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0054A - 成像设备和信息终端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和信息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0054A
CN113940054A CN201980096761.2A CN201980096761A CN113940054A CN 113940054 A CN113940054 A CN 113940054A CN 201980096761 A CN201980096761 A CN 201980096761A CN 113940054 A CN113940054 A CN 113940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piezoelectric element
drive shaft
mirro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67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0054B (zh
Inventor
米山厚司
宇野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40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0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0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0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02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linear motion, e.g. actuators; Linear positioners ; Linear motors
    • H02N2/021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linear motion, e.g. actuators; Linear positioners ; Linear motors using intermittent driving, e.g. step motors, piezoleg motors
    • H02N2/025Inertial sliding mo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8Means for changing the camera field of view without moving the camera body, e.g. nutating or panning of optics or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配置简单且驱动机构功耗更低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透射通过所述第一镜头组的光穿过所述第二镜头组;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镜头组摩擦接合,并以小于与所述第一镜头组摩擦接合的摩擦力的摩擦力与所述第二镜头组摩擦接合;第一压电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一个端部,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轴伸展和收缩;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镜头组摩擦接合,并以小于与所述第二镜头组摩擦接合的摩擦力的摩擦力与所述第一镜头组摩擦接合;第二压电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个端部,以使所述第二驱动轴伸展和收缩;传感器,接收透射通过所述第一镜头组和所述第二镜头组的光。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和信息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和一种信息终端,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实现变焦功能和自动对焦(auto focus,AF)功能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便携式信息终端(如智能手机)通常包括用作相机(成像设备)的成像功能。该成像功能通过驱动和操作镜头等实现所需的变焦功能和AF功能。
便携式信息终端各自都在其外壳的厚度上受到限制,并且期望成像功能由具有简单结构、不占用太多空间的机构实现。还期望构成用于成像功能的驱动机构的致动器具有低功耗。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配置简单且其驱动机构具有低功耗的成像设备和信息终端。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第一镜头组;第二镜头组,透射通过所述第一镜头组的光穿过所述第二镜头组;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镜头组摩擦接合,并以小于与所述第一镜头组摩擦接合的摩擦系数的摩擦力与所述第二镜头组摩擦接合;第一压电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一个端部,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轴伸展和收缩;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镜头组摩擦接合,并以小于与所述第二镜头组摩擦接合的摩擦力的摩擦力与所述第一镜头组摩擦接合;第二压电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个端部,以使所述第二驱动轴伸展和收缩;传感器,接收透射通过所述第一镜头组和所述第二镜头组的光。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镜头组;传感器,接收透射通过所述镜头组的光;反射镜,朝向所述镜头组反射入射光;控制单元,通过在所述反射镜的所述反射位置引起振动,执行组件在与所述镜头组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光学防抖。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机后表面的透视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机前表面的透视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机的内部机构的平面图,
