与所述印刷基板的孔的缘抵接而被破坏并且能够卡定于所述印刷基板的孔的缘,
该防撞肋在与所述卡定片的卡定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卡定于所述印刷基板的所述孔的缘。
(16)一种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其中,
该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具备:
(6)所述的线圈零部件;
和所述印刷基板,
所述线圈零部件具有在安装到所述印刷基板时与所述印刷基板抵接的抵接部,
在该抵接部与所述印刷基板抵接着的状态时,所述卡定片的端部在所述第1倾斜面处与所述印刷基板的所述安装孔的缘抵接。
(17)一种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其中,
在该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中准备(8)或(9)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和所述印刷基板,该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具备如下工序:
接合工序,其将所述金属端子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线圈的端部接合;
安装工序,其通过使所述卡定片弹性变形而使所述卡定片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及
卡定工序,其在该安装工序之后使所述卡定片弹性复原从而卡定于所述安装孔的缘,
在所述接合工序中,利用焊接使所述金属端子部的至少一部分熔融而将卡定于所述金属端子部的所述线圈的端部接合。
(18)根据(4)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一对卡定片构成为向彼此相反方向弹性变形和弹性复原而能够卡定于所述安装孔的缘。
(19)根据(6)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卡定片在比所述第1倾斜面靠基端侧的位置设置有在该卡定片向所述印刷基板安装的安装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第2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延伸部向弹性变形那一侧延伸。
(20)一种线圈零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线圈零部件具备:芯;线圈,其卷绕于该芯的周围;基座部,其用于保持该芯;以及多个安装端子,其用于安装于印刷基板,
该基座部具有供所述线圈的端部缠绕的金属端子部,
该金属端子部与多个所述安装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该金属端子部的一部分能够由于焊接而熔融,
在所述金属端子部形成有供所述线圈的端部卡定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者。
(21)一种线圈零部件,其是安装于印刷基板的线圈零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线圈零部件具备:
芯;
线圈,其卷绕于该芯的周围;
基座部,其用于保持该芯;
电气元件,其具有一对端子;以及
图案,其具有导电性,
该图案具有供所述电气元件的所述一对端子利用焊锡接合的一对焊盘,
所述图案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基座部的内部,
所述一对焊盘从所述基座部向外部暴露,
在所述基座部,在所述一对焊盘之间的、同与所述焊盘接合起来的所述电子元件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孔。
本申请主张以2019年7月1日提出了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9-122994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该日本申请的公开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X、天线装置(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1、线圈零部件;2、印刷基板;2a、安装孔;2b、贯穿孔;3、芯;3a、长边;3b、短边;4、基座部;4a、线圈骨架;4b、基座;4ba、底板;4bb、支承肋;4bc、侧壁;4bd、杆;4c、立壁;4ca、桥连部;4d、突起部;4e、4f、贯通孔(孔);4g、4h、缘;5、线圈;5a、第1卷绕部;5b、第1路径部;5c、第2卷绕部;5d、第2路径部;5e、第3卷绕部;5ea、下部;5eb、中部;5ec、上部;6W、6X、6Y、6Z、安装端子;7、卡定爪(卡定片);7a、突出部;7b、延伸部;7c、顶端部;7d、第1倾斜面;7e、第2倾斜面;7f、最顶端部;8X、8Y、保持爪(保持片);8Xa、基端部;8Xb、延伸部;8Xc、顶端部;9X、9Y、金属端子部;9Ya、基端部;9Yb、顶端部;9Yc、凹部;9Yd、台阶;9Ye、焊球;10、防撞肋;11、抵接肋(抵接部);12、电容器芯片(电气元件);12a、端子;13、缠绕部;14、绝缘带;15、安装爪;15a、内壁;15b、加强壁;15c、15d、支承壁;16、16X、16Y、16Z、引脚框架(图案);16a、16c、焊盘;16b、缘;17、焊锡;17a、锡球;18、贴片电阻(电气元件);18a、端子;400e、400f、贯通孔;400g、400h、缘。

Claims (17)