图2(b)是该内部机构的侧视图;
图3是反射镜侧的磁铁与副底盘侧的线圈之间的布局关系示图;
图4是安装有线圈的芯构件的示图;
图5是通过在反射镜的旋转驱动中线圈的电流供应引起的芯臂的磁极变化的图表;
图6A是检测反射镜旋转的霍尔元件的波形的示图;
图6B是检测反射镜旋转的霍尔元件的波形的示图;
图7是主要示出用于驱动控制本实施例的智能手机的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A和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作成像设备(相机)的智能手机的透视图;图1A示出了智能手机后表面的视图,图1B示出了智能手机前表面的视图。
在这些附图中,智能手机100包括用作相机(成像设备)的成像机构。更具体地,在智能手机100的后表面101B设置开口103,并设置镜头以封闭开口103。开口103内部设置有反射镜3,通过开口103入射的光的方向被反射镜3改变,使得光进入设置在智能手机100内部的成像机构的光学***。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在将后表面101B对准拍摄对象的同时操作预定的成像按钮来执行成像。另外,如图1B所示,反射镜3被配置成能够通过弹出单元102从智能手机100的上部弹出。镜头设置在弹出单元102的开口处,以便封闭该开口。当弹出单元102弹出时,反射镜3从图1A中所示的状态旋转90度。这使得用户能够使用对准拍摄对象的前表面101A执行成像。以这种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机100可以使用对准拍摄对象的后表面101B或前表面101A执行成像。此外,为反射镜等设置的弹出机构可以使几乎整个前表面101A用作显示屏。换句话说,不需要在显示屏的一部分中设置用于成像的入射光路,例如镜头,这样显示屏的布置和大小不受限制。
图2(a)和图2(b)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机内部相机(成像)功能的配置的平面图和侧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机构大致包括变焦镜头组10、自动对焦(以下称为“AF”)镜头组15、光圈***16、传感器18,以及反射镜3,反射镜3用于引导来自拍摄对象的光通过这些镜头组,到达传感器18。变焦镜头组10和AF镜头组15与其驱动部件一起设置在AF/变焦底盘17上。反射镜3和传感器18设置在副底盘2上。AF/变焦底盘17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副底盘2上。另外,副底盘2设置为相对于主底盘1可移动。主底盘1构成本实施例的智能手机100的底盘的一部分。尽管本实施例中的变焦镜头组10和AF镜头组15各自由多个镜头构成,但根据相机的规格,这两个镜头组或这两个镜头组中的一个镜头组可以由单个镜头构成。
本实施例的智能手机具有如上文参考图1A和图1B所述的后侧相机模式和前侧相机模式。在后侧相机模式下,如图2(b)所示,反射镜3的旋转位置被设定为一个角度,在该角度下,从智能手机的后侧入射的光反射通过开口103(图1A)而被引导到镜头组。另一方面,在前侧相机模式下,副底盘2移动到弹出位置,并且反射镜3的旋转位置被设定为一个角度,在该角度下,通过弹出单元102(图1B)从智能手机的前侧入射的光被反射而被引导到镜头组。
设置在AF/变焦底盘17上的变焦镜头组10和AF镜头组15的驱动机构如下。
驱动轴141(第一驱动轴)通过移动支撑部件151支撑变焦镜头组10的一端。移动支撑部件151和驱动轴141以预定的摩擦力彼此摩擦接合。更具体地,移动支撑部件151具有V形截面,该V形截面的内表面在两点处与驱动轴141线接触。同时,平弹簧(未示出)抵靠在驱动轴141上,并由于其弹性力将驱动轴141压靠在移动支撑部件的V形内表面上。这种按压会产生预定的摩擦力。变焦镜头组10在X轴方向上的另一端(与变焦镜头组10的一端相对)通过支撑部件161支撑在驱动轴142(第二驱动轴)上。支撑部件161和驱动轴142以小于AF镜头组15的移动支撑部件152与驱动轴142接合时的摩擦力的摩擦力彼此接合。具体地,支撑部件161具有U形截面,驱动轴142以形成微小间隙的配合公差与U形内表面接合。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支撑部件151和支撑部件161的截面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只要支撑部件161与驱动轴142之间的摩擦力小于移动支撑部件151与驱动轴141之间的摩擦力即可。上述相同的接合关系也适用于支撑部件162与驱动轴141的接合关系以及对应的移动支撑部件152与驱动轴142的接合关系。
对于变焦镜头组10,配重件121连接在驱动轴141的一端,压电元件131(第一压电元件)的一端固定在该配重件121上。另外,驱动轴141的一端固定在压电元件131的另一端。配重件121通过柔性粘合剂连接到垂直底盘171。因此,配重件121可以在压电元件131的基于驱动的变形的方向和范围上自由移动。驱动轴141的另一端由垂直底盘172以可滑动的方式保持。需要说明的是,用于配重件121作用的配置并不限于上述粘合剂,并且可以采取任何形式,只要配重件121可以在预定范围内自由移动即可。
AF镜头组15还包括与上述变焦镜头组10的驱动机构类似的驱动机构。也就是说,AF镜头组15的一端通过移动支撑部件152由驱动轴142支撑。移动支撑部件152和驱动轴142通过与驱动轴142接触的平弹簧(未示出)朝向具有V形截面的移动支撑部件152推动驱动轴142而彼此摩擦接合。此外,AF镜头组15在X轴方向上与AF镜头组15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通过支撑部件162支撑在驱动轴141上。如上所述,支撑部件162和驱动轴141以在驱动轴141与支撑部件162的U形截面之间形成轻微间隙的公差彼此接合。
对于AF镜头组15,配重件122连接在驱动轴142的一端,压电元件132(第二压电元件)的一端固定在该配重件122上。另外,驱动轴142的一端固定在压电元件13的另一端。配重件122通过柔性粘合剂连接到垂直底盘172。驱动轴142的另一端由垂直底盘171以可滑动的方式保持。
上述变焦镜头组10和AF镜头组15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原理是基于所谓的平滑冲击驱动机构(以下称为“SIDM”)。以下是驱动变焦镜头组10的原理的说明。当通过对压电元件131施加的电压在压电元件131的伸展方向上驱动压电元件131而使驱动轴141相对缓慢地移动时,由于与驱动轴141的摩擦接合,移动支撑部件151与驱动轴141一起移动。然后,在相反的方向上(即在压电元件的收缩方向上)驱动压电元件131,使得驱动轴141快速移动,从而由于移动支撑部件151的惯性和与驱动轴141a的动摩擦之间的关系,使移动支撑部件151停留在当时位置。重复上述驱动轴141的缓慢移动和快速移动可以使移动支撑部件151以及因此使变焦镜头组10在Y轴的负方向上移动。进一步将伸展和收缩的移动速度设置成与上述移动速度关系呈相反的关系,可以使变焦镜头组10在Y轴的正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施例,变焦镜头组10和AF镜头组15的驱动如下所示。AF模式和变焦模式通过将变焦镜头组10的移动和AF镜头组15的移动相互连接来执行。例如,当在改变对象的情况下以与以变焦放大倍率对焦对象的情况相同的放大倍率对焦时,移动AF镜头组15以进行对焦。然后,变焦镜头组10由于对焦位置的改变而移动。此外,当在不改变对象的情况下改变变焦放大倍率时,对焦位置随着变焦镜头组10的移动而改变,并且因此移动AF镜头组。如上所述,变焦镜头组10和AF镜头组15在AF模式和变焦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下由对应的压电元件131、132驱动。根据本实施例,相应压电元件的驱动频率被设定为在大约200KHz到大约300KHz的范围内的相应适当频率。
在AF镜头组15和变焦镜头组10彼此连接的运动中,在支撑部件161、162与对应的驱动轴142、141的每种接合关系中产生所谓的“抖动效应”。更具体地,上述两个镜头组的连接运动使相应的驱动轴以振动的方式移动,并且对应的支撑部件161、162与相应的驱动轴的接合变为动摩擦的接合。因此,由于接合产生的阻力很小。结果,作为AF镜头组15和变焦镜头组10的驱动源的压电元件131、132的驱动力变小,因此可以降低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AF镜头组15和变焦镜头组10中的任何一个不移动,也会引起抖动效应。驱动轴可以变为处于怠速状态,在该怠速状态下,对应的压电元件使用于使未移动的镜头组移动的驱动轴振动,并且具有几千赫兹的正弦曲线。这种怠速状态使得在移动中的镜头组的支撑部件与振动的驱动轴之间产生抖动效应。
另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压电元件131、132的驱动频率被设定为在大约200KHz到大约300KHz的范围内的值,但驱动频率当然不限于这些值。两个压电元件的相应驱动频率可以根据成像设备或智能手机的规格和产品形状等条件改变,并且可以根据使两个镜头组的连接运动的值和两个镜头组之间的抖动效应来确定。
尽管上述描述与变焦镜头组和AF镜头组的驱动有关,但这两个镜头组(第一镜头组和第二镜头组)当然不限于变焦镜头组和AF镜头组。上述配置和驱动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镜头组,只要目标镜头组是构成以连接方式驱动的相机机构的两个镜头组即可。
光圈***16沿着光轴设置在AF镜头组15的前面,并以两级光圈尺寸调节光圈。
磁铁11设置在AF/变焦底盘17的后侧上,上述光学***安装在该AF/变焦底盘17上。线圈20设置在副底盘2上线圈20可以面对磁铁11的位置处。AF/变焦底盘17设置成通过三个球4相对于副底盘2可移动。这种配置可以实现稍后描述的光学防抖(以下称为“OIS”)。
传感器18沿着光学***的光轴定位在上述光学***的后部。该传感器18由固定在副底盘2上的传感器保持架19保持。
如上所述,反射镜3改变其在后侧相机模式与前侧相机模式之间的旋转位置。反射镜3在旋转方向上采取振动动作,以进行OIS,如下文所述。下面给出了驱动该反射镜3的机构。
反射镜3通过设置在副底盘2上的支撑部件201(图2(b)中未示出)保持为可围绕平行于X轴的轴线旋转。盘状轭5连接到反射镜3的一个侧表面,磁铁6连接到轭5。这使得反射镜3和磁铁6能够一起旋转。线圈7设置在副底盘2上面对反射镜3的磁铁6的位置处。
图3是反射镜3侧的磁铁6与副底盘2侧的线圈7的布置关系示图,图4是安装有线圈7的芯构件70的示图。
如图3所示,磁铁6包括12个N极磁化部分6A和12个S极磁化部分6B。如图3和图4所示,线圈7包括两种线圈7A和7B,它们缠绕成穿过在芯构件70的芯臂71至芯臂78之间形成的通道。具体地,线圈7A和线圈7B以90度的相位差布置在芯构件70上。此外,线圈7A和7B都围绕磁铁6布置。这些线圈(未示出)的输入侧端子和输出侧端子设置在预定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线圈7A和7B存在于两层线圈衬底的中的每一层上。因此,流过线圈7A和7B的电流不彼此干扰。
图5是通过在反射镜3的旋转驱动中线圈7的电流供应引起的芯臂的磁极变化的图表。当反射镜3的旋转角度为0度(初始状态)时,线圈7A和7B的电流供应使芯臂71至78的磁极设定为S、N、…、S和N。当在该状态下控制线圈7A和7B的电流供应,以使芯臂71至78的磁极设定为S、N、……、S和N时,使得反射镜3顺时针(clockwise,CW)旋转15度。同样,改变芯臂71至78的磁极可以使反射镜3旋转30度、45度、60度、75度和90度。当磁铁6的N极或S极在这种旋转位置处直接面对芯臂71至78时,旋转位置成为磁稳定点。当线圈7A和7B的电流供应在该状态下被切断时,磁铁6到线圈7的位置以及因此反射镜3到线圈7的位置被固定。根据本实施例,这些固定点中反射镜3的旋转角度为0度的某个固定点上的模式称为后侧相机模式,这些固定点中反射镜3的旋转角度为90度的某个固定点上的模式称为前侧相机模式。在从前侧相机模式过渡到后侧相机模式时,反射镜3逆时针旋转(counterclockwise,CCW)以改变反射镜3的旋转位置。