1.一种线圈零部件,其是安装于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安装孔的印刷基板的线圈零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线圈零部件具备:
芯;
线圈,其卷绕于该芯的周围;
基座部,其用于保持该芯;以及
多个安装端子,其中的至少一部分安装端子能够与所述线圈以及所述印刷基板导通,该多个安装端子保持于所述基座部,
所述基座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定片,
该卡定片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能够通过弹性复原而卡定于所述安装孔的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卡定片在与所述安装端子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该延伸方向为所述卡定片向所述印刷基板安装的安装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基座部具有用于保持所述芯的能够弹性变形的保持片,
该保持片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保持着所述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基座部纵长地形成,
一对所述卡定片设置于所述基座部的纵长方向上的两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基座部纵长地形成,
所述卡定片从所述基座部的端部处的比中央部靠上侧的位置向所述基座部的纵长方向外侧突出并以朝向向所述印刷基板载置的载置方向的方式弯曲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卡定片的端部具有:
第1倾斜面,其以随着朝向顶端侧而朝向弹性复原那一侧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2倾斜面,其设置于比该第1倾斜面靠所述顶端侧的位置,以随着朝向所述顶端侧而朝向弹性变形那一侧的方式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芯纵长地形成,在与纵长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包括长边和短边的扁平截面形状,
所述芯在以所述长边朝向向所述印刷基板载置的载置方向的方式竖立着的状态下支承于所述基座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基座部具有供所述线圈的端部缠绕的金属端子部,
该金属端子部与多个所述安装端子中的至少一部分安装端子连接,其局部能够由于焊接而熔融,
在所述金属端子部形成有供所述线圈的端部卡定的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金属端子部的顶端侧形成得比基端侧细,
在该顶端侧形成有所述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该线圈零部件还具备:
电气元件,其具有一对端子;以及
图案,其具有导电性,
该图案具有供所述电气元件的所述一对端子利用焊锡接合的一对焊盘,
所述图案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基座部的内部,
所述一对焊盘从所述基座部向外部暴露,
在所述基座部,在所述一对焊盘之间的、同与所述焊盘接合起来的所述电子元件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孔的缘形成为与所述一对焊盘各自的彼此相对侧的缘重叠,或者形成到比该相对侧的缘靠外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在供所述电气元件搭载的所述一对焊盘的平面内,在将连结所述一对焊盘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将与该第1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时,
从与所述平面垂直的方向看来在所述第2方向上所述孔比所述电气元件宽地形成到比所述电气元件靠外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其中,
所述电气元件设置有多个,
设置到所述图案的焊盘与所述电气元件的所述端子相对应地设置有多对,
所述孔以跨多对所述焊盘之间的方式延伸。
14.一种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其中,
该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具备: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零部件;以及
所述印刷基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其中,
所述基座部具备防撞肋,该防撞肋由于与所述印刷基板的孔的缘抵接而被破坏并且能够卡定于所述印刷基板的孔的缘,
该防撞肋在与所述卡定片的卡定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卡定于所述印刷基板的所述孔的缘。
16.一种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其中,
该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具备:
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零部件;以及
所述印刷基板,
所述线圈零部件具有在安装到所述印刷基板时与所述印刷基板抵接的抵接部,
在该抵接部与所述印刷基板抵接着的状态时,所述卡定片的端部在所述第1倾斜面处与所述印刷基板的所述安装孔的缘抵接。
17.一种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其中,
在该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中准备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线圈零部件和所述印刷基板,该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具备如下工序:
接合工序,其将所述金属端子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线圈的端部接合;
安装工序,其通过使所述卡定片弹性变形而使所述卡定片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及
卡定工序,其在该安装工序之后使所述卡定片弹性复原从而卡定于所述安装孔的缘,
在所述接合工序中,利用焊接使所述金属端子部的至少一部分熔融而将卡定于所述金属端子部的所述线圈的端部接合。
CN202080048386.7A 2019-07-01 2020-05-13 线圈零部件、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以及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40412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2994 2019-07-01
JP2019-122994 2019-07-01
PCT/JP2020/019090 WO2021002099A1 (ja) 2019-07-01 2020-05-13 コイル部品、コイル部品付き電気機器及びコイル部品取付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1239A true CN114041239A (zh) 2022-02-11

Family

ID=74101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8386.7A Pending CN114041239A (zh) 2019-07-01 2020-05-13 线圈零部件、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以及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7259960B2 (zh)
CN (1) CN114041239A (zh)
WO (1) WO20210020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57345U (zh) * 1973-09-20 1975-05-29
JPS50151132U (zh) * 1974-06-01 1975-12-16
JPS5419805Y2 (zh) * 1974-10-02 1979-07-20
JPS55155102U (zh) * 1979-04-21 1980-11-08
US5117330A (en) * 1990-04-09 1992-05-2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Fixture for circuit components
JP2000091146A (ja) * 1998-09-07 2000-03-31 Tdk Corp 電気,電子部品のワイヤ接続構造
JP2006156917A (ja) 2003-12-24 2006-06-15 Denso Corp 点火コイル及びその2次コイルアッセンブリの接合方法
WO2008087802A1 (ja) * 2007-01-17 2008-07-2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巻回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アンテナコイル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巻回体およびアンテナコイル
JP5242655B2 (ja) 2010-09-29 2013-07-2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59960B2 (ja) 2023-04-18
JPWO2021002099A1 (zh) 2021-01-07
WO2021002099A1 (ja) 2021-01-07
JP2023073460A (ja)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9222B2 (ja) コイル部品
JP5080134B2 (ja) 端子の取付構造
CN212462084U (zh) 电连接器
US7388553B2 (en) Antenna device for vehicle
JP5871704B2 (ja) 配線基板
JP5327037B2 (ja) 電子装置
EP1122825B1 (en) Substrate mount type terminal
JP2012079468A (ja)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取付構造
JP2010272291A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117231B2 (ja) 電気接続ユニット
US8710377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CN110301166B (zh) 电子器件模块和用于制造电子器件模块的方法
CN114041239A (zh) 线圈零部件、带线圈零部件的电气设备以及线圈零部件安装方法
JP3876813B2 (ja) 電気接続箱
US20060070768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TWI277245B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a printed substrate and a printed-substrate connecting device using said connector
JP5069181B2 (ja) 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
JP2000208336A (ja) 電子部品
EP3047498B1 (en) Active electrical component
JP7412122B2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対及び電子機器
JP2002078159A (ja) 電気部品取付構造および該取付構造を備えた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JP2012134086A (ja) 電気接続箱
US8705246B2 (en) Electronic part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electronic part
JP2007200599A (ja) コネクタ
JP2018148180A (ja) 電気部品、電気部品の実装構造、及び電気部品の固定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