图6A和图6B是检测反射镜3的上述旋转的霍尔元件28A和28B的波形的示图。图6A示出了当反射镜3顺时针旋转时,霍尔元件28A和28B检测到的波形,以及这些检测到的波形的组合波形,图6B示出了当反射镜3逆时针旋转时,霍尔元件28A和28B检测到的波形,以及这些检测到的波形的组合波形。在本实施例中,霍尔元件28A和霍尔元件28B设置在彼此间隔90度的等效电角度的位置。
反射镜3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由组合波形28C与霍尔元件28A和28B检测到的波形之间的相位差确定。此外,可以对霍尔元件通过磁铁6的磁极的次数进行计数,即,可以通过霍尔元件28A检测到的波形与“0”交叉的次数来检测旋转角度。
根据本实施例,OIS通过使用反射镜3的驱动来执行。也就是说,在反射镜3固定在0度或90度的位置或后侧相机模式或前侧相机模式中的每一种的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霍尔元件28A控制Z轴方向上的OIS。更具体地,通过向线圈7供应电流,使反射镜3(磁铁6)旋转,并且反射镜3的旋转位置由霍尔元件28A检测。在由霍尔元件28A检测到的反射镜3的旋转位置的范围被设定为图6A所示的伺服区域的条件下,Z轴方向上的OIS可以通过在该范围内旋转(振动)反射镜3(磁铁6)来执行。以下是伺服区域的示例。当霍尔元件28A检测到的尺寸为3.5mm时,每个磁极的开口角度为360/24,即15度。就距离而言,该角度为0.46nm,因此,在裕量为70%的条件下,保证线性度的伺服区域的范围变为0.32mm。换句话说,假设该区域为±0.16mm,OIS在角度方面可以控制在±5.2度的范围内。在该伺服控制的范围的示例中,假设从反射镜3的反射点到传感器18的距离是10mm,传感器18上的光斑的移动距离约为1.835343446mm。与普通OIS中150μm的光斑移动距离相比,该值具有足够的裕量。
再次参考图2(a)和图2(b),将描述OIS的配置。X轴方向上的OIS可以通过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移动AF/变焦底盘17来执行。具体地,通过基于传感器18检测到的图像控制对设置在副底盘2上的线圈20的电流供应,使AF/变焦底盘17在X轴方向上移动所需的距离。这可以确保OIS在X轴方向上的执行。另外,如上所述,在Z轴方向上的OIS通过使用霍尔元件的控制来执行,其中,反射镜3的旋转位置固定在0度或90度。
从上文可以明显看出,反射镜3可以用于OIS以及用于双侧相机模式的光路切换,使得OIS等功能可以以简单的配置实现,而不需要大的组件空间。
将包括反射镜3的上述光学***安装在副底盘2上。当该副底盘2相对于主底盘1移动时,与前侧相机模式关联的弹出窗口将启用。副底盘2包括在X轴方向上的一个侧表面上的轴承部29和在另一个侧表面上的引导部30。轴承部29设置在主底盘1上,并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沿Y轴方向延伸的主轴8接合。引导部30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沿Y轴方向延伸的导轨(未示出)接合。也就是说,副底盘2通过主轴8和导轨支撑在主底盘1上,并且在Y轴方向上可移动。
与副底盘2上的轴承部29接合的主轴8的两端由主底盘1的相应支撑部件支撑。弹簧22设置在光学***后部传感器侧的两个支撑部件中的一个支撑部件与轴承部29之间,以通常朝向光学***的前部推动轴承部29。轴承部29抵靠在螺母23上,该螺母23拧在丝杆9上,该丝杆在轴承部29与弹簧22接触的部分的相反侧上沿Y轴方向延伸。弹簧22的弹性吸收了用户错误施加的力,以在弹出位置将弹出单元102压回智能手机中,从而可以减少对其它构件的影响。
丝杆9的旋转驱动是用压电式致动器21作为驱动源进行的。具体地,致动器21通过围绕致动器21的弹簧24抵靠在转子25上。然后,向致动器21施加高频电压以引起伸展/收缩,使得安装在致动器21远端上的金属片进行椭圆运动,从而使转子25能够由于金属片与转子25之间的摩擦而旋转。可以通过改变所施加电压的相位关系使转子25反向旋转。转子25的旋转引起同轴第一齿轮26的旋转,该旋转引起与第一齿轮26接合的第二齿轮27的旋转。丝杆9的一端固定到第二齿轮27,该第二齿轮27使丝杆9能够旋转。在上述配置中,当丝杆9在预定方向上旋转时,螺母23在Y轴的正方向上前进,使得由弹簧22推动的轴承部29在抵靠螺母23时可以在相同的Y轴的正方向上移动。因此,副底盘2可以在Y轴的正方向上移动。副底盘2在Y轴的负方向上的移动可以通过转子25的反向旋转而实现。结果,弹出单元102可以通过智能手机100的顶部弹出,并弹到智能手机100中。
图7是主要示出用于驱动控制本实施例的智能手机100的配置的框图。
本实施例的智能手机100包括处理单元111,该处理单元111对智能手机100中的各个组件的操作执行数据处理和控制。ROM 112和RAM 113是在处理单元111执行处理和控制时使用的存储单元。智能手机100还包括显示设备114和输入设备115,并在前表面101A的显示部分上进行显示以及通过显示部分进行输入处理。
相机单元180包括控制各个单元的上述驱动的驱动单元。也就是说,变焦镜头组驱动单元181在处理单元111的控制下控制上述变焦镜头组10的驱动,AF镜头组驱动单元182同样在处理单元111的控制下控制AF镜头组15的上述驱动。镜驱动单元183控制反射镜3的旋转,如上文参考图5、图6A和图6B所述。另外,AF/变焦底盘驱动单元184控制AF/变焦底盘17的上述移动,并且副底盘驱动单元185控制副底盘2的上述移动。

Claims (8)

1.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镜头组;
第二镜头组,透射通过所述第一镜头组的光穿过所述第二镜头组;
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镜头组摩擦接合,并以小于与所述第一镜头组摩擦接合的摩擦力的摩擦力与所述第二镜头组摩擦接合;
第一压电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一个端部,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轴伸展和收缩;
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镜头组摩擦接合,并以小于与所述第二镜头组摩擦接合的摩擦力的摩擦力与所述第一镜头组摩擦接合;
第二压电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个端部,以使所述第二驱动轴伸展和收缩;
传感器,接收透射通过所述第一镜头组和所述第二镜头组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驱动所述第一压电元件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轴分别在所述第一压电元件伸展和收缩的方向上移动,来移动所述第一镜头组时,所述第二压电元件被驱动,以使所述第二驱动轴分别在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伸展和收缩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驱动轴随着所述第一驱动轴的移动相连地移动;当通过驱动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以使所述第二驱动轴分别在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伸展和收缩的方向上移动,来移动所述第二镜头组时,所述第一压电元件被驱动,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轴分别在所述第一压电元件伸展和收缩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轴随着所述第二驱动轴的移动相连地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镜头组支撑部件,所述第一镜头组、所述第二镜头组、所述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压电元件、所述第二镜头组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安装在所述镜头组支撑部件上,
所述镜头组支撑部件设置成相对于所述传感器可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射镜,朝向所述第一镜头组反射入射光,并通过改变所述反射镜的旋转位置,朝向所述第一镜头组引导从所述成像设备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入射的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镜头组的移动来展示变焦功能,通过所述第二镜头组的移动来展示自动对焦功能,通过所述镜头组支撑部件的移动来展示组件在与所述第一镜头组和所述第二镜头组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光学防抖功能,并通过在所述反射镜的所述反射位置引起振动来展示组件在正交于所述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且平行于所述传感器的表面的方向上的光学防抖功能。
6.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
传感器,接收透射通过所述镜头组的光;
反射镜,朝向所述镜头组反射入射光;
控制单元,通过在所述反射镜的所述反射位置引起振动,执行组件在与所述镜头组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光学防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通过改变所述反射镜的旋转位置,所述反射镜朝向所述镜头组引导从所述成像设备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入射的光。
8.一种信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
CN201980096761.2A 2019-05-27 2019-05-27 成像设备和信息终端 Active CN113940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88464 WO2020237450A1 (en) 2019-05-27 2019-05-27 Imag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0054A true CN113940054A (zh) 2022-01-14
CN113940054B CN113940054B (zh) 2023-02-07

Family

ID=73552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6761.2A Active CN113940054B (zh) 2019-05-27 2019-05-27 成像设备和信息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24301B2 (zh)
CN (1) CN113940054B (zh)
WO (1) WO202023745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4305A1 (en) * 2022-03-31 2023-10-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iezomoto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0973A1 (en) * 2004-03-12 2005-09-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Zoom lens
CN1677151A (zh) * 2004-04-02 2005-10-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移动部件移动装置和透镜镜筒
CN103376613A (zh) * 2012-04-20 2013-10-30 Hoya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0188B2 (ja) 2009-10-29 2014-07-02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リニア駆動装置
TWM520206U (zh) 2015-07-30 2016-04-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組件及應用該驅動組件之電子裝置及電磁驅動模組
DE102015220566B4 (de) 2015-10-21 2021-03-1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orrichtung mit einer Multiaperturabbildungsvorrichtung,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derselben und Verfahren zum Erfassen eines Gesamtgesichtsfeld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0973A1 (en) * 2004-03-12 2005-09-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Zoom lens
CN1677151A (zh) * 2004-04-02 2005-10-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移动部件移动装置和透镜镜筒
CN103376613A (zh) * 2012-04-20 2013-10-30 Hoya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4305A1 (en) * 2022-03-31 2023-10-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iezomoto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522306A (ja) 2022-04-15
CN113940054B (zh) 2023-02-07
WO2020237450A1 (en) 2020-12-03
JP7324301B2 (ja) 2023-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6333B2 (en) Camera device having hand-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US11372260B2 (en) Camera device having hand-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US8027106B2 (en) Image capturing module
JP2021107854A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JP2021103271A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KR20190101762A (ko) 카메라 모듈
JP200704745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該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搭載した情報端末
KR20230061315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3940054B (zh) 成像设备和信息终端
JP4899634B2 (ja) リニア駆動装置、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の手振れ防止装置
JP6960985B2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CN111025521B (zh) 自动对焦滚珠式usm的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624968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208691B2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
JP2007318851A (ja) リニア駆動装置、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の手振れ防止装置
KR20210041947A (ko)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JP2008129111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レンズ駆動方法
JP2012242499A (ja) ズーム鏡枠、撮像装置、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JP4484652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JP4623714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JP2007047731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該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搭載した情報端末
WO2021049118A1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08046230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623713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JP2006098587